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氯化铵溶于水吸热和不氯化铵溶于水吸热的物质有哪些 反应吸热的化学变化有哪些

物质A~M有如图1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所有物质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且每个小三角形内的三种物质均至少含有第三周期中的一种相同元素,其他信息见下表:
D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组成的单质
E为酸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与某种酸反应
F不溶于水,F用于制备干燥剂以及催化剂的载体
H为淡黄色固体化合物
电解饱和J溶液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反应
C为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均含有金属元素
K为酸雨的主要成分(1)写出H的电子式:____.(2)常温下测得一定浓度的C溶液的pH=1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3)写出向C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的离子方程式:____.(4)金属铜与L浓溶液反应生成K,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CuSO4+SO2↑+2H2O.若标准状况下,生成K的体积为56L,此时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为了防止K对环境的污染,实验室常用____试剂来吸收.(5)电解饱和J溶液产物之一为Y2,将一定量的Y2通入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钾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已知反应过程放热),生成物中有三种含Y元素的离子,其中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变化示意图如图2所示.写出该氢氧化钾溶液中通入Y2的总化学方程式:____.-乐乐题库
您正在使用低版本的IE浏览器,它太古老了,既不安全,也不能完美支持乐乐课堂的各项功能。请升级到最新的Chrome、Firefox或最新版IE浏览器,一劳永逸的解决所有问题!
& 无机物的推断知识点 & “物质A~M有如图1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所...”习题详情
235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6.5%
物质A~M有如图1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所有物质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且每个小三角形内的三种物质均至少含有第三周期中的一种相同元素,其他信息见下表:
D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组成的单质
E为酸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与某种酸反应
F不溶于水,F用于制备干燥剂以及催化剂的载体
H为淡黄色固体化合物
电解饱和J溶液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反应
C为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均含有金属元素
K为酸雨的主要成分(1)写出H的电子式:.(2)常温下测得一定浓度的C溶液的pH=1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AlO2-+2H2O?Al(OH)3+OH-.(3)写出向C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的离子方程式:AlO2-+CO2+2H2O═Al(OH)3↓+HCO3-.(4)金属铜与L浓溶液反应生成K,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H2SO4(浓)&CuSO4+SO2↑+2H2O.若标准状况下,生成K的体积为56L,此时转移的电子数为5NA,为了防止K对环境的污染,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溶液试剂来吸收.(5)电解饱和J溶液产物之一为Y2,将一定量的Y2&通入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钾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已知反应过程放热),生成物中有三种含Y元素的离子,其中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变化示意图如图2所示.写出该氢氧化钾溶液中通入Y2的总化学方程式:5Cl2+10KOH═7KCl+2KClO+KClO3+5H2O.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2012-延边州模拟
分析与解答
习题“物质A~M有如图1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所有物质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且每个小三角形内的三种物质均至少含有第三周期中的一种相同元素,其他信息见下表:
D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所有物质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且每个小三角形内的三种物质均至少含有第三周期中的一种相同元素,D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组成的单质,则D是O2;E为酸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与某种酸反应,则E是SiO2,F不溶于水,F用于制备干燥剂以及催化剂的载体,F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硅,则F是H2SiO3,G能生成硅酸,二氧化硅能发生G,G是可溶性盐,所以G是Na2SiO3;H为淡黄色固体化合物,且H含有第三周期元素,则为Na2O2,电解饱和J溶液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反应,过氧化钠能转化J,则J是NaCl,I能转化为Na2O2,且I含有第三周期元素,所以I是Na;C为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均含有金属元素,且含有第三周期元素,所以C是NaAlO2,氧气反应生成A,A能转化为偏铝酸钠,则A是Al2O3,B能生成Al2O3,NaAlO2能转化为B,则B是Al(OH)3;K是酸雨的主要成分,且属于氧化物,K含有第三周期元素,所以K是SO2,金属铜与L浓溶液反应生成SO2,L是H2SO4,二氧化硫被氧化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硫酸,所以M是SO3,结合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
解:所有物质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且每个小三角形内的三种物质均至少含有第三周期中的一种相同元素,D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组成的单质,则D是O2;E为酸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与某种酸反应,则E是SiO2,F不溶于水,F用于制备干燥剂以及催化剂的载体,F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硅,则F是H2SiO3,G能生成硅酸,二氧化硅能发生G,G是可溶性盐,所以G是Na2SiO3;H为淡黄色固体化合物,且H含有第三周期元素,则为Na2O2,电解饱和J溶液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反应,过氧化钠能转化J,则J是NaCl,I能转化为Na2O2,且I含有第三周期元素,所以I是Na;C为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均含有金属元素,且含有第三周期元素,所以C是NaAlO2,氧气反应生成A,A能转化为偏铝酸钠,则A是Al2O3,B能生成Al2O3,NaAlO2能转化为B,则B是Al(OH)3;K是酸雨的主要成分,且属于氧化物,K含有第三周期元素,所以K是SO2,金属铜与L浓溶液反应生成SO2,L是H2SO4,二氧化硫被氧化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硫酸,所以M是SO3,(1)通过以上分析知,H为过氧化钠,其电子式为,故答案为:;(2)C是NaAlO2,偏铝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偏铝酸根离子易水解而使其溶液呈碱性,水解离子方程式为:AlO2-+2H2O?Al(OH)3+OH-,故答案为:AlO2-+2H2O?Al(OH)3+OH-;(3)偏铝酸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程度和碳酸氢钠,离子方程式为AlO2-+CO2+2H2O═Al(OH)3↓+HCO3-,故答案为:AlO2-+CO2+2H2O═Al(OH)3↓+HCO3-;(4)铜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u+2H2SO4(浓)&&△&&.4+SO2↑+2H2O,若标准状况下,生成SO2的体积为56L,此时转移的电子数=56L22.4L/mol×(6-4)×NA=5NA,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生成盐,为防止污染,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故答案为:Cu+2H2SO4(浓)&&△&&.4+SO2↑+2H2O;5NA;NaOH浓溶液(或强碱浓溶液);(5)电解饱和NaCl溶液产物之一为Y2,将一定量的Y2&通入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钾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已知反应过程放热),则Y是Cl元素,生成物中有三种含Cl元素的离子,根据图象知,ClO-的物质的量为0.06mol,ClO3-的物质的量是0.03mol,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得n(Cl-)=0.06mol×(1-0)+0.03mol×(5-0)=0.21mol,根据氯原子守恒得氯气的物质的量=(0.21+0.06+0.03)mol2=0.15mol,根据原子守恒及转移电子守恒得该反应方程式为5Cl2+10KOH═7KCl+2KClO+KClO3+5H2O,故答案为:5Cl2+10KOH═7KCl+2KClO+KClO3+5H2O.
本题考查物质的推断,根据物质的特点来分析推断物质,D的推断是本题的题眼,难度中等,注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为易错点.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物质A~M有如图1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所有物质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且每个小三角形内的三种物质均至少含有第三周期中的一种相同元素,其他信息见下表:
D为地壳中含量...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物质A~M有如图1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所有物质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且每个小三角形内的三种物质均至少含有第三周期中的一种相同元素,其他信息见下表:
D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主要考察你对“无机物的推断”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无机物的推断
与“物质A~M有如图1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所有物质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且每个小三角形内的三种物质均至少含有第三周期中的一种相同元素,其他信息见下表:
D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相似的题目:
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己是由Z元素形成的单质.已知:甲+乙=丁+己,甲+丙=戊+己;&0.1moloL-1丁溶液的pH为13(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原子半径:W>Z>Y>XY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ⅣA族1mol甲与足量的乙完全反应共转移了1mol电子1.0L0.1moloL-1戊溶液中阴离子总的物质的量小于0.1mol
A、B、C、D是按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的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单质.B、E均为组成空气的成分.F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在G中,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在一定条件下,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图中部分产物未列出):请填写下列空白:(1)A是&&&&;C是&&&&;(填写化学式)F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2)H与盐酸反应生成E的离子方程式是&&&&;(3)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F与G(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水溶液反应生成I和D的离子方程式是:&&&&.
气体Y通入溶液X中时,随着Y的通入,溶液X的颜色逐渐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若X为品红溶液,则Y一定是Cl2或SO2若X为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则Y可能是O3若X为含有KSCN的氯化铁溶液,则Y一定是HI若X为含有NaHSO4的石蕊溶液,则Y可能是SO2
“物质A~M有如图1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所...”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甲、乙、丙、丁四种易学溶于水的物质,分别由NH4+、Ba2+、Mg2+、H+、OH-、Cl-、HCO3-、SO42-中的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各一种组成,已知:①将甲溶液分别与其他三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②0.1mol/L乙溶液中c(H+)>0.1mol/L;③向丙容器中滴入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2下列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3有一种白色粉末由等质量的两种物质混合而成,分别取适量该白色粉末置于三支试管中进行实验.加热试管中的白色粉末,试管口有水滴凝结
该知识点易错题
1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中学常见无机物A、B、C、D、E、X&存在如在右图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2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仅含一种金属元素.A和D最外层电子数相同;B、C和E在周期表中相邻,且C、E同主族.B、C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D的原子核外电子数,A和C可形成两种常见的化合物甲和乙(相对分子质量甲<乙).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的电子式为&&&&;写出乙的一种用途&&&&.(2)用某种废弃的金属易拉罐与A、C、D组成的化合物溶液反应,所产生的气体可充填气球,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该种气球存在的隐患是&&&&.(3)向A、B、C三种元素组成的某盐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已知该盐溶液常温下呈酸性,则0.1moloL-1该盐溶液中浓度最大的离子为&&&&(写离子符号).(4)写出C和D形成的化合物与EC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5)经检测,某固体粉末中仅含C和D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固体粉末的成分&&&&.
3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部分生成物省略.C、D是由X、Y、Z中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在周期表中X的原子半径最小,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D为无色非可燃性气体,G为黄绿色单质气体,J、M为金属,I有漂白作用,反应①常用于制作印刷电路板.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的化学式&&&&,C的电子式&&&&.(2)比较Y与Z的原子半径大小:&&&&>&&&&(填写元素符号).(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CH2OH(CHOH)4COOH+Cu2O↓+2H2O,举出该反应的一个应用实例&&&&.(4)已知F溶于稀硝酸,溶液变成蓝色,放出无色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研究表明:气体D在一定条件下可被还原为晶莹透明的晶体N,其结构中原子的排列为正四面体,请写出N及其2种同素异形体的名称&&&&、&&&&、&&&&.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物质A~M有如图1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所有物质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且每个小三角形内的三种物质均至少含有第三周期中的一种相同元素,其他信息见下表:
D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组成的单质
E为酸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与某种酸反应
F不溶于水,F用于制备干燥剂以及催化剂的载体
H为淡黄色固体化合物
电解饱和J溶液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反应
C为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均含有金属元素
K为酸雨的主要成分(1)写出H的电子式:____.(2)常温下测得一定浓度的C溶液的pH=1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3)写出向C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的离子方程式:____.(4)金属铜与L浓溶液反应生成K,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CuSO4+SO2↑+2H2O.若标准状况下,生成K的体积为56L,此时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为了防止K对环境的污染,实验室常用____试剂来吸收.(5)电解饱和J溶液产物之一为Y2,将一定量的Y2通入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钾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已知反应过程放热),生成物中有三种含Y元素的离子,其中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变化示意图如图2所示.写出该氢氧化钾溶液中通入Y2的总化学方程式: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物质A~M有如图1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所有物质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且每个小三角形内的三种物质均至少含有第三周期中的一种相同元素,其他信息见下表:
D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组成的单质
E为酸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与某种酸反应
F不溶于水,F用于制备干燥剂以及催化剂的载体
H为淡黄色固体化合物
电解饱和J溶液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反应
C为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均含有金属元素
K为酸雨的主要成分(1)写出H的电子式:____.(2)常温下测得一定浓度的C溶液的pH=1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3)写出向C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的离子方程式:____.(4)金属铜与L浓溶液反应生成K,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CuSO4+SO2↑+2H2O.若标准状况下,生成K的体积为56L,此时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为了防止K对环境的污染,实验室常用____试剂来吸收.(5)电解饱和J溶液产物之一为Y2,将一定量的Y2通入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钾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已知反应过程放热),生成物中有三种含Y元素的离子,其中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变化示意图如图2所示.写出该氢氧化钾溶液中通入Y2的总化学方程式:____.”相似的习题。当前位置:
>>>下列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A.NaOH固体溶于水B.NH4NO3固体溶于水C...
下列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A.NaOH固体溶于水B.NH4NO3固体溶于水C.生石灰和水反应D.金属镁和稀盐酸反应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BA、NaOH固体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故此选项错误;B、NH4NO3固体溶于水会吸收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降低,故此选项正确;C、生石灰和水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放出热量,故此选项错误;D、镁与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质变化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解答此类型题时,应该熟练记住吸热或放热的判断规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A.NaOH固体溶于水B.NH4NO3固体溶于水C...”主要考查你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和判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和应用,氨气的性质,二氧化硫的性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和判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和应用氨气的性质二氧化硫的性质
物理变化: 1. 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 实例:灯泡发光,冰融化成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碘,干冰的升华,汽油挥发,蜡烛熔化等都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1. 定义: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2. 实例:木条燃烧,铁生锈,食物腐烂3. 现象:化学变化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时常伴随着一些反应现象,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哈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物理变化:1. 特征:没有新物质生成。2. 微观实质:分子本身没有变(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主要指形状改变或三态变化。化学变化:1. 特征:有新物质生成2. 微观实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物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分成了原子,原子重新组成构成新分子。物理变化概念的理解:(1)扩散,聚集,膨胀,压缩,挥发,摩擦生热,升温,活性炭吸附氯气等都是物理变化(2)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不是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因为变成了另一种物质(3)物理变化前后,物质的种类不变,组成不变,化学性质不变(4)物理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聚集状态发生了改变,导致物质的外形或状态随之改变。成语、俗语、古诗词蕴含的化学知识(1)成语、俗语中的变化 ①物理变化:只要功夫深,铁柞磨成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木已成舟;滴水成冰;花香四溢等。 ②化学变化:百炼成钢、点石成金、蜡炬成灰等。(2)古诗词中的变化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物理变化烈火焚烧若等闲—化学变化粉身碎骨浑不怕—化学变化要留清白在人间—化学变化物质的三态变化(1)物态变化是指同一种物质可在固态,气态,液态三种状态发生转化的过程,如下图,物态变化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名称和热量变化
物理性质:1. 概念:&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直接表现出来的性质。2. 实例:在通常状态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3. 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等。&化学性质:1. 概念: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化学性质只能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若在使用物质的过程中,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则是利用了物质的物理变化,物质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则是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是决定物质用途的主要因素,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判断是“性质”还是“变化”:判断某种叙述是指物质的“性质”还是“变化”时,首先要准确把握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若叙述中有“能”,“难”,“易”,“会”,“就”等词语,往往指性质,若叙述中有“已经”,“了”,“在”等词语,往往指物质的变化。有关描述物质的词语:1. 物理性质:(1)熔点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3)压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叫压强。(4)密度物质在单位体积上的质量叫密度,符号为p。 (5)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称为这种物质的溶解性。溶解性跟溶质、溶剂的性质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6)潮解物质在空气中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的现象。如固体、NaOH,精盐在空气中易潮解。 (7)挥发性物质由固态或液态变为气体或蒸气的过程二如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可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8)导电性物体传导电流的能力叫导电性:固体导电靠的是白由移动的电子,溶液导电依靠的是自由移动的离子 (9)导热性物体传导热量的能力叫导热性。一般导电性好的材料,其导热性也好。 (10)延展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能延伸成细丝的性质叫延性;在外力作用下能碾成薄片的性质叫展性。二者合称为延展性,延展性一般是金属的物理性质之一。 2. 化学性质: (1)助燃性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能进行燃烧的性质。如硫具有可燃性。 (2)助燃性物质能够支持燃烧的性质。如氧气具有助燃性(3)氧化性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能够提供氧元素的性质 (4)还原性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能够夺取含氧化合物中氧元素的性质,初中化学常见的还原性物质(即还原剂)有 H2、CO、C。(5)酸碱性酸碱性是指物质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的性质: 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蓝。(6)稳定性物质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自身不易发生分解反应的性质,如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7)风化结晶水合物(如Na2CO3·10H2O)在干燥的环境中失去结晶水的性质。定义:&& 氨气,无机化合物,常温下为气体,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味,易溶于水,氨溶于水时,氨分子跟水分子通过氢键结合成一水合氨(NH3·H2O),一水合氨能小部分电离成铵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所以氨水显弱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氨与酸作用得可到铵盐,氨气主要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氨气的物理性质:相对分子质量17.031氨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71g/L 氨气极易溶于水,溶解度1:700熔点-77.7℃;沸点-33.5℃ 氨气的化学性质:(1)跟水反应氨在水中的反应可表示为:NH3+H2O=NH3·H2O氨水中存在三分子、三离子分子:NH3.NH3·H2O、H2O; 离子:NH4+、OH-、H+;(2)跟酸反应 NH3+HNO3==NH4NO3 2NH3+H2SO4===(NH4)2SO4 NH3+HCl===NH4Cl 3NH3+H3PO4===(NH4)3PO4 NH3+CO2+H2O===NH4HCO3(3)在纯氧中燃烧 4NH3+3O2==点燃==2N2+6H2O 4NH3+5O2=催化剂加热=4NO+6H2O(氨气的催化氧化) (4)与碳的反应NH3+C=加热=HCN+H2↑(剧毒氰化氢)(5)与水、二氧化碳 NH3+H2O+CO2==NH4HCO3 该反应是侯氏制碱法的第一步,生成的碳酸氢铵与饱和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沉淀,加热碳酸氢钠制得纯碱。 此反应可逆,碳酸氢铵受热会分解 NH4HCO3=(加热)=NH3+CO2+H2O(6)与氧化物反应 3CuO+2NH3==加热==3Cu+3H2O+N2 这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也是实验室常用的临时制取氮气的方法,采用氨气与氧化铜供热,体现了氨气的还原性。铵盐的化学性质:(1)受热分解所有的铵盐加热后都能分解,其分解产物与对应的酸以及加热的温度有关。分解产物一般为氨和相应的酸。如果酸具有氧化性,则在加热条件下,氧化性酸和产物氨将进一步反应,使NH3氧化为N2或其氧化物: 碳酸氢铵最易分解,分解温度为30℃: 氯化铵受热分解成氨气和氯化氢。这两种气体在冷处相遇又可化合成氯化铵。这不是氯化铵的升华,而是它在不同条件下的两种化学反应: 硝酸铵受热分解的产物随温度的不同而不同。加热温度较低时,分解生成硝酸和氨气: 温度再高时,产物又有不同;在更高的温度或撞击时还会因分解产物都呈气体而爆炸。硫酸铵要在较高的温度才分解成NH3和相应的硫酸。强热时,还伴随有氨被硫酸氧化的副反应,所以产物就比较复杂。 (2)跟碱反应放出氨气 实验室里就是利用此反应来制取氨,同时也利用这个性质来检验铵离子的存在。铵盐在工农业生产上有重要用途,大量的铵盐用作氮肥,如NH4HCO3.(NH4)2SO4.NH4NO3等。NH4NO3还是某些炸药的成分,NH4Cl用于制备干电池和染料工业,它也用于金属的焊接上,以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薄层。1. 喷泉实验 && 在常温,常压下,一体积的水中能溶解700体积的氨。 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立即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水的烧杯里(水里事先加入少量的酚酞试液),把实验装置装好后。打开橡皮管的夹子,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的水进入烧瓶。观察现象。 实验的基本原理是使烧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利用大气压将烧瓶下面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烧瓶内,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 2. 氨气检验 方法一: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证明有氨气。 方法二: 用玻璃棒蘸浓盐酸或者浓硝酸靠近,产生白烟,证明有氨气。    固氮: (1)人工固氮 &&&& 工业上通常用H2和N2在催化剂、高温、高压下合成氨 &&&& 最近,两位希腊化学家,位于Thessaloniki的阿里斯多德大学的GeorgeMarnellos和MichaelStoukides发明了一种合成氨的新方法(Science,2Oct.1998,P98)。在常压下,令氢与用氦稀释的氮分别通入一加热到570℃的以锶-铈-钇-钙钛矿多孔陶瓷(SCY)为固体电解质的电解池中,用覆盖在固体电解质内外表面的多孔钯多晶薄膜的催化,转化为氨,转化率达到78%;对比:几近一个世纪的哈伯法合成氨工艺通常转化率为10至15%!他们用在线气相色谱检测进出电解池的气体,用HCl吸收氨引起的pH变化估算氨的产率,证实提高氮的分压对提高转化率无效;升高电流和温度虽提高质子在SCY中的传递速度却因SCY导电率受温度限制,升温反而加速氨的分解。(2) 天然固氮①大气固氮 闪电能使空气里的氮气转化为一氧化氮,一次闪电能生成80~1500kg的一氧化氮。这也是一种自然固氮。自然固氮远远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需求。 ②生物固氮 &&&& 豆科植物中寄生有根瘤菌,它含有氮酶,能使空气里的氮气转化为氨,再进一步转化为氮的化合物。固氮酶的作用可以简述如下:&&&& 除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外,还有牧草和其他禾科作物根部的固氮螺旋杆菌、一些原核低等植物——固氮蓝藻、自生固氮菌体内都含有固氮酶,这些酶有固氮作用。这一类属自然固氮的生物固氮。 注意事项: &&&& 氨对接触的皮肤组织都有腐蚀和刺激作用,可以吸收皮肤组织中的水分,使组织蛋白变性,并使组织脂肪皂化,破坏细胞膜结构。氨的溶解度极高,所以主要对动物或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常被吸附在皮肤粘膜和眼结膜上,从而产生刺激和炎症。可麻痹呼吸道纤毛和损害粘膜上皮组织,使病原微生物易于侵入,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氨通常以气体形式吸入人体,氨被吸入肺后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进入肺泡内的氨,少部分为二氧化碳所中和,余下被吸收至血液,少量的氨可随汗液、尿液或呼吸排出体外。氨气泄露氨气泄露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若吸入的氨气过多,导致血液中氨浓度过高,就会通过三叉神经末梢的反射作用而引起心脏的停搏和呼吸停止,危及生命。&&&&长期接触氨气,部分人可能会出现皮肤色素沉积或手指溃疡等症状。 &&& 室内空气中氨气主要来自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混泥土添加剂。添加剂中含有大量氨内物质,在墙体中随着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还原成氨气释放出来。&概述:&&&& 二氧化硫(化学式:SO2)是最常见的硫氧化物。无色气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火山爆发时会喷出该气体,在许多工业过程中也会产生二氧化硫。由于煤和石油通常都含有硫化合物,因此燃烧时会生成二氧化硫。当二氧化硫溶于水中,会形成亚硫酸(酸雨的主要成分)。物理性质:无色,常温下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约为1:40)密度2.551g/L。(气体,20摄氏度下) 熔点:-72.4℃(200.75K) 沸点:-10℃(263K)化学性质: (1)SO2+H2O==H2SO3(亚硫酸是酸雨的主要成分) (2)漂白性:使品红溶液褪色 二氧化硫的危险:1. 健康危害 易被湿润的粘膜表面吸收生成亚硫酸、硫酸。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 2.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发生流泪、畏光、咳嗽,咽、喉灼痛等;严重中毒可在数小时内发生肺水肿;极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反射性声门痉挛而致窒息。皮肤或眼接触发生炎症或灼伤。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有头痛、头昏、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慢性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嗅觉及味觉减退等。少数工人有牙齿酸蚀症。3. &环境危害 对大气可造成严重污染。容易被空气中的粉尘催化氧化,进而形成硫酸型酸雨。(化学式2SO2+2H2O+O2=2H2SO4) 4. 燃爆危险 该品不自燃,有毒,具强刺激性。 急救措施: 1.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2.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3.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 食入 用水漱口,饮牛奶或生蛋清;就医。三氧化硫:先将硫黄或黄铁矿在空气中燃烧或焙烧,以得到二氧化硫气体。将二氧化硫氧化为三氧化硫是生产硫酸的关键,其反应为: 2SO2+O2→2SO3(可逆)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A.NaOH固体溶于水B.NH4NO3固体溶于水C...”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911826547612376617477928112527545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氯化铵溶于水吸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