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国家级示范高中12.14是什么情人节概念

广州市第八十中学_百度百科
收藏 查看&广州市第八十中学
广州市第八十中学是一所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广东省绿色学校广州市首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教学水平评估优秀学校也是白云区一所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的骨干高中学校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省内外发挥着广泛的示范辐射作用校园的整体设计主题格调是江南小景园内层楼雅亭荷塘鹤影翠竹清韵怪石奇葩环境一流美不胜收外文名称The Guangzhou No.80 Middle School简&&&&称广州80中校&&&&训雅、信、绿、新类&&&&别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现任校长袁闽湘所属地区广州
学校创建于1947年春校址设在竹料墟同升社学现竹料第一小学
1950年钟落潭慕德中学并入学校定名为番禺县第五中学
1958年广州市郊区接管改名为广州市郊区竹料中学
1962年教育局文教科接管改名为广州市竹料中学
1968年广州市排列名为广州市第八十中学文革期间曾更名为东方红中学
1988年迁到105国道白云区竹料路口侧现广从五路511号
19881992年7月学校实行一校两制广州市第八十中学广州市白云建筑职业高级中学
1992年7月至今广州市第八十中学
到目前为止曾在学校任教的教师共 490人培养了 27237 名初高中毕业生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发展潜能的办学理念秉承雅信绿新的校训锻造了团结拼搏锐意进取的
八十中人精神形成了严谨文明开拓进取的校风严爱勤巧的教风和勤奋博学求实创新的学风确立了特色化优质化集团化国际化的办学目标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文情怀阳光气质领袖气度国际视野的人才的育人目标[1]学校现有教职工149人中学高级教师37人一级教师66人全国优秀校长1人享受白云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广州市党代表1人白云区党代表1人白云区政协委员1人南粤优秀教师2人广东省骨干教师2人省市优秀教师17人获得广州市高考突出贡献人个奖 25人次区优秀教师51人区名教师培养对象9人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7人被中国名校共同体聘为课改指导专家18人学校位于广从五路白云区钟落潭竹料大道旁学校占地面积10452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4923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58.1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19.4平方米学校整体设计主题格调是江南小景校园内层楼雅亭文化广场荷塘鹤影虹湖奇石环境幽雅景致宜人校园绿化覆盖率达100%形成点成景线成荫片成林的绿色景观校园规划科学整洁美观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布局合理教育教学场地充足有教学楼3栋科学楼1栋综合楼1栋图书馆1栋学生宿舍2栋教工宿舍2栋饭堂大楼1栋有400米标准塑胶运动场1个篮球场4个羽毛球场4个有电子阅览室室数字语音室有通用技术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园历史室室舞蹈室室藏书室阅览室现正在按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标准建设新的学生宿舍综合体育馆游泳池学校的设施设备完全能满足师生工作学习运动和生活的需要图书馆全天开放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资料查询服务晚修有教师值班为学生提供贴心悉心的指导自习课安排灵活为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科辅导学校社团众多文化活动精彩文艺汇演插花比赛摄影书法展览课本剧表演外出拓展青年党校培训篮球竞技歌星选拔环保考察知识与技能人文与科学校内与校外知识与实践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形成了的阳光开放向上多元的文化特色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在传承优秀的办学传统的基础上围绕新课程的特点结合新形势的要求进行深入的实践探索创新德育工作路径实施主题值周班制度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建构了352课堂教学模式在传承与革新中逐渐形成了以生态值周实现自主管理主动发展生态课堂彰显阳光开放向上生态班级崇尚温馨自主激励生态环境促进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生态心理实现全员参与科研引领激发潜能这种激扬生命的生态教育办学特色在白云区乃至南粤大地上发挥着广泛的示范辐射作用自2003年起连续9年荣获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有7个科组获得广州市高考突出贡献奖政治物理语文被评为广州市优秀科组数学科组被白云区授予白云区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学校曾获得全国中小学科研兴校示范基地全国心理教育实验基地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广州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广州市优秀家长学校白云区德育示范学校白云区教师培训基地等荣誉称号是一所具有良好社会声誉和优秀办学传统的学校对白云区区域性的教育发展发挥了充分的示范辐射作用年份
末位考生  分数
末位考生  志愿
末位考生分数
最低分数  末尾同分  序号
最低分数末位同分序号
末位考生志愿
末位考生分数
末位考生分数同分序号
外区最低分数
外区最低分数同分序号
2014年录取分数
提前批户籍生645
外区生645[4]
第一批户籍生575
借读生693[5]一番禺大同中学时期1947年春~1950年7月[6]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竹料白沙村的寮采村的肖植倩清末举人良田村的等人士为了培养人才建设家乡开始筹划办学事情1947年春由11位热爱教育的人士成立校董会杨绍元任董事长冯志云肖丽冬等任董事创建私立番禺大同中学校址设在竹料圩同升社学现竹料第一小学学校设初中教学班和初中预备班两个招生200人1947年2月肖植倩任校长1948年秋肖竞雄任校长
二番禺第五中学时期1950年8月~1958年7月
1950年1月学校第一届招收的学生毕业毕业生有陈敬台张振中冯镜池冯镜林钟其堪冯信灼冯敬才等47人上半年校董会董事长由陈学初担任
日人民政府接管学校将钟落潭的慕德中学并入番禺大同中学定名为番禺第五中学迁址于竹料村维世堂冯氏大宗祠番禺第八区区长陈辛丁兼任校长庄重任副校长同年大批学生参加了农村的秋征队工作
1951年春学生响应祖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踊跃报名参军的达70多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是参军人数最多的单位之一受到番禺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庄重副校长在番禺县做了经验介绍同年8月姚川任副校长
1955年9月苏翰翔任校长
1956年秋学校建立了党支部苏翰翔任支部书记1958年学校接受扩大招生和增办高中的任务因校舍不足学校修旧房搭草棚用作课室礼堂等
三广州市郊区竹料中学时期1958年8月~1962年9月
1958年8月因本地区转由广州市郊区管辖校名改为广州市郊区竹料中学隶属于郊区文教局
1959年创校以来第一次在学生中发展了伍瑞才林暖权等同学为中共党员
同年学校开展第一次课堂活动由学生主编的朝阳小报和编辑学生诗集对促进校风校纪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很受学生欢迎在此期间师生文体生活丰富多彩师生同台排演大型合唱表演黄河大合唱受到了师生的好评还组织乐器演奏小组体育方面有篮球队体操队等学生课余生活活跃9月戚毅忠任书记兼副校长
1960年秋高一学生三十二人执行上级决定转去江村中学就读1962年毕业时有较多同学考上大学升学率超过了同类学校
四广州市竹料中学时期1962年~1968年9月
1962年校名改为广州市竹料中学隶属于广州市教育局
19631964年教育事业大发展初中招收6个班教工文体活动活跃
戚毅忠副校长任总导演每学期教工排练一个话剧粤剧荷珠配夺印期末表演受到师生好评
教工篮球队亦取得佳绩获郊区职工篮球赛第二名组织外出赛事分别战胜从化街口番禺市桥代表队
1965年高二级学生邝志明初二级学生杨溢泉被选入广东省第一青少年业余滑翔学校学习1965年转入空军第六航空学校学习1969年毕业分别到海军航空兵部队任飞行员
在此期间学校的文娱骨干教师挑选师生组排大型话剧山乡风云和粤剧屈原汇报演出深受师生和校外群众的好评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党政领导机构和教学秩序被冲击全部工作瘫痪1966年1967年连续两年学校停止招生
五广州市第八十中学时期
一迁校前1968年10月1988年7月
迁校前学校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文革时期二是文革后
文革时期1968年10月校名改为广州市第八十中学仍由广州市教育局管辖并恢复招生收六六六七六八三届的小学毕业生就读共招收24个初中教学班和12个高中教学班由于人数剧增分别在竹一竹二竹三寮采米岗汉塘等村设置分校
日学校革委会成立革委会主任和党支部书记职务主要由军工宣担任学校的领导干部戚毅忠曾凡刚任革委会副主任同时全校由班级按部队连排建制
文革后学校的各项常规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
1977年底工宣队撤离学校恢复班级制重建教研组
1978年起恢复学校校长职务任命曾凡刚为校长张煜宏为党支书
1979年2月接收当地8个初三班同年8月接收当地10个初三班直至1987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才停止招收初三
同年12月学校开始举办学生优秀作业交流会此后一直延续下去是学校传统项目是学校的一大特色
1983年在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中把尊师守纪勤学苦练文明有礼奋发向上校风1991年将文明有礼该为求实创新
1984年确定开设建筑职业高中班1988年定名为广州市白云建筑职业高级中学先招收六届学生共300名学生1990年停止招生1992年撤消转由广州市八十一中承办
1985年起在白云区率先开始试行校长负责制1987年实施教学研究中心为研究学法改革教法加强基础发展智能提高质量
1987年学校的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首先学校被定为区骨干学校其次是改高中二年制为三年制第三是教学德育方面以1987年起实施中学生行为规范总结了理解意义熟悉内容加强训练养成习惯的做法在实施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指导方针中我们坚持做到全体动员全面渗透全面贯彻全方位配合
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研究学法改革教法加强基础发展智能提高质量最后是学校负责白云区教育局评定教师职称的试点工作并经上级评定曾凡刚冯成鸿罗峻杰黄绍宽等四人为中学高级教师邓汉志关春亮刘统亿林木枢冯卓东姚惠珍罗萍儒冯企联冯庆军曹剑西唐添明扬镜玻邝料开李敏刘丽华等十五人为中学一级教师
二迁校后1988年8月
迁校后学校各方面工作得到稳步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在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着意美化育人环境二是在巩固发展前阶段成果的同时加大力度引进内部设施的建设
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着意美化育人环境1988年8月1997年7月
基础设施投入1988年第一栋教学楼建设投入使用1989年科学楼动工1992年秋投入使用1992年春兴建饭堂当年10月投入使用同年6月23日接受白云区政府体委在学校兴建有自动喷洒的400米8跑道可容2500人看台的田径运动场任务在高温多雨的季节在五十六天内日夜兼程赶工终于在8月17日如期交给白云区首届运动会使用1993年3月学校与建筑商合作开发校园周边地利用该项部分资金208万元兴建两栋八层54套的教工宿舍大楼3993平方米于1995年1月投入使用日两栋六层公寓式学生宿舍大楼3935平方米落成投入使用同年3月为解决师生打电话困难与广州市电信局联系在校园安装了八台磁卡电话近几年还增设了一批专用场室电脑语音室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生物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等
着意美化育人环境学校搬迁前后已注意到美化育人环境校园设置下列观景竹影扶疏荷花柳堤带池影树杨清桥蘑菇亭这六处景观在2001年2002年创建市一级学校时改建成综合教学大楼蜡石象形红桥照影水杉小径棕榈矗立等观景使整个校园形成小桥流水绿柳红堤河池水榭岛影萦回岗峦起伏曲径迷离坪草纤绵竹影挟疏春华秋实夏绿冬红蜡石象形轩昂古拙兼之热带风光棕榈矗立指向云霄登楼腑眺催人奋发的校园景观
与此同时学校更注重教育教学的发展
1991年9月恢复招收初一级两个教学班1995年起招收初一级三个教学班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1995年4月与广师附中签定教学工作交流协议书初中毕业班工作连续获市一等奖高中毕业班工作连续获市三等奖1989年1990年低分入学考入大学的有十八人其中3人高中入学200分以下考入大专1人320分入学考上大学重点线1990年高考英语数学的区学科状元是学校考生1992年高考学校一考生数学830多分成为该科的区状元学生学科竞赛体育竞赛多人次获市区级奖励
1988年起学校先后调入的中学高级教师有林钦华刘世昌林巨荣黄法森唐承英李沛滔
在此期间学校先后被评为高级教师有林木枢冯卓东刘统亿罗萍儒涂荣国刘丽华朱保和胡昌平黄爱平丘春锋等10人
此外学校的曾凡刚在1993年2月连续三届当选白云区人民代表为了搞好校庆及拓宽学校发展空间1992年11月举行建校四十五周年校庆学校在1993年2月成立第一届理事会1997年11月成立第二届理事会1997年12月举行建校五十周年校庆暨新饭堂奠基仪式庆祝活动
加大力度进行内部设施建设开展凸现特色教育1997年7月2007年12月
1997年7月学校领导班子换届钟荣岳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副校长由何君雄丘春锋郑飞卡担任新的领导班子分析了学校办学历史和现状后就明确提出以等级评估为动力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取早日成为省一级学校为此确立了学校工作的理论体系围绕四个策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开发校本课程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和科研兴校此后学校迅速发展
1998年高中毕业班工作获广州市二等奖区一等奖1999年学校通过区一级学校评估2000年被评为广东省绿色学校2002年通过市一级学校评估
2003年8月学校领导班子换届钟荣岳任校长袁成邓春喜冯燕芳任副校长次年袁成任党支部书记2003年被广州市政府评为花园式单位并通过省一级学校评估自2003年起连年获得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
2004年学校创办了附属实验中学景泰中学集贤小学东方明珠幼儿园集贤幼儿园
2006年成为广州市首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
在科研之路上学校硕果累累2003年至2007年学校获得的奖项达570多个且成功地承办了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学术交流会顺利完成了两个国家级科研子课题学生潜能发展的研究和利用驱动因素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的结题工作陆续出版了发展潜能模式成果集潜能发展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等书2006年受市教育局有关部门的委托开始编写第二本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用书
积数十年探索学校确立了让每个学生充分发展潜能提高素质适应未来的办学宗旨确定了科学管理抓决策全程投入抓调控德育到位抓方向教学为主抓质量发展潜能抓特色的治校方略遵循严谨文明开拓进取的校风勤奋博学求实创新的学风严爱勤巧的教风以及雅信绿新的校训学校摸索出了适合自身发展师生潜能的教育模式突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的办学特色形成了一所独具特色的学习型学校
为加快发展步伐2007年学校已征地50亩正努力建设 一河两岸的优美环境
同年7月学校领导班子换届袁闽湘任校长袁成邓春喜冯燕芳任副校长10月袁成任党支部书记
新的领导班子成立后袁闽湘任校长提出了依法治校 规范管理 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的治校理念并制定了五年规划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现代化高中学校实现学校集团化多元化国际化达到五个一流环境一流 师资一流 设备一流 管理一流 服务一流
日广州市第八十中学举行隆重的仪式庆祝建校60周年
2007年底为了提升学校管理效能学校在不断实践中对行政管理模式逐步进行了改革把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改为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管理模式理顺了德育与教学的关系明确了管理思路
锐意创新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2008年1月
2008年3月袁闽湘校长到山东上海等课改先进学校学习酝酿推行教育教学改革事宜
2009年2月学校开始实行值周班制度这是学校在培养学生自主管理工作上的重要举措实行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一种重要的德育形式
2009年9月何淑红调入八十中担任八十中副校长分管德育工作 2009年9月12月学校开始实行分年级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先后组织了科组长级组长备课组长中层干部7次外出考察学习邀请了山东课改专家到学校进行了5次大型专题报告和培训先后召开3次反馈会并对学生进行了2次集体培训2009年11月学校成为 中国名校共同体成员校这也是当时广州市唯一一所中国名校共同体成员校学校秉着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围绕着新课程所倡导的课程革命这一共同命题与全国各成员校互相交流探讨这标志着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迈上了新台阶
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从临帖到破茧建立了适合学校的352课堂模式和学生多元评价体系加强了与课堂教学改革相配合的班级文化建设让每个学生在自主课堂尝试成功感受快乐激活思维释放潜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2010年在进一步规范行政管理的同时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力度增强教学服务意识设立了两个研究中心德育研究中心教学研究中心和两个服务中心后勤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中心
2010年2月何淑红副校长分管教学工作冯燕芳副校长分管办公室工作
2009年10月白云区政府把扶持80中争创国家级示范性高中 写入区委关于提高质量均衡发展加快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意见中在二0一0年白云教育工作要点中区教育局把扶持80中争创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力争2011年通过示范性高中督导评估内容写进工作要点这标志着学校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
2009年12月袁闽湘被全国教师教育学会评为全国优秀校长
2010年4月底学校通过广东省教学水平评估专家组的听课查资料座谈问卷调查等全方位考察评估最后高分优秀通过了评估为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日区委书记骆蔚峰到学校进行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调研
2010年高考荣获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本B以上人数278人完成广州市高考预测指标的213.8%完成率在全区四所公办骨干高中学校中排名第一升大率超过99%有四科在全区四所公办骨干高中学校中排名第二在学期末的七区联考中高一高二分别有5科以上的平均分超过65中取得了联考中历史性的好成绩
2010年7月李宇调入八十中学任副校长分管教学常规工作
-27日学校召开了首届教育年会主题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丰实352教学成果出版了莫道耕耘苦花开满园新课例论文集-27日召开了第二届教育年会主题为推动德育与教学的整合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出版了前进的八十中教学德育论文集
2010年3月袁闽湘校长被评为广州市白云区第二届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日区政府陈晓晖副区长到学校慰问袁闽湘校长
2010年中国教师报将学校352课堂教学模式列为人国高效课堂十大范式之一
18日成功承办了主题为高效课堂走进广州的高效课堂途径与方法专题研讨会暨第三届全国高效课堂博览会学校教育集团小学初中高中三个校区同时开放
2010年-2011年成功申报了一项省课题广东省中小学(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十二五规划项目课题--提高高中生学习适应性的行动研究和一项市课题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10年度立项课题--农村高中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实施的研究并分别召开了开题报告会
2011年高考荣获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本B以上人数255人完成广州市高考预测指标的189.68%专A上线501人完成广州市预测指标159.1%两项指标完成率名列白云区四所公办骨干高中之首并且文科数学理科数学理科综合文科总分在全区四所公办骨干高中排名第二二是七区联考成绩喜人高一数学政治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平均分在全区四所公办骨干高中排名第二高二的理科数学历史化学生物平均分在全区四所公办骨干高中排名第二
2010年-2011年10月学校共接待来自省内外交流学习的学校近40所有18位教师被聘为中国名校共同体课改指导专家袁闽湘校长何淑红副校长刘小妮副主任刘莺刘和春袁安冯美玲郑洁丽李永胜等老师先后到河南山东云南安徽四川等地讲座或上示范课受到共同体专家的好评
日学校在新征地50亩举行基建开工仪式白云区委常委区政府余世喜常务副区长莅临并作重要讲话
2011年7月副校长何淑红辞职
日上午在第2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白云区区委书记骆蔚峰在区教育局唐文贵局长的陪同下到学校亲切慰问教师
日下午学校召开了广东省中小学(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提高高中生学习适应性的行动研究的开题报告会
日下午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黄宪主任谭国华副主任首次大规模率市教研员到学校开展课堂教学专项调研活动这次听课涵盖学校14个学科76节课优良率达93.4%
日至17日袁闽湘校长跟随白云区教育考察团到西欧考察学习在对德国多德蒙特莱布尼茨国际中学有了一定了解后于日代表学校与莱布尼茨中学校长哈曼博士签订了教育合作意向书
2011年11月陈健敏担任副校长分管德育工作
2011年10月学校获得二0一0学年度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排名37
2011年11月高分优秀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初期督导验收
日下午广州市教育局屈哨兵局长江东副局长到学校进行调研
2011年12月高分优秀通过广州市德育示范校评估被推荐参加广东省德育示范校评估
袁闽湘校长光荣当选为白云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广州市第十次党代会代表
李彩莲光荣当选为白云区政协委员
2011年白云区纪委将学校作为党务公开联系点这是区教育系统唯一一所党务公开联系学校
日上午来自德国多德蒙特莱布尼茨国际中学的两名教师来到学校进行参观访问
日上午省教育厅朱超华副厅长在学校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专题调研区政府陈丹副区长区教育局唐文贵局长等领导陪同调研
日上午美国中小学校长在华的影子校长培训班活动在学校举行来自美国的两位中小学校长到学校参观访问地址广州市白云区竹料路口
广州市第八十中学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韶关市第一中学_百度百科
收藏 查看&韶关市第一中学
韶关市第一中学始建于1905年前身为范家祠学堂属广东省重点中学首批一级学校国家级[1]韶关市第一中学坐落在韶关市景色秀美的东郊距离火车站6公里平直宽阔的标准化城市一级公路韶塘大道将学校与韶城紧紧相连它左临右伴三所园林式建筑数字设备武装的现代化学校分立在韶塘大道的两旁勾画出韶关市未来文化园区的亮丽风景外文名The first middle school of Shaoguan City简&&&&称韶关一中校&&&&训严谨 博学 团结 进取创办时间1905年现任校长余晓韶所属地区广东韶关主要奖项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地&&&&址广东省韶关市大学路108号
<img title="图书馆艺术楼" style="float:" picsrc="aba69f919b852" data-layout="right" width="800" height="600" url="http://c./baike/s%3D220/sign=1260db38baa1cd13c8b0/a50f4bfbfbedab64e9f372c8f736afc.jpg" compressw="220" compressh="165" useredit="1" />校区三面环绕村庄华丽校园成了碧绿田园簇拥中的这里有好山好水好风光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黄橙橙的和袅袅升起炊烟是城里看不着的景致鸟语花香蝶飞虫鸣牧童的欢歌和池塘鼓噪的蛙声是城里得不到享受[2]
韶关市第一中学古老而又年轻的学校富有勃勃生机儒雅而又美丽的校园确实令人神往这里是参天大树的沃土芬芳桃李的乐园祖国的栋梁明日的精英将从这里放飞市一中张开双臂敞开胸怀真诚欢迎有为学子的到来[2]清末在市一中校址东北角与县背街今北直街交邻为范家祠所在地办有蒙馆收范家子弟就读
清光绪30年公元1904年选派范郁材去北江又称中学堂广东韶州师范前身读初级师范科一年制
清光绪31年1905年结业后回范家祠始办范家祠小学堂按小学规格教育学童这是 韶关市一中校史沿革的开始[1]当时这座小学堂面积不大只有260平方米左右是年德国基督教巴陵会在曲江城南互励路创办私立德华女子小学堂在今中共韶关市委大院内当时曲江县城今韶关城区之官立公立小学堂均未设立范郁材及范氏家族基于民族自尊心除祠堂外还捐了两栋祖屋办小学堂兼收外姓学童入学有二十多名学生分男女班时韶州中学堂监督林耀东和之后的省立韶州中学堂张国熙校长还派优秀师范生襄助范郁才办小学[1]
光绪33年1907年因范郁才讲课出色后为曲江官立高等小学纳入辖编从起统一用曲江官立高等小学校名[1]
清宣统二年1910年韶州府中学堂林耀东校长是时不称监督举荐范郁材担任曲江官立高等小学校长清宣统三年1911年广东省视学汪佩声视察曲江小学情况对范郁材的讲课甚为赞赏[1]
民国二年1913年曲江官立高等小学范家祠址毁于一场大火[1]据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韶关市教育志中记述民国8年1919年前后……意大利天主教会在孝悌路即今西堤横街创办励群学校具体准确的来说意大利天主教慈幼会收购被火烧毁的原小学堂及附近地皮由当时天主教韶州慈幼会会长雷鸣道在1918年办起小学1919年建起天主教堂大楼并办起了励群工艺学校1920年4月雷鸣道被罗马教廷传信部任命为韶州教区首任主教仍然热心办学[1]
1922年无原罪学院院长金以义神父把父母留给他的遗产用于建励群制鞋工艺学校后改称鲍思高工业职业学校第一任校董会理事长为雷鸣道董事有毕少怀温普仁白卓如郭怡雅汤迪光夏学谦首任校长为毕少怀后为邓镇鋆[1]
日鲍思高工业职业学校建成招生[1]
1926年民国15年因军阀混战不少县师范办学经费无着落粤北大部分师范学校停办鲍思高学校改办为励群简易师范学校有男女学校各一所聘请原在乐昌等地停办的简易师范教员任教由韶州天主堂温普仁副主教总管[1]
1929年民国18年法国教会加盟联办励群师范意大利神父毕少怀管男子师范法国教会修女容婉管理女校男女校之间用围墙隔离[1]
从民国15年至21年励群师范共办了十期简易师范班总共培养出男女简易师范生120名左右为粤北各县输送了受过专业培训的初小教员当时简易师范学制三年男校每级只十来人女校每级才几个人励群师范采取封闭式学生校内寄宿管理教育方式学生每两周可以出校门8小时但教员与省立三师韶州师范前身教员有来往学生亦有参加当时工农商学兵的反帝大示威1926年就有学生许宗熙广州市水电局退休高级工程师因参加学生运动领头呼喊打倒毕少怀神父口号而被开除1930年附属励群小学1~6年级才86人其中二年级一个班只有8人[1]
1930年2月主教雷鸣道去连州视察教务为救护同去的女传教员和两名女名学生于连江口遇难雷主教遇难后耿神父升为主教天主教韶州教区仍坚持办学励群师范由邓镇鋆任校长[1]
1932年民国21年励群师范奉命停办校园全部用来办小学校名改为励群学校励群学校共设六个班每班30至40人班主任都是中国人担任教学工作或参与管理的为外国神父按外国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学校他们大多成为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启蒙老师小学采用当时商务印书馆编的教材开设的课程有国文算术公民社会自然历史地理理工尺牍还有英语图画手工音乐体育等课程教室座位为单人单桌黑板用石料制成据说是专程从意大利运来的[1]
1933年民国22年根据社会上中学生就读难的情况意大利天主教慈幼会在励群校园腾出一半创办私立励群初级中学学制三年延请受过高等师范科培训的教员入校任教民国24年19359月向广东省教育厅申报批准正式立案此时励群中学已是一所比较完整的综合性学校主要是全日制完全小学还办有初中班师范班和其他专业班学生主要来自贫困子弟衣食由教会供给他们后来大多成为天主教徒[1]
1924年~1934年间励群中学校长为邓镇鋆1935年间校长为黄芳仁初期每年级各1个班每班约30余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发展到每年级各2个班每班40人以上已形成可容250~300人左右的较为正规的初级中学[1]
1941年因大肆轰炸韶关学校几经艰辛搬迁到连县天主堂复课校园被国民党军队占为学校在连州改组了董事会由汪德忠为董事长黄芳仁为校长陈兆辉为教导主任由于励群中学的很多老师是意大利籍而意大利当时是日本的同盟国所以国民党军队对意大利老师管得很严对每名意大利老师公开派出至少2名特工监视限制人身自由[1]
1945年1月日军占领韶关把励群中学改为宪兵司令部占领了8个月[1]
1946年励群中学由教务办事员黄登云将图书仪器体育器材西乐器教具等搬迁回韶关原址上课董事会聘赵博生为校长为了让穷苦人家子弟能继续接受教育励群又增加了中学班有中学生280名小学生460名[1]
1947年8月赵博生辞职由黄芳仁接任校长不久黄又辞职由吴新铨接任校长[1]
1949年10月韶关解放励群中学由人民政府接管学校在校长吴新铨带领下并没有跟随教会南迁坚持留原址办学据1949年11月的报表统计励群中学有校长吴新铨教务主任利如汉后为邓怀远事务主任孟基路训导组长胡仕毅体育组长陆刚毅等教员初一2个班共99人初二1个班33人初三1个班23人学生共155人[1]
1951年4月经当时粤北行署文教科批准私立励群初级中学与韶关广属同乡会办的私立广育初级中学合并于励群中学校址称私立励群广育联合初级中学故广育中学的办学情况亦纳入韶关市一中校志的范畴[1]远在清代光绪年间省内各地在曲江县的工商业者纷纷成立各地区的驻曲江同乡会如兴梅西江四邑广属同乡会其中以广州为中心广府语言系统的广属同乡会势力最大他们多数从事百货金银首饰粮副食品加工等行业在各同乡会中财力雄厚[1]
民国33年1944年2月广属同乡会决定腾出会所创办私立广育中学即今峰前街市第四中学校址当时还办有私立广育小学即解放后的市八小的前身在校园西北角中学则在校园的东边校长麦炳桓当年就向广东省教育厅申报批准正式立案分春2月秋9月两季招生初高中各招一个班当年即有初高中共4个班学生100人左右[1]
民国34年1945年1月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因日机大肆轰炸迁至江西省龙南县办学民国35年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又搬回原址上课这两年均因时势紧张经费不足停办了高中仅留初中各年级各一个班计80人左右校长郑维邦于民国35年2月接任后在相当艰苦的条件下修复烂台烂凳维持上课[1]
民国36年1947年2月学校董事长张本初金铺老板延请原省立志锐中学教务主任易际良任校长春季恢复招收高中一个班初中保持各年级一个班由于广属同乡会资金周转不灵这一年招收春季高中生后就再没有招高中只坚持把初中各年级办下去广育中学占地面积约680平方米[1]
在广育读书的多数是曲江工商界子弟随着广属驻曲江的工商业者纷纷南归每学期转学人多生源越来越少到1948年春高中生全部转走[1]
1948学年第一学期校长为易际良总务主任邓本平教务主任由校长兼后期是潘青镇教员只有潘少波吴尚俊卢俊文陆幻墀薛英易继常范景康1949学年增加青年教员蔡思义和教英语的梅老师教音乐的谢爱芬教体育的黄镇韶医务兼干事何丽翩另有职工5人1947年初三毕业生18人1948年初三毕业生15人1949年初三毕业生22人1950年初三毕业生19人[1]6.1
1949学年励群初级中学有4个班155人初中毕业生41人1950学年有5个班185人初中毕业生41人;1949学年广育中学有3个班102人15人两间私立中学还办有小学和幼儿园分别靠校产租金及收学生的学杂费勉强维持办学[1]
韶关解放前教职员生活没保障随时都可能失业解放后不仅工作有保障还可得到培训提高的机会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私立学校教职员参加了1949年冬的首期教师研究班还参加了1950年暑假的粤北区中学教师研究班之后又参加教师思想改造学习到私立学校因经费困难实在办不下去时又由政府收归公立现存1954年所填写的广东北江中学初中部的45名教职员卡片中有五分之一是私立励群广育两间学校的教员[1]
开始后为了在社会上造成摆脱帝国主义教会控制的形象私立励群初级中学校长吴新铨在1951年春起拒绝曲江天主教慈幼会每学期给予的一万斤谷因此办学经费难以为继遂打报告请求政府扶持另一间私立广育初级中学1944年创办办学经费失靠也打报告请求政府扶持[1]
1950年2月韶关市原两间公立完全中学省立志锐中学校址在互励路现中共韶关市委机关所在地曲江县立第一中学校址在现韩家山铁路俱乐部与省立韶州师范学校合并为广东北江临时联合中学中学部在原志锐中学校址办学师范部在帽子峰南麓的平民路上课校长先后由北江专署专员何俊才李文华兼任副校长先后有陈奎昌黄开光各校的实际管理工作仍由各校的原校长负责[1]
1950年9月广东北江临时联合中学师范部复名韶州师范学校中学部改名为[1]
1951年4月经当时北江专署文教科批准两私立初级中学励群中学和广育中学合并为私立励群广育联合初级中学在孝悌路原励群中学校址办学两校的小学合并为广育小学在广育原址上课私立初中合并后原广育校长易际良请辞调至北江工农业技术学校任教育长私立联中校长由原励群校长吴新铨担任专署文教科调派原韶州师范副教导主任罗林中共党员为副校长后来由基督教会办的私立普光初级中学校址在现东河韶关汽车修理厂所在地因解放后学生人数不多也并入了私立励群广育联合初级中学[1]
1952年9月全市公私立中学合并私立励群广育联合初级中学并入广东北江中学统一在孝悌路原励群中学校址办学高初中共处一校校长由当时中共韶关地委文教办主任李凌冰兼副校长先后有刘碧廖拔成古师勋张雪馨等原私立联中副校长罗林则调回韶州师范任职后因学生多又在广育中学原址开设广东北江中学分教处[1]
1953年7月广东省教育厅经教育部批准确定广东北江中学为广东省的七所重点中学之一1953年12月刘碧任广东北江中学第一副校长负责实际领导工作1954年9月刘碧任校长兼任北中韶师卫校农业技术学校党支部书记副校长为廖拔成古师勋张雪馨1955年后曹直任专职党支部书记[1]
1954年11月广东北江中学将高中学生迁入西河黄田坝新校址初中部留在孝悌路即今西堤横街原址扩大招生刘碧仍任广东北江中学校长张雪卿为教导主任张东海卓广清邓若驰饶纪寰等为副教导主任钟木元成为仪为正副总务主任统一管理高中部和初中部1954学年初中部有28个班学生1362人毕业生有410人[1]6.8
1955年9月上级指示将广东北江中学在孝悌路的初中部划出组建成韶关初级中学校长为张雪馨1956年8月调离第一副校长为邓若驰第二副校长为饶纪寰教导主任先后有王运明梁义方总务主任高潮1955学年计有初中30个班学生1502人毕业生498人[1]
1958年9月起校长潘平副校长成崇正饶纪寰教导主任梁义方副主任先后有黄德良宾光祧王永大曾令显总务主任先后有高潮林松钦党支部专职副书记先后有钟礼祥龚学湘戴振球[1]
因当时韶关市与合并1959年2月学校改名韶关市第二中学后来曲江又恢复独立的县建制1960年9月学校改称韶关中学1959学年学校发展到34个班学生1774人的规模[1]
年间学校保持每学年32个班建制其中1963年9月起开办高中招2个班到1965年有高中毕业生99人而1966年高中毕业生上升至4个班毕业生210人此时校园已建设成为居全市全地区设施较全教育教学质量较好的一流完全中学省内知名度大为提高1966年8月定名为韶关市第一中学1963年9月起进入完全中学阶段[1]
五十年代的中学教育也显示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特色初期文科按新编教材进行教学理科暂无新教材仍沿用旧教材1953年9月后才逐渐使用统编教材当时学校的教育方式方法模仿苏联教育的气息较浓还出现死搬硬套苏联教育模式的现象[1]
五十年代后期才开始摸索自己独立自主的教育方式方法但不久又卷入大跃进的冒进狂潮中学校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每个星期安排政治学习及业务学习各一次生产劳动过多冲击了课堂教学使教育教学质量大受影响但是学校师资队伍中还是出了不少人才学校教导主任王运明于1957年被评为韶关市模范教师推举出席广东省优秀教师代表会议黄秀琼老师于1958年当选为韶关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张文中老师先后被评为市地区省先进工作者1959年作为广东省赴京国庆观礼代表团成员赴京观礼1960年被推举参加全国群英会[1]
六十年代由于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学校以每学年32个班规模稳步发展尤其是1963年9月开办高中后学校逐步克服左倾冒进做法开始重视课堂教学积极推进教学改革韶关中学的声誉在广东逐步鹊起原意大利天主教会主教楼即后来的7号楼[1]
1961年9月至1966年9月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已占65%~85%学校中的党团员人数大幅增加在全市性的运动会文艺会演中韶关中学频频得奖[1]
学年学校共培养出初中毕业生7423人19661967学年培养出高中毕业生309人[1]
韶关市第一中学
1966年8月起的风暴席卷全校学校蒙受了一场空前的劫难多名老教师如刘伯盛廖乃康等在批判所谓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中首当其冲成了全校的重点批判对象大字报铺天盖地校园内学生的 造反派组织林立后来发展成两大派对立的学生组织刺刀见红和毛主席红卫兵造反总部[1]
1966年10月起学校被造反派改名为韶关市红一中学生纷纷外出串联学校处于停课状态1967年34月全国停止串联后各派学生组织从批判校内的封资修开始发展到参与社会上的打砸抢活动[1]
1967年7月两大派的学生组织卷入了全市的武斗学校图书馆仪器室体育器材室被破坏殆尽档案材料被查抄一空校舍也给弄得残破不堪学校领导被批斗学校大权由群众组织掌权
1967年10月两大派学生组织根据党中央文件精神停止了派斗逐步实行了革命的大联合代表进驻学校[1]
1968年1月成立了三结合的学校革命委员会成为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驻校解放军宣传队负责人为首任革委会主任2月学校师生根据党中央提出的复课闹革命的号召回校上课[1]
1968年8月根据新成立的中共韶关市委韶关市革命委员会的统一安排由韶关柴油机厂派出工人宣传队进驻学校领导学校的斗批改[1]
8月起清理阶级队伍运动在全市中小学教师中开展12月运动结束学校原领导及不少教师被冤屈停职黯然离开教师队伍下乡改造同时全市教师实行了大调整从本校调出教师18名从外校调进教师17名毕业分配来校工作的2名按日的报表统计全校教职员工仅有59人[1]
10月根据毛泽东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学校毕业学生到仁化连山乐昌连县等地上山下乡[1]
1969年8月罗嵘任校革委会主任由工人贫下中农机关干部组成的讲师团登上了教室的讲坛这个时期尽管学校领导和相当一批有责任心的教师很想尽快恢复学校的教学秩序把损失的学习时间补回来但在当时的形势和政治运动的左右下也无力回天[1]
1969年9月学校复名为韶关市第一中学
进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学校还没有全国统一编制的新教材只能根据上级规定使用自编的教材那个年代小学教师教初中初中教师教高中只经过一年简单培训的高中毕业生或工农兵大学生也被派去教高中或当领导的现象十分常见这样一来学校行政领导和专任教师的专业文化及业务素质大为降低领导班子研究的问题大都是政治学习和参加政治运动的问题如批林批孔批反潮流开展基本路线教育等很少讨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问题[1]
从1970年起为贯彻毛泽东的五七指示在提倡学朝阳学大寨学屯昌的运动中学校组织师生学工学农学军在校内小礼堂原天主教礼拜堂约200平方米内搞校办工厂每次可容纳学生约50人以韶关柴油机厂为基地每月派一个班的学生50多人前往学工在西联赤水建设农村分校开辟了有自耕地104亩建筑面积1180平方米的学农基地每月派两个班的学生100多人前往学农[1]
实行开门办学改革教学内容高中办专业班上专业课劳动与教学时间平分秋色正常的文化课学习颇受影响1974年12月学校党支部柴油机厂党委联名向市委提交关于改革教育在高中一年级进行半工半读试验的请示报告经市委领导同意学校于1975年上半年开始了这一试验规定高一学生每学期下厂劳动学习十周后改为六周这让不少有识之士着实为学校的教育质量担忧[1]
1973年5月至1975年上半年随着全国对各项工作开展整顿开始纠正左的做法学校的教育工作也进入了难得的复苏时期学校课程按文革前的规定开设教师认真教学生努力学一度蔚然成风但好景不长到1975年下半年全国上下开展批回潮风批翻案风运动学校教育又进入了低潮[1]
七十年代韶关市第一中学的办学规模有了很大的发展及1976年共有37个班1973年有36个班19741975年有35个班1977年竟有38个班学生总数以1976年为最多达1898人但由于政治运动不断1971年搞深入开展批判17年修正主义教育路线运动1973年开展所谓的批林批孔运动1976年初又开展所谓运动学校在当时左倾思潮的冲击下又再度经受了一个大动荡阶段[1]
七十年代的学校行政1973年9月到1974年9月革委会主任廖拔成革委会副主任黄兆华林松钦李曲生任至1975.1教改组组长黄玉波教改组副组长罗英怀黄次办事组组长郭文魁政工组组长邹李仁[1]
1974年10月到1976年8月党支部书记兼革委会主任吴春荣党支部副书记工宣队长霍炎彪党支部副书记兼革委会副主任黄兆华任至1975年8月党支部组织委员革委会副主任林松钦党支部宣传委员革委会委员黄玉波党支部青年委员革委会委员邹李仁党支部保卫委员革委会委员郭文魁[1]
1976年9月到1978年8月革委会主任吴春荣革委会副主任林松钦梁义方任至1978年2月江海燕任至1978年2月[1]
1976年10月打倒后学校拔乱反正重新建立起正常的教学秩序整顿校风教风和学风进一步健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早已意识到左的做法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他们以实际行动抵制各种左的做法日学校党支部请示市委要求同意撤消半工半读的试验[1]
师生团结一心大力清除极左思潮对教育的影响韶关市第一中学的名声才名符其实地重新打响了从1977年开始学校各项工作都朝气蓬勃地开展起来[1]
1977年学校共有38个班初中24高中14学生1830人教职员工118人其中专任教师99人大专以上学历的58名教师绝大多数是有20年教龄的老师校长吴春荣党支部专职副书记叶刚善于团结中老年知识分子学校很快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教育教学成绩显著1977年度学校教职工有40人被评为市先进工作者其中30人为中老年教职工和各科组级组的骨干1977年下半年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市区中学的教学改革观摩课近三分之二的科目安排在我校进行[1]
进入新发展阶段
韶关市第一中学于1978年3月被定为广东省首批重点中学1994年7月被评为首批广东省一级学校[1]
2001年9月韶关市第一中学初中部转制为股份制初级中学定名为广东韶关一中明星学校[1]
2004年11月更名为韶关市一中实验学校[1]
日韶关市一中实验学校与韶关市中实文教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韶关市一中实验学校资产转让合同中实文教发展有限公司取得了韶关市一中实验学校资产按照民办全日制初级中学的办学体制使用韶关市一中实验学校的名称在原韶关市第一中学校址内自主办学[1]
日校址搬迁至市区东郊府管村韶关市韶瑶路108号占地324亩的新校校园韶关市第一中学高中部仍称为韶关市第一中学属国有公办[1]
2009年3月被评定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1]学校在学生生活管理上始终奉行以学生为本注重人文关怀为了保证学生校园安全班主任科任教师校医司机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制及时处理突发事件电子监控系统对校园全方位扫描10名保安在校园内不间断巡逻[2]
学校成立有多名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参加的膳食委员会对食堂饭菜的质量数量品种价格和卫生状况提出要求督促改进学校两个食堂各自经营独立核算他们之间的良性竞争会带来饭菜质量的改善和服务水平的提高[2]
学校向学生发放疾病防治知识手册心理健康辅导材料交通安全注意事项饮食卫生须知组织学生进行规避自然灾害的紧急疏散演练学校想家长之所想急家长之所急真正做到教师尽心学生安心家长放心[2]全寄宿管理下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用于学习完备的设施数字化的装备也可满足学生发挥特长全面成长之需学生组建聆音电台紫荆文学社糖果漫画社YZTV电视台书法社篮球队等社团张扬个性展示才华学生通过文化科技节歌舞晚会辩论赛运动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提升生活品位培育高雅情趣多姿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学生提前感受大学生活的快意[2]学校在学生学习管理上表彰先进鼓励进步每年评选校园十佳省市校级三好学生奖励学科尖子树旗帜立榜样弘扬正气资助贫困学生力求教育公平借力香港圣类斯基金烛光基金韶关市爱心扶贫助学金和学校党员爱心基金给家庭困难学生以物质与精神的支持每年受益学生达200多人每人每年最高可获资助6000元[2]韶关市一中作为省重点中学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师资力量雄厚可谓群英荟萃人才济济学校有广东省基础教育系统首届名校长1人国家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4人省级名教师培养对象及学科骨干教师5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省级优秀教师12人办重点中学以来有5位教师被评为广东省特级教师 教学设施完备每个年级配备一栋教学楼每栋楼有32间教室完全满足第一二课堂教学之需[2]实验楼按照省级标准配备了实验室其中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各6间实验仪器按全国示范性普通高中一类地区标准配齐两套学校按照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标准配备了各种功能室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各6间探究室各2间并配有通用技术劳动技术历史地理等功能室还配有音乐室美术室以及320的管乐队舞蹈队排练室各一间[2]图书馆内设有电子阅览室电子软件资料室藏书室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展览厅学术报告厅学生阅览室6间近500个座位藏书17万多册4万册报刊杂志376种各种教参工具书4599种图书馆管理逐步实现了 [2]教学设备先进学校建有双核心万兆布线系统以交换式千兆为主干可以快速联通广东省基础教育网所有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平台共有82个计算机控制平台全校共装配1080台电脑每位教师配有一台台式电脑教师学生考勤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2]运动区有环形400米8跑道标准田径运动场经过质量认证足球场内绿草成茵生机勃勃可供足球爱好者一展风姿学校建有13个篮球场15个羽毛球场5个排球场2个网球场可满足多种训练锻炼需求体育馆占地6800平方米4000个座位多功能内设舞台和看台可开展全天候的正式篮球赛排球赛和羽毛球赛和各项丰富多彩的室内文娱活动[2]学校实行全寄宿管理学生生活区有完备的设施和优美的环境生活区由六栋学生宿舍及二栋学生餐厅组成宿舍按年级管理每个年级男女生各1栋相对独立每间宿舍住宿男生6人/间女生7人/间6栋宿舍可容纳3000多人每间宿舍配有空调电话付费衣橱风扇和定时供应热水学校设有矿泉水有偿供应每间宿舍配备洗衣台和双间厕位宿舍附近建有2个篮球场及2个羽毛球场饭堂两座靠近宿舍风采湖将宿舍饭堂串连形成了诱人景观对学生住宿生活进行指导和管理的是约8名具有本科学历和心理教育证书的宿管生活老师[2]市级荣誉韶关市文明单位韶关市教育改革先进单位韶关市德育先进学校韶关市高考优胜学校韶关市优秀家长学校韶关市先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韶关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2]
省级荣誉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单位广东省普教系统先进集体广东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广东省工会工作先进集体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广东赛区十强学校 [2]
国家级荣誉全国实践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先进集体全国网络教育实验学校全国信息学年赛优秀参赛学校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优秀参赛单位[1]教学成果显著我校是韶关市高考优胜学校通过每年为北大等全国著名学府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学科竞赛造就了不少精英信息学竞赛有4位同学获全国一等奖4人免试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数学学科培育出全国数学竞赛的第三名广东省第一名高中毕业后直接公派留学中央电视台英语风采大赛上我校学生获全国一等奖列全国第五名学校形成了信息教育为品牌英语教育属强项体艺教育是亮点的办学特色我校以优异的办学鲜明的办学特色严格科学的管理文明严谨的校风而享誉韶关[1]歌名韶城之珠教育之光
作曲李名方
作词韶关一中集体
三江盈盈 韶乐幽幽
南粤名校 渊源留长
良师济济 桃李芳飞
韶城之珠 教育之光
严谨博学 团结进取现行初中版本为厚德笃学 健体进取
美丽校园 风火扬扬
在南天下青春的炫歌飞扬
在学海里我们正扬帆远航
自强不息 不负少年理想
今日申申学子 明日英才栋梁
我们高举心灵的火炬
闪耀新时代的光芒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2.14是什么情人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