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奥运会开幕式式在那里

当前位置: > 资讯 > 正文
1883年,灿烂的阳光照耀着巴西圣保罗郊外的一片辽阔的庄园。“鸽子能飞!乌鸦能飞!”孩子们做游戏的声音打破了这个拥有500万棵咖啡树的庄园的宁静。他们在做一种儿童游戏。该游戏的规则很简单:一个人说出一种动物的名称,如果能飞的话,其他小朋友就要立即举手。而如果这个动物不能飞,仍有人举手的话,那个举手的人就要受罚。突然,其中一个小朋友喊到“人能飞!”,只见所有小朋友的眼光都聚集到了一个矮小瘦削的男孩儿身上。这个男孩儿听到“人能飞”后,高高地举起了他的小手。他又一次遭到了小伙伴们的嘲笑,而这个场景不知已重复了多少次。或许小伙伴们早已认为这个游戏最有趣的地方就在这个地方了。
总是为“人能飞”而举手的这个男孩儿就是杜蒙,这个咖啡园就是他的家。有关杜蒙的介绍总是有这样一句话“他是巴西咖啡大王恩里克的儿子”。实际上,恩里克是个不折不扣的工程师,杜蒙对机械设计的爱好与他有很大关系。从巴黎学成回国的恩里克接手了巴西的铁路建设工程。工程完成后,功成名就的恩里克开始了咖啡种植的生意。
但是这种经营与其说是商业行为不如说是一种19世纪科技成果的大展示。为了运输种植园内的咖啡果,恩里克在园内铺设了近100千米的铁路,购置了7台火车头。对咖啡豆的处理则尽量采用了机械作业的方式,大量的振动筛、传送带、烘干机等设备使杜蒙家的咖啡生产率远远高于其他庄园,这给杜蒙家带来了大量财富,同时也让小杜蒙对机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7岁的小杜蒙已经可以驾驶蒸汽拖拉机运输咖啡浆果了。一千多年前,埃塞俄比亚的牧羊人被吃了咖啡浆果而兴奋不已的山羊吵得无法入睡而发现了咖啡这种饮料。第一次驾驶如此有力又复杂的机械的小杜蒙的兴奋程度恐怕不会低于那些山羊吧。小杜蒙对咖啡豆生产线上的各种机械都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纪录,并常常因此忘记了吃饭。
恩里克从巴黎带回的不仅仅有各种科学技术,还有满满一屋子的书籍。
小杜蒙尤其爱看的是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在10岁之前,他已读遍了凡尔纳的所有作品。这些促使着小杜蒙成了一个爱梦想的孩子。他总是梦到在一个阳光明
媚的午后,他驾驶飞船驰骋在辽阔的天空中。幸运的是,这个场景不仅会出现在他的童年日记里,也将会出现在20世纪初期世界各大报刊的头条新闻中。巴西的这
片种植园所引以为傲的产品,也不再是咖啡,而是飞天的梦想。
1891年,60岁的恩里克从马背上跌落,造成了身体的瘫痪。相信法国医学的恩里克带着18岁的杜蒙来到了巴黎。在就诊期间,他们父子俩参观了已建成两年的埃菲尔铁塔并接触到了各种新的发明。1892年,恩里克去世,给杜蒙留下了“让我们看看你是否能成长为一名男子汉”的遗言和50万美元的资金。
咖啡园已被变卖,父亲也已去世。杜蒙开始了在巴黎孤独而勤奋的学习生活。在5年时间里,他几乎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了对物理、化学、机械原理和电路技术这四门课程的学习上。他唯一的课余活动就是驾驶汽车。
1891年,杜蒙参观了标致汽车公司,并立刻被汽车迷住。标致公司在那一年出产了两辆汽车,其中一辆就被杜蒙买走了。杜蒙的汽车开到巴黎街头的时候,通常会引起人们的围观,但是他丝毫没有炫耀汽车的动机。在他看来,能够飞翔在巴黎上空才是真正让人羡慕的事情。他把自己住处的桌椅改造得特别高,只能通过梯子来上下,以此来体验未来人们在空中飞行器上生活的感受。
1898年,杜蒙设计的第一个载人气球“巴西号”诞生了。这并不是世界上第一个轻于空气的飞行器。在此之前一百多年,法国造纸商蒙特戈菲尔兄弟的气球已扬名世界。“巴西号”甚至不是第一个由巴西人制造出来的飞行器。1709年,巴西人巴塞洛缪·德·古斯芒成功进行了热气球的展示飞行。
但是,“巴西号”赋予了航空探索以灵魂。古斯芒的研究使他被宗教审判所判为异端并下令通缉,而即使在杜蒙那个时代的法国,乘坐气球飞行的人也要面临很多猜忌。迫降在偏远地区的气球通常会被认为是恶魔派来的使者而惨遭破坏。法国政府不得不印发大量的小册子对气球进行正面宣传。而在巴黎城区,载人气球通常被用来进行杂技表演和收费观光。“巴西号”是少数纯粹为了科研目的而建造的气球之一,她的200多次起降为人们正确了解载人气球做出了很大贡献。
真正开始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杜蒙在同一年设计的1号飞艇。杜蒙把一台汽车上使用的3.5马力的内燃机吊装到了气球下方。当时的飞行器设计师都为他捏一把汗,把一台随时都在向外喷火花的发动机和装满易燃易爆氢气的气球结合起来的设计实在是危险。有人力劝杜蒙,说道:“如果您想要自杀的话,为什么不干脆叼着一根点燃的雪茄坐到一堆炸药上面呢?”
但是,杜蒙在一系列展示飞行和改进中用实际行动证明了飞艇的实用性和这个身高1.65米,体重50多公斤的瘦小男人的胆量。那是一个以为科学献身为荣的时代,科学研究成为了新的信仰。病毒疫苗的研发者以身试毒,只为验证疫苗的有效性。研究X射线的科学家虽已患上严重的辐射病仍继续进行射线试验。杜蒙的把内燃机与氢气球组合起来构成的可控飞艇表明了在航空领域也不乏为科学献身的理想主义者。
日,杜蒙驾驶他的6号飞艇成功环绕了埃菲尔铁塔,并最终在巴黎民众的支持下赢得了12.5万法郎的Deutsch奖金。这是杜蒙经历了多次死里逃生的尝试之后获得的成功。
沸腾的巴黎民众欢呼着,铁塔的设计师当面对杜蒙表示祝贺。更令杜蒙感到惊喜的,或许是收到儒勒·凡尔纳向他发来的贺电了吧。从此,世界开始为航空而疯狂。杜蒙几乎是仅凭他一个团队的努力就让飞艇在航空史上站稳了脚跟。
在1903年的巴黎街头,人们有时能看到杜蒙将飞艇稳稳地降落在餐厅前。15分钟后,享用完咖啡或者午餐的杜蒙又会踏上飞艇,继续他的飞行。在巴黎随处可见马粪并随时会发生堵塞的街道上空,杜蒙的9号飞艇显得多么轻盈和自由。世界上第一辆空中汽车就这样诞生了,而杜蒙本人也获得了“巴黎天空的统治者”的称号。
而真正最能体现可操作性的是杜蒙的9号飞艇。杜蒙驾驶她在巴黎的天空以24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
金子般的心
&有关杜蒙在飞艇和飞机上的贡献已有大量文章介绍,而杜蒙那颗金子般单纯善良的内心却鲜有人关心。
杜蒙对航空的孜孜追求并不是为了获取商业利益。他没有为他在航空领域的任何发明申请专利。杜蒙的“20号”是世界上第一架超轻型运动型飞机。他的朋友们劝他申请专利的时候,他说道:“我的所有发明都是送给全人类的礼物,我宁愿最后穷困潦倒也不愿人们因使用他的发明飞向天空支付任何费用。”
“20号”的图纸在杂志上公开之后,仅巴黎的一家汽车制造厂就立即生产了300架。在美国的一些工厂,该机也被批量生产。他因打破飞行纪录而获得的巨额奖金也大多分给了他的工程师和慈善机构。
杜蒙从不走极端,而总是尽量寻找事物的平衡点。杜蒙的父亲是一位工程师,从小就教育他破除迷信。杜蒙谨遵他的教诲,当时法国人特别忌讳13这个数字。杜蒙则偏偏表现地特别喜好13。他送人的项链,必定是由13颗珠子穿成。日,被很多预言家认定为“世界末日”。杜蒙选择在这一天试飞他的3号飞艇。但是,杜蒙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教徒。杜蒙本人也就保留了一些神秘主义的色彩。
日,杜蒙驾驶5号飞艇挑战Deutsch奖时,发生了一次严重事故。氢气球爆炸的声响震惊了数万围观的巴黎市民,杜蒙本人则连同飞机吊挂在了一个旅馆楼房高达80英尺的墙上。从此,8就成了杜蒙的忌讳。杜蒙设计的飞行器从“1号”到“20号”,其中就跳过了“8号”。另外,杜蒙在飞艇起飞前,从不说“再见”。
在他标志性的高领衬衫的领子下面,藏着一只长筒袜子,这只袜子的原主人是Letellier夫人,她以运气好而在整个欧洲闻名。如果身边没有放着他那顶巴拿马帽子,他很难入睡。在进入一个房间的时候,必须是右脚先迈进去。这个说法在后来杜蒙设计的房子上得到了验证。因为他把房子门前台阶的低一级和最后一级的左半部分去掉了。这种矛盾在杜蒙身上得到了平衡。
实际上,这也反映了杜蒙试图平衡他祖父的法国特质和他外祖父的葡萄牙-巴西特质(当时,葡萄牙和巴西是一个国家,葡萄牙王室为躲避拿破仑的战火整体迁往巴西,随行的还有数万名葡萄牙顶级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其中就有杜蒙的外祖父,一名技艺精湛的外科医生)。在杜蒙出名之后,外界对他的混血身份的争执更加激烈。为了表示他本人对父母亲的同等尊重,他把他名字的写法由Santos-Dumont改为了&Santos=Dumont(&Santos 是他母亲的姓氏,Dumont是他父亲的姓氏)。
杜蒙从未把航空看做是只有少数精英才能参与的活动。1903年6月,他把一名姓波特的7岁男孩儿送上了9号飞艇,使其成为首次乘坐飞艇的孩子。还是在这个月,诞生了首个由女性来独立驾驶飞艇进行自由飞行的世界纪录。19岁的漂亮女孩儿Aida de Acosta在经过短暂培训后,开始了独立驾驶9号飞艇的飞行。杜蒙用一根线将女孩儿的手腕和飞艇的紧急放气阀门绑到一起,然后骑着一辆女式自行车紧紧跟在已经升空的飞艇后面。杜蒙挥舞着手帕指示Aida该如何进行操作。
但杜蒙的紧张是多余的,9号飞艇很容易操纵,Aida也很聪颖。在杜蒙的自行车被一条高篱笆挡住之后,Aida从容地驾驶飞艇飞行了很久。杜蒙把Aida的照片一直珍藏在自己的书桌中,这一度引起了人们对两人关系的猜测。直到杜蒙死后,Aida接收采访时,才澄清:杜蒙是个害羞的小伙子,除了航空技术,他几乎不说其他任何话。她对杜蒙的了解甚至都远不如对9号飞艇的了解。由此看来,把一生都献给了航空事业的杜蒙不仅终生未娶,甚至连一段像样的恋情都未曾拥有过。
好在杜蒙的身边有几位好友在支持他。Aida的手腕上缠的是飞艇的紧急阀门控制线。那杜蒙的手腕上会戴着什么呢?答案是世界上第一款男士腕表和巴西最后一位公主给他的护身符。杜蒙的好友——时尚界的领军人物卡地亚专门为他设计的腕表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杜蒙的在飞行时看时间的问题。杜蒙不再需要把手从操纵杆上移开来从口袋里掏出怀表了。腕表这个实用的设计开始从战场指挥官和贵妇小姐的手腕上成功地转移到了时尚男士的手腕上。从此开创了时尚界对男士腕表的迷恋并影响至今。那个护身符则是伊莎贝拉公主代表全体巴西人带给杜蒙的祝愿,一并送到的还有巴西政府赠给杜蒙的5万美元资金。这个护身符居然有奇效,杜蒙第一次戴上它进行飞行的时候,就躲过了致命一劫。
杜蒙一生虽然挫折不断并屡遭险情,但是他对航空的执着着实打动了不少人。那个时代的很多“巅峰人物”都真心和他交朋友,除了前文提到的卡地亚和伊莎贝拉公主外,还有罗斯柴尔德家族(杜蒙的飞艇发生事故,挂在了罗斯柴尔德家族拥有的巴黎最精美的花园中的一棵栗子树上)、埃菲尔(杜蒙因多次挑战绕飞埃菲尔铁塔而被邀请到铁塔顶层的埃菲尔私人房间中)。杜蒙在美国宣传航空运动时结识了爱迪生,并与当时的美国航空俱乐部的其他成员如亚历山大·贝尔和尼古拉·特斯拉相识。
1910年是杜蒙人生的分水岭。他被诊断患有高空眩晕症和多系统硬化等多种疾病。这对于一个飞行家来说是致命的。1911年,38岁的杜蒙已无法继续飞行。他隐居到了法国海边的一间小屋里。爱好飞行的他并没有打算放弃天空。他买了一架蔡司望远镜,晚上用来看星星,白天则瞭望大海与白云。
1914年,一战爆发了。热爱法国的杜蒙准备为保卫法国而战,但是首先闯入他小屋的却是一群粗暴的法国士兵。原来有人举报杜蒙整天用德国制造的望远镜来观察海面,有德国间谍之嫌。单纯的杜蒙就这样被怀疑了。他没想到曾经给予他知识和欢呼的法国人会把他当叛国者来对待。伤心的杜蒙烧毁了所有的设计资料。
但是,杜蒙始终没有放弃让航空回归和平的努力。早在他刚刚研制出易于操纵的飞艇的时候,他就拒绝过日本人让他在入侵朝鲜半岛的战争中充当侦查官的高薪聘请。第一次世界大战让战斗机和轰炸机得到了施展,这是军事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但却深深伤害了杜蒙的内心。他原本以为,飞机的出现能够让远隔千山万水的人们相互交流,能够消除误解从而消弭战争。那个年代的很多科学家都有这样比较乐观的想法。世界语这种人工语言的出现也是基于这个初衷。
但是,科学家最初的设想和他的发明最终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往往是背道而驰的。加特林发明机枪的时候,抱着缩短战争时间、减少因伤病而导致非战斗减员的想法。但是,机枪却成了战场上的绞肉机。诺贝尔的炸药本来是用于减少矿工的工作量和伤亡,最终却走向战场。
杜蒙不忍心看着飞行器成为新的战争之王,开始游说各国政府使航空非军事化。虽然每次他都得到礼遇,但是没有一个国家肯放弃发展战斗机和轰炸机的努力。伤心的杜蒙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却亲眼看到内战中的巴西人在用飞机相互进行攻击。他说道:“我从来没有想到我的发明会被用在亲兄弟的互相残杀中。我都做了些什么?”绝望的杜蒙用他在巴黎征服天空时戴的领带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杜蒙的自杀震惊了巴西人。巴西内战为此暂停了一天(有资料说是三天)。杜蒙的心脏被巴西人小心翼翼地保存了起来。战后,他的心脏被放置在黄金包裹的玻璃球中。球体外侧镂空雕刻着南半球的星空。球体由大理石雕刻的伊卡洛斯托起。
今天,除了那颗心脏之外,巴西人还在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纪念他。杜蒙出生的那个地方被命名为桑托杜蒙市。他度过童年的那个咖啡园所在的圣保罗郊区被命名为杜蒙市。里约热内卢的一个机场以桑托杜蒙的名字来命名。巴西总统专机的正式名称为阿尔伯特·桑托·杜蒙号。另外,还有数不清的街道、学校、博物馆等以杜蒙的名字命名。这样的荣耀,是巴西任何一个其他人都无法享有的。
杜蒙的设计理念和人生理想都超越了那个时代。即使是在今天,技术的进步让杜蒙的设计显得原始和简陋,但是他追求世界和平的理想仍旧让我们汗颜。
20世纪初期,杜蒙的飞艇在巴黎上空的自由,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仍是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人类像鸟儿一样自由翱翔的梦想何时能够实现?天空中什么时候才能永无杀戮?一百多年前的杜蒙曾有过的疑问,我们今天或许仍然解答不了。
有什么感想,快来评论一下吧
类型:滑翔机
类型:滑翔机
类型:滑翔机
扫一扫 一键关注&2016奥运会开幕式在哪里举行_百度知道
2016奥运会开幕式在哪里举行
com/zhidao/pic/item/faedabfadfdb3191c18.baidu.jpg" esrc="http.hiphotos.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nbsp.baidu://g./zhidao/wh%3D600%2C800/sign=43a125ebbafbc10946a1b/faedabfadfdb3191c18://b.com/zhidao/wh%3D450%2C600/sign=eaac5/faedabfadfdb3191c18.hiphotos.hiphotos.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a href="<a href="http://b.com/zhidao/pic/item/d788d43fb9a20b06f41bd5ad6e3973:///zhidao/wh%3D600%2C800/sign=134a5ecf0699cbdb7e60b47/d788d43fb9a20b06f41bd5ad6e3973://g&nbsp.hiphotos./zhidao/wh%3D450%2C600/sign=f82cf7c62f7f9e2fa00c512/d788d43fb9a20b06f41bd5ad6e3973
我有更好的答案
是在里约热内卢的马拉卡纳体育场。
巴西的里约热内卢
里约热内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奥运来了 | 那些各具特色的奥运会开幕式你还记得吗?--新闻频道--中青在线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北京奥运结束后的一天,张艺谋独自一个人跑回林萃路的指挥中心,诺大的工作间里空无一人,没有争吵,没有音乐,也没有焰火,他陷入了巨大的失落与感伤。
  这失落和感伤从开幕式结束的一刻就开始了,毕竟,闭幕式的压力比它小许多。开始频繁接受采访。
  在长达三年的奥运会开幕式准备过程中,张艺谋最头疼的就是开会:“一点也不夸张,我差不多开了几千个会。”张艺谋用“撕心裂肺”来形容当时的感受,“你弄了好半天,突然这个方案不要了,又变成那个了,真的很痛苦。”他每天有看不完的资料、审批不完的报告。然而,当挂满草图的设计室突然安静下来时,张艺谋心里也产生了某种异样的感觉。
  他坦言,自己有一点失落。“奥运会不是慢慢散去,它是‘哗’一下就过去了。工作好长时间了,最后一解散、一停机,‘哗’第二天飞机票一买,‘哗’这楼的人就走光了。我感觉到有一种失落。
  在主题曲演唱者的人选上,张艺谋还曾经和音乐总监陈其钢闹翻过,“我们一直的策划就是让两个最普通的志愿者唱主题歌《我和你》,就是两个最普通的大学生,要最原本的声音表达。但是离开幕式还有两周的时候,领导说这样担心高潮起不来,还是找两个大腕来唱吧。”
  后来张艺谋给陈其钢打电话把这个改变说了,“陈其钢当时就在电话那头翻脸了,这个想法咱们排练这么多年了,临阵换人成什么话,还大骂我立场不坚定!”当时陈其钢正在餐厅用餐,他激动地攥着手机与张艺谋大吵起来。
  艺术家与政治家,艺术规律与行政规则,在舞台背后对峙着,也妥协着。张艺谋的感觉,搞这么一次奥运项目,等于拍10部电影。事实上,这份工作耗费的精力与拍电影并不相同。比如要为某一分项招一个导演,拍电影的时候,总导演听从自己的艺术感觉就可以了,而筹备开闭幕式,大事小情都要打报告,都要审批。
  原本有8分钟的兵马俑的表演,被取消了。张艺谋也不是说了算。他曾在专题片《解密开幕式》中含蓄地吐一下苦水:下面的人动辄就要撂挑子,就说“这活儿没法干了”,而他的位置却不允许他这么发泄不满。也是在那部专题片里,张艺谋对上级表达了意味深长的恭维:开幕式最终能以这样的面目示人,必须感谢领导,因为他们“非常开明”。
  对于外界评价开幕式无非是“人海战术”、“大型团体操”,张艺谋反驳道:“凡是大型活动的高潮,不是因为万人齐呼的阵势搞起来的?那样才能让现场热血沸腾啊。”“你以为西方人不想找那么多人吗?他们也想找三千个一样身高胖瘦的演员,一样想搞‘人海战术’,可是他们找不到这么多人,也花不起这些钱啊!”
  在奥运场馆中心区,人们在地面以上观看一场接一场的精彩演出和比赛,在他们看不到的地下部分,迷宫暗藏,每天也是人如川流,熙熙攘攘。
  在深邃的地下,下沉式的环行通道连接着中心区的各个场馆,通道之宽大容得下两辆大卡车并排行驶,通道的重要功能是调配安保力量并应付突发事件,与此功能配置的地下屯兵室里,一支精锐之师随时处于待命状态,其中的100人配备了136件枪械和其他反恐装备;
  在“鸟巢”的下面,另有一座地下宫殿,它分为好几层,机关暗藏,开幕式上的巨大“地球”,就隐蔽在这里,伺机升起。奥运会结束后,地下“宫殿”依旧没有对外开放,而部分地下空间将变身为地下商业设施,开门迎客。
  就如同那些曾深藏地下的秘密一样,北京奥运会保密档案里的故事,一部分揭开了面纱,另一部分依然保持缄默。
  奥运一结束(甚至开幕式一结束),不仅张艺谋,各种“知情人士”都倾诉欲旺盛,“解密奥运”的新闻纷杂而出。
  有参与节目策划的知情人告诉记者,最初提出开幕式击缶的时候,就有领导提出反对意见,说“否”“缶”同音,不能奥运会刚开幕就给“否”了吧。后来找了一大圈,没找到合适的打击乐器,大家在击缶上达成了妥协,不再计较谐音问题。
  战士们的鼓锤重重落到鼓面上,然后观众的耳膜感受到了雄浑之音的震颤,人们怎能知道,二者之间并无联系?由于对实际的击缶音效不满,导演组最终决定,还是在开幕式上播放电子合成器制作的更理想的声音。
  开放在北京夜空的29个“大脚印儿”,完美地呈现在电视画面中,节目组人员透露,其中“鸟巢”上空的最后一个是真的,其他28个,是通过电脑特技制作的,为的是保证最佳的视觉效果。考虑到北京的空气质量,电脑特技中还加入了逼真的“雾蔼”。
  56个民族的表演,被指并非真正来自各少数民族;为了整齐划一的发式,一些奥运礼仪小姐还需要戴上假发。
  个别外国媒体在比赛期间质疑中国体操选手的年龄问题,这让中国公众稍稍愠怒了一下,不是因为假年龄,而是觉得外国人吃到了酸葡萄,无是生非。在中国,人们对于造假的宽容度一向更大一些,何况是为了展示中国形象而造假。
  8月的一个早晨,北京大学附属小学教师王丽萍接到一位老人的电话,得知她的学生杨沛宜在自己的胳膊上咬了一排牙印。
  《歌唱祖国》出镜儿童演员林妙可
  十几天前,在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歌唱祖国》引起轰动,也让杨沛宜及其父母深陷烦恼。
  开幕式上那首令许多人感动的《歌唱祖国》并非舞台上的“微笑天使”林妙可所唱,那天籁般的声音来自7岁的小女孩杨沛宜。
  陈其纲后来透露:“录音以后,觉得林妙可的声音不是特别合适,从声音的高度,宽度各方面都不是非常合适,最后我们从声音上决定用杨沛宜。出现的小孩叫林妙可,声音是杨沛宜的声音……
  这可以说是最后一分钟不得已的选择,因为我们经历了若干次审查,都是相当严格的,我们听过一次林妙可的录音,在现场放的,联排的时候,各方面的人,尤其是中央政治局的领导,给我们提出了意见,说必须要改变,我们就改变了。
  当年的杨沛宜
  我们觉得有责任面对中国的听众、观众,作这样一个解释,其实我想,大家应该有这样的理解,这是一个国家的利益,国家文化,国家音乐文化的形象,尤其是国旗入场,这是非常重大、非常严肃的事情。然后我们做了这样一个选择,无论对林妙可,还是对杨沛宜来讲,我想都是公平的。
  也就是说,有一个最完美的声音,加上一个我们认为完美的形象和表现,这样结合在一起。”
  但事实上,林妙可和杨沛宜都难以平静接受这个结果。为了躲避成人世界的复杂和喧嚣,她们的父母张开羽翼,极力保护着自己的孩子。林妙可的父亲、身为新闻工作者的林晖,还得到宣传部门的指示,不得再接受记者采访。
  杨沛宜的家人把她带到远离舆论的地方,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女儿知道,她是因为“形象问题”而只能贡献声音,而且所谓形象缺憾的关键,是这个处于换牙期的女孩牙齿不那么整齐,还有一点缺口。
  8月18日晚上,杨沛宜在一个娱乐节目里看见了曾朝夕相处的林妙可和表演飞天的两个小朋友,她很开心,但是直到节目最后,无论主持人还是那几个小朋友都没有在片子中提到她。广告结束,下一个节目开始,杨沛宜愣愣地看了一会儿,默默地回到卧室。
  9月1日,学校的开学典礼上,杨沛宜在全校2000多名师生面前再次演唱了《歌唱祖国》,是她亲自登台。
  9月23日,杨沛宜告诉王丽萍老师,自己刚掉了一颗。
  “牙呢?”
  “牙我要带回家里。”
  “对!你的牙最有纪念意义,你唱歌的时候,好多照片里都有这颗牙。”
  “我知道,我会好好保护,我还有这几个牙没有换,已经活动了。”
  “等你的牙都换完了,脸蛋长开了,脸盘再大一点,牙齿就不挤在一起了,排列也就整齐了。”
  “我知道了。”
长大后的杨沛宜
  北京旅游指南
最了解北京的微信
  |爱有故事的北京,过有乐趣的北京生活|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自由行者
旅行家、摄影师、自由撰稿人
中国摄影师协会会员、旅行专家
自由摄影师、媒体撰稿人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上那架飞机是什么来头 - 腾讯视频
看视频、登录、分享...多种方式都可以获得V币哦!
登录之后可以领V币换礼品喔~
通用代码支持视频在iPhone/iPad/Android上播放
扫码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视频
立即下载腾讯视频APP
请根据您的设备选择下载版本
【策划】奥运游泳第一人!走近菲尔普斯的金牌之路
{isOlympic? "相关运动员":"相关明星"}
<a href="javascript:void(0);"
class="btn_next"
r-on="{click: onNext}"
r-show="{page
体育热播榜
?63,516,976
?42,418,403
?41,735,652
?39,291,098
?7,641,994
?75,334,684
?65,350,906
?42,500,294
?41,735,652
?39,310,626
?8,599,112
?8,456,233
?2,978,960
?2,260,801
?2,082,83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08奥运会开幕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