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著名抗元志士文天祥的诗句著名诗句是:

文天祥抗元的故事
> 文天祥抗元的故事
文天祥抗元的故事
    来源:文学网
  【人物简介】(日-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大臣,政治家、家,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宝v四年(1256年)状元,官到右丞相屈,从容赴义[1]。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文天祥抗元的
  宋理宗时期,奸相贾似道把朝政弄得一团糟,元世祖忽必烈便加快了兼并南方、统一全国的步伐。
  宋理宗死后,他的儿子赵Q(q&)即位,就是宋度宗。朝政大权还是掌握在贯似道手中。到了公元1274年,宋度宗生病死了,四岁的赵显(xiǎn)登基,成为宋恭帝。第二年,元朝大将伯颜率大军威逼临安,形势危急,朝廷急忙下诏,要各地派兵勤王。可是各地几乎没有人响应,只有文天祥立即召募了义军一万余人。
  文天祥,号文山,少有大志,博览群书,二十岁中进士,被宋理宗钦点为状元。主考官王应麟称赞他&忠肝如铁石。&开庆年间,蒙古军队侵宋,文天祥屡次上书,主张抗敌,斥责权贵们惑主误国,竟遭猜忌和迫害,不得不在三十七岁正当盛年时就正式退休。当时有朋友劝他:&你这一万多乌合之众,去同蒙古兵打仗,正像羊入虎口,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文天祥激昂慷慨地回答说:&我岂能不知!但我这样做了,天下义士忠臣就会闻风而起,奋勇保卫国家。&但文天祥带兵到临安后,因投降派的刁难,终于未能上前线抗敌,却被朝廷派到蒙古兵营,去与伯颜谈判投降之事。
  当时宋恭帝年幼,朝廷大事都由他的祖母谢太后作主。谢太后见蒙古大军兵临城下,朝内又无抵挡的兵力,就派人到伯颜军营求和投降。伯颜是元朝的丞相,他提出他只能与宋室丞相等级的人谈判。右丞相陈宜中怕被元兵扣留,先溜走了,左丞相留梦炎则早就逃到南方去了;另一位重要大臣张世杰见朝廷轻率投降,气得从海上出走,另寻机会组织反攻复国。谢太后无可奈何,便升了文天祥的官,派他前往。
  文天祥临危受命,来到元军大营中。一见伯颜,双方就唇枪舌剑交锋地论起来。文天祥义正辞严地说:&你们蒙古若想消灭我宋朝,未必有什么好结果,因为我们南方的广大军民一定要同你们抗争到底。&
  伯颜威胁说:&你文天祥若不老老实实投降,只怕今日饶不得你。&
  文天祥毫不退缩地回答:&我文天祥忠心为国,哪怕刀山火海!&伯颜非常恼怒,就将文天祥囚禁起来。
  不久,谢太后和赵显终于投降,他们绕过文天祥,另派贾庆余为右丞相去元营求降。文天祥仰天长叹,把贾庆余痛斥一顿,但南宋向元朝投降称臣已成事实。
  但是伯颜并没有善待谢太后和赵显,反而将他们当俘虏押往元大都,并将文天祥也一同押去。途经镇江时,文天祥趁元兵不防备,同他的随从杜浒等十二人连夜逃脱。他们先到真州(今江苏仪征),后过扬州,本想联络各地宋兵,抗元复国。但因为当地宋将轻信元朝的挑拨,怀疑他是元兵的奸细,都不肯接待他,他才不得不继续往南奔走。最后到温州时,文天祥听说张世杰在福州拥立了新皇帝端宗赵g(sh&),就又赶到福州。后来他作为朝廷的大臣,积极招募人马,组织抗元,连续转战于江西、福建各地,多次打败元军,先后收复了不少县城。
  端宗死后,张世杰、陆秀夫、文天祥又拥立了赵m(bǐng),继续在南海一带抗敌。公元1278年十二月,元军元帅张弘范大举攻打潮州,文天祥被迫率兵转移五坡岭。军中正在吃饭时,元兵突然来到。宋兵作顽强抵抗,最后全军覆灭,文天祥被俘。
  元兵将文天祥押去见张弘范。张弘范钦佩文天祥的骨气,以礼相待,想让他降。但文天祥不理睬,于是他就把文天祥软禁在军营中。当时张世杰正领兵在山抗击,张弘范知道张世杰最钦佩文天祥,便叫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冷冷地回答说:&我自己无力救父母,难道可以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厚着脸皮,反复地威胁利诱,文天祥便将船过零丁洋时所写的一首诗给了张弘范,诗中最后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读过诗后,苦笑一声,只好下令强攻山。
  山被攻破后,元军中摆酒庆贺,张弘范又劝降文天祥说:&现在宋室已经灭亡,你文丞相已经尽忠尽孝。如果你能像对宋朝那样忠心对待元室,你还会当丞相。&文天祥沉痛地回答:&国家我无力救亡,为人臣者即使死了也还有罪,何况叫我投降,改事二主!&张弘范只好派人将文天祥送往元京大都。文天祥一路上绝食八天,以示必死信念。
  当时,雄心勃勃的元帝忽必烈正在搜罗中原人才。他先派降臣王积翁去劝降,后来又亲自召见文天祥,问他还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我受国家重托担任宰相,怎能又投降元朝,我的愿望就是赐我一死。&忽必烈不愿杀他,就将他囚禁在元都好多年。在牢房中,文天祥曾写下千古传颂的《正气歌》。他在诗中列举了历史上那些坚持正义的忠臣义士,认为他们都是正气的表现,是自己效法的榜样。其中有两句: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公元1282年,民间的义士聚积了兵马数千人,扬言要打破大都,救出文丞相。元世祖为绝后患,终于下令处死文天祥。临刑时,文天祥朝南跪拜,从容地说:&我的事情到此完结了。&然后慷慨就义,时年四十七岁。他的妻子为他大殓时发现,他的衣带中有一篇文章说:&孔子说&成仁&,孟子说&取义&,只有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的书,学到了什么?从今以后,我真正做到无愧于己了。&
  史学评价:
  文天祥在南宋危亡之际,领兵抗敌,欲挽狂澜于既倒,不幸兵败被俘。在狱中他备尝艰苦,断然拒绝元人的诱降,至死不屈,最终英勇就义。他坚贞的民族气节,万世流芳。文天祥的名篇《正气歌》气势磅礴。他留下的名言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对后人的启发很大。
  文天祥有一个信念:精忠报国,不管个人付出多大的代价。在他看来,个人的财产、家庭、名利、官位,与国家和民族大业相比,算不了什么。他有爱国的情感和信念,团结民众,组织义军,全力抗敌,成为人们敬仰的对象和民族英雄;他的民族气节和崇高品德,也成为了当时人推崇的理想人格。
  文天祥不仅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也是一个政治家。他认为南宋的危机主要在内部而非外部,因此积极要求改革。他批评大宋&守内虚外&的方针,要求加强力量抵御外侮。同时提出革除祖宗专制之法,通言路、集众思谋,发挥中书枢密院作用,主张用人举贤授能,收用君子,起用直言敢谏之士。
下一篇:没有了
文天祥抗元的故事相关推荐南宋晚期书法名家 抗元名将文天祥&&&&&&&& 文天祥(),原名云孙,字天祥,吉州吉水(江西吉安)人。中贡士后,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中状元后,改字宋瑞,号文山、浮休道人。因吉州旧治庐陵,故自称“庐陵文天祥”。理宗宝祐四年(1256)状元,授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开庆元年(1259),蒙古军围逼鄂州,文天祥上疏请斩主张迁都的宦官董宋臣,并进御敌之策,不报,遂自免归。后迁刑部郎官、尚书左司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等职。因积极主张抗战,深忤权相贾似道意,遭斥罢,三十七岁致仕。咸淳九年(1173)十一月,起复湖南提刑。明年,改知赣州。德祐元年(1275),应诏勤王,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八卫,知平江府,提兵入卫临安。景炎元年(1276)正月,知临安府,拜右丞相。时谢太后遣人奉表请降,文天祥赴元营议和,遭扣押。五月,自镇江元营脱归,复为右丞相兼知枢密院事。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因与左承相陈宜中不合,率兵在闽粤一带抗元。二年八月,抗元溃败。祥兴元年(1278),加授少保,封信国公;十二月兵败,被俘于广东海丰。拒不降元,作《过零丁洋》一诗以明志。起押至元大都(今北京),遭幽禁三年,誓不就降,有《正气歌》。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公元日),在柴市慷慨赴义。著有《文山先生全集》二十一卷行世。《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文天祥以艰难救国,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实为深明大义、抗御外族的民族英雄,其事迹妇孺皆知,激励后世。&&&&&&&& 文天祥擅长诗文之外,亦擅书法。书史记载其“善小篆……笔画贞劲,似其人也”,惜其篆书传世鲜见。&&&&&&& 后世重文天祥其人之忠节,益重其书。周密在至元三十年“癸巳(1293)九月”追记有一则逸事,讲述的就是流落在北方的宋代遗民是如何重视文天祥其人其书的故事:&&&&&&& 平江赵升卿之侄总管号中山者云:“近有亲朋过河间府,因憩道傍,烧饼主人延入其家。内有小低阁,壁贴四诗,乃文宋瑞笔也。漫云:“此字写得也好,以两贯钞换两幅与我,如何“? 主人笑曰:“此吾家传宝也。虽一锭钞一幅,亦不可博。咱们祖上亦是宋氏,流落在此。赵家三百年天下,只有这一个官人,岂可轻易把与人邪!文丞相前年过此,与我写的,真是宝物也”。斯人朴直可敬如此,所谓公论在野人也。&&&&&&& “公论在野”,斯言诚然。传世文天祥书迹虽然不多,但是件件珍宝。&&&&&&& 《宏斋帖》,又名《上宏斋书》、《瑞阳帖》、《文信国劄子》等,纸本,行书,手卷。凡五十三行,共计七百四十七字。札末自署“正月日,承心制文天祥劄子”。传世卷后有明人李时勉、清人永瑆等六家题跋。曾见《珊瑚网·书跋》卷七、《式古堂书画汇考·书考》卷一五、《郁氏续书画题跋记》卷三、《平生壮观》卷只、《墨缘汇观·法书》卷下著录。现藏故宫博物院,《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十九册、《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宋代书法》等有影印。此卷乃致宏斋包恢之劄子,可订为度宗咸淳元年(1265)正月所书。李时勉跋有云:“盖度宗初即位,召宏父为刑部尚书、签书枢密院事,封南城县侯,故公贺以此书也。”这是一件文天祥三十岁时的书作,故清雅秀劲。又,札中涉及文天祥在江西提刑任“用兵丁万人,声罪致讨”等时事,也是重要的历史文献。&&&&&&&& 《谢昌元座右自警辞卷》,又名《谢敬斋座右自警辞》,纸本,草书。自署“咸淳癸酉六月吉日,后学文天样书”,即咸淳九年(1273)。此卷乃应前辈谢昌元(字叔敬,号敬斋,)之请而书。卷后别纸有王应麟等元明人七家题跋。曾见《寓意编》卷一、《大观录》卷七、《墨缘汇观·法书》卷下著录。人清乾隆内府,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御书房》。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院(原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一册影印。全卷字画灵动有态,笔法清劲纵任。&&&&&&& 《木鸡集序卷》,纸本,行草书。自署“咸淳癸酉长至,里友人文天祥书于楚观”,即咸淳九年(1273)冬至,时文天祥起复湖南提刑任上所书,应同乡好友张强(字宗甫,生卒年未详)之请也。卷后别纸有明人观款两种。曾见《清河书画舫》卷一O(波字号)、《吴氏书画记》卷四、《平生壮观》卷三等著录。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入清乾隆内府,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御书房》。现藏辽宁省博物馆,《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十五册、《辽宁省博物馆藏·书画著录·书法卷》等影印。此卷与《谢昌元座右自警辞卷》同年而书,唯晚了五月。通卷虽非完全草书,但笔势迅疾却超过《谢昌元座右自警辞卷》,且字画纤细,有清秀瘦劲之貌,而具俊逸豪迈之姿。&&&&&&&&& 除了上述墨迹之外,明清以来丛帖中也多见文天祥书迹之摹刻,其中文徵明纂集《停云馆帖》“宋名人书卷第七”所摹刻的文天祥诗书《至桃源县五律》、(虎头山五律》两种最为著名,也见陈献编集《玉烟堂帖》卷二O摹刻。&&&&&&&&& 从上述传世墨迹看,文天祥表现出极高的文化素养,承继了典型的卿士书法的特点,即笔端雅致。尤其是他的草书,在南宋晚期是超越时流的佳作,如《谢昌元座右自警辞卷》取法晋唐帖学正脉,而《木鸡集序卷》稍参怀素笔意。&&
猜您也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南宋著名抗元志士文天祥的著名诗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杜浒(南宋抗元英雄)_百度百科
?南宋抗元英雄
(南宋抗元英雄)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1279),字贵卿,号梅壑,杜家村人,之侄。南宋抗元英雄。
杜浒人物简介
(?~1279),字贵卿,号梅壑,杜家村人,之侄。
杜浒人物生平
少时游侠四方,有以身殉国之志。德祐元年(1275),元兵逼临安,起兵勤王。时任县宰,聚民兵4000余响应,在与文天祥共议救国大计。次年初,太皇太后谢道清授文天祥为右丞相兼,赴元营议和,杜浒力陈说:“敌虎狼也,入必无还。”文天祥以国事为重,杜浒以宣教郎、兵部架阁文字①之职相随。北营议和,文天祥被拘,随行人员四散,仅留杜浒、吕武、李成3人。二月二十九日押至京口(今江苏镇江),杜浒向守将刘千户行贿,4人得以走脱。路上杜浒向樵夫乞食供天祥,至板桥又被元兵所执,杜用金银买通守兵再次脱身。募樵夫抬天祥到高邮,从长江口沙洲入海至椒江,过黄岩舍舟陆行到温州。文天祥说:“自二月晦至今,无日不予死邻……贵卿真吾异姓兄弟也。”
同年五月,益王即位,杜浒任司农卿、广东提举、招讨副使、督府参谋,往台温招兵集财,奔走呼号,组织抗元。次年八月,空坑(今江西吉水附近)兵败,文天祥与杜浒退守循州。景炎三年(1278)六月,奉命护海船至崖山(今广东新会县)。十二月,文天祥在五坡岭兵败。次年二月,张弘范血染崖山,宋亡。杜浒被执至五羊城(今广州),忧悴不成人形,在狱中与文天祥最后聚见,数日后逝。后文天祥书《哭杜贵卿》:“昔没贼中时,中夜间道归。辛苦救衰朽,微尔人尽非。高随海上槎,子岂无扁舟。白日照执袂,埋骨已经秋。”
①架阁文字,管理档案的官员。
企业信用信息文天祥的诗词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天祥南宋抗元英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