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怎么在电脑上写作文?

名家谈怎样写文章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名家谈怎样写文章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为了帮助广大写作爱好者快捷地掌握写作技巧增强写作能力作者编选了这本名家谈怎样写文章一书古往今来文章大家们孜孜以求为文之法写下大量文质并美的文章同时也总结出许多可资借鉴的写作经验是写作理论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认真学习借鉴这些成功经验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有助于写作水平的根本性提高作&&&&者岳海翔ISBN1出版社出版时间开&&&&本16开
本书是一本指导人们如何写好文章的书
古人云文章千古事又言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足见写好文章之重要但是写好文章实在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许多人常常体味写作之难写作之苦原因虽为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应该是综合修养和方法问题.
考虑到读者范围的广泛性本书所选的81篇文章主要以指导一般写作为重点兼顾公文写作及文学写作所有文章均按作者排列未按内容归类中国作者的文章排在前面外国作者的排在后面8篇附录也是人们写文章时需要参考借鉴和了解掌握的在此一并收入书中收录毛泽东鲁迅郭沫若胡乔木等写作大家名家关于如何写好文章的文章81篇并附录相关文件8篇供广大写作爱好者文秘人员一般知识分子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学习参考
对于做文章历来被人们所看重古人有所谓三不朽之说立言便在其中三国时曹丕说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唐朝杜甫也说过文章千古事可见做好文章何等重要古往今来文章大家们孜孜求索为文之法留下了大量经典之作也总结出许多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但不论是谁要把文章做好都是件困难的事情当然难亦有道无巧而已文无定法却有成规关键是要下工夫多学多看多思多写一言以蔽之苦事苦做功到自成在这个过程中认真研究古今文章典范的写法学习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编者说明
1要言之有物写文章忌空
2要言之有文写文章忌枯燥无味
3要言之有序写文章忌杂乱
4写文章之要诀
5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
6要写得短而精
7要善于综合精兵简政
9写文章要讲逻辑文法修辞
10文章要写得生动和通顺
11要分析不要片面性
12文章的三性和写作方法
13答北斗杂志社问创作要怎样才会好
14选材要严开掘要深论选择题材
15作文秘诀
16不应该那么写
17关于文风问题答新观察记者问
18短些再短些
19怎样写好文件
20关于提高文化修养问题的一封信
21我谈写文章
22谈谈写信
23认真学习语文
24诚实的自己的话
25谈文章的组织
26训练语感
27我的写作经验
28多练基本功对石景山钢铁公司初学写作者的讲话摘要
29谈简练答友书
30语言与生活
31别怕动笔
32改变文风是一件要事
33去掉学生腔
34谈叙述与描写对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的讲话摘要
35关于文学的语言问题
36编辑要注意语言文字问题
37辞达而已矣
38言之有物
39条理与提纲
40写作要注意事信言文答写作杂志编者问
41群众创作漫谈三题
42谈谈生活和创作的态度
43生活是创作的基础
44关于题材
45人物塑造及其他
46观点和材料
47文章长短不拘
48谈修改文章
49漫谈读书写作及其他
50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
51义理考据和辞章
52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54芸斋琐谈七则
55谈校对工作
56关于情节塑造人物中的一个问题
57有根花才香
58谈创作的准备
59漫谈构思在延河编辑部小说座谈会上的发言
60要而不要谈怎样写经济文章
61文章写作杂谈
62文章四境界说
63努力提高文稿起草水平
64答编者问
65答编者问
66论作家与生活
67论公文写作
68论生活和写作
69我怎样学习写作
70我的创作经验
[1]71论文学的主题及其历史变化
72论文学的基本主题应该是劳动而不是个人
73和初学写作者谈谈我的文学经验
74谈材料的组织
75向工人作家谈谈我的创作经验
76我的创作经过
78和初学写作者的谈话
79结构的手段和作品的布局
80学术论文的写作
8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论题材
附录一 报纸和新的文风
附录二 中共中央关于纠正电报报告指示文字缺点的指示
附录三 正确地使用祖国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并
附录四 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
附录五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附录六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附录七 标点符号用法
附录八 校对符号及其用法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请扫描分享到朋友圈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请扫描分享到朋友圈怎样写作文 - 快乐的主页
怎样写作文
“老师,作文真难,每次看到题目,我都得愣半天,不知道写什么……”
有的同学觉得作文难,是因为他们不注意选材和描写。只要用心选材,就不愁没啥可写;只要注意观察,就不愁写不细。最近,我在班上出了个作文题《可爱的校园》,同学们在选材上动了脑筋,写的真是丰富多采,一篇一个样。
有的同学按时间顺序选材:写早晨的大花坛,写上课时的教室,写中午玩滑梯和转伞……
有的同学按四季选材:春天,写桃树杏树开花了;夏天,写小气象站的天气预报真灵;秋天,写葡萄架下果实累累……有的同学按德智体选材:德育,写黑板报上“红花”盛开;智育,写科学馆里实验忙;体育,写垫上运动和操练。还有的同学按单项选材:写悠久的校史,写校园里繁茂的果木,写同学作业的优异,写老师工作的辛勤。
三年级有个同学是按学校的前、中、后院选材的。他对中院、后院有两段描写:
“穿过走廊,就是中院。院东侧有一个小气象站。它的周围是一米多高的砖围墙,里面木架上放着白色的百叶箱。百叶箱旁边有一个风向标,上面写着东、南、西、北。风向标上还有个小箭头。每天,高年级大哥哥大姐姐们观察气象,随时把天气情况写在小黑板上。我很羡慕他们这种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等我升到四年级,也要参加气象小组。
过了礼堂,来到后院,这里是大操场。操场西侧有一座两层的教学楼,看上去它已经很老了。每年都有一批毕业生带着优异的成绩离开这里升到中学去。听说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伯伯就是当年我校的毕业生。我想:这座教学楼虽然老了,但它有着光荣的历史呢!”
这篇作文的最大优点是观察用心,描写细致。作者写的小气象站、教学楼这些地方,平日观察不用心的人,作文时往往只能空讲几句“气象站真有意思”“教学楼历史可悠久啦”……可这个同学却不用这些空话。
少年朋友们:写好作文首先要学会选材,然后要描写得具体。这就要多观察,多练习。这样,许多新鲜材料和生动语言一定会在你笔下自然而出,就不会为作文而发愁了。
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王有声
怎样描写景物
好的景物描写,能够把读者引进作者所创作的意境之中,使人仿佛身临其境。那么,怎样才能描写好景物呢?
下面,我以《鱼塘》、《水鸟》两文为例,谈谈景物描写的几个特点。
一、注意变化,从静到动
景物的静态,指事物处于稳定的静止状态。如山、树、鱼塘、楼房等;景物的动态,指事物处于活动变化的状态。如雾、云、水鸟、河流等。《鱼塘》一文的作者,先描写了鱼塘的静,从“白天……岸上的树倒映在水中,把鱼塘染得很绿很绿。水平平的,静静的,象一面大镜子……”直到“全照在里面”这一段,先点明事物的形状、颜色,突出事物在静止状态时的特点。然后,再形象地描绘了晚上水面的动态。从静到动,抓住了事物的变化,这就把自然的景物写活了。
二、选好角度,抓准特点
描写景物,选择角度很重要。角度选好了,特点就容易抓准。比如《水鸟》一文,从星期天早上来到后坑边观看美丽的水鸟开始,紧紧抓住水鸟“长着乌黑的羽毛,腹部雪白如霜,不时地闪动乌黑的小眼睛”这一特点来写,准确、生动地勾勒出了水鸟的形象。
三、以景抒情,情景交融
作者总是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的真实感情渗透进所描写的景物之中。例如《鱼塘》的结尾,作者这样写道:它有一颗装得下太阳、月亮的广大而纯净的心……写到这里,鱼塘的美全写出来了,作者的爱也全写出来了。人的感情与大自然的美丽完全融合在一起了。
四、时时观察,处处留心
这两篇文章描绘的是大家熟悉的景物。谁没见过鱼塘呢,谁没见过水鸟呢,可是,见过的人不一定都能栩栩如生地描写出来,这里有一个留心观察的问题。观察越细,越容易发现事物最本质的特点,越容易准确地描绘事物的原形。学会观察,提高观察能力,有利于我们在平凡的、熟识的景物中发现新鲜的、生动的、有意义的、甚至是有哲理的境界,观察,是我们描写好景物的第一步。
怎样描写人物
描写人物的方法很多,最主要的是要写好人物的言行。言,就是说话;行,就是做事。比如说,你想表扬一个人,就要用这个人说的话和做的事来表现他的思想和性格,使读者看了你的作文,就好像见到了你笔下的人物在做什么(如见其人),就好像听到了他的声音(如闻其声)。这样,才能使人感动,觉得应该向他学习。
有的同学认为,只有写惊天动地的大事情才能感动人,看不起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结果“没的可写”;有的同学担心写一件事不能感动人,就把一个人做的许多好事一古脑儿都写出来,结果是哪一件事也写不具体,反而既空洞又平淡,人物也眉目不清,没有血肉,不感人。
所以,一篇作文最好写一个人、一件事,抓住特点,写得越具体越细致越好,这样容易写得集中、深刻。什么叫抓住特点呢?就是要选取生活中平凡而有代表性的事例,着力表现人物一个方面的高贵品质。这里选登的三篇作文就是这样做的。《奶奶的碎布头》写奶奶用积攒的碎布头为“我”缝补花衬衣,写出了奶奶艰苦朴素的好思想;《好妈妈》写妈妈给离家很远的爷爷奶奶寄羊腿、羊肉、香肠等,表现了妈妈尊老敬长的美好心灵;《雨夜》写李老师雨夜护送学生回家,体现了师生之间真挚的感情。这三篇作文描写的人物不同,年龄不同,事物不同,但都是写一人一事,抓住了每个人的特点,读来感到真实亲切、形象生动。
怎样写日记
小朋友,你有写日记的习惯吗?暑假里是练习写日记的好机会。你知道吗,鲁迅先生直到逝世前一天还在写日记,雷锋叔叔生前天天写日记。到底写日记有什么好处呢?
第一,可以激励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坚持对的,改正错的。做了好事记下来,会鼓舞我们做更多的好事;如果犯了错误,也实事求是地记下来,牢记教训,以免重犯。
第二,可以提高我们观察事物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把日记写清楚,就得随时留心和分析周围的人和事,还要判断这些事情是错还是对,理由是什么。长期这样做,观察事物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就会提高。
第三,可以帮助我们练习作文,提高写作水平。一篇日记就是一篇作文,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坚持下去,准有进步。
日记要写什么内容呢?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心里想到的,都可以写。但日记又不同于其他的文章,它是记一天内发生的最重要、最有感触的事情,不能什么都写。应该先思索,后动笔,写一天中最有特点、最有意义的事。否则,从早晨起床,写到晚上睡觉,每天都差不多,就变成流水账了。
另外,写日记要注意格式。先写明几月几日,星期几,天气怎样,然后记事。
写日记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要有一股子坚持到底的劲头,就能天天写出新内容,写出新水平。
怎样写读书感想
小林同学:
你来信说,正在阅读严文井爷爷写的童话集《小溪流的歌》,还要看其它好书。你问怎样写好读后感,我就来回答这个问题。读后感,没有固定的写法。我想,要写出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注意这两个方面:
一、重点在一个“感”字。要有感而发,千万不要空泛的议论。童话集里《三只骄傲的小猫》这篇童话,写三只自以为很有学问的小猫,猫妈妈让它们出去劳动,它们不但没有捉到鱼,反而和老鼠交了朋友……当你读到这里,自然要想一想:它们为什么闹了这么大的笑话?是因为它们太无知,又盲目自满,还没有学到真正的本领,就以为什么都懂了,什么都会了。想到这里,你会发现严文井爷爷告诉了你一个深刻的道理:人,不能骄傲,要虚心学习……你把这些写出来,这就是你的读后感。
当然,一篇文章,一部作品,读完之后,你的感想也是多方面的。面面俱到的写,会使文章显得重点不突出;东拉一句,西扯一句的写,会使文章显得太零散。最好的办法是:你在读一本书的时候,多动脑筋,把你感触最大和体会最深的地方写出来。
二、要善于联想。一篇好的读后感,要联系实际。比如,读完《三只骄傲的小猫》,你想想,这些小猫身上的缺点,在你和你的同学身上有没有?你是不是也因为盲目自满而吃过苦头?后来小猫都“学会了捉鱼和旁的许多事情,他们变成了既会用功又肯劳动的勤劳聪明的小猫。”那么,你和你的同学,应当怎么办呢?这些,都是你写读后感的内容。
此外,要想写好读后感,也和写好其它文章一样,需要多读、多想、多写。最好养成一种经常写读后感的习惯。这样,可以使你对所看的书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对提高你的思想和分析能力,会有帮助。
哦,对了。你是你们中队的宣传委员,要是动员全中队的同学,在暑假里都认真读几本书,写读后感,开学时,在壁报上开辟一个《我读了一本有趣的书》专栏,那才有意思呢!
祝你过个愉快的暑假!
怎样写读书心得
有的小朋友说:“我读的书也有好多本了,可为什么总觉得收获不大?”我认识一个小朋友,他读的书不算多,可读过后,主要内容都记得,还常常能谈出自己的看法来。他说,这是写读书心得帮助了他。
写读书心得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呢?一是加强记忆,二是加深理解。如果读后能写点心得笔记,自然会印象深,记得牢。当然,要做到经久不忘,那还要理解。理解得越深,记忆得也越牢靠。
那么,读书心得应该怎样写呢?
要学写读书心得,先要做些准备工作。
第一步,要对读什么书做一点选择。古人说,“开卷有益”。意思是只要打开书本,就总会有所收获。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可是,我们的时间、精力都有限,可读的书又那么多,这就要有选择。从小朋友们一般的思想、文化水平看,可读的书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基本的,就是要认真地读、深入地想的;另一类是浏览的,就是翻一翻,了解个大概就可以了的。选书,重点在于“基本的”这一类。
什么样的书算基本的呢?一种是每个新中国的少年都应该读的,象方志敏烈士写的《可爱的中国》,还有《刘胡兰小传》,《列宁的故事》……这样一些能帮助我们提高思想境界的书。还有一种,是小朋友们自己特别感兴趣的某个学科方面的书。例如,有的小朋友喜爱数学,《趣味数学》就是他的基本读物;有的小朋友喜欢历史,《上下五千年》就是他的基本读物,等等。这种书虽然因人不同,可又都是需要认真地读、深入地想的。因为,这都是我们提高思想、丰富头脑所不可不做的工作呀。
第二项准备工作,就是要尊重你所读的书,反复阅读,找到书里面的重点,抓住你最受感动的地方或是最感兴趣的地方,深入地思考下去。
至于怎样思考、怎样落笔呢?
让我们以《少年彭德怀》为例,具体地谈谈吧。
首先,要对全书有个总的印象,弄清书里写的是什么意思。读完这本书,对少年彭德怀是个怎样的人,应有个较全面、较准确的印象。例如,从《他变了个样子》等节,看出彭德怀的坚韧,从《过来的饭,我不吃》等节看出他的倔强的骨气……分节读完,再综合起来想一想,那么,一个嫉恶如仇、英勇无畏的英雄少年形象就鲜明地、完整地站在我们眼前了。有了较全面的印象,才能写好心得笔记。
但是,这并不等于复述一遍全书梗概。那种抓住好多例子去一个个地大面积发挥感想的写法,也不可取。因为那样,突出不了重点,体会也只浮在了表面上。要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两点,多想想是哪些地方打动了自己。例如,写少年彭德怀发现“国民政府”派来“救济”灾民的官员,就是前不久还在煤矿上残害矿工的大管事,他立即把这真相告诉给暴动的饥民首领,使群众避免了损失,也使坏人受到了惩罚——完成这件义举的彭德怀,当时只有十四岁!这不就是十分感人的重点吗?抓住类似这样的重点,多想一想,就可写得深入了。
最后,我们读书是首先为了提高思想认识,所以,还要想一想,读到的内容对自己有什么启发。例如,少年彭德怀为了带领乡亲同豪强斗争,“跳起来喊道:‘砍脑壳只砍我一个人的!我不怕!’”这一方面表现了他无私无畏的精神,一方面又采取了“喝血酒”的侠义方式。对这应怎样看呢?这同今天我们所批评的“哥们儿义气”有什么共同之处没有?经过认真地读和想,可以看到,少年彭德怀的心目中是有相当鲜明的是非观念的:他的一言一行都是为了被压迫的穷苦乡亲,任何有利于恶霸地主的事,任何有损于自己这个斗争集体的事,他绝不做。这就同现在有些少年人明知自己的朋友做了损害人民利益的事,却还硬要为他打掩护的所谓“义气”行为根本不同了。如果从这样的角度去写一点自己的认识,不也很好吗!
写读书心得笔记,是巩固阅读成果,加深理解、提高认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少年朋友们,在暑假中试着写一写,怎么样?
作文医生的话
一、把话说明白
小佳都上五年级了,还写不好作文。他去找作文医生给自己的文章治病。
作文医生看了他的作文说:“你的作文害的是‘语言表达不好”的病。”
小佳忙问:“怎么治呀?”作文医生说:“治的办法是:一、要加强‘营养’。就是你要努力上好语文课,多读书,从中学词、学句、丰富自己的语言;二、要积极‘护理’。就是作文时要认真,作完后要努力改,多改几遍,不搞好不罢手。现在,就拿你这段文章来诊断吧,这儿就有毛病。”
这段话是:
“极目远眺,朵朵鲜花围着大楼。还有一个喷水池,它从左转到右,从右转到左,滋润着草坪。”
小佳眨眨眼说:“我也觉得别扭,可就是安排不好。”作文医生说:“你是想通过对草坪、喷泉和鲜花的描写,表现出一幅美丽的景色是不是?”小佳点点头。“可是你的语言表达不好,结果反倒让人看不懂了。”说完,他把这段话改成了这样:
“我展望前方,在开满鲜花的草坪中间,人造喷泉的喷头在转动着,银亮的水珠落下来,滋润着四周的青草。草坪的远处,是新盖的大楼。”
作文医生说:“重要的是首先要把话说明白。比如,既然‘极目远眺’,就说明很远,就不能看见‘朵朵’鲜花。另外,喷水池是不能‘转动’的,只能说喷泉的喷头在转动着。”
“对,我懂了。”小佳说。
“不,你要对照改前改后的两段文字,细心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改,确实有了体会,才算真懂。有的同学从来不认真思考老师批改过的地方,这可不成啊!你要注意,在没把事情说明白以前,先不要去追求美丽的词藻,弄得不好反而让人越看越糊涂。”说着,他把第一张“药方”开给了小佳。上面写的是:
要想作文好,说话很重要。
第一要明白,然后讲技巧。
词语多推敲,句子要写好。
练好基本功,才能有提高。
二、把话说通顺
等小佳看完第一张“药方”,作文医生又说:“当然,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通顺呢!虽然明白和通顺关系很密切,可是,我还要专给你讲讲通顺问题。看,你的作文在这些地方都不通顺。咱们一块儿修改吧——”
①原句:我家离小土山不远,我就步行和一个邻居的孩子去那儿玩。
改后:小土山离我家不远,我就和邻居的一个孩子步行去那儿玩。
②原句:三年级时,记得有一次老师叫我和几个写字好的同学,每人写了一篇展览的大字。
改后:记得在三年级时,有一次,老师叫我们写字好的几个同学每人写了篇大字供做展览。
小佳把改后的句子读了读觉得通顺多了。作文医生说:“这叫做句中词序安排要好。词序安排不好,就会出现病句,造成混乱。比如:我爸爸是教数学的。有一天晚上,为了给学生看出卷子,他不顾疲劳,一个小错也不放过,他从九点多批改到深夜才去睡觉,才修改完。这段话,句子与句子之间的次序混乱,衔接不好,这就叫‘句序混乱’。其实,应该这样写:我爸爸是教数学的。一天晚上,他不顾疲劳地给学生看卷子,连一个小错也不放过,从9点多一直到深夜批改完,才去睡觉。”
小佳觉得作文医生说得很对,便问:“那么,怎样才能做到通顺呢?”
“要做到句序不乱,最重要的是在写作之前,思路必须理清。这一段要说什么,分几层意思写,先写哪点,再写哪点,必须都考虑好,就能写通顺了。”于是,作文医生又给小佳第二张“药方”:
把话说通顺,
必须思路清。
次序要分明,
搭配要适中。
前言搭后语,
衔接又贯通。
踏实认真练,
功到自然成。
三、把话说生动
小佳问:“作文要把话说明白,说通顺,这我懂了。除了这些,还要注意什么?”
作文医生说:“要想写得更好,还必须用形象的语言,把话说生动,描述出事物的形态、声音、色彩,这就叫绘声绘色。我还是结合你的作文说吧。”
于是,作文医生分了三种情况让小佳比较——
第一种,用词恰当不恰当。
①密密麻麻的果子,把树枝都压弯了。
改成:累累的硕果把枝头都坠弯了。(“密密麻麻”一词,多形容又多又小的东西;“压”字,就不如“坠”字恰当。)
②美丽的景致都进入了我的眼底。
改成:美丽的景致尽收眼底。(“进入”一词,是表示主动的;“尽收”,才能表示出通过我们用眼看,景致被收入我们眼底。)
医生说:“这叫炼词,就是必须选择最恰当的词语,表达要说的意思。”
第二种,语言形象不形象。
原句:一阵笑声,引起了我的注意,原来十几条游船正在进行划船比赛,是船上女青年们发出的欢快笑声。
改成:一阵笑声,吸引了我。原来,在碧波粼粼的湖面上,十几条游船正在进行划船比赛,一只只象箭似地向前飞驰。船上的女青年们是那么欢快,笑声就是她们发出来的。
作文医生说:“这叫语言的形象化,就是描写事物、叙述情况,尽量用能表达色彩、声音和形态的词语。使人读后印象鲜明,感觉清新。
第三种,使用一些常见的修辞方法。
①一颗颗小星星闪着光亮。
改成:一颗颗小星星像顽皮的孩子眨着眼睛。
②这美丽的湖面,这婀娜多姿的柳树和琉璃瓦的屋顶,这精致玲珑的小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改成:这闪亮的湖面,这婀娜的柔柳,这金色的屋顶,这玲珑的小亭,构成了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啊!
作文医生说:“第一句改成了比喻句,第二句改成较规则的排比句,这就有文采了。”
小佳体会到:作文要提高,真得把话说生动。这里面还真有学问呢!
这时,作文医生递给了小佳第三张“药”方,那就是:
把话说生动,功夫得到家,
炼词又炼句,注意形象化。
认真学修辞,确切运用它。
长期刻苦练,笔下能生花。
认真钻研独立思考
峻青伯伯:
您好!我们上语文课学到您的文章《老水牛爷爷》。老师要同学们把“潍河”改成“淮河”,老师说教学参考书上就是这样改的。我翻看了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编写的《小学生词语手册》,那上面也把“潍河”改成“淮河”来解释。难道书本上真的写错了吗?我问了爸爸。爸爸说:“在山东潍县东面有‘潍河’。”我翻开地图找到了这条不大的河流。我又想到广播里播送您写的小说《海啸》,那上面的“老金头”写得多生动,多感人,多么像您笔下的“老水牛爷爷”的形象啊!小说写的都是昌潍、垦利、小水清河一带的事情。“潍河”不也在那儿吗?
我认为课本上的“潍河”没有错。希望您能给我们来信答复,并给予订正。
陕西咸阳华星无线电器材厂子弟学校四(二)班&&张玥
张玥同学:
我在《老水牛爷爷》中所写的“潍河”,确如你所说,就是“潍河”,而非“淮河”。我不知道《小学生词语手册》是何时出版的,也未见过此书。我认为这个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因为稍有地理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淮河”是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流经安徽、江苏入海,根本不在山东。而我所写的《老水牛爷爷》的环境,却是在山东昌潍地区。山东省内怎么会有淮河呢?淮河是著名的大河,稍有常识的人都是应该知道的,而不应该张冠李戴,随意更改。
我深深地钦佩你的认真钻研,不盲从的精神,在学问上是非常需要这种精神的。
祝你学业进步!
多想才有趣
读书不动脑筋,读后忘个精光;读书多动脑筋,越读越有兴趣。这是我的一点体会。
怎么去动脑筋呢?如我学了语文《太阳》一课,说太阳表面的热度“比沸水高六十倍”。我想:沸水的热度是100度,只要溅上一点沸水,就会烫伤手。但是,太阳表面的热度是它的六十倍,100×60=6000(度),想到这里,吓了一跳。我往下读,课文上写着:“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马上变成气”,是变成“气”,而不是熔成钢水。这是连想也不敢想的啊!再往下读:“太阳内部的热度估计比表面还要高三千倍!”=(度),一千八百万度。我惊呆了!
我又联想到:太阳有地球的一百三十万个那么大,那发出的热该有多高呀!幸亏太阳离地球有三万万里远,不然的话,地球早就烧着了!可是,如果太阳离地球近一些,又会怎么样呢?
越往下想,越有兴趣……
福建福州实验小学&&王健讲&&陈胜利记
热爱学习的韩晓征
韩晓征是北京市史家胡同小学三年级(三)班的学生、少先队大队长,她连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下面介绍晓征的几个小故事。
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里有这样一道填标点符号的题目:“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去试试(&&&&)不动脑筋(&&&&)仔细想想(&&&&)那是不行的(&&&&)”五个空白中,四个都好填,只有“脑筋”二字后面的(&&&&),该怎么填呢?她停下笔想得出神。左思右想,她认定不应填什么标点。再想想,是老师出错了题吗?不会。那么,会不会是老师有意考我们一下呢!这时许多同学都交了卷,晓征却还在冷静、仔细地分析着。你瞧,“不动脑筋”的“不”字,不仅管着“动脑筋”,还管着“仔细想想”呢。如果填上标点,句子的意思就前后矛盾了。她判断以后,就决心不填任何符号。
结果,全班同学只有她一个人答对了。老师表扬了她。
一次作文课,老师挂起一幅画:两个小同学冒雨给老师送伞,让同学们讲述。
在老师引导下,同学们将这幅画,一部分一部分做了描述。最后,老师问大家:“谁能把整个画面从头到尾地叙述一遍?”晓征站了起来。她讲得绘声绘色:“……雨还在下着,校园里漆黑一片,唯独教研室的灯还亮着。小刚和小红拿着雨伞,踏着泥泞,深一脚浅一脚地走来了。他们借着灯光的映照,看到李老师还在紧张地工作着,就把伞悄悄地放在门旁。他们的背影就渐渐消失在风雨中了。”
说到这里,老师满意地点头,示意让她坐下。可是聚精会神的晓征全没有看见。她望着画面左下角的鲜花,用拟(nǐ)人的手法接着说:“花坛里的朵朵鲜花,在微笑着点头,目送着那两个热爱老师的孩子。”
晓征为什么能描述得这么出色?原来,她看了许多课外书,像《杨朔(shuò)散文选》、《希腊神话故事选》……甚至连一些有名的唐诗,她都能背出来。
更重要的是,她看书不是追求故事情节,而是用心学习写作方法,并把有用的词汇,记在小本本上,还经常运用它们。熟能生巧,她就慢慢地运用自如了。现在,晓征的作文有几篇已经被学校列为范文了。
上学期,区里颁布了三年级的体育锻炼标准,规定投掷垒球达到13米。而晓征因为个头小,臂力差,只扔了6米。她不泄气。在冬天,她迎着凛冽(lǐnliè)的寒风,举着沉甸甸(diān)的垒球,练得手臂酸痛。她想:“将来,我接班时,得有强壮的身体呀!”,就继续练下去。为了增加臂力,她每天还坚持练60个俯卧撑。一个月后,她再次来到测验场,举起垒球,使劲朝前投去。哈!扔过了15米,她终于达到了体育锻炼标准。
打开“知识的窗子”
今年7月,我在云南昆明市中华小学,被三(1)班同学生动学习的故事迷住了。
假如不是亲眼看到,我很难相信:三年级的学生,上到天文,下到地理,知道得那么多;思想那么活跃,人人都爱钻研问题。为了弄清楚“太阳比地球重几倍”,同学们竟在记者面前争得面红耳赤……
坐在身旁的范老师称赞说:“他们可会想问题哪!”
南宋还是北宋?
一次,语文老师讲《捞铁牛》一课,当讲到在宋朝的时候,一次洪水把拴住浮桥的八只大铁牛冲入河底……这时,邹远举手问道:
“老师,这件事发生在南宋还是北宋?”
这下,把老师问住了。老师谦虚地说:“我和大家课后一起查查资料,好吗?”
课后,同学们争相翻书,找资料,向家长请教。结果,意见分歧,一派说在南未,一派说在北宋,同学们争辩了一个星期,各有自己的根据。
石军有爸爸当参谋,笑眯眯地说:
“邹远!肯定是南宋,你们北宋派快投降吧!”
邹远也不示弱,说:“坚持真理,决不投降!”后来,他七找八找,又从《浮力的故事》一书中查到:捞铁牛发生在公元一○六六年。他又熟练地打开《新华字典》的历代纪元表,一查,果然是北宋!
三(1)班同学喜欢看课外书,人人都有个小图书箱。女同学陈淼说得好:“书,是我们瞭望世界的小窗子。”
感谢“猫头鹰将军”
有一次,老师指着一张猫头鹰画像,要大家看图写作文。魏鸣写得不错,受到老师表扬。后来,他读了《捕盗将军》一书,受到启发。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又重新写了一篇《猫头鹰捉田鼠》。文章用写信的方式,说:“捕盗将军(指猫头鹰):今年是个丰收年,这也有你的一份功劳,特向你表示感谢……”信的署名是:“小稻穗”。老师称赞说:“把猫头鹰的个性和功能写活了!”
知识像海洋。三(1)班的同学学习知识永不满足。班里有这样一种好风气:老师批改的作业或考卷,同学们不是先看分数,而是先查找错误,目的是为了牢固地掌握知识。
“2月份也是三十天吗?”
老师在算术课上讲了闰年、闰月以后,要求每人动手作一张年历。李彦斌想:“这还不容易呀!一年十二个月,一个月三十天呗!”很快,他就把年历做好了。
“2月份也是三十天吗?”李彦斌被同学们问得脸红了。
不久,全年级算术测验,其中有一道题:一个采煤队1980年1月采煤44165吨,2月份比1月份少采了4290吨。问2月份平均每天采煤几吨?”通过做年历,三(1)班同学都知道1980年是闰年,2月份是二十九天。所以,这道题全班都做对了!
“书上写错了!”
三(1)班的同学爱动脑筋,常在课下,一问一答,如:“石油是怎么形成的?”“航天飞机是怎么上天的?”……他们学习知识,不是囫囵吞枣,总要弄个水落石出。
《音乐家聂耳》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有一天,他在河边练琴……下起小雨来。聂耳全神贯注地拉着小提琴……悠扬的琴声透过蒙蒙细雨,飘荡在林间小路上。”
老师在台上讲,陈倩在低头想:“雨水打湿了琴弦,怎么还会响呢?”于是,他站起来说:“老师,书上写错了!”
全国统编教材难道还会错吗?我也半信半疑。回到北京后,我请教了音乐学院教小提琴的老师,他回答说:“雨打湿琴弦,当然拉不响了。”
这学期,他们升入四年级了。我遥祝他们把“知识的窗子”开得更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在电脑上写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