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环境下,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性学习最常用的支持工具是什么

网络环境下探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应用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
网络环境下探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摘要】: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当前基础教育的改革已经从考试改革、课程改革、教材改革,发展到开始实施教学模式改革——以“探究性学习”为标志,从传统的继承性学习转向创新性学习,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深刻的变革。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整个教育界都在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如何与课程教学整合,而探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尤其是与网络技术的整合,是否能成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个亮点已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关注。
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性学习作为探究性学习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各国教育中都颇受重视。鉴于东西方在社会发展、价值观念、经济基础等方面的巨大差异,本文在研究时不只是关注“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性学习”在西方取得的成果,而是在借鉴西方优秀教学理论和方法的过程中,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探讨如何联系实际理性地实施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性学习。
本文首先基于对探究性学习的探讨,认为网络环境下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广泛利用各类信息资源(主要是网络资源),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指出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性学习对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用校园网络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然后在建构主义等理论基础上,从确定问题、资源设计、活动组织、评价设计等四个环节系统论述了网络环境下探究性学习的设计。
此后基于上述思想,利用行动研究方法通过《Visual Basic 6.0程序设计》个案的设计与应用对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进行了应用方面的有益探索。
最后指出,近20多年来,以探究性学习为基础重构基础教育课程成为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其共同的做法是,不仅将探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而且将探究作为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培养目标。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探究性学习,只有进一步地向学科教学中渗透,才能找到自身存在的意义。而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方式向学科教学中渗透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方式。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一种可借鉴的理论与方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4【分类号】:G434【目录】:
中文摘要5-6
Abstract6-8
第一章 引论8-10
第一节 研究意义及背景8-9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状况9-10
一、 探究性学习的研究现状9-10
二、 网络环境下探究性学习的现状10
第二章 网络环境下探究性学习概述10-19
第一节 网络环境下探究性学习的概念10-16
一、 探究性学习的含义10-12
二、 探究性学习的类型12-13
三、 网络环境下探究性学习的含义13-16
第二节 网络环境下探究性学习的特点16-19
一、 探究性学习的特点16-18
二、 网络环境下探究性学习的特点18-19
第三章 网络环境下探究性学习的设计研究19-40
第一节 问题的确定20-23
一、 探究问题的类型20-21
二、 探究问题的来源21
三、 确定探究问题的原则21-23
第二节 资源设计23-27
一、 资源的基本构成24-25
二、 学习资源的设计原则25-27
第三节 活动过程的设计27-36
一、 自主学习的设计28-29
二、 协作探究学习的设计29-32
三、 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32-36
第四节 评价设计36-40
一、 网络环境下探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36-37
二、 网络环境下探究性学习评价的设计原则37-38
三、 网络环境下探究性学习的常用评价方法38-39
四、 网络环境下探究性学习评价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39-40
第四章 网络环境下探究性学习的应用研究40-46
第一节 应用基本情况介绍40-41
第二节 网络环境下探究性学习个案的设计及实施41-45
一、 提出问题41-42
二、 资源设计42-44
三、 活动过程的组织44-45
四、 评价的设计与实施45
第三节 个案的教学效果及思考45-46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46-48
第一节 本研究的结论46-47
第二节 本研究的局限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47-48
参考文献48-5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1-5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时国平;钱叶册;许卫兵;张勋友;;[J];大学教育;2012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继超;[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何北;[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沙建荣;[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徐姬娜;[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欧伟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吴汶娟;[D];西南大学;2008年
刘荣光;[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罗莎;[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孙艳秋;[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家勋;[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许嘉琳,王红旗,张亚立,郝芳华;[J];环境教育;1998年02期
宫淑红,桑新民;[J];开放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赵明仁,王嘉毅;[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10期
任长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01期
冯新瑞;[J];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05期
徐学福;[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08期
周玉霞;[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郑志群;[J];电大教学;2002年03期
陆宏;;[J];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松柏;[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许俊翠;[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唐永;朱乐霞;;[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范广伟;;[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滕瀚,唐智松;[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熊勤学;朱建强;尚正春;;[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吕洋,曾秀娥,林承志;[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崔艳辉;邱延鹏;;[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李颖;梁海英;叶丽娜;;[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梁兢;;[J];北方经济;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冬梅;;[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吴才武;;[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王丽萍;李政;;[A];第六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胡辉;;[A];甘肃省化学会二十六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魏向东;;[A];甘肃省化学会二十六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熊士荣;肖小明;苟娇娇;;[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徐峰;谭光兴;屈文建;;[A];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服务创新——第十三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魏春玉;;[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张爱玲;;[A];2007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7年
金田则;;[A];整合科普资源 优化科教环境——第十五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向海英;[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赵逸庶;[D];西南大学;2011年
皮军功;[D];西南大学;2011年
郭玉清;[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胡海明;[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高文君;[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高兰香;[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张利荣;[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张希希;[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刘惊铎;[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玲;[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李凤阳;[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李志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马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张宇梅;[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王晓;[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沙清;[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谌志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司雯萍;[D];苏州大学;2010年
边洪伟;[D];苏州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钟启泉,安桂清;[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魏宁;[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2年11期
刘儒德;[J];北京教育;2003年12期
李树怡;文兰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宋车梅;[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时延辉;[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吴晓林;;[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方惠利;;[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王荣;[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04期
居来提·沙比尔;[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青;[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艾兴;[D];西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雁苓;[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刘景福;[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范增民;[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刘海宁;[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吴润莘;[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单珊;[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牛震乾;[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彭畅;[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蔡明星;[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戴慧;[D];扬州大学;2004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骆美云;;[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10期
谷大海;赵海洲;项勋;付朝书;刘华戎;;[J];大学教育;2013年14期
马红亮;周敏;;[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6期
纪兵政;贾羽美;;[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年24期
张德江;;[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29期
张德江;;[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辛秀英;;[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9年S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跃玲;[D];西北大学;2011年
张健;[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蔡永森;[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温丽红;[D];苏州大学;2011年
廖燕;[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姚宏;[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韩健;[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李敏;[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黎玉伟;[D];河北大学;2009年
钱钰;[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余胜泉,杨晓娟,何克抗;[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12期
何克抗;[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张建伟,卢达溶;[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8期
祝智庭;[J];电化教育研究;1998年01期
张建伟;[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09期
张建伟,孙燕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11期
霍力岩;[J];教育研究;2000年09期
张建伟;[J];教育研究;2000年10期
谢树平;[J];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张建伟,陈琦;[J];教育研究;1999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国建;[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S1期
眼镜阿姨;;[J];中国校园文学;2006年22期
王微微;[J];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2004年09期
马晓梅;[J];安徽教育;2005年04期
杨新淑;[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6年06期
梁世民;[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张连和,张丽娴;[J];教育科学;1990年04期
陈贵宏;[J];小学教学研究;2004年02期
奚秀云;;[J];教育科研论坛;2005年11期
朱宝宸;[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苏凯敏;韩关德;;[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秦启康;奚仲廉;;[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陈绍清;;[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杨丽霞;;[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李权康;陈义明;;[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黄水琴;吴晓敏;;[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哈尔滨市继红小学课题组;;[A];走进新教育: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成果集[C];2006年
陈绍清;;[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杨丽霞;;[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陶文娟;赵雪玉;;[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山东省临沭县白旄中学
张秀伟;[N];学知报;2011年
靳晓燕;[N];光明日报;2011年
郭佳 编译;[N];中国教师报;2011年
李林 余承武;[N];战士报;2011年
剑河民族中学 刘明;[N];贵州民族报;2011年
黄慧文;[N];日喀则报;2008年
冀灵渊 朔城区四中;[N];朔州日报;2010年
河北省邯郸县第6中学
王建彬;[N];学知报;2011年
屈凌燕 应曲川;[N];中国社会报;2004年
民乐县逸夫小学
宋晓华;[N];张掖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琰;[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李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陈坤;[D];浙江大学;2011年
覃姜维;[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陈德品;[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刘艳;[D];南京大学;2012年
杜伟宇;[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王广斌;[D];中南大学;2010年
程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吕佳;[D];内蒙古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彩姣;[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奚莹;[D];兰州大学;2012年
卢江;[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刘力玮;[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章静;[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孙春霞;[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鞠斐扬;[D];扬州大学;2012年
程虹;[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傅竹伟;[D];苏州大学;2013年
蔡燕华;[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图文】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性学习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性学习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261.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其它考试]福州市高中现代技术教育远程培训模拟试卷 福州市高中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班试卷一、单选题(共25题,共50分)1.斯滕伯格关于教师专业知识的看法是(b) a.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条件性知识 b.内容知识;教学法的知识;实践的知识&br/..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其它考试]福州市高中现代技术教育远程培训模拟试卷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您的位置: &
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主题探究性学习的实践和研究
优质期刊推荐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
当前位置:>>>>>>
  摘要:合作学习是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学习方式之一。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既能极大激发师生潜能,又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提升教学层次和质量的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本文阐述了合作学习的概念、理论及基于网络学习的教学设计,探讨了一种基于网络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网络环境 合作学习 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学习方式之一。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因此,如何实施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切实转变,就成了当前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领域的一项重大课题。将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于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它的积极作用是比较明显的。无论是在教学目标、学习内容、信息来源、学习方式还是对现有教学条件的使用上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对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的研究显得很有必要。
  一、合作学习概述
  合作学习是一种为了促进学习、由某些学生协作完成某个给定学习目标的教学方法。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的成功密不可分,学习者之间以融洽的关系,以相互合作的态度,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
  合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主张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为各个任务,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一起进行学习,各自担当一定的角色,共同完成某一任务或解决某一问题。在合作学习中,学习者借助他人的帮助,实现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共享学习资料,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了信息社会环境下人们学习、工作所必需的协作精神。将合作学习引入信息技术教学,不仅是一种方法的探索,同时也是一种现代教育观念的传播。
   二、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
  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多个学习者组成协作小组,共同完成某一任务。网络为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有助于维持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提供一个更加自然的学习场所。在这个场所中,系统与某个学生交互作用,而且尽量根据学生的需要将教学个性化。
  在基于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不再作为一个孤立的学习个体,而是以小组成员的角色参与更加广泛的、讨论协商式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每个合作学习者为了达到共同目标而结成了“学习共同体”,它将是一种更加有效的学习组织形式。合作学习小组是在教师协作组的指导和支持下,以完成某项研究课题为主要学习任务,采用智能互动的、多方交流的方式来建构知识。在网络中,学生间的多方交流,可以通过基于网络讨论来实现。
  三、基于网络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1.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
  在网络课堂中,学习任务的确定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它可以是围绕学习目标、源于真实生活的、富有挑战性的某些问题;也可以是为了解决问题、来自于学习需要的真实任务;或者是结合学习内容所提出的研究课题。
  在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2.合作学习情境设计
  合作学习的情境,就是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为合作小组共同学习服务。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Web浏览器、E-mail电子邮件、BBS论坛等认知工具,在网上获取问题的答案。其次,学生可以利用Web网页技术、Word文字处理、Powerpoint幻灯制作、Excel电子图表等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处理信息,并以多种媒介方式表达、展现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3.合作学习小组的设计
  在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中,建立合作学习的小组非常重要,学生不再作为一个孤立的学习个体,而是以小组成员的角色参与更加广泛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依据整个班级的学生的学习风格、认知水平进行分组,每4人为一个学习小组,每人一台电脑,这样既有利于自主学习,又有利于相互促进,有利于合作学习优势的发挥。合作学习小组是在教师的指导和支持下,学生间的多方交流,以完成某项研究课题为主要学习任务,在网络中,可以通过基于网络讨论来实现。
  4.合作学习方式的设计
  最常用的是BBS论坛方式。学生可以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参与讨论和交流,在其中发表帖子,每个人的发言随时都可以被所有参与讨论的学习者浏览到,每个人都可以利用网页浏览并参与讨论、发言。其次,也可以采用网络聊天室的方式进行讨论和交流。参加者建立一个融洽的讨论环境。在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里,把对某一主题感兴趣或有研究的人集中起来,让每个参与者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以集思广益。还可以采用E-mail、ICQ等方式来实现讨论和交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基于网络的人机、人人互动交流的方式,将更加受到新技术的支撑而变得更加多媒体化、网络化、个性化。
  5.合作学习的评价
  在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面,我们不能只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更应该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例如,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态度如何,所完成的作业表述方式是否清晰,陈述理由是否足充,解决方法是否新颖,学习效果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等等。这些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的方法,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公正的评价,也给学生提供了利用反馈改进学习的方法,并帮助他们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观念。当然,这种过程性评价仍然需要不断的修改和完善。
  四、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的过程
  1.以合作方式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以小组合作方式开展学习,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通过与同伴的共同努力,提出问题、确定目标、拟订方案、收集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处理、寻找问题的答案或结论。为学生获得相关成功体验提供了机会,并使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2.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均衡达成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给予或接受帮助,因为提供帮助的人不仅仅是教师一个人。在进行解释的过程中,不管是给予帮助还是接受帮助,都促进了给予者与接受者双方的学习。利用小组合作开展信息技术课学习,不仅使学生“学会”“会学”,而且使学生“乐学”“好学”,因此是一种比较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
  3.合作学习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提高教学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避免了班级集体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参与而被动学习状况,赋予全体学生远比传统课堂教学中多得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和权利。每个学生都能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的研究性课题,并在课题小组中承当一部分研究任务,随着研究的深入,参与程度的提高,自身的潜能得到发挥,获得了新知识,提高了研究、创新能力。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基础较差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目睹基础好的同学所做的示范;同时,与在那种不承担个人责任的小组中的同学相比,学生具有更多的责任感,有了责任感,就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4.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突出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各小组成员在本班成立学习小组过程中,学生将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够对学习过程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而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可以降低到最低限度,仅仅在必要时给予学生研究方法和学习条件方面的支持。另外,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过程中,任务的设计、分工、实践等都由小组成员按自己意愿去完成,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
  5.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综合能力
  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学习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群策群力,共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支持,还需要妥善地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同学之间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协作式教学可以采用模拟课题式分组教学的形式。
  6.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操作能力
  利用小组合作并且制定相关的操作任务,使学生充分了解到,计算机其实只是一种工具,这种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完成一些具体的工作,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只介绍一些基本的操作,进一步的操作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完成小组任务过程中探索验证。比如在字处理软件使用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已掌握基本编辑方法时,对一些修饰性操作可让学生在完成小组任务过程中自己去学习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在网络环境下,如何高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显得越来越重要。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我们应当看到未来网络教育的发展方向,加大研究力度,促使基于网络的教育应用尽快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魏国生《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及案例研究》 (《电化教育研究》2004.3)
  [2]贾雪梅&杨改学 《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及其策略构建》(《中小学电教》2005.2)
  [3]赵跃生《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模式探讨》 (《教育信息技术》2005.1.)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