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今后的哲学与人生教学计划该如何计划?

一列列车行驶在北京居庸关长城附近盛开的山桃花海中。
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准点前来,早出晚归,堪比上下班。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如果不是出生在富贵家庭,步入20岁的你,应该懂事了!特别是男孩子,更应该早早的开始努力打拼,因为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大学文凭不稀罕,有几斤蛮力也无多大用武之地,吹牛也没人相信你,一切都只凭实力说话!
  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首先要弄清自己的潜力和优势,当你有了一个清晰的人生规划时,你才能好好的朝这方面努力,没有目标没有方向,一切只靠感觉和命运,走到哪算哪的心态,是很不利于个人成长的,成功有捷径,那就是正确的规划人生!
  一个男人的生涯规划主要体现在事业和家庭上,事业指工作上的成就,包括金钱名利地位,家庭包括爱情婚姻和子女。也许你认为自己现在还年轻,可以尽情的挥霍自己的青春和时间,其实那是你在用生命的时光在换取低品位的生活方式,爱情也是随便玩玩,不上心,到头来,几十岁了还是孤家寡人一个,承受各方面的压力,和一个不爱的人结了婚。事业爱情都没有如你所愿,怪谁呢?
  在一个家庭里,男人是顶梁柱,负责的就是赚钱养家,就算你有素质,有修养,懂浪漫,会迷倒一大片情窦初开小女孩的芳心,但在生活这个现实面前,无论你说多少好听的话,没钱也都是屁话!所以不管黑猫白猫,在没有犯法的情况下,一定要努力赚钱,绝对的真理!
  对于打工族来说,一个月两三千,再怎么勤俭节约也只能留住小女孩的芳心,毕竟高品质的生活月薪没有达到6666是实现不了的,没有能力争取到那样的高薪,也只有靠个人创业,可很多人总是前怕狼后怕虎,想创业却总是说资金不够,能力有限...其实如果你真的想创业,更多的是琢磨自己喜不喜欢这个行业这个项目,而不是关心项目好不好?如果喜欢,自然会拼尽全力,成功率也是很高的!
  20几岁的年纪,或许没有多大的力量做些什么,但至少可以做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少玩点游戏,少看点偶像剧,少买点衣服,少聊点微信,多吃点苦,多拼搏努力,多想想父母的辛苦,和自己以后的人生!
  对于自己的人生伴侣,应该看到他或她的本质,两个人的心地好不好很重要,如果他心地不好,就算有钱也不会给你花,心地好,没钱也会省下钱来给你用,如果她心地不好,你没钱就跟别人跑了,心地好,会与你同甘共苦,日子迟早会好起来!
  时间不等人,也不会对谁眷顾,梦想发大财是不现实的,如果你现在不努力,自己都靠不住,还能靠谁呢?
  文章由发布,想学习投资理财,可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关于和信息。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投资咨询服务;网上销售:钢铁、金属材料、化工燃料产品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人生需要规划之三&人生规划过程
人生规划实质就是人生的经营战略,也就类似于企业的经营战略。因此,人生规划的过程也就类似于企业的战略管理过程。因此,可以将人生规划分为四个阶段:SWOT分析、人生蓝图设计、人生规划实施、人生规划控制与调整。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提出来的,它主要是通过分析组织、个人內部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来制定未来发展策略的一种简便的工具。SWOT分别代表: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遇)、Threats(威胁)。
采用SWOT分析法就是,先罗列出SWOT的各要素,然后按照如下的原则选择来规划自己的人生:1)利用自己的优势和外部的机会;2)化解和克服自己的劣势和外部的威胁。即是: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利用机会,避免威胁。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明确提出人生愿景和人生使命,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量化的、阶段性的人生目标(SMART原则)与实施计划。人生蓝图设计是人生规划的核心部分,如同盖大楼前的施工图纸一样重要,是人生道路的指引地图。
1、人生愿景
愿景即所希望、向往、愿意看到的前景,人生愿景就是我们在心中为自己未来的生活场景做一个畅想,也就是希望我们自己将来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基本类似于“梦想”、“愿望”、“志向”、“理想”等,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是“人生的发展方向”。福尔摩斯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身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我们的人生愿景是什么?这是生命中最大的问题。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的未来远景,你就永远到不了那里,正如孙振耀所说的那样:“其实你不快乐的根源是因为你不知道要什么!你不知道要什么,所以你不知道追求什么!你不知道去追求什么,所以你什么也得不到”
想一想在过往的日子里,如果我们有一个明确的愿景并且能够一如既往地朝着这个愿景迈进,那么我们将会少走多少弯路,如今的成就又会有什么不同呢?一个清晰的、精心构建的愿景为人生提供一幅前进蓝图,愿景就像灯塔一样,始终为人生指明前进的方向。贵人鸟的广告语颇为经典:“只要你知道自己去哪儿,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路上的一切障碍,都只是风景!)”。是啊,人生最重的事,不是我们现在站在何处,而是我们今后要朝哪个方向前进,只要方向对,找到路,就不怕路远。同时,激动人心的愿景能够创造激情,激励和激发我们自己,让我们知道每天都在忙什么,为什么而忙,热情从哪里来,觉得在做了不起的事情,而不是只知道每天做细微末节的具体的事。
拿破仑曾经有一句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最后拿破仑不但成为将军,还成为了元帅,最后还当上了皇帝。可以看出,拿破仑首先有这样一个人生愿景,所以为他以后人生理想的实现奠定了一个最根本的基础。而在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里我们可以看到,后期的张无忌几乎具备了所有当皇帝的条件,但他最后没有成为皇帝,而被朱元璋取代了。原因只有一个,张无忌根本没有想过当皇帝,换句话讲,他从来就没有当皇帝这样的一个人生愿景。
2、人生使命
使命即我们的事业(职业、任务)是什么,我们通过做什么来实现我们的人生愿景。它反映了一个人之所以存在的理由或价值(人生意义/人生价值)。使命为我们找到了精神和追求,唤起了我们内心深处的人生使命感,是引导我们持之以恒努力奋斗的动力之源。使命使我们关注自己的核心事业,找到我们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说:“一个人生命中的最大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生活的使命。”
【使命举例】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孙中山);让农民多产水稻,摆脱饥饿(袁隆平);让每个家庭的桌面上都有一台电脑(比尔盖茨);振兴民族工业,叩开世界级品牌的大门(张瑞敏)。
使命的确定可以通俗的理解为职业的选择。如果你只可以将毕生精力倾注到一件事上,那会是什么?我们要兼顾三方面的因素:①意愿取向(愿景及喜好分析):我想做什么?(价值/理想/成就动机/兴趣);②能力取向(与他人的优势比较):我能做什么?(学历/技能/情商/性格/智慧);③机会取向(机会与挑战分析):我可以做什么?(组织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
从上述分析的三个要素中,要以“意愿取向”为核心考虑要素。“择其所爱,爱其所择”应该是最终目的。要“做你最感兴趣的工作。”一种不称心的职业最容易糟塌人的精神,使人无法发挥他的才能。你的所作所为与你的生活重心不同,你就会感到内心矛盾和情感不适,如果你真的喜欢所做的事情,成功将接踵而至。但有了意愿还必须辅以相应的能力。必须拥有一种别人所需要的特长(俗称一技之长),爱默生说:“如果一个人拥有一种别人所需要的特长,那么无论他到哪里都不会被埋没。”他认为选择事业的唯一定律是:“你所从事的事业,必须是所有可能的事业中你最能胜任的。”
同时,做职业规划时,要避免从众心理(没有主见)与从全心理(贪多求全),反之,则要坚持主见、持之以恒,发挥核心竞争力并聚焦一点。
【从众心理】
法国科学家法布尔曾经做过一个松毛虫实验。他把若干松毛虫放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使其首尾相接成一圈,在花盆的不远处,又撒了一些松毛虫喜欢吃的松叶,松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这一走就是七天七夜,饥饿劳累的松毛虫尽数死去。而可悲的是,只要其中任何一只稍微改变路线就能吃到嘴边的松叶。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影响从众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持某种意见的人数多少,而不是这个意见本身。
【聚焦战略】
市场竞争和人生竞争中最强有力的武器是集中所有的精力于一个点上。太阳普照地球,却集整个太阳之能也无法将地球上的任一柴禾点燃,而透镜只将区区一小束阳光聚焦到一个点上,就能把柴禾点燃。一个人如果长时间地把精力聚集到一个点上,就能取得惊人的成功;一家企业如果将所有的精力都集中于一个点上,便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就。很多企业多头出击,分散投资,结果企业大而弱,不堪一击就全军覆没了,很多人站在这山望那山高,不停地跳槽,不断地换行业,朝三暮四,浅尝辄止,不停地挖井,一辈子喝不到水,就是因为没有将精力聚焦到一个点上。找准焦点,才能把力量发挥出来。做好一件事,比做好几件事更容易,也更容易成功。可以说,一个专注的常人比一个精力分散的天才更有成就。
美国一位生物学家有幸拍到一组精彩镜头。有一种麻雀大小的鸟儿扑扇着翅膀刚刚落在沙地上准备觅食时,潜伏在沙地里的蛇猛地窜了出来。鸟儿用自己的爪子一下又一下地拍击着蛇的头部,由于力量有限,蛇依然攻击不止。鸟儿一边躲闪着蛇信,一边用爪子继续拍击着蛇的头部,其落点分毫不差。在鸟儿拍击了1000多次后,蛇终于无力地软瘫在沙地上,再也动不起来了。
这种鸟儿和蛇的力量是悬殊的,它甚至还没有一只麻雀飞得高。生物学家唯一的解释就是,这种鸟儿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后,终于掌握了一套对付蛇的办法,那就是瞄准蛇头的一个点,不停地去打。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失败,就是没有把目标集中到一点坚持不懈地走下去,而成功者则把目标集中到一点,并锲而不舍地走到最后。由此看来,只要能把目标集中到一点,哪怕力量微小,但只要坚持,就能创造奇迹。&
【人生愿景/人生使命与“墓志铭”】
如果一个人一生留下了什么最有价值的东西,就很可能会成为他的墓志铭,墓碑上那一两句掷地有声的话,才是他希望这个世界的其他人能够记得你,怀念你的东西。因此,墓志铭就是一个人的人生的理想、一生的追求以及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所留下来的东西。人生的愿景和使命(甚至人生态度)可以用一个墓志铭来描述,如“他/她是一位&&、&&、&&的&&(愿景),他/她通过&&&&/创立&&&&/在&&&&期间的&&,使得&&&&/实现&&&&(使命/人生价值/人生意义);他/她一生&&、&&(人生态度)……”。
如果我们能够在有生之年思考自己的墓志铭,并尽可能在有生之年去实现它,这其实就是人生规划。李开复说:“在我接触中国的学生之前,我一直认为我的墓志铭是:把复杂的技术做得让人人可以使用。但是,当我发现我在学生中有很大影响力的时候,我觉得,我可能更需要做的一件事情是,通过写作、网络、演讲,帮助更多的青年学生找到他们自己的路,自己的心。如果今天我只能刻一句话,我希望我的墓志铭上不是说李开复是科学家或企业家,而是说李开复是一个热心教育者,他在中国崛起的时代,经过写作、演讲、网站,帮助了中国青年学生,他们亲切地叫他‘开复老师’。”
3、人生目标
不管是人生目的,还是人生愿景,都必须要依靠明确的人生目标来支撑,人生目标给人生的道路指明了方向,并给出了清晰明确的量化标准。几乎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制定目标的重要性,但很少有人认真考虑并制定自己的目标。
【人生目标的重要性】
1953年耶鲁大学曾对毕业生做过一次调研,就目标对人生的影响进行过一项长达25年的跟踪研究,研究对象在智力、学历等其他条件上都差不多。比较25年前和25年后,研究结果如下:
27%没有目标的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生活过得很不如意;
60%目标模糊的人,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并无突出成就;
10%有清晰但较短期目标的人,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在各自所在的领域里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3%有清晰且长期目标的人,成为各领域的顶尖人士。
目标是一个非常有力量的工具,它能带领我们走向成功。目标的建立可以为你提供一个从此起步的平台。当你制定了目标以后,大脑会直接引导我们注意和目标有关的一切东西,就会帮助你去达成目标。针对目标的制定指导,最经典的莫过于SMART原则,SMART原则是一个很实际、很方便的实施原则。
1)S(specific)具体的:目标一定要是具体的,比如你想要减肥,就要明确到“我要通过每周3次慢跑30分钟3个月内减肥10斤”。
2)M(measurable)可衡量的,量化的:任何一个目标都应有可以用来衡量目标完成情况的标准,你的目标愈明确,就能提供给你愈多的指引。
3)A(attainable)可达到的:设定的目标要有挑战性,但要符合客观情况。目标不是凭空想象的,是需要经过缜密的测算能达成的。设定哪些无法实现的目标只能说是幻想、白日做梦。比如,1958年6月,国家计委提出《第二个五年计划要点》,其中提出五年超过英国,十年赶上美国。
4)R(relevant)相关的:讲的是实现此目标与人生目的、愿景、使命是先关的。否则,如果不相关,或者相关度很低,那么,即使这个目标即使被达到了,意义也不是很大。
5)T(time-based)基于时间的:对设定的目标,要规定什么时间内达成,没有规定完成时限的目标,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同时,要注意将人生目标分解成阶段化的目标,以防止总目标太渺远飘忽,不利于实施的控制。
【案例:对目标进行分解并进行阶段性的控制】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出人意外地夺得了世界冠军。10年后,这个谜终于被解开了,他在他的自传中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分解目标最有效的方法:剥洋葱法】
像剥洋葱一样,将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再将每一个小目标分解成若干个更小的目标,一直分解下去,直到知道现在该去干什么。即先将自己的愿景/梦想,按照SMART原则明确为具体的终极人生目标,然后,将人生目标,分解成几个五年至十年的长期目标。再继续分解下去,把每个长期目标,分解成若干个两到三年的中期目标。然后把两到三年的中期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六个月到一年的短期目标。然后将每个短期目标,分解成月目标,周目标,日目标,最后一起分解到现在该去干些什么。总之,所有的目标,不管它有多大,一定要分解到——你现在去做些什么!
为了保证目标能够顺利达成,必须辅以确切的行动方案,这个行动方案就是计划。我们谁也不知道将来会怎样,但有了计划,我们就对未来有了一定的预见性,从而减少了未来的不确定性,减少变化的冲击,使浪费和冗余减至最少。同时,有了明确的计划,也才能有效利用自己的时间,使行动有条不紊,确保目标的达成。如果你没有能力去筹划,就只有时间去后悔了。
计划有长短之分,可以根据阶段性的目标设定阶段性的计划,比如,一年计划、三年计划、五年计划等等。(五年计划是斯大林的发明,虽然斯大林模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五年计划这种形式却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所采用甚至个人或企业组织所采用)。
计划的应条理清晰,简洁明了,表述清楚具体实施过程的每一个要素(一般为5W1H),以及所能够调动/借助的资源或条件。为了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甚至要辅以其他备用计划,即方案B、方案C等。讲到此处,我们恰好可以对“计划没有变化快,制定计划没有意义”这句话进行一下辨析。
计划本来就应该带有变化性,本来就应该带有弹性,不是每一个计划都是死板的,变化本来就应该要比计划快。当你发现计划有失误的时候,当你发现计划不能帮你实现目标的时候,你就应该改变它。所以,“计划没有变化快”这句话很有它的道理,但是它的意义不是叫你不要做计划,而是叫你做多套计划。就好象从北京到上海,你可以选择坐飞机,你可以选择坐火车,你可以选择在不同的时间到达。你应该有不同的计划,因为你坐的火车可能会误点,这样你可以选择乘飞机,或其它交通工具。正所谓:计划并不能保证你成功,但能让你为将来作好准备。
计划其实很简单,简单到一个图表就可以了,比如下图:
实施计划一旦确定,接下来就要开始实质性的行动了。没有行动的支持,一切的计划都只是空想(白日梦)。这是所有步骤中最艰难的一个步骤,因为要行动就意味着要付出,付出时间、精力、财物和汗水,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任何事都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更不是空想出来的,天地如此广阔,世界如此美好,等待我们的不仅仅是需要一对幻想的翅膀,更需要一双踏踏实实的脚!目标一旦确定,计划一旦执行,我们设定的时限就越来越近,时间也就越来越紧迫,因此,我们必须远离懒惰,切实做好自己的“时间管理”(另有篇幅专门讲述),集中精力,全力以赴!
控制就是将人生规划实施的实际结果与预定的人生目标进行比较,检查两者的偏差程度,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重大偏差,以保证人生目标的实现。调整就是对人生规划的完善,是为了使人生规划更好的切合人生目的。人生目标的确定是基于当时的内外条件,即个人的意愿、能力、期望和社会的环境、条件等因素,而这些因素都不是恒定不变的,因此,人生目标或具体的实施计划会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例如,本人在高中时代将自己的人生目标设定为做一名安稳的高中教师,因此考上了师范大学。然而当了教师不到一年时间,就不满足于原有的人生目标设定,于是走出校园,奔向更广阔的天地,追求更大的作为和更精彩的人生。
无论是对人生规划的控制或是调整,我们都无法避开一个话题:“跳槽”。如今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跳槽的成本愈来愈低,跳槽的现象也越来越频繁。“到底该不该跳槽,什么时候该跳槽”等这样的话题和讨论也是热闹非凡,精彩纷呈。我们都知道,跳槽没有绝对的利弊之说,只是在于跳的时机是否准确,跳的动机是否正确。那么,什么才是跳槽的准确时机,什么才是跳槽的正确动机?
1、要正确看待人才的流动。
在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正确地看待人才的流动。在绝大多数企业看来,员工主动离开都是对公司的一种背叛行为,是对公司的不忠诚,并感叹“人心不古队伍难带”,甚至常举关羽之例赞其忠义。然而,如果我们的老板待员工如刘备待关羽一般,或者拥有刘备与关羽一样的结义之情,愿举倾国之兵为关羽报仇,那么员工还需要跳槽吗?每个人都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发展方向的权力,员工对自己事业的关心肯定排在对公司的忠诚前面(惠普的观点)。员工离开公司,是为了个人的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不是对公司的背叛。背叛这个字眼意味着当事双方的彻底决裂,双方有可能因此结下深仇大恨,老死不相往来。而“跳槽”能够上升到这个“高度”吗?
2、人才的流动是客观规律,可以实现人才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从宏观来看,人才的流动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也是必然趋势,从而也让人才真正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其实,对于人才流动,早就有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树挪死,人挪活”等说法,更有“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的名言,孔子、孟子都曾游说列国,以求一用;商鞅、孙子、苏秦、张仪、乐毅、李斯、伍子胥也都去国离乡,以“外来人才”的身份大展身手,显功业于当时,垂名声于后世。
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择主”之风最为盛行的时代,那时候人们并没有什么忠君爱国观念、“朝秦暮楚”是一种十分正常的现象,当时的有才有识之士,没有一个不在择主,在这个百家争鸣的时代里,稍微有点儿本事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热衷并且擅长跳槽。他们坚信:树挪死,人挪活,好工作是跳出来的,如果对自己有信心,就出去遛一遛,真正的人才要寻找实现自我的机遇!
孙子说:“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孙子不是老板,只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知识分子,所以,他提出,遇上好老板,就留下好好干;如果怀才不遇,那就早点离开。如果患得患失,瞻前顾后,想离开又舍不得利益得失,那不是大丈夫的作为。看来,跳槽也需要气魄啊!
走出去,给自己一个机会,也给爱才、惜才、渴求人才的用人之主一个机会。当怀才不遇、郁郁寡欢的魏征走出窦建德的营帐之时,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正在全国争相开展轰轰烈烈的求才活动,魏征成为二人的争夺对象,而李世民慢却一步,魏征进入了东宫。后李建成在“玄武门之变”中殒命后,李世民力排众议,接纳魏征,从而成就“圣君良臣”千古佳话。但因为跳槽过多(魏征也在李密手下干过),魏征也颇受非议。魏征说,当初在窦建德手下献屯田垦植之策,真正受益的是黎民苍生。因此,“不是臣为窦建德做事,而是臣通过窦建德为百姓做事”,这很有当今“生活是水,工作是杯,人生目的是为了喝水”的神韵。
而反观陈宫,在经历了两次失败的跳槽(放弃了公务员追随逃亡中的曹操,后因众所周知的原因离开曹操又辗转投奔了吕布)以后,便对跳槽失去信心,虽然明知吕布非成事之人,但却没有勇气走出来,常常慨叹“天下之大,何处才有明主”?陈宫“刚直壮烈,少与海内知名之士皆相连接”,既有原则,又有情义,同时又智计过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惜陈宫有谋,吕布无断,陈宫的才华根本没有得到重用。白门楼吕布被杀后,陈宫也被抓住。当时,曹操仍想继续留用陈宫,极力劝他投降。可是陈宫觉得自己已经无颜留在世上,于是引颈就刑,从容赴死。陈宫的悲剧再次说明,如果遇到一个不尊重人才的上司,即使你使尽浑身解数也永无出头之日,与其成天度日如年,还不如尽早改换门庭,换一个单位,找到英雄可以用武之地。
同样是三国早期的英才郭嘉,则比陈宫聪明多了。郭嘉21岁的时候,在朋友田丰等人的鼓动下,投奔到袁绍帐下。袁绍当时被称为“天下英雄”,他对郭嘉等人极为敬重,厚礼待之。但数十日一过,郭嘉便看出袁绍优柔寡断,用人不善,非成大事之人,遂只身一人毅然离去。郭嘉是在袁绍最风光的时候离开他的,这非但要有极大的勇气,更要有超常的眼光。此后,又逢曹操招贤纳士,荀彧、程昱共举郭嘉,从此27岁的郭嘉进入曹氏集团,得以施展其惊世才华,为曹操的四方征战屡出奇谋,成就“三国第一谋士”的美名。
3、什么是跳槽的准确时机和正确动机?
回过头来再看当初的问题,什么才是跳槽的准确时机?时机来自于自己的判断,如果处在一个人才过剩的环境中,或因种种原因得不到重用,才华不得施展,也看不到未来的曙光,那么除非是在韬光养晦,自我修炼,否则,我们只会在等待中失去了施展抱负的最佳年华。而一旦我们在沉寂中修炼出真本领,拥有了真才实能,便可大鹏展翅,一飞冲天,走出藩篱,实现自我。而一个新的环境,也能够让人接触到新的技术、新的知识,开阔视野,扩大见识,构成新的社会关系,丰富人生阅历,吸收到新的经验等。
什么才是跳槽的正确动机?正确的跳槽是为了追随自我的人生规划,是为了展现自身的才华、活出自我的价值。套用魏征的话说,“我们并不是在为老板做事,而是在通过老板提供的舞台来实现自己人生的目标,实现人生的理想和抱负”。似赵云原本在袁绍军中,因见袁绍并无忠君救民之心,所以投向北平太守公孙瓒。后又因公孙瓒嫉贤妒能,便接受了刘备的猎请,而后全心全意跟随爱民如子的刘备,直至终老。
4、切莫跳槽跳出了惯性!
但是,如果跳槽跳出惯性那就麻烦了,朝秦暮楚,到处挖井,都头来反而没有水吃。比如,频繁跳槽,且每每伤害前任老板的吕布,自己创业失败了,也没有人再敢收留,“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滚石不生苔”,频繁的跳槽会使人无法积累,也会陷入职场的诚信危机。曾仕强说,一辈子都在选择明主,也很不妥当。我们建议趁着年轻,要用心选择明主,然后全心投入。年纪稍长,便应该专心一意,不再跳槽。若是一而再、再而三都找不到明主,表示自己的眼光不行,机运欠佳。这时候不如归隐,反而有助于提升自我。否则不要担任重要职务,糊口便是。再跳槽只有坏了自己名声,并无多大好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哲学与人生教学计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