高中有机无试剂鉴别溶液物质的技巧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课件.ppt8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内容概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实验是了解物质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教科书把化学实验列为第一章,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教学思想。 此外,教科书不仅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还把它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本章内容分为两节。第一节为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它将化学实验安全放在首位,然后是过滤和蒸发、蒸馏和萃取等重要而又常用的分离和提纯混合物的方法。第二节是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它先简要介绍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等重要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之后是表示溶液组成的新方法――物质的量浓度及其简单计算。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具体内容是物质的量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 1.实验安全的规则及措施。 2.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过滤和蒸发、蒸馏、萃取和分液。
4.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基本概念;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 5.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以及有关计算。 难点: 1.物质检验试剂的选择。 2.蒸馏、萃取的操作,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3.物质的量的概念,一定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当前位置:
>>>在分液漏斗中用一种有机溶剂提取水溶液里的某物质时,静置分层后..
在分液漏斗中用一种有机溶剂提取水溶液里的某物质时,静置分层后,如果不知道哪一层液体是“水层”时,请设计一种简便的判断方法。
题型:实验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取一支小试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慢慢放出下层的少量液体,往其中加入少量水,如果加水后,试管中的液体不分层,说明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是水层,反之,则上层是水层。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在分液漏斗中用一种有机溶剂提取水溶液里的某物质时,静置分层后..”主要考查你对&&设计实验方案及探究实验&&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设计实验方案及探究实验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1.概念: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在实施化学实验之前.根据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运用相关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对实验的仪器、装置和方法所进行的一种规划。 2.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实验原理、实验操作程序和方法必须科学合理。 (2)安全性:尽量避免使用有毒药品和进行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操作,保护人身安全,保护仪器。 (3)可行性:实验所选用的药品、仪器、设备和方法等在中学现有条件下能满足要求。 (4)简约性:方案简单易行,尽可能采用简单的实验装置,较少的实验步骤和药品。还应遵循完成实验所用时间较短,副反应少,效果好等基本要求。 (5)经济性:综合考虑原料的用量和价格。 3.化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一个相对完整的化学实验方案一般包括下述内容: (1)实验名称;(2)实验目的;(3)实验原理; (4)实验用品(药品、仪器、装置、设备)及规格; (5)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6)实验注意事项; (7)实验现象的记录及结果处理; (8)问题与讨论。 4.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1)明确目的、原理首先必须认真审题,明确实验的目的,弄清题目有哪些新的信息,结合已学过的知识,通过类比、迁移、分析,从而明确实验原理。 (2)选择仪器、药品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能否腐蚀仪器、反应是否需要加热及温度是否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等),合理选择化学仪器和药品。 (3)设汁装置、步骤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以及所选用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学生应具备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实验步骤应既完整又简明。 (4)记录现象、数据根据观察,全面而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 (5)分析得出结论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图表、推理等,得出正确的结论。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分类:1.物质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观察外观性质一预测物质性质一实验和观察一解释及结论。图示如下:在进行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时,要充分了解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与制法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根据物质的结构特点,设计化学实验方案来探究或验证物质所具有的一些性质: 2.物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条件合适,操作简便; (2)原理正确,步骤简单; (3)原料丰富,价格低廉; (4)产物纯净,污染物少。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主要涉及原料、基本化学反应原理,实验程序和仪器、设备。核心是原料,由原料可确定反应原理,推导出实验步骤及所用仪器。 3.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通过特定的反应现象,推断被检验物质是否存在。在对物质进行检验或鉴别时,一般的原则是:①给出n 种物质进行鉴别,一般只需检验n一1种即可;②物理和化学方法可并用,一般先用物理方法(如物质的颜色、气味、水溶性等),再用化学方法;③设计的实验步骤越简单越好,实验现象越明显越好;④有干扰离子存在时,应先排除干扰,以免得出错误的结论;⑤进行检验的一般步骤为:观察外表一一加热固体(确定是否有结晶水)——配成溶液——观察外观一一加入试剂——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对几个实验方案的正确与错误、严密与不严密、准确与不准确作出判断,要考虑是否合理、有无干扰现象、经济上是否合算和对环境有无污染等。 1.从可行性方面对实验方案作出评价科学性和可行性是设计实验方案的两条重要原则,在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时,要分析实验方案是否科学可行,实验方案是否遵循化学理论和实验方法的要求,在实际操作时能否做到可控易行。评价时,可从以下4个方面分析: (1)实验原理是否正确、可行; (2)实验操作是否安全、合理; (3)实验步骤是否简单、方便; (4)实验现象是否明显。 2.从“绿色化学”视角对实验方案作出评价 “绿色化学”要求设计安全的、对环境友好的合成线路,降低化学工业生产过程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据此,对化学实验过程或方案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反应原料是否易得、安全、无毒; (2)反应速率是否适巾; (3)原料利用率以及合成物质的产率是否较高; (4)合成过程中是否造成环境污染。 3.从安全性方面对实验方案作出评价从安全角度常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下: (1)净化、吸收气体及熄灭酒精灯时要防止液体倒吸; (2)使用某些易燃易爆品进行实验时要防爆炸(如 H2还原CuO应先通H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先验纯等); (3)防氧化(如H2还原CuO后要“先灭灯再停氢”,白磷切割宜在水中进行等); (4)防吸水(如实验取用、制取易吸水、潮解、水解的物质时宜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达到实验目的); (5)冷凝回流(有些反应中,为减少易挥发液体反应物的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需在反应装置上加装冷凝回流装置,如长玻璃管、竖装的干燥管及冷凝管等); (6)易挥发液体产物(导出时可为蒸气)的及时冷却; (7)仪器拆卸的科学性与安全性(可从防污染、防氧化、防倒吸、防爆炸、防泄漏等角度考虑); (8)其他(如实验操作顺序、试剂加入顺序等)。
发现相似题
与“在分液漏斗中用一种有机溶剂提取水溶液里的某物质时,静置分层后..”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42723114926143530318675362908332189(1)CCl4和蒸馏水都是无色液体,请按下列要求用实验方法鉴别之(简要地写出实验过程)①只允许用一种试剂各取少量加水若互溶则为水,若不互溶则为四氯化碳;②不用任何试剂取少量未知液A,缓缓加入未知液B,若B在上层,则B为水;若B在下层,则B为四氯化碳;(2)NaCl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aCl2,某学生用过量的Na2CO3使Ca2+离子转化为沉淀而除去,确认Na2CO3已过量的实验方法是沉淀反应后,用试管取出上层清液,再加入氯化钙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则可以认为碳酸钠已经过量.【考点】.【专题】物质检验鉴别题.【分析】(1)四氯化碳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并且密度比水大,和水混合后分层,四氯化碳在下层,水在上层;(2)碳酸钠过量时,再加入氯化钙会出现白色沉淀.【解答】解:(1)四氯化碳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可应用水来检验水和四氯化碳,故答案为:各取少量加水若互溶则为水,若不互溶则为四氯化碳;②四氯化碳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并且密度比水大,和水混合后分层,四氯化碳在下层,水在上层,不用任何试剂检验水和四氯化碳的方法是:取少量未知液A,缓缓加入未知液B,若B在上层,则B为水;若B在下层,则B为四氯化碳,故答案为:取少量未知液A,缓缓加入未知液B,若B在上层,则B为水;若B在下层,则B为四氯化碳;(2)碳酸钠可以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钠过量时,氯化钙会完全反应,可以再加入氯化钙检验碳酸钠是否过量,即沉淀反应后,用试管取出上层清液,再加入氯化钙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则可以认为碳酸钠已经过量.【点评】此题是一道物质鉴别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 难度:0.45真题:8组卷:2
解析质量好中差2013年高中化学必修二 常见有机物的鉴别方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1.00
&&¥1.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2013年高中化学必修二 常见有机物的鉴别方法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510.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高中】【有机化学】几种简单的有机物质的鉴别有下列四种物质:乙醇、乙酸、乙醛、甲酸.请问可以用一种试剂鉴别吗?如果可以,是什么试剂?_百度作业帮
【高中】【有机化学】几种简单的有机物质的鉴别有下列四种物质:乙醇、乙酸、乙醛、甲酸.请问可以用一种试剂鉴别吗?如果可以,是什么试剂?
有下列四种物质:乙醇、乙酸、乙醛、甲酸.请问可以用一种试剂鉴别吗?如果可以,是什么试剂?乙酸好像有气味的……
新制Cu(OH)2悬浊液.!四种无色溶液中分别加入新制的 悬浊液,产生的现象有两类:1.悬浊液变得澄清的,有两种溶液,是乙酸和甲酸.再继续加热试管,产生砖红色沉淀的,原溶液是甲酸.没有明显现象的,是乙酸.2.加入氢氧化铜悬浊液没有明显的,是乙醇和乙醛.继续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的,原溶液是乙醛.没有明显现象的是乙醇
可以,用金属Na金属钠在乙醇有很少的气泡产生金属钠在乙酸、甲酸都有很多的气泡产生,但甲酸有刺激性气味,乙酸没有气味没有变化的就是乙醛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试剂鉴别溶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