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苏教版七年级苏教版下册语文上册 所有的古诗词,要有题目、作者和内容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寒假作业及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寒假作业及答案
  一、基础过关(22分)  1.默写(10分)  细读孔子的《论语》,你会体会到一种原创的活力和睿智。短短的十则语录,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对于学习原则,他强调学思结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学习态度,他提出要实事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学习的具体方法上,他也提出自己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还非常重视为人处世,强调“忠”“信”,提倡向别人学习,要“见贤思齐”,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告戒人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段的末尾补上一句能概括文段中心的句子。(2分)  马克·吐温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快乐两个月。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赞美是一种鼓励,赞美是一种肯定。赞美可以让平凡的生活变得美丽,赞美可以把人世间不协调的声音变成美妙的音乐,赞美可以激发人的自豪感和上进心。也许一次小小的赞美,就能改变人的一生。其实,在你赞美别人的同时,自身的境界也得到了提升。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例句,分别撰写或补写一个对生活、人生、处世方面感悟的“阳光小语”。(4分)  (1)生活若剥去了理想、梦想、幻想,那生命便是一堆空架子。  (2)勤奋者把机遇译成奋斗,懒惰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中至少提炼两个观点。(4分)  材料一:宝钢炼铁工人技师韩明明发明的“金属检测与自动除铁新技术”,从2003年至2005年为宝钢创造直接经济效益6000多万元。  材料二:一汽大众汽车公司工人技师王洪军先后发明和创造了40多种、2000多件专用工具,仅2005年就修复被冰雹砸坏的商品车6000多台,为公司节约资金200多万元。  材料三:河南农民李官奇利用大豆饼粕生产大豆蛋白质纤维,被誉为“世界植物蛋白质改造纤维第一人。”  材料四:以上三人均在日的全国科技大会上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观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点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下面的选项中的句子放回到文段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靠什么来维系?靠爱。“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有了爱,________________,实现人与人的和谐;有了爱________________,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有了爱,________________,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有了爱,________________,实现内心的和谐。  ①人们就会自觉履行公平和正义的社会责任。  ②人们就会提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价值理念。  ③就会有团结互助,诚信友爱的人际关系。  ④人们就会增强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生态意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二、文言提速(18分)  (一)阅读下面的,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于桃花一处开。  6.诗的一、二句 ,描写了菊花开在深秋,为三、四句的 作好了铺垫。  7.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8.在作者心目中,满院的菊花象征了 ,而作者则用“青帝”来想象自己是 。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  子路问成人①。子曰:“若臧武仲②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③,见危授命④,久要⑤不忘平生之言⑥,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  ①成人:指完美的人才。②臧武仲:鲁国的大夫。为人聪明,有预见。公绰:即孟公绰,鲁国大夫。他廉静寡欲,威望较高;但才能短缺,不能处理繁重政务。卞庄子:鲁国勇士,他曾刺杀双虎。冉求:孔子的学生。③见利思义:见到利益能想到合不合礼仪。④见危授命:遇到危险肯付出生命。⑤要:通“约”,穷困。⑥言:诺言。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①知: ②艺: ③为:  10.用“/”划出下面句子正确的朗读停顿。(1分)  久 要 不 忘 平 生 之 言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今之成人者何必然?  12.用自己的话概括“全人”的标准。(2分)  13.孔子认为“全人”的标准是什么?(用文中原话回答)(2分)  14.请把你读了本文后最想说的话写下来。(2分)  三、时文选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15分)  我的早年生活  ◆(英)温斯顿·丘吉尔  “每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一个萤火虫。”  刚满12岁,我就步入了“考试”这块冷漠的领地。主考官们最心爱的科目,几乎毫不例外地都是我最不喜欢的。我喜欢历史、诗歌和写作,而主考官们却偏爱拉丁文和数学,而且他们的意愿总是占上风。不仅如此,我乐意别人问我所知道的东西,可他们却总是问我不知道的,我本来愿意显露一下自己的学识,而他们则千方百计地揭露我的无知。这样一来,只能出现一种结果:场场考试,场场失败。  我进入哈罗公学的入学考试是极其严格的。校长威尔登博士对我的拉丁文作文宽宏大量,证明他独具慧眼,能判断我全面的能力。这非常难得,因为拉丁文试卷上的问题我一个也答不上来。我在试卷上首先写上自己的名字,再写上试题的编号“1”,经过再三考虑,又在“1”的外面加上一个括号,因而成了(1)。但这以后,我就什么也不会了。我干瞪眼没办法,在这种惨境中整整熬了两个小时,最后仁慈的监考老师总算收去了我的考卷。正是从这些表明我的学识水平的蛛丝马迹中,威尔登博士断定我有资格进哈罗公学上学。这说明,他能通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这是一个不以卷面分数取人的人,直到现在我还非常尊敬他。  结果,我当即被编到低年级最差的一个班里。实际上,我的名字居全校倒数第三。而最令人遗憾的是,最后两位同学没上几天学,就由于疾病或其他原因而相续退学了。  在这种尴尬的处境中,我继续待了近一年。正是由于长期在差班里待着,我获得了比那些聪明的学生更多的优势。他们全部继续学习拉丁语、希腊语以及诸如此类的辉煌的学科,我则被看做是个只会学英语的笨学生。我只管把一般英语句子的基本结构牢记在心——这是光荣的事情。几年以后,当我的那些因创作优美的拉丁文诗歌和辛辣讽刺诗而获奖成名的同学,不得不靠普通的英语来谋生或者开拓事业的时候,我一点也不觉得自己比他们差。自然我倾向让孩子们学习英语。我会首先让他们都学英语,然后再让聪明些的孩子们学习拉丁语作为一种荣耀,学习希腊语作为一种享受。但只有一件事我会强迫他们去做,那就是不得不懂英语。  我一方面在最低年级停滞不前,而另一方面却能一字不漏地背诵麦考利的1200行史诗,并获得了全校的优胜奖。这着实让人觉得自相矛盾。我在几乎是全校最后一名的同时,却又成功地通过了军队的征兵考试。就我在学校的名次来看,这次考试的结果出人意料,因为许多名次在我前面的人都失败了。我也是碰巧遇到了好运——在考试中,将要凭记忆绘一张某个国家的地图。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我将地球仪所有的国家的名字都写在纸条上放进帽子里,然后从中抽出了写有“新西兰”国名的纸条。接着我就大用其功,将这个国家的地理状况记得滚瓜烂熟。不料,第二天考试中的第一道题就是:“绘出新西兰地图。”  我开始了军旅生涯。这个选择完全是由于我收集玩具锡兵的结果。我有近1500个锡兵,组织得像一个步兵师,还下辖一个骑兵旅。我弟弟杰克统领的则是“敌军”。但是我们制定了条约,不许他发展炮兵。这非常重要!  一天,父亲亲自对“部队”进行了正式的视察。所有的“部队”都整装待发。父亲敏锐的目光具有强大的威慑力。他花了20分钟的时间来研究“部队”的阵容。最后他问我想不想当个军人。我想统领一支部队一定很光彩,所以我马上回答:“想。”现在,我的话被当真了。多年来,我一直以为父亲发现了我具有天才军事家的素质。但是,后来我才知道,他当时只是断定我不具备当律师的聪慧。他自己也只是最近才升到下议院议长和财政大臣的职位,而且一直处在政治的前沿。不管怎样,小锡兵改变了我的生活志向,从那时起,我的希望就是考入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再后来,就是学军事专业的各项技能。至于别的事情,那只有靠自己去探索、实践和学习了。  (选自《课外阅读》2005年第9期)  1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16.作者为什么称考试为“冷漠的领地”?(2分)  17.“我”为什么“直到现在我还非常尊敬”威尔登博士?(2分)  18.“我获得了比那些聪明的学生更多的优势”中的“优势”指的是什么?(2分)  19.从文中你发现丘吉尔具有哪些特长?(2分)  20.从丘吉尔的早年生活中,你发现了什么?(至少写出两点)(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15分)  老师的忏悔  ◆张欣  比尔•克利亚是美国犹他州的一个中学教师。有一次他给学生布置了一道作业,要求学生就自己的未来理想写一篇作文。  一个名叫蒙笛•罗伯特的孩子兴高采烈地写开了,用了整整半夜的时间,写了七大张,详尽地描述了自己的梦,梦想将来有一天拥有一个牧马场,他描述得很详尽,画下了一幅占地200英亩的牧马场示意图,有马厩、跑道和种植园,还有房屋建筑和室内平面设计图。  第二天他兴冲冲地将这份作业交给了克利亚老师。然而作业批回的时候,老师在第一页的右上角打了个大大的“F”(差),并让蒙笛•罗伯特去找他。  下课后蒙笛去找老师:“我为什么只得了F?”  克利亚打量了一下眼前的毛头小伙,认真地说:“蒙笛,我承认你这份作业做得很认真,但是你的理想离现实太远,太不切实际了。要知道你父亲只是一个驯马师,连固定的家都没有,经常搬迁,根本没有什么资本,而要拥有一个牧马场,得要很多的钱,你能有那么多的钱吗?”克利亚老师最后说,如果蒙笛愿重新做这份作业,确定一个现实一些的目标,可以重新给他打分。  蒙笛拿回自己的作业,去问父亲。父亲摸摸儿子的头说:“孩子,你自己拿主意吧。不过,你得慎重一些,这个对你来说很重要!  蒙笛一直保存着那份作业,那份作业上的“F”依然很刺眼,正是这份作业鼓励着蒙笛,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地超越他的征程,多年后蒙笛•罗伯特终于如愿以偿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当克利亚老师带着他的几十名学生踏进这个占地200多亩大的牧马场,登上这座面积几百平方米的建筑场时,流下了悔恨的泪水。“蒙笛,现在我才觉察到,当时我做老师时,就像个偷梦的小偷,偷走了很多孩子的梦,但是你的坚韧和勇敢,使你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梦!”  有梦才会有期望,有期望才有拼搏和激情,守住自己的梦,勇敢地走下去,你就会比别人提前到达成功的彼岸。  (选自《思维与智慧》)  21.从文中摘抄一个老师忏悔的句子,说说老师忏悔的是什么?(3分)  22.本文故事情节大致可以分为6个部分,请你依据以下提示,补出所缺少部分的内容。(3分)  ①老师布置作业;② ;③老师给他很差的成绩,并希望他确定一个现实些的目标;④ ; ⑤经过多年努力,蒙迪终于如愿以偿;⑥ 。  23.蒙笛的父亲对他说:“你得慎重一些。”父亲为什么要蒙迪“慎重一些”呢?仔细阅读父亲说的全部话,反复品味其中的含义,你就会理解父亲的用心了。(3分)  24.文章的结尾段有什么深刻含义?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25.本文共出现了三个人物,其中你最喜欢谁?请具体写出喜欢的原因。(3分)  四、个性表达(50分)  人生,是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又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在你的人生道路上,你一定曾经有过美好的梦想和憧憬。也一定经历过许多对你影响很深的事情。请拿起你的笔,以“那次,我
”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让我们共享你的人生收获。  参考答案  一、1.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我们应该学会真诚地去赞美别人。3.例:(1)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2)把机遇写成等待。4.观点一:只要有创新意识,勤奋学习,敢于钻研,普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出科研成果。观点二:在科学技术面前人人平等。5.D  二、(一)6.写景,抒情。7.表达了作者推翻李唐王朝的远大的政治抱负。8.劳苦大众。广大劳苦大众的领袖。  (二):9. ①通“智”,智慧。②才干。③是。10. 久 要 /不 忘 平 生 之 言
11.现在完美的人怎么一定要这样?12.头脑聪明,清心寡欲,机智勇敢,多才多艺,懂礼仪。13.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14.略。【参考译文】子路问怎样才是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一个人有臧武仲那样的智慧,像孟公绰那样清心寡欲,像卞庄子那样勇武双全,像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又有礼仪方面的教养,这样就算是完美的人。”又说:“现在的完美的人怎么一定要这样呢?如果看到利益就能想到是否合乎理义,看到别人有危险就敢于付出自己的生命,长久处于贫穷却能记住平生的诺言,也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完美的人了。”  三、(一)15.作品讲述了关于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早年学习生活的故事。作者丘吉尔采用的是回忆中记叙的叙事方式,表达出作者对生活的探索实践和务实学习的态度。16.我乐意别人问我所知道的东西,可他们却总是问我不知道的,我本来愿意显露一下自己的学识,而他们则千方百计地揭露我的无知。17.他能通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是一个不以卷面分数取人的人,所以直到现在我还非常尊敬他。18.我只管把一般英语句子的基本结构牢记在心。19.喜欢历史、诗歌和写作。喜欢英语。20.示例:(1)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2)在成功面前不骄傲,在失败面前不气馁,做好自己本分最重要。(3)一个成功的人,他的早期教育也是成功的。(4)“差生”也有自己的闪光点。(5)早期教育要着重培养孩子的素质。  (二)21.当时我做老师时,就像个偷梦的小偷,偷走了很多孩子的梦。比喻用偷走孩子的梦比喻破坏了孩子美好的愿望,生动形象表达了老师忏悔、自责之情。22.②蒙迪认真而又出色地完成作业并怀着成功的喜悦交作业。④父亲告诫他自己拿主意,重要选择要慎重。⑥老师参观他的牧马场,并向他忏悔。23.蒙笛对自己理想的描述不只是一份作业,实际上是他对自己人生道路的选择,他必须对自己的“决定”负责,因此,父亲要求他以慎重态度对待这件事。(意思正确即可)
24.告诉人们一旦树立了理想,就要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只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就能达到成功的彼岸收束全文,点明文章中心。25.喜欢三个人物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原因可参考:蒙迪一一既有远大理想,又有坚强意志,在确定目标后,能始终坚持不懈地把老师的劝阻、父亲的信任都转化成前进的动力,最终实现了理想。父亲一一信任、鼓励、指导儿子,使儿子在宽松的环境中实现自己的梦想。老师一一对工作、学生负责任,注意引导学生树立理想,当他明白自己的做法差点儿打碎厂学生的梦时,他能向学生道歉,勇于自责。  四、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首先要把题目补充完整。因为题目要求我们记事,而且是写对自己影响深的事情,所以文章的重点是要补充自己的感触,对自己心灵有触动的事情。因此,横线上主要应该补充心理描写的词语。如《那次,我后悔了》《那次,我成功了》《那次,我害怕了》等。其次,要看清文章的要求。文章的要求是记事,因此要按照记叙文的要求来进行写作,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楚,且要写出对自己心灵感触最深的原因。再次,要抓住重点写,做到详略得当,中心突出。如以《那次,我后悔了》为题,就应该在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的同时,重点写好“我”后悔的原因,进而提升文章的主题。更多热门相关文章推荐阅读:1.2.3.4.5.
/sujiaoban/qinianji11/4342.html
[七年级上册]相关推荐
[七年级上册]热门推荐
[七年级上册]最新推荐
[七年级上册]相关栏目推荐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默写填空归类练习题附答案,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政治,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默写填空归类练习题附答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家教周老师的文章专栏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与古诗文复习习题
发表于:阅读:1785次
&&&&&& 南京初中语文家教总结,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期期末复习& 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郑人买履》,完成文后问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 履(&&& ) ② 操(&&& )
③ 度(&&& ) ④ 宁(&&& )
2.翻译: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二、阅读《刻舟求剑》,完成文后问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涉(&&& ) ②遽(&&& )
③是(&&& ) ④求(&&& )
2.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②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3.解释下加点的“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归类。
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B至之市,而忘操之。
C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⑴做代词,代物的:(&&&&&&&&&& )
⑵做动词用的:( &&&&&&&&)
4.翻译:是吾剑之所从坠。
5.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三、阅读《幼时记趣》,完成文后问题。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③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 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是(   & )
①于土墙凹凸处( 在 ) ②神游其中 ( 想像 )
③项为之强 ( 僵硬 ) ④留蚊于素帐中 (朴素的)
⑤盖一癞蛤蟆也(原来是) ⑥鞭数十(鞭子)
⑦以土砾凸者为邱(同“丘”,土山) ⑧鹤唳云端(高亢地鸣叫)
2.解释一词多义:
①之 时有物外之趣(&&&& ) 昂首观之(&&&&& )心之所向(&&&& ) 项为之强(&&&&& )
②观 昂首观之(&&&& ) 作青云白鹤观(&&&&&& )
③以 徐喷以烟 (&&&&&& ) 以丛草为林(&&&&& )
④为 项为之强 (&&&&&&& ) 以虫蚁为兽(&&&&&& )
⑤故 故时有物外之趣(&&&& ) 温故而知新(&&&&&&& )
⑥其 常蹲其身 (&&&&&&& ) 神游其中(&&&&&&& )
3.下面的词语大多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解释它们的意思。
(1) 明察秋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怡然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庞然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第二段写的趣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只用4个字)
6.对选文第三段文字意思的理解,有下面两种不同的概括。你赞成哪一种?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1)神游丛草 (2)神游山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        。
8.什么是“物外之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9.“我”能得到许多闲情之趣的原因是          。
10、没有想象就没有神游的感受,请用原文写出第三段中作者想象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说说“项为之强”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第四段中具体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第二段中“又”的用法应该是:(   )
A.表示重复或继续   B.表示几种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
C.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   D.表示转折,有“可是”的意思
14.第一段与二、三、四段的关系是:         。
15.文章具体叙述了幼时的几件趣事,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和情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鹤”在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请你写出两个带有“鹤”字的成语或诗句。1、 _________________ 2、_____ __ ________
四、阅读《三峡》,完成文后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略无阙处 (&&&&&&&& )夏水襄陵 (&&&&&&&& )良多趣味 (&&&&&&&& )
属引凄异 (&&&&& &&&) 沿溯阻绝(&&&&&&&& ) 飞漱其间(&&&&&&&& )
晴初霜旦 (&&&&&&&& )
2.解释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
⑴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 自非亭午夜分(        )
⑵长:常有高猿长啸(       ) 巴东三峡巫峡长(       )
3.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
5.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                       。
6.文章为何没有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描写三峡的景色?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内容与唐朝哪位诗人写的哪首诗一致?请将诗人的名字及其诗写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8.作者描写三峡壮丽景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9.作者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五、阅读《以虫治虫》回答文后问题。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1.在画线的文段中该停顿的地方用“//”隔开。
2.解释加点字。
其喙有钳( &&& ) 岁以大穰( &  )悉为两段(&&& ) 旬日子方皆尽(&&& )
3.下列各组中的加点字相同的两项是(&&&& )(&&& )。
A.方为秋田之害 方两三级
B.而动如初 匠师如其言
C.以钳搏 以瓦布之
D.问塔动之因 其虫旧曾有之
E.旬日子方皆尽 人皆伏其精练
4.翻译: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译文:&&&&&&&&&&&& &&&&&&&&&&&&&&&&&&&&&&&&&&&&&&&&&&&&&&&&&&&&&&&&&&&&
5.填空(用原语句填写)。
文章一开始就用一个“&&&&&&&&&&& ”字显示虫害的紧迫,治虫实为当务之急。接着介绍子方虫的天敌,用 “&&&&&&&&&&& &”说明为数众多,用“&&&&&&&&&&& ”说明它剿灭害虫时威力大。最后用“&&&&&&&&&&& &”的结果突出了“以虫治虫”的成功。
六、阅读《梵天寺木塔》,完成文后问题。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二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月去)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1.《梵天寺木塔》选自&&&&&&&& ,作者 &&&&&&&&&&,&&&&&& &代科学家、政治家。
2.解释带点的词。
患其塔动(&&&& ) 未布瓦(&&&&&& )贻以金钗(&&&& ) 盖钉板上下弥束(&&& )
人皆伏其精练( &&&&&)
3.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钱帅登之 (&&& ) 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匠师如其言(&&&& ) 此易耳 (&&&& )
4.解释句中文言虚词。
于杭州梵天寺(&&&&& )贻以金钗(&&&& )但逐层布板讫(&&&&& )
5.“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的意思是:&&&&&&&&&&&&&&&&&&&&&&&&&&&&&&&&&&&& 。
6.“皓笑曰”中的“笑”表现了喻皓当时怎样的心态?
答:&&&&&&&&&&&&&&&&&&&&&&&&&&&&&&&&&&&&&&&&& &&&&&&&&&&&&&&&&&&&&&&&&&&&&&
七、阅读《狼》,完成文后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止有剩骨 (&&&&& ) 并驱如故 (&&&&& )顾野有麦场(&&& )一狼洞其中 (&&&&&& )
2.把下边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
&3.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字。
①其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 屠乃奔倚其下 (&&&&&&& )
②以 以刀劈狼首 (&&&&&&& ) 投以骨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可以为师矣 (&&&&&&&&&&&&&&&& )
③之 复投之 (&&&&&&&&&&&&&&& ) 两狼之并驱如故(&&&&&&&&&&& )
久之,目似瞑…… (&&&&&&&&&&& ) 又数刀毙之 (&&&&&&&&&&&&&&&& )
4.《狼》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5、“屠大窘”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问题。(1分)
6、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4分)
( l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 2 )其一犬坐于前
&&&&&&&&&&&&&&&&&&&&&&&&&&&&&&&&&&&&&&&&&&&&
7、文章通篇写“狼”,最后归结到“禽兽”上,请你说一说作者这样写的深刻含义。(3分)
8、汉语里有关狼的成语比较多,请写出3个。(3分)
9、蒲松龄如何看待狼?你怎样看待狼?(4分)
八、阅读《〈论语〉八则》,完成文后问题。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默而识之(&&&&& )⑵不耻下问(&&&&& )⑶不亦说乎(&&& )
⑷不亦君子(&&&& )⑸学而不厌(&&&&&& )⑹人不知而不愠(&&&& )
⑺学而不思则罔(&&&&& &) ⑻思而不学则殆(&&&&&& )
2.“而”的用法有:表并列、表转折、表承接,请解释下列句子中“而”的意思: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⑶温故而知新(&&&& ) ⑷学而不思则罔(&&&&&&& )⑸择其善者而从之(&&&&&& )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⑵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视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5.《论语》是记录&&&&&&& 的书。“论”是&&&&&&&&&& 的意思。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 家,&&&&&&&&& 的创始人。
1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默而识之(&&& )(&&& )&&& &&&&②学而不厌(&&& )(&&& )
③必有我师焉(&&&& )&&&&&& ④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 )(&&& )
17.翻泽下列句子
①何有了我哉:&&&&&&&&&&&&&&&&&&&&&&&&&&&&&&&&&&&&&& 。
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18.“默而识之”说的是学习态度还是学习方法?
&&&&&&&&&&&&&&&&&&&&&&&&&&&&&&&&&&&&&&&&&&&&&&&&&&&&&&&&&&&&&&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期期末复习& 古诗文默写填空
1.“今夜月明人尽望,&&&&&&&&&&&&&&&& ”是唐代诗人 &&&&&&&《十五夜望月》中的咏月名句。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 ,是&&&&&& 代著名文学家,号东坡居士。词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词句是:“&&&&&&&&&&&&&&&& &,&&&&&&&&&&&&&&&& ”;直接写明月的词句是:“&&&&&&&&&&&&&&&& ,&&&&&&&&&&&&&&&& &, &&&&&&&&&&&&&&&&&”; 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旷达胸襟的词句是:“&&&&&&&&&&&&&&&& &,&&&&&&&&&&&&&&&& &,&&&&&&&&&&&&&&&& ”;道尽千载离人心愿表明诗人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名句是“&&&&&&&&&&&&&&&& ,&&&&&&&&&&&&&&&& &”。
3.一首律诗可分四联,&&&& 代诗人&&&&&& 《次北固山下》的颔联是:“&&&&&&&&&&&&&&&& &,&&&&&&&&&&&&&&&&&& ”。诗中有一个对偶句,暗示时光流逝,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 &。”
5.&&&&&& 代诗人&&&&&& 的《赤壁》中,“&&&&&&&&&&&&&&&& &,&&&&&&&&&&&&&&&&&& ”两句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更妙的是“&&&&&&&&&&&&&&&& &,&&&&&&&&&&&&&&&&&& ”两句议论,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6.《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是北宋文学家&&&& 写的一首词。词中“&&&&& &&&&&&&&&&&&,&&&&&&&&&&&&&&&&&& !”两句表现出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0.&&&& 代文学家&&&&& 被人们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如画家设色作画,描绘早春特有景色的句子是:“&&&&&&&&&&&&&&&& &,&&&&&&&&&&&&&&&&&& ”;后两句“&&&&&&&&&&&&&&&& &,&&&&&&&&&&&&&&&&&& &”,转为议论,突出早春的可爱。
11.南宋爱国词人&&&&& 在《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雀)中用嗅觉和听觉捕捉夏夜景物特征,描绘丰收在望的诗句是:“&&&&&&&&&&&&&&&& &,&&&&&&&&&&&&&&&&&& &”。诗中的两组对偶句分别是:“&&&&&&&&&&&&&&&& &,&&&&&&&&&&&&&&&&&& ”和“&&&&&&&&&&&&&&&& &,&&&&&&&&&&&&&&&&&& ”。
12.唐代文学家&&&& 的《秋词》一反前人悲秋之作,写出了秋高气爽的独特感受。其中“&&&&&&&&&&&&&&&& &,&&&&&&&&&&&&&&&&&& ”写出了秋天胜过春天的原因。诗中直抒赞秋胸臆的诗句是:“&&&&&&&&&&&&&&&& &,&&&&&&&&&&&&&&&&&& ”。
14.《迢迢牵牛星》想像丰富,把天上的两颗星星写得像人间的恋人一样,写的是天上神话,表达的是人间悲情。“终日不成章,&&&&&&&&&&&&&&&& &”“盈盈一水间,&&&&&&&&&&&&&&&& &”。
16.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鼎盛时期,涌现出众多著名诗人,其中最负盛名的三位诗人是&&&& 、&&&& 、&&&& &。诗人&&&& 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感情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 &,&&&&&&&&&&&&&&&&&& ”两句,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
18.《幼时记趣》选自《&&&&&&&& 》。作者&&&&&&&& &,&&&&&&&& &代文学家。文章以生动的笔调记述了作者儿时的一些“神游其中,&&&&&&&& ”的趣事,充满童真童趣。
19.《论语》是&&&&&&&& 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 &。孔子,名丘,字仲尼,&&&&&&&& 时期&&&&&&&& 家、&&&&&&&& 家,&&&&&&&& 学派的创始人。《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 &,&&&&&&&&&&&&&&&&&& 。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 &。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 &;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 &&&&&&&&&&&&&&&&&,&&&&&&&&&&&&&&&&&& 来表示;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 &;⑥能表明孔子自谦的句子是:&&&&&&&&&&&&&&& &,&&&&&&&&&&&&&&&&&&&& ,&&&&&&&&&&&&&&&&&&
&&&&&&&&&&&&&&& &!⑦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⑧在欢迎会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 &,&&&&&&&&&&&&&&&&&& ?”欢迎大家来到我校。”⑨ “&&&&&&&&&&&&&&& &,&&&&&&&&&&&&&& ,&&&&&&&&&&&&&&&&&&& &,则不复也。”孔子的这些话强调了学生用心思考主动学习的重要性。⑩《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谈学习态度的有:&&&&&&&&&&&&&&&&&&&&&&&&&&&&& &&&&&&&&&&&&&&&&&&&。
谈学习方法的有:&&&&&&&&&&&&&&&&&&&&&&&&&&&&&&&&&&&&&&&&&&&&&&&&&&&&&&&&&&&& 。
20.《三峡》选《&&&&&& 》。作者&&&&&&&&&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文章从视觉角度描写三峡群山连绵的句子:“&&&&&&&&&&&&&&& ,&&&&&&&&&&&&&&& ”。写三峡山高谷深的句子: “&&&&&&&&&&&&&&& ,&&&&&&&&&&&&&&& &,&&&&&&&&&&&&&&& &,&&&&&&&&&&&&&&& &”。写夏季行船之快的句子:“&&&&&&&&&&&&&&& ,&&&&&&&&&&&&&&& &,&&&&&&&&&&&&&&& &, &&&&&&&&&&&&&&&&,
&&&&&&&&&&&&&&& ”。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春冬时节,则&&&&&&&&&&&&&&& , &&&&&&&&&&&&&&&&。 &&&&&&&&&&&&&&&&,&&&&&&&&&&&&&&& , &&&&&&&&&&&&&&&&。&&&&&&&&&&&&&&& &,&&&&&&&&& &&&&&&&”。描写秋季三峡景色的句子:“&&&&&&&&&&&&&&& &,&&&&&&&&&&&&&&& &,&&&&&&&&&&&&&&& &,&&&&&&&&&&&&&&& &,&&&&&&&&&&&&&&& &,&&&&&&&&&&&&&&& &。”文中引用了两句渔者的歌词:“ &&&&&&&&&&&&&&&&,&&&&&&&&&&&&&&& &!”
21.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 &,&&&&&&&&&&&&&&& 。” (《韩非子》)
22.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 &&&&&&&&&&&&&&&&” (《吕氏春秋》)
23.“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有游。 &&&&&&&&&&&&&&&&,&&&&&&&&&&&&&&& ,&&&&&&&&&&&&&&& 。”出自《天上的街市》。作者&&&&&&&& &,他的代表诗集有《女神》等。
24.小草偷偷地从土里&&&&&&&&&&&&&&& &,&&&&&&&&&&&&&& &&,&&&&&&&&&&&&&&& &。
“&&&&&&&&&&&&&&&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 &,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 ,&&&&&&&&&&&&&&& &,&&&&&&&&&&&&&&& &。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 &。(朱自清《春》)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期期末复习&&& 文言文阅读答案
1.①鞋子 ②拿 ③量长短 ④宁可。
2.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关了,他终于没买到鞋。
3.启发人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二、1. ①渡江 ②急忙 ③这儿 ④寻求 。
2.①涉江者 ②舟
3.⑴ A、C ⑵ B
4.这儿是我的剑掉落下去的地方。(我的剑是从这儿掉落下去的。)
5.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三、1.④(白色的)⑥(鞭打)
2.①的;它,指蚊子;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或助词,无实义);代词,指“昂首观之”。 ②观看;景观。 ③用;把。
④因;当作。 ⑤所以; 旧的。 ⑥指自己;它们,指丛草、虫蚁、土砾。
3.(1)形容眼力可以看清极细小的东西。(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
(2)心情舒畅,自得其乐。(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3体积极大的东西。(形容极大极大的物体。)
4.①我心里这样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私,私下里。)
②夏夜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着群鹤在空中飞舞。
③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
5.观蚊如鹤(夏蚊成鹤)。
6.以神游丛草为好,丛草也值得“神游”,更能体现童趣。选另一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7.物外之趣
8.即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超脱于尘世以外的乐趣)。
9.细察(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10、 “以丛草为林……凹者为壑.”
11.写出了“我”的专注,侧面烘托出想象世界的美好。
12.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14.总分关系
15.两件事,表现了作者的童真童趣和富于热情幻想的性格。
16.鹤立鸡群(比喻人的才能或仪表卓然出众。)
鹤唳风声(形容极度惊慌疑惧或自相惊扰或形容凄凉的景象。)
鹤发童颜(白色的头发,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有精神。)
晴空一鹤排云上,……
《黄鹤楼》……
四、1、同“缺”; 涨; 实在; 连续;顺流而下;冲荡;早晨。
2、⑴从、由;如果⑵长时间地;长度大
3、(1)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2)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山石林木的倒影。⑶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4、这两句的意思是: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句中以“回清”写“素湍”的动态,以“倒影”写“绿潭”的静态,极言江水这清澈。“素湍”见浪花之雪白;“绿潭”显潭水之清澈,“回清”写江水之动态。
5、清荣峻茂
6.文章布局匠心独运。作者描写的是三峡四季的山水景物,劈头落笔于山极为自然。夏水暴涨承山高江窄而来,最富三峡特色。下面先春冬合写,后独记秋天,也是顺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顺势而下,入情入理。
7.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8.对祖国山水的喜爱之情。
9.渲染萧瑟的秋景,表现旅人的哀愁。(侧面表现了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1.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2. 嘴;年成;都,全;十天。
4.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5. 方、千万蔽地、悉为两段、岁以大穰。
六、1.《梦溪笔谈》,沈括,(北)宋。
2.担心;铺排;赠给;因为;同“服”,佩服。
3.塔;匠师;喻皓;指固塔这件事。
4.在;拿;只。
5.匠师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
6.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
七、1. 同“止”;原来的样子;转头看,看见;打洞。
2. 狼也算是够狡猾的了,但是顷刻间双双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3. ①指代狼;代积薪。②用。把。如。凭借。③代狼。助词,用在主谓间,不译。调节音节,无实义。代狼。4.参考: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8.( l )然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 2 )其中一条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9.作者由“狼”写到“禽兽”,是由点到面,由小到大更深广地揭示了本文的主题思想。10.略& 11.此题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八、1.⑴记。⑵以……为羞耻。⑶同“悦”,愉快。⑷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⑸满足。⑹恼恨、怨恨。⑺迷惑而无所得。⑻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2.⑴表并列⑵表转折⑶表承接⑷表转折⑸表承接
3.⑴聪敏而又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所以被称为“文”。
⑵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从不感到厌倦,对于我有哪些呢(在我这里有什么呢、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期期末复习•古诗文默写填空答案
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是唐代诗人王建《十五夜望月》中的咏月名句。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苏轼,是宋代著名文学家,号东坡居士。词中起承上启下的
本人有七年的英语教学经验,对英语教学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英语口语以及高中以下的英语课程都能教授。...
家教文章列表
[教学文章]
[教学文章]
[教学文章]
[教学文章]
[教学文章]
其他家教文章列表
[教学文章]
[教学文章]
[教学文章]
家教案例列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七年级苏教版下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