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位估成整千是杨幂什么时候整的容会学的

小学4-6年期末总复习资料
发布日期:  来源:综合媒体来源     
四年级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1、认识数级、数位、计数单位,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2、十进制计数法: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也就是十进制关系。
3、数数:能一万一万地数,十万十万地数,一百万一百万地数&&
4.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含有个级、万级和亿级的数,必须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即从高位读起)亿级或万级的数都按个级读数的方法,在后面要加上亿或万。在每级末尾的零不读,在每级中间的零必须读。中间不管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
5.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的顺序写,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6.比较数大小的方法:多位数比较大小,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这个数就大,位数少的这个数就小。如果位数相同,从左起第一位开始比起,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开始比第二位&&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7.改写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以&万&为单位,就要把末尾的四个0去掉,再添上万字;以&亿&为单位,就要把末尾八个0去掉,再添上亿字。
8.用四舍五入法保留近似数的方法:根据题中要求,看到所要保留位数的下一位,如果这一位满5,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不够5则舍去。而不管尾数的后几位是多少。如精确到万位,只看千位,精确到亿位,只看到千万位。最后一定要写出单位名称。
第二单元《线与角》
1.&&&&&&&&&&&&&&&&&&&&&&&&&&&&& 直线、射线、线段: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射线有一个端点,只能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线段没有端点,不能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
2. 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4. 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有无数条,过线外一点作平行线,只能画一条。
5.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线段就是他们的距离。
6. 相交: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这两条直线叫相交直线。
7. 垂直: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两条直线相互垂直。两条直线互称为对方的垂线。
8. 一条直线的垂线有无数条,过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只能画一条。
9.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最短,它的长度叫作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10. 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线是另一条线的垂线,这时两条直线的交点叫作垂足。
11. 由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也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围绕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12. 当角的两边旋转成一条直线时,这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平角;当角的两边经过旋转重合时,这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周角。
13. 角有一个尖尖的顶点两条直直的边,角的大小与张口有关,张口越
大角就越大,张口越小角就越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14. 小于90度的角是锐角,等于90度的角是直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是钝角,等于180度的角是平角,等于360度的角是周角。
15.认识度。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16.认识量角器。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一份表示1度。量角器上有中心点、0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
17.量角器的使用方法。&两合一看&,&两合&是指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一看&就是要看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的刻度。
18.看角的度数时要注意是看外刻度还是内刻度。角的开口向左看外刻度线,角的开口向右看内刻度线。
第三单元《乘法》
1、估算方法。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
  利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注意,第二个因数的十位要乘三遍,第二步的乘积末尾写在十位上。
估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要将因数估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估算时注意,要符合实际,接近精确值。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用字母表示是:(a&b)&c=a&(b&c).
使用时机:当几个数相乘时,如果其中两个数相乘得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就可以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可以改变乘法运算中的顺序。数字如;25和4、50和2、125和8、50和4、500和2等。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或被减数、减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在把两个积相加(或相减),结果不变。用字母表示数:(a+b)&c=a&c+b&c或(a-b)&c=a&c-b&c
补充:1、时、分、日之间的单位互化。
  1时=60分 1日=24时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
中间有0也要和因数分别相乘;末尾有0的,要将两个因数0前面数的末位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之后在落0,有几个0落几个0。
2、了解两个因数越接近(即差越小),积越大,两个因数相等时,积是最大的;两个因数的差越大,积越小。
3、式子的特点:式子的原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在两个乘法式子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另为两个不同的因数之和(或之差)基本上是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102&88、99&15这类题的特点: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改写成整十、整百、整千与一个数的和(或差),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运算简便。
第四单元《运算律》
知识点一: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a 。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
知识点二: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在连加计算中,当某些加数相加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时,运用加法运算律可使计算简便。
口诀:连加计算仔细看,考虑加数是关键。整十、整百与整千,结合起来更简单。交换定律记心间,交换位置和不变。结合定律应用广,加数凑整更简便。
知识点三:减法的运算性质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
减法的运算性质2: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连续减去和里每个加数。
知识点四: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知识点五:应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在连乘计算中,当某两个乘数的积正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时,运用乘法运算律可使计算简便。
运用分解的方法,将某个乘数拆分成几个数相乘的形式,使其中的乘数与其他乘数的乘积&凑整&。
乘除的规律:先乘后除等于先除后乘。
除法的运算性质:(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每次都能除尽)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除法的运算性质:(2)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等于这个数连续除以积里每个乘数。
知识点六: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特别要注意&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中的分别两个字。
注意:1、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乘法对于减法的分配律是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减。
2、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
1.&&&&&&&&&&&&&&&&&&&&&&&&&&&&& 数对的表示方法:先表示横的方向,后表示纵的方向,即根据直角坐标系,确定某一点的坐标(x,y)
2、认识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1)以某一点为观测中心,标出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将观测点与物体所在的位置连线;用量角器测量角度,最后得出结论在哪个方向上。新课 标 第一 网
(2)用直尺测量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
第六单元《除法》
1. 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2、将出意义并能比较速度的快慢:
如:4千米|时 12千米分 340米|秒 30万千米|秒
3、了解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的关系: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商。。。。。。余数
4、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5、商不变的规律: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6、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0除外),商随着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
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0除外),商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
1. 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在温度前面写上&&&号,如&&2℃&&&12℃&通常读作零下2摄氏度、零下12摄氏度。
比较两个零下的温度的高低:0℃和零上的温度高于零下的温度;零下温度的数字越大表示温度越低。
2、正数:比0大的数字都是正数,有的时候我们在正数前面添上&+&号,如+5、+20等等,读作:正5、正20。
负数:比0小的数字都是负数,我们在负数前面提案上&&&号,如&2、&10等等,读作:负2、负10。
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第八单元《统计》
条形统计图
1.&&&&&&&&&&&&&&&&&&&&&&&&&&&&& 统计图中1格表示不同单位量,要结合具体的情况来判断1个表示几个单位。数据大,每1格所表示的单位就多,数据小,每1格所表示的单位就小。
2.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直观、方便、便于察看。
3.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确定水平方向,标出项目;确定垂直方向代表的数量(一格代表的数量);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长度不同的直条;写出标题。
折线统计图
1.&&&&&&&&&&&&&&&&&&&&&&&&&&&&&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2. 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在方格纸中,根据所给出的数据把点标出来,再用线将点连接起来,要顺次连接。
补充知识点:
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用折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五年级复习材料
第一单元 小数除法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2、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3、 在小数除法中的发现:
①当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如:3.5&5=0.7
②当除数小于1时,商大于被除数。如:3.5&0.5=7
4、小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①商&除数=被除数(通用) ②被除数&商=除数
5、商的近似数:根据要求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决定商要除出几位小数,再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例如:要求保留一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二位小数可停下来;要求保留两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三位小数停下来&&如此类推。
6、循环小数问题:
A、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如,0.37、1.4135等。
B、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如5.3& 7.145145&等。
C、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5.3& 3.11&)
D、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的数字,叫做小数的循环节。(如5.333& 的循环节是3, 4.6767&的循环节是67, 6.9258258&的循环节是258)
7、用简便方法写循环小数的方法:
①只写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记一个小圆点。
②例如:只有一个数字循环节的,就在这个数字上面记一个小圆点,5.333&写
作5.3。有两位小数循环的,就在这两位数字上面,记上小圆点,7.4343&写作
7.4 3。有三位或以上小数循环的,在首位和末位记上小数点,10.732732&写作
9、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 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第二单元 轴对称和平移
1.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那条直线就叫做对称轴。两图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应点,也叫对称点。
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3.轴对称图形具有对称性。
4轴对称图形的法:
(1)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如图形的顶点、相交点、端点等;
(2)数出或量出图形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3)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4)按照所给图形的顺序连接各点,就画出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1.平移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2.平移的基本性质:
(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2)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3.平移图形的画法:
(1)确定平移的方向与距离。
(2)将关键点按所需方向平移所需距离。
(3)按原来图形的连接方式依次连接各对应点并标上相应字母。
平移、对称、旋转。
1.运用旋转设计图案的方法:
(1)选好基本图案; (2)根据所选的基本图案确定旋转点;
(3)确定旋转度数; (4)依次沿每次旋转后的基本图形的边缘画图。
2.运用对称设计图案的方法:
(1)先选好基本图案;
(2)依据基本图案的特点定好对称轴;
(3)画出基本图形的对称图形
第三单元 倍数和因数
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与因数。
像0,1,2,3,4,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像-3,-2,-1,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
我们只在自然数(零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要说清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补充知识点: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2,5的倍数的特征
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偶数和奇数的定义:
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能判断一个非零自然数是奇数或偶数。
补充知识点: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同时是2和3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的数是0,2,4,6,8,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同时是3和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的数是0或5,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同时是2,3和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的数是0,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6的倍数的特征: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数。
9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9的倍数,这个数就是9的倍数。
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方法:运用乘法算式,思考:哪两个数相乘等于这个自然数。
补充知识点: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意义。
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作质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作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
一般来说,首先可以用&2,5,3的倍数的特征&判断这个数是否有因数2,5,3;如果还无法判断,则可以用7,11等比较小的质数去试除,看有没有因数7,11等。只要找到一个1和它本身以外的因数,就能肯定这个数是合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找不到其他因数,这个数就是质数。
数的奇偶性
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
小船最初在南岸,从南岸驶向北岸,再从北岸驶回南岸,不断往返。通过&列表&&画示意图&的方法会发现&奇数次在北岸,偶数次在南岸&的规律。
能够运用上面发现的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通过计算发现奇数、偶数相加奇偶性变化的规律: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奇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
第四单元 多边形面积
㈠比较图形的面积
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
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有多种方法:
根据图形面积的大小,可以直接进行比较;可以借助参照物进行比较;可以运用重叠的方法进行比较;借助方格,利用数方格的的方法进行比较;直接计算面积后再进行比较等。
图形面积相同,其形状可以是不同的。
补充知识点:
确定一个图形面积的大小,不仅是根据图形的形状,更重要的是根据图形所占格子的多少来确定。
地毯上的图形面积
根据地毯上所给图案探求不规则图案面积的计算方法。
直接通过数方格的方法,得出答案的面积。
将图案进行&化整为零&式的计算,即根据图案的特点,将整体的图案分割为若干个相同面积的小图案,通过求小图案的面积,得出整个图案的面积。
采用&大面积减小面积&的方法,即通过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得到所求的面积。
补充知识点:
在解决问题时,策略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
从平行四边形一边的某一点到对边画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
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从梯形的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上的某一点到对边画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就是梯形的高,这条对边就是梯形的底。
高和底的关系是对应的。
用三角板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的方法:
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重合,让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过对边的某一点。
从这一点沿着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这条垂线(从点到垂足)就是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高。
注意:从一条边上的任意一点可以向它的对边画高,也可以从另一条边上的任意一点向它的对边画高。
用三角板画出三角形的高的方法:
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对准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另一条直角边与这个顶点的对边重合。
从这个顶点沿着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这条垂线(从顶点到垂足)就是三角形形一条边上的高。
用三角板画梯形的高的方法:
用同样的方法,画出梯形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就是梯形的高。
(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因此: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写成:
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补充知识点:
当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相同时,其面积也是相同的。
(二)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面积=两个相同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三角形的底和高,也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因此: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底&高&2
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写成:
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补充知识点:
决定三角形面积的大小的因素不是图形的形状,而是三角形的底与高的长度,只要底和高相同,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的面积也是相同的。
(三)梯形的面积
梯形面积=两个相同梯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高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因此:梯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2=底&高&2=(上底+下底)&高&2
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和b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用h表示梯形的高,那么,梯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写成:
S=(a+b)h&2
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补充知识点:
决定梯形面积的大小的因素不是图形的形状,而是梯形的上、下底之和与高的长度,只要上下底的和与高相同,不同形状的梯形的面积也是相同的。
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
㈠分数的再认识
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分数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或具体数量也不一样,也就是分数具有相对性。
㈡真分数与假分数
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意义。
像1/2、1/4、2/3、3/4,&这样的分数叫作真分数。特点:分子都比分母小;分数值小于1。
像 3/2、3/3、5/4、9/4,&这样的分数叫作假分数。特点: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与分母相等;分数值大于或等于1。
像 2,5这样的分数叫作带分数。特点:由整数和真分数两部分组成的;分数值大于1。
带分数的读法:2读作:二又四分之一。
★补充知识点:
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
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化成带分数。
㈢分数与除法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除数=(除数不为0)。
分数的分母不能是0。因为在除法中,0不能做除数,因此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所以分母也不能是0。
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用分数来表示两数相除的商。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
用分子除以分母,把所得的商写在带分数的整数位置上,余数写在分数部分的分子上,仍用原来的分母作分母。
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
将整数与分母相乘的积加上原来的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四)分数基本性质
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联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商不变&的规律,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因此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也是不变的。
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五)找最大公因数
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是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1、列举法:运用找因数的方法先分别找到两个数各自的因数,再找出两个数的因数中相同的因数,这些数就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再看看公因数中最大的是几,这个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补充知识点:
其他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可以先找出两个数中较小的数的因数,再看看这些因数中有哪些也是较大的数的因数,那么这些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例如:找15和50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可以先找出15的因数:1,3,5,15。再判断4个数中,哪几个也是50的因数,只有1和5,1和5就是15和50的公因数。5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如果两个数是不同的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
4、如果两个数是连续的自然数(0除外),那么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
5、如果两个数具有倍数关系,那么较小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偶数与所有奇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一个数与它的的倍数的最大公因数是它本身。
理解约分的含义:
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叫做约分。
理解最简分数的含义:
像1/3这样分子、分母公因数只有1了,不能再约分了,这样的分数是最简分数。
掌握约分的方法:
约分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用两个数的公因数一个一个去除,另一种是直接用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去除。
补充知识点:
比较分数大小时,分母相同的、分子相同的可以直接比较,有些时候分子分母都不相同可以采用约分后进行比较的方法。例如:○
㈦找最小公倍数
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先找出两个数各自的倍数(限制一定的范围内),再找出公有的倍数,找出两个数公有的倍数,看看这些公倍数中最小的是几,这个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两个数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因此只有最小公倍数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补充知识点:
其他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可以先找出两个数中较大的数的倍数(限制一定的范围内),再看看这些倍数中有哪些也是较小的数的倍数,那么这些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例如:找6和9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50以内)可以先找出9的倍数(50以内)有:9,18,27,36,45,再从这些数中找出6的倍数18,36,18和36就是6和9的公倍数,18是最小公倍数。
3、如果两个数是不同的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乘积。
4、如果两个数是连续的自然数(0除外),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乘积。
5、如果两个数具有倍数关系,那么较大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6、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
㈧分数的大小
理解通分的含义:
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这个过程叫作通分。
★通分的两个要点:和原来分数相等;分母相同。
■分数大小比较:
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同分子分数相比较,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相比较的方法:
用通分的方法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再比较大小。(把两个分数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再比较大小)
补充知识点:
通分一般以最小公倍数作分母。
第六单元 组合图形的面积
组合图形面积
了解组合图形:有几个简单的图形拼出来的图形,我们把它们叫做组合图形。
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一般运用的方法是&分割法&和&添补法&。
分割法,即将这个图形分割成几个基本的图形。分割图形越简洁,其解题的方法也将越简单,同时又要考虑分割的图形与所给条件的关系。
添补法,即通过补上一个简单的图形,使整个图形变成一个大的规则图形。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能正确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
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估计、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内容主要是以方格图作为北京进行估计与计算的,所以借助方格图能帮助建立估计与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
鸡兔同笼 知识点:借助&鸡兔同笼&这个载体经历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从中体会出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
点阵中的规律 知识点:能在观察活动中,发现点阵中隐含的规律,体会到图形与数的联系。
在&点阵中的规律&的活动中,通过观察前后图形中点的变化规律,推理出后续图形中点的数量。
第七单元 可能性
摸球游戏(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知识点: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客观事件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用数据表示为&可能性是0&,客观事件中,&一定能&出现的现象用数据表示为&可能性是1&,当可能性是相等的时候,用数据表述是&1/2&。
逐步体会到数据表示的简洁性与客观性。
知识点:运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能自主地设计一些活动方案。
对实际生活中的事件与现象,能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进行合理的解释。
第一单元圆
圆概念总结
1.圆的定义: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2.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两次,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把圆规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4.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5.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6.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7.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
8.在同一个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用字母表示为:d=2r r&=1/2d
用文字表示为:半径=直径&2&直径=半径&2
9.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
10.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取&&3.14。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算出来的人是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
11.圆的周长公式:C=&d&或C=2&r
圆周长=&&直径&圆周长=&&半径&2
12、圆的面积:圆所占面积的大小叫圆的面积。
13.把一个圆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割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用字母(&r)表示,宽相当于圆的半径,用字母(r)表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r&r。圆的面积公式:S=&r²。
14.圆的面积公式:S=&r² 或者S=&(d/2)²&或者S=&(C&(2&))²&
15.在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16.在一个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长方形的宽。
17.一个环形,外圆的半径是R,内圆的半径是r,它的面积是S=&R²-&r² 或 S=&(R²-r²)。
(其中R=r+环的宽度.)
18.半圆的周长等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加直径。半圆的周长与圆周长的一半的区别在于,半圆有直径,而圆周长的一半没有直径。
半圆的周长公式:C=&d/2+d 或 C=&r+2r
圆周长的一半=&r
19.半圆面积=圆的面积&2  公式为:S=&r²/2
20.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直径和周长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而面积扩大或缩小以上倍数的平方倍。
例如: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扩大4倍,那么直径和周长就都扩大4倍,而面积扩大16倍。
21.两个圆的半径比等于直径比等于周长比,而面积比等于以上比的平方。
例如:两个圆的半径比是2:3,那么这两个圆的直径比和周长比都是2:3,而面积比是4:9。
圆周长和直径的比是&:1,比值是&
圆周长和半径的比是2&:1,比值是2&
22.当一个圆的半径增加a厘米时,它的周长就增加2&a厘米;
当一个圆的直径增加a厘米时,它的周长就增加&a厘米。
23.在同一圆中,圆心角占圆周角的几分之几,它所在扇形面积就占圆面积的几分之几;所对的弧就占圆周长的几分之几.
24.当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相等时,圆的面积最大,长方形的面积最小
25.扇形弧长公式:扇形的面积公式: S=n&r²/360&(n为扇形的圆心角度数,r为扇形所在圆的半径)
26.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7.有一条对称轴的图形有:角、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扇形、半圆。
有2条对称轴的图形是:长方形
有3条对称轴的图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4条对称轴的图形是:正方形
有无数条对称轴的图形是:圆、圆环。
28.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第二单元 分数混合运算
1.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
3.分数乘法意义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分数乘整数:数形结合、转化化归
5.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6.分数的倒数
找一个分数的倒数,例如3/4 把3/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3。3/4是4/3的倒数,也可以说4/3是3/4的倒数。
7.整数的倒数
找一个整数的倒数,例如12,把12化成分数,即12/1 ,再把12/1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1/12 ,12是1/12的倒数。
8.小数的倒数
普通算法:找一个小数的倒数,例如0.25 ,把0.25化成分数,即1/4 ,再把1/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1
9.用1计算法:也可以用1去除以这个数,例如0.25 ,1/0.25等于4 ,所以0.25的倒数4 ,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分数、整数也都使用这种规律。
10.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
11.分数除法计算法则:
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12.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13.分数除法应用题:先找单位1。单位1已知,求部分量或对应分率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
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1.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形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 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 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立方体的数量范围。
3. 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 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4.&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形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5.&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立方体的数量范围。
第四单元 百分数
(一)百分数的基本概念
1.百分数的定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比率关系,不表示具体的数量,所以百分数不能带单位。
2.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例如:25%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25%。
3.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来表示。分子部分可为小数、整数,可以大于100,小于100或等于100。
4.小数与百分数互化的规则: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5.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规则:
   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第五单元&数据处理
一、绘制条形统计图(主要是用于比较数量大小)
1、写出统计图的标题,在上方的右侧表明制图日期。
2、确定横轴、纵轴。
3、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条形的宽度和间隔。(直条的宽窄要一致,间隔也要一致,单位长度要统一)
4、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确定单位长度所代表的量要根据最大和最小的来综合考虑。
5、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
6、给直条图形不同的颜色(或底纹),并在统计图右上角注明图例。
二、关于复试条形统计图
1、制作复试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相同。
只是在每组数据中各量要用颜色或底纹区分。
2、复试条形统计图---直条的宽窄要一致,间隔要一致,单位长度要统一。
3、运用横向、纵向、综合、对比等不同方法观察,可以读懂复试条形统计图,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4、复试条形统计图有纵向和横向两种画法。
绘制复试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比较大小,还可以比较数量变化的快慢)
a、只有一条折线的折线统计图叫做单式折线统计图。
b、用不同的折线表示不同的数量变化情况的折线统计图叫做复试折线统计图。
1、写出统计图的标题,在上方的右侧表明制图日期。
(也有不写制图时间的)
2、确定横轴、纵轴。
3、在横轴上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点和点之间的距离。
4、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确定单位长度所代表的量要根据最大和最小的来综合考虑。
5、根据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
6、用不同的线段将各点连接起来。
考点1:三种单式统计图和两种复式统计图。
1、三种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表示数量多少、反映增减变化、扇形统计图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复式条形统计图:用两种不同的条形来分别表示不同的类型。复式折线统计图:用两条不同的线来表示,一条用实线,另一条用虚线。
3、反映某城市一天气温变化,最好用折线统计图,反映某校六年级各班的人数,用(&条形&)统计图比较好,反映笑笑家食品支出占全部支出的多少,最好用扇形统计图。
考点2:数据世界(大数的乘法和除法)
考点3:数字的用处(按规则编学号和身份证号码)
考点4:正负数&0&表示分界;正负数表示方向;正负数人为规定的特殊&0&
第六单元&比的认识
(一)比的基本概念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2.比值通常用分数、小数和整数表示。
3.比的后项不能为0。
4.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5.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
6.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二)求比值
1、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三)化简比
1、化简比: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求出分数的比值后,在把分数比值改成比。
(四)比的应用
1、比的第一种应用:已知两个或几个数量的和,这两个或几个数量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有60人,男女生的人数比是5:7,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60人就是男女生人数的和。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60&(5+7)=5人
第二步求男女生:男生:5&5=25人&女生:5&7=35人。
2、比的第二种应用:已知一个数量是多少,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另外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有男生25人,男女生的比是5:7,求女生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男生25人&就是其中的一个数量。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25&5=5人
第二步求女生:&女生:5&7=35人。全班:25+35=60人
3、比的第三种应用:已知两个数量的差,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的男生比女生多20人(或女生比男生少20人),男女生的比是7:5,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4、要求量=已知量&
5、比在几何里的运用:
(1)已知长方形的周长,长和宽的比是a:b。求长和宽、面积。
长=周长&2&a/(a+b)&宽=周长&2&b/(a+b) 面积=长&宽
(2)已知已知长方体的棱长和,长、宽、高的比是a:b:c。求长、宽、高、体积
长=周长&4&a/(a+b+c)&宽=周长&4&b/(a+b+c)
高=周长&4&c/(a+b+c)&  体积=长&宽&高
(3)已知三角形三个角的比是a:b:c,求三个内角的度数。
三个角分别为:
180&a/(a+b+c)&   180&b/(a+b+c)   180&c/(a+b+c)
(4)已知三角形的周长,三条边的长度比是a:b:c,求三条边的长度。
三条边分别为:
周长&a/(a+b+c)   周长&b/(a+b+c)   周长&c/(a+b+c)
第七单元 百分数应用
百分数应用题(一)
求增加百分之几?减少百分之几?
公式:增加百分之几=增加的部分&单位1
减少百分之几=减少的部分&单位1
例如:1、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为50立方厘米,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百分之几?
解题思路:根据公式增加百分之几=增加的部分&单位1,先确定单位1是水,已经知道是45:增加的部分不知道,可以利用50减45求得5;最后用增加的部分5&单位1水的45就等于增加百分之几。
计算步骤:第一步:单位1:水:45立方厘米
第二步:增加的部分:50&45=5立方厘米
第三步:增加百分之几:5&45=11.1%
2、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了5立方厘米,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百分之几?
解题思路:根据公式增加百分之几=增加的部分&单位1,先确定单位1是水,已经知道是45:增加的部分是5立方厘米;最后用增加的部分5&单位1水的45就等于增加百分之几。
计算步骤:第一步:单位1:水:45立方厘米
第二步:增加的部分:5立方厘米
第三步:增加百分之几:5&45=11.1%
3、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了5立方厘米,冰的体积为50立方厘米,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百分之几?
解题思路:根据公式增加百分之几=增加的部分&单位1,先确定单位1是水,不知道但可以根据题目&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了5立方厘米&知道水是少的,冰是多的,所以可以用50&5求出水是45立方厘米。加的部分是5立方厘米;;最后用增加的部分5&单位1水的45就等于增加百分之几。
计算步骤:第一步:单位1:水:50&5=45立方厘米
第二步:增加的部分:5立方厘米
第三步:增加百分之几:5&45=11.1%
4、&减少百分之几与增加百分之几&的解题方法完全相同。
5、与增加百分之几相同的还有&多百分之几&&提高百分之几&
&增长百分之几&等。
与减少百分之几相同的还有&少百分之几&&降低百分之几&&节约百分之几&等。
百分数应用题(二)
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数,比一个数减少百分之几的数。
例如1、矣得小学去年有80名学生,今年的学生人数比去年增加了25%,今年有多少名学生?
解题思路:单位1去年已经知道用乘法,增加用(1+25%)
算式:80&(1+25%)
2、矣得小学去年有80名学生,今年的学生人数比去年减少了25%,今年有多少名学生?
解题思路:单位1去年已经知道用乘法,减少用(1-25%)
算式:80&(1-25%)
3、矣得小学今年有100名学生,比去年增加了25%,去年有多少名学生?
解题思路:单位1去年不知道用除法,增加用(1+25%)
算式:100&(1+25%)
4、矣得小学今年有100名学生,比去年减少了25%,去年有多少名学生?
解题思路:单位1去年不知道用除法,增加用(1-25%)
算式:100&(1-25%)
百分数应用题(三)列方程解百分数应用题
1、小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25%,第二天看了全书的20%,第一天比第二天多看20页,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解题思路:单位1一本书不知道,可以选用方程或除法来解答。
根据&第一天比第二天多看20页&可以知道第一天是多的,第二天是少的,第一天减去第二天等于多出的20页。
等量关系式:第一天&第二天=20页
方法1:解:设这本书一共有X页。
由&第一天看了全书的25%&可以知道第一天等于全书乘以25%,用X可以表示为25%X,由&第二天看了全书的20%&可以知道第二天等于全书乘以20%,用X可以表示为20%X.依据等量关系式&第一天&第二天=20页&可以列方程为:25%X&20%X=20
方法2:&第一天比第二天多看20页&可以知道20页是第一天和第二天的差。要求单位1只要用20页除以20页的对于分率。
列算式为:20&(25%&20%)
2、小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25%,第二天看了全书的20%,两天共看了20页,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等量关系式:由&两天共看了20页&可以知道第一天+等二天=20页。
方程法:解:设这本书共有X页,则第一天为25%X,第二天为20%X。
方程列为:25%X+20%X=20
算术法:由&两天共看了20页&可以知道20页是第一天和第二天的和,要求单位1只要用20页除以20页的对于分率。
列算式为:20&(25%+20%)
3、小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25%,第二天看了全书的20%,还剩20页,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等量关系式:一本书&第一天&第二天=20页
方程法:解设这本书一共有X页,则第一天为25%X,第二天为20%X。
列方程为:X&25%X&20%X=20
算术法:20&(1- 25%X-20%)
4、小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25%,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10页,还剩20页,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方程法:解设这本书一共有X页,则第一天为25%X,第二天为(25%X+10)页。
列方程为:X&25%X&(25%X+10)=20
百分数应用题(四)利息的计算
1.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2.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3.日以前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20%的税率纳税。国债的利息不纳税。日以后免收利息税。所以如无特殊说明,就不在计算利息税。
4.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5.银行存款税后利息的计算公式:税后利息=利息&(1-20%)
6.国债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7.本息:本金与利息的总和叫做本息。
8.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叫应纳税额。
9.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10.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
例如:李老师把20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五年,年利率按4.14%计算,到期时,李老师的本金和利息共有多少元?
解题思路:要求&本金和利息共有多少元&应该用本金的2000元加上利息的。
解题步骤:第一步:根据&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算利息
利息:%&5=414元
第二步:本金+利息:4元。
例如:李老师把20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五年,年利率按4.14%计算,到期时,李老师的本金和利息共有多少元?(如果利息按20%来上税)
解题思路:要求&本金和利息共有多少元&应该用本金的2000元加上利息的。
解题步骤:第一步:根据&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算利息
利息:%&5=414元
第二步:算税后利息:414&(1&20%)=331.2元
本金+利息:=233.2元。
(律师张浩郑重提示本地个别新闻媒体:本网站及微信发布的内容,未经同意转载、改编等行为属严重侵权,我们保留对侵害索取赔偿的权利 )
欢迎加入长春教育在线家长Q群
幼升小家长号
小学家长群号
初中家长群号
高中家长群号
如加群受阻,可来电咨询
感谢关注官方微信账号edu043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幂什么时候整的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