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激越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姚晓冬_百度百科
姚晓冬,曾用名晓东,字昱,笔名:天野、懿之、茗山野史,画斋名:桑亭驿馆、涤非堂,故又常署桑亭驿学人,涤非堂主。1969年生,浙江海宁人,1986年参加海宁文化馆举办为期二个月的暑期班,学习素描、色彩,授课老师为当年浙江美院的研究生刘正与王一波二位,1991年起先后拜随吴静初、姜宝林二位恩师研习中国画大写意花鸟,期间拜乡邑陆秉仁先生研习书法,攻大篆书,1995年在海宁张宗祥纪念馆举办首次个展,2001年特招入蒲华美术馆·嘉兴画院,任专职画师,2003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2004年任浙江画院特聘画师,同年加入民主建国会。现为浙江画院专职画师;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民建中央画院画师;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中国美术创作研究基地浙江省基地创作研究室主任兼艺术总监。
姚晓冬个人简介
1986年参加海宁文化馆举办为期二个月的暑期班,学习素描、色彩,授课老师为当年浙江美院的研究生刘正与王一波二位;
1991年起先后拜随吴静初、姜宝林二位恩师研习中国画大写意花鸟,期间拜乡邑陆秉仁先生研习书法,攻大篆书,
1995年在海宁张宗祥纪念馆举办首次个展;
2001年特招入蒲华美术馆·嘉兴画院,任专职画师;
2003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2004年任浙江画院特聘画师,同年加入民主建国会;
2005年考入中国国家画院姜宝林导师高研班及06年的精英班,自费学习两年,主修大写意花鸟,兼习传统山水;
2007年9月结业返嘉兴画院;
2009年10月在浙江画院举办“我从乡间走来”个人展览,并任浙江画院研究员;
年借调至嘉兴日报社,协助筹建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中国美术创作研究基地浙江省基地,并任基地创作研究室主任兼艺术总监;
2012年任国家二级美术师,4月调入浙江画院任专职画师。现为浙江画院专职画师;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民建中央画院画师;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中国美术创作研究基地浙江省基地创作研究室主任兼艺术总监。
姚晓冬个人参展
1991年,作品《墨竹图》入选西子杯全国书画大赛(浙江省文联,中国《桥》杂志社,省美协,省书协主办);
1996年,作品《灿灿傲风雪》入选浙江省百梅画展(浙江省中国花鸟画家协会主办);
1997年,作品《墨竹图》入选浙江省首届中青年花鸟画展(浙江省中国花鸟画家协会主办);
1999年,作品《墨竹图》获首届西子杯“赵孟頫奖”全国书画大赛金奖(浙江省美协、省书协主办);
1999年,作品《潇湘清秋》入选九九迎澳门回归中国画·摄影作品大展,获优秀奖(中国美术家协会等主办);
1999年,作品《修娇沐泽》入选“第十届浙江美术作品展”(浙江省文化厅等主办);
2000年,作品《雁荡秋深》入选“2000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获铜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发表于《中国书画报》;作品《国画》获第二届“赵孟頫奖”全国书画大赛银奖(浙江省美协、省书协主办)[1]
2001年,作品《雁荡山之秋》入选“新世纪中国画大赛”,获一等奖(上海市美协主办);
2001年,作品《湿竹暗浮烟》入选“2001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年底进编蒲华美术馆·嘉兴画院任专职画师;
2002年,作品《暝》等12件,参展“浙江省青年国画家提名展”(浙江省群众艺术馆主办);
2002年,作品《西窗一雨》入选“2002年中国美协第十六次新人新作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不设奖);
2002年,作品《寒窗雅韵》入选“第十届全军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解放军总政治部主办);
2002年,作品《四月花阴重》入选“讲话”发表六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美术家协会主办);
2002年,作品《昱》入选“2002年迎奥运全国中国画大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2003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2003年,作品《艳阳天》入选“第三届浙江省青年美术作品展”(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办),获银奖;发表于《美术报》;
2003年,作品《艳阳天》入选首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序列展《全国当代花鸟画艺术大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获铜奖;发表于《美术》;《正午》入选“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
2004年,在海宁徐邦达艺术馆举办个人展览,展出作品四十余件;
2004年,作品《萧瑟秋风》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铜奖,(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发表于《美术》,入编第十届全国美展中国画选明信片,中国美术大事记,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4年,作品《花鸟》入选首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2005年,在桐乡君陶艺术院举办个人画展,展出作品30余件。2005年9月,考入中国国家画院(原中国画研究院)姜宝林工作室学习一年。
2005年,作品《农历九月》入选“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序列展”“中国中青年艺术家精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不设奖);
2005年,作品“吉冬”等6件获得提名参展“浙江名家——中国画作品展”(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办,不设奖);
2005年,作品《芦花丛趣》等2件,参加《美术观点》创刊一周年纪念展(《美术观点》主办)。
2005年,加入民主建国会,年底任浙江画院特聘画师。
2006年,考入国家画院首届姜宝林导师精英班学习一年。期间,赴四川巴中、云南西双版纳等地采风。
2006年,作品《清露》入选“第三届西部大地情全国中国画提名展”获优秀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2007年,学习结业回嘉兴画院;
2007年,作品《春雨消残冻》等2件参加“第二届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创新作品展”(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主办,不设奖);
2007年,作品《此时无声》参加“中国美协华东六省一市中国画邀请展”(中国美协,华东六省一市各地美协主办,不设奖);
2007年,作品《水墨鸭》入选“第七届浙江省中国花鸟画展”,获铜奖(浙江省美协,省中国花鸟画家协会主办);
2007年,作品《南国使者》入选“纪念叶浅予百年诞辰全国中国画提名展”,评为优秀作品(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2007年,作品《版纳之晨》入选“第四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览”(文化部主办);
2008年,被嘉兴市委宣传部等授予“第七届嘉兴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2008年,作品《修羽临风》等12件参加“中国写意十三家精品展”(李可染艺术基金会主办);
2008年,作品《墨梅图》等3件,参加“中国美术大事纪”出版发行三周年中国美术家代表作品展(《美术观点》,《中国美术大事记》主办,不设奖);
2008年,作品《萧瑟秋风》参加“与时代同行·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长三角美术作品联展”(上海、浙江、江苏三地市、省委宣传部,三地美协主办,不设奖);
2009年,任浙江画院研究员;
2009年10月,在浙江画院举办个展,展出作品58件,由浙江画院、浙江省美协、嘉兴市文联主办,嘉兴市美协、嘉兴画院协办,嘉兴日报社承办。出版“我从乡间走来”姚晓冬写意花鸟画作品集首发,开小型研讨会,听取广泛意见。相关评论发表于《美术报》,展览资讯发布于钱江晚报、都市快报、嘉兴日报头版,南湖晚报头版;
2009年,作品《不变的守望》入选“第十二届浙江省美术作品展”(浙江省文化厅,省文联,省美协主办);
2009年,作品《青曦一抹》等2件参加“浙江画院25周年庆典展”(浙江画院主办,不设奖);
2009年,作品《版纳之晨》入选“中国美协第五届会员精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2009年,任民建中央画画院画师;
2010年,作品《鱼鹰图》参加“第三届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并应邀出席在香港的开幕式和研讨会(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基金会主办,不设奖);
2010年4月,随浙江画院红色之旅赴贵州采风;
2010年8月,代表嘉兴市美协赴韩国参加文化交流活动;
2010年12月,组建并策划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中国美术创作研究基地浙江省基地成立及授牌仪式;
2010年,被评定为首届嘉兴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中国美术大事记“2010姚晓冬艺术创作状态”。
出版有《嘉兴画院画师作品集-姚晓冬集》(上海书画出版社);
《我从乡间走来·姚晓冬写意花鸟作品集》(嘉兴日报社);《2009姚晓冬艺术创作状态》(中国文史出版社);
并有多件作品发表于《美术》、《美术报》、《中国书画报》等专业报刊与杂志。
2011年,作品《草垛》等三件参加浙江画院“红色起点”采风展览;作品被浙江画院收藏;作品《秋日私语》入选第四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云水谣》被评为第五届浙江省青年美术作品展最高奖之优秀作品奖。同年作品《秋日私语》、《云水谣》、《映烛占花》三件入编《2011中国美术大事记》。
2012年,与画院同仁余宏达在浦江美术馆举办联展,与余昌梅、余宏达及绍兴书画院画师陈力农四人在兰亭右军祠举办联展。另采风创作作品《络麻》、《火鸡》、《驼鸟》、《麻鸭》、《水稻》5件,参加浙江画院走进嘉兴展。创作作品《水墨鸬鹚》、《有信》2件赴台参加第四届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展览。
姚晓冬创作感悟
我崇尚艺术的率真
我崇尚艺术的率真,以为唯有率真的艺术才能感染到观者,而任何形式的艺术,它的最大功能就是让欣赏到它的人心动,从而有所思有所想,作品的悲怆与寂寥、欢愉与安祥,通过画者意非意的笔触来呈现,这过程就是画者心境和自然流露,没有任何的虚假。写意中国画,有随性和理性的两面,二者骨肉相连又相互辉映,缺一不可,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过于理性的作品则匠气十足,随性过了头的作品则显得肆意妄为,野孤禅一个。二者的结合,需画者天资与后天蒙养的高深来决定艺术品位的高度。而艺术品位的高下,最能说明一个画家的优与劣。
姚晓冬他人评价
出生海宁的姚晓冬[2]
可能被潮音灌满一种诗意的透明,作为画家,既要一直保持激情的飞扬沉醉,率性精爽的笔触丰神流丽而又能盈动一片静笃,按姚晓冬的年龄段即便置诸全国画家阵容犹不多见,浙江有幸得遇,岂姚晓冬一人之福乐也!
目前浙江画坛座次,山水第一, 人物次之,花鸟再次之,学院民间概况基本一致。是故,凡对浙江花鸟画发展有点滴贡献的所有浙江花鸟画家均值得特别推重。近些年经常在全国美展等重大美术展示活动中披红戴绿,年轻又不年轻的花鸟画家姚晓冬当然列于推重名单。
考察姚晓冬,其绘画生涯三位不同身份背景的重量级导师曾宓、姜宝林、吴静初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剥离姚晓冬直入古典堂奥的探宝经历,曾、姜、吴三位所给予的影响几乎奠定了他努力的方向。而姚晓冬之所以是姚晓冬就在于他敬重师长,但绝不是唯唯诺诺、仰人鼻息的画家,“三家门下转轮来”的结果是姚晓冬自性自根自觉地自寻出路——“山水主苍润,花鸟主冷艳,是为上乘境。” 又言:“中国画重内美,计白当黑四字,足以穷吾辈毕生之力。
江南之地有明艳的一面,更有幽秘的一面。花鸟画的明艳固妙契同尘,花鸟画的幽秘亦富天籁之声,古人于此两端皆存获麟之功。主攻花鸟画的姚晓冬欲以冷艳调合花鸟画的本色,不假思索地“水墨为上”。水墨为上的选择,同时选择了水墨为难。中国画的水墨简单中寓不简单,计白当黑,深不可测,掌握了笔法、参悟了章法后,内美的水墨功夫的大小决定着一个画家成就的大小。笔法、水法、墨法、章法,法法连环,法法见性。观姚晓冬的画必须是囫囵吞枣地整体感受方可领略万般风情,“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他笔底的花花草草、鸟虫鱼鸭等等,“假物不如真象,假色不如天然。” 神行处温而正、淡而味、贞而润,有窍、有骨、有髓,墨色华赡,尽管绮密冷艳,却毫无孤寂荒寒之病,反倒是渣滓俱弃、气韵凫起,消弭了明艳与幽秘的隔膜,刚柔迭用,笔在墨在,畅达和谐。
如果说艺术是个动词,则艺术家肯定是个动物。动物的天性是敏感好奇和坚忍不拔,姚晓冬即具备了动物的天性,他的“一双空灵眼睛不惟不许今人瞒过,并不许古人瞒过。 “怀真蕴璞的画家总能作出本能的智慧判断——遵守常规,变通取舍。不知姚晓冬是否刻意,或借鉴西画,其墨色深浅分其向背的画面每每抑制不住光影的闪烁透亮,水冲墨,墨破水,“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姚晓冬饶带光影闪烁透亮的水墨花鸟画渲染着“吹皱一池春水” 的澄澈,轻灵而含老劲、单纯而显干脆的长袖善舞映衬了他对笔、水、墨、纸的高度驾驭。和那些愚钝的拿起笔完全是冒险的画家不同,姚晓冬拒绝庸俗,喜欢冲淡,纵横驱逐,不拘于一。水光、墨光、天光;神来、气来、情来,庶几“至险而不僻;至奇而不差;至丽而自然;至苦而无迹;至近有意远; 至放而不迂。”(唐·皎然)洒脱一番,长进一番。
人人向往住英国房,戴瑞士表,花美国钱,携韩国妻,喝法国酒,穿意大利鞋,雇菲律宾佣。虽然是梦,自有许多做梦的人为之神魂颠倒。姚晓冬的艺术之梦不囿于上述的物质享受,他的气质、阅历、知识、师承、功力表明他非常适合画大画,花鸟画画大画对任何花鸟画家都是一种挑战,山水人物画画大画的难度远在花鸟画之下。除了光影特色,姚晓冬花鸟画的大气源于他笔力笔势的气场超越常境,并非一味霸悍的狂笔掷戟,“理智为心胸,气调为筋骨”; 返虚入浑,积健为雄”。仰仗垂青书法的护佑,姚晓冬将点、线、面很个性化地胶着互补,还延揽山水画韵律强化花鸟画的圆融朴秀,顺逆顾盼,尤其是其擅长的纵贯斜披的氤氲“水线”,集速度、干湿、气势、浓淡、新宿、风骚于一体,俨然一服“六味地黄丸”,故其小画亦见大气,非笔大,乃气大也,赏者能接其气,气殊不群。从构成角度,旧瓶装新酒的标格再次“出卖”了姚晓冬的狡黠。狡黠的人做的艺术之梦一定不会落花无言。江南多梦,江南脸谱的姚晓冬通宵无眠:
漉漉江南梦,
翩翩俊逸姿。
斫轮余水墨,
参道罢胭脂。
酒速随花艳,
烟高逐鸟奇。
新潮凭老力,
一气竟何之。
赏中国画。正逢已丑八月十八钱江大潮日为姚晓冬撰此,幸甚!祝其绘事猛进如潮,不负众望。
是为“随便聊聊”。
——《美术报》书法周刊部主任 西冷印社社员
姚晓冬是嘉兴画院的年轻画家,他的水墨写意花鸟画已经多次参加全国性大展,为画界所称道。几年前为参加展览活动我有幸到文化名城嘉兴,结识了嘉兴画院的多位画家,晓冬也在其列。我向往嘉兴的另个原因是我对于海上画派的开山名家蒲华的倾慕之情,嘉兴是他的故乡,建立了蒲华美术馆,于是嘉兴在画家们的心目中的地位更加崇高起来。嘉兴画院和蒲华美术馆在一座院落里,地方不是很大,但十分清幽适意,画院人员也不是很多,但充满活力与个性。多年前我到访画院时,姚晓冬应是画院最年轻的成员,这几年见到他的水墨写意之作,进步之快令我印象很深。记得前几年晓冬到北京的国家画院进修,曾经带着一卷习作来舍下造访,他在艺术上的精研进取、孜孜以求的态度和良好的气质,留给我很好的印象。
水墨画是中国画的独特品种,就视觉规律论,把色彩因素淡化到只强调黑白,并非有意摒弃色彩,而是在黑白的单纯、静穆中寻求精神的归化,正如老子所讲:“ 至虚极,守静笃”,至于老子最为振聋发聩的句子“五色令人目盲”,对子绘画的发展是否发生过影响,还待高明研究,但是,通过书写方块字形成的古代书面文体,形成了崇尚简约,以少胜多的文化观念,对于中国文人画的形成与发展,无疑是决定性的。当然,文人水墨画走上重笔墨、崇简约这一条路,必
然开发出自己独具特色的审美资源和价值标准,元以后,诗、书、画、印四件套便明确起来。于是,在画面的情景、意境之外文化内涵(诗)和书法便成为主要的审美资源了。水墨画的核心价值之一就是“笔墨”,这也是构成黄宾虹画论思想的核心。我有时想,西洋油画动人处,一是肖似写实,包括色彩之美,假如没有了色彩将是如何?中国画取消了笔墨将是如何?当然,笔墨只是工具手段,无论如何也取消不了的,只是“笔墨”的质量高低不同而已。不过,笔墨的运用、控制并逐渐形成个人的习性,却袒露了画家的格调、学养、素质、功力,这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中国画的内在精神性。古人作画、赏画,都是静静的参悟,“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唐朝时杜甫已经这样看了。所以黄宾虹说“内美静中参”,笔墨论加上内美观,构成宾虹画论的核心,这也是现代中国画合理存在的重要理论依据。
当代中国画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就有水墨写意画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在全国重大展览活动中,明显看到写意画作品不但数量渐少,见令人瞩目的精品不多。相反.工笔重彩、岩彩作品的比重明显增加,其中反映了写意精神淡化,制作性增长的倾向十分突出。甚至令人感到画家在挑战照相机镜头,我在赞叹画家们作一丝不苟的精神之外,心里不时的出现一些隐忧:写意精神的消夫对于中国画的前途是很危险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少,我归纳主要是因为写意画意境、笔墨内涵深刻,成功的难度相对要高,其次,市场化的影响不可低估,一方面市场要求更多赏心悦目具有视觉功效的作品,另方面青年画家避难趋易、急于事功的心态也是当下拜金主义物质至上观影响下在所难免的。青年们要懂得作画是“寂寞之道”,白石老人和可染先生都讲过,潜心作画,甘于寂寞。这不是提倡禁欲主义、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要保持一种心境,远离浮躁,拒绝诱惑。
这次看到姚晓冬的写意花鸟画,感到欣慰和兴奋。近年来他的水墨艺术进步很快,不但题材范围在扩大,笔墨语言也更富于表现力,运笔有法,刚柔相济,疾徐轻重,方圆转折,都很从容。笔法的讲究到位,使得墨韵更为丰富、操控有度,浓、淡、破、泼、渍、焦、宿,这是宾虹老人总结的七墨法,在晓冬的画面上运用得很自如:淡墨为主层次丰富,浓墨焦墨则慎重使用,宿、渍、泼诸法交相出现,使得画面显现舒缓、平和、温润、华美的气息,格调雅正,有书卷气。在当今画坛时时不断的弥漫着急躁、焦虑、激进和无序的情绪的时候,看了晓冬的画,心里会生出一份安定宁谧、一份清凉自在。晓冬画面上的东西不多,常常是一只鸟、一只孔雀,一丛芭蕉、一蓬竹叶,在简括中求意境,在空灵中得升华。我想,姚晓冬成功之处,大约就在他心灵中某一处开通了与古人的契合。交流的孔道,这就叫做“灵犀” 吧。但是,其高明处在于他又不是单纯的模仿乃至克隆前人,从他的画里可以看到他以一个现代人的心灵和眼睛感知、观察世界,描绘现实,寻求新的灵感和意境,所以在他的画面上就洋溢着现代人的精神情趣,而这是十分难得的。这是我看好这位年轻画家的地方,期待他的大成。
2009年7月于京华道不孤斋
——姚晓冬花鸟画点击
一般说来,在中国画的各种不同表现形式中,花鸟画水墨大写意的画法是最具主体性、创造性和艺术生命活力的(缘于形态特点之故,大写意在山水和人物方面的成就远逊于花鸟)。由于这种画法借助于书法的技术手段和审美特征,由心生境,从意使笔,将原来画家的精神主体往往借助于所画之物的人格寓意来折射的做法,位移于通过个性化的视觉形象及其表现过程来加以实现,从而完成了由“画什么”到“怎么画”的历史性转换,故而一经问世便如石破天惊,光芒四射,大受追捧,很快便形成了以“扬州八怪”和“海上画派”为代表的写意花鸟的浩浩洪流。直到近现代,这股写意花鸟的洪流仍然汹涌澎湃,蒸蒸不息,成为画坛上的一道亮丽景观。
然而近年来,伴随着文化语境的改变,展览效应的诱惑和立足于西方艺术本位的现代美术教育的普及,花鸟画中的写意精神和写意画法却日渐淡薄了,萎缩了,在一些国家级的大型展事上,阔笔画风的写意花鸟有时竟成了难得一见的稀缺品种,而代之以大量工笔重彩的精细之作。但另一方面与之形成强烈反差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一些民间艺术市场的“走穴”行为和各种“笔会”上,打着大写意花鸟旗号的粗劣之作却大行其道,极度猖獗,以至使得今天的大写意画法不是被边缘化,便是沦于粗鄙化甚至江湖化,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和尴尬。为了走出这种困境,摆脱这种尴尬,重现大写意昔日的风采,人们付出了不懈的努力,这其中近年来风头正劲,广为画界看好的青年花鸟画家姚晓冬,便是颇具代表性的一位。
姚晓冬,又名晓东,浙江海宁人,1969年出生,现供职于浙江画院任专职画师。姚晓冬自幼喜画,曾先后师从吴静初、陆秉仁(书法)、姜宝林等艺坛大家,并受到曾宓等前辈名宿的亲炙。姚晓冬虚心好学,锐意进取,不避寒暑,孜孜以求,很快便秀出同侪,其作品屡屡在国家级的大型展事上夺得佳绩,为画界所瞩目。从艺术渊源上看,姚晓冬有两点得天独厚之处:其一是姚晓冬出生在海宁,长期生活在嘉兴,是一位典型的江南才俊。江南水乡的灵秀温润,烟雨朦胧,海宁大潮的气势壮阔,激越雄浑,二者刚柔相济,貌似砥牾,而实则统一,此乃姚晓冬大写意画风的艺术源泉和精神乳汁。其二是不论嘉兴还是海宁,皆人杰地灵,名家辈出,这其中尤其是一代大写意圣手,人称“元气淋漓幛犹湿,豪横人间笔一枝”的海派开山大家蒲华便是嘉兴人。蒲华的艺术精神和艺术风格,无疑对姚晓冬的艺术创作有所激励、启迪和感召。
若不嫌偏颇,姚晓冬花鸟画的艺术风格和技法特点,可大致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姚晓冬的花鸟画是名副其实的大写意,而不是那种素描加笔墨的鱼目混珠之作。姚晓冬的花鸟画讲究书法性用笔,不论整体风格还是具体细部,皆笔笔写出,浓淡干湿,轻重徐疾,饱满酣畅,大气磅礴,无一处不彰显画家的心态意趣,无一笔不蕴含画家的精神体温。笔者向来认为,大写意顾名思义,首先是大。所谓“大”指的是气象大,而非尺幅大,大挥大写,大开大阖,突出画面整体神韵的把握,具有概括性和抽象性,较之一般画法更恣肆、更奔放、更纵逸。而所谓“写”一是指的表达、传递(“写”在古汉语中即与“泻”字相通),二是强调书法性而非绘画性,即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具有书法意味的笔墨及其运动节律来宣泄心中的情感,抒发精神的怀抱。姚晓冬花鸟画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质与以上所述完全吻合。姚晓冬的画概括、简练、奔放、自由,不刻板地拘执于表现对象外在琐屑的枝蔓和细节,而是通过带有书法形式因素和审美特质的书写状态和书写痕迹,着力表现物象的风貌和神韵,传达出画家的主体精神和个性化感受。因此,姚晓冬的花鸟画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不仅悦目,而且颇为耐读。
其次,姚晓冬的花鸟画虽然是大写意,但却注意节制,能够较好地把握“放”与“收”之间的辩证关系,这在年青一辈大写意画家中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众所周知,凡事皆过犹不及:吃饭不可太饱,饮酒不可过量,演戏要懂得感情控制,不懂得感情控制,只能是低层次的主体放纵;唱歌不能声嘶力竭,声嘶力竭,再优美的歌曲也会变成污染环境的噪音。因此,大写意画法也同样需要敛束。事实上不论是历史上的还是当代的优秀大写意画家,都极为重视“放”与“收”之间关系的平衡,即使是花鸟画水墨大写意的开山鼻祖徐渭也概莫能外。如清人戴熙便曾谓其“笔势飘举矣,却善控驭;墨气淋漓矣,却不澡漏。”“飘举”、“淋漓”是“放”,而“控驭”、“不澡漏”,却是“收”,二者构成了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故而,甚至不妨可以这样说,一幅大写意画作的成功与否,与其说是体现在其直抒胸臆和恣肆纵横上,还不如说是体现在其写意精神和笔墨境界的张驰有度和收放自如上。姚晓冬的花鸟画大多充分而不过分,恣肆而不放肆。虽然有些作品尚可进一步锤炼,尚未完全臻于化境,但其对于“放”与“收”关系的自觉把握和不懈追求,却是十分难得可贵的。
最后,姚晓冬不但擅于画花,而且擅于画鸟,这是非常值得称道的。我们知道,花鸟画是一个种类极其庞杂的绘画门类。这其中花是植物,鸟是动物,二者在形态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大写意讲究的是“写”,推崇书法性的笔墨,固而对于准确的形态描绘自有其先天的不足,尤其是如何将准确的形态描绘转换为书法性的笔墨语言,更是难乎其难,这一点与以勾勒造型为主的工笔画法完全不同。因此,如何画好鸟对于很多大写意画家来说,是个严峻的挑战,令其视为畏途,乃至成为其创作中短板或曰薄弱的一环。对此,他们往往采取两种办法来解决:其一是逃避,多画花少画鸟,甚至光画花不画鸟,远者如徐渭,近者如吴昌硕,皆为此种类型的代表;其二是分而治之,以意笔画花,以工笔画鸟,在这方面齐白石是一个典型。而姚晓冬则不然。姚晓冬知难而进,既画花又画鸟,而且二者皆以写意性或曰书法性的笔墨为之。由于姚晓冬有着较好的造型能力,又善于融化,因此其笔下的“鸟”大多如其笔下的“花”一样的传神、洗练、生动、概括,在一个相对较高的层面上体现出了大写意造型的本体特征。这在年青一辈的大写意花鸟画家中,是十分罕见的。
总之,综上所述,姚晓冬的花鸟画由心生境,从意使笔,走的是一条以书入画,厚积薄发,格高品正的坦坦大道,前途未可限量,让我们拭目以待。
我就说三点:第一,我是很钦佩姚晓冬,他不是科班出身,后来不仅进了嘉兴画院当专职画师,还在前几年就成为了我们浙江画院的特聘画师——聘地县画师是比较少的,这就说明他比较优秀。后来他又要求成为我们画院的研究员,因为研究员跟画院的学术关系会更密切一点,学习的机会也更多一些。我觉得在他这个年龄段的地市画家中,他是位俊才。第二,我很欣赏他的画和他的才能。他的画无论是笔墨、布局等方面走的都很纯正、“很中国”的路子,尤其是他对于笔墨的悟性很高,属于年轻人中走纯正中国画方向的典范。如果在他这个年龄段能够再厚积薄发,成果会更大。第三,谈些我的希望。我一直坚信“金字塔”规律——即基础打得越广、越坚实,最后就能堆积得越高。因此我希望姚晓冬能够在现有的良好平台上更上一层楼。
晓冬能够在花鸟画当中发展这么成功,我首先是感到非常高兴,然后是感到很不容易。他一直转益多师,四处寻师访友,所以他吸收了各方面的营养,原生态当中生长的植物也好、动物也好,是最有生命力的东西。今天我们来给晓冬开展览、做研讨会,事实上就是对他将非主流的自主体验,在原生态当中生长出来特别的作品,包括吸收众多老师作品的长处的一种肯定。
大写意这个东西可能比工笔更主观,对主观的体验更强,花鸟画完全靠自己对生活的积累,自己的家园就是自己的学院,我相信晓冬在吸收各方面养分滋养的同时,会越画越好!
晓冬到我这里来的时候才20来岁,小青年,但是给我的印象就是非常纯真的一个人。他每次到我这里来,拿的画都是一卷一卷的,所以我认为他整个身心都投入到这里——而且他当时开始是有工作的,后来把工作辞掉在家里专门画画,非常艰苦。他特别注重写生,从生活中吸取一些灵感,基本功的练习也是孜孜不倦。所以今天有这样的成绩,是他通过不断地努力而达到的。
从技术层面来讲,他画画笔头非常大,而且他没有忽视掉一些局部的东西。我也经常跟几个朋友在聊天的时候说,大写意不是说乱涂就是大写意了,它也应有很精到的笔触来维持,这点目前晓冬已经做得不错了,但是,我希望他今后在有些细小的地方也不能放过。
我觉得看姚晓冬的画,是一次比一次精彩,我相信他后面的前途会越来越光明。
晓冬到北京学习没有脱离他所原来认定的那条路,到北京去学习,更多地拓宽了眼界,做了自我的对比,找到了自己。他之所以那么自信,我认为有两点值得注意:一个是他生活的感悟是非常纯正;第二个对中国文化背景之下的中国画这个体系的认同。所以他这些年笔墨越来越精,画面的开合越来越透彻。
我比较喜欢姚晓冬对画面的控制力,他把握得很灵,非常透;另外一个他能够把文人的起笔组合成一个大画面,而且不散,这个也很精彩。但是以前我一直觉得姚晓冬作品的画面是单一的,一个画家真要画得好,他应该什么都来,什么都能画,有几个长项,但是范围很广。
比较高的境界显然光靠画画是达不到的,我认为,外部的力度要加大,这是所有画画的人一辈子要追求的事情。所以我向晓冬学习,他处理得很好,而且是在大画上面能够把小画的意境做得那么大,也是他的长处。另外是共勉,一起把文化的烙印打得更深,因为光注重笔墨,时间长了,自己的个性会变得很一般,但是有了很深的文化底子,整个人会变的,你会寻求你自己个性的一些特点,再把你的话说出来,你的风格整个都会变,自然而然会出来的。
晓冬画展的题目叫“我从乡间走来”,我在想,晓冬怎么唱流行歌曲了?在没有看到他画展的作品之前,我在想他今天的这个画展和以前有没有什么两样?一般说文化的、笔墨的,这个离流行应该是很远的。什么是高雅艺术?我的回答是,没有人看的、没人听的艺术就是高雅艺术。我一看他还是以前的方向,只在想,他的“流行歌曲”也没有多大改变。我自己给他做了定义,他是“文人情结,大众情怀”。比如说画孔雀,肯定是大众的,因为有很多人特别是文人不画孔雀,但是你在画孔雀的时候,你怎么把文人东西填进去,填得更多?所以还是要在传播的基础上再归到自己的内心,你的世界是跟人家沟通当中建构起来的是什么?你这个世界怎么在和大众沟通?
实际上,如果用理性感性来说的话,用我的说法,你在笔墨的感性就是文人情怀,笔墨当中的理性就是大众,你就是在这两个之间。
早在2002年晓冬第一次请教于我,我就感觉后生可畏。他不但传统基本功扎实,而且作品中透出一股难得的清逸之气、爽朗之意。其充满乡间味道、饶有别韵的系列水墨画中,可以感到晓冬对乡土的炽爱和有一颗可贵的感恩之心。从后来的第十届全国美展中获得铜奖的《萧瑟秋风》作品中,证实了我当初对他的认可。
2005年至2007年的两年间,晓冬在我任教的国家画院工作室学习,除写意花鸟外还兼习山水。从临摹、写生到创作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同时又勤练篆籀、碑刻之书,对中国书画精神的把握理解和笔墨功力的积累都日趋深厚。特别是淡墨用得很好,淡而厚,厚而润,墨气淋漓,着实让我甚感欣慰。其间创作的《吉冬》、《春雨消残冻》、《版纳之晨》等作品在重要展览中获得好评,并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
当然,晓冬还尚年轻,常有或这或那的问题需待克服,也正因这份年轻,才值得我们给予更多的期待,我坚信晓冬的艺术道路将更行更远。
姚晓冬的花鸟,或随手写来,笔简神生,性情流露;或略参写实光暗,更显光风霁月,别具一格。
姚晓冬具有江南才子的才气,在姜宝林精英班进修一年,写意花鸟画大有进步,尤其在构图上获益匪浅。导师多次引证李可染先生的观点讲解艺术辩证法:辩证法讲究对立统一,在一幅画里先制造很多矛盾对立,最后再统一转化为和谐,就是最好的画。构图也是讲究对立对比,最后再统一和谐。姚晓冬的作品就是讲究对立对比、统一和谐,正是遵循了这种艺术辩证法。他的《花时往事》、《寓目自幽蔚》等花鸟画,正是掌握了构图穿插结构、虚实对比协调的气势和节奏,取得了画面和谐的效果。
姚晓冬的画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刻。他画很好,能够体现他的那种天性。他的画画到了一种随意的境界,比较生动,比较有灵气。我是第一次看他的小品,他小品可以说画得相当不错,我评价是很高的。就单拿小品出去,现在的画家能够画得那么自如的小品是不多的,他的感觉不错。他悟性好,笔性好,一定要保留住这些天性。
姚晓冬,手上的笔墨功夫好,所画之物富于神情,极其生动。如一条鱼,便“搅碎一池春”;一只鸟,快步“忽到画间”。瞬间形态,倏然而逝,没有敏锐的观察力根本无法表达。但静态之物,要画得生动而有情趣,则需一番更深的功夫,如古人所言:“手挥五弦易,目送飞鸿难;”亦如其《积雨初雾》中小鸟凝视的眼神。
潇洒自如,风度翩翩,颇具天趣。想到某剧中的一句台词:“美哉少年!”用时下话说:回归自然。
姚晓冬的东西很生动,尤其他笔墨很有趣味,也非常空灵,敢画,放松。可能他是心性比较活泼,性情飞扬的那一种,心性、笔性都非常好。他的墨色处理有特点,墨师于古,对墨的认识比较有深度。他的墨色会让画面空灵、滋润,会让人产生很多想象。如《修羽临风》这张画是很有想法的,是很别致的。一个孔雀朝画面里面走,那种风的感觉都表现得比较好,有一种意境在里面,这幅画肯定是经过很好的构思的,是一幅充满想法的作品。
姚晓冬人物及作品图册赏析
.博艺网[引用日期]
.博艺名人堂[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激越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