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正误——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与生活

判断正误——化学与生活判断正误:CH4O与C3H8O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最多可得到7种有机产物要求:1.先判断,再详解(无论正误均需解释)2.请用高中知识回答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判断正误——化学与生活判断正误:CH4O与C3H8O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最多可得到7种有机产物要求:1.先判断,再详解(无论正误均需解释)2.请用高中知识回答
判断正误——化学与生活判断正误:CH4O与C3H8O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最多可得到7种有机产物要求:1.先判断,再详解(无论正误均需解释)2.请用高中知识回答
CH3OCH3CH3CH2CH2OCH3(CH3)2CHOCH3CH3CH2CH2OCH2CH2CH3CH3CH2CH2OCH(CH3)2(CH3)2CHOCH(CH3)2CH2==CHCH3CH4O与C3H8O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最多可得到7种有机产物 正确,6种醚一种烯
丙醇有两种,甲醇一种。浓硫酸作用下两两脱水生成醚。。总共有6种
No..答案错了..日常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根据你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A.用木炭除冰箱异味B.用肥皂区分硬水和软水C.将用过的铁锅洗净擦干以防生锈D.经常将用过的铝锅或铝壶擦拭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日常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根据你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A.用木炭除冰箱异味B.用肥皂区分硬水和软水C.将用过的铁锅洗净擦干以防生锈D.经常将用过的铝锅或铝壶擦拭
日常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根据你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A.用木炭除冰箱异味B.用肥皂区分硬水和软水C.将用过的铁锅洗净擦干以防生锈D.经常将用过的铝锅或铝壶擦拭得光亮如新
答案D解析:木炭有吸附性,可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故A正确;用肥皂水根据产生的泡沫多少来区分硬水和软水,故B正确;铁锅洗净擦干可防止铁与水的接触,从而防止生锈,故C正确;由于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用过后擦拭得光亮如新会破坏了氧化膜,使铝锅或铝壶进一步被腐蚀.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否正确,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课标理念.(1)蓝,&2(2)2.0,①(3)B;C
解析试题分析:(1)由已知可得,向KI、Na2S2O3与淀粉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K2S2O8溶液,先发S2O82-+2I-═2SO42-+I2(慢),后发生I2+2S2O32-═S4O62-+2I-&(快),当S2O32-耗尽后,碘才能与淀粉作用显示蓝色,根据方程式S2O82-+2I-═2SO42-+I2知,生成1mol碘需为1molS2O82-,根据I2+2S2O32-═S4O62-+2I-&方程式知,I2与S2O3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为1:2,即1mol碘需2molS2O32-,恰好反应时n(S2O32-):n(S2O82-)=2:1,为确保能观察到蓝色,碘需有剩余,n(S2O32-)应少量,所以n(S2O32-):n(S2O82-)<2:1,(2)该实验是探讨K2S2O8溶液浓度的变化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②与实验①对照,溶液体积一直是10mL,为确保溶液体积不变,所以Vx=2.0mL,反应速率最快的是K2S2O8溶液浓度最大的①;(3)温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反应时间加长,应为B曲线;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时间短,应为C曲线。考点:考查对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的分析判断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问答题
碳和碳的化合物广泛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1)根据下列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2C(s)+O2(g) =2CO(g)&△H= &&&&&&。(2)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人1 mol CO2和3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CO2(g)+3H2(g)&CH3OH(g)+H2O(g)&&△H测得CO2(g)和CH3OH(g)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①从反应开始到平衡,H2O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 &&&&&&&&&&&&&。②下列措施中能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填编号)。 A.升高温度&&&&&&&&&&&& B.将CH3OH(g)及时液化移出 C.选择高效催化剂&&& D.再充入l mol CO2和4 mol H2(3) CO2溶于水生成碳酸。已知下列数据:弱电解质 H2CO3 NH3.H2O 电离平衡常数( 25℃) Ka1=" "
10一7Ka2=" "
10一5 现有常温下1 mol·L-1的( NH4)2CO3溶液,已知:NH4+水解的平衡常数Kh=Kw/Kb,CO32-第一步水解的平衡常数Kh=Kw/Ka2。①判断该溶液呈 &&&&&(填“酸”、“中”、 “碱”)性,写出该溶液中CO32-发生第一步水解的离子方程式&&&&&&&&&&&&&&&。②下列粒子之间的关系式,其中正确的是&&&&&&&&&&&&&&&&&&&&&&&&&&&&&&。A.c(NH4+)>c(HCO3-)> c(CO32-)>(NH4+)B.c(NH4+)+c(H+)= c(HCO3-)+c(OH-)+ c(CO32-) C. c(CO32-)+ c(HCO3-)+c(H2CO3)=1mol/L D. c(NH4+)+ c(NH3.H2O)="2" c(CO32-)+ 2c(HCO3-) +2c(H2CO3)(4)据报道,科学家在实验室已研制出在燃料电池的反应容器中,利用特殊电极材料以CO和O2为原料做成电池。原理如图所示:通入CO的管口是&&&&(填“c”或“d”),写出该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计算题
(1)在硫酸生产中,SO2催化氧化生成SO3是反应的关键,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混合体系SO3的百分含量和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①反应&&&0(填“&”或“&”)。若在恒温恒容条件下,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再给该平衡体系中通入SO3气体,容器内的压强&&&(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平衡&&&移动(填“向正反应方何”、“逆反应方向’或“不”)若在恒温恒压条件下,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再给该平衡体系中通人大量氮气后,体系重新达到平衡,此平衡与原平衡相比较,SO2的物质的量&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O2的物质的量浓度&&&&&(填“增大”、“减小”或“不变”)。②若温度为T1、 T2,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填“&”、“&”或“=”),反应进行到D点状态时,V正&&&&&&V逆(填“&”、“&”或“=”)③在一个固定容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 mol SO2和0.10 mol O2,在500℃开始反应,半分钟达到平衡,测得容器内含SO3 0.18 mol,则v(O2)=&&&&mol·L-1·min-1,若继续通入0.20 mol SO2和0.10 mol O2,平衡发生了移动,再次达到平衡后,&&&&&&&&&&&&mol&n(SO3)&&&&&mol.(2)已知三种无色溶液:a.NaHCO3溶液,b.AlCl3溶液,c.NaAlO2溶液,它们两两反应均能生成Al(OH)3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①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c(OH—)=是水的离子积),则这两种溶液可为&&&&&(填字母)。②能体现出NaHCO3在反应中,HCO—3的水解程度小于电离程度的离于方程式为&&&&&&&&&&&。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实验题
下图为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揭示实验原理乙酸与乙醇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加热可以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请用氧同位素示踪法写出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否用氢同位素示踪法揭示酯化反应原理? 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温度确定:合成乙酸乙酯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实验表明,反应温度应控制在85℃左右为宜。回答:实验温度不宜低于85℃左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温度不宜高于85℃左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装置的比较:利用右图装置制备乙酸乙酯,这种装置与教材装置相比较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酯层厚度的标示:为更好地测定酯层厚度,可预先向饱和Na2CO3溶液中滴加1滴____试液,现象是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实验题
(12分)根据我国目前汽车业发展速度,预计2020年汽车保有量超过2亿辆,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因此,如何有效处理汽车排放的尾气,是需要进行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目前,汽车厂商常利用催化技术将尾气中的NO和CO转化成CO2和N2,化学方程式如下:2NO+2CO2CO2+N2。为研究如何提高该转化过程反应速率,某课题组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资料查阅】①不同的催化剂对同一反应的催化效率不同;②使用相同的催化剂,当催化剂质量相等时,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催化效率有影响。【实验设计】课题组为探究某些外界条件对汽车尾气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设计了以下对比实验。(1)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实验编号 实验目的 T/℃ NO初始浓度mol/L CO初始浓度mol/L 同种催化剂的比表面积m2/g Ⅰ 为以下实验作参照 280 6.50×10-3 4.00×10-3 80 Ⅱ & & & & 120 Ⅲ 探究温度对尾气转化速率的影响 360 & & 80 【图像分析与结论】利用气体传感器测定了三组实验中CO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如下:(2)计算第Ⅰ组实验中,达平衡时NO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3)由曲线Ⅰ、Ⅱ可知,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汽车尾气转化速率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无影响”);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实验题
(14分&每空2分)化工原料红矾钠(重铬酸钠:Na2Cr2O7·2H2O)主要是以铬铁矿(主要成分为FeO·Cr2O3,还含有Al2O3、SiO2等杂质)为主要原料生产,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步骤①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4FeO·Cr2O3+8Na2CO3+7O28Na2CrO4+2Fe2O3+8CO2(1) ①中反应是在回转窑中进行的,反应时需不断搅拌,其作用是 &&&&&&&&&。(2) 杂质Al2O3在①中转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 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说明③中煮沸的作用是                      (用离子方程式结合文字说明),若调节pH过低产生的影响是        。(4) ⑤中酸化是使CrO42-转化为Cr2O72-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 工业上还可用电解法制备重铬酸钠,其装置示意图如上。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实验题
某同学对MnO2、CuO、Fe2O3、Cr2O3在氯酸钾受热分解反应中的催化作用进行了研究。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就本实验的有关问题,请填空:10.6———1048020.6MnO20.2090%67.236.530.6CuO0.2090%67.279.540.6Fe2O30.2090%67.234.750.6Cr2O30.20异常67.2188.3&(1)本实验的装置由下图三部分组成,其正确的接口连接顺序为&&&&&&&&&&&&&&&&&&&&&&&&&&&&。(2)为证明编号2的实验中MnO2起到催化作用,还要测定反应剩余物中MnO2的质量,实验的操作顺序是:溶解→&&&&&&&&&&&&&&&&&&&&&&&&&&&&&&&&&&&&&&&。(3)写出实验室中通过编号2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4)从上表实验数据分析,对氯酸钾受热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物质,按其催化能力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填物质的化学式)。(5)在进行编号5的实验时,有刺激性的黄绿色气体产生,该气体可能是&&&&&&(填化学式),可用&&&&&&&&&&&&&&&&&&&&&&&&&&&&&&&&&&&&&试纸检验该气体,上述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实验题
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某同学做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编号 操作 实验现象 ① 分别在试管A、B中加入5 mL 5% H2O2溶液,各滴入2滴1 mol/L FeCl3溶液。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试管A放入盛有5℃左右冷水的烧杯中浸泡;将试管B放入盛有40℃左右热水的烧杯中浸泡。 试管A中不再产生气泡;试管B中产生的气泡量增大。 ② 另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
mL 5% H2O2溶液和5 mL 10% H2O2溶液 试管A、B中均未明显见到有气泡产生。 &(1)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滴加FeCl3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②未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为了帮助该同学达到实验目的,你提出的对上述操作的改进意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实验中所提供的几种试剂)。(4)某同学在50 mL一定浓度的H2O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放出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A、B、C三点所表示的瞬时反应速率最慢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单选题
已知25 ℃时,AgCl 的溶度积Ksp=1.8×10-1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饱和AgCl水溶液中加入盐酸,Ksp值变大 B.AgNO3溶液与NaCl溶液混合后的溶液中,一定有c(Ag+)=c(Cl-) C.温度一定时,当溶液中c(Ag+)×c(Cl-)=Ksp时,此溶液中必有AgCl的沉淀析出 D.将AgCl加入到KI溶液中,AgCl转化为AgI,因为AgCl溶解度大于AgI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得一项重大突破,对社会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图如下:(1)合成氨需要的氮气来自空气,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2)制取氢气的反应过程为:C+H2O高温CO+H2.上述化学方程式中表现氧化性的物质是____(填化学式).(3)写出N2、H2反应生成NH3的化学方程式____,属于____反应.(填“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4)将沸点不同的气体分离开来,常采用液化分离法.如,控制温度在-183℃时,可将空气中N2与O2分离.根据下表中物质的沸点判断,要将产物NH3与N2、H2分离开来,最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在____℃.
{[物质][][][][][沸点][-252℃][-195.8℃][-183℃][-33.35℃]}-乐乐题库
&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知识点 & “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得一项重大突破,对...”习题详情
155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85.8%
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得一项重大突破,对社会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图如下:(1)合成氨需要的氮气来自空气,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2)制取氢气的反应过程为:C+H2O&高温&&CO+H2.上述化学方程式中表现氧化性的物质是H2O&(填化学式).(3)写出N2、H2反应生成NH3的化学方程式N2+3H2&&催化剂&&高温高压2NH3&,属于化合&反应.(填“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4)将沸点不同的气体分离开来,常采用液化分离法.如,控制温度在-183℃时,可将空气中N2与O2分离.根据下表中物质的沸点判断,要将产物NH3与N2、H2分离开来,最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在-33.35&℃.
物质&H2&N2&O2&NH3&沸点&-252℃&-195.8℃&-183℃&-33.35℃&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得一项重大突破,对社会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图如下:(1)合成氨需要的氮气来自空气,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2)制取氢气的反应过程为:C+H2O高温CO+H...”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可知:合成氨需要的氮气来自空气,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或45;水在上述两个化学方程式中,提供氧元素,表现为氧化性;杂质CO2和水蒸气,分别用碱溶液和浓硫酸除去,要先除杂质再干燥;N2、H2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反应生成NH3,配平即可;根据表中物质的沸点判断,要将产物NH3与N2、H2分离开来,最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在-33.35℃.
解:(1)合成氨需要的氮气来自空气,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故答案为:78%;(2)水在上述两个化学方程式中,提供氧元素,表现为氧化性;化学式为:H2O(3)氮气和氢气在有催化剂和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生成氨气,方程式为:N2+3H2&&催化剂&&高温高压2NH3,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而生成物是一种,所以是化合反应;(4)根据表中物质的沸点判断,要将产物NH3与N2、H2分离开来,最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在-33.35℃;故答案为:(1)78%;(2)H2O;(3)N2+3H2&&催化剂&&高温高压2NH3;化合;&(4)-33.35.
本考点属于实验题中的物质的制备题,综合性比较强,需要掌握酸碱盐的性质,还要掌握相互之间的反应规律和反应的条件.还要注意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判断属于哪一种类型,各有什么注意事项,要把握好.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得一项重大突破,对社会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图如下:(1)合成氨需要的氮气来自空气,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2)制取氢气的反应过程为:C+H2O高...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得一项重大突破,对社会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图如下:(1)合成氨需要的氮气来自空气,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2)制取氢气的反应过程为:C+H2O高温CO+H...”主要考察你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知识点的认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书写文字表达式的步骤一般分为两步:1.根据实验事实,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分别写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即“→”);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箭头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箭头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步骤一般也分为两步:1.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和电离产生的阴、阳离子符号,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阴、阳离子符号的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将阴、阳离子的原形的右下角的个数,分别配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使阳离子和阴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的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检查好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即可.当然,也可以,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利用最小公倍数法,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溶解现象和溶解原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的构成、物质的电离、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以联系着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及其意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常见物质的状态等相关知识细心地进行书写.并且,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可以简记为“写、配、标、注”四个字.2.在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可以联系着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物质的电离、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等相关知识,来理解、分析和书写即可.其中,最关键的是从化学式的哪个地方电离开来,产生相应的阴、阳离子;技巧是根据元素或原子团的正、负化合价来将其分离开来,切记原子团要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不可将其划分开来.还要注意,电离出来的阴、阳离子的电荷总数一定是相等的,即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与“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得一项重大突破,对社会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图如下:(1)合成氨需要的氮气来自空气,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2)制取氢气的反应过程为:C+H2O高温CO+H...”相似的题目:
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1)写出A中带有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氧气的收集方法可采用排水法或&&&&.&写出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B中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中试管2得到的气体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通过“金属和金属材料”和“燃烧”的复习,同学们对课本上“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以及“支持燃烧的气体一般是氧气”这两句话产生了质疑.在老师的帮助下,用金属钠来探究下列问题:提出问题:1、金属钠能否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2、金属钠能否在其他气体(如:CO2)中燃烧?资料查阅:金属Na性质活泼,常温下,它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金属钠还可以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实验探究:实验一:①在实验室中,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②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后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但没有红色的物质析出;③按照步骤②将金属钠投入水中,待反应结束后滴加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红.实验二: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观察到钠在CO2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内附着黑色颗粒,并粘附着白色物质.问题讨论(1)&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 .(2)&根据上述资料写出钠块投入水中所发生的反应方程式:.(3)&实验二中生成的黑色颗粒是 ,而白色物质可能是什么呢?①同学们围绕白色物质可能是什么产生如下猜想:甲认为白色物质是氧化钠,乙认为是碳酸钠,丙认为是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丁认为是氢氧化钠.我认为认为丁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②对白色物质是什么进行实验再探究,方案设计如下:方案1: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氧化钠.方案2: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滴加足量稀盐酸,溶液中有气泡冒出,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 .方案3: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溶液(供选试剂:A、石灰水B、氯化钙溶液&C、硫酸铜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然后过滤,再向溶液里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出现.则 (在甲、乙、丙中选)的猜想成立.③评价与反思:小娟同学认为实验方案1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实验室中的金属钠着火时,你的灭火方法是 .&&&&
下图为煤炉结构示意图,含有杂质硫的煤在煤炉里燃烧,发生了多个化学反应.请写出这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其中一个反应与众不同,这个反应是&&&&2CO&&&&
“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得一项重大突破,对...”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2以下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3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该知识点易错题
1用化学用语填空:(1)金刚石&&&&.(2)碳酸氢铵&&&&.(3)氢氧根离子&&&&.(4)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5)天然气(沼气)的燃烧反应&&&&.
2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1&30&17&2&反应后质量(g)&m&39&0&10&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3人类面临的三大主要大气环境问题之一的酸雨是指pH<5.6的雨、雪等各种形式的大气降水,我国以硫酸型酸雨为主.酸雨中的硫酸形成的途径之一是含硫燃料燃烧生成&&&&气体(写化学式),该气体与雨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进而亚硫酸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硫酸,由亚硫酸转化为硫酸的化学方程式是&&&&,反应类型属于&&&&.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得一项重大突破,对社会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图如下:(1)合成氨需要的氮气来自空气,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2)制取氢气的反应过程为:C+H2O高温CO+H2.上述化学方程式中表现氧化性的物质是____(填化学式).(3)写出N2、H2反应生成NH3的化学方程式____,属于____反应.(填“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4)将沸点不同的气体分离开来,常采用液化分离法.如,控制温度在-183℃时,可将空气中N2与O2分离.根据下表中物质的沸点判断,要将产物NH3与N2、H2分离开来,最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在____℃.
{[物质][][][][][沸点][-252℃][-195.8℃][-183℃][-33.35℃]}”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得一项重大突破,对社会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图如下:(1)合成氨需要的氮气来自空气,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2)制取氢气的反应过程为:C+H2O高温CO+H2.上述化学方程式中表现氧化性的物质是____(填化学式).(3)写出N2、H2反应生成NH3的化学方程式____,属于____反应.(填“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4)将沸点不同的气体分离开来,常采用液化分离法.如,控制温度在-183℃时,可将空气中N2与O2分离.根据下表中物质的沸点判断,要将产物NH3与N2、H2分离开来,最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在____℃.
{[物质][][][][][沸点][-252℃][-195.8℃][-183℃][-33.35℃]}”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