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国内国企与私企的区别人才培养体制,有什么更好的见解?

菏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工商局等单位关于建立菏泽市个体私营企业维权投诉服务中心及其联席会议制度的意见的通知 - 法规库 - 110网
您的位置: &&
&& 法规正文
菏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工商局等单位关于建立菏泽市个体私营企业维权投诉服务中心及其联席会议制度的意见的通知
菏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工商局等单位关于建立菏泽市个体私营企业维权投诉服务中心及其联席会议制度的意见的通知菏政办发〔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属各企业,各大中专学校:  市工商局、市个体劳动者协会、市私营企业协会《关于建立菏泽市个体私营企业维权投诉服务中心及其联席会议制度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三年九月十八日  关于建立菏泽市个体私营企业维权投诉服务中心及其联席会议制度的意见  市工商局 市个体劳动者协会 市私营企业协会  (二○○三年九月十日)  为更好地维护个体私营企业的合格权益,促进全市个体私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省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权益保护条例》,确定建立菏泽市个体私营企业维权投诉服务中心及其联席会议制度。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市个体私营企业维权投诉服务中心组织构架  市个体私营企业维权投诉服务中心由市和县区两级中心及基层站、点组成。市个体私营企业维权投诉服务中心由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牵头,市个体劳动者协会和私营企业协会具体承办。  二、建立个体私营企业维权投诉服务联席会议制度  (一)联席会议组成人员。联席会议由市工商局和中小企业局牵头召集,市工商局和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具体承办,市经贸委、监察局、工商局、中小企业局、公安局、司法局、科技局、人事局、国税局、地税局、教育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建设局、卫生局、文化局、广播电视局、技术监督局、物价局、菏泽日报社、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等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邀请市人大、市政协、市法院、市检察院、市总工会、市工商联参加,原则上每年召开一次。(二)联席会议主要内容。听取个体私营企业维权投诉服务中心工作报告,部署维权投诉服务工作;对维护个体私营企业合法权益有关、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和督导,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加强保护个体私营企业合法权益的宣传教育,维护个体私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维权投诉服务工作的领导  各县区政府要按照市的统一部署,尽快建立个体私营企业维权投诉服务中心和联席会议制度。市有关部门要按照联席会议制度的要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配合,共同搞好个体私营企业维权投诉服务工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要建立完善工作网络,认真履行职能,做到有诉必接,件件落实,切实维护个体私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相关法规: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吉安推荐律师
江西南昌市
江西南昌市
江西景德镇
最新已解决问题
按地域查找法规
按类别查找法规
全国专业律师列表
按地域找律师2010各种部门年终总结的写法及示范年终总结
年终述职报告33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78页免费48页免费25页免费54页免费5页免费 66页免费55页免费78页免费53页免费9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78页免费84页免费48页免费3页1下载券78页免费
2010各种部门年终总结的写法及示范年终总结
年终述职报告33篇|21各​种​部​门​年​终​总​结​的​写​法​及​示​范​年​终​总​结​ ​ ​年​终​述​职​报​告3​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您当前的位置:&&&&&正文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员述职报告
  2003年,XX个协、私协在XXXX的直接领导和X机关的帮助指导下,紧紧围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宗旨,本着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不断提高了为会员服务的能力、质量和层次,较好地发挥了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助手作用,个体私营经济管理员述职报告。下面,我简单汇报一年来的几项工作:一、&&认真开展了各种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了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去年,我们在全省协会系统及广大会员中深入开展了各项思想政治教育,使广大会员自觉做一个“爱国敬业,诚实守信,优质服务,乐于奉献”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者。一是抓好十六大精神的学习。我们就紧密结合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协会工作、会员的思想和经营状况,先后采取开会、座谈、培训和宣讲的形式,认真组织广大会员学习十六大报告中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新论断,特别是认真领会了报告中关于对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在内的社会阶层的新的社会定位的重要论述。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增强党的阶层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要把“其它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等。这些重要观点,进一步排除了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障碍,突破了以往的重重“禁区”,打开了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平等参与政治生活的大门。从而极大地鼓舞了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斗志、增强了发展信心。二是广泛开展了职业道德教育。我们始终把爱国敬业,诚实守信的高尚情操,作为企业发展的一条主线,抓紧抓好,先后在广大会员单位中开展“青年文明号”、“文?经营户”和“光彩之星”等争优创先活动,树立了一批典型。三是广泛开展了法制教育。根据中个协关于“四五”普法教育的要求和安排,着重开展了《产品质量法》、《合同法》、《税法》和《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在宣传教育的基础上,还邀请了8名专家,先后到东莞、韶关、中山、肇庆、茂名等地为他们举办法律法规知识讲座。通过学习和教育,使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迈上了新台阶,得到了地方和中央有关部门的广泛认同。同时,广大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扶贫济困、奉献爱心的意识极大增强。如为清远市协会组织为“抗非”英雄邓练贤家属捐款和开展向英雄警察林奕兴亲属募捐义演活动等。 二、&&&积极帮助企业实施营销战略,努力扩大了“私企”产品销售渠道 广东有生产型、科技型、外向型的私营企业5万多家,个体工商户近18万户。产品达1200多种。为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进一步提高私企产品的市场覆盖面和占有率。去年积极组织了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产品参加国内外各种展销会。4至6月,先后两次组织65家私营企业参加由省政府组织的粤辽贸易洽谈会,签订产销和贸易合同金额60多亿元。9至11月为促进各地市场的物资交流,互通有无,扩大地方和私企名优、土特产品的销路,协会又组织了90多家私企参加中国长春国际小商品展销会和广东东莞(常平)大京九农副产品展销会。此外,我们还经常开展产品质量评比、鉴定和认证活动,并利用新闻媒体加以宣传报导。通过一年不懈的努力,大大提高了私企产品的知名度,特别是许多私企产品在东三省建立了连锁店、经销网和固定客户。这些都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的高度评价。 三、注重为企业排忧解难,拓展和强化了为会员服务的各项工作 从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困扰私企发展的主要难题是流动资金短缺,人员素质较低,“三乱”现象普遍存在,另外还有部分私营企业设备简陋,技术落后,规模不大,后劲不足,缺乏市场竞争能力,述职报告《个体私营经济管理员述职报告》()。这些都是制约私营经济向高层次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去年我们仍然把为企业解困工作作为重头戏,抓紧抓好,抓出成效。首先是想方设法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问题。一方面争取银行部门的支持,先后两次在中山、东莞组织私企老板和银行家座谈对话,共谋对策,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乡镇银行特别是信用社,都以个体私营企业为主要信贷对象,有针对性地为会员办理储蓄业务。另方面积极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放宽财税和信贷政策,对私营企业实行“双定”?“带证”为主,查帐计征为辅的征税方式,一定一年不变。这些都为私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方便和有力保障。其二是开展各项培训、办证服务。去年,仅省协会就开展技术培训25次,培训人员达1800多人次,进行技术考核定级1300多人。在各行业评审、认定初、中级技术职称200多人,申领、换发会计证4000多人次,为私营企业培训会计人员2000多名。为3000多名私企老板和员工出具和提供了往返深圳、珠海边防证和出国出境的政审和证明。其三是认真做好来信、来访的接待和处理,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处理好会员来信、来访,是协会的基本职责。去年,省协会共收到会员来信1500多封,通过处理来信来访,帮助会员解决了大量实际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级协会为会员解决各类经济方面的纠纷或案件170多起,挽回经济损失5700多万元。如去年3月,韶关市食品公司强行要求个体户去他们那里批发肉类,将三级肉当一级肉批发,同时,他们又允许个体户每头猪交80元屠宰费后可自行屠宰,并且还成立了牲猪屠宰纠察队,违规查扣个体工商户从其他定点屠宰厂批发的肉类,个体户敢怒不敢言。我们获悉此事后,迅速与当地政府联系协调,指出这是一起严重的违规行为,当地政府当即发出决定,予以纠正,取消了非法的纠察队,并允许个体户可以到市内任何屠宰场批发肉类。 四、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种活动,不断加强了企业间的信息、思想和经验交流 为扶持私营经济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向生产型、科技型、外向型的领域发展,我们认真开展了为企业提供政策信息、学习培训和经验交流等活动。5月份,我们组织了一批个体私营企业老板及其从业人员参加了“2002’第二届中国南方经济论坛WTO高层报告会”。通过听取国家权威部门领导和境内外著名经济学家的精彩演讲以及与演讲者进行双向交流,让企业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增强了挑战WTO的信心。6月份,为实现加快我省个体私营经济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步伐,充分做好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的前期准备工作,广泛听取私营企业主在新形势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建议、意见和要求。我们与省工商局、广东工商报社在广州市联合举办了“2002’广东发展非公经济论坛”。这次论坛,集中了全省不同地域、不同产业,在经济上有实力、社会上有地位、行业中有影响的80多家私营企业,从多层次、多角度分析了广东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现状,认真探讨了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新见解和新思路,并针对当前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和困难,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将实践经验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这些精辟的见解和理论,加深了人们对个体私营经济的认识,启发了人们的思路,为促进我省个体私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9月份,组织我省私营企业赴山东参加“2002鲁粤浙苏民营经济南北论坛”。这次论坛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山东省中小企业办公室、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山东省私营企业协会承办,邀请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区域经济发展部林家彬部长做报告。十一月份我们又组织了广东?批较大的房地产老板随中国代表团参加了“2002中澳房地产投资与贸易论坛”。这些论坛和学习,为私营企业老总在新形势下如何开拓新思路,寻求新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五、认真进行实践和探索,进一步做好了私企中的党建工作 在广大私营企业中建立健全党的组织是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架构的一项重要内容。去年省个体私营企业党委,经过不断地实践、探索和研究,在非公经济党建工作中逐步摸索出了一条新路子,创造了新经验,取得了新成效。一是继续抓好了组建。根据省委组织部关于“就近管理、方便活动、理顺关系、不留空白”的要求,?然坚持边摸底、边组建、边规范的原则,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巩固一个规范一个。在前年的基础上,新成立了3个企业党委,10个党支部。目前,省直这块企业成立党委的有5个,党总支5个,党支部42个,有600名党员纳入组织范围之内。二是注重抓好活动。在有利于党内生活、有利于党员管理、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前提下按照“小型、业余、多样、实效”的原则,以企业文化为载体,以扩大影响力、增强凝聚力为主题,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开展党组织活动,把组织活动与生产经营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与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活动结合起来,调?了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其中元邦集团党委已经成为私企党建工作典型,受到省直工委和省委组织部的表扬和肯定。三是积极抓好党员发展。去年,我们本着积极稳妥、慎重的原则,先后选送了25名优秀骨干参加省直工委举办的党的知识培训,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了19名新党员。另外,还考察和批准了7名预备党员转正。 以上是我的述职报告。回首去年,虽然我会在省局的领导下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一是政治理论学习上还缺乏刻苦钻研精神,一年来虽然学习了一些政治理论书籍,但结合工作需要?变化,系统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深层次地探讨一些理论特别是党对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理论问题还不够。二是在指导基层协会建设上措施还不够有力,研究基层协会问题,分析基层协会形势,宣传基层协会典型,及时解决基层协会的困难和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还需加强。2003年,我要在十六大精神的指导下,根据局党组的工作部署和吕成贤局长争创五个一流的要求,决心在三个方面去努力工作:一是把握灵魂;二是抓住重点;三是强化建设。所谓把握灵魂,就是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十六大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论述,毫不动摇地抓好?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所谓抓住重点,就是要继续贯彻落实好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决一些深层次问题;所谓强化建设,就是要抓好协会的自身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 谢谢大家!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员述职报告〕--博才网
猜你还喜欢的文章
热点文章排行榜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您还有150字可以输入
更多资讯请点击
热门关键字:,,,
【打印文章】
军艺19岁校花黄筱婷清纯照曝光 舞姿柔软似水
俄罗斯军官舞会照曝光 帅哥美女如云(组图)
600余名考生泳装亮相高校表演专业招生会
美摄影网站评选出年度令人叹为观止的照片
最“凶”台球美女裁判写真
最青春!杭州武汉艺考现场美女如云(组图)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毕业论文)我国私营企业目前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建议.pdf4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私营企业目前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束景虹
私营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中最为活跃的市场主体,历经多年发展,
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扩大劳动就业、扩大财政收入、方便群众生活等各个方
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私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却面临着一系列内部
以及外部的问题。尤其是年爆发的金融和经济危机,使众多的中小私营企
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和挑战。因此,探讨如何让广大的私营企业重新焕发
活力,实现更好更快、持续稳定的发展之途径,对于实现我国整体经济的复苏
和进一步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将对私营企业进一步发展中所面临的产权
集中、技术创新不足以及人才缺乏三大内部问题,以及融资困难、行业壁垒、
法规不完善的三大外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探讨,并尝试提出解决这些问题
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够为促进我国私营企业进一步健康发展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私营企业,现状,内部问题,外部问题,建议
Ⅱ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
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
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
作品成果。对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
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却,,年;月叫日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唧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
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专访刘伟:软件开发人员的内功修炼之道
共 181966 人围观,
发现评论数个
CSDN:现行的软件人才培养体制有哪些缺陷?你认为该如何改进?刘伟:关于现行软件人才培养体制,我个人也有一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下面我谈几点自己的看法吧。培养目标问题。做科学家好还是工程师好?研究型大学是不是不应该培养工程师?研究型大学如何培养工程师?现在很多985和211高校的口号都是建设国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老师们都全力去做科研,而工程类专业,特别是软件工程又是以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为主,如果老师们都将精力用于做科研了,谁来培养工程师?怎么培养工程师?而且没有实际的项目开发经验,只是照本宣科,停留在纯理论的教学中,如何能够培养出合格的工程师?我个人觉得工科大学本科教育(工程类专业)应该还是以面向应用工程型为主,如果希望当科学家,应该是在硕士,特别是博士教育中。随着工程硕士规模的扩大,很多人硕士毕业之后还是当工程师。如果有志于当科学家的同学,应该从本科就做好准备,打下良好研究基础,学好数学、英语和一些基础理论课程,最好能够把算法、计算理论、编译原理、形式化方法、数据挖掘、计算机图形学等知识(或课程)也学好,为做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如果有机会的话,可以提前和老师们一起参与一下科研项目的研究,了解一下科研的流程,说不定还能够做出点啥科研成果,呵呵。而对于大部分想做工程师的童鞋而言,软件开发类课程就非常重要了,无论是编程、分析设计、架构还是测试,以及数据库、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等基础课都是成为一名优秀工程师的基础,如果有机会,做做实际的应用型项目(不是停留在课程设计或者项目实训等模拟项目上),那帮助就更大了。在大学阶段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职业规划,对于同学们的成长确实有很有帮助,虽然这个做起来有点难度。课程体系的建设问题。这也是软件工程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它对应于一个怎么做的问题,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要兼顾多方面,因此一套完善合理的课程体系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这样难免会有一些童鞋会成为小白鼠,但是这是人才培养道路上必经的一个过程,还望做过小白鼠、正在做小白鼠和即将成为小白鼠的同学们理解。一套科学合理的软件工程课程体系,我认为至少要考虑如下两个方面:用人企业的需求(分析用人企业所需的技能和技术,结合企业的招聘启事,请企业专家参与评审课程体系,包括课程的培养目标、先后顺序、教学大纲、实验安排等)、人才的长远发展(我们不能只是培养码农,需要培养出能够具有更好地发展前景的软件人才,因此,除了编码类课程,还需要开设需求、分析、设计、架构、测试、项目管理等课程)。对于教育工作者,人才是产品,用人单位是客户。我们都希望能够培养出高质量的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做到三方共赢!&教学与实践课时分配的问题。软件工程是一个重实践的专业,必须要多实践,重点培养实践能力,许多高校都在压缩教学课时,大量增加实践课时。但是现在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很多学校的教学资源不足,不可能所有的课都在机房上。大家经常会提到一个“做中学”的问题,对于软件人才的培养,确实需要增加实践课时,我个人觉得如果网速足够快并提供合适的在线项目开发和管理平台,有些练习和项目完全可以在宿舍完成。教学课时没有必要开设那么那么多,我始终还是坚信那句话:大学教育更多是培养大家学习知识的能力,而不是学习知识本身。师资问题。作为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需要至少在某一个或者几个领域与最新技术接轨,每年应该也要实时充电,让学生们能够在学校就学到一些前沿的知识。对于有些知识的学习,老师的理解能力和消化能力还是要强于学生,毕竟对行业和专业的了解更为全面和系统。我个人的观点是,作为从事软件工程一线教学的教师,应该有目的地提升自己的实际项目开发能力,不断学习新知识,“一门课上到退休”对我们来说并不适用,也不应该是这样。作为一名软件教育从业者,我要求学生要努力学习,学会自学一些新知识与技能,同时我也需要不断学习,只有这样,我想自己才能实现成为一流IT教育工作者的梦想。高校与企业联合办学的问题。与企业联合办学是目前很多高校在培养软件人才的时候采用的一个重要的手段,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到一些企业实用技术,另一方面可以缓解师资不足的问题。学生也特别希望能够有一些企业老师来讲课,学习到更多实用的技术和经验。我想我的课之所有学生们也还挺喜欢,跟我之前有过几年项目开发经验有很大关系。但是在校企联合办学过程中,地域因素也不得不考虑,例如在北京,如果要找一流的测试专家给某个高校上软件测试的一些课程,可以找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或者国家信息中心软件评测中心,但是有很多二线、三线城市的高校就没有这么便利的企业教学资源了,应该建立一个校企合作的平台。我觉得校企合作也是一个对三方有利的方式,对于学生和学校的好处不用多说,对于企业而言,可以从中选拔优秀的潜在员工,还可以宣传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同时带来一些新的赢利点。很多国内外知名软件公司就成立了专门的校企合作部门,已经嵌入到师资培训、学生培养、实习生安排、社团活动等多个环节,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当然,还包括不同层次的学校人才培养的差异性问题、软件工程硕士培养问题、不同方向(开发、测试、互联网营销等)的软件人才培养问题等等。每一个问题都可以作为一个专题讨论,恕本人才疏学浅,也不能妄加评论了,呵呵,以后有机会再跟大家进一步交流。以上很多观点都来自我2012年12月份写的一篇博文《如何培养软件工程人才——参加“第一届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人才培养高峰论坛”有感》,欢迎大家一起交流和讨论。软件开发人员的内功修炼之道CSDN:设计模式适用于哪些领域?它体现了什么?能给软件开发带来哪些帮助?刘伟:设计模式主要应用于面向对象软件设计领域,对于面向对象编程也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很多人都是通过对设计模式的学习和掌握才真正理解面向对象的。我在给一些软件企业做内训的时候,接触过很多具有多年开发经验的Java或C#程序员,他们一直采用面向对象语言在从事软件开发,但是基本上还是按照传统的结构化编程方式,不理解抽象类和接口有什么作用,不明白什么时候该用类继承什么时候该用对象关联,通过对设计模式的学习,他们才真正领悟到面向对象的魅力,更好地从事面向对象设计与编码工作。设计模式来源于众多专家的经验和智慧,是从许多优秀的软件系统中总结出的成功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可维护性复用的设计方案。设计模式是在特定环境下为解决某一通用软件设计问题提供的一套定制的解决方案,该方案描述了对象和类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是一套被反复使用的、多数人知晓的、经过分类编目的、代码设计经验的总结。我们知道,随着软件寿命的延长和软件规模的扩大,如何更好地维护软件和实现软件的复用是现在软件界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越来越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花费在软件维护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设计模式的使用可以避免我们做一些重复性的设计工作,有助于提高设计和开发效率。此外设计模式提供了一套标准的设计词汇,方便开发人员之间交流,例如学过设计模式的人都知道适配器是怎么回事,都知道桥接模式应用于什么样的环境,都知道单例类如何实现,也都知道迭代器是干啥的。除此之外,设计模式对于提高系统的可重用性、可扩展性以及设计方案的文档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面向对象的初学者而言,提高学习和掌握一些设计模式的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面向对象的三大特性:封装、继承和多态,同时还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阅读和理解现有类库和框架的源码,降低学习成本。CSDN:可以说设计模式是程序员必备技能之一,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学习设计模式(比如如何才能更好地抓住设计思想和本质)?刘伟:“如果想体验一下运用模式的感觉,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运用它们”。设计模式的学习关键是深入理解和多加实践,简单说就是多思考、多实践。每一个设计模式都有自己的适用场景,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因此在使用设计模式的时候要做一些权衡,例如有的设计模式可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但是可能会增加系统中类的个数或者影响性能;滥用模式不如不用模式,需要合理使用设计模式。最好的学习方法是首先系统学习一下设计模式,掌握这些模式的一些典型应用,例如在现有类库或者框架中的应用情况,关键还是要多加实践,要尝试在项目开发中多使用设计模式,有些设计模式还是很容易用上的,例如工厂方法模式、适配器模式、策略模式等。我通常建议大家的一种模式学习流程如下:先通过一些生活实例引入某种设计模式,然后学习该模式的动机、定义和结构,再学习一两个使用该模式的典型实例,接下来学习该模式的一些扩展知识以及模式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最后再学会在项目开发中应用所学模式。我相信,通过这样一个学习流程,应该还是可以较为系统地掌握一个设计模式的。在我最新出版的《设计模式的艺术——软件开发人员内功修炼之道》一书的第一章中有一个专门的小节介绍了我个人对于设计模式及其学习的一些观点,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关于这本书我在这里多讲两句,《设计模式的艺术——软件开发人员内功修炼之道》一书是我多年设计模式使用和推广经验的一个结晶。这本书结合30多个应用实例分析和讲解每一个设计模式,力求让大家通过最通俗易懂的方式来学习设计模式,让大家在项目实例的引导下学会选择和合理运用设计模式,快速提升开发功力,真正理解和掌握每一个设计模式,在软件开发的内功修炼之道上迈出坚实的一步。在书中内嵌了适量的基于项目实例的思考题和练习题,内容全面,语言通俗,深入浅出,难度适中,可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我相信这本书将会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设计模式,我在CSDN技术博客(http://blog.csdn.net/LoveLion)中开辟了专门的讨论区,学习之路,与你同行,希望大家能够多沟通,多交流。CSDN:设计模式确实是个好东西,但很多人为了设计模式而设计模式,因此有人提议达到一定高度后请忘记设计模式,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刘伟:我很赞成这个看法,就像我经常和学生说的,真正的模式高手就像一些武林高手一样:手中无剑,心中有剑。设计模式的“上乘”境界就是:手中无模式,心中有模式。模式使用的最高境界是你已经不知道某个具体设计模式的定义和结构,但你会灵活自如地选择一种设计方案(也许就是某个设计模式)来解决某个问题,设计模式已经成为你开发技能的一部分,能够手到擒来,“内功”与“招式”已浑然一体,要达到这个境界并不是看完某本书或者开发一两个项目就能够实现的,它需要不断沉淀与积累,因此对模式的学习不要急于求成。在学习过程中我得重复那句话,千万不要滥用模式。每个模式都有自己的适用场景,不能为了使用模式而使用模式,滥用模式不如不用模式,因为滥用的结果不仅得不到“艺术品”一样的软件,还很有可能是一堆垃圾代码。当你真正系统理解和掌握了每一个模式之后,设计模式已不复存在,它已经完完全全与你的开发技能融为一体,你可以将它遗忘。CSDN:设计模式和语言之间存在必然关系吗?有人说设计模式用C#和Java语言最好,对此你有什么观点?刘伟:设计模式和语言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关系,现在通常我们所指的设计模式都是一种狭义的设计模式,大部分都源于GoF 23种经典模式,这些模式都是基于面向对象编程语言的,对于目前比较热门的另一类函数式编程(FP)语言并不适用,例如Haskell和Miranda等。但是对于所有的面向对象编程语言以及支持面向对象编程的语言来说设计模式都是通用的,不同的语言只是提供不同语法风格的实现,同一种模式的涵义和实现思路都是一致的。由于在.net Framework和JDK类库中使用了大量的设计模式,而且C#和Java都是纯面向对象语言,它们都提供了较为方便的反射机制,同时也拥有大量的开源框架,在C#和Java相关社区讨论设计模式也会更多一些,相关的书和资料也很多,但这些都只能说明使用这两种语言来实现设计模式相对更为方便,并不代表只能用它们来实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基于其他语言的设计模式书籍的问世,足以说明在其他各种面向对象语言中都可以很好地运用设计模式来设计软件。总之,如果你正在从事面向对象开发或正准备从事面向对象开发,无论你是使用Java、C#、Object-C、VB.net、Smalltalk等纯面向对象编程语言,还是使用C++、PHP、Delphi、JavaScript等可支持面向对象编程的语言,如果你一点设计模式也不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你out了。CSDN:万物都有个度,设计模式并非万能,你能谈谈设计模式的一些局限吗?另外设计模式能改变软件质量吗?刘伟:没有完美的模式,每一种设计模式都存在优缺点,就像我前面所说的,有些设计模式可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但是可能会增加系统中类的个数或者影响性能,例如工厂模式、策略模式、观察者模式等等;有些设计模式可能连最基本的开闭原则都不满足,但是它们在特定情况下为某一软件设计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例如单例模式、外观模式等。严格来说,每一种设计模式都存在自己的局限,因此在使用的时候需要我们做出一些权衡和折中,合理选择设计模式,慎重考虑是否需要使用设计模式。软件工程大师John Vlissides说过:模式从不保证任何东西,它不能保证你一定能够做出可复用的软件,提高你的生产率,更不能保证世界和平。模式并不能替代人来完成软件系统的创造,它们只不过会给那些缺乏经验但却具备才能和创造力的人带来希望。对于设计模式是否能够改变软件质量,我只能说从某些角度或者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的。但是它不能确保,如果滥用模式,不仅不会改善软件质量,还会严重降低软件质量,导致设计方案和代码发生混乱。国外(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有学者从程序员的主观角度做了一些研究,我把他们的研究成果翻译成中文也发布在CSDN博客中了,结果引起了大家“激烈”的讨论,因为不同的设计模式的出发点不一样,因此对于软件质量的影响也不一样。软件质量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具体来说包括很多质量属性,例如正确性、健壮性、扩展性、可复用性、可维护性、安全性、可靠性等等。有些设计模式可以改善某一个或一些质量属性,但是又会导致另一些质量属性受影响。例如单例模式,它可以节省系统资源,但是它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并不好;再如工厂模式,虽然它避免了创建代码的蔓延,扩展性也很好,但是它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程序的性能。因此,对于设计模式是否能够改变软件质量,这句话没有明确的答案,选择设计模式的重点在于我们更加关注哪个或哪些质量属性,是可扩展性、可复用性还是性能,这需要我们做一些权衡和折中,大部分基于面向对象的设计模式重点考虑的还是可复用性和可维护性。因此,大部分设计模式可以改善系统的可复用性和可维护性,这句话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其他质量属性的改善,我们就只能逐个模式进行分析了。目前,我带领一个研究小组正在从事有关设计模式对软件质量影响的定量研究,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些实实在在的数字(度量因子),而不是主观的评价来说明设计模式对软件质量的影响,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选取了一些经典的软件度量因子,包括CK、LK、MOOD等,这项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我们发现有些模式确实能够很显著地改变一些软件度量因子,今后我会在博客中发布一些我们的研究成果。关于这项工作,我们最终还是希望能够融入到一套自动重构系统中,能够为用户选择是否重构提供一些理论依据。CSDN:有人表示,设计模式并不难学,难的是如何成功应用,在这方面你有心得分享吗?刘伟:首先这句话我很赞同。我也经常跟学生或者学员们说,设计模式一旦找到学习的感觉和有效的方式,学习起来并不难,而且学习的过程会很有乐趣,也很有成就感。但是很多人学完了并不知道怎么在项目中运用设计模式,对于学习,我想强调的是,每一个模式我们至少应该掌握如下几点:这个设计模式的意图是什么,它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什么时候可以使用它;它是如何解决的,掌握它的结构图,记住它的关键代码;能够想到至少两个它的应用实例,一个生活中的,一个软件中的;这个模式的优缺点是什么,在使用时要注意什么。当你能够回答上述所有问题时,恭喜你,你了解一个设计模式了。注意,我用的是“了解”,并不代表你掌握这个模式了,如果不懂如何使用一个设计模式,而只是学过,能够说出它的用途,绘制它的结构,充其量也只能说你了解这个模式,严格一点说:不会在开发中灵活运用一个模式基本上等于没学。设计模式是“内功心法”,它还是要与“实战招式”相结合才能够相得益彰。学习设计模式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于应用,如果要做到熟练运用每一个设计模式,我的建议如下:深入理解每一个模式的动机,除了熟悉它的标准结构,还要熟悉它的一些常用的变化,以及一些常用的模式联用机制,例如有的设计模式可以简化、有的经常会和别的设计模式一起使用。在学习设计模式之前,一定要深入理解面向对象设计原则,包括SOLID、合成复用原则以及迪米特法则,因为绝大多数设计模式都体现了一种或多种面向对象设计原则,理解面向对象设计原则是学好用好设计模式的基础。除此之外,还要熟悉设计模式的适用场景,知道什么时候用以及什么时候不用这个模式,这个很关键,千万不能滥用模式。除了一些生活示例外,一定要看看已有软件中的模式应用实例,例如对于Java开发人员而言,我觉得一个很好的学习模式的方式是结合JDK一起学习,JDK类库中应用了所有的设计模式,例如Java IO中用到了装饰模式,AWT/Swing中用到了组合模式、抽象工厂模式,Runtime等类用到了单例模式,事件处理中用到了观察者模式,内置了迭代器等等,而且很多现有的开源类库中也用到了很多设计模式,例如JUnit、Struts、Spring等框架中就用到了很多设计模式,如在JUnit中使用了组合模式、模板方法模式等设计模式。除此之外,还可以下载一些明确提到使用了设计模式的软件的源代码看看,看看别人是如何使用设计模式的。学会思考和对比使用模式之前和使用模式之后,软件设计和代码结构是如何发生改变的。通过这种思考和对比加深对模式的理解,以便在实际开发中更好地运用设计模式,同时也学会使用设计模式来对代码进行重构。我在《设计模式的艺术——软件开发人员内功修炼之道》一书中也引入了大量真实的实例来讲解设计模式,目的也是希望读者能够真正懂得如何在项目开发中运用设计模式,例如通过重用算法库来讲解适配器模式、设计跨平台图像浏览系统来讲解桥接模式、设计界面皮肤库来讲解冲向工厂模式等等,并提供了大量练习来强化和巩固所学知识。有效的学习也是提高应用能力的一个途径。多交流,和别人讨论和分享设计方案。我个人提倡和鼓励分享和讨论,也乐于分享和讨论,当遇到设计和模式应用问题时,可以把问题拿出来,与同事讨论,或者通过网络与网友讨论,我相信通过这个讨论过程你一定会受益匪浅。而且我建议当你有了一个好的设计方案时,不妨把它分享出来,让大家学习学习,你的经验将给别人带来帮助,这何尝不是一种美德呢。如果对模式使用很纠结很困惑的朋友,可以通过我的CSDN技术博客和我交流,也许我能帮到你。软件架构、重构与设计模式CSDN:软件架构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才能做好架构设计?刘伟:软件架构是软件工程一个很重要的分支,随着软件规模的扩大和软件寿命的延长,软件架构也越发重要。就像建筑领域,盖一个狗窝不需要进行分析与设计,但是如果是要盖一座万人体育场或者摩天大楼,那一定会离不开设计师。软件工程与之同理,好的架构能够决定软件的成败。软件架构不只是简单的分层或者划分模块,它包括更多的内容,例如需求确认、系统分解、架构风格的选择(B/S还是C/S)、技术选型(Java还是.net,Oracle还是MySQL等)、物理架构设计、数据架构设计、逻辑架构设计等等,通常架构师还要参与包设计、核心模块设计以及类设计等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工作。正因为软件架构设计涉及的内容相当多,因此需要考虑的因素也很多。软件架构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需求、成本、进度、团队人员的素质等等,我觉得首先应该考虑的是需求,俗话说:需求进、架构出。如果没有深入分析需求,往往难以得到好的架构,在分析需求时除了功能需求外,还要考虑一些非功能需求,包括是否要与第三方系统兼容、是否要考虑到数据迁移、是否要考虑到平台的多样性等等,非功能需要中很多因素也会影响到架构,例如安全性、性能等等,因此好的架构师应该尽量多参与需求分析,听听客户的想法,需求是影响架构最大的因素,架构风格的选择、技术选型等都与需求息息相关。除此之外,成本、进度以及人员素质等对架构的影响也很大,因此在架构设计的时候也需要充分考虑。没有完美的设计方案,无论是SAAM还是ATAM等架构评估方法,其实都是一种折中的方法,无法使每一个因素都达到最优,所以我们要全盘考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当前应用最合适的一种设计方案。对于如何做好架构设计,我个人建议如下:深入理解需求:错误的需求必定导致错误的架构,因此一定要深入理解需求,作为架构师,一个很重要的职责是进一步确认和细化需求,例如了解当前系统是否需要和别的系统交互,通过什么接口来交互,在交互的时候数据如何发送和接收等等,了解得越细致对于架构设计帮助越大,因此,一定要做好需求工作。全面考虑非功能因素:很多软件项目的失败并不是因为功能的缺失或者错误,而是因为一些非功能因素考虑不周全,例如服务器的性能、最多容许的并发用户数、安全性等等。作为一名好的架构师,应该认识到当前系统最重要、最核心的质量属性是哪些,例如有些项目的核心是安全性,此时可能需要牺牲性能来提高安全性,这就需要和客户进行交流,做一些平衡,通盘考虑。可能还要专门就安全性来做专门的设计,例如在我曾经参与过的项目中,光一个安全性就需要做好几个层次的设计,有代码级的、数据库级的、功能级的、系统级的,但性能是肯定会要下降的。因此,在进行架构设计时要学会取舍,当然取舍的前提是已得到客户的认可。优秀的架构师会引导客户接受合理的架构方案,以确保系统能够真正投入使用。构造合理的系统模型:建筑设计师都擅长绘图,同样作为一门工程学科,软件工程也需要绘制一些图,越大的项目需要的图越多,要求也越严格。这些图又可以称为模型,好的架构设计一定要有一套完整、合理的模型,包括数据模型(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和物理数据模型),结构模型(类图、包图、组件图和部署图等),动态模型(状态图、活动图和顺序图等)等,要熟练使用UML等技术来构造系统模型,这些图形也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验证架构的合理性,例如使用类图描述系统的类结构、使用包图描述系统的分层结构、使用组件图描述系统物理文件的联系以及与第三方库之间的交互、使用状态图描述核心业务对象的状态及其转换、使用活动图描述核心业务流程等等。在现代软件开发中,越来越多的软件公司都意识到建模的重要性,我也给一些软件公司做过UML建模技术的培训,发现很多公司在学完UML之后就能够将这些技术很好地用于实际的项目开发,特别是软件架构的设计,这与之前直接根据需求文档写代码,越写越盲目,最后还可能出现项目失败的情况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我目前也正在写一本UML相关的书,预计2013年能够发行,希望能够给广大开发人员提供帮助。保证架构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好的架构应该是稳定而又易于扩展的,因此在进行架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使用设计模式的目的实际上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来保持架构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因此,对于一名优秀的架构师而言,软件需求、软件质量属性、UML、设计模式等知识都是必须要具备的。CSDN:设计模式在架构设计中作用大吗?如何在架构设计中使用设计模式?刘伟:设计模式在架构设计中还是挺重要,几乎每一本关于架构设计的书都会提到设计模式,甚至还会精讲几个常用的设计模式。就像前面我所说设计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架构设计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不会因为一点点小的改动就导致架构方案发生大的改变。合理使用设计模式,可以在提高代码质量的同时提升软件架构设计的质量。在架构设计中使用设计模式时,也需要充分理解需求,才能正确选择和使用设计模式。大部分设计模式都提供了抽象层,目的是让系统更易于扩展。通常的做法是要学会分析出系统的扩展点,对于一些可变的扩展点,需要提供一个稳定的抽象层,然后通过具体层来实现具体的业务功能。比如:如果在需求分析和架构设计时发现某个业务功能将来可能会进行改进,例如加密算法,此时可以提供一个抽象的加密类,而将具体的加密类作为其子类,所有的依赖和关联都基于抽象加密类,引入配置文件,将具体加密类类名存储在配置文件中,然后利用反射和注入的方式将具体加密类对象提供给其他业务类使用。当需要更换加密算法时,只需增加一个新的具体加密类并修改配置文件即可,原有设计方案和代码都无须进行修改,系统符合开闭原则,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这就是策略模式的一个应用。对于需求分析和架构设计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有些设计模式已经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例如当你需要经常调用一些第三方接口时可以考虑使用适配器模式,当你需要为多个外部子接口提供一个一致的入口时可以使用外观模式,等等。每一个设计模式都相当于“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一不小心就在你的项目开发中用上了,当你遇到此类问题时就可以游刃有余地解决,这就是设计模式的魅力所在吧。如果你的项目涉及到更多底层的东西,例如事件处理、缓存服务、类工厂、消息队列等等,特别是你要开发的是一个API或者框架,那么所涉及到的设计模式就更多了,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应用框架的设计与实现-.net平台》和《软件框架设计的艺术》这两本书,里面就提到了不少设计模式在框架设计中的应用。虽然框架不等于架构,但是框架的架构设计需要更加灵活,想想谁会去用那些僵硬固化、不易于扩展的框架呢?总的来说,当你对需求足够了解,已深入学习和理解各种设计模式,并能够准确寻找出扩展点或者一些设计模式的适用场景时,你就可以合理使用相应的设计模式了。我相信,有效地使用设计模式一定会提高你的架构设计的质量,解决你在架构设计中遇到的一些困难。CSDN:能不能谈下重构有哪些意义?另外重构与设计模式间有什么关系?刘伟:说得专业一点,重构就是在不改变软件现有功能的基础上,通过调整程序代码改善软件的质量、性能,使其程序的设计模式和架构更趋合理,提高软件的扩展性和维护性。这是重构的定义,简单来说就是不改变软件的功能,优化软件设计和代码,让软件更易于扩展和维护,当然也包括易于复用。软件工程大师Martin Fowler等人总结出了一些常用的重构技术,将其写成了一本面向对象领域的经典著作——《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软件开发大师Robert C. Martin在《程序员的职业素养》(The Clean Coder)一书中提到要勇于整理代码,通过整理代码让当它们更易于理解,更易于修改,也更易于扩展。这样代码的bug也会随之减少,不应该让代码劣化而视若不见。我觉得Bob大叔说的很好,这就是重构的意义。因此我常常跟学生们说,如果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面向对象程序员,设计模式和重构是你必须要学的两项基本技能。重构和设计模式之间的关系也很紧密,在Martin Fowler的《重构》一书中也提到了好几种使用设计模式来进行重构的手段。另外,还有一本书,名为《重构与模式》(Refactoring to Patterns,个人感觉翻译为“面向模式的重构”或者“重构到模式”更合适),作者是Joshua Kerievsky,这本书获得过第15届Jolt生产效率大奖。在这本书中提到了27种以模式为导向的重构,包括在设计中实现模式、趋向模式和去除模式。很客观地对一些设计模式进行了评价,既告诉我们如何通过设计模式来提高代码质量,又告诉我们如何在代码中去除一些不合理的模式应用。该书大部分重构方案还是实现和趋向模式的,例如将创建知识搬移到Factory、将聚集操作搬移到Visitor、用Strategy替换条件逻辑、用State替换状态改变条件语句等。每一种重构方案都提供了相应的实例,让你做一次重构的操练。当然,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建议大家还是先把设计模式好好学一下,否则里面有一些重构方案就没有办法理解了,毕竟这本书不是专门讲设计模式的。建议大家在学完设计模式之后再看这本书,既能够学到如何在实际项目中运用设计模式,又能学到如何在不同情况下选择设计模式,这本书也是我研究团队成员必读书籍之一。CSDN:那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考虑重构?衡量是否需要重构的标准是什么?重构的难题有哪些?刘伟:在Robert C. Martin新近出版的《程序员的职业素养》(The Clean Coder)一书中提到:当你发现修改软件不像你预想的那样简单时,你便应该改进设计,使后续修改变简单。让软件保持固定不变是危险的,如果一直不重构代码,等到最后不得不重构时,将会发现代码已经很僵化。因此,要将重构变成一种习惯,每一次在阅读代码或者检入代码时都要考虑对代码进行改善与优化。如果你希望自己的代码灵活可变,那就应该时常修改它!我觉得这就是对重构时机最好的回答。如果你发现代码太僵硬,不易于扩展(你可以扩展一下试试),特别是那些在需求文档或者客户嘴里多次提到的需要改变的地方,一定要尽量灵活,当缺少这种灵活性时,你应该马上重构。我个人觉得,衡量是否需要重构的标准就是现有设计方案或者代码是否不易扩展,复用性是否存在问题,将来是否会增加维护成本。为了将来,应该重构。很多人明知设计方案或者代码有问题,却不愿意去重构,这里面也存在很多原因,我觉得很多人之所有害怕重构,最大的问题在于担心重构之后会引入新的问题,难于测试。关于这一点,Robert C. Martin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尽量实现测试的自动化。由于重构主要还是代码级的,对应的测试也主要是单元测试,单元测试的自动化程度在所有的测试中应该是最高的,因此只要我们有一套完整的测试用例,重构之后可以对应修改少许的测试代码就可以马上实施回归测试了。我个人觉得这个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但是对于测试代码不完善或者根本没有测试代码的项目,实现起来恐怕会比较麻烦。因此,培养良好的开发习惯很重要,建议大家有空看看测试驱动开发(TDD)方面的书,我相信对大家,特别是一线开发人员还是挺有帮助的。当然也有人觉得重构麻烦,不愿意重构,觉得功能都没有问题了,没有必要再进行重构,指不定重构之后功能还会出问题。有这种想法的人缺乏一种专业精神,我个人觉得要想成为一名专业的程序员,应该掌握一些常用的重构技巧并经常在项目开发中使用它们,可能开始会比较麻烦一点,但是当重构成为你开发技能一部分,就像写for、if语句一样很平常时,你就不会觉得这是一种麻烦了。在现在主流的IDE,例如Eclipse、Visual Studio中,重构都已经成为了菜单的一部分,可见业界对于重构已达成共识,很多人把重构当做写注释一样,是一个很平常的提高代码质量的操作而已。还有一个影响重构的因素是项目进度、成本等受到制约。明明知道要重构,但是项目工期很短,没有时间和精力来重构,各种赶工很常见,后果有时候也很严重,代码质量很差,在维护和二次开发时大量代码可能需要推倒重写。对于这个问题,只能尽量去跟客户或者领导们交涉了,建议适当延长时间或者缩减功能。如果交涉失败确实很麻烦,只能想办法记录一下哪些地方需要重构,存在哪些问题,寄希望于有时间能够把这些地方重构一下或者在维护阶段再进行重构。如果不懂如何与客户和领导沟通与交流,建议读一读《软件架构师的12项修炼》(12 Essential Skills for Software Architects)一书,看看一名优秀的软件架构师(普通开发人员也一样)应该具备的一些非技术性的软技能,例如如何沟通、如何协商等等,说不定对你会有所帮助。我个人的建议,将重构当做一种习惯,发现有问题或不利于扩展就应该立即重构。我与CSDNCSDN:你博客内容大部分都是12年所发,而第一篇文章却是06年,中断了很久为什么又拾起博客?你意识到了什么?此外你博客第一篇文章写于2006年的九一八,有什么寓意吗?刘伟:中间几年因为工作太忙,一直没有坚持把博客写下去,更准确说应该是在不断积累和沉淀吧,厚积薄发。我觉得2012年也积累的差不多了,而且2012年也是我的而立之年,理应成为人生的一个小转折,因此我决定好好利用博客,把积累的一些东西发布出去,也算为软件教育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希望能够有人从我的博客中学到一些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这样我也就很欣慰了。我2012年的重点是设计模式,2013年的重点会是UML和软件工程的研究,我正在编写一些UML方面的图书,里面一些核心内容和我积累的一些资料也将陆续通过博客发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2014年可能对方向还会有所调整,不过还是会与软件工程和数据挖掘有关。关于第一篇博客之所以选择2006年的九一八,其实也算是个巧合吧,我个人也有点“狭义民族主义”,不喜欢日本,也是个日货坚决抵制者,但我不会去影响别人的选择,也不会去损害咱同胞的财物。CSDN:在刚发售的新书《设计模式的艺术——软件开发人员内功修炼之道》里你加上了CSDN技术博客地址,为什么会想到加地址?你和CSDN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分享吗?另外你对CSDN有什么建议?对未来有什么期待?刘伟:我觉得CSDN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和学习平台,大家在阅读完这本书之后,有一些意见、建议、想法,包括学习心得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交流,我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发布一些图书勘误、习题解答等,并及时收集和整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再版时能够修复其中的一些问题。此外,大家在学习过程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通过博客大家可以相互讨论,也可以分享自己的一些体会和经验,这会让大家的学习之路更加轻松、收获更大,真正让博客成为一个学习、交流、分享的平台。因此,我决定把博客地址加到这本书中,而且我计划在以后每一本技术书籍中都加上博客地址。我是CSDN和《程序员》的老用户,从2001年开始我就一直在购买《程序员》杂志,也经常访问CSDN的网站,每次我看到书房里那满满一箱的《程序员》杂志时(还有10多本《CSDN开发高手》),感觉那些年、那些事都还近在眼前,还记得大学时端着饭盆在学校书报亭问老板这个月《程序员》到了没有,然后拿着新一期的杂志如饥似渴地阅读的场景,那段年轻时期的学习和奋斗历程还历历在目。在这里我知道了设计模式、敏捷开发、Web服务、UML、CMM、XP、Scrum、TDD、SOA、MDA、RUP……,在这里我认识了(虽然他们不认识我)蔡学镛、李维、侯捷、李开复、Grady Booch、James Rumbaugh、Erich Gamma、John Vissides、Bertrand Meyer、Martin Fowler、Kent Beck……,很多知识从不懂到似懂非懂,很多技术从陌生到熟悉,我收获了太多太多,每次抚摸10多年前那些已经有点泛黄的《程序员》时,满是感触、感动和感激。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有一份属于程序员的杂志,有一个属于程序员的网站,真好!最后,我希望CSDN能够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的合作,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品牌影响力,能够走入更多企业,走入更多高校。同时,CSDN也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专家资源,在高校合作、企业培训、图书出版、在线教育等方面为软件技术的推广和软件行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我坚信CSDN一定会越办越好!写在最后:在和刘伟的沟通中,记者发现他的确是一个对教育事业非常热爱的人,这从他在微博上写下“软件兴邦,教育利民!致力于中国软件教育”座右铭,立志成为一流的IT教育工作者中可以看到,从他拒绝了很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的offer和多家猎头公司的邀约,毅然只当一名普通的高校教师中也可以看到。他私下和记者表示,他所追求的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培养更多的优秀软件人才,为中国软件事业的发展和腾飞做出贡献,他随即又补充到,帽子有点大,但他确实是这么想的。除此之外他还是名学者,他承担的科研项目已得到包括华为在内的多家企业关注并愿意参与其中,这样的科研成果对于一名80后而言是非常丰硕的。这么年轻就取得如此高的成就,那成功秘诀在哪?当记者了解到他在大学时就已开始实践,当晓得他藏书几千册可以办小型图书馆,当他告诉我每天无论如何都会抽出两小时来学习,当看到他在七年前文章中写下这样一句话“所有的证书和荣誉都只代表过去,而我只憧憬未来”时,这一切都已了然。
刚表态过的朋友 ()
今日头条 /1
详情请点击查阅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企与私企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