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桌面上放有长木板C,C上右端是固定挡板P,在C上左端和时空中点盘处各放有小物块A和B,A、B的尺寸以及P的厚

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有长木板C,C上右端是固定挡板P,在C上左端和中点处各放有小物块A和B,A、B的尺
中考试题:
高考试题:
2015中考试题
2014中考试题
2013中考试题
2012中考试题
2011中考试题
中考试题地区分类
中考模拟试题
2013中考模拟试题
2012中考模拟试题
2011中考模拟试题
中考模拟试题地区分类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放有长木板C,C的右端有固定挡板P,木板C的长度为2L.另有小物块A和B可以在长木板上滑动,A、C之间和B、C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A、C之间和B、C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B的尺寸以及P的厚度皆可忽略不计,A、B、C(连同挡板P)的质量皆为m.(1)若C被固定在桌面上,B静止放在木板C的中央,A以初速度v.从左端冲上木板C,物块A刚好能碰到B,求A、C之间的动摩擦因数.(2)若C未被固定在桌面上,开始时B静止放在木板C的中央,A以初速度v"0从左端冲上木板C.a.要使物块A与B能相碰,初速度v"0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b.若物块A与B发生碰撞过程的时间极短,且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损失,要使物块B能够与挡板P发生碰撞,初速度v"0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1)木板C固定,A从左端冲上木板C,刚好能碰到B,根据动能定理得,-μmgL=0-
mv02解得μ=
.(2)a、木板C不固定,当物块A以初速度冲上木板且向右运动时,A受到木板C施加的大小为μmg的滑动摩擦力而减速.木板C受到A施加的大小为μmg的方向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假设B、C间有相对运动,则B对C有滑动摩擦力,大小为μmg,方向向左,那么C在A对C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和B对C的向左的摩擦力共同作用下,应静止,显然不符合实际.B在C的静摩擦力作用下,和C一起向右加速.若A与B刚好不能相碰,即A滑动木板C的中央,与B刚好接触且速度相同,设为v1,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v0′=3mv1
在此过程中,设木板C向右运动的位移为s1,则物块A运动的位移为s1+L.由动能定理有:-μmg(s1+L)=
mv0′2.μmgs1=
可得:μmgL=
(3m)v12联立解得v0′=
v0.物块A与B相碰的条件是v0′>
v0.b、当物块A的初速度足够大,A与B能发生碰撞,设碰撞前瞬间A、B、C三者的速度分别为vA、vB、vC,有vA>vB,vB=vCA与B碰撞的时间极短,碰撞过程中,A与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因为A、B间碰撞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质量又相等,则A、B碰撞前后交换速度,碰撞后瞬间,A、B、C三者的速度分别为vA′、vB′、vC′,有:vB′=vA,vA′=vB,vC′=vC.这样A与C速度相等,二者保持相对静止.vB′>vA′(=vC′),B在C上继续向右滑动,B的速度逐渐减小,C与A的速度逐渐增大.若物块B刚好与挡板P不发生碰撞,也就是说B以速度vB′从C的中央滑动到挡板P处时,B与C(包括A)的速度变为相同,设为v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3mv2
①A以初速度v0′冲上C,与B发生碰撞后,A、C相对静止,B到达P处这一过程中,A、B和C组成的系统相互作用的功能关系有:
(3m)v22=2μmgL
②由①②两式可得v0′=
由第(1)问知,v0′=
v0.物块B与P能相碰的条件是v0′>
v0.答:(1)A、C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a.要使物块A与B能相碰,初速度v"0应满足的条件是v0′>
v0.b、要使物块B能够与挡板P发生碰撞,初速度v"0应满足的条件是v0′>
试题“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放有长木板C,C的右端...”;主要考察你对
等知识点的理解。
学习道德模范从为勇救学生而双腿截肢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到在身受致命伤害的危急关头,临危不惧,沉着操控,用生命保护乘客安全的英雄司机吴斌……一个个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就像一面面旗帜,为我们树立起可亲可敬的道德标杆。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苏州,每天也在上演着许多感人的故事:有为扑救火灾壮烈牺牲的消防战士孙茂浑;有跳入冰冷的河水救助落水公交车中乘客的保安娄红方;有为三万多人义务理发,被称为“半个世纪活雷锋”的八旬老人徐登银;有“爱心接力”成功救治7岁坠楼男童的唐米琴、邱以峰和姚哲源……这些故事,让人感受到人性的纯真与温暖。
(1)请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我们应学习上述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哪些优秀品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面社会困惑 “老人摔倒,该不该扶?”这个本该不是问题的问题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拷问着我们每个人的灵魂。对于不敢扶的原因,有的民众担心做善事反被诬陷讹诈,而由于自己法律知识欠缺,又没有精力处理,被讹诈后只好选择一赔了事;也有的认为我国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担心“见义勇为”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但大多数民众还是认为,看问题要看主流,要坚信社会自有正义在。(2)针对上述部分民众的担心,请你运用九年级(全一册)第三单元“崇尚法律”的有关知识,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积极参与行动 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在北京召开电视会议,研究部署“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会议强调,要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苏州某校九年级同学积极响应,举行了一次“中学生如何学雷锋”的主题班会。(3)如你参加这次主题班会,请就“中学生如何学雷锋”这一主题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法制网报道:江西遂川县在平安校园创建工作中,坚持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并重,在全县中小学普遍开设“道德银行”。学生每做一件好事,都会在道德积分卡上相应地记分,期末评定“三好学生”的时候,“道德积分”的多少是首要标准。(1)创建“道德银行”是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措施,还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材料谈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为学校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提出一条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影《手机》里有这样一句台词:“手机,如果不善加利用,就不再是手机,而是手雷。”近来,像“牛皮癣”一样的不良短信来势凶猛,污染着青少年的心灵。2010年9月开学初,某校开展了“拒绝不良短信”签名活动。据此回答1~2题。1.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有
A.要自觉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B.同破坏精神文明的行为作斗争只是法治工作人员的责任C.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在我国已经得到全面贯彻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无法进行2.对待不良短信,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打击不良短信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工作B.战胜“精神污染”,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C.看看无所谓,我们只要不再传播不良短信就可以了D.与不良短信作斗争是学校领导的事,和我们中学生无关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当前位置: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放有长木板C,在C上左端和距左端x处各..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放有长木板C,在C上左端和距左端x处各放有小物块A和B,A、B的体积大小可忽略不计,A、B与长木板C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A、B、C的质量均为m,开始时,B、C静止,A以某一初速度v0向右做匀减速运动,设物体B与板C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1)物体A运动过程中,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2)要使物块A、B相碰,物块A的初速度v0应满足的条件。?
题型:计算题难度:偏难来源:江苏模拟题
解:(1)设A在C板上滑动时,B相对于C板不动,则对B、C有? μmg=2ma ?又B依靠摩擦力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为am==∵am>a?∴B未相对C滑动而随木板C向右做加速运动 ? B受到的摩擦力fb=ma=μmg,方向向右 ?(2)要使物块A刚好与物块B发生碰撞,物块A运动到物块B处时,A、B的速度相等,即v1=v0-μgt=μgt 得v1=v0/3 设木板C在此过程中的位移为x1,则物块A的位移为x1+x,由动能定理?-μmg(x1+x)=mv12-mv02 μmgx1=(2m)v12 联立上述各式解得v0=要使物块A、B发生相碰的条件是v0>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放有长木板C,在C上左端和距左端x处各..”主要考查你对&&动能定理,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动能定理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的应用方法技巧:
&1.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 (1)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并分析运动过程。 (2)分析受力及各力做功的情况,求出总功:&(3)明确过程始、末状态的动能。 (4)列方程,必要时注意分析题目潜在的条件,列辅助方程进行求解。 2.应用动能定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找出始末状态的速度。 (2)要对物体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明确各力做功的大小及正负情况(待求的功除外)。 (3)有些力在物体运动过程中不是始终存在的。若物体运动过程中包括几个阶段,物体在不同阶段内的受力情况不同,在考虑外力做功时需根据情况区分对待。 3.几种应用动能定理的典型情景 (1)应用动能定理求路程在多阶段或往返运动中,如果摩擦力或介质阻力大小不变,方向与速度方向关系恒相反,则在整个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或介质阻力所做的功等于力与路程的乘积,从而可将物体在摩擦力或介质阻力作用下通过的路程与动能定理联系起来。(2)应用动能定理求解多过程问题物体在某个运动过程中包含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小过程(如加速、减速的过程),此时可以分段考虑,也可以对全过程考虑,但如能对整个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列式求解,则可以使问题简化。根据题意灵活地选取研究过程,可以使问题变得简单。有时取全过程简单,有时取某一阶段简单。原则是尽量使做功的力减少,各个力的功计算方便,或使初、未动能等于零。 (3)用动能定理求变力的功变力的功无法用公式直接求解,有时该力也不是均匀变化的,无法用高中知识表达平均力,此时可以考虑用动能定理间接求解。涉及功、能的极值问题在涉及功、能的极值问题中,有些极值的形成是南运动形式的临界状态造成的。如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最高点、平抛运动等。有些极值的形成是由题设条件造成的。在解决涉及功、能的极值问题时,一种思路是分析运动形式的临界状态,将临界条件转化为物理方程来求解;另一种思路是将运动过程的方程解析式化,利用数学方法求极值。知识拓展:
&1.总功的计算物体受到多个外力作用时,计算合外力的功,一般有如下三种方法: (1)先由力的合成与分解法或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然后由计算。采用此法计算合力的总功时,一是要求各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二是要求合外力是恒力。 (2)由计算各个力对物体做的功,然后将各个外力所做的功求代数和。当多阶段运动过程中不同阶段物体所受外力不同,即外力分阶段作用在物体上时常用此法求外力的总功。 (3)外力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在物体初、末状态已知的情况下可考虑从动能变化量来确定合外力做的功。 2.系统动能定理动能定理实质上是一个质点的功能关系,是针对单体或可看做单个物体的物体系而言的。所谓能看成单个物体的物体系,简单来说就是物体系内各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从而物体系的各内力做功之和为零.物体系的动能变化就取决于所有外力做的总功了。但是对于不能看成单个物体的物体系或不能看成质点的物体,可将其看成是由大量质点组成的质点系,对质点系组成的系统应用动能定理时,就不能仅考虑外力的作用,还需考虑内力所做的功。即:如人在从地面上竖直跳起的过程中,只受到了重力、地面支持力两个力的作用,而人从下蹲状态到离开地面的过程中,支持力不对人做功,重力对人做负功,但人的动能增加了,原因就在于此过程中人不能被看成单一的质点,人体内肌肉、骨骼之间的内力对人也做功。再如光滑水平面上由静止释放两带异种电荷的小球,对两小球组成的系统来说,没有外力对它们做功,但它们的动能却增加了,原因也在于它们的内力对它们做了功。3.动能、动能的变化与动能定理的比较: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1、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F合=ma。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2、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①认真分析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量;②选取研究对象,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同一题,根据题意和解题需要也可先后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③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④当研究对对象所受的外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可以用平行四力形定则求其合力;如果物体受力较多,一般把它们正交分解到两个方向上,分别求合力;如果物体做直线运动,一般把各个力分解到沿运动方向和垂直运动方向上;⑤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物体所受外力,加速度、速度等都可以根据规定的正方向按正、负值代公式,按代数和进行运算;⑥求解方程,检验结果,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讨论。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常见问题:Ⅰ、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已知力求运动,已知运动求力①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可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通过运动学的规律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可由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通过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物体所受的外力。②分析这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加速度。③求解这两类问题的思路,可由下面的框图来表示。Ⅱ、超重和失重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向上加速运动时或向下减速运动)称物体处于超重,处于超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N(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mg,即FN=mg+ma;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向下加速运动或向上减速运动)称物体处于失重,处于失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N(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mg,即FN=mg-ma。Ⅲ、连接体问题连接体: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通过绳、杆、弹簧相连,或多个物体直接叠放在一起的系统。处理方法——整体法与隔离法: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相对同一参考系具有相同加速度时,有些题目也可采用整体与隔离相结合的方法,一般步骤用整体法或隔离法求出加速度,然后用隔离法或整体法求出未知力。Ⅳ、瞬时加速度问题①两种基本模型&&&&&&& 刚性绳模型(细钢丝、细线等):认为是一种不发生明显形变即可产生弹力的物体,它的形变的发生和变化过程历时极短,在物体受力情况改变(如某个力消失)的瞬间,其形变可随之突变为受力情况改变后的状态所要求的数值。&&&&&&& 轻弹簧模型(轻弹簧、橡皮绳、弹性绳等):此种形变明显,其形变发生改变需时间较长,在瞬时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可看成是不变。②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a、分析原状态(给定状态)下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出各力大小(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利用平衡条件;若处于加速状态则利用牛顿运动定律);b、分析当状态变化时(烧断细线、剪断弹簧、抽出木板、撤去某个力等),哪些力变化,哪些力不变,哪些力消失(被剪断的绳、弹簧中的弹力,发生在被撤去物接触面上的弹力都立即消失);c、求物体在状态变化后所受的合外力,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Ⅴ、传送带问题分析物体在传送带上如何运动的方法①分析物体在传送带上如何运动和其它情况下分析物体如何运动方法完全一样,但是传送带上的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也有它自己的特点。具体方法是:a、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在传送带上的物体主要是分析它是否受到摩擦力、它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在受力分析时,正确的理解物体相对于传送带的运动方向,也就是弄清楚站在传送带上看物体向哪个方向运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是否存在物体与传送带的相对运动、相对运动的方向决定着物体是否受到摩擦力和摩擦力的方向。b、明确物体运动的初速度&&&&&&& 分析传送带上物体的初速度时,不但要分析物体对地的初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要重视分析物体相对于传送带的初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这样才能明确物体受到摩擦力的方向和它对地的运动情况。c、弄清速度方向和物体所受合力方向之间的关系&&&&&&& 物体对地的初速度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时,做加速运动,相反时做减速运动;同理,物体相对于传送带的初速度与合外力方向相同时,相对做加速运动,方向相反时做减速运动。②常见的几种初始情况和运动情况分析a、物体对地初速度为零,传送带匀速运动(也就是将物体由静止放在运动的传送带上)&&&&&&& 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如图1所示:其中V是传送带的速度,V10是物体相对于传送带的初速度,f是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V20是物体对地运动初速度。(以下的说明中个字母的意义与此相同)&&&&&&& 物体必定在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下相对于地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得;&&&&&&& 在一段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小于传送带的速度,物体则相对于传送带向后做减速运动,如果传送带的长度足够长的话,最终物体与传送带相对静止,以传送带的速度V共同匀速运动。b、物体对地初速度不为零其大小是V20,且与V的方向相同,传送带以速度V匀速运动(也就是物体冲到运动的传送带上)&&&&&&& 若V20的方向与V的方向相同且V20小于V,则物体的受力情况如图1所示完全相同,物体相对于地做初速度是V20的匀加速运动,直至与传送带达到共同速度匀速运动。&&&&&&& 若V20的方向与V的方向相同且V20大于V,则物体相对于传送带向前运动,它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如图2所示,摩擦力f的方向与初速度V20方向相反,物体相对于地做初速度是V20的匀减速运动,一直减速至与传送带速度相同,之后以V匀速运动。c、物体对地初速度V20,与V的方向相反&&&&&&& 如图3所示:物体先沿着V20的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对地的速度为零。然后物体反方向(也就是沿着传送带运动的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若V20小于V,物体再次回到出发点时的速度变为-V20,全过程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都没有改变。&&&&&&& 若V20大于V,物体在未回到出发点之前与传送带达到共同速度V匀速运动。&&&&&&& 说明:上述分析都是认为传送带足够长,若传送带不是足够长的话,在图2和图3中物体完全可能以不同的速度从右侧离开传送带,应当对题目的条件引起重视。物体在传送带上相对于传送带运动距离的计算①弄清楚物体的运动情况,计算出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X2。②计算同一段时间内传送带匀速运动的位移X1。③两个位移的矢量之△X=X2-X1就是物体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移。说明:传送带匀速运动时,物体相对于地的加速度和相对于传送带的加速度是相同的。传送带系统功能关系以及能量转化的计算物体与传送带相对滑动时摩擦力的功①滑动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由动能定理,其中X2是物体对地的位移,滑动摩擦力对物体可能做正功,也可能做负功,物体的动能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②滑动摩擦力对传送带做的功由功的概念得,也就是说滑动摩擦力对传送带可能做正功也可能做负功。例如图2中物体的速度大于传送带的速度时物体对传送带做正功。说明:当摩擦力对于传送带做负功时,我们通常说成是传送带克服摩擦力做功,这个功的数值等于外界向传送带系统输入能量。③摩擦力对系统做的总功等于摩擦力对物体和传送带做的功的代数和。即结论:滑动摩擦力对系统总是做负功,这个功的数值等于摩擦力与相对位移的积。④摩擦力对系统做的总功的物理意义是:物体与传送带相对运动过程中系统产生的热量,即。4、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时常用的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正交分解法、图像法、临界问题。
发现相似题
与“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放有长木板C,在C上左端和距左端x处各..”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7156434549743570892437172363440929刻度尺.(2)实验步骤如下:①调节木板高度,使木板上表面与小球离开桌面时球心的竖直距离为一确定值h②小球从斜面某一位置无初速度释放,测量小球落点Pl与铅垂线之间的距离为x1③调节木板高度,使木板上表面与小球离开桌面时球心的竖直距离为一确定值4h④小球从斜面同一位置无初速度释放,测量小球落点P2与铅垂线之间的距离为x2(3)数据处理:若x1、x2满足关系x2=2x1.则说明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科目:高中物理
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重GA=20N的木块A,A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在A上放有重GB=10N的木块B,B与A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4,求:(1)若水平力F作用在A上,使A和B一起匀速运动时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2)若水平力F作用在B上,使A和B一起匀速运动时水平面给A的摩擦力多大.
科目:高中物理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平抛运动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斜面,让钢球从斜面上滚下,滚过桌面后钢球便做平抛运动在钢球抛出后经过的地方,水平放置一块木板(还有一个用来调节木板高度的支架,图中未画)木板上放一张白纸,白纸上有复写纸,这样便能记录钢球在白纸上的落点,桌子边缘钢球经过的地方挂一条铅垂线.(1)要完成本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刻度尺(2)利用本实验装置进行的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A.每次实验过程中,钢球必须从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B.实验装置中的斜面必须是光滑的C.若已知钢球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可以探究钢球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规律D.若已知钢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探究钢球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
科目:高中物理
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运动的两个小球,质量分别为m1和m2,沿着同一直线向相同的方向运动,速度分别为V1和V2,当第二个小球追上第一个小球时两球相碰,碰后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试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证明两球碰撞前的动量之和等于碰撞后的动量之和.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时空中点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