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哪个版本好》读后感

原创读后感
《五百年来谁著史》读后感3000字
  引言: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这是对历史的追问,历史会无声地昭示着未来。
  《五百年来谁著史》是一本从金融与历史角度讲述明清500年兴亡的大著作。作者下看基层组织,上看财政金融,外看世界大势,重新审视了世界格局中的明清兴衰,有力印证了:近500年来世界史的消长,其核心取决于&国家能力&的强弱。同时,作者还探讨了:为什么白银能成为明朝的合法货币?为什么说明清亡于&货币战争&? 为什么中国票号资本被西方金融资本击溃?究竟有没有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等一系列大问题,并藉此重估新中国的体制问题。
  《五百年来谁著史》的作者是韩毓海老师,山东日照人,现在是北京大学教授,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曾任纽约大学教授,东京大学教养部特任教授,著有《二十世纪的中国 学术与社会 文学卷》、《天下:江山走笔》等。韩毓海师还曾担任多部电视剧编剧,其中有表现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的《我亲爱的祖国》等。
  《五百年来谁著史》的副标题叫&150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借自历史学家L&S&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斯塔夫里阿诺斯在1971年出版的《全球通史》中说,他&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或非西方人&。韩毓海的这本书只是在形式上模仿了阿诺斯,而在内容上还是以一个国家&&中国为中心,具有浓重的&中国问题意识&,他意在&以中国为本位&去观察和描述最近500年的历史,最终目的是为了探讨深处大转折时代的当代中国的世界观。
  这是一种将中国史与世界史融合的宏大叙事,改变了以往史学著作&中国史是中国史&、&世界史是世界史&的状况。作者的兴趣不仅仅在于诠释中国,而在于解析当代中国道路的来路和去向。和通常对&中国模式&的分析不同,本书放弃并批判了通常人们所采用的&现代化&理论,这种分析理论兴起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它暗含着一个逻辑,现代化有一个可以遵循的模式,发达国家遵循了这种模式就发达了,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落后是因为没有遵循这种模式,后者要想发展必须从制度上效仿前者,改变本国的政治体制、经济结构和教育系统。韩毓海认为这种分析理论,如今在非洲和拉美遭遇重挫,我们必须寻找新的解释。整体来看,韩毓海借鉴了&世界体系理论&,重新解释了近500年来中国的兴衰史,指出在世界殖民史中,中国兴衰的关键在于国家能力的强弱,也即社会组织能力的强弱,对基层的组织程度和跟基层的联系紧密程度。
  所以,韩毓海的书会选择以1500年作为分界点,而不是其它年份。韩毓海以世界体系的眼光看近代世界史,认为近500年来世界只发生了两件事情:一是欧美资本主义霸权的形成并横扫世界,二是占人类1/4人口的中华民族在逐渐衰落之后走向伟大复兴。因此,对&五百年来谁著史&的回答,答案并非只有西方资本主义,还应该包括中国道路。中国在以自己的教训和经验探索新的发展道路,一种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中国道路。
  而在解释近代以来,西强东弱的现象时,在韩毓海看来,西方之所以兴起而中国之所以衰落,并非在于西方采用了资本主义制度,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得到好的发育,而是因为西方建立了&军事&金融&国家&相结合的特殊组织形式,以&军商合一、军政合一、资本和国家合一&的体制培育了较高的国家能力;而中国在明清时期的社会组织能力比较孱弱,因此尽管经济上并不落后,但国家能力非常低下。社会组织能力孱弱的表现为,皇权无法直达基层百姓;货币供应委之于国外的货币市场,逐步丧失了财政金融上的自主权;豪民与外贸商人勾结,市场垄断和土地兼并加剧,小生产者和小农流离失所,最终税收无着落,财政崩溃,无以养兵,军队不堪一击。
【】   【】
延伸阅读:关键词:
你可能想找《全球通史》读后感_百度知道
《全球通史》读后感
字数越多越好……
提问者采纳
参考资料: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全球通史》给了我强烈的现实感:它是可以用来救治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由于陶醉于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深深的精神危机的一种思想武器;它有助于人们理解未来—— 包含各种可能性和选择的未来。近年来在用全球观点或包含全球内容重新进行世界史写作的尝试中,最有推动作用的那些著作恰恰是由历史学家个人单独完成的,其中以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最为著名。
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美]
当今社会的&救世箴言&
现代社会的《资治通鉴》
当代世界史编纂的一个新起点
影响世界历史的10本书之一
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经典著作
本书是斯塔夫里阿诺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分为《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的世界》两册。作者采用全新的史学观点和方法,将整个世界看做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统一体,从全球的角度而不是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角度来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对人类历史事件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上,努力反映局部与整体的对抗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全书材料新、范围广,除了政治、经济外,还涉及军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并吸收了20年来世界历史学研究诸领域的新成就,读来颇觉新颖,有强烈的现实感。所以,本书在20世纪中期一问世便立即被译成多种文字,颇受好评。
美国许多大学已把《全球通史》作为大学基础课程的教材,甚至连美国的许多军校也把此书作为教材,规定每个学生在毕业前都要修这门课。这部通史被认为是第一部由历史学家运用全球观点囊括全球文明而编写的世界历史。
在今天这个时代,历史可说已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因此,要对历史的全貌有一个实际认识,不能不说个别的历史已用处甚微。只有将各事件与总体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起揭示出来,指出其相似点和不同点,才有可能认识历史的全貌;才能在研究历史时,不仅得到乐趣,且有所裨益。
--希腊历史学家 波里比阿
《全球通史》给了我强烈的现实感:它是可以用来救治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由于陶醉于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深深的精神危机的一种思想武器;它有助于人们理解未来--包含各种可能性和选择的未来。
--英国历史学家 汤因比
近年来在用全球观点或包含全球内容重新进行世界史写作的尝试中,最有推动作用的那些著作恰恰是由历史学家个人单独完成的,其中以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最为著名。
--英国历史学家 巴勒克拉夫
《全球通史》是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史代表性作品,论述自人类起源至本世纪70年代的世界文明。本书改变了世界史研究中&西方中心论&的传统取向,确立了体现当代意识的全球性观念。
--《纽约时报》
倘若对过去的重大事件逐一寻根究底;过去的一切会使我们特别注意到将来。
在今天这个时代,历史可说已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意大利和利比亚发生的一切与亚洲和希腊发生的一切密切相关,所有各种事件,最终又归于一个结局……因此,要对历史的全貌有一个实际认识,不能不说个别的历史已用处甚微。只有将各事件与总体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起揭示出来,指出其相似点和不同点,才有可能认识历史的全貌;才能在研究历史时,不仅得到乐趣,且有所裨益。
当代世界的痛苦就如产妇分娩时的阵痛,一个规模空前的人类社会正在如此巨大的痛苦中诞生……我们目击的一切重大事件的共同特点是全球性,把我们目击的重大事件与过去的、有史以来的一切重大事件区别开来的也正是全球性。
埃廷尼·吉尔森
中国文明并不比其它文明优越!~很多文明和中国文明一样优秀!~
全球通史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全球通史读后感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页免费6页免费1页免费1页免费5页1下载券 1页免费2页免费3页1下载券1页免费12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2页免费3页1下载券2页免费3页1下载券2页1下载券
全球通史读后感|全​球​通​史​读​后​感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全球通史》读后感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2页免费3页1下载券2页1下载券3页1下载券2页免费 1页1下载券1页免费2页1下载券4页1下载券1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2页免费3页1下载券3页1下载券12页免费3页免费
《全球通史》读后感|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求&全球通史&1000字读后感
求&全球通史&1000字读后感 20
Nc的作业没办法了,求各位帮帮忙
《全球通史》读后感
在合适的时间读到一本合适的书,是人生一大幸事。茫茫书海,读到一本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书怎能说不需要缘分?
当我开始读斯塔夫利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的时候,想法很简单,我就是想读一本能够引导我全面认识这个世界的史书。我记得当时和好友鼎谈到一个问题,未来会有什么新的行业?鼎在IBM,接触和思考的是现在顶尖的技术开发,他的目光是直接投射到前方的。我想换一个角度,了解了解历史,因为历史中往往有未来。
断断续续读了两个月,每周大概总能读五六天,每天二三十页,这么着细水长流,居然在上周读完了。
《全球通史》带给我的收获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我记住了1500年这个重要的年份。公元1500年之前,地球上人类居住的各个地区之间是彼此孤立着的。虽然有贸易,有战争,有文化上的交流,但是相对1500年后的世界来说,交流和联系既不够丰富,也缺乏内在的动力。大洋洲尚不为人所知,玛雅、阿兹科特和印加的高度发达的文明还在欧亚大陆的视线之外,即使在欧亚大陆上,罗马帝国的兴衰对汉王朝的治乱也是影响甚微。
一方面,交通工具的匮乏使辽阔的海洋和漫长的陆地成为隔绝人们沟通和交流的巨大障碍,另一方面,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等级森严的封建官僚体系以及封闭性的文化传统(主要指伊斯兰教和儒家学说)窒息了东方创造新的历史的欲望。
随着西方在武器、船舶制造等技术上取得的突破,西方扩张的历史开始了。全球开始产生经济联系,经济上的关联日益把各个地区紧紧拉到一起,不是生拉硬扯,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至于今。
1500年是人类历史的一个拐点。
当然,这是一个象征性的说法。历史是无法斩断的河流,变化并不是在这一年里完成的。
注意到没有,这种划分法和我们一贯学习的上古—中古—近现代的划分法截然不同,那种划分法就不一定适合欧洲以外的地区。就好像好多历史学家已经开始认识到的一样:各个地区的历史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这就是全球史观。
全球史观在全书以一贯之,起码,作者已经是努力地以一贯之。
我相信,这也是今天处于全球化中的我们所必须具备的历史观。
斯塔夫利阿诺斯的另一个观点也深深影响了我:“每个时代都书写他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书写的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临他自己的问题。这在变化节奏成指数继增长的今天是不言自明的,因此我们需要一部提出新的疑问并给出新的答案的新的历史。”
对现代人类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呢?
是科技。
我们的时代的问题是什么呢?
高速的技术变革和滞后的社会变革之间的矛盾。
人类将如何应对这种矛盾呢?
我渴望参与到探索答案的过程中。
感谢斯塔夫利阿诺斯,也感谢向我推荐这本书的好友——Zhang Qian。没有她的介绍,我将错过这本影响我一生的书。
例文
&
&
《全球通史》读后感 读史可修身知史可养德 由《全球通史》想到的史家 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尽管《史记》具有不可替代的史学价值文学价值但是它也只记载了一国之史。纵观我国的史学著作超出一国范围面向世界的无不受西方思维的影响这不但体现在思想上而且体现在著作的布局上。在我国史学界急功近利者居大半正如钱茂伟所批评的(1)‘在《传统史学史研究的若干反思》一文中我对以前人结论代替自己研究的恶劣学风进行了批评明确指出“前人所得出的每一个结论都是特定时代、阶级、学识的产物。在引用前人结论时一定要先作具体分析切忌断章取义地搬用前人现成的结论来代替自己的具体研究”。’他们丢弃了史家珍贵的灵魂这灵魂是史家之所以成为史家最重要的东西丢失了它也就丢失了成为史家的理由。一位史家所写的并不只是一本介绍过去的书而是一个高尚的灵魂。 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在回答出版新版本的理由时说到:“(2)新世界需要新史学。”。回答尽管简单但是把一个史家的责任感完整的展现在人们面前。二十世纪是一个发展的世纪人们在短短的一百年中的发展超过了以前的总和。但这也是一个让人类悲痛的世纪在短短的一百年中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人类在发展中也被一些问题所困扰如: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水资源短缺资源枯竭恐怖主义宗教矛盾……这些让在发展中的人类陷入了迷茫正如在一战结束后为指引人们走出迷茫韦尔斯写成《世界史纲》一样斯塔夫里阿诺斯为在迷茫中的人们写成了《全球通史》。正如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在《致读者》中写道“这种多样性显示出21世纪在拥有巨大潜力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危险。虽然历史学家没有魔法师的水晶球不能够准确的预知将来但是他们能够基本确定地预测到21世纪既不是乌托邦也不是地狱而是一个拥有各种可能性的世纪。至于这些可能性中的那些能够实现则取决于这本书的读者你们在未来几十年中的所作所为将是有决定意义的。考虑到这些因素我们现在既不能做自我欺骗式的乌托邦幻想也不能做杞人忧天式的悲观预言现在到了对现存的实践和机制做一个冷静的再评价的时候了我们应当保留那些性质有效的抛弃那些不合适宜的——这正是当前全世界正在努力做的。也是本着这样一种精神本书才有了这个新版本希望它能有助于这一在评价的过程从而实现培根所提倡的“改善生活”抛弃他所反对的“卑微目的”。从上面这段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这段话中我们所能感到的并不是简单偏见的对一国的情感而是对人类发展的深深的忧虑这也是本书所凸现的“全球史观”的精髓。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历史话题领域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球通史哪个版本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