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高手帮忙怎样选羽毛球拍拍

请高手帮忙参考下羽毛球拍_百度知道羽毛球拍的磅数越高意味着什么?
1,磅数与弹性的关系是一条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我们开始要讨论的高磅是指抛物线右边“越紧绷”的现象。2,如果把每次击球都当成人体大脑与发力肌肉组织配合的一个计算与实现的过程,这个公式如下:2,如果把每次击球都当成人体大脑与发力肌肉组织配合的一个计算与实现的过程,这个公式如下:控制力=人本身的力量+球拍本身硬件的弹性+线床本身的弹性经过训练后人本身的力量会越来越大,那就相当于,达到同样的控制力,但需要后面两个弹性力的补充就越来越小,而这两个补充的力越来越小带来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人对于控制力的把握只要控制自己本身的力量即可,而不用去考虑后面球拍的弹性数值与线床的弹性数值,等于一开始我们力量不够,不得不靠球拍与拍线的弹性来补充的时候,我们是同时抛着三个球玩,而到力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后两个球可以舍弃掉了,到达只抛一个球的极简情况,这种情况得到简化后,便能去追求组合球路与战术等更高的境界。这就是为什么高水平选手都不约而同选择硬度较高的球拍再配合较高磅数的原因。3,另一些现实方面的原因:1高磅击球响亮,刚开始打球的时候总是羡慕别人打球声音很响,后来才发现达到这一点的客观原因是发力要非常集中同时击中球拍甜区,主观的原因就是球拍的磅数越高这个声音的亮度就越好,打球的时候叭叭的声音有时会像兴奋剂一样激励人往更高的水平发展,同时也更方便打球的人通过听击球的声音纠正自己的击球技术。2高磅的线床稳定性更高:磅数越高,横竖线之间相互咬得更紧,击球的时候横竖线的走位现象越少见,每一次击球,人的力量其实施加到球拍上面去再通过线床的弹力最终才作用到球上面去,球头微观的示意图如下,每次击球都是线床产生弹性形变的过程,而弹性形变有时会伴随着横竖线的移位,尤其是对于像劈杀这种大发力切击球头的技术,带给竖线跑位的力量更大,线跑位会造成线床形状不规则,也给控球带来更大的考验,这种情况下,解决的最好的办法自然就是,升磅再升磅,让线床刚如铁板,降低弹性形变的空间,增加横竖线咬合的力道。4,高磅也好,低磅也罢,最关键还是要适合用拍者,我们这里不能帮你判断磅数,因为每条线,每台穿线机,每位穿线师,甚至不同的天气,不同的穿线师的心情,都会有影响,我们只能提供指导的思想,就是“适合”。
线床形成的刚性影响出球的时间,当球与线床接触的时间刚好与人发力的时间差不多的时候,人与球拍形成最大的同步性,也称共鸣/共振,最小的力而获得最大的位移。从这个角度分析,如果球友觉得手上的球拍不好打,可能就是这样两种情况:一,线床刚性太强--》球与线床接触时间太短--》爆发力不够用,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把力量发到球上面去--》只好抡拍发力--》难受,绷床效应太差,球很难到后场或者杀得起劲直观的球拍感觉就是:烧火棍二,线床刚性太弱--》球与线床的接触时间太长--》力量都已经完全发出去了,还粘在球拍上面不走--》出球粘滞感太强,没有干脆利落的感觉,镜面效应太差,控球性能下降直观的球拍感觉就是:棉花杆==========转篇拙文 《穿线的底线(四)再论磅数之自如爆发》
磅数:高磅不一定很硬,低磅不一定很软,适合你的底线在于,能否在球拍与线床塑造的弹性环境中自如的爆发你的力量。我发现,对磅数的看法可映射一个人的技术水平等级。初学者的视角(守):技术直线提升期,同时也是手感的构建期,直观的感受是,越高磅则弹性越好,越好打;进阶者的视角(破):技术螺旋上升期,懈怠的灰心感与收获的喜悦感交织产生,状态易起伏,手感迷失重建,容易产生来回折腾器材与穿线的想法,升升降降寻寻觅觅适合自己的磅数;高水平的视角(离):技术突破与稳定期,认定一个特定的磅数,已经清楚器材性能的有限性,清楚很多球一定要靠自己去努力才能打得出,而非像上一阶段一样经常归因于器材不行,不再纠结各种形式的问题,追求比弹性更重要的性能,如控球。把2010年8月刊中《关于磅数
那些不得不说的知识》一文的老图表,升级一下,增加一些信息,我们可以看出,从走向弹性峰值,在峰值附近徘徊,到背离峰值寻找其他性能,应该是几乎所有爱好者都走过或即将走的一个历程,类似日本剑道中“守-破-离(Shu Ha Ri)”的学艺哲学。弹性是一个美好的词,但也是一个比较个性化的词,跟台湾的行家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并不经常用弹性这个词,而喜欢说“Q劲”,后面才发现这并非方言,而是类似中文修辞中的“通感”,用QQ糖的“柔韧耐嚼,口感丰满,不粘牙”的特点借喻了所谓的手感“合适的硬度,低碳素疲劳度,手感清晰立体,出球酣畅不粘滞”,“Q劲”这个词虽然比较口语化,但却显得比弹性韧性的信息量更大,且更容易被意会,更能描述优良的击球反馈力度。
并非每个人都追求弹性韧性,越是高手越喜欢背离弹性峰值,往抛物线的右侧走,越喜欢用高磅,哪怕是球拍拍面硬得像铁板一块,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但蓦然回首,不管水平高低,都在追求Q劲,就像牙口好胃口好的,更偏向吃嚼劲足的东西。Q劲好的食品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新鲜的程度,这种口感被深刻的记忆在潜意识里面。Q劲足的手感也许也代表着球拍的“健康体验系数”,比如力量传导更为忠诚与高效,击球反馈的体验乐趣更高,也许也直通潜意识里面那个“快乐老家”。吃东西掂量自己的牙口与胃口,选择球拍的磅数以体验最高Q度为目标,也应该由已出发,根据自己的力量来选择,这力量并非简单理解的绝对力量,而是有时间维度的爆发力。羽毛球不像篮球足球,男的打不赢女的,成年人打不赢中小学生,是看来稀疏平常的现象,就是因为,前者的绝对力量有余,而爆发力不足。爆发力是多肌群参与的技巧性协调发力,也是把5克重羽毛球玩出初速200-421码的技术根本。“价不在高,适合则灵”,“适合”这个词的重要背景,我们以前说过是“人拍合一”,有点境界化,现在我们底线化与具象化,这便是“自如爆发”。读者们应该不会陌生我前几个月的答疑中打的一个比方:假设一把球拍,硬装备(框体软硬) + 软装备(拍压高低),共同构成的反作用力环境,会造成球在0.004秒从线床上面绷离,那么使用过程中就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一,使用者的爆发力超越球拍硬度:如爆发力提前0.001秒,那么打这把球拍,你的力量在0.003秒已经达到最高值了,球却仍停留在线床上面未能绷离,0.001秒后力量已经衰减,球才飞出去,你发出去的力就白费了,会觉得球拍像橡皮棍一样,有粘滞感;二,使用者的爆发力刚好适应球拍硬度:Q度极好,自如爆发,高效转化,人拍合一。此时极似物理学中的“共振”现象,共振频率与物体固有频率近似相等,较小的周期振动便带来最大的振幅。但有时这种放大效应过于明显,会影响控球的精确度,所以高水平与专业选手往往不想偷懒,放弃弹性转而追求自主发力。三,使用者的爆发力不适球拍硬度:如爆发力滞后0.001秒,那么打这把球拍,你的力量未达峰值,球却已经绷离拍面,接下去球拍挥得最快时等于是在挥空拍打空气,浪费宝贵力量,会觉得球拍像烧火棍一样,难发上力。最不利的影响就是造成部分使用者,改用大臂抡拍发力的方式,去弥补爆发力滞后的缺点,一旦这种错误的发力方式定型,要改正将非常困难,这也是不推荐初学者一下子买高端重硬拍的重要理由。达到自如爆发并不困难,磅数就是其中的一个底线,适宜的磅数是“会心一击”的重要前提。这有点类似于味道,适宜的咸淡是煮出来的菜好不好吃的重要前提。我们常说,好拍之所以是好拍,重要原因之一是能耐高磅,言外之意就是,在你水平提升,爆发力掌握得越来越自如后,好拍的拍框耐受力,不会成为你提升体验的瓶颈。但耐高磅又如我们高中数学学过的是一个“充分非必要条件”,我们不能反过来说“耐高磅的就一定是好拍”,因为球拍的参数,单标准的提升并不困难,比如耐高磅就可以通过操作叠纱,耐高磅的纬纱多一点,而主导抗扭弹性出球的经纱少一点,通过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也能做出“为高磅而高磅”,用高磅博眼球的球拍。但球拍最困难的是多标准的共同提升,一个球抛来抛去谁都做得到,但同时抛三四个球不落地才能叫技术。球拍多价值,整体性的系统提升,让球拍的高磅承受力成为非孤掷一注的性能,这才靠谱。
谢天骏邀。磅数高意味着:1、打高远球的话,一般人打的话会很吃力,使尽吃奶的力球也打不远;懂发力的人则会相反,会打出比低磅数更有力、更快的球;2、用高磅数的球拍杀球的球速会比低磅数的球拍快,但有前提条件,请参考第1点;3、吊球方面,与低磅数球拍相比,使用高磅数球拍的手感会有提升,在姿势正确的前提下,指哪打哪;4、放网前球时,由于高磅数的拍子放网前球是没低磅数的拍子弹得那么高,所以可控性提高了,哪怕头几次放的质量不好,也可以比较快地微调出合适的手指手腕力度。5、能承受高磅数的球拍一般比较贵。通俗点理解,羽毛球拍磅数高也意味着使用者的水平也不会太低。随着使用者力量、技术和意识的进步,逐渐拉更高磅数的球线是很正常的事情。但这不是定律!也有很多人对此存有误解,觉得高磅数就是高手的象征。有高手就是喜欢打低磅的拍子,也有人纯粹就是喜欢追求数字上的愉悦。楼主问的这个问题,如果不是替大家问的,是自己真的想知道、想接触的话,建议还是先从低磅数玩起。
磅越高意味着:拍面硬,对高手来说更易控制,对摆速和发力要求更高,对拍子的韧性和结实程度要求更高,拍线更容易断。
总结几点:1、误区一:“球拍磅数越高,球拍弹力越大”。这是最常见的认识错误。磅数变化的感觉是这样的:如果长久打球适应了20-22的磅数,把磅数变低,就会觉得球拍像个网兜,软绵绵弹不起来。把磅数升高,就会觉得球拍像个钢板,烧火棍,死硬没弹性。我记得在很久以前实验数据就已经证明:磅数在20-22的时候,弹力最强(结论一)。具体数据可以参看天堂有羽的答案。2、误区二:“球拍磅数越高,击出的球速越快。”不少人摆脱了第一个误区,但依旧不能摆脱第二个认识误区。其实知道了第一点很容易推出第二点的正确答案:如果单纯追求杀球的速度,无疑是20-22磅击出的球速最快(结论二)。那么为啥高手都用高磅数呢?那是因为磅数越高,拍线拉得越紧,击球时拍线发生位移的可能性越小,球拍对球的反馈越稳定,对球的控制越精确。磅数越低的时候,拍线拉得松,击球的时候拍线发生位移的可能性大,对球的控制也容易出现误差。结论三:越高的磅数意味着越精确的控制。
磅数是影响击球球速的原因之一,但并不是主要决定因素。决定球速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击球者的力量,二是击球者的力量有多少传导到了球上。这个传导的过程,我把他叫做“合力”(或者“发力”)的过程。合力主要靠的是手感和爆发力。越是高手,合力(或者说发力)的过程越短。(一些球友认为越是高手,动作幅度越小,这是错误的观点,差之毫厘谬以千里。)3、误区三:”球拍磅数越高,越容易合力,击球声音越响。“磅数是影响合力的因素之一,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当击球者力量较低(挥拍速度较慢)时,磅数低一些,利于合力。反之,当击球者力量较高(挥拍速度较快)时,磅数高一些,利于合力。而击球的声音是否响亮,首先要看合力是否顺畅,在合力顺畅的情况下,才轮到看力量的大小。并不是单纯的力量越大或者磅数越高,就声音越响亮。因此,应该根据自己的力量,选择自己能够顺利合力的磅数(包括选择合适的拍杆的弹性),才能顺利合力。一个高手可以在20多到30多磅的区间内都能顺利合力。越能在高磅数合力,说明其合力水平越高,能力越强。
综上,选择球拍的磅数,首先是要在自己能够顺利合力的范围之内,过低或者过高都不利于合力。其次,高手不会仅仅是追求击球速度,不管杀球还是网前球,精确的控制更加重要,因此,对高手而言,就是在能力范围内,尽量用最高的磅数。这是高手选择高磅数的原因。现在可以回答题目:更高的磅数意味着能更精确的控制,能使用更高的磅数意味着有更强的能力!因此,一般来说,初学者可以从22磅开始(注意球拍打了几次之后,都会掉磅),逐渐增加磅数,只要觉得还能够顺利发力杀球,就尽量提高磅数吧。还有一个直观的标准,就是看击球后拍线会不会发生位移,如果击球后拍线没有变化,就基本说明你的磅数已经到你能力的极限了。一般来说,28磅是个槛。能顺利使用28磅以上的球拍,大多数都是专业水平了。
较高的磅数意味着更迅捷的杀球,良好的落点控制,前提需要你有更好的发力和动作来支撑。
磅数的高低意味着技术与力量的高低。但并不绝对,更具体的,就还要看运动员的技术类型。并不是技术越高的选手拍线的磅数就越高,但是达到一定技术水准的运动员,他们平时是使用的磅数基本都在一个固定的区间,以这个区间来看,磅数意味着技术。提升穿线的磅数,是以速度性能换取控制性能。在正确的发力下,磅数越高,击球时拍线的弹性形变越小,力量传导的更直接,出球的速度也就越快,留给对手的反应时间就越少,但是控球的精准度就会下降。所以一般来说,磅数的增加是随着控球技术和手腕与手指的绝对力量的提升而提升的。只有这样才能在更快的球速下保证同样甚至更加精准的落点。不建议初学者上高磅,即使你有正确的发力方法,在击球力度较大时,球拍回馈给手腕的力量也很大,容易对手腕造成伤害,也不利于手感的培养。即使出球速度更快了,不能有效的调动对手,也不会为自己争取到先机,只能加速自己的体力消耗而使自己更容易陷入被动。嗯,还有一些人,沉迷于杀球时的快感,也会上高磅。同样,风险就是,加大了自己受伤的几率。所以,打高磅的前提,或者说想打高磅需要做的是:提升控球技术提升手腕与手指的绝对力量更大的力量意味着更高的球速,同时也能使你承受更大的力量回馈,是保证自己不受伤的基础。但前提还是提升控球技术。精准的控球可以有效地调动对手,这时球速上的优势再发挥出来,就能使自己更容易占取主动从而有效得分。以上是我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对爱好羽毛球的同学能有所帮助。
先说说磅数的问题,所谓的磅数是指羽线拉好后能承受的重量有多少磅。所以说,磅数低的拉的比较松,高磅数比较紧,直观的感受就是用手拍低磅拍面感觉软,高磅拍面硬。
低磅拍和高磅拍的拍面有个本质区别就在于击球后产生的反射(姑且用“反射”这个词好了),磅数越高,击打出去的球更接近于镜面反射,这就说明,球在击打的过程中在拍面上的停留的时间更短,速度更快。也就是说高磅数对于低磅数而言,可以获得更快的击球速度和更精确的控球落点。当然要想获得这个优势的话,必须具有较好的力量和技术动作,男性专业运动员(不排除某些牛逼的业余选手)大多数都在28磅以上。低磅数自然也是有优点的,对使用者要求并不像高磅那样需要较大的力量和娴熟的技术,使用低磅拍可以减少力量的输出(意思就是你力量技术不到家的话只能选低磅了),因为低磅的拍面弹性大。
所以说,磅数越高,意味着使用者的力量和技术有一定的层次,而且击球的速度更快,控球的落点更精准,对球拍的压力也越大,对羽线的压力也越大。
。。。嗯?。。。借拍子??!!。。。不好意思啊我这28磅+的你打不了→_→→_→。。。
如果你腕力不够,手上爆发力不够,就会感觉用是在木板在打球。用木板打球你体会过吗?我去,反正我是受够了,在也不拉26磅以上了啊 !!!!!
强答!(我主要说一下感受)磅数越高越意味着好打啊!抱歉回答那么简单粗暴,这的确是个人感受,从小打的就是26—29磅【刚刚打电话和朋友确认过了!答案最初始说的是!34、35!,我踏马真的一直以为就是这样!!具体问题请见评论!!感谢那个指出我问题的boy……麻蛋难怪说我吹牛逼了,是我我也觉得是吹牛逼,靠!脸被打得好疼……】也因好奇试过低于这两个的……我觉得拍面可以一拳打得凹进去顺便可以把拍子掰断……(毕竟打断过两块的人)我个人觉得,打习惯高磅数,再打低的,有一些软绵绵的感觉,但是不会太影响啊,适应一下就好了,只是得多发力!很大力!练发力的!之前有四块拍子,磅数分别是(本来是知道的,后来认知出错现在真不知道了)。第一个尤尼克斯的是初始学的时候用的,很多年以后被我chu断了(还绝版了T_T)后面两个都是尤尼克斯(因为只喜欢他的标志),有一块被打断了(杀球的时候拍侧断得直接卷起来了)。我要说的是第二个不知名的球拍,炒鸡便宜好多钱买的忘了反正是另外三块拍的几分之一。有一年省运会限量供应啥的?(他们是这样说的)然后有一个duo duo可以安在拍柄后套那下面,不同的duo duo安上去可以调拍头重or拍柄重or平衡……(然并卵从来没试过一直就打的平衡)额,对了,一般不喜欢用弓形,倒没觉得不好打什么的,是因为它单独装的拍套太丑了……不喜欢……(尤尼克斯正品谢谢,打球那会儿还没有某宝谢谢,来源正规可靠谢谢,那会儿高仿也活不下去谢谢)注意!不同的球拍有不同的磅数上限(小时候我以为都是随便绷线,同学拍子线断了我帮忙拿去绷,结果被绷线的蜀黍义正言辞拒绝:“你这个只能绷到26!超过了拍子会断!”)哦哦还想起一个,我的话如果太久没打球球感不好,就会在去球馆前几天打一下坝坝球(全露天),然后再去球馆直接开干……高磅数击球声音会大得多(这一点我是后来发现的,在安静的地方特别明显),曾在学校教学楼不远露天场地打过,后来下课,好几个在教室的同学跟我say“卧槽你打球声音好求大!麻蛋都快可以识别杀球的声音特效了!搞得我很方=
=。”excuse me?补充,是从小学的,半专业的,(他们say要进省和国才是专业hha)别个姑娘是琴棋书画,我就是打打打打hhha,因为自己的选择,所以高中开始就没有专攻走这个方向啦~从小,每个假期集训是最苦最累的,每天都在挑战当时的身体极限(曾以为每个女孩儿都可以做俯卧撑100+),没有我们练不到,只有你们想不到!但是每天都超级充实超级开心~~~休息的时候会拿羽毛球拍当乒乓球拍玩儿,一对一练习的时候一人一颗球同时发、打对点练平球练高远也很好玩,三打也很爽,练定点和前场球的时候满场的球白花花的、最后把球铲到箱子里的时候就是我们懒得弯下去捡练习铲球的时候~能想象我们那群姑娘六年级左右就有腹肌了吗?是腹肌,那会儿可还没马甲线这种萌萌哒的!当然现在肯定没有了……哭现在后场反手打斜角不怎么好了,基本上都不能沾边线了。之前训练后期必须把颗颗球练到高质量T_T每一个认真练习的人真的非常苦!wuli羽球,对她又爱又恨,但是很开森呀~每一个专心训练羽球的girl的腿都又长又直炒鸡好看身体也很匀称哒~(^??^)不管是专业还是业余,每一个热爱她的人都以不同的方式开心着~和业余的宝宝打球本来很严肃打到后来真的会因为一些蠢蠢的失误笑出苹果肌hhhhhhha……或者喂球喂得再温和,但是对方打过来永远只能打到一个角度,打着打着我俩就笑场了!如果和专业的宝宝呢,就是在场上厮杀流汗,球鞋摩擦球场发出的声音,每一个砰砰砰爽快的杀球和前场贴网勾对角时的紧张都非常让人满足~最开始的选币选场、最后的握手,好几次都和不熟悉的对手盯着对方眼睛就突然笑起来了,喜欢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开心~看到某评论不由想起这好几年以来省队的专业球员(正常的高三年龄or正常的大四年龄这一类)被羽毛球专业特长保送至某某重本本科or某某重本研究生的情况,随便去wang yi搜一下类似的,下面就有一堆人讲后门啊,讨钱啊,作假啊……的评论。呵呵,你以为这些保送和特招的人跟你一样?人家平均年龄都是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练球了,(能参加省级及以上专业比赛并排得上前八名的球员,哪个不是从那么小就开始练球的?我从高一开始没有那个训练量了,跟从前比起来一下子就滑下来一大截,随随便便一个还在训练的初一的小男孩儿,单打都曾出现过2:0他胜的局面,我比他大五个年级)每天都是处于无休止的训练当中,假期集训更是训练量大增,平时上学正课还不能耽误(并不是普通体育生那种,上的还是本省排名一二三的高中学校好嘛?)本身成绩就不差,这类球员和那些业余的,或者为了进特招班而只打了三四年球,参加几次比赛打个团体排不上名,单人or双打排不上名的可真不一样。抱歉,这类球员还真是有那么牛逼,这样举个例吧,因为年龄段划分甲乙丙丁组(有些比赛划分不一样),但是有些时候可能在一个小圈里打得最好的是那个最小的,于是这个最好的就不得已退一步分到小一组,这个最好的只能和比自己水平低好几个等级的球员打双打,打到关键比分的时候,轮到小一组的球员发球,发好了,一边儿站着去,接下来的球赛这个最好的球员二打一打完。就是这么牛逼,咋滴(^??^)后面偏题了,请见谅,靴靴。不解释了,知乎上毕竟也有省队、国队的球员 ,或者市级为省队培养球员的球队,经历过的人自然懂,羽毛球一直都是这么牛逼,本来就是。(^??^)以上。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羽毛球入门贴】教练器材技术,帮入门的朋友少走点弯路。 - 技术讨论 中羽在线社区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64|回复: 19
【羽毛球入门贴】教练器材技术,帮入门的朋友少走点弯路。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15:29 编辑
照例自我介绍和感慨一下,14年底开始学习羽毛球。现在算是入门了,不过,和任何运动一样,入门以后才发现不会的东西越来越多。
可以说这近一年半的时间,都是在思考和练习,请过教练中有一句说过一句话我,说大概学习个5-7年,可以和xx打一打吧(省退女单)
因为我是零基础,我也无法反驳,但是呢,我一直认为我的运动天赋不用5年吧,我给自己的规划是一年。(现在回想起来,哈哈哈,大家懂得)
闲话不说,在中羽论坛学习了不少知识,投桃报李,最近我腿伤了,码点字回报大家。因为我是刚入门的选手,所以对于90%的球友可能帮助更大一些。因为我发现绝大多数,包括打了很多年的,都是还在入门阶段,大家应该更加有共同话题。
按什么顺序介绍呢,羽毛球技术的提高,并不是纯粹的先后关系,不是说我先把步伐练好,然后练动作,就能ok的,因为随着步伐的提升,动作也是在不停提升的,是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就像盖楼,拿中羽评级来说,你没办法直接盖个7级。也不是说3级是步伐,4级是小球,5级是扣杀什么的,难就难在每升一个等级,你需要相应的调整自己。从3级升级到4级,要重新感悟和练习步伐和挥拍,某教练和我说,羽毛球无非是 高吊杀勾放挑。我现在加一句,可是每次涨球都要把这些动作重新定型或者说是调整。
如果你才开始打球,一个好的教练是不会让你去多打多实战的,入门那几个月类似于定级赛,你定级到黄金就在黄金混,定到坑里也许很久都出不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就是为什么教练开始不愿意让你去实战的原因。
我的第一个教练和我说3个月内不准打球,这3个月只练专项,然后再开始慢慢的实战。教练这个目的是帮你定型,教练估计你能到中羽4级,教你4级的挥拍和步伐,你当前还不能理解的东西帮你定型,但是你如果去实战了,都是些2、3级的对手,这些东西用不上,玩多了反而把自己定型了,下面的提高就难了。但是呢凡事也有特殊的,比如你的陪练都是些6-7级左右的选手,多打打是没坏处的。
打羽毛球首先需要兴趣和热情,那么从论坛最热的话题开始说吧
1 器材党还是技术党
开始打球没想投入那么多。第一句话就出卖了自己的后面,呵呵。
作为自学党的拥趸,我自己把能看的视频都看了,什么李在福什么中央五,什么巧发力什么反手王,然后场地上自己比划了一段时间,然后在论坛买了把“媲美yy手感”的“省队推荐小黑拍”,自认为每日坚持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迟早有一日横扫yy党了。
凭着一股蛮力和坚持不懈的意志,说实话,虽然我现在很看不上我当时的想法,不过站在那时候自己的角度上,已经很不错了,毕竟我还没入门,不可能了解自己不知道那些东西,蛮力人人都有,有坚持不懈意志的人已经可以刷掉一片人了。反正大概一个月吧,自我感觉良好,(就像前面说的,其实坑里都是2级的人吧),偶尔遇到三级的,因为身体条件不错,还可以用身体素质一搏,倒也自得其乐。
那个时候我是技术党。我的梦想是,靠身体,一把小黑拍打爆全场。
直到有一天遇到了一把zsp。
到现在为止我很感谢这把zsp。是很无聊的q群里约出来玩的,因为和我住(球馆)的地方很近,他说没有对手,实在没劲,想找人打球,那时候我的水平基本就是高远可以后场打到后场,战术就是压反手,放网前,拉开和对手拼体力(和运气),而且自我膨胀的厉害,因为才自学了2个月左右,已经可以和球馆里打了很久的“高手”互有胜负了,就约出来玩了。
打球过程不表,我印象里我是拿了3分?反正这小伙虽然口气大了些,不过球馆里的包括教练也没打过他,打完了他介绍说拿过x省级比赛单打第一名。当时看他的跳杀真是惊艳,根本看不到球,蓬的一声,球落地了。第一次见这么快的球,当时就觉得尼玛这水平遇神杀神啊。
(为什么感谢他呢,因为他带我走上了探索羽毛球(技术和烧装备)的路,还提高了我的眼光,凡是打的比他差的,我基本就不去浪费时间了... )
他和我介绍说你看我这拍子牛逼吧,当前杀球最快的拍子(其实是挥速吧),ZSP。
我就纠结了,我是不是换一把拍子... ... 然后我又买了一把 单打专用,头硬干重杀球棒棒棒的“小黑拍”... ... 后来发现果然有效果啊(废话,头重了当然就重点),又入了能攻能守中端极品TK15,又借了同事的(NS9000),哇打起来好爽,(后来我自己学会鉴别以后发现是sz的),然后玩了球友的红弓十(24磅怎么玩啊,软绵绵的),为了提高挥速又玩了NR800,声音是好听,可是后场打的好累,直到入了神器4u zf2,(这个逼给不给99分?为何我肘部有些疼,多打会不会好?我草,网球肘?),大概大半年以后,我算是一只脚【羽毛球入门】,然后一年多以后到现在算是两只脚羽毛球入门,4把3u zf2。
---午饭去了---信心很重要,要相信自己能做到,并且不能靠蛮力。大部分人会停留在我上面一个段落里很长时间,甚至是一辈子。
喜欢上羽毛球以后(一定要是个妹子哈),然后某次比赛看到一个选手,这里称为B吧,和省退打的有来有回,还杀了对面一个爆头,觉得这个高手诶。后来一问这小伙也没学过,大学才开始玩了4年。
我立刻觉得我这高智商,他四年,我两年应该可以吧,有了信心。
后来这哥们血虐ZSP(怎么遇上的我也不说了),让我立刻爆棚,他和我分析,你看这种情况是这样,他这点特别强,所以要这么这么打(具体情况我不能说,因为这套战术我还要用),**,原来可以这么玩!有个好队友(榜样)很重要,从开始就能一直用正确的方式能少走很多的弯路,不过呢,要不是我走了半年的弯路,我也不会知道正确的方法方式是多么的牛逼。当然后来我才知道他所谓大学自学羽毛球四年,是自己跟着教练练四年(和学霸考试说,我没复习一样,凸)。
这个b我也是要感谢一下的,因为我那个时候还是器材党,我说,你用的什么拍子啊,他说zf2啊,我想哟他也挺会装逼的嘛,同类中人啊,我说嗯4u神器啊(论坛上不是说一般人都撸不动3u吗),
他没说话,后来我说4u zf2神器啊,他看着我说,没什么的,男人又不差这么几克。
这一句话现在满包都是3u zf2了,真的,男人不差那么几克,不要太纠结拍子,至于挥不动的问题,大部分人通过练习和改正动作是完全可以挥洒自如的(技术篇再说)。现在看来每次上场都要考虑什么情形,什么对手,体力足用什么,体力不足用什么,哪根拍是哪条线(拍线的手感很重要),有这功夫还不如集中注意力在战术战略上。
这个B就这样结束了我的烧装备过程。并且提升了我的信心,我一定可以打好。
当然鞋子包衣服我就略过了,这个里面鞋子比较重要,冬天歪过一次脚,穿的贴地飞行td,穿时间长了脚底软了没有碳板大跨步撑不住,后来再也不买td了,当然我跨步动作也改正了,至于衣服包什么的,长得帅穿什么都好。
以上介绍了我的曾经装备,但是我想大家的心理都是一样的,开始想少投入,然后被商家宣传吸引,然后迷茫,然后找到自己最适应的。例如我是以杀球为主线的,从杆软头软,到杆硬头硬都尝试了,最后能确定找到自己手感的拍子。
所以球友们可以第一把一般买平衡拍,来确定自己的喜好,然后慢慢去加强,偏爱进攻或者防守的就买进攻拍和防守拍,那种一步到位的想法是不可能的,1w块一步到位买一把拍子用个几年?不实际。只要你有兴趣,买车都会不停换。
自己的感觉只有自己知道,换装备和你自己的目标也有关系,没有绝对的说小拍面防守比大拍面差,头重的放小球不易控制,完全不用担心这个。也尽量 不要说杀球打法用这个拍子,拉吊用这个拍子,那样只会迷失自己。
如果真心想好好学球,并且充满乐趣的话,要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挑选,这是任何教练和朋友帮不了你的。
但是前提条件是你得入门,高远球都打不好的阶段就在不停的装备,我看来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当然如果说这是你的乐趣,也是可以的,不过作为羽毛球运动来说,这种乐趣往往相对羽毛球的核心显得肤浅了一些,毕竟是通过金钱可以直接获得的。
装备篇结束。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16:43 编辑
2&&技术讨论 高远球杀球吊球
不好意思,打球一年多也敢来谈技术,本来我是不敢的,可是我周围大神多啊。在各位大神指点下提高,有些感悟和大家分享。
不谈虚的,从高远球说起。
高远分两种,主动高远和被动高远。主动高远是在身前的,被动是在身后的。
教练练球都会和我们说尽量在身前打高远,甚至体校的学生也很少教被动球(比如反手),为什么?
因为要争取主动,能打主动都要抢点。
我问过教练一个问题,比赛的时候如果你比对手强,那么大多数都是主动球,可是随着比赛的进行,遇到的对手都是不弱于你甚至强你一截的,这样怎么可能有舒服的主动球呢,只要是比赛,考验的不是处理被动球的能力吗?
教练没回答我。这个问题请各位球友也可以想一想。
怎样才算高远球及格呢,如果说直线后场,力气大的人靠小臂带手腕可以做到。如果说斜线对角,大臂小臂带手腕动作好也能做到。
我前面说过,我一个月就能做到主动球的对角线互拉了,但是真是累,是真累,那时候有一次和一个练过一段时间的哥们打球,比赛拉两个对角我就歇菜了。体力不够啊,这时候对面无论是打重复还是劈对角,不用看,必死。这种级别的高远,充其量呢勉强及格。
主动球能发力,主要是靠腰肩腿主动发力,被动球难打,因为需要大小臂主动发力。胳臂拧不过大腿就是这个道理。
我自己分类的,羽毛球大致发力有两个流派,一个主动发力方式,一个旋转发力方式。比如李在福视频的反手发力,还有杀球,硬碰硬的,还有一种靠旋转发力,隔段时间论坛上就会有类似的对错之争。这两种发力是在不同情况下用的,在速度快,被动接球,需要大量的手臂手腕发力,用腰带来不及,手臂手腕绝对力量够得情况下,小动作的隐蔽性就体现出来了。旋转发力的方式,就是腰腿肩带动大小臂内外旋省力,漂亮,但是需要意识好,适用于做球的球路。
前面提到的zsp选手,挥速完全靠小臂带动手腕,所以头顶的点杀和扣杀速度很快。
那个B选手,也是小臂带动手腕,手指主动发力,不过他相对是力量强,而不是挥速快,
他们两个的球一个是快,一个是重。
对于初学入门来说,除非你和我们球馆那个翻砂二十年的大爷一个类型的,应该选用用腰肩旋转发力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加强手臂手腕手指力量,因为双打的速度很多情况是用不上腰和肩膀的。
用腰肩发力的方式,最重要2点,一是架拍,二是放松。
旋转发力,其实就是角速度转化为线速度的过程,架拍是你角速度转化为线速度的架子,架住了,角速度顺利的转化为线速度。
放松,就是降低了角速度转化为线速度中的损耗,其实主动高远大小臂都不需要发力,顺着旋转以最轻松姿势挥出去即可。
如果腰部力量或者说拍子太轻,手指最后在击球点加个力即可,大小臂越放松,整个转化过程损耗就越少。
你的重心就越稳定,手上越轻松,脚步就越轻快。
这个过程中要体会到蹬地传导到腰再到手臂手指的感觉,如果你大小臂在这个过程中主动发力,那么传递上来的力很多就会被消耗掉,
内耗严重的话,还不如用大小臂直接打苍蝇拍。:)
李在福的发力方式,是基于避免这个内耗的,我觉得这个方式简单粗暴,随力量线性增长,获得的结果也是线性增长有效的,也不失一个好方法。
虽然旋转发力是最轻松的方法,旋转发力包括内外旋身体腰肩的旋转,其中会带来相当多的不稳定性,需要身体的一定协调平衡度(体质不好还可能受伤),还有些球友在这个定型过程中就放弃了,错失了和羽毛球的乐趣。所以如果目标在中羽3-4级的球友,如果长期觉得旋转和放松很难做到的话,我建议用这个方法也是可以的。
这里有个细节,我提一下,就是架拍的左手,有些教练要求左手举起来瞄准,有些要求放下来,专业选手有的平放,有的上举,这些都不是关键,人体本身来说,如果左手举得高,那么右手的架拍必然很低,如果想通过旋转发力的话,右肘在击球时应该是在相对水平的位置,这样角速度才能转化为最大的线速度,因此左手不能举得太高。
当然对于主动发力型选手来说,可以借手肘从下往上的力加力,这是和转体发力是有所区别的。
我还是建议大家用转体的方式,因为在球场上手举得很高,但是发不出力是多傻的状况啊。
至于倒拍什么的细节,我就不多说了,其实架势练好了,做到放松你会发现拍头轨迹啊,发力点啊,水到渠成了。从自己看视频挥拍到现在我能轻松高远,花了1年多时间,我每天都是有对镜子练习二十分钟,不是空挥,每次挥拍都要感受力的传递和肌肉的放松,这样才有效。而且高远入门了以后,看比赛的时候,能学会更多的东西,为什么呢,因为你看的不仅仅是球路,而是各个对于每个球的发力方式,可以选取你能做到的,组合成自己的风格。
累了,不写了,今天码到这里。
====最误导人的一句话,高吊杀的一致性,害死人啊==
高手喜欢告诉你高吊杀要保持一致性,这样对手无法预判,原来是高远球,突然变成杀球或者吊球,是多么牛逼啊
实战中球友也经常被这种动作骗到,然后勤学苦练,其实,这是有误导的。
因为,高吊杀的击球点根本就不在一起!
高远击球点在头顶,或者偏前一点点,吊球的点还要往前,杀球的点应该是一个你可以发力下压的点。比赛中因为对手在对面,很难判断球对于你的角度,但是自己练习的时候如果是以打高远的方式,突然改变去打杀球或者吊球,那就呵呵了,那是被动的杀球,和被动的吊球,所以杀球会发不上里,靠手腕下压,吊球轻飘飘无力,再贴网也是轻飘飘没速度,如果对面是个身体素质好的,就算被晃了重心也能来的及回来接球,因为球速不够,对对面完全没有威胁,这比赛没打应该就输了一半了,另一半还是得依赖对手失误。
不要因为长期练习高远,就觉得吊球杀球能水到渠成,吊球杀球要达到高远球的层次,还要长时间的练习。请把这几个技术动作分开来练,他们不是一回事。(哭)另外单脚跳杀和双脚跳杀和原地杀球也不是一回事(有练习跳杀的功夫,我建议可以先把中国跳练练好更实际些)。
劈杀和劈吊也是这个阶段我正在练的东西,对于双打是非常的重要,不过,打点不精确的 话还不如打高远球,只能说,挺难的。。。
小球的方面放网没什么难度,多练就好了,主要是收搓和展搓,这个大家可以自己在家练手感,因为教练也教不了什么,会就是会,不会就要练,突然有天会就会了,但是这个对于单打实在是太重要了,你想你放网,对面速度快就平推你后半场,一下可能就被动了有没有?你搓网,对方只要不是抓扑,球过网带一直不规则翻滚,对手只能挑球,你只要防一个低点勾对角,主动权还在手上有没有?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17:50 编辑
3 如何烧教练
教练有很多,我不说有钱请谁的问题,因为有钱谁都可以请,但未必对你有帮助。运动这个事情,首先是靠自己找出问题,教练可以帮你解决问题,但是如果反过来,让教练帮你解决问题,效果就要打折扣了。
比如高远球这个事情,我见过学了3年高远还打不到位的。这是普遍情况,无论大人小孩男女,我觉得3年还打不到位是挺说不过去的,
因为你要么是随便玩玩,那你请教练何必呢~5岁小孩练到8岁都可以做到的事情,成人做不到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自己没有去理解和练习。
现在的教练和我说,很多人来学球,不肯练基本功,这样永远也学不出来。这个真的是,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放网来说,有些人放到发球线,练好的过网即坠,中间差了30公分的距离,但是这30公分在比赛的时候,就是被动转主动,就是把对手累半死。否则遇到对面身体速度强的,没有这一拍就是被对面玩死,差距就那么大。学基本功难吗,放网来说还真不难,就是没事搓球找球感。
其实教练挺惨的,站在教练角度,要不是看在钱的份上,很多学员都不愿意教吧,要花时间去教一些超基本的东西,不能打骂,还多年如一日的学不会,青春耗在这些毫无意义人和事身上了,挺痛苦的吧。
要烧教练的,要有个自己的目标,并不是越贵的教练越好,比如我们这一个国家队的,你去和他学高远球,何必呢,和谁学还不是半年学不会。:) 基本功要自己练,指望别人帮练,那是终究学不会的。
入门的时候大多数教练都可以请,体院羽毛球专项的学生也可以。基本挥拍和两套基本步法这个都能教,看的教练的耐心。
但是入门以后,教练的经验和表达能力缺一不可。有些教练战绩好,但是因材施教的能力一般。因为体校里很多东西是靠磨出来的,这个对于业余学习来说就不太适合了,业余学习需要明确的因为所以,所以善于归纳总结和表达不仅是学习者本人应有的素质,也是好教练应有的素质。
当教练每教你一个单项都能让你体会到巨大进步的欣喜,那是真正走上了羽毛球爱好这条路~
关于费用问题大家一定很关心,各地也不一样。
因为我年纪比较大了,我就秉持一个观点,如果能承受范围内让我明天能成为顶级高手,我就掏了。
事实上不能,因为学习的时间曲线是没法避免的,甚至羽毛球的学习曲线更平缓,如果能节省大量的时间让自己越打越好,是非常值得的。我学球开始,那些在各种俱乐部也在尽力自我提高的那些球友们,他们也很辛苦,一周三四次球的不在少数,但是提高甚微,我建议可以适当的学习一下,价格贵是贵了点,钱是可以挣的,但时间买不到啊。
现在打球有人跑过来问我说你小时候是不是专门学过,我都心里默默得意啊~至少表面功夫可以了。
如果想体验一下的羽友,不在乎提高多少,不用请大牌教练,大班的课上一上也能体会到烧教练的乐趣的,还能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同伴。
说下我烧的几个教练供大家参考。具体名称略了(都是省队及以上的,我是运气好吧,能遇到这么多高手)。
第一个教练是单打能力很强,在我眼里他就是单打第一,我觉得应该没人打的过他,姿势优美漂亮。名字不说了,我当时因为觉得自己没法进步了,也没有人请教,所以找他指点试试看,我这种零基础的从基本功练起,一个要领得练好几次,后面主要练防守,现在觉得当时他帮我练习的接杀真的很有效果。后来,60分钟课先练15分钟接杀球,发现一周都缓不过来,后来年纪大了,膝盖吃不消。停了一段时间。
第二个教练我学习杀球和被动过渡,这个教练是现役的,临时来带班,学了几节课,和第一个教练方法不同,比如推网,不过呢经过理解我还是归纳为以最简洁高效的方式为原则,,例如推球教练一要求完整的小臂挥动,但只能手指发力,教练二说这样太累,动作大也容易失误,让我只用手指手掌,效果也很好。仔细的想一下,教练一是长期形成的肌肉记忆,动作完整,隐蔽性强,教练二的方法更容
易掌握,失误率低,着重点不一样,并不冲突,哪个习惯就好。
后来感觉单打训练的量实在太大,想学学双打,于是找教练三学双打 。。。可是,还是要从基本功学起。而且量比单打还大了,因为双打主动发力更多,要求被动高远头顶高远劈杀两腰,这不,我练习的有点多,膝盖有点肿,只能来码字了。
但是!进入单项技术训练以后每一个技术的掌握以及进步都是感觉像升级一样。
以前大家说第一年学习进步快,后面就会进入瓶颈期缓慢了,这个阶段渡劫找个好教练是非常好的,否则这个阶段时间长了会养成非常多的坏习惯,还有那些似是而非的假动作。看起来花哨其实啥用没有。一开始打球好崇拜这些能做假动作的,现在我基本等他动作完了抢高点拿回主动权,业余那些不到位的假动作完全没意义。
因此如果你是1级2级,少打比赛,自己多练摸索高远,普通专业教练即可,刚进入中羽3级-4级去找个好教练非常有必要,如果你在3级到4级呆了有段日子了,找教练可以帮你提升一些,但因为成人的固定套路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肌肉上一旦固定就很难改,效果就略有折扣了。
最后还说一下,少儿的羽毛球学习和成人完全不一样,因为肌肉结构和智力认知程度身体协调性的原因,儿童医院和成人医院也不一样一个道理,少儿羽毛球最好找有少儿经验的。
楼主,继续(⊙o⊙)哇
蛮有道理,我现在是一去球场就被拉着比赛,没人陪着练基本的动作,进步慢!
坐等楼主更新
我一朋友是他们单位第一高手自诩中羽7级,说脚步3级,手活4级,加起来等于7级,算个题外笑话吧哈哈
楼主辛苦了
围观等更新
好帖!!必须顶!
马一个,说的有点道理
蛮有进取心的!
本帖最后由 路云 于
16:21 编辑
2&&技术讨论 高远球杀球吊球
楼主辛苦了
谢谢,我也觉得自己太罗唣。呵呵
谢谢围观哈
坐等楼主更新
我一朋友是他们单位第一高手自诩中羽7级,说脚步3级,手活4级,加起来等于7级,算个题外笑话 ...
谢谢捧场哈
听LZ说怎么烧教练。
路过进来顶一顶,楼主辛苦了
路过进来顶一顶,楼主辛苦了
你头像的这个动作我研究一段时间了。:)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选羽毛球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