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考华东政法的研究生,华政易班既不是211也不是985的学校,我纠结了!211 985很重要吗 谁能帮帮我!!!

《法学院》办刊暨法学院排行榜座谈会--正义网直播
《法学院》办刊暨法学院排行榜座谈会
  近年来,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的大学排名、专业排名和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所做的学科排名在中国教育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特别是对于法学专业的排名,接受与抵触之态均有,赞扬与批评之声共存。  法学院排名到底应该怎么排;排名时应当考虑哪些因素、依据哪些指标;排名是否需要被排名单位的申请或许可等等,是很多法学界人士所共同关注的问题。检察日报专刊《法学院》举办中国法学院排行榜研讨会,邀请著名政法院校的校长、院长就法学院排名问题进行研讨。  时间:2009年3月20日  地点:北京  主办:检察日报?法学院  协办:正义网、腾讯网
《法学院》办刊暨法学院排行榜座谈会检察日报社副总编辑王松苗出席座谈会(右一)检察日报社党委委员、方圆法治杂志社社长赵志刚主持座谈会主持人就法学院排行榜的具体情况作简短说明腾讯网新闻副总编辑李方作简短发言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杨宗科老师就法学院排行榜发表自己的看法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叶青老师从三个角度剖析法学院排行榜的必要性中国政法大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曹义孙老师就法学院排行榜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焦洪昌老师从几个方面谈了自己对排行榜的看法检察日报、正义网、腾讯网现场直播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胡锦光老师阐述了自己对排行榜的看法(左一)《法学院》办刊暨法学院排行榜座谈会《法学院》办刊暨法学院排行榜座谈会与会嘉宾集体合影要不要排行,如果要该怎样去排行。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沈岿老师在座谈会上如是说海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琳就排行榜的一些具体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直播现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主任林维老师就本学院的具体情况发表对排行榜的意见法制日报法学新闻部主任蒋安杰发表自己的看法法制日报社的杜萌老师就排行榜的必要性发表个人看法检察日报社副总编辑王松苗发表总结讲话
赵志刚:我首先介绍一下今天出席我们小型座谈会的各位老师和各位媒体的记者。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杨宗科老师;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叶青老师;中国政法大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曹义孙老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焦洪昌老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胡锦光老师;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沈岿老师;《法学院》顾问,海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琳;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主任林维老师;检察日报社副总编辑王松苗;腾讯网新闻副总编辑李方,原来也是中国青年报评论员,法制日报、人民公安报、人民法院报等媒体也都来参加我们的这次会议。腾讯网和正义网同时进行图文的直播。
赵志刚:我上高中的时候我对中国的高校一无所知,当时我不知道有中国政法大学,也不知道西北政法大学,我们学校最好的学生是考华东政法大学,当时我考入了华东政法大学,当时因为信息不对称,是因为缺乏一个排行榜。
赵志刚:今天是关起门的一个小会,为什么要开这个会呢?一个是我们《法学院》的办刊,第二个就是我们由我们检察日报的正义网和腾讯网联合推出一个半官方、半民间性质的法学院的排行榜,今天邀请大家来主要是发表一些意见,看看怎么搞这个排行榜。
赵志刚:检察日报的宗旨是办成最具影响力的大报,我们的理想是做最具影响力的,这是我们的理想,我们的口号是在中国要做最具影响力的大报。正义网是国家排名第十的网站,正义网是法制类网站里面唯一一个,是经李长春同志和刘云山同志亲自批准的,我们也应该有道理做这样的一个排行。第三,为什么和腾讯网合作呢?腾讯网在青年人、在中年人之中是最具影响力的。我在10年前就开始用QQ,那时候叫OICQ,我的号非常短,我始终在坚守这样的一个平台,我每天在用,传稿件、对话、聊天,视频,我是70后的,是整个社会的中坚力量,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老婆,我们在为这个社会非常卖力的服务,也是中坚力量,所以这一批人非常忠实,所以想利用腾讯网的平台影响中年人、影响青年人。
赵志刚:这个为什么要由我们来做呢?现在国家不允许由官方来做各种排行,官方不搞民间搞的话,大家又信不过,所以由我们最具影响力的法制大报和最有人气的门户网站来搞是必须的。我们一定要搞,哪怕发出一个声音或者是某一个角度也好,至少能代表这样的一种态势,征得我们报社领导同意以后我们就决定要搞这个排行榜。我们首先至少要搞一个口碑榜。我前几天在校友聚会的时候,当时叶老师也在,我们校友会的副会长跟我讲,说我们华东政法大学做官不如西南,做学问也不如西南,做律师也不如西南,至少大家在直觉上有这样的一种评价,虽然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和指数证明谁比谁强,但是口碑上是有的。
赵志刚:如果我们搞一个特别具体的指标可能很难,可能会陷入一个技术的陷井,很难操作,所以我们先和腾讯搞一个口碑榜,接下来再逐渐的通过学科、研究水准、毕业生分配等逐渐增加一些指标。还可以统计一下毕业生中当官的多少,做生意的多少,当律师的多少,各行各业的指标逐渐累加,用5年、10年或者是10年的时间,慢慢总会有一个科学的东西来体现出来,这是以后的事情,现在我们先做起来,树立一个靶让别人打,影响我们的社会,影响我们的师生。今天是一个开放的会,希望大家畅所欲言,最后我们检察日报的王松苗副总编会做一个总的评议。我首先邀请腾讯网常务副总编辑李方发言!
李 方:我们真的很荣幸做这次合作单位,腾讯网的用户比较大。它有一个特点,用户比较质朴,我觉得我们这个平台对于传播法律的意识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我就讲这些,我把发言的机会留给别的老师。
赵志刚:今天就自由发言,首先请杨老师发言,大家欢迎!
杨宗科:感谢检察日报和腾讯网给我们提供这么一个机会,看到这个会议的主题,我觉得这个问题就是关于法学院的排名问题,这是一个让人不能不说,但是又不知道怎么说或者是不知道怎么说才比较好的一个困难的问题。现在已经出来的排名,包括大学的排名,还有学科排名,专业排名等等,我自己感觉有一定的价值。我想提出三个方面个人的意识,来跟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杨宗科:第一,排名的核心问题是标准问题,确定标准之后坚持什么样的一些思路,我自己想有四个原则。第一个原则就是尽可能的客观。我们采取排名的标准要客观,人为的因素或者是主观想象的因素少一些,客观的东西往往容易被描述,能够准确的被大家认知,可以被量化的东西。第二个原则,多样。不能用一个标准或者说某一方面的标准,应该是多样。比如说有学术标准,还应该有关于职业化的标准,比如说我们法学教育里面有人应该走职业化的道路,有人应该走学术化的道路。大学有三大职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第三个原则,标准应该具有一定的公认度。我在网上也查了一下,看到美国的法学院的排行,他这里面的标准比较多,有科学研究的,学者的名气,科研成果的声望、数量等等,这可以做一个排行榜。
杨宗科:第二个是根据教学质量排名、第三个是根据生源排名。第四个是毕业生就业,特别是他们的毕业生在最后毕业以后通过考试进入到律师界或者是作为法官这些人数来排,可以做很多排行榜榜。所以标准应该具有一定的公认度。第四个标准应该是带有一定的科学性,先进性。就是说法学院的排名应该反映法学院作为教学组织的一个分支,这个教学组织是学术标准是第一位的,还是服务社会是第一位的。所以首先从确定标准的思路上、原则上讲客观、多样、公认、科学这些应当作为我们追求的一个目标。
杨宗科:第二里面具体的标准方法我觉得包含了三个方面。第一,我们要排的话能不能分成两类,两种类型来看。像华政、中国政法大学、西南等五所院校是法律大学,他分为多个二级学院。像我们学校法学的二级学院有七个,那么如果把五所院校和其他的院校并且起来的话,别的院校比如说北大、清华是一级,按一级学科设的法学院,我们是二级学科设置的,这个之间的可比度到底怎么样,是不是分成政法类的大学和其他类的。在评价里面首先就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可以从层次、人数、质量来看。层次里面博士、硕士、本科来分,另外一个是数量,数量也可以说明问题。
杨宗科:刚才我看了我们发的材料里面我们看到了2007年法学院排名,我们西北政法是14位,这里面的数字我感觉到我们学校没有一个数字是准确的。这里面的硕士导师,我们的硕士导师有将近200多,这里是44,尤其最后一栏我一看2569,说是在读学士,这是一个理解的问题,我们在读本科生我们一年法学是1500,四年在校就是6000,实际最后再加上其他的更多。我们在校的研究生是2700多人,有2000人是硕士的。人才培养的数量、层次、质量包括毕业以后特别是在立法、执法特别是司法机关的人数这个还是应该有的。
杨宗科:第二个是科学研究,有硕士点、博士点的数量,另外跟获奖的项目,国家级项目,论文发表的数量等等。第三个是社会服务,包括进行法治宣传,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等等这些方面可以设为标准,这三个是从三大职能的角度来评的。
杨宗科:另外一个是办学质量,这里有三个指标,职称结构、学历等等,第二个是突出资料,第三个是实验、实训的场所。现在法学院包括一些实验、实训在人才培养里面的作用是很大的。把学校的三大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办学条件。从这几个角度分别来排,让希望了解排名榜的人对中国法律教育有一个更好的了解。
杨宗科:最后一个我想说明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排名要不要申报。有一些人不想被排,我希望建立一种所谓自愿申报的形式可能会好一些,这等于是他自己有意愿参与到比较和竞争中来。第二个数据很重要。数据的来源很多,可以通过国家的高级报表,那里面的数字也有复杂性,因为里面报的是学校的,不见得报的是各个学院的。所以数据的客观性、准确性、重要性,只有各个学校自己申报了以后给你提供的数据如果出了错误,公示以后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所以数据要准确。要把这两个方面注意一下。我就粗浅的谈这些,先抛一个砖头。
赵志刚:下面请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叶青老师发言。
叶 青:首先感谢主办方的邀请来参加这次会议,我觉得这次会议的意义是很重大的。刚才主办方赵志刚讲的很对,搞中国法学院的排行榜,我的理解是三个方面的需要,我从三个发展的角度来讲一下。叶 青:第一个我们高校,我们政法大学发展的需求,我们需要向社会公众展示我们学校的教学、科研的设立和发展的情况,来引起社会重视和关注,来吸引优秀的生源。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也需要大家报考这个学校,因为生源非常的重要。
叶 青:第二个方面的发展也是社会的需求,满足了社会的需求。这个社会需求实际上很大的一个方面就是体现或者是高效的服务社会的功能。同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刚才赵志刚也讲了,他当时的分数完全可以进北大,他要是到北大的话今天的位置可能比现在更高,可以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所以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讲,从学生来讲他选择哪一个学校更适合自己的发展,对这个人的命运也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叶 青:现在是信息时代,媒体已经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式,重要的是一个获取信息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或者是平台。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我想网络、媒体的发展高校法律教育这一块资源和信息的获取可以抓住人们。像我们学校的发展需要借助这样的力量来进行展示。从必要性的角度来讲的话,我觉得搞这样的一个排行榜还是有它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叶 青:第二个我想讲一下客观的意义,我想从两个方面讲一下排行榜的问题,首先要确定排行榜的要素,这个排行榜究竟有哪些要素和内容,总觉得好象不能够比较全面的、客观的、公正的来展示或者是反映法学院或者是政法大学的现有的实际状况。刚才讲了数据的问题,这里面用教育部的话来讲,这些年对高校而言,尤其是我们法学院这一块是推出了一些评选考核的项目和指标,当然从教育部本科评估的指标来看,那个东西不太合理。
叶 青:首先是就业率的问题,现在对高校来讲很重要,现在排行榜上没有这个。另外一个就是论文,发表论文多少,承担国家的课题、省部级的课题,这也是反映一个学校的实力问题,从某种角度来讲也是服务社会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的体现。还有一个是课程建设,课程建设现在教育部推出国家精品课程的评选,在这样的指挥棒下,各省都搞精品课程的评选,所以精品课程这个数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从2006年开始提出了法学院实训中心,另外还有一个东西是教学团队,这些都是法学教育内涵发展的制高点,各个学校现在都瞄着、盯着,在进行谋划和规划,在进行实施、投入和建设。这些方面的要素大家可以继续的提出意见和建议,看看怎么样把要素搞的更科学和合理一点。
叶 青:第三个是科学性的问题。2007天中国法学院的排行榜当时我们看的时候就有想法了,实际上把政法大学和法学院放在一起是不科学的,也不公正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因为政法大学可以调动全校的资源,包括图书量,是一个大学的藏书量,你一个法学院的藏书量能不能把大学的藏书量算到你的法学院的藏书里面呢?这个恐怕不能。所以政法大学是综合性的,如果你讲法学院的话,我们华东政法大学有四个法学院,从这个方面来讲应该有层次,或者是分类。我们当时看了这个排行榜就认为不分层次,不分类的话这样恐怕不太合适,会影响权威性。我先做这样的一个简要的发言,谢谢各位!
叶 青:另外就是信息来源,你的信息的权威性、准确性,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刚才曹老师的话下半句没有讲,他也很清楚,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教育部的本科评估专家,大学里头只有一件事情,校长、书记只有在一个事情上是高度一致的,不会有冲突的,那就是评估。在这个问题上校长和书记绝对高度一致。假如说把钱用在这个上面的话,书记和校长全部都是可以签字的,不会有分歧的。里头拿出来的那些数据也不能讲是很准确的,还是有一些需要做一些文章的,这个也不能怪学校,有一些是政府投入的问题。有一些东西他没有划到你的账上,你可以先算,过一段时间我马上给你,这个钱是财政拨款,三月份人代会开了以后才可以到,所以有一个时间差。有时候做材料的时候还没有到帐,但是已经算进来了,教育部现在清楚这个情况,但是也认可了。我觉得数据来讲权威性、准确性非常重要,都是造假的话,都往虚的、大的报的话那是很讨厌的。最后有权威性、公认度是不会有的,而且还搞出其他的东西出来。这是我想讲的第二个方面的问题。
赵志刚:下面有请中国政法大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曹义孙老师发言!
曹义孙:我有一个特殊的情况,我这个机构是在中国政法大学成立了一个法学教育与评估研究中心,我们的工作就是在排名,法学院的排名我们做了各种方案,我们全力在做这个东西。我们做了以后基本上都是否定了,说明这里面难度很大。后来通过一两年的反思,我个人对这个排名的问题有一些个人的想法,跟大家讨论一下,不一定正确。
曹义孙:我刚才看了一下何志鹏的文稿,第一个问题就是法学院不排名,这个我觉得我是不能认同的。法学院组织排名我们当时从我个人来讲是我们中心的重要工作之一,我们对美国排名的一些标准都翻译过来了,做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后来我感觉到有这么几个值得注意的地方,第一个是谁来排名,现在不是排不排,排什么,怎么排了,首先是谁来排名。排名当然有官方的,有中介机构和老百姓自己排的,我们研究以后发现哪一家都不具有权威性,哪一家都很难搞到客观性、科学性的指标,这个材料、数据搞的非常艰难。你怎么来排名呢?怎么来做综合性、整体性的排名呢?这个很难做到。
曹义孙:通过指标的设计如果合理的话我觉得使得我们各个法学院可以意识到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如果没有这个评估、没有评比的话,我们在其中比较难发现我们存在哪些问题。我有一个同学,他想留校,我肯定说他好,我做一些工作,说这个学生非常优秀,这个学生肯定是留下来了。现在我们强制的是本校毕业的人一律不准留校,只要是本校毕业的一律不准留校,只要人大法学院毕业的学生一律不许留在人大法学院工作,你可以到其他的地方再继续深造,那样的话我们可以再把你留下来。
曹义孙:我们投入了很大的力气,对我们来讲觉得这个非常的困难。因为媒体是报道现实和新闻的,你专门来做主管的评价这个合适不合适也是值得质疑的。排名的信任度问题的确是一个问题,排名下来能不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这也是很难说的清楚的。这个会导致腐败,会导致一种新的现象,这个是不难回答的问题,肯定是一个事实。但是这个工作总要有人来做。我个人感觉法学教育的非理性状态是法学教育具有生命意义,恰恰不是一种无序的发展,这是一种很好的状态,这是我个人的一种感觉。理性在现代社会里面是服务于非理性的。
曹义孙:政府排名还有一点意思,因为跟钱有关系,因为它之所以要排名是因为要分配资源的,从积极的层面来看也是为了资源的分配做工作的。所以我个人感觉从排名的目的,谁来排名的问题,我个人感觉有相当的难度,排出来的东西很难做到客观。处于教育的理想状态,从现在国家的大势来讲,促进和谐方面来看,我觉得排名没有什么必要。我们要找到一种方法,既达到我们的目的,又不影响竞争。
曹义孙:大学法学院是学生、老师学术生活的场所,不是到这里来竞争,不是到这里来拼搏,我们现在用竞争和拼搏这个概念不合适。学术道路上有的人走的远一点,有的走的近一点,在整个学术道路中应该努力,一种比较和谐和共进的一种精神,而不是说你过一点,我低一点,你瞧不起我,我瞧不起你的竞争状态。最好各个学校把这些要素客观的介绍,这是最好的,以这样的方式告诉公众,让社会对你各个法学院的状况有一个真实的了解,究竟谁是第一,谁是第二这没有什么意思。
赵志刚:曹老师我非常赞同您的观点,就像您刚才说的,我们要把正确的信息表达。您的观点非常好,因为这些东西是不客观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这些数据收集上来,这也是我们的一个成绩,能把每个学校的数据像美国的排行榜一样,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和走访的方式取得正确的信息也是很好的。
曹义孙:我原来有一个想法,成立法学院的联合会,由联合会这个行业组织进行评估,我们也想成立专业评估委员会,后来发现都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赵志刚:谢谢曹老师的发言!下面请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焦洪昌老师发言!
焦洪昌:我初次接触这个话题,我就谈几点意见。今天我们会议的主题是《法学院》办刊和法学院排行榜,一个是《法学院》的办刊。我们检察日报抓到这么一个主题,专门为法学院做一份报纸,我觉得这个选题还是比较新颖的,我们各个大学都也自己院里面的报纸,但是全国性的专门做法学院的还没有。所以我觉得创意是不错的。现在已经出了十几期了,中国有600多家法学院,这么多法学院应该有自己的一个刊物。
焦洪昌:检察日报做的排行榜跟腾讯合作是一个强强联合,这个事情做的很好。现在我从对排行榜担心的角度谈几点。第一,大家现在对排行榜包括这次我们公布的排行榜也是关注的,但是我感觉大家对排行榜的关注度不是非常的大。你们的初衷可能是对学生有一个引导,如果对630多所法学院进行了排行以后,排完了以后哪个学校在什么位置,你在报考志愿的时候,优秀的法学院对学生报考志愿是有吸引力的,这是它的一个功能。
焦洪昌:第二个功能你们的排行榜对大学本身也是有影响力的,作为一个法学院,包括刚才说的来司法部直属的法学院还是综合性大学的法学院,你办了这么多年的法学院,你在整个法学教育里面是出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是什么样的一个排名,这对学校的老师,对这个学校的领导,对这个学校整个的学生来讲是有一定的引导的作用的。
焦洪昌:排名的时候怎么能让公众和社会参与进来,这个很重要。我们拿几个指标,找一个专家评审的话,这样肯定不行。我看超女的运作机制很厉害,既有专家的评审,又有民众加入,又有学生等各方面参与进来,你评的指标如果是多样化的话,会减少我们刚才说的对你的公信力的不利的影响,这是我关注的问题。
焦洪昌:另外就是,我们这个排名将来是不是要跟官方有一定联系?我们看真正学校关注的是211、985这些东西,因为这些东西刚才老曹说了是直接有经济效益的。我们这个排行是作为一个纯粹的社会排行,在中国的体制下如果对他将来没有相应的利益、好处和资源关联的话,这个是比较难的。最后就是一个民间,到底是民间的说法,对学校的实质上没有什么促进作用,所以在中国要把这个排行做好的话还是要跟官方联系一下。
赵志刚:谢谢焦老师!我们到时候看看是不是和教育部联系一下,不能自娱自乐。我们下面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胡锦光讲一下。
胡锦光:我想讲几点问题,一个是该不该排,我们这个榜是叫法学院排行榜也好,是叫法学排行榜也好,这个榜应该不应该有,因为我们是在法学院从事教学工作,如果从消极的角度来讲应该不应该有,这个不是我们说了算,我们说不应该有,社会上还有半官方的学术中心有一个评价机制,我们从事法律教育的,我们即使反对,民间和半官方的机构也在评,所以我们也得接受,所以从消极的角度来讲我们必须要接受。
胡锦光: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这个排行还是有积极意义的,当然我们也认识到了这个排行有消极意义。我看了一下学位中心的学科评估有一个东西,这个东西第一项就是评估的目的,讲了它为什么要搞评估,为什么要排行,讲了几个目的。从这几个目的来看,从我们在法学院的工作来看,这个排行对中国法学整体水平的提高还是有积极意义的。刚才曹老师反对通过排行来竞争,我倒觉得通过排行使得法学院之间保持一种竞争的态势是应该肯定的。通过排名找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未来的日子里面怎么去弥补自己的不足,保持自己的优势。比如说学位中心的排行,2008年我们排第一名,实际上我们的日子比排在后面的人还要难受,不是说我们排第一我们就沉浸在喜悦当中。
胡锦光: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这个排行还是有积极意义的,当然我们也认识到了这个排行有消极意义。我看了一下学位中心的学科评估有一个东西,这个东西第一项就是评估的目的,讲了它为什么要搞评估,为什么要排行,讲了几个目的。从这几个目的来看,从我们在法学院的工作来看,这个排行对中国法学整体水平的提高还是有积极意义的。刚才曹老师反对通过排行来竞争,我倒觉得通过排行使得法学院之间保持一种竞争的态势是应该肯定的。通过排名找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未来的日子里面怎么去弥补自己的不足,保持自己的优势。比如说学位中心的排行,2008年我们排第一名,实际上我们的日子比排在后面的人还要难受,不是说我们排第一我们就沉浸在喜悦当中。
胡锦光:我们这里有2007年的排行榜,这是中国校友会做的排行,校友会应该是一个民间的组织。首先从消极的角度来讲,我们只能是被动的接受,我们反对这个排行他也给我们排,现在这个排名有民间的排名,还有半官方的。学位中心从性质上讲是一个事业单位,是挂在清华大学,实际上是受国务院学位办的领导,属于这样一种有一点官方性质的机构。但是又不完全是教育部下面的一个正式的司局级单位。有这种民间的,再加上我们今天检察日报还要再搞一个,也就是说我们从消极的角度上必须要接受它。因为这个排行对我们是有影响的,我们必须要采取积极应对、积极看待、积极对待的态度来认识。
胡锦光:政法大学现在有1000多位老师,我们人民大学法学院只有不到100个老师,但我们现在教育部中法学院排名排在第一。后面其他的学校不可能一直甘于自己排名的位置,这就造成我们的日子很难,这就跟念书的时候第一名的人永远是没有出息的人,第十名的人才有出息。在法学院之间,通过排名保持一种竞争,这个里面刚才前面有几位老师比较担心的是仅仅单纯的公布谁是第一,谁是第二,谁是第三,而之所以排出来第一、第二、第三一直到多少名。你具体评估的指标是什么,这个学校的优势是什么,缺陷是什么,如果不联同这个排名一起公布的话,当然可能会误导,好像他第一就什么都是第一,就没有什么缺陷了。第二,什么方面都是第二,就是比第一差远了,法大比我们差6分,我觉得除了排名以外,排名的结论是得出来的指标是什么,以及即使是第一名,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学科优势在什么地方。把前面这些资料和排行榜同时向社会公布的话,这样就可以避免了很多问题。
胡锦光:通过这个排行能够达到各个法学院之间相互的竞争,如果你把所有的相关的数据向社会公布的话,或者是使各个法学院都了解的话,这样对推动中国法学的发展是有利的。第二,通过这个排行,如果这个指标设计的比较合理的话,各个法学院通过这个指标可以发现我有哪些方面不足。有的时候你身在其中是不知道自己的不足的,以我们法学院为例,我们法学院的绝大部分教师都是我们自己法学院毕业的学生。我们有一种反思,就是有不同教育背景的人到一个法学院来教书会更好。如果都是老师教学生,学生毕业后留校接着教学生,这样对法学院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知识结构是不利的,虽然人脉上比较稳定,因为都是一辈一辈的,跟印度的社会一样,一生下来你是哪个城市的,你到死也是在那个城市里,这个当然不利于发展。
胡锦光:这个排行第三个有利的地方就是,我们现在都是公立学校,从严格意义上讲都是国立学校,都是纳税人出的钱,你花纳税人的钱怎么样,花的结果怎么样,同时学生有一个选择的问题,根据我的学习成绩选择一个相对适当的一个地方接受教育,这也是一种有序的状态。排和不排比较起来,排还是有积极意义的,当然排也有消极的意义,我们也要客观的认识。
胡锦光:第一就是虽然有竞争,但是这种竞争可能会产生一种恶性的竞争,比如说师资,比如说像北京这种学校,比如说像上海这种学校,尤其是像北京这种学校,因为资源比较多一些,学术资源比较多一些,再加上孩子上学北京的分数比较低一点,很多人调到北京来教书的原因是为了孩子,不是说我在别的法学院当个院长,我宁可放弃这个院长也愿意到北京来教书,因为有很多资源,尤其是他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情况下。北京的学校利用它的优势把外地一些稍微好一点的就调来了,稍微好一点的就调来了。
曹义孙:法学院的资源是不均等的,现在整个发展,引进师资的投入不一样,所以差别就很大。国家资金财力的投入不一样,在这种不平等的情况下想要平等是不可能的,落后的法学院肯定就不满意。所以我就客观的摆出这种状况,而且国家要建立一个均衡的大学,而不应该是高低不平的教学,大学里的院系还有高低不平,学校、学生应该根据他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不要说哪个好,大家都去竞争,这样的话整个的教育状态不是一个很好的教育状态。在教育资源不公的情况下这个排名是不是公平的呢?这就涉及到一个公正的问题。
胡锦光:如果出现这种无序的状态对一些外地的法学院或者是经济条件比较差的法学院会产生一些冲突,这样排行的话他们意见就会比较大。法学院之间是不是要均衡的发展问题,我跟曹老师的意见是正好相反的。我觉得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时候,你每个人除了私立学校以外,国立学校教育的资源应该是一样的,因为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是不一样的,对非义务教育这一块应该采用平等对待,有一些学校培养教师、研修者,有的学校是培养法律家,有的学校是培养法学家,有的学校能培养政治家,不同的学校的侧重点不太一样,有各自的特色,这样的话这个里面肯定有差距,这个不应该是完全一样的。
胡锦光:比如说东京大学法学院就是培养政治家和搞学术的,大部分首相都是从东大法学院毕业的,他的地位就非常高了。从消极作用来看,如果你的指标设计不合理的话,可能会有一些误导,其次你的公信力会有一定的影响,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该不该排,我的总体观点还是应该排,排的积极意义比消极意义要大一点,这个主要取决于我们设计的指标是不是合理的问题。
胡锦光:第二个就是谁来排,我们现在的排名有民间的,有官方的,学术中心这个带有一定的官方背景,谁来排比较具有公信力呢?民间的排名有一定的问题,所掌握的数据是有问题的。比如是2007年的排行的数据,北大的博导是29个人,我们的博导是20个人,我们博导是50多个人,怎么会20多个博导呢?这个都是偏低,可能是比较早的,旧的版本。这就说明如果单纯由民间来发布排行榜的话,数据统计上会有问题,当然,如果一个排行已经排到50年了,社会普遍比较公认,这个时候很多学校会抢着把数据告诉你;但如果你刚起步,这个时候你怎么样得到这些准确数据?你让学校把数据报给你,这个可能性不是很大,因为你没有声誉,也就没有强制力。
胡锦光:学术中心因为带有官方性质,让各个学院你们愿意申请的赶紧报上来,但也可能出席这种状况――前多少名的学校比较积极,一看没有戏的学校可能就算了。民间来排实际上社会公信力更强一点,但是所掌握的资料的客观性、全面性是一个难度,这是我们很难做到的,这样就导致你的公信力,你的权威性是一个问题。官方排公信力可能不是很强,因为可能是官方根据数据排出来了,教育部领导看了这个数据以后说先不要公布,后来人为的对这个数据可能是做了一定的调整。有的学校分数是第二名,跟第一名比差一点,这样就弄成了并列第一名。这个我们都知道了,社会上很多人也知道了,这样的话使得它的权威性有一点影响。如果离社会的评价差距甚远的话,就失去了社会公信力。
胡锦光:第三个问题是评价机制,就是说指标,这个可能是我们要排行的比较核心的问题,我看了一下学位中心的评价指标体系,它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四个方面,三个方面是客观的,一个方面是主观的。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是客观的,这个是死的,学术声誉是主观的东西,每个学科找了十个人来,在这十个人里面做调查,让你们的美誉度打打分,这样来评价你的学术声誉。
胡锦光:作为一个法学院,本科生也是一个主要的部分,不把本科生包括进去就来评价这个法学院的情况当然也是不行的。学生情况比如说师生比例情况怎么样,学生在读的比如说论文写作情况,论文获奖情况,学生的就业情况,以及学生就业的发展情况。学生这个领域的问题,他的指标体系没有设计,这个是不客观的。
胡锦光:我们平时讲到某某某法学院很厉害,这个是怎么得出来的呢?一个是这个学校有一些名师,还有几个很厉害的学生。比如说西南,一说西南数出来的首先是说那个学校有几个老师很厉害,其次那个学校毕业的学生很厉害,当然按照我们今天的价值观,有多少个部级干部就很厉害。评价一个法学院,学生这一块必须要有,本科生这一部分也是作为一个评价的对象,这是关于他的评价体系里面我们要增加的。
胡锦光:我们经常会遇到比较难办的事情,第一个问题就是论文质量和论文数,我们现在这个指标体系里面比较强调的是论文的数量,当然除了论文数量之外,著作的数量没有办法分,把出版社分成等级,单纯按照论文的数量或者是著作的数量来判断,我们无法按照论文的质量来判断,倾向是鼓励论文写的越多越好,按照这个判断标准是不是比较合理的。能不能有另外一种指标,虽然论文写的很多,但是你的论文的引用率,你的论文在什么样的层次的杂志上登的,能不能有另外一种合理的指标来判断论文数的问题,这是一个方面。
胡锦光:再有一个是论文的海外发表和本土发表的问题,我估计北大也是这样的,我们学校去年以来大力提倡国际化,所谓国际化就是要海外发表,论文到海外去发表,双语教学。过渡的去强调论文的海外发表实际上降低了我们自己在外国的影响力。我们目前的法学水平,你的论文要到海外去发表,你的论文会写一些什么呢?我们出台的《物权法》,我在外国杂志上发表论文只能是介绍我这个《物权法》,你对物权深入的理论上的研究要到外国杂志上发表,我觉得中国目前研究者的水平还没有达到这种程度。
胡锦光:第三,洋博士跟土博士的问题。你这个法学院有多少洋博士,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人越多,你的分数就越高,过渡强调这一点也是有一定的问题的。如果在海外留学,在海外的名校留学,而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把这些人引进来,和本土毕业的人一起教啊,这样有利于法学院的发展。但是留洋的学生分数就高,如果说这样去强调这个问题的话,可能是不利的。
赵志刚:胡老师讲的比较仔细,非常感谢。现在我们休息一会儿。
赵志刚:下面我们有请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沈岿老师发言。
沈 岿:第一单元各位校长和院长说得很好,尤其是胡老师讲的非常全面,有很多想法跟我们的想法比较一致。首先我声明,今天我的讲话仅代表我个人的意见,不代表北大法学院院方的意见。刚才各位老师谈的都挺好的,从整个法学教育的角度来讲我们的会议讨论的非常有意义。
沈 岿:我也讲几点,第一点是要不要排行,来之前我心里面个人的想法还是不太支持排行。主要是两个理由:一个理由就是说我们的指标要达到所谓的客观、公正、准确、科学,这个是比较难的,非常困难。我非常同意曹老师的意见。胡老师的观点讲到了排行的积极意义,排行的积极意义是建立在一个前提下,这个前提是指标是合理的,如果指标不合理,那么这里面问题就比较大了,这是第一个问题。
沈 岿:设立指标的难度我有一种怀疑,我怀疑这个合理性。是因为什么呢?是因为有很多现在比如说学位中心给我们的指标,我总感觉到这个不可靠。比如说,优博论文的数量有的时候我们真的很难说优博是怎么评的。有很多的指标总让人感觉到它透着浓浓的“人情味”,人情的关系在指标的设定和实际操作上问题比较大,所以我也担心无论是官方办的还是民间办的都面临这个问题。
沈 岿:第二个比较麻烦的是对于指标的认识问题上,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看法,就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有一种利益的诉求。排行可能会引起学校和学校之间的竞争,你设定一个什么样的指标,按照什么样的指标走,每个学校的想法都不一样。
沈 岿:我有这样一种思路:不要排行,就在腾讯网建立一个法学院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把我们自己心中认为的比如说前五十的法学院,我不用把它前五十的排序给排出来,就做一些介绍,把这些法学院的基本情况,本科教学的特色,研究生教学的特色,哪些学科和专业是比较好的,然后下面有哪些老师,这些老师公认的评价是不是名师,讲课情况怎么样,科研情况等等都可以做这样的一种介绍。
沈 岿:做这样的一个介绍有什么好处?因为排行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可以让这些学生在腾讯网上借助这个平台方便地就看到了很多法学院的信息,不用一个一个到各个学校的法学院的网站上看,我就到腾讯网上看,而且腾讯网在这里有一个信息的筛选和重新确定的功能。到法学院去看,法学院有一点自吹自擂,但是到了腾讯网上比较中立一些。把学生目前比较关心的信息在这里充分的披露,让学生去那里挑,我喜欢哪个专业,我要报考哪个专业,这个不失为另外一种思路。
沈 岿:今天来了以后,听了刚才各位老师的讨论,我的想法有一些改变。刚才胡老师说的很对,现在官方在排,民间也在排,这是一个现实,是一个事实,我们必须要接受这样的现实和事实。在接受的同时,我们这里面的排行有什么样的意义,我觉得至少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个方面的意义是在众多的排行里面形成一个竞争,就是我这个排行比别的排行,我能够做的不是说尽善尽美,但是我能够做得更好,我不是说做的best,但是我可以做的better,这样可以和官方排行竞争。官方排行它的压力就会很大,这是一种竞争的意义。
沈 岿:第二个意义就是刚才大家提到的社会服务的作用,社会服务作用我觉得用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就是节省学生的信息,搜索信息,收集信息的成本。刚才我说的那种思路,在腾讯网上建立一个平台,把很多法学院的信息放到里面,但是学生仍然要一个一个的搜索,他的信息成本依然是很大的。这里面有数量成本,也有他不到腾讯网上,到其他的网上有一个虚假信息的问题。
沈 岿:怎么能够使排行榜能够做得更好,这个我觉得可能需要有这么几点考虑。第一点考虑就是我们对法学院的排行应该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而不是局部的,因为学位中心现在公布的排行实际上是一个局部,是一个就像刚才胡老师说的有一些本科的没有放在里面,或者说整个学生群体没有放在一个主导的位置,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要进行一个比较全面的综合的比较。
沈 岿:第二个,我们在做这个排行榜的时候,一定要非常清楚我们这排行榜的一个目的,这个目的刚才说有可能会引导学生,但是我觉得我们这个排行榜如果要做下来还有可能形成一个格局,这个格局就是引导法学院的发展。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在宏观层面上势必形成跟教育部的竞争,教育部用它的指标体系引导法学院,而我们民间的指标体系要引导法学院,除非跟他完全一致,那两种引导就不会出现冲突,一旦有不一样的指标体系就可能会存在这样的冲突。
沈 岿:焦老师刚才说跟教育部要尽可能的衔接起来,我是觉得从我个人的观点来说,如果要搞的话就应该搞成跟教育部的相对独立的指标体系,不能完全重合,如果完全重合意义就不大了。
沈 岿:比如说刚才胡老师提到论文的数量,确确实实现在我们教育部在排行的时候,一以贯之的是按照现在的评价体系来做的,不管是职称的评定,教育部的重点的基地,其他的都是以论文数量来衡量的。我们有什么样的办法不按论文的数量,按照别的标准。论文这个角度来讲实际上非常重要的还是一个引证例。任何一个指标都存在一些问题,这样的话有一些学生会不会引自己老师的论文,这个也有可能的。我们可能要非常清楚这种民间的排行势必会跟官方的排行形成一种竞争,并且我们民间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引导这种法学院的我们认为是比较合理的一种范围,这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这是第二个。
沈 岿:第三,在设定指标这方面,我觉得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和议和公认的原则,就是不能达到百分之百的法学院都同意你的指标,但是应该达到百分之多少,比如说80%或者是90%。这里面事先的准备过程是非常复杂的,而且再有一定就是这样的指标体系一定要开放,我来之前心里面特别渴望是胡老师的这个位置――现在人大法学院排行是第一,我们北大法学院是第三,所以现在怎么评说排行榜都会比较尴尬。
沈 岿:后来我仔细的到学位中心的网站上看了一下,我发现我不需要这个第一。为什么呢?因为今年公布的结果跟第一轮公布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今年公布的结果只公布了整体分数和排名,我们还没有到80分,要是按优良的话,良都达不到。但是我看到了第一轮的,就是年公布的结果,我觉得有两点还比较欣慰。第一,北京大学今年公布的结果是提升了一位,年第一轮的排名是第四位,我们提升了一位。第二,当时公布的结果里面还有一个信息非常重要,学术声誉是100分,排在第一位,其他的排在了后面,学术声誉是排在第一位。
沈 岿:这里面想要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说我们的指标如果我们要做排行的话,我们的指标一定要透明开放,这样你才能够去引导学生或者是引导法学院的发展。而且透明开放有一个好处,我可以不断的去改进和完善,因为大家可以讨论,讨论你这个指标到底合不合理,这里面我们可以不需要像教育部那样有所顾忌,教育部这次公布结果为什么只公布这两个数字,为什么不公布别的,可能有所顾忌,我们不用顾忌这个,我们可以在一种开放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我们的指标的不合理,通过反思来不断的改进我们的指标,让它更加合理。
沈 岿:最后一点是如何能够更好的防止涉租的可能性,刚才我提到了这个指标很有可能成为一个涉租的机会,是不是会出席有学校花钱买排名的问题,这个不太可能出现,但是设哪些指标,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如何防止涉租的机会,这些都是我们在做我们的排行榜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赵志刚:正是因为几位老师有这样的意见,我们下定决心一定要做。美国为什么做成功了呢?为什么我们就不敢去做?
沈 岿:美国为什么成功呢?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指标是怎么的来的,我们中国这些指标基本都是教育部提供的,透着浓浓的官方味道,还有浓浓的人情味道。美国没有教育部,所以这里面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
赵志刚:我们首先做成一个口碑榜,逐渐我们会设一个专业机构,这个专业机构我派一个人到这个学校去,派另外一个人到这个学校去,不同的法学院我们做一个数据库,升降或者是变化是自动的,这个很有意义。我们现在大学的校长和法学院的院长往往都是关门办学,对别的院校情况关注的较少。
赵志刚:建立一个法律人的数据库,从这里随机抽样,这个数据库很重要。我们这个小组就是搞这个抽样调查的,这是一个技术的难题。下面请我们检察日报社新闻评论部主任李曙明发言。
李曙明:我讲一下我的想法。首先我认为检察日报和腾讯网推出的这个排行榜是从媒体的角度来关注的。有的排行榜带很大的主观性,甚至只有人家给点钱,就把这个排名往前靠,那样肯定是不行的。我们这个排行榜肯定不是这样的。
李曙明:刚才讲到了美国为什么能排,中国为什么不能排?我认为中国现在很难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比如说学生规模是一个这个学校的法学院有多少学生是不是一个指标,我看一个数字就是法学院的学生就业率是最低的,你学生多,花了国家这么多的钱,你培养出来的是国家暂时不需要的学生。论文是一个指标,但是中国现在学术示范情况下,我觉得你还是造的垃圾多,不太好量化这个东西。包括教育部的那个东西,里头又有客观的,又有主观的,这两个东西是不能往一块儿掺的。
李曙明:如果让我做的话,我就排一个纯粹主观的榜。每年世界足球杂志有一个足球先生的评选,是直接各个国家队的主教练、各个国家队的队长,还有50个各个大媒体的足球记者来评,评三个人,这是纯主观的。我找100名教授,100名律师,50名记者,再在腾讯网、正义网上挂一个东西,让大家来投票,我心目中的法学院做一个排行,把这个东西得出来做一个加权平均,就是弄一个纯主观的,比客观和主观加在一起要好多了,这是我听了各位老师之后我想到的。
赵志刚:下面请我们《法学院》顾问、海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琳老师发言。
王 琳:20093202006
沈 岿:你的意思是腾讯网本身不提供排行榜,只是提供信息?
赵志刚:是的,只提供信息。刚才王老师说的很好,关于网络化的排行榜是一个动态的,不是一个静态的。要高度网络化,提供更多的信息。我们下面请我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主任林维老师讲话。
林 维:我们学院的位置比较尴尬,位置尴尬也有好处,没有什么担心的,不像前面的几位校长,几位老师都是前十名,或者在别的排名里面至少是前二十名的院校,大家都在争论,有的时候会争论说按道理我比你好,我为什么会在你的后面。我对这个排行榜是两句话,第一个是既重视也不重视,第二个既高兴也不高兴。先说不重视,不高兴。
林 维:不高兴是肯定的,我们的排名跟前二十名、前十名的院校相比差距非常大,从主观上来讲我们当然是非常郁闷,每一个人只要有一点上进心的人总是希望自己在排名里面靠前一点,作为我们来讲,不一定说跟北大、人大、清华这类院校,跟其他很多院校相比我们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这一点我们非常的郁闷。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也不是太重视,反正我也进入不了前十名,前二十名,理论上来讲,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也不会在最后,反正在这100名里面前二十名、后二十名我一般来讲进不去。但是另外一个我们也重视,我们为这个排名在心里上还是会高兴的,虽然不会重点的说这个事情,2006年有一个排名我们是79名,2007年我们排到44名,2008年的排名表因为我还没有太找到详细的数据。
林 维:2006年跟2007年排名我们进步了,我感到很高兴,但是我不知道这个排名是怎么排出来的,一年以前是79名,一年以后是44名,年我们的变化应该没有那么大,要不就是原来给我评低了,要不就是后来给我评高了,如果我们2008年再进一步的话,我们当然很高兴。从排名的变化上来看,表面形式上来看我们总是在进步,所以我们也会很重视,学校也很重视。我们原来前两任的院长总是讲法学院要跟北大比,我说你把跟北大差不多的钱给我,我再跟北大比,这个没有法比。
林 维:但是我们会跟他讲,我们从79名排到44名了,我们在进步,进步意味着什么呢?进步你得给我奖励,从资金的安排上,从项目的安排上,从老师的待遇上,这个会成为一个小小的成为一个影响决定的因素。这个指标体系确实不是太合理,但是尽管如此我们按照这个直白体系我们根据自己的情况比较差错,比如说职称的问题,学历的问题,核心期刊的问题,我们尽可能的按照它的指标体系来确定我们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并不是完全的跟着他走,但是肯定有很大的影响。
林 维:我们在聘任的时候包括跟学科的安排上也会跟学校去要求,说你看这个指标体系里面有教授的指标,刚才很多人都在批判本科教学评估的问题,我觉得对像我们这样的院校有弊有利,至少这个可以引起主管部门的重视,尤其是我们教学型的院校,在很多的基础建设方面,在基本的投入方面,本科教学评估之后还是有所加大的。所以这个东西还是有利有弊的。
林 维:法学院的排名作为我们这样的院校一方面是很被动的,第二方面我觉得还是我刚才讲的既要重视,也要忽视它,对有关的结果既要看到合理的地方,也要对我们自己的进步要有信心,还是要有一个很高兴的心态,反过来我们也要意识到差距。
林 维:不管是好还是坏,我的印象就是从来没有人问过我,有关的数据我也不知道是从哪儿来的。我们是一个年轻的学校,我们是在1993年才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的,从2004年才开始招收第一届研究生,再加上我们的学校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校,既不归教育部管,也不属于211,也不属于985,是团中央直属的一个院校,这样的一个体系和一个结构有利有弊。
林 维:从基本的数据来讲,经过我们十几年的发展,现在我们有专门的教师29个人,这29个人里面接近80%的是博士毕业,三分之二的是副高以上,三分之一的是有国外的访问学者或者是国外求学的学习的经历。这29个人里面也有获得全国百篇博士论文的,法学专业也是被评为北京市第一批法学教学的特色单位,也有精品课程等等。但是毫无疑问,从根本来讲,如果我们2008年如果再往前进一步,进入到30名的话,我们跟我们之后的院校比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反过来讲在我前面的有一些院校的某一些专家,某一些指标并不能够让我完全的信服,说它就一定在我的前面。对这个排名我觉得应该有一种合理的态度。
林 维:这个排名到底应该怎么排名?我觉得如果法学院要办排行榜的话,我还是建议第一个指标体系要全面一点,现在的指标体系基本上是一个师资体系,是一个学术体系,但是基本上没有考虑到学生就业的指标,生源的指标等等,以后比如说就业的指标,学生生源的指标,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些指标,有关学生方面的一些科研的指标,这个据我所知,在我们教育部的学位中心的指标里面可以多元一点。比如说人均指标,因为我们人少,所以有的时候人均指标说不定还会高一些,我们的教授少,只有五个人。还有一些特殊的加分、减分的指标,有一些是直接加分,有一些是减分。我们可以不可以设定一些特殊的加分和减分体系,我觉得还是要搞一些特殊的东西。
林 维:不同的排名指标对我们学校,作为我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来讲不同的排名都很正常,不同的排名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和存在的道理。我们在不同的排名里面有不同的位置,这个位置不见得是我们想要得,也不见得真是我们的位置,但是我们总是可以做一个参考,不同的指标体系经过多年的竞争或者是淘汰,可能有一些慢慢的就不行了,有一些指标体系比如说检察日报的指标体系最后也可能会成为很权威的指标体系。作为我们来说,我们要采取我们能够采取的手段在教学、科研、师资、学生培养等等各方面做好自己的工作,争取在不同的指标体系中都能不断的进步,这个是最重要的。我跟各位老师所在的大学相比,我们十几年的学院跟北大、清华、人大相比,我们只是一个小孩子,小孩子最没有压力,小孩子的前途最远大,所以我们要向长辈们学习,但是我们一定会自己走得更好一点。
赵志刚:今天我们也邀请了一些媒体,包括法制日报、人民公安报、检察日报等主要的法学媒体都来了,我们也想听听他们讲几句。首先请法制日报法学新闻中心主任蒋安杰发言。
蒋安杰:今天检察日报和腾讯网做的这个选项很好。我们法制日报前两天发了一个教育部做的法学院的排行榜,人民大学的法学院是第一,人大在社科类的有7个第一。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一些学校他们的很不满意,西南政法大学表示没有参评,但外界并不知道。有可能以为西南政法没有前十名,说明这个学校不太好,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说明排行的评价指数是非常重要的。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整个法学界对这个排名还是很在乎的。
蒋安杰:腾讯网和检察日报做的这个排行我觉得可以借鉴教育部的评估体系和评价指数,也借助民间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数,各大法学院都能接受,而且最主要是民间能够接受,因为只要民间能接受了,肯定就好一些。现在为什么对电脑量刑比较相信呢?就是因为相对是比较公平。我们由什么人来评,可以在这之前做一个科学考量,年年来评,这样的话做出来的排行就会有社会影响力,我觉得这个想法其实挺不错的。我就说这些。
赵志刚:谢谢!请法制日报社的杜萌老师讲几句。
杜萌:今天我从心情上来说非常感谢志刚把我们叫来,有这么一个学习的机会。另外,我们还得说很羡慕检察日报的创新精神,他们从《法治蓝皮书》到法学院排行榜都非常好。我确实愿意参加,有着旺盛蓬勃的创造力来为法治采取多种形式来拓展这个事业,我觉得检察日报做的很好。
杜萌:今天有这么多的校长、教授、专家,我想我个人关注的是这样的一个方面,我觉得从我的角度,完全从一个外人的角度来看,作为一个受众来讲,你想给人家,告诉人家什么和我想说的,我不能来评价这个利弊和谁来排。我觉得从学校的角可能会考虑到哪个谁排前,谁排后,但是这个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这个排行榜作为一个信息平台,最大量的提供了很多有用的,有价值的信息,只要是这个领域的人提供很大的参考作用的话和一些信息沟通作用,这个是很重要的。这个就涉及到刚才很多老师讲的你用什么指标来衡量,除了你考虑公正公平这个之外,我觉得最关键的是信息有用,对学校的教师、领导者,对学生、对法学院这一个领域里面有一个覆盖面的有用,这个有用就比较好了。
杜萌:我觉得我最希望看到这么一个有创意的设想,最后变成一个就是排名谁怎么怎么样。刚才有的老师讲了我们心里有一个评价对某一个学校,但是要把这个给变成一种信息多通道的展示,我想这一定是最大的价值,这个排行榜的利弊怎么看都会说出很多的利和很多的弊。这一个领域的覆盖面很大,而且你确实在尽力做到公正公平的情况下有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无论是法学院的院长、法学院的教师,法学院的学生,还是想进法学院的这些学生也好,能看到一个非常有意思,多种渠道的排名,这就涉及到包括《法学院》办刊,我也觉得这个是非常好的,但是目前好像是受于人力、财力的影响。无论是《法学院》办刊也好还是排行榜也好,一定是一个信息的载体,现在就讲到快捷,有益,有效率,所以我今天的概括就是听了很多老师讲了以后,这个领域我太陌生了,但是排行榜这个事我是非常赞同的,要做好当然也很困难。我对它是充满希望的,就像我充满着羡慕检察日报的这些年轻同志还有你们的策划组来做这个事,我今天也感谢各位老师讲的这些。谢谢各位!
赵志刚:下面请检察日报副总编辑王松苗做总结。
王松苗:谢谢各位院长、院长和各位老师!争议的问题比较集中,我觉得主要是两个担心,一个是导向的担心,一个是技术的担心,必要性、权威性、可持续性、科学性这些问题大家在前后的发言当中基本上都涉及到了,我个人重点的是谈一下一个是必要性的问题,第二个就是我们下一步准备怎么搞。
王松苗:因为我是经常参加一些主流的体制内的讨论,所以今天下午有三个地方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第一个就是争论之大出乎我的预料,超出我的预计。一般的研讨会肯定的多一点,否定的声音少一点,今天除了胡老师、王琳是肯定的以外,基本上是二比六左右,还有两位是分层次的肯定这个排行,这个是出乎我的预料。
王松苗:再一个收获之大也是超出我的预期,因为大家有不同的意见,所以才有价值。大家都在争论,都觉得可以搞,有的人觉得不能搞,我个人觉得除了大家的担心以外,这个东西一定要理睬它,不理睬是不行的。我知道校友网搞的东西就是一钱不值,但是我们每个老师都看一下,哪怕人家骂你你也需要看一下。你完全不理不睬是不明智的。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有价值的,你排在那里总是有人看的,我关注大学排名是从2003年左右的时候,有一篇文章,徐显明讲的,他说中国的大学都以为自己很厉害,结果他举了一个数字,我记得好像是594,我为什么记得这个数字呢?因为我的工作证号是694,他说我们北大在世界上的排名是594位,我想中国的学校最高排名怎么会是594位呢?后来我通过其他的途径看了一下,最新的数据给我印象当中好像是50多位,你可以不关注,但是老百姓关注。老师可以不在乎,但是学生在乎,这个东西是跑不掉的。与其我们被动的接受,还不如我们主动的参与。
王松苗:刚才王琳说了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我不觉得我们完全是没有一点技术含量,我们要做的话也会做的比较精细,前面我始终有一个思想,为什么我们搞不下去,不好搞,就是因为我们所有的网站,政府网站,大学讲来讲去行政化是非常浓厚的。
王松苗:公民的言论权的问题很重要,公民讲什么你是没有办法干预的,我不知道你排名,我排名是我公民给你排名,我民间机构网站做也是我的一种权利,我就要这么做,你有什么办法呢?如果你非要说把我北大排第三不公,我应该比人大还强,那你拿出数字来,或者是拿出权威性的东西来。我个人觉得从学校而言我是积极呼吁各位校长、老师多给我们一些关注,因为我始终想的一个词就是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这个数字我就是不改你也没有办法。刚才我们的曙明讲的一条思路我觉得很有道理,这就决定了我们下面的策略。
王松苗:一个是刚才有的老师担心的公开、公正涉租的问题,我觉得我们是绝对不可能拿这个排行榜来做交易的。第二个是阶段性的发展,我们的排行榜可以从号以后的法学院发展来做证明,前面的东西太多了,收集不过来。还有一个是,可以互换着做点评,北方的学校我让王琳这样南方院校的老师来点评排名,南方的学校我让北方的老师做点评排名,这样的话我相信不会没人关注的。刚才各位老师也说了可以通过网民自发的点击量来一决高低,我个人觉得是可以,技术操作也简单。
王松苗:我个人认为这个事肯定要做,但是各位老师的担心正好给我们提了很多醒,我们要沿着我们自己的思路,综合各老师的分析,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把这个事做好,同时呼吁各位老师多关注,多给我们支持。我就说这些,再一次谢谢大家!
赵志刚:谢谢王总!他今天也是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我们这次会议,今天我们的会议到此结束。
&&&&&&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政易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