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介绍自己手机的优缺点 作文的作文。(懒)

三年级作文起步阶段习作教学个别化的实践研究
让我们一起感受Sandur名校律动
三年级作文起步阶段习作教学个别化的实践研究
作者:沈伟群
朱晓雁来源:访问次数:621
一、课题研究的缘起
自从2004年开始,我校语文组在实施新课程的三、四年级中就习作教学这一内容开始了研究,也出现了一些成果,主要是从开展语文课文活动来诱导学生的习作兴趣,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来感受习作之乐,但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新问题,因此从2006年开始了此课题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1、孩子在习作中存在着的差异性&&批改中的发现
案例1:静静地坐在教室里批改着学生的日记,过了一个寒假,发现孩子们的写作能力确实提高了。苏志鑫写的《过生日》读来令人快乐而又感到羡慕,将近400字的文章内容写得是多么具体;张杰写的《烟花大会》描绘的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夜晚,多彩的烟花使读者也忍不住想参与其中;而尹曦同学写的《做橘灯》又是那么富有童趣&&一篇一篇地翻阅着,批改着,内心充满了做为人师的那种成就感,当然也不乏对家长的感谢。正当我批得尽兴时,打开我班闻佳迪的作文本,本子上寥寥几笔:今天我在家里很开心,因为我收到了爸爸妈妈送的红包。又翻到吴镇宇的写话本,由于先天的缺陷,使他讲话一直很含糊,发音不正确,因此他写的句子能被我读懂已经是非常难得了,可不,这次,我又开始颇费周折地一字一句给他的习作修改了起来&&
反思:苏霍林斯基说:&人和个性是一种由体力、智力、思想、情感、意志、情绪等所熔成的最复杂的合金。& 通过语文教育和语文实践的历练,每个学生在身心、才智、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语文品质也是各不相同的。有些人识记很困难,有些人却过目不忘;有些人不善于口头表达,却能写出绘声绘色的文章。有些学生在三年级时就可以洋洋洒洒地写出一篇又一篇佳作,而有些同学到了六年级还是语言干巴,别字连篇。面对写作能力层次各不相同的学生,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到了三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表现出如此大的差异,那么,到了六年级,又该出现怎样的差距呢?在课堂中、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难道我还要用统一、规划的步子来要求每个孩子吗?对于那些连句子都表述不清的孩子,还能要求他们描写具体生动吗?那么,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又应该以怎样的教学来促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提高呢?如今批着孩子们的习作,客观差异的存在令我不得不反思现今的教学模式。
案例2:一节作文课教学片段,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我的课余生活
师: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口语交际中,大家都谈了自己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那怎样把这么多精彩的活动内容写下来呢?现在我们来看一篇例文&&《我和爸爸下棋》,看看小作者是用怎样的方法来写这篇文章的?
学生读后讨论,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概括出:文章把为什么要和爸爸下棋,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写得非常具体。有动作描写,也有人物之间的语言描写和心理的想法。
师:接下来,我们也用这篇文章中的写作方法来写写我们自己的课余生活。请你把活动的过程写具体,可以写写自己的想法、心情,内容要写具体。(学生开始写作)
3、师生评价中的单一性&&习作后的反馈
案例3:一次作文讲评:讲台上放着两本作文本,很明显一篇是优等生的优秀习作,还有一篇是有待于修改的文章(可能是老师拿了全班最佳的和最差的两篇打算给他们同时亮相)
教师首先读了优等生的习作,而后让学生提提认为此篇文章写得成功的地方,教室里小手如林,&描写具体,有动作描写,用了很多精彩的词语&&&好话说了一大通,该生自然也洋洋得意。然后老师把后进生的文章放在投影仪上进行展示,也许有很多错别字、不通顺的句子正等待着同学的法眼去修改。果然,老师刚读了几句话,错误一个个地被放大了,&老师,错别字太多了。&&没有把活动的情况描写出来,内容只有几句话,太简单了。&&&学生一个个地批评着,被批的学生也羞得把头越低越下,末尾,老师还不忘加上一句:&等会儿重写。&犹如雪上加霜。
反思:每次习作后,教师都会将学生的习作进行讲评、反馈,这无疑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每次讲评中教师也总是会拿一些优秀习作作为样板进行展示,也会拿一些后进生的文章进行修改,当然,教师也是用心良苦,希望通过讲评让学生发现错误,树立一些榜样。但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评价也总是以优等生、优秀习作为蓝本,认为达到此次习作要求了,习作就是&优&,没有达到要求,或错别字连篇的习作就是不合格,即使是一些后进生有了进步,因为永远(至少在现阶段)也比不过那些优等生,因此也只有被挨批的份了。
4、个别教学实施中的局限性&&操作中的困惑
案例4:我的一次习作:今天让孩子们在课堂中写写家乡的美景或特产,为了写好作文,班级学生都拿来了照片、特产,边看边说,我心里也暗喜:此次作文学生有话可说了。一节课下来,学生乐滋滋地写着&&慢步踱到高用兴的身边,将近一节课只写了100字不到的文章。我也了解他的家乡在福建,美丽的海景,还有特产蛏子,这可是本地学生无法领略到的,怎么就写不出了呢?看着他咬着笔杆痛苦的样子,想着平时他那想表达怎么也说不出口的无奈,我只得把他叫到办公室开起了&小灶&,和他从大海聊到了海滩,从沙滩上的贝壳聊到了捉蛏子的快乐,用了20几分钟,一篇优秀习作诞生了,神奇的是居然错别字都难见踪影。
反思:为什么同样一名学生,老师也只不过多给了他半小时的时间,也只不过是和他多聊了二十分钟的家乡,为什么效果会是如此的不一般呢?如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有侧重地运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进行个别辅导,这样的辅导,也都将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尤其是现在学生的习作内容五花八门,教师也无法在课堂中给予具体的指导,对于刚步入三年级的孩子的来说,也确实非常需要这样的指导。要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从学习效果来看,无疑一对一的个别教学的效果要优于团体教学效果,作文教学更是如此。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学校不能为每个学生安排一位语文教师,何况每一位语文教师也不可能仅仅教学作文这一方面,从语文教师的实际身心出发,没有时间、也不可能对每个学生作个别辅导,个别教学总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基于教学中所遇到的种种困惑与思考,认为在三年级作文起始教学中实施此课题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二)国内外关于&个别化习作教学&的研究综述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实践中,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特性,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学生学习的教学、教育方式和方法,提出了多样化的实践操作模式。其中,&分层&协作教育&就是行之有效的模式之一。这种模式将学生合理分层,灵活设计教学、教育&小组&,确立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教育目标,通过组内、组际之间人际互动和协作学习,优化评价标准和评价手段,促使每一个学生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等方而都尽可能得到发展。
从国际教育发展过程来看,方兴未艾的个别化教育运动,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19世纪初的兰克斯特&贝尔(Lancaster-Bell)制。当时这种教学制度主要是为聪明的学生设计的。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的道尔顿教学法和文内特卡教学法,以及比利时的德可勒利教学法等对个别差异教学都有探索。更为精致的设计当推以布卢姆为代表的&掌握学习法&、斯金纳&程序教学法&、凯勒的&个别教学法&等。这些教学和教育方法(制度)主要目标是对学习慢的学生进行补习和对学习快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是对自夸美纽斯时代起的班级授课制的那种向&中间生&靠拢,而导致&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为特征的教育模式的改进和补充。
国外的许多个别化教学模式的探索是系统而缜密的,无论在教育目标设计、内容选择、方法运用、及至教室空间布置等方面他们都有研究,值得我们借鉴。但我们不能不同时看到,基于我国目前的教学条件和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某些在国外可能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我们国内未必可行。国外关于协作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组学习方面。&掌握学习&模式和&小组教学&模式就是个别化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方面研究的代表,尤其是&小组教学&模式成功地探索出了多种小组学习方法。
从上述材料可看出,国内外的许多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对个别化教学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但单独从习作教学中开展个别化教学研究的似乎还比较少。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念
1.激励动机,因需要而习作
我国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的起始阶段的目标设定中,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第一学段的相关表述是&对写话有兴趣&,第二学段的相关表述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到第三学段才过渡到要求具有初步的写作意识,即&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从作文教学而言,当学生想写、愿写,当写作变成一种需要和乐趣时,千方百计的使学生感到有写作的需要,有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非写不可,这样的作文才不会时一种痛苦、折磨和苦役。只有学生想写,才会有意识地不断去积累,这样的作文就是一种最高境界的作文。&因需要而作文&是个别化作文教学的核心理念。
2.凸显主体,为自我而习作
作文本来就是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个体的精神活动,它缘于个人表达情意的需要和与他人交流的需要。因此,作文最需要的是学生具有自主作文的权利。《课标》对学生的&自主&写作作出了明确的教学要求:&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学生作文的自主性主要表现在:自主选材、自主构思、自主拟题、自主表达。切实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让作文成为孩子们自发的需求、自愿的行为、自主的选择、自由地抒发,必然会改变&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的作文现状。当然&自主&不是&自流&,教师不能放弃自己的主导地位,应充分发挥好引导、点拨作用,扮演好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启迪者的角色。
3.抒写真情,为做真人而习作
&真实&是个别化作文课题研究的着力点之一。&写真文,做真人&是作文教学理念中人文思想的体现。真实,就是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而是实话实说,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反对&假、大、空&,这不仅是端正文风,更重要的是可以教会学生做一个诚实、善良、高尚的人。作文教学是师生人性集中体现的领域,作文与做人的同步发展是个别化作文同样值得关注的教学理念,人文脱离的&人&与&文&都必将是孤立的、片面的、虚假的。作文教学中承载着重要的人文教育功能,因为作文是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同时也展示了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与个性特征,必须高度重视学生高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与培养。因此,写真实的作文是个别化作文发展最基本的要求。学生在习作中说真话、表真情、抒真意,才能实现与人交流以至达成共识的交际功能。
4.追求多元,为个性发展而习作
人是有差异的,儿童也是这样。造成人的个性差异的原因有先天因素所致,也有后天环境的影响所致,但都是客观存在的。否认个性差异性必然消磨个性。对个性的消磨,就是对创造性的消磨。创造性首先在于差异性,在于与众不同。差异性没有了,创造性的基础就丧失了。教育的理想是促进不同的儿童根据各自的特点得到更好的发展,作文个性化发展教学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就要以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原则。&基于人有多元能力、多元智慧,也存在多元差异,所以作文教学应该适应和满足具有多元差异的学生不同写作发展的需要。&
三、课题研究的设计
1、概念的界定
所谓&使教学适应学生学习的个别差异,并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发展自己的个性。
个别化教学与个别教学概念不同,个别教学指的是教师个别指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通常是一对一的教学,即一个教师以同一时间里,只指导一个学生学习。与个别教学相对的是班级教学。而个别化教学包含了多种教学方式,视教学需要而定。
2、研究目标
(1)、通过对作文教学个别化教学的实践研究,创设有利于学生差异发展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不同个性的发展。
(2)、通过灵活的习作个别对应策略的研究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每个学生的不足得到最大限度的矫正,充分体现学生的整体性和个性化。
(3)、通过课题的研究,改变三年级起始阶段作文教学的指导模式。
(4)、通过此课题的研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用多元化的、有效的作文评价方式来体现对学生个别差异的尊重和帮助。
(5)、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中,科研人员与教师的素质以及理论水平、研究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3、研究内容
(1)、以人教版三年级上、下教材中的作文教学为例,在集体教学中,兼顾个别和面向,开展习作教学的个别化实践研究,
(2)、探索一种通过个别化教学,根据单元教学主题,开展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写作题材,在集体教学中促进学生习作发展的个别化教学策略。
(3)、在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对不同写作层次的学生开展个案研究,努力探索三年级起始阶段作文教学的新模式,采取个别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及写作水平。
(4)、在尊重个别差异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心情愉快地主动学习,潜能得到开发,整体素质可以得到提高。
(一)个别化教学的&分层&准备
&1、检测差异,学生分层&&变龟兔赛跑为分类赛跑
因材施教理论认为,教育要解决的是&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如何培养学生&、&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这一思想对我们有很大的启迪。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首先对学生进行认真研究,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检测,以此了解学生作文能力倾向的个别差异,并作为科学分层的依据。
我想,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最终以弱胜强,但这毕竟是个别中的个别,生活中,哪有&兔子&在赛跑中睡大觉的呀?所以,让乌龟和兔子赛跑,比赛之初就已经失去了公平。那么,何不让兔子和兔子赛跑,乌龟和乌龟赛跑呢?只有和真正的对手比赛,才是一种真正的快乐呀!
(1)、从习作能力的角度分
学生刚进入三年级,由于有了二年级的一定的写话基础,因此,教师就很明显地发现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各种习作能力方面的差异,通过对学生平时作文的批改、现场作文的能力等了解学生目前的作文水平,以及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等,在学生自主申报的基础上,我结合自己的了解,将全班学生分为A、B、C三组,作为作文教学的三个层次。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类别,当然,分组后并不代表永远,教师根据习作要求随时可以调整。
这样分层,故意打破了一般来说A为优胜的思维定势,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平时的教学中,对A组学生的一个小进步也给予充分肯定,鼓励他们努力向上,享受成功的喜悦。对B组学生鼓励他们&跳起来摘果子&。对C组学生要从创新方面提出要求。这样的分层,有利于教师在指导中根据不同的对象辅以不同的指导,从而最终实现各个层次学生作文水平都能有较大的提高。
(2)、从多元智能角度分
事实上,学习者的智力因素虽然相差不是很大,但是非智力因素的差别是很大的,他们的兴趣、爱好,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他们的想象力、思维力等具体情况更是千差万别的,这就造成了学生各自的基础不同,如果一味用一刀切的办法,用统一的标准去对待,结果只能是好的好不了,差的提不高。只有对不同特质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指导,才是真正适合学生的教育。
多元智能是美国学者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的。根据加德纳的理论,学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一、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而当学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追上进度时,不要让学生因此而受到责罚。在个别化习作教学中,教师更应该看到学生的这种差异,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这种分类往往适用于平时的观察活动和学生参加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根据学生学习方式分析量表的结果分析,同时也考虑平时习作能力的强弱,从多元智能的角度分组情况如下:
(带﹡的学生具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担任组长)
当然,给学生分层,还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分层的目的是使教师更好地开展作文指导,不要使学生产生低人一等的感觉,因此,教师要通过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到,在自己所在的这一组当中,同样可以成为作文的优等生。另外,经过学习,学生的习作水平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分层也应该是动态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自己完全可以从本组中脱颖而出,更上一层楼。
2、以学定教,目标分层&&跳一跳我也能摘到果子
在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某些弹性较足的习作教学内容中制定个别化的差异教学目标,使内容的伸缩性和教学差异服务于学生的差异特征,这样就可以照顾到整班的全体学生。在本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对于个别化习作教学目标的制定,具体做了两点:
(1)、制定一般目标和差异目标
在生活中,每个人的精神面貌都不尽相同,各自记录着自己的生活史,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人与人的基本素质是相同或相近的,但由于每个人在先天禀赋、环境影响和接受教育后的内化过程等方面的千差万别,必定会具备无限丰富、差异纷呈的个性。它的发展不仅是人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学生的习作不单是写作技巧的传授,更是一种生命状态的燃烧与释放,或者说是一种写作个体心路历程的自我展示。在这过程中,写作个体将以内化为情感认识的与其血脉相连的客观对象外化为语言形式,这必然会呈现主观差异性。为此,作文教学必须解除束缚,解放自我,展示个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作文教学中制定一般目标和差异目标,正是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表达方式,形成个性化的表达。
如:在指导三年级下册&我的自画像&的习作时,制定了下列教学目标:
抓住自己&爱笑&、&爱哭&、&任性&、&马虎&等特点完成了习作,&爱哭鼻子的我&、&小马虎&、&倔强的&小牛&&&&一篇篇习作把一个个生动的自我展现在全班同学面前,&&&&&&&
(2)、制定上限目标和下限目标
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这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个道理每个教师都很明白。但在教育教学中真正运用起来,恐怕也是有一定难度的。难就难在这一个&都&字。让每个学生都摘到桃子,如果用整齐划一的目标去要求,恐怕是永远也难以企及的,而目标分层恰恰就解决了这一难点。即根据学生平时所习得的语文知识的不同,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语文能力,对习作中一些表达、叙述等方面采用差异性原则,这样可以兼顾优等生与学习后进生的不同发展。
教师可以根据全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隐性&分层和&显性&分层。所谓&隐性&分层指的是从作文的整体水平上把全班学生分为C(优)、B(一般)、A(及格)三个层次,但不宜在班级公开,只是在教师心中有个清晰明确的概念就行了,其目的是教师在指导时能区别对待,分层指导、分层要求、分层定标。&显性&分层,指的是教师在按分层要求分层定标时,学生可公开地自由选择。
如在三年级学生春游后结合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写写自己参观的游记,提出要求,指导学生分层习作:
要求[A]:写出活动经过,语句基本通顺,标点正确。
[B]:记叙层次清楚,做到详略得当,写出感受
[C]:力求构思巧妙,注重细节描写,写出真情实感。
当然,这三个级别的界限并非泾渭分明,而应鼓励下一级学生在达成本级目标后向上一级&迈&进,以期做到&上不封顶下保底&。由于选择的一个层次目标由学生自己决定,学生作文的优劣也不是由教师独自划定,而是先由学生自己认可,所以更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更能有效地发挥学生潜在的优势。只是教师在批改时做到心中有数,区别对待优等生和后进生的习作。&&
(二)、个别化习作教学的具体操作
1、习作内容的多样性&&各扬所长
个别化教学实施中的一个最大的阻力是教学内容的统一性,因为语文课堂教学不能脱离于教材本身,但是个别化教学又必须打破传统教材的束缚,对教学内容采取适当的调整,以满足不同差异学生的学习要求,从而推动语文课堂在不影响原则的情况下顺利进行。
(1)根据活动内容拓展
在平时的教学中,时常能听到学生无意中说的一句话:我最讨厌写作文了。其实在教师眼里,新课程的习作教学已经给了学生无限的习作空间,但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课本中静止的文本是那么的毫无生趣,又怎么可能让他们写出生动的文章来呢?因此,要想获得作文教学的成功,再也不能照本宣科,墨守成规了,我们需要作一次彻底的新生!于是大胆地将人教版三年级上、下册的单一的习作训练内容和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提供多样化的习作内容,供学生参考、选择,以叫醒学生习作的兴趣,还学生一个&花样的年华&。
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关&秋天的图画&:
教材原定内容: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先跟同学说一说图画的内容,再写一写你选的或画的画。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
置换后的内容:1、学完课文后,开展&走进秋天&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找秋天&&画秋天&&说秋天&&写秋天&的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亲历自然,感受秋的气息,丰富学生对自然的情感。2、结合美术课,四人小组为单位,把秋天画下来,边画边在小组中介绍自己眼里的秋天。3、抓住秋天的一个特征来说说你眼中的秋天。a、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写写秋天的瓜果,写写秋天的田野,写写秋天的菜园,向大家呈现一个丰收的秋天。b、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给人带来美的感受,写写你所看到的迷人秋色。c、秋天是一个多雨的季节,聆听秋雨的情韵,写写绵绵的秋雨。d、秋天是一个逐渐萧条的季节,说说你所看到的现象,写写秋天的萧瑟。e、也可写写发生在秋天里的故事,写写秋天的童话。
内容的丰富多彩向学生开放了广阔的习作空间,由于学生的思想不受到束缚,写作时也放开了手脚,因此学生的习作命题也带有浓浓的个性色彩:《我和秋天有个约会》、《秋雨》、《秋天的故事》、《秋天的果园》、《我家门前的那一片秋色》&&和教材原定内容相比,写作的范围更广,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打开了写作思路,文章完成自然得心应手。
(2)根据设定目标调整
调整时要考虑学生的共性与个别化差异,既要满足不同学生需要,又要能共于课堂学习,调整时先宏观后微观,重点是单元习作训练。在调整中,一般采用&删、补、换、改&等方法。
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内容:写写家乡的景物,第二单元的习作内容是调查家乡环境,或写发生在活动中的趣事,结合这两个单元的习作内容进行了如下调整:
(3)、结合学生实际置换
要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仅仅是完成课文中的习作内容也是十分欠缺,每个学期对于课文中的习作,我们都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来开展活动,通过体验让学生有内容好写。其实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此结合学生平时的生活进行习作内容的拓展,有时学生可能会写出更精彩的文章来。
关注校园生活
其实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在学校所待的时间远比在家里多,因此很多在学校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都可以成为习作的内容,且学校在每个学期都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三月份的&学雷锋义卖活动&、&六一游园活动&、一月份的&小雪花艺术节个人才艺大赛&&&都可以成为学生习作的题材,在课堂中适当结合学生亲自参加的活动,在写事、写场景的描写中往往会更生动。
学校无闲处,处处熏陶人。我们发掘、利用校园的环境,形成了浓厚的立体环境文化,使一草一木、一墙一板都能说话,都起到教育人、启迪人的作用,恰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一草一木皆关情&。
我们让学生在校园内书写自己的格言,给植物挂上自己的名字,写出他们的习性;我们在墙壁的板报上分年级展示学生的征文、书法作品,在长廊的陶艺作品中给作品配上一个相称的题目,让学生处处浸润在浓郁的创造氛围中。
【爱护校园,从我做起】
新校舍落成以后,为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展示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思想,学校语文组和少先队大队部开展了&爱护新校园,从我做起&系列活动,为新校园落成献礼。活动内容分成&爱护校园我出言&、&爱护校园 我出招&、&爱护校园 我出笔&、&爱护校园 我出机&四个内容,组织学生收集&爱护公物&的宣传标语,创编宣传语,制作成校园标语警示牌;利用七色光电视台进行现场的&妙招&展示,以解决校园角落或疑难污垢为主题,设计有关爱护校园的活动策略;以&我爱校园&为主题,上交作文和书画作品,开办一个小小展览会;拿出你自己的相机,找找我们校园里为保持美丽的校园而出现的可爱的角落、可爱的人和事,把美丽捕捉下来与大家一起共赏。
【中秋佳节话月亮】
组织学生去实践基地参观,考察,让学生对家乡的历史变迁,建设发展,人文景观有初步的直观感性认识。
探寻小镇新貌,了解三墩的今天
随着浙江大学的落成,三墩也开始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让学生了解三墩的新貌,学校组织学生参观西湖科技园、浙江大学、现代化住宅区&&新世纪花苑、金厦克公寓、润达花园、亲亲家园、都市水乡、望月新村,参观新建的马路&&董家路、苏嘉路、古墩路延伸段,又参观了华东建材市场,学生到镇政府参观了三墩未来设计图纸,所到之处学生无不为自己身为一名三墩人而感到骄傲,那美丽的景色,那美好的未来,无不震撼着学生幼小的心灵。回来后,学生纷纷写出了许多精美的文章来赞美自己的家乡,歌颂家乡的未来。
关注节日趣事
现在特别注重节假日的传统教育,清明节也开始有了一天的假期。在节假日里,如果能结合每个节日的特点让学生去参加一些实践活动,亲历事情的经过,文章就自然而成。如在&三八妇女节&来到之际,让学生为妈妈捶捶背、帮妈妈洗一次脚、给妈妈泡一杯茶或拥抱一次妈妈,说一声&妈妈,我爱你。&,在清明节,和家长一起扫墓、踏青&&学生根据自己的假日生活,都能写出一篇篇有血有肉的文章来。而学生在节假日里开展的&亲子活动&、&假日小队活动&也为学生的习作积累了素材。
如学校每班的假日小队,不仅都取了好听的名字,如&大脚板&、&娃哈哈&、&小蜜蜂&、&七彩&、&金太阳&&&,还设计了队徽、队旗,每位队员还写下自己的座右铭,活动中拍下了照片,并及时记录了活动的过程,
节日里,我们也忙碌
元宵节:知道元宵节在几月几日,并由父母带领参观活动,参加大型游街的集体舞表演,制作花灯,参加镇政府组织的比赛,猜灯谜等。
立夏:知道立夏在几月几日,了解吃乌米饭的由来,会讲孙膑和目莲的故事。学做乌米饭,吃乌米饭。
端午节:知道端午节在几月几日,吃粽子,知道&五黄&,吃&五黄&,做香包,听听屈原的故事,讲讲划龙舟的情景。
看似一次次简单的活动,学生却在活动中收获了很多,从资料的收集、整理,到课堂中随性的大比拼,以及课后一篇篇精彩的佳作,都使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了语文学习,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而这些不同形式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学生写作打开了话匣子,由于每个学生参与的活动不同,体验也不同,因此,一篇篇精彩的习作也由此诞生,而这远远是我们教师在课堂中无法给予的。
教师在习作指导中一般实行班级授课制,教师也常常花一节课用来指导学生习作,根据调查,平时教师指导学生习作的方法如下:
三年级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方法调查:
1、先给学生一定的模式,即提纲,出示句式(怕学生离题)
2、摘录优美词句,佳作带路(让学生有写作的范本)
3、写作指导重视讲评,由扶到放
4、在学习每个单元初,告诉学生本单元的写作主题,注意收集写作素材
5、在写作前学生个人先做口头作文
6、修改作文草稿,结合范文讲评学生习作
实际效果是部分优等生由于平时阅读量较大,能把文章写得较具体,大部分学生内容简单,有个别后进生咬着笔杆迟迟动不了手,三言两语就算完成了习作。在批改后教师又得重新让学生翻工、修改,据统计,一篇文章从起稿到誊写总要花上一星期时间,耽误了正常的教学进度。长久以往,学生见了作文生厌,教师一到语文园地就忧心。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根据习作的不同特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1)、相互交流,百家争鸣启心扉
英国作家肖伯纳曾说:&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手中的苹果,仍然只有一个苹果;假如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拥有两种思想。&实践证明,交流不仅有利于开发学习资源,更能促进资源共享。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搜集、选择材料是写作的重要环节。小学生虽然生活丰富多彩,但由于部分学生没有留心观察的习惯,所以有的学生作文时会有&无米下锅&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在写事这类作文教学中,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在组内交流与命题有关的轶闻趣事,以此唤起组内其他学生的共识与共鸣,引起他们对往事的回忆。
如在《我的课余生活》的作文教学中,我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课余生活中的趣事。多数学生撕开了记忆的陈封,打开了话匣子,在组内争先恐后地讲那令人忍俊不禁的趣事:&钓龙虾&、&给爸爸刮胡子&、&围追堵截抓老鼠&&&一个个快乐而有趣的故事,恍若眼前。而&老狼老狼真有趣&的游戏更是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因为这是班级学生在下课时时常在开展的一项游戏活动&&
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和创意的,交流不仅能开发资源,更能促进资源的共享。如果学生的写作热情激发起来了,产生了写作欲望,此时作文,难道还会担心他们无&话&可写吗?
(2)、共同合作,优势互补共成长
新课程理念中的&合作学习&地位是非常高的,从小体现&合作意识&,为今后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打下基础。作文个别化教学也是十分需要小组间的合作学习的。因为不同差异的学生合作成一个学习小组,不仅可以体现&差异互补&,而且可以促进小组成员的均衡发展。再加上新课程的习作内容有很多都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生独自完成也比较吃力。
如在写&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一习作内容时,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方式,可以采取&并进式&活动开展:第一小组收集&中国的邮票&,第二小组收集&陶瓷&的资料和图片,第三小组收集&家乡的风俗习惯&等,各小组所收集的资料不相同,因此在介绍时内容也不相同。在小组活动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具体活动情况,不要让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也可以采用&阶段式&开展活动,如&介绍中国的风俗习惯&时,各小组都去收集此方面的资料,小组活动的内容虽然相同,但在具体材料和活动方式上仍然有自主性,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再进行全班集中汇报交流,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习作,学生就会觉得有话想写,有内容可写。
(3)、成立辅导站,关注差异促提高
由于新课程的习作内容广泛,学生所写的范围大,不像传统课程中教师只要指导同一题材,学生就基本能把过程写下来,内容的宽泛使教师很难对学生进行指导。课堂中,教师只能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习作方法,但每次习作下来总要对个别学生的习作进行指导,在这一个别辅导过程中,主要采取&成立作文辅导站&的方法来进行个别辅导。
其实早在1920年海伦&帕克赫斯特就提出了分站学习的理论,而一些有关此方面的详尽的教学实践以及一些新的概念是在1993年系统形成的。它的指导思想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并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其基本原则是由学生自己决定选择不同层级的学习材料,这些学习材料经过教学法加工,并在没有教师辅导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学完成。学生可以自己决定学习速度和学习形式。
在习作教学中,不论是优等生还是学习后进生,都是个别教学的对象,首先,我们应该确定个别学生的典型性和有价值性,这样我们的努力才是有意义的。其次,个别化教学必须符合全班同学的心愿,只有整体肯定的情况下,个别化教学的实施才有后盾。
对优等生的提高拓展
对于三年级一些优等生来说,在一、二年级的写话中,就表现出非常强的写作能力,因此到了三年级,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要求他们写出一篇300字左右的习作,根本不成问题。为了满足这些学生的写作需求,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在大班化的课堂教学中,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对这些学生实施个别化教学,适当提高他们的写作目标要求,使他们感受到&跳起来摘果子&的乐趣。
优等生个别化教学&场景描写&写作列举:
尽管这样的教学方法在平时的课堂中是不可多见的,老师也不可能每篇文章的指导都是这样逐个进行,但是对学生而言,只要经历过一次,将会影响其今后的学习,甚至是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面对个别化教学资源较为明显的时候,应该不惜一切时间和精力,因为&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个别化教学的本质体现。
对后进生的矫正指导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班级中总有那么几名学生语文各方面的学习能力较弱,也有那么几名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的体验,而感到习作无题材可写,相对于优等生来说,这些学生的写作内容干涩,句子表达不通顺,且错别字也较多。由于平时阅读量较少,无法用文字表达自己所看到的情景,因此这些学生更需要教师一对一地进行辅导。
方法一:教师个别辅导:每次习作教师采取和其对话的形式来叙说习作的内容,在交谈过程中,帮助学生列出习作提纲和重点语句、词语,在学生写作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并简单记录观察的结果。在写作中,逐段朗读学生的习作,在朗读中指出错误,及时帮助学生改正错字及不通顺的语句。
后进生个别化教学&活动场景&写作例举:
学习后进生邵龙龙自从参观了那次四(1)的&学雷锋义卖活动&后,不仅写出了一篇较为具体的文章,而且把自己那次的体会写了一篇活动后感。如今,他在每次写作前时常引用那次的经历,都能自发地去观察、去采访,文章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更可喜的是,班级学生在听了他的那次观察经历后,看到了他的进步后,都效仿他的学习方法,全班大部分学生养成了写作前先去观察的良好习惯。
方法二:优等生辅助辅导:在后进生的座位旁可以安排一名优等生,在作文实践活动中让优等生带领后进生进行写作前的观察、学习范文等习作活动,让优秀生协助困难学生学习,并辅助修改该生的习作。采用这一形式,能增强优等生的写作荣誉感,同时也帮助后进生减少困难在头脑中的停留时间,提高辅导效果。
方法三、联系家长配合辅导:研究表明,一些后进生也能完成习作任务,甚至能够完成较成功的写作,但他们所需学习的时间较优等生来说长一些,课堂中不能立即完成习作任务,针对这些学生教师应给予他们比其他学生多一些的时间,以保证这些学生也能按照要求认真完成习作,这就需要除了上述2种方式外的家长配合辅导。老师和家长取得联系,沟通后进生的写作问题,请家长进行配合辅导或督促。
对同一学生的个案跟踪
有人曾说:&好文章都是修改出来的。&确实,学生完成一篇优秀习作,不可能一蹴就成,因此对于部分学生在教师眼里不是十分成功的习作,可以进行个案跟踪,以此促进学生不断地完善本次习作的内容。
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介绍家乡的景物》的习作时,班中有一名家住临安的外地学生由于很长时间都没有回老家,对家乡的记忆较模糊,自然在习作中很笼统地介绍了家乡很美,至于美在何处就让人读了觉得没有什么特色。而据我所知,他的家乡有山有水,那一大片&竹林&更是吸引了很多游人前往,而山核桃、笋干都是临安的特产。在习作后,我没有马上对他的习作进行评定,而是让他利用清明节回老家扫墓的机会再去看看,并把这一任务也告知了家长。清明节后,孩子不仅游玩了家乡的山水,而且亲自上山去观看山核桃树,拍了很多照片,有风景照,也有很多家乡特产的照片,而学生第二次的习作由于有了自己的亲身体验,读来生动,而重点描写的&临安竹子&也别有一番趣味。
对相同习作题材学生的小群体辅导
在平时的部分习作题材中,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家庭住宅环境的相仿,我们也经常发现总有那么几篇习作在题材上非常相似,如:写家乡的景物,由于很多学生的家乡都在相同的地方,且家住得也较近,因此所写环境相同;又如在平时的调查实践中,由于学生在同一小组,调查的内容也相同,因此在文章中所出现的趣事、调查情况也相仿,对于这样的习作,教师可以采用共同辅导的方法,帮助学生梳理作文结构,指导学生写作中所遇到的共同困难。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个体的需要采取相应的辅导措施。
(4)、习作评价的多元化&&各得其所
在哈佛大学350年校庆时,有人问校长,学校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长回答道:&哈佛最引以为傲的不是培养了6位总统,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是给予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是的,承认并认真地对待差异,把差异当作一种教育资源来珍惜和开发,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闪闪发光的金子,应该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追求。
a、建立习作个别化差异评价
为证实习作个别化教学下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为不同差异的学生不同差异表现以肯定,必须在对学生的习作评价做改革,我们称之为&学生习作差异评价标准&。这种评价的特点在于其多元化、发展性,力求体现影响每个学生的习作成绩的各因素,以评促表。我们一般把这种评价思路分为课内和课外两方面。
语文习作教学个别化评价(课内)框架图
主要内容(星级指标1、2、3)
写作能力(1);作文形式创新(2);情感表达(3)
语文习作教学个别化评价(课外)框架图
主要内容(星级指标1、2、3)
纵向评价&&学生习作的成长梯
纵向评价即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情况,区别对待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这样,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和自己的过去比较,机会都均等的。对于优生,我们应该看他们的作文是否能表达真情实感,更在于是否有创新意识,能达到一定的字数。对于中等生和后进生来说,他们原有的作文水平低,只要比以前有所进步,教师就给予最积极的响应&&肯定他。当然,对于有创意的表达更应给予鼓励、表扬,以促进其写出更高质量的作文。
单项评价&&学生习作的智慧树
任何一篇作文都是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分析和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从一篇作文的思想内容上看可以得高分,但从语言文字的运用上看,则可能显得不足;从结构层次的布局来说可能一般,但从某一段落、或开头、或结尾来说又别具一格、独具新意&&因此,我们可进行单项评价,如:开头、结尾精彩即得优,其他不足再委婉提出。小学阶段的习作,根本目的是激发、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保护学生写作的热情,教师应竭力在他们的字里行间寻找优点。一旦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立即给予鼓励,让学生意识到老师在关注他细微的进步。
过程评价&&学生习作的晴雨表
写作是一个综合、动态的过程,它包括收集材料、拟题、构思、写作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所以评价不仅应关注其结果&&作文,更应注重学生写作过程的评价。如作文修改,以前的作文常常是老师&包办&让学生动手的机会少。而《课标》指出要注意让学生自改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那么考察、评价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与方法更为重要了。在这里又要差异地对待:对于优生,不仅要要求他不但要用修改符号改通、改顺自己的作文,而且懂得给他人的作文提出可行的建议。而学困生则是能用修改符号把自己的作文改得更流利、更通顺便可。
发展评价&&学生习作的加油站
学生有的擅长写人记事,有的写景状物更拿手,有的对想像作文游刃有余&&教师在评价作文时要注意他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学生作文的实际及需要作出明确的反馈,刺激学生对其文章提出修改的策略。看到学生作文的长处,把注意力放到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对于在某一习作类型是&强项&的学生,首先应肯定这与他们平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同时应鼓励他们拓展新的领域,争取&全面发展&;对于有&弱项&的学生,找出&弱&的原因,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扶一把,让学生有所受益,使&弱项&变成&强项&。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既应注意评价的客观公正,更强调通过评价指出各个学生发展的方向,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健康成长。
b、实施习作个别化评价方法
语文个别化教学评价的实施是保障学生差异得以肯定的基础,这也是一项极为烦琐的工作,这样评价目的旨在有利于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乐于习作的积极情感。
作文积分卡
所谓&积分卡&,就是学生每写一篇文章,就获得相应的积分卡,有面值:100、90、80、70。每一等级都有相应的作文要求,如要拿到100积分卡,学生的习作必须内容较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有其中一段的描写特别精彩,错别字在3个之内。当然为了鼓励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只要学生的习作有可圈可点之处,或有进步,老师都会根据学生习作发不同形式的积分卡,尤其鼓励一些作文的后进生。如果学生得到了积分卡,老师把积分卡贴在作文的总评的后面,并印上一段话:祝贺你的xxx作文获得了&&& 分的积分。期待你能写出更精彩的作文来,也祝愿你下次获得更高的积分。学生积分卡上的分数是以后&素质报告单&上平时的作文成绩之一。
每次习作后,老师都将评选出一、二篇最佳的作文,评选依据有时按照学生作文的质量,有时也评选进步最大的学生或是一周内写作数量最多的同学,被评到的学生给他冠以&作文之星&的称号,在每周二的作文讲评课上老师会当众把&作文之星&的奖励证书发给他,学生给与热烈的掌声。被评到作文之星的同学有一个特权,可以在班级作文小报中发表其家长的感言。连续5次获得100分积分卡的被评为&作文小能手&。一个月后,根据学生作文积分总分,评选出&班级小作家&,一学期下来,积分最多的前三名同学将获得&班级诺贝尔文学奖&。第一批获&班级小作家&的人数不宜过多,让学生产生一种神圣感,以后逐渐增多,让每个学生都跨上一个台阶。
这是班级的作文小报,半个月出一期。每一期中老师都将把班级中积分为100分的学生的文章登上小报,积分为90、80的同学把作文中最佳的一段或一句刊登在&妙语生花&栏目中。期末被评为&班级诺贝尔文学奖&的三名同学可以制作自己的专刊,如果在家长的帮助下不能完成,由老师代为制作,并获得&稿费&。所谓的&稿费&其实就是一张小小的名片纸,称为&稿费单&,在上面印上:一学期来,由于你出色的表现,获得本班最高稿费&& 元&& 角。如果一学期来,积分在XXX分之内(根据作文篇数而定),都将得到一张稿费不一的稿费单。稿费单有什么用?学生评单子可到老师处抽奖,领取不同的奖品,得到最高稿费的同学老师还将赠送一本精装版的课外书。这样的激励机制,不断地点燃、激发、维持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的写作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
开辟墙角作文新天地
每学期,教师在教室里最醒目的地方开辟出一片&作文新天地&,在上面贴上不同颜色的展板(红、蓝、黄),红色展板&&超级棒棒棒,贴上作文获得积分100分的同学的照片,不超过10名学生;蓝色展板&&我真行,贴作文积分为90分的学生照片,不超过15名学生;黄色展板&&我也入选了,贴上作文积分为80、70分同学的照片,学生数量相对多一些,获得积分卡的同学都可上墙。每个同学在自己的照片下写上一句写作的感言或心得,可以是学生自己创作,也可以是老师或家长的评语或鼓励的话语。如果第二次作文的积分有所改变,则马上贴在相应的展板上。连续5次在红色展板上的同学可在展板的一角贴上自己漂亮的大名,把展板贴名字的一角作文该同学的&自留地&,贴上带有该同学名字的等级评奖证书。这样的做法目的是在感官上刺激着学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竞争意识。
小作家俱乐部
为了激发写作优等生的写作积极性,以此带动整个班良好的写作境,& 在班级中还成立了小作家俱乐部。在三年级第一学期中获得过&班级诺贝尔文学奖&最高积分的同学设为俱乐部部长,其他两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副部长,由三名正、副部长吸收俱乐部成员。把班级&作文之星&、&作文小能手&、&班级小作家&吸收到俱乐部中来,能够成为俱乐部成员的同学有一个特殊的条件,可以无条件向老师借阅各种各样的课外书看,而且到学期结束都会收到由家委会赠送的特别礼物。当然如果一个月之内没有得到一张100分的积分卡,或是一个奖项都没有得到,将退出俱乐部,递交&辞职书&,吸收其他成员加入。此项举措也意在鞭策学生不断写出优秀的习作来,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写作氛围。
利用媒体电子传阅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对电脑也相当熟悉,尽管是农村小学,电脑的家庭普及率也颇高。而网上投稿正是给了大部分学生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也让更多的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每星期把学生中一些优秀的习作传送到学校网站中,供全校学生和部分家长传阅,满足学生对成功的渴求,体验成功的喜悦。网上投稿的途径很多,可以发表在校园网上,也可以向一些优秀作文网站投稿,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展示自己的空间。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校园网相互交流,互相鉴赏作文、评点作文,建设班级或个人主页,使网络成为学生习作交流的平台。
上传于网上的作文处于广大读者的评判之下,这里的读者不仅是本班的老师和同学,可以是上网阅读的任何一位读者,每一位读者都可以通过在网上留言、发电子邮件等方式评改他人的作文。因此,这使得作文的评改已不再局限于课堂、同学、老师的狭小圈子,作文教学成为了一个开放的体系。而在修改作文时,也一改传统教学中只有教师一人修改的权利,任何一位读者对其作文都有平等的修改权利,在修改过程中,可以直接在文章中用不同颜色进行注明,也可以对文章发表自己的评论,还可以通过QQ聊天的方式谈自己的观点。学生看着被评的习作,随着老师的点拨,受着同伴的启发,获得众多的信息,及时从习作规律上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及时予以修改,使得作文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教师,作为特殊的读者,在作文教学评价时,以不同标准来衡量不同水平的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因为快乐而有信心再投入写作中,并在教学中进行启发诱导,扎扎实实、持之以恒的训练,相信每一位学生的作文水平定会有质的飞跃。
五、研究结果与成效
课题通过一年多的实践与研究,在作文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实效,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层面
1、激发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特点的发展
90名学生习作兴趣、态度的变化
通过作文教学特有的方式和写作场景,丰富的习作资源和评价方式下,学生在个别化教学的影响下,自身的个性特点有了良好的表现与发展,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启发学生自己去捕捉新奇、有趣的事物和感受,会观察、有思考,把教学的时间、内容、空间还给了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习作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正如一名学生所说:在班中我的文章并不是十分出色,每次老师也总是表扬那些写文章很优秀的同学。但现在,在我们小组中,我的文章也时常会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在这组中我是最棒的。
2、促进了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语文学习充满了期待
在课题实施中,老师们时常带领学生通过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获得习作的材料,学生在活动中确实非常忙碌,查资料、阅读、习作、实践,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语文能力普遍提高。全班90%以上的学生爱写作,因为语文课外活动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日记题材,学生觉得有话可写,有话想说。
提高了习作能力:此课题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实践研究,从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学生的习作对比中,我们明显发现:实验班学生的习作能力较之非实验班学生的写作能力强,不仅是在取材上,还是在文章的描写上,都远远超过非实验班。
如:教学《我的家乡》的习作,非实验班的学生仅从&家乡的环境&这一内容着手,写了自己家乡的某一个地方的景色,在描述中就是运用了写景的习作方法,尽管也有一些学生描写比较生动、具体,所写景物很美,但觉得文章内容较空洞,且无个性化的内容,文章的形式也比较单调。
实验班的学生,通过自身的调查,习作内容比较广泛,形式也比较多,有些采用调查报告的形式介绍了家乡的环境面貌,有的通过书信方式向村长、镇长提出了合理化的意见,也有些家住农村的孩子由于拆迁搬进了新区,描写了拆迁前后家乡及自己家住环境的变化&&丰富的习作题材及形式多样的文体,令老师和同学耳目一新,同时在比较对比中也很明显地反映出实验班学生的写作能力比较强。
提高了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原来学生收集资料是被动的,虽然收集的资料覆盖面很大,但是学生却不善于整理。有的学生只纯粹是为了应付老师而进行收集,课下没有进行整理,汇报时吞吞吐吐。如今,很多同学能做到主动、有目的地去收集,并把收集的资料整理、归类,选择有价值的资料进行汇报,在学生收集和处理能力提高的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了合作交往的能力。活动教学立足于学生学习的需要、动机、兴趣,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个性得到了发展。活动中学生按固定小组针对学科内容提出要探求的问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将问题归类、整理,最后对学习资料进行汇报。在这个过程中,小组内部学生互学互练,互帮互助,共同探讨,情感交流,思想碰撞。通过小组学习,促使学生在与他人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并锻炼了学生与人交流的胆量和能力,在活动中锻炼了学生的自信心。
提高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在学习课文之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调查、进行体验,然后再回到课堂中来,学生思维积极活跃,课堂效果比较理想。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他们首次感受到了:原来学习语文也是如此生动有趣。
正是由于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也充满了自信心,从而也促进了学生语文学习综合能力的的增长。
90名学生对语文学习态度的变化
&从以上的表格中,可以发现随着课题的深入开展,由于学生对习作消除了害怕心理,因此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喜欢语文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一次习作或活动后,学生也总是在期盼着下一次活动的开始。
班中一名学生说:在每次写作前的实践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课本中没有的知识,因为有了自己的亲身体验,现在我在写作时感到有很多话想说,每次作文,老师都会给我们评奖,同学们在竞争中相互提高,现在,大家越来越喜欢语文课了。
3、学生的学习心理得到改善,促使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二)教师层面
1、转变了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看法
在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在新学期或在新课程开始时,总怀有这样的想法:某些学生能学好,某些学生将学得很差,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差距将会越拉越大。这种分类过程可能会贯穿整个学期或课程的始终。但在我们的个别化教学中,不允许教师对学生有这样的想法。由于实行分层教学和分层评价,因此,每个等级的学生教师给予公正的评价,使那些后进生的学习潜力充分显示了出来。
由于在活动中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因此那些一直在教师眼里所谓了&差生&在学习中变得积极、勤奋了,又由于对不同学生的分层要求,使那些学习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学生也能比较顺利地完成了习作,学习的轻松反而让这些孩子越来越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每一次习作中,教师也认定每一个孩子都有能力完成自己的习作,形成的良性循环,我们看不到一般所谓的优生与差生,每一个学生都学习得兴致勃勃,对自己的学习也充满了自信。
正如沈老师所说:自从实施课题研究以来,班级中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小,由于对活动的期盼与对习作的兴趣,一些后进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质的改变,有了一种向上的感觉。家长也普遍反映孩子的学习热情很高,学习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了。
2、改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由于面临新任务、新要求,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教师对语文这一熟识的概念重新审视,理解更加深刻、清晰,先进教学理念的构建使得语文课堂朝着开放的语文习作教学方向不断发展,确立了语文即生活的意识,引导学生将语文活学活用,逐步认识到学生有着巨大的潜能,摆正了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分工,教师成了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合作伙伴,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成为了学习的主角。
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对学生的关注充满更多的人文关怀,教学的视角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从关心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到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在发生新的变化。
在研究中,教师们一起讨论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这样就不仅在反思、温习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效果,也在帮助他人进行反思。在讨论交流中撞击出思想与智慧的火花,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研究能力,也增强了教师之间的互助协作精神。从只考虑个人的观点转向考虑汇集来的多种观点,达到从个人理解到分享理解的转换。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有部分教师的习作论文分别在区里获奖,今年申报的习作教学课题中,有一位教师有关习作教学的课题又被列为区级重点课题,并送市参评。
六、讨论与展望
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在作文教学中探索出符合时代社会发展的全新的个别化教学,是有客观的现实意义的,它将大大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不断提高。
(二)、在语文习作教学中实施个别化教学也是必要的
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而
共0条评论,有621人参与。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暂时还没有相关评论,赶紧抢沙发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的优缺点 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