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册(人教)历史15.16.17课主要内容(填空形式)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3.22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6-17课(A卷)》教学练习 新人教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3.22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6-17课(A卷)》教学练习 新人教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已打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_考点重点_精编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已打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_考点重点_精编版
上传于||文档简介
&&(已打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_考点重点_精编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图文】七年级上册第16、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二)》课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七年级上册第16、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二)》课件
上传于||文档简介
&&初一七年级上册历史ppt,16、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
大小:7.57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历史:1--16课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九年级上)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历史:1--16课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九年级上)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体会我国历史上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基本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及《史记》的简要内容,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辩证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教师以学生的讨论与自主探究为基础。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从教科书提供的材料中,有针对性地提取有效信息。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对《史记》的内容和历史地位一目,可以通过简要介绍其内容和其中所体现的司马迁的史学思想,使学生体会《史记》在中国史学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对佛教传入一目,引导学生回忆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开辟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对佛教传入有明确的时间和空间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两汉时期辉煌的科技、文化成就,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了解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经历,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引导学生形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教学重点】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司马迁和《史记》。
【教学难点】
通过本课教学,在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文化的繁荣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的。
【教学方法】
采用分组讨论法、问题探究法二者的有机结合。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这也反映出书写工具的落后。在中国古代,读书人不用学习五大车的竹简也可达到“学富五车”的程度,这种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什么朝代,你知道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这一时期科技文化的突出成就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造纸术的发明
二、张仲景和华佗
三、历史巨著《史记》
四、道教和佛教
一、造纸术的发明
教师:请同学们看课本P67第一段思考:
在纸发明以前,中国古人用什么作书写材料?这些材料有什么特点?
学生:甲骨、青铜器、竹简、帛。
教师展示:陶器、甲骨、青铜器、竹简、帛、石壁等图片。
学生:笨重、价格昂贵、不方便
合作探究: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是什么时期在哪里发现的呢?请同学们看课本P68“相关史事”找到记住回答。
学生:西汉时期,西安灞桥、甘肃天水、敦煌等地发现。
教师多媒体展示:世界上最早的纸
教师: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我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又薄又软,纸面平整光滑,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不普及。在此基础上,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是怎样改进造纸术的呢?改进后的造纸术有哪些优点?
(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P68第一自然段回答)
学生: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
优点:原料容易找到,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
教师:纸的普遍使用,使读书人不用学习五大车的竹简也可达到“学富五车”的程度。那纸是怎样造出来的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蔡伦改进后的造纸工序。
教师展示:蔡伦改进后的造纸工序。教师找位学生给同学们读一下。
教师:看课本P68“材料研读”并回答问题。
学生: 公元105年
教师: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汉和帝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封他为龙亭侯。所以,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
多媒体展示:造纸术的传播示意图。
教师补充:伴随造纸术传至世界各地,蔡伦的名字也随之传扬。在日本有蔡伦宫;在法国,有蔡伦博物馆;在美国,造纸博物馆里陈列着蔡伦的画像。我国发明和改进造纸术具有世界意义。
合作探究:我国发明和改进造纸术具有世界意义!
学生:造纸术的改进是人类文明传播载体的巨大飞跃,加速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历史与现实:
今天人们大力提倡使用“再生纸”有什么重要意义?
环保专家提供的资料表明:一吨废纸可生产品质良好的再生纸850千克,节省木材3立方米(相当于26棵3~4年的树木),节省化工原料300千克,节煤1.2吨,节电600度;并可减少大量的废弃物。
意义: ①减少污染,保护环境;②节约资源。
教师补充: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节约用纸、爱惜书籍,保护好环境,也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
二、张仲景和华佗
教师:请同学们看课本P69“相关史事”,了解坐堂医生张仲景的事迹。
教师: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请同学们看课本P69第二自然段归纳:张仲景的医学贡献有哪些?
学生:东汉张仲景写了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确立了辨症施治的医疗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伤寒杂病论》
教师补充:医圣张仲景,他著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曾有无数医家对《伤寒杂病论》进行探索,留下近千种专著,形成独特的伤寒学派,自唐宋以来,其影响远及国外。虽然张仲景早已故去,但是生活在今天的人们仍然能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来自于他的恩泽。
多媒体展示:神医华佗
教师:东汉末年另一位名医是华佗。请同学们看课本P69“相关史事”以及第三自然段归纳:华佗在医学上的贡献有哪些?
学生:制成“麻沸散”、编了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
教师补充:华佗的故事:相传有一次,华佗外出治病,碰见一个人的肚子疼得非常厉害,经过诊断,华佗确定他的脾烂了,需要手术割除。于是他拿出他的拿手药物麻沸散,和在酒里给这人喝下,过了一会儿病人像醉酒那样进入了梦乡,华佗随即为他剖开肚子,切除烂脾,止血、缝合。经过一个月左右,这人的病便痊愈了。麻沸散的发明,在外科手术上是一项划时代的贡献,它远远地走在欧洲与世界前面,西方与华佗的麻沸散相比,晚了1600年左右。
教师补充:华佗除了制成“麻沸散”,还有一个贡献就是编了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
教师多媒体展示:五禽戏。
教师补充:今天我们提倡阳光大课间活动,特别是我们的课间操、体育课,同学们应该珍惜机会,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锻炼,真正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三、历史巨著《史记》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P70第一自然段,思考回答:司马迁为什么能够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历史巨著?
学生:他生活在汉武帝时期,父亲是史官,家教良好。他本人读书很多,还寻访许多名胜古迹,刻苦努力,终于写成《史记》。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P70第二自然段,思考回答:《史记》主要记述了什么?它的历史地位怎样?《史记》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学生:《史记》主要记述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实事求是的评价历史人物。
教师补充:在君主专制的年代里,“伴君如伴虎”。司马迁却敢于指出汉武帝的过失,体现了忠于史事的崇高品德。他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选择的是“重于泰山”。因此,他做到了求真务实、不畏权势、视死如归,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司马迁的《史记》开创了我国古代史学的新时代。71第一自然段,思考问题: 道教起源于哪里?什么时候在民间兴起?创始人是谁?
学生:道教起源于我国;时间是东汉末年;创始人是:张角、张陵。
教师补充:道教与道家学派不同,道家学派是一种思想学术流派,道教是一种宗教。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最早的发源地之一。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P71第二自然段以及“相关史事”,思考并回答:佛教起源于哪里?什么时候传入我国?佛教为什么会在我国古代得以传播和发展?
学生:古印度;西汉末年;佛教的主张具有麻痹人民反抗意志的作用,符合封建统治者的政治需要。所以,得到统治者的扶植和支持,得到了传播和发展。
教师:张骞通西域以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派人求佛法,并建立白马寺。那么,佛教的传播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师:学完本课之后,请同学们思考:两汉时期科技文化繁荣的原因有什么?
学生:1、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
2、经济的发展。
3、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4、中外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5、对之前科技文化成就的继承和发展。
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具有聪明才智的民族。古代科学家他们那种锲而不舍地善于追求真理、善于创新的精神,永远是我们的骄傲!因此,作为每一位当代中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1、见右图中的邮票,与邮票中的人物相关的成就是
A、发明造纸术
B、发明地动仪
C、改进造纸术
D、发明麻沸散
2、据记载,张仲景生活的东汉末年,战争不断,瘟疫流行,他家族中男女老少原有200多人,在不到10年时间里,就死去。张仲景在痛悼家人之余,认真钻研古代医学著作,又博采众方,结合自己的经验,写成了一部奠定我国中医治疗学基础的医疗专著是(
A、《齐民要术》
B、《伤寒杂病论》
C、《黄帝内经》
D、《神农本草经》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一、造纸术的发明
二、张仲景和华佗
三、历史巨著《史记》
四、道教和佛教
【教学反思】
国家的统一,封建经济的繁荣,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的加强是两汉时期科技文化昌盛的原因。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体会到,无论在科技方面,还是在医学等方面,两汉时期,中国文化都遥遥领先于世界。通过与现实的结合,知识的理解、记忆、掌握将更深更牢,比如讲到张仲景时与一些药品的名字联系起来。
该会员上传的其它文档:41 p.24 p.25 p.40 p.20 p.13 p.15 p.13 p.18 p.20 p.29 p.13 p.41 p.19 p.16 p.30 p.11 p.11 p.31 p.40 p.38 p.84 p.《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造纸..《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体会我国历史上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基本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及《史记》的简要内容,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辩证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2.过程与方法教师以学生的讨论与自主探究为基础。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从教科书提供的材料中相关文档docdocdocpptdocdocpptdocpptpptdocpptdocpptdocpptdocpptppt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关于我们常见问题关注我们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