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h2o是什么通电2H2上箭头+O2上箭头 的各物质质量比

化学方程式2H2O——2H2+O2之间的质量比是多少?_百度知道
化学方程式2H2O——2H2+O2之间的质量比是多少?
来自贵州凤冈县石径中学
36:4:32=9:1:8当前位置:
>>>回答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问题:(1)在下列反应中:A.2F2+2H2O=4H..
回答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问题:(1)在下列反应中:A.2F2+2H2O=4HF+O2↑;B.2Na+2H2O=2NaOH+H2↑;C.CaO+H2O=Ca(OH)2;D.2H2O&通电&.&2H2↑+O2↑.其中水只是氧化剂的是______,水只是还原剂的是______,水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的是______,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的是______(填序号).(2)印刷电路板是由塑料和铜箔复合而成,刻制印刷电路时要用FeCl3溶液作为“腐蚀液”生成CuCl2和FeCl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u+2FeCl3═CuCl2+2FeCl2①请用双线桥法在上式中标出电子转移的情况②试比较Fe3+、Cu2+、Fe2+氧化性的强弱: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2Na+2H2O=2NaOH+H2↑中,H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则水只是氧化剂;反应2F2+2H2O=4HF+O2↑中,O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水只是还原剂;反应2H2O&通电&.&2H2↑+O2↑中,H、O元素化合价变化,水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反应CaO+H2O=Ca(OH)2中,H、O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故答案为:B;A;D;C;(2)①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得失电子数目相等,用双线桥法可表示为,故答案为:;②反应Cu+2Fe2+═Cu2++2Fe2+中,氧化剂是Fe3+,氧化产物是Cu2+,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所以氧化性Fe3+>Cu2+,活泼性金属铁强于金属铜,所以氧化性Cu2+>Fe2+,故答案为:Fe3+;Cu2+;Fe2+.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回答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问题:(1)在下列反应中:A.2F2+2H2O=4H..”主要考查你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化合价升降(某些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判别的依据) 氧化还原反应的发展史: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含氧化合物中氧被夺去的反应属于还原反应。
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有电子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对物质的认识存在发展的过程,从最初的隔离开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到从表面上看化合价变化的氧化还原反应,把氧化与还原统一在一个概念下,再透过现象看本质,化合价的变化是有电子得失或偏移引起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不是看得电子的多少,而是看得电子的难易;  还原剂还原性的强弱,不是看失电子的多少,而是看失电子的难易。  eg:氧化性:浓HNO3&稀HNO3还原性:Na&Al
2、有新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eg:C(金刚石)==C(石墨);3O2==2O3(放电);P4(白磷)==4P(红磷)
3、任何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从游离态变为化合态,或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比如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4、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5、元素具有最高价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eg.H3PO4、H2SiO3(或H4SiO4)两酸均无强氧化性但硝酸有强氧化性。氧化还原的表示可用单线桥也可用双线桥:
一、双线桥法:
此法不仅能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还能表示出元素化合价升降和氧化、还原关系。双线桥的箭头始于反应物有关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箭头指向发生化合价变化后生成物中对应元素的原子或离子或原子团。
标变价   明确标出所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价的元素不标化合价。
连双线  将标化合价的同一元素用直线加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注意:箭头的起止一律对准各元素)
标得失  1.标电子转移或偏离数   明确标出得失电子数,格式为“得/失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原子个数×单位原子得失电子数”   
&&&&&&&&&&&&&&&&&& 2.标化合价变化   一律标出化合价的变化,只有“化合价升高”“化合价降低”这两种写法,不可写为“升价”“降价”等   
&&&&&&&&&&&&&&&&&& 3.标出元素反应类型   一律标出元素所发生的反应,“被氧化”或“被还原”,其余写法均不正确   
&&&&&&&&&&&&&&&&&& 4.检查得失电子守恒   检查得失电子数是否相等,如不相等则重新分析。
二、单线桥法: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电子发生转移(得失或偏移),也就是在反应物中有元素电子发生得失或偏移,这时用一条带箭头的曲线从失去电子的元素指向得到电子的元素,并在“桥”上标出转移的电子数,这种表示方法叫单线桥法。
(1)标价态明确标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的化合价
(2)连单线连接方程式左边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箭头一律指向氧化剂
&(3)不注得失标出转移的电子的总数,这里不用像双线桥那样,仅需直接标出电子总数
注意事项:&
(1)不得标明"得"或"失",否则是错的
(2)箭头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指向氧化剂注意:为了规范起见,单线桥法最好不用于自身氧化还原的反应,因为那样标记会使反应中的电子去向不明确,故在自身氧化还原的反应方程式中最好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氧化性:是指物质得电子的能力。处于高价态的物质一般具有氧化性。 还原性:是指物质失电子的能力,一般低价态的物质具有还原性。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判断 氧化性: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还原性:还原剂的还原性&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2)根据金属(非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 ①金属活动性顺序 ②非金属活动性顺序(3)根据与同一物质反应的难易(条件)判断: 当不同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如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高低来进行判断。 例:三个反应还原剂都是浓盐酸,氧化产物都是氯气,氧化剂分别是高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有反应方程式可得,反应条件越来越难,可得结论:氧化性KMnO4& MnO2& O2 (4)根据氧化产物的价态高低判断 当变价的还原剂在相似的条件下作用于不同的氧化剂时,可根据氧化产物价态高低来判断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 例如:,,可得:氧化性Cl2&S注:不能通过氧化剂化合价降低的多少来判断氧化性的强弱。 (5)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①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右,金属单质还原性逐渐减弱(对应的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非金属单质氧化性逐渐增强(对应的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同主族元素从上→下,金属单质还原性逐渐增强(对应的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减弱),非金属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的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注:元素在周期表中越是位于左下方,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元素在周期表中越是位于右上方,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6)根据原电池、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根据这个规律也可判断原电池、电解池电极) ①两种不同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级:负极:金属电子流出,正极:金属电子流入 还原性:负极&正极 ②用惰性电极电解混合溶液时,在阴极先放电的阳离子的氧化性较强,在阳极先放电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较强。 (7)根据物质浓度的大小比较: 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物质的浓度越大,其氧化性(还原性)越强,反之,其氧化性(还原性)越弱。例如:氧化性HNO3(浓)&HNO3(稀);还原性 HCl(浓)&HCl(稀) (8)根据氧化剂、还原剂性质的影响因素判断 ①温度:一般温度高氧化剂的氧化性强(浓H2SO4与Cu常温不反应,加热则反应)。 ②酸碱性:一般在酸性条件下氧化剂的氧化性增强。如KMnO4在酸性条件下氧化能力更强;KClO3能氧化浓盐酸中的Cl- → Cl2,而不能氧化NaCl中的Cl-;又如在中性溶液中Fe2+与NO3-可共存但在H+存在的条件下Fe2+与NO3-不共存等。 知识扩展:一般来说,同种元素形成的物质,元素价态越高,氧化性越强。例如:氧化性 KMnO4&MnO2,但是,也不完全按这个规律,比如 HClO&HClO2&HClO3&HClO4,再有HNO2&HNO3 。这是因为:氧化性的强弱是看物质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容易失电子的物质还原性强,容易得电子的物质氧化性强。次氯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得到盐酸和氧气(2HClO==2HCl+O2),由此可知,次氯酸中氯元素很容易得电子,则氧化性强。亚硝酸只能存在于很稀的冷溶液中,溶液浓缩或加热时,很容易就分解成H2O和N2O3,故HNO2的氧化性更强。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无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历程:氧化还原反应前后,元素的氧化数发生变化。根据氧化数的升高或降低,可以将氧化还原反应拆分成两个半反应:氧化数升高的半反应,称为氧化反应;氧化数降低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相互依存的,不能独立存在,它们共同组成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以下一般规律:强弱律: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价态律: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既具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转化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间发生归中反应时,元素的氧化数只接近而不交叉,最多达到同种价态。优先律:对于同一氧化剂,当存在多种还原剂时,通常先和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反应。守恒律: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数目等于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数目。
氧化还原性的强弱判定:物质的氧化性是指物质得电子的能力,还原性是指物质失电子的能力。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物质得失电子的能力(与得失电子的数量无关)。从方程式与元素性质的角度,氧化性与还原性的有无与强弱可用以下几点判定:(1)从元素所处的价态考虑,可初步分析物质所具备的性质(无法分析其强弱)。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H2SO4、KMnO4中的S、Mn元素;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Cl-、S2-等;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S、SO2等。(2)根据氧化还原的方向判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3)根据反应条件判断:当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种还原剂反应时,如氧化产物中元素的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高、低进行判断,如是否需要加热,是否需要酸性条件,浓度大小等等。 电子的得失过程:
其过程用核外电子排布变化情况可表示为:
发现相似题
与“回答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问题:(1)在下列反应中:A.2F2+2H2O=4H..”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47747205809142156245029201003136518低压直流(填低压直流或交流)电,为增强导电性往往在水中加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2H2↑+O2↑2H2O2H2↑+O2↑通电一段时间后,若a端得到7mL气体,b端约14mL气体,请在图1标出电源正负极左正右负.(2)下批同学B继续用该装置做电解水实验,重新连接电极与电源后通电一段时间,发现两端气体体积均为21mL.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能的原因是氧气微溶于水,氢气难溶于水;部分氧气可能与电极反应了该学生B收集到的H2约为21mL&(3)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和加热来制取氧气,其中MnO2作用为催化,在A.KCLO3&&B.MnO2 &C.KCl&&D.O2中,属于氧化物的是B(4)若加热高锰酸钾粉末,也能产生氧气,选择对应装置(图2)则是甲(填甲或乙),若最后得到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排水法收集时,未等气泡均匀连续冒出就开始收集,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常用乙装置(双氧水+二氧化锰)而少用甲装置或电解水的方法制氧气,理由是装置简单.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化学
铝、铜、铁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1)用铁制铁锅主要是利用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2)人们大量使用的是合金而不是纯金属,这是因为合金具有更多优良性能,例如黄铜比纯铜硬度大(填“大”或“小”).(3)铝制品更耐腐蚀的原因是4Al+3O2═2Al2O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炼铁、应用金属铁.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反应原理&2Fe+3CO23CO+Fe2O32Fe+3CO2.(5)用下列试剂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不能达到目的是②(填序号).①铝、铜、硫酸亚铁溶液&&②铁、铜、硫酸铝溶液&③铁、硫酸铝溶液、硫酸铜溶液(6)回忆已有的知识,铁生锈的原因是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那么铜生锈的原因是什么?查阅有关资料:铜锈的主要成份是Cu2(OH)2CO3.他们除依照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方法进行实验外,还补充做了铜锈蚀与CO2有关系的实验.请写出一种防止铁或铜等金属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刷油漆.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科目:初中化学
(2011?大连)铝、铜、铁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1)铝在空气中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的原因是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2)用铜制电线主要是利用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3)铁制品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水、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焊接铁制品时,通常先用稀盐酸除去其表面的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防止铁制栏杆锈蚀的一种方法是刷漆.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2013?息县二模)碳和碳的氧化物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也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1)如图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A.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B.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C.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氧原子与氧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2)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原因是什么?(3)实验室里,几位同学在制取二氧化碳.①小刚同学用浓度为15%的稀盐酸与块状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小明同学用浓度为8%的稀盐酸与块状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发现小刚同学收集到相同体积二氧化碳的速度比小同学快,由此你能得到的结论是二者的分子结构不同.②小平同学用加热碳酸氢钠的方法也能制得CO2,已知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Na2CO3+BaCl2═BaCO3↓+2NaCl.(4)小明将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发现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他再次取敞口放置的上述两种溶液进行混合,结果出现了白色沉淀,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可能的原因.(提示:BaCO3是白色、难溶于水)(5)一氧化碳和氢气虽然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如还原性、可燃性等,但一氧化碳却不是新能源的发展方向,从安全和环保的角度来看,这其中的重要原因是什么?(6)称取5g石灰石(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将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有足量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气体全部被吸收),反应结束后称量烧杯中物质的质量增加了1.76g.试计算石灰石中含有杂质的质量分数.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解答题
水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生成物,也是重要的反应物之一.(1)学生A做通电使分解水实验时,是通______(填低压直流或交流)电,为增强导电性往往在水中加少量______或氢氧化钠.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通电一段时间后,若a端得到7mL气体,b端约14mL气体,请在图1标出电源正负极______.(2)下批同学B继续用该装置做电解水实验,重新连接电极与电源后通电一段时间,发现两端气体体积均为21mL.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能的原因是______该学生B收集到的H2约为______mL&(3)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和加热来制取氧气,其中MnO2作用为______,在A.KCLO3&&B.MnO2 &C.KCl&&D.O2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4)若加热高锰酸钾粉末,也能产生氧气,选择对应装置(图2)则是______(填甲或乙),若最后得到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常用乙装置(双氧水+二氧化锰)而少用甲装置或电解水的方法制氧气,理由是______.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2H2O==通电==2H2+O2的 质量守恒定律里的3个含义_百度知道
2H2O==通电==2H2+O2的 质量守恒定律里的3个含义
提问者采纳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水是有水分子构成的,而水分子是有H原子和O原子构成的,很明显,反应前2分的H20有4个H原子,2个O原子,再看反应后,H2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而氢分子是由氢原子构成的,同理氧气也是,所以反应后2份的H2有4个H原子,一份的O2甫顶催竿诎放挫虱旦僵有2个O原子,由此可以得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还是H原子和O原子,数目没有增减,4份的H原子,2份的O原子还是4份的H原子2份的O原子,原子没有发生变化,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h2 o2 2h2o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