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自考《重庆自考管理系统统中计算机应用》视频orMP3音频课件,谢谢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上机实践考试样卷
【网络综合 - 自考试题】(本卷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在考核盘的根目录下有XS.DBF、CJ.DBF、STD.DBF、LOAN.DBF、DISREC.SCX、TTT.PRG、KSH.PRG和KSHF.SCX文件,这些文件在考核盘的\BACKUP子目录下有相应的备份,以备考生在误操作后复制;  2、考生首先运行考核盘上KSH.PRG程序,输入考生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若不输入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作0分处理。  一、单命令操作题(共60分,每题5分)  考核盘根目录上有两个数据表文件,其中XS.DBF有6条记录,CJ.DBF有15条记录,结构分别如下:XS.DBF: 字段名 类型 宽度 小数 说明    XH C 8 学号    XM C 8 姓名    XB C 2 性别    ZY C 8 专业CJ.DBF: 字段名 类型 宽度 小数 说明    XH C 8 学号    KCMC C 12 课程名称    CJ N 3 0 成绩  1、 将CJ.DBF中KCMC为"高等数学"的成绩增加3分。  2、 在CJ.DBF中,添加一条新记录:    李海华 大学英语 88  3、 对XS.DBF增加一个字段,为PJCJ(N,5,1)(平均成绩),并计算CJ.DBF中KCMC为"计算机基础"的平均成绩,将计算的平均成绩保存在PJCJ字段的所有记录中。  4、 对XS.DBF创建普通索引文件XS.CDX,按专业升序排列,按性别降序排列。  5、 物理删除XS.DBF中学号为的学生记录。  6、 将数据表XS.DBF和CJ.DBF添加到考核盘根目录下的数据库STU.DBC中。  7、 对XS.DBF和CJ.DBF建立"一对多"的永久性关联。  8、 创建一个视图ST.VUE,包括下列字段XH、XM、KCMC、CJ。  9、 在STU.DBC中创建一个数据表KC.DBF,结构如下:字段名 类型 宽度 小数 说明KCBH C 4 课程编号KCMC C 12 课程名称XF N 1 0 学分1004 数据库技术 410、 编辑一个菜单,以TEST.MUX保存在考核盘根目录下。其中菜单格式如下:文件 编辑 窗口打开 复制 新建窗口关闭 剪切退出 粘贴各下拉菜单都为命令。  二、程序填空(10分)   考核盘根目录下有一个表单DISREC.SCX,它能逐条显示数据库STD.DBF中的记录,每次屏幕显示一条记录,单击"下一条"按钮,显示下一条记录,直到显示完全部记录。但程序中有三处不完整,请把它们补全(要求程序能正确运行)。Form1的Load方法:(1) "下一条"按钮的Click方法if (2) skipelse go bottomthisform.label7.caption="显示到最后一条记录!"endif(3)   三、程序改错(10分)  考核盘根目录下有一个文件TTT.PRG,能计算1/21+3/19+5/17+……+19/3的值。但程序中有一些错误,请将程序修改正确。   四、程序设计(20分)  考核盘根目录上有学生贷款的数据库文件LOAN.DBF,其结构如下:字段名 类型 宽度 小数 说明XH C 6 学号XM C 8 姓名XB C 2 性别ZY C 4 专业DKE N 8 2 贷款额  编写一个程序SR.PRG存放在考核盘根目录下,功能是由用户从键盘输入学生姓名后,查找该学生,若找到,显示该学生的姓名、专业、贷款额若没有找到,显示无此学生,单击"退出"按钮,结束程序运行。自考《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笔记13-第3页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自考《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笔记13-3
局域网的工作方式有共享介质式和交换式两种;共享介质式中,所有结点共享一条公共通信传输介质,;5.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为了实现对多结点共享传输介质,并在发送和接收数据;6.局域网协议;控制网络访问的协议,这类访问主要就是CSMA/C;7.局域网中计算机的相对地位;在局域网中,计算机的相对地位有对等和客户机/服务;(1)对等网络模式;采用对等模式的局域网虽
局域网的工作方式有共享介质式和交换式两种。共享介质式中,所有结点共享一条公共通信传输介质,当一个结点发送数据时,将会以广播的形式传送到所有的结点上。因此在共享介质的网络中,在任何一个时间段内,只能有一个结点占用公共通信信道。共享介质式容易发生冲突的现象。于是提出了交换式局域网工作方式。5.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为了实现对多结点共享传输介质,并在发送和接收数据时为防止冲突而加以控制的方式有三种,即总线CSMA/CD控制、令牌环传递Token Ring控制和令牌总线传递Token Bus控制。6.局域网协议控制网络访问的协议,这类访问主要就是CSMA/CD访问和令牌传送访问。在OSI的七层数据通信协议基础上,由局域网标准(IEEE802)委员会提 出了局域网协议IEEE802标准,并且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4年3月批准为国际标准,称为ISO 8802.7.局域网中计算机的相对地位在局域网中,计算机的相对地位有对等和客户机/服务器方式两种形式。(1)对等网络模式。在这种网络模式中,所有计算机都具有相同的地位,不设置专有的文件服务器,每一台计算机都可以访问网络中的其他计算机。每一台计算机既是其他计算机的服务器,同时又是其他计算机的客户机。采用对等模式的局域网虽然价格比较便宜,但是网络传输速度比较慢,保密性比较差,而且维护也比较困难。(2)客户机/服务器网络模式。这种模式用一台或多台单独的、高性能、大容量的高档微机,或者是大中型机、小型机作为网络中心服务器;而用多台微型机作为客户机,以总线、星型总线等拓扑结构与服务器连接成局域网。8.网络互联技术网络互联: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类型相同或不同的、协议相同或不相同的网络及设备,相互连接构成更大规模的网络,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互联网络能够屏蔽各子网在网络协议、服务器类型、网络管理方面的差异。要实现网络互联,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在互联的网络之间提供链路,至少有物理线路和数据线。(2)在不同网络结点的进程之间提供适当的路由来交换数据。(3)提供网络记账服务,记录网络资源使用情况。(4)提供各种互联服务,应当尽可能不改变互联网的结构。2.2.4 Internet的基础Internet是全球性的计算机互联网络;它连接了全世界千千万万个计算机网络的网络,所以也叫做网际网。Internet也是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式的,所有的服务由服务器提供,而各种访问、存取则由客户机完成。服务器常常是指主机,它总有一个标识地址;客户实质上是客户端的软件程序,它向服务器提出请求,并翻译、转换和显示服务器传输来的信息。1.Internet的组成因特网主要由通信线路、路由器、主机和信息资源等组成。(1)通信线路。通信线路是连接因特网中各种设备的基础设施,可以分为有线通信线路和无线通信信道两类。通信线路的数据传输能力用带宽和传输速率两个指标衡量,传输速率与带宽成正比,带宽越大,传输速率也就越高。(2)路由器。连接因特网中各局域网、广域网的设备是路由器,它会根据信道的情况自动选择和设定路由,以最佳的路径,按前后顺序发送信号。(3)主机。按用途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信息资源与服务的提供者,叫做服务器。服务器总是由高性能、大容量的大型计算机担当。另一类是信息资源与服务的接受者,叫做客户机。(4)信息资源。在因特网中的信息资源,比如文本、图像、声音、视频信息。2.Internet通信协议在进行数据通信时必须遵守统一的规范和约定。这种规范和约定就叫做网络通信协议,因特网的网络互联通信协议是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协议。3.Internet网络地址为了实现网络中的数据通信,规定因特网中每一台主机在子网内都有惟一的网络地址。网络地址可以是真实的物理地址。也可以是IP地址或城名。(1)物理地址。物理地址是制造在网卡上的地址码。网络的技术和标准不同,相应的网卡地址编码也不同。(2) IP地址。因为物理地址的规范很不统一,为了确保主机地址的惟一性,因此在因特网中对所有的主机进行统一的编码。这种地址就叫做IP地址。IP地址和物理地址可以根据协议对应转换。IP地址由4个字节(32位)的二进制数组成,表示为用圆点分隔的4个十进制整数组合的形式。一个字节对应一个十进制数,所以每个十进制数的值应在0-255之间。(3)域名。用字符来表示网络地址,就是网络域名。如,华夏大地域名是www..cn.4.Internet的应用(1)信息服务。它具体分为以下几类:①信息浏览。②信息发布。③信息检索。④文件下载。(2)网上通信。网络通信分为以下几类:①电子邮件。②网上聊天。③IP电话。④网上寻呼。(3)协同工作。它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协同办公和联合研究。②网上讨论。③IP网络视频会议。(4)电子商务。(5)网上教育。(6)网上娱乐。5.Internet的接入方法用户要接入Internet必须通过因特网服务供应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ISP),中国最大的ISP是具有国际出口的四大骨干网: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金桥信息网GBNET 此外还有许许多多小型的ISP.一般用户接入Internet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局域网接入;另一种是通过电话网拨号接入。(1)通过局域网接入。局域网通过路由器和数据通信网与ISP相连接,再通过ISP的连接通道接入Internet.这些数据通信网由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等四大电信运营企业管理。(2)通过电话网接入。一般家庭采用电话网拨号入网方式。个人计算机上网必须使用调制解调器Modem.用户的计算机与ISP的远程接入服务器RAS(Remote Access Server)之间,是通过调制解调器Modem与电话网连通的。6.企业内部网所谓企业内部网(Intranet),就是一个企业为实现内部管理和通信而建立的独立网络。(1)发展过程。企业网络技术基本上经历了三个阶段:①集中处理阶段。以一台大型主机为核心,以众多终端为客户端组成的集中处理式系统。②客户机/服务器模式。这是一种分布式处理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即Client/Serve模式或C/S模式。客户机可以是具有一般功能的PC机、工作 站,服务器则由处理功能和存储容量都很强大的高档微机、小型机、大型主机承担。服务器既可以建立在局域网内,也可以通过广域网或因特网与客户机联系。③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所谓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rowser/Server模式,或B/S模式)就是Intranet,是最新型的企业内部网。(2) Intranet的技术特点。其特点如下:①为用户提供了统一、友好的浏览器操作界面,既方便用户访问内部WWW服务器,也方便用户访问Internet的WWW服务器。②因为操作界面与Internet相同,所以企业用户不需要进行复杂的培训,可以节约培训费用和时间。③由于Intranet具有与Internet相同的、完善的网络服务功能,所以用户通信环境比传统企业网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④Intranet的用户既可以用E-mail发送邮件,又可以用WWW发布和阅读文档;企业管理者可以召开网络会议和进行网上办公;产品开发可以用协同操作方式,实现网上联合设计。(3) Intranet的基本结构。Intranet是由服务器、客户机、物理网络和防火墙四个部分组成的。四个主要部分的构成如下。①物理网络是建立在TCP/IP协议上的任意拓扑结构的局域网或广域网。②服务器是整个Intranet网络的核心硬件设备,一般运行Windows NT Server、UNIX.OSZ Warp Server、Netware Server等网络操作系统。物理服务器往往被划分为若干个逻辑(软件)服务器。③客户机。它为最终用户提供上机应用平台、运行浏览器软件及其他软件。④防火墙。当Intranet与Internet连接时,防火墙可提供必要的安全保护屏障,防止外部非法用户侵人企业内部网中。7.企业外部网企业外部网(Extranet):利用Internet的协议和标准,并通过公共通信系统(可以是Internet网络或专用线路),使通过认证的指定用户能够分享企业内部网上部分信息和部分应用服务的半开放专用网。2.3数据库系统2.3.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1.数据库的基本术语(1)数据库(Data Base,DB):以一定的方式将相关数据组织在一起并存储在外存储器上所形成的、能为多个用户共享的、与应用程序彼此独立的一组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2)数据库管理系统:指帮助用户建立、使用和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简称为DBMS(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DBMS通常由下列三个基本部分组成,即:①数据描述语言DDL(Data DescriPtion Language)。用来描述数据库、表的结构,供用户建立数据库及表。②数据操作语言DML(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供用户对数据表进行数据的查询(包括检索与统计)和存储(包括增加、删除与修改)等操作。③其他管理和控制程序。实现数据库建立、运行和维护时的统一管理、统一控制,从而保证数据的安全、完整,及多用户并发操作。同时完成初始数据的输入、转换、转存、恢复、监控、通信,以及工作日志等管理控制的实用程序。(3)数据库系统(Data Base System):指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以数据库方式管理大量共享数据的综合系统。它一般由数据库、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用户(最终用户、应用程序设计员和数据库管理员)四个部分构成。(4)数据库应用系统:是在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支持下建立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简写为DBAS.2.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库系统和其他数据管理系统相比,有如下一些基本特点。(1)数据结构化。文件系统中,独立文件内部的数据一般是有结构的,但文件之间不存在联系,因此从数据的整体来说是没有结构的。数据库系统虽然也常常分成许多单独的数据文件,并且文件内部也具有完整的数据结构,但是它更注意同一数据库中各数据文件之间的相互联系。(2)数据共享。共享是数据库系统的目的,也是它的重要特点。一个数据库中的数据,不仅可以为同一企业或组织的内部各部门共享,还可以为不同组织、地区甚至不同国家的用户所共享。而在文件系统中,数据总是由特定用户专用的。(3)数据独立性。在文件系统中,数据结构和应用程序是相互依赖的,任何一方的改变总是要影响另一方。在数据库系统中,这种相互依赖性是很小的,数据和程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数据库模式主要分为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两个方面。描述物理结构的称为物理数据库描述(或物理模式、内模式),它直接与操作系统或硬件相联系。一个数据库系统只有一个内模式。描述逻辑结构的称为模式(或概念模式、逻辑模式),它是数据库数据的完整表示,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一个数据库系统只有一个模式,它总是以某一种 数据模型为基础,统一考虑所有用户的要求,并有机地综合成一个逻辑整体。模式仅仅是数据型的描述,不涉及具体数据值。模式的一组值称为模式的一个实例,一 个模式往往有许多的实例。模式是相对稳定的,而实例是不断变动的。因为模式反映的是数据库的结构,一旦定义好基本上就不再变动;而实例反映的是数据库某个 时刻的状态,数据库的数据是在不断更新变化的。针对每一个用户或应用,又由模式导出若干个子模式(或叫外模式、用户模式)。子模式是直接面向用户的,用户 能够看见并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描述。每一个子模式都是模式的一个子集;也可以把它看成是模式的一个窗口。一个数据库系统可以有多个子模式。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中还提供了两个映像功能:一个是在物理结构与逻辑结构之间的映像(转换)功能;另一个是在逻辑结构与用户结构之间的映像(转换)功 能。第一种映像使得数据库物理结构改变时逻辑结构不变,因而相应的程序也不变,这就是数据库的物理独立性;第二种映像使得逻辑结构改变时,用户结构不变, 应用程序也不用改变,这就是数据和程序的逻辑独立性。由于这种独立性,使得应用程序的编写再也不需要考虑数据的描述和存取问题,从而大大减少了应用程序的 修改和维护工作。(4)可控冗余度。在文件系统中,由于每个应用都拥有并使用自己的数据,各数据文件中难免有许多数据相互重复,这就是冗余。数据库系统是为了整个系统的数据共享而建立的,各应用的数据集中存储、共同使用,尽可能地避免了数据的重复存储,减少了数据的冗余。(5)统一的管理和控制。数据库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包统一管理数据。由于多用户共享数据,数据库还具有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性控制和数据恢复功能。2.3.2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1.模型的概念对现实世界事物特征的模拟和抽象就是这个事物的模型。在数据库中数据模型是抽象的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数据的工具。模型应当满足以下要求:一是真实地反映现实世界;二是容易被人理解;三是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等。信息采用逐步抽象的方法,把数据模型划分为两类,以人的观点模拟现实世界的模型叫做概念模型(或称信息模型),以计算机系统的观点模拟现实世界的模型叫做数据模型。2.概念模型概念模型就是概念层次的数据模型。它独立于任何数据库管理系统,但是又很容易向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的逻辑数据模型转换。(l)基本术语实体:客观存在,并且可以互相区别的事物。它可以是具体的物件,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还可以是某种联系。属性:实体具有的每一个特性都称为一个属性。属性有“型”和“值”的概念,属性的名称(说明)就是属性的“型”;对型的具体赋值就是属性的“值”。码:在众多属性中能够惟一标识(确定)实体的属性或属性组的称为实体的码。域: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该属性的域。实体型:用实体名及描述它的各属性名,可以刻画出全部同质实体的共同特征和性质,它被称为实体型。实体集:某个实体型下的全部实体,叫做实体集。联系:一个实体集内部各实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叫做实体内。(2)实体集内部的联系。在一个实体集内部也存在着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联系。3.数据模型它分为逻辑数据模型和物理数据模型两类。逻辑数据模型:是用户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看到的现实世界,它描述了数据库数据的整体结构。逻辑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完整性约束三部分概念 组成。数据结构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人们一般以数据结构的类型来命名数据模型,如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等。物理数据模型:是用来描述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和存储方法的。它不但受数据库管理系统控制,而且与计算机存储器、操作系统密切相关。(l)层次模型。层次数据库的特点是实体之间按层次关系部定义。实体用记录(类型)表示,实体的属性对应记录的数据项;实体之间的联系用有向连线表示。层次模型以每个实体为结点,上层结点叫做父结点,下层结点叫做子结点。层次模型像一棵倒置的树,最上层的结点没有双亲,称为根结点;最下层的结点没有子女,称为叶结点。所以层次模型是一种以记录类型为结点的有向树结构。(2)网状模型。由于层次模型还不能很好地表达实体间的复杂关系(多对多联系),于是又产生了网状模型,它很好地解决了实体间复杂关系的表达问题,但是它也有致命的弱点,即当需求扩展时,对原有数据结构及应用程序的修改会产生严重的后果。(3)关系模型。关系模型以人们经常使用的表格形式作为基本的存储结构,通过相同关键字段来实现表格间的数据联系。(4)面向对象模型。不同于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这些传统的数据模型,面向对象数据模型是非传统的数据模型。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与数据库技术相结合就产生了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2.3.3关系模型与关系数据库1.关系模型关系模型是一种新的数据模型。它建立在集合论和谓词演算公式的基础上。它提供的逻辑结构简单,数据独立性强,存取具有对称性、操纵灵活。在数据库中的数据结构如果依照关系模型定义,就是关系数据库系统。关系数据库系统由许多不同的关系构成,其中每个关系就是一个实体,可以用一张二维表表示。关系二维表中的术语解释如下:。关系(Relation):一张二维表对应一个关系。。属性(Attribute):表中每一列叫做一个属性,属性有名和值的区别。。元组(Topl):由属性值组成的每一行叫做一个元组。。框架(rramework):由属性名组成的表头称为框架(关系型)。。分量:表中的每一个属性值。。域(Domain):每个属性的取值范围。。候选码(Candidate Key):可以惟一确定的一个元组的属性或属性组(可简称码)。。主码(Primary Key):一个关系中往往会有多个候选码,可以指定一个为主码。。主属性(Primary Attribute):可以作为候选码的属性也叫主属性。。非主属性(Non-key Attribute):不能作为候选码的属性叫做非主属性。。关系模式:对关系的描述称为关系模式,常常记做:关系名(属性1,属性2,属性3,??,属性n)在关系模型中,不但实体用关系表示,而且实体之间的联系也用关系来表示。关系模型要求关系必须是规范化的,即要求每个关系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其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关系中每个分量必须是不可再分的基本项。作为一个关系模型的基本约束条件,起码必须具备以下几条:。表格中每一数据项不可再分,是基本项。。每一列数据有相同的类型,叫做属性。各列都有惟一的属性名和不同的属性值,列数可根据需要而设定。 。每列的顺序是任意的。。每一行数据是一个实体诸多属性值的集合,叫做元组。一个表格中不允许有完全相同的行出现。。各行顺序可以是任意的。2.关系操作关系数据模型的理论基础是集合论,每一个关系就是一个笛卡尔积的子集。(1)传统集合运算。传统集合运算有并、交、差三种。(2)专门的关系运算。专门的关系运算主要有选择(筛选)、投影和连接三种。选择运算是对关系表中元组(行)的操作,操作结果是找出满足条件的元组。其中,投影运算是对关系表中属性(列)的操作,操作结果是找出关系中指定属性全部值的子集。选择运算和投影运算可以同时用一条命令来实现。连接运算是对两个关系的运算,操作结果是找出满足连接条件的所有元组,并且拼接成一个新的关系。完善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总是以数据操纵语言及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来实现各种关系运算。2.3.4 Vsual Foxpr数据库管理系统1.VFP的基本概念(l)数据表。数据表简称为表,是VFP中最重要的操作对象。一个表就是一个关系,它总是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在计算机的外存储器中。表文件的存取名称就是关系名,文件的扩展名是DBF.(2)数据库。在VFP中一张二维表称为一个数据表(或者简称表)。在关系数据库中,可以包含若干个表(以及视图)。数据库也可作为一个文件存放在计算机外存储器中,其扩展名是DBC.(3)索引。索引实际上是对数据表的排序,但是它不改变数据表中数据的物理顺序,而是另外建立一个索引对应列表。(4)关键字。关系中的码在数据表中一般叫做关键字,主码叫做主关键字。因为在数据表中,属性叫做字段,所以关键字就是能够惟一标识一条记录的字段或字段组合。如果一个字段不能成为当前表的关键字,但却是另一个数据表的关键字,那么这个字段就称为外来关键字。(5)视图。视图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表,它往往由一个或多个表(或视图)中的部分字段或部分记录组成。但是视图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数据集合,只是在数据库中存放了相应的关系。(6)存储过程。存储过程实际上是封装在数据库中的一个命令(程序)文件。其中可以包含系统为实现数据库中数据的保护、安全、链接、查询、视图及关联等功能,而自动或人为设计的若干程序过程段及函数等。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堂笔记3第三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3.1系统开发的任务和特点3.1.1系统开发的任务系统开发的任务就是根据企业管理的目标、内容、规模、性质等具体情况,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照系统发展的规律,为企业建立起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其中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开发出一套适合于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应用软件系统。在计算机领域中,人们经常用“系统开发”一词来概括管理应用软件系统从项目提出直到运行、评价为止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有时又称为“系统分析与设计”或简称为“系统设计”。3.1.2系统开发的特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成果或产品是一套应用软件系统。与一般硬件设备的生产过程和单项事务处理的程序编写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复杂性高2.集体的创造性活动3.质量要求高4.产品是无形的5.历史短,经验不足3.2系统开发的指导原则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应用写作文书、行业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专业论文、中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自考《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笔记13等内容。 
您可在本站搜索以下内容:
  自考《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自考《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隐藏&&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第一章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的应用概论 1 信息与...
  自学考试《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私人学习笔记_IT/计算机_专业资料。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从教材摘取的信息操作系统: 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 软件资源, 合理组织...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60页 免费 自考资产评估串讲笔记 9页 免费 ... 自考《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串讲资料一、名词解释 1、信息:对事物运动状态和...
  自考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复习框架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最新最...管理信息系统(MIS) 1.9.决策支持系统(DSS) 笔记依据目录 1.10.专家系统(ES...
 (4)信息的传输(5)信息的提供 9.管理信息处理的要求:(1)及时(2)准确(3)适用(4)经济 10.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条件:(1)科学的管理基础:①管理工作的...
  自考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单选试题1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最新最全的自考资料!1、信息、数据和管理信息的定义 1.在企业管理中,常将()定义为:...
  全国2013年4月自学考试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历年真题及答案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全国 2013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试题课程...
  全国2013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试题课程代码:00051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 1. 答题...
 桂林旅专商务系自考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A (课程代码:00051) 沟通考试题 开课系部:商务系 本卷满分:100 分 班级: 题号 满分 实得分一、...
别人正在看什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考酒店管理专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