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

以下试题来自:
填空题根据最终电子受体不同,呼吸作用可分为: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 参考答案 发酵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您可以用合作网站账号登录学科网
&& 资讯内容
上一篇: 下一篇:
客服热线:010-57
传真:010-
商务合作:010-
Copyright© Phoenix E-Learni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
京ICP证080135号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大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大家参考学习,版权归原作者。若有侵权,敬请留言告知,本人会及时删除侵权文档,谢谢!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2015年高考生物总复习 细胞呼吸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
下载积分:2000
内容提示:2015年高考生物总复习 细胞呼吸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4|
上传日期: 23:05:1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2015年高考生物总复习 细胞呼吸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
官方公共微信对2012年有关呼吸作用的两道高考理综生物试题的评析
当前位置:>>>>>>>>
2012年理综生物安徽卷与新课标卷的第29题,都是有关呼吸作用的,这两道试题各有偏重。前者偏重知识兼顾实验设计能力,后者注重实验分析能力。这两道试题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从中可以感悟解题方法和生物教学及高考的两个重要方向。
例1.(2012安徽?第29题,10分)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将酵母菌破碎并进行差速离心处理,得到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与酵母菌分别加入A~F试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质,进行如下实验(见下表)
(1)会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有___,会产生酒精的试管有___,根据试管___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出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均填试管编号)。
(2)有氧呼吸产生的[H],经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2,4-二硝基苯酚(DNP)对该氧化过程无影响,但使该过程释放的能量都以热的形式耗散。表明DNP使分布在_____的酶无法合成ATP。若将DNP加入E试管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___(填“能”或“不能”)继续进行。
【解析】题干中的“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线粒体”、“[H]”、加或不加氧气、酶的“分布”、“无法合成ATP”等将解题思路引向对细胞呼吸过程的全面回顾,此即知识链接。
(1)比对图示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途径、场所、各阶段的反应物与产物、能量释放等的过程图解,第⑴小题前两空和第⑵小题第一空迎刃而解:
a.产生CO2和H2O需要氧气,其过程有:
葡萄糖经①②③阶段形成CO2+H2O;①、②③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完整细胞才具有,E试管符合;
丙酮酸经②③阶段在线粒体内形成CO2和H2O,C试管符合。
b.产生酒精不需要氧气,其过程有:
葡萄糖经①④阶段,在细胞质基中生成酒精和CO2,B、F试管符合;
丙酮酸经④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CO2和酒精,无相符合的试管。
c.①②③过程即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均能合成ATP,但题意为DNP使[H] 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的过程(③)无法合成ATP,表明DNP使分布在线粒体内膜的酶无法合成ATP。
(2)此题要求判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属于实验分析,不能带着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这一知识做先入为主的判断,要遵循实验设计分析的逻辑与模式,在葡萄糖无氧分解的前提下(B、D、F试管)做出主要的几种假设:
a.只在细胞质基质(B试管产生和F试管相同的结果,D试管不产生和F试管相同的结果。F试管属于正常情况,作为对照组,下同);
b.只在线粒体(D试管产生和F试管相同的结果,B试管不产生和F试管相同的结果);
c.同时需要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酵母菌,F试管),B、D试管都不能产生和F试管相同的结果就表明无氧呼吸的场所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DNP对[H]与结合生成H2O的氧化过程没有影响,只是使分布在线粒体内膜的酶无法合成ATP,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仍然能够合成细胞呼吸过程的中间化学反应所需ATP,故将DNP加入E试管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能继续进行。
【答案】⑴ C、E& B、F& B、D、F; ⑵线粒体内膜& 能。
【注意】以上分析很精细,适于平常精练典型习题时采用,考试时恰当采取验证的方法更快捷。
【启示】强化核心概念的教学,掌握核心知识并实现知识链接是得分的基本手段
(1) 细胞呼吸是生物学最核心知识点之一,对主要的核心知识要通过构建小知识体系牢固记忆,如要记住细胞呼吸的类型、条件与主要意义,要记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途径,包括各阶段的场所、反应物与产物、能量释放及各阶段特点等。
(2)试题情境会刺激回顾相应的知识点,实现了知识链接,可以直接获得试题中的不少基本分。在学习或复习中,对核心知识不能只是听听、看看而已,一定要有记忆的意识,每节课的最后三、五分钟回顾整理一下所学的知识与方法,等于增强了学习刺激的强度与频度,即使只是形成短时记忆,亦是非常有益的,因为在及时的练习中不必时时翻书,记忆再现的过程可使短时记忆更容易转化为长久记忆,而且完成作业的速度快,学习效率因为这最后三分钟而大大提高。
(3)核心知识又是分析判断的依据,平常练习中既要学会用较完整的小知识体系做较细致严密的分析,也要善于根据试题情境用最具紧密联系的某个知识做快速的判断、验证,或缩小分析的范围而迅速抓住思维的目标指向。例如回答根据哪几支试管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出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由无氧呼吸不需要氧就能把目标锁定为BDF,通过假设和对照验证与反向验证,即可认定。
(4)用知识链接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试题中隐含的条件与范围,本题的第⑵小题所述DNP抑制ATP合成只是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有氧呼吸产生的[H]与氧结合形成水的阶段)。
例2.第29题(新课标卷,11分)。将玉米种子置于25℃、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每天定时取相同数量的萌发种子,一半直接烘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结果如图所示,若只考虑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胚乳,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淀粉被水解成____,通过____作用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
(2)萌发过程中在____小时之间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在该时间段内每粒种子呼吸消耗的平均干重为____mg。&
(3)萌发过程中胚乳的部分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其最大转化速率为___mg?粒-1?d-1。&
(4)若保持实验条件不变,120小时后萌发种子的干重变化趋势是___,原因是____。
【答案】(1)葡萄糖& 呼吸&&(2)72-96&&26.5& (3)22&&
(4)下降&& 幼苗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解析】呼吸速率最大时段消耗有机物最多,种子的干重下降速度最大。某时段内,胚乳的部分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组成物质的转化量等于胚乳干重的减少量减去此时种子干重的减少量(呼吸消耗量)。萌发种子干重的增加依赖于光合作用超过呼吸作用,需要一定时间、一定强度的光照。
弄清最大呼吸速率与最大转化速率所对应的时段,无需计算各时段的数据进行比较,只需瞧一瞧曲线形状的变化趋势。种子呼吸速率最大的时段就是“萌发种子”干重变化曲线下降幅度最大时的时段,胚乳的部分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组成物质之转化率最大的时段,就是两条曲线所成夹角最大时对应的时段(看不准时就验算比较一下)。
【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湖南省的抽样结果显示,此题得分显著偏低,平均3.71分,得分率33.73,比非选择题的平均得分率53.87低20个百分点,得分过半即得6分以上的考生只占14.1。此题难在哪里?考生错在哪里?
1.理解不到位& 图中描述的是种子干重和胚乳干重的变化,很多考生根本就没有弄清这两种干重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这两种变化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导致考生答第⑵、⑶小题时不知如何下手。
2.未掌握技能与技巧& 信息释读技能不熟练和数据资料分析能力较差,考生畏难而在答题时心力和时间的付出少而致释读题意和分析不细致,影响答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3.审题不清& 本题的第(4)小题的条件和设问是“若保持实验条件不变,120小时后萌发种子的干重变化趋势是”。不少考生没有注意到实验条件是黑暗而错误的认为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没有看清问的是种子干重变化而答成是胚乳重量变化;没有看清是种子干重变化的趋势而答成是变化速率加快或变化速率减慢等等。
此题综合考查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考查对坐标图的分析、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获取题干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其难点并非知识的识记,完成计算所需知识存在于试题情境中,计算也不是难点,因为计算并不复杂。此题的考察目标明显地指向实验分析能力,实验结果及其数据表达方式的释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即难点所在。细读试题即能够获得“胚乳是种子的组成部分并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这一知识,弄清最大呼吸速率与最大转化速率所对应的时段,关键是要应用坐标图的信息识读技能(见前文试题分析部分),所以千万不要把答此题得分率低的原因归结到计算能力差与知识欠缺方面。
【启示】训练信息释读处理技能,发展探究分析能力,突破资料分析题型的难点
生物学的资料分析型试题,在全国普通高考理综新课标卷占较大比重,因为这类试题能较好地考察分析能力和基本学科素养。其中的实验数据分析题型技巧性强、得分率偏低,值得关注。此题立意巧妙,与其说存在难点,不如说教学存在缺陷。若掌握技巧,类似题型的得分率上升空间很大。
资料分析是注重探究分析体现生物学科特色的教学内容与环节,基于核心知识考察数据分析能力是高考的重要方面。数据分析题型的考察目标一般不在于计算,而在于阅读理解和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培养数据分析能力的途径主要是加强实验分析的教学,注重实验分析的科学性、逻辑性和技巧,但不少师生在对某些资料分析型内容进行教学时,分析是不充分或不严谨的,尤其是对数据分析型内容进行教学时,数据分析意识和技能技巧训练意识不够强,甚至当做知识进行教学。另外,在理科综合训练中,不少中等生或中等偏上生,因时间不够用而看轻情境“新颖”的实验分析与设计试题。而此类试题技巧性强、有规律或模式可循,通过训练是可以化难为易的,不能轻言放弃,应借助适量的情境试题,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或理解能力、对承载数据的图表信息的释读及处理能力进行针对性训练,平常练习中的细嚼慢咽与考试环境中的限时训练及考完后自行检讨相结合。
在高三复习教学中,用高考真题进行训练是一种可取的方法。除了用这种方法强化概念的复习以外,还可以从高考试题感悟高考的方向和解题方法,训练技能并发展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当前位置:
高二生物生物的呼吸作用教案
来源:发布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使学生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有氧呼吸的过程
  3、使学生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4、使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意义
  5、使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质
  6、使学生理解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这两种生物界最重要的两种生理过程的区别与联系
  二、能力方面
  1、通过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
  2、通过让学生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异同,培养学生列表比较能力和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利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原理,提出使作物增产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的理解,培养学生关心身边的科学的意识,同时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教材包括、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以及呼吸作用的意义等四部分内容。
  1、呼吸作用的概念
  教材中提及的呼吸的概念基本上和初中生物课本中提到的类似,只是更加强调发生的部位在细胞中,氧化的底物不只是葡萄糖,还有糖类、脂类和蛋白质,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呼吸作用原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有氧呼吸
  教材首先指出有氧呼吸是高等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通常所说的呼吸作用就是指有氧呼吸。
  接着教材给出了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在此基础上结合插图阐述了有氧呼吸全过程的三个阶段、并且指出了各阶段进行的场所:
  第一阶段是葡萄糖脱氢,产生还原性氢、丙酮酸和少量的ATP,这个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进行。
  第二阶段是丙酮酸继续脱氢,同时需要水分子参与反应,产生还原性氢、二氧化碳和少量的ATP,这个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
  第三阶段是前两阶段脱下的氢与氧气结合生成水,这一阶段产生了大量的ATP,这个阶段也在线粒体中进行。
  3、无氧呼吸
  教材首先说明生物一般是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无氧呼吸,并分别阐述了高等植物细胞的无氧呼吸及其场所、高等动物细胞的无氧呼吸及其场所。
  然后教材对一些高等植物的某些部分在进行无氧呼吸时也可以产生乳酸又做了补充说明;同时教材还用小号字对有氧呼吸的进化做了简要的介绍。
  教师在这里应补充无氧呼吸与发酵这一组学生易混淆的概念。
  4、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
  教材是以图表结合讲述的形式,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进行了比较。
  5、呼吸作用的意义
  教材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呼吸作用的意义,其一,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其二,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能量;在这里教师有必要对呼吸的意义作适当的补充,如:呼吸作用过程中的中间代谢产物是进行各物质转化的原料;再如有氧呼吸的出现对生物进化速度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等。
相关链接:
上一篇:下一篇:
热门课程热门专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