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天津大学新校区怎么样,新校区建设的如何了?

内蒙古大学积极参加草原丝绸之路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17:32:43来源: 正北方网作者:责任编辑:杨苏雯
内蒙古大学作为具有民族和地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始终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针,大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成果,拓宽了我校的国际化视野,扩大了我校的学术和国际化影响。
一、新形势下积极参与中蒙两国的交流与合作的背景
中蒙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1952年,两国开始开展教育交流活动。随着中蒙两国友好关系的不断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领域相继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活动,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近年来,中蒙两国政府为了进一步促进和发展双方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先后于1996年签署了《中蒙年教育交流与合作计划》,1998年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蒙古国政府相互承认学位学历的协定》,2000年签署了《利用中国无偿援助款项培养蒙古留学生项目执行计划》,2005年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蒙古国教育文化科学部年教育交流与合作计划》,2008年签署了《关于组织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赴蒙古国任教的协议书》等文件。
2014年8月,习近平主席访问蒙古国是,发表了题为《守望相助,共创中蒙关系发展新时代》的演讲,提出中蒙两国要做守望相助的好邻居,要做互利共赢的好伙伴,要做常来常往的好朋友。中蒙两国元首又共同签署并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国关于建立和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将中蒙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提升为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蒙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标志着中蒙两国在未来的发展与合作中,具有了更加宽广的合作与发展平台和交流与合作领域,为促进和发展中蒙两国开展更加丰富的互惠互利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内蒙古作为中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与蒙古国开展交流与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人文优势。在文化和心理上有蒙古族的共同传统,一脉相承。蒙古国历史上是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中西文化和南北文化交流的汇集地。中国政府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蒙古国政府提出的建设草原之路的构想有许多契合之处。虽然重点强调优先发展两国经济,但是,无论经贸合作还是文化交流与传承,都需要两国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开展相应的科学研究和实践,需要两国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草原之路的建设与发展,从而不断深化合作,增进两国人民的有好感情,以推动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内蒙古地处北疆,与蒙古、俄罗斯相邻,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跨界民族特点,也决定了内蒙古大学立足北疆,辐射区域,加强与蒙古、俄罗斯周边国家的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 内蒙古大学积极参与交流合作的领域和方面
(一)科研合作交流
随着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的不断增强,学校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与交流。近年来,围绕语言文化、生态环境、民族医药、信息技术和清洁能源利用等领域与蒙古国开展了合作。
在语言文学文化研究领域: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蒙古学研究中心先后与蒙古国科学院、蒙古国国立大学、蒙古国教育大学、蒙古国科技大学等多所学术机构建立了语言文化研究领域的稳定的合作交流关系,在蒙古文国际编码研制、蒙古历史文化研究、蒙古国文学作品电子化典藏、文献数字化利用、播音主持艺术人才培养等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蒙古学学院与蒙古国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院合作,制定了联合编纂《蒙古国现代文学大系》(10卷)计划,包括书面文学和民间文学两大部分。蒙古学学院与蒙古国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院合作,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田野调查录音进行修正处理。蒙方提供原录音带,我方承担修正处理工作。蒙古学学院与蒙古国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院、乌兰巴托大学合作,拟编纂《蒙古国现代作家大辞典》,具体事宜需要进一步讨论确定。蒙古学学院与蒙古国国立教育大学合作,翻译出版俄罗斯学者有关蒙古文学方面的论著。包括《蒙古国现代文学史》、《俄罗斯学者江格尔论集》、《蒙古诗歌实验语音学研究》等名著。
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2015年初,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永宏教授与蒙古国科学院普通与实验生物研究所和蒙古国立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作的&中蒙蒙古高原生态系统与资源可持续利用合作研究&项目获批,主要研究整个蒙古高原面上(包括蒙古国和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自然生态系统类型、生态地理格局、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影响、资源可持续利用。目前的进展包括(1)签署了内蒙古大学(草地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和蒙古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具体合作研究协议;签署了内蒙古大学(草地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和蒙古国立大学生命科学院生态系具体合作协议;(2)组织了约30人参加的中蒙联合生态与资源综合考察;(3)将于10月26日-28日组织中蒙蒙古高原生态与资源讨论会。
在蒙医药领域:内蒙古大学蒙药化学研究所博格日勒图教授2003年应蒙古国科学院传统医学研究院海都布院士的邀请,赴蒙古国开展合作研究,签署了第一份共同开展蒙药和天然产物研究的合同,其中一个课题是共同研究固沙植物白沙蒿,研究成果获得中国国家发明专利1项,蒙古国开发了一种天然药物。2006年和2013年又与蒙古国科学院传统医学研究院签订了2次合作协议共同研发降血脂蒙药。在长达13年的合作研究基础上,博格日勒图教授与蒙古国传统医学科学技术与生产集团合作研发的蒙药&荜茇3味&在蒙古国获得了生产批文,该蒙药在中国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博格日勒图教授2006年在乌兰巴托被聘为中、蒙、俄东西方医学科学院副院长,获得蒙古国政府科技贡献奖。
在信息技术领域:2014年,内蒙古大学计算机学院和蒙古国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方面进行合作。2015年获批与蒙古国国际合作项目&西里尔蒙古文机器翻译软件开发与技术研究&,获得资助30万元。目前该项目正在积极研究中,在西里尔蒙古文词缀分析、西里尔蒙古文句法分析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发表论文3篇。
在清洁能源利用领域: 内蒙古大学物理学院与乌兰巴托大学合作开展&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制造路灯和照明设备& 项目的研究,主要研制风光互补路灯和照明设备,解决光伏照明在低温环境稳定性问题。目前项目已进入实质研究阶段,将于10月中下旬派三名教师和研究生赴蒙古蒙古国乌兰巴托大学开展工作。
(二)教育合作交流
内蒙古大学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与国(境)外13个国家和地区的86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在国际毗邻地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1.接受蒙古国留学生
内蒙古大学于2008年具有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资格,2009年被孔子学院总部批准为&孔子学院奖学金留学生接受院校&,2013年成为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学校。目前,内蒙古大学外籍留学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现已形成语言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各层次较为完整的来华留学生教育体系。
学校积极扩大蒙古国留学生规模,极大地提升了我校对蒙古国的影响。在培养蒙古国留学生方面,2005年以来,我校获得接受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奖学金蒙古国留学生资格、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资格、接受孔子奖学金留学生资格。我校是全区接受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奖学金留学生以及中国政府奖学金蒙古国留学生最多的院校。
截至目前,内蒙古大学已经为蒙古国培养了各类学生3000余名。其中,我校利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培养蒙古国留学生专项奖学金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和&孔子学院奖学金项目&等为蒙古国培养了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1000余名。
2.双方互派本科生
内蒙古大学与蒙古国立大学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稳步推进,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国家留学基金委于2012年开始设立并实施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我校作为第一批入选院校于2012年申报获批了《内蒙古大学与蒙古国立大学蒙古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课程学习交流》项目,旨在通过较为系统的专业学习,培养具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创新型高素质、特别是熟练应用基里尔蒙古文的专业人才。
按照项目要求,学校于2013年10月、2015年9月分别派出10名学生赴蒙古国立大学学习,第一批学生已于2014年3月结束课程学习返回学校。
第一批10名学生在蒙古国立大学选修了《蒙古语词汇学》等11门33学分专业课程进行修读,全部获得学分。学生们一致认为在蒙古国立大学学习期间不仅提高了专业知识,还培养了独立学习的能力,感受到了多元文化和多种学习方式,拓宽了视野,在生活和学习上积累了很多经验。
《内蒙古大学与蒙古国立大学蒙古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课程学习交流》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我校与蒙古国立大学的合作,促进了学生多元文化的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使我校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经济合作交流
内蒙古大学在经济学教育与科研领域也积极开展相关的工作。1993年设立国际金融与国际贸易本科专业,1999年设立国际贸易本科专业,至今共培养相关专业人才600余人。研究生教育领域在十二五期间,设有国际贸易硕士二级学科,先后接受近百名蒙古国留学生,同时开展了&中蒙俄经济走廊之检验检疫发展战略研究&、&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基于促进内蒙古加快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等专项课题,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成果。
(四)学术交流与合作
在与蒙古国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交流与合作方面,内蒙古大学先后与蒙古国立大学和蒙古国科学院等8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内蒙古大学与蒙古国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交流互动日益增多,每年都有几十名专家学者应邀进行讲学和学术访问交流、开展学术合作研究和参加学术会议。2009年,在纪念中蒙建交60周年时,内蒙古大学举办了&纪念中蒙建交60周年学术研讨会&。我校蒙古学学院与蒙古国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院合作,召开了&20世纪蒙古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双方合作举办的学术会议;第三次《江格尔》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7月在蒙古国乌布苏省举行。自2009年以来,内蒙古大学已累计接待了近400名蒙古国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来校进行讲学和学术交流、开展学术合作研究和参加学术会议。
在联合开展学术研究方面,内蒙古大学与蒙古国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蒙古文文献研究、新蒙古文语料库建设、蒙古族文学研究、蒙古宗教文化研究、蒙古传统文化词汇研究、蒙古语方言调查研究、蒙古语应用研究、蒙古文化艺术史研究、蒙古民间文学调查研究、蒙古文学史研究、蒙古民俗学研究、蒙古高原生物多样性研究、蒙古高原草原管理与牧区社会经济影响研究和蒙药研究等合作研究项目,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
& 三、进一步参与草原丝绸之路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思路
目前,中蒙两国的友好关系正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在建设面向未来、守望相助的中蒙关系发展新时代,在中蒙两国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和草原之路的建设过程中,内蒙古大学要牢牢把握这一历史性发展机遇,并作出重大贡献。
1.创新工作观念,努力提升办学的国际化水平
&十三五&期间我校对外合作交流工作将紧紧围绕学校创建&特色鲜明、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总体建设目标,紧紧抓住&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契机,结合学校制定的&人才强校&战略和学科建设综合指标评价体系,从学校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进一步确立对外合作交流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意识和功能,创新工作观念,加大对蒙古国和俄罗斯以及欧美等国的交流和合作力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强化全校师生及管理人员的开放意识,积极适应国际化和国内化的需要,增强学校办学活力,突出平台建设和制度建设,抓好合作项目落实。
2.充分利用内蒙古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展现内蒙古民族文化的精髓
不断完善民族文化发展创新体系,强化在建设民族文化大区强区中的作用。遵循面向民族文化传承的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原则,积极培育&蒙古族及北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中心&,大力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工作;加强内蒙古周边国家&&蒙古国、俄罗斯的研究,加强中蒙关系、中俄关系的研究,充分利用内蒙古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展现内蒙古民族文化的精髓,扩大和提升学校和内蒙古在周边毗邻国家和国际的影响力;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加强国际学术交流,积极开展合作研究,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加速推进学校国际化进程。
3.打造内蒙古大学作为国家蒙古国和中蒙关系研究的智库
打造蒙古学研究高地,大力支持&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蒙古学研究中心&的建设工作,使其真正成为具有知识创新能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学术视野具有前瞻性、科研水平具有前沿性、国际著名的、名符其实的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
加强&周边国家研究所&的建设,真正成为国家蒙古国研究的智库。对蒙古国及中蒙关系的研究继续展开并深入,继续为国家对蒙关系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成为国家对蒙关系的科学研究和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
4.立足北疆,辐射蒙古国,加强交流与合作
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的要求,立足北疆,辐射蒙古,积极进行蒙古国与中蒙关系的研究,积极与蒙古国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交流合作;积极争取两国政府的支持,共同构建中蒙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新平台;深化和丰富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内涵,充分利用各自的学科优势,以务实的态度和方式,就双方共同感兴趣的项目开展交流与合作,提升学生交流和联合培养、教师和科研人员交流以及科研合作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水平,实现互利共赢,努力发挥和推动内蒙古大学在中蒙教育交流与合作中的作用和贡献。&&&内蒙古大学社会科学处、宣传部
欢迎加入"99街"微信报料,微信公众号:nmg_99jee
新闻热线:
今日内蒙古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如因转载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请于作品发布日期后30日内进行。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
电话:、 | E-mail:苹果/安卓/wp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
经管类国家级重点学科
经管类省部级重点学科
艺术教学部、语言与传媒教学部、信息工程教学部、土木工程教学部和商学教学部
&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内蒙古大学与社会投资方合作,于2005年开始筹建、2008年经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并在当年开始招生的一所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学院位于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毗邻南湖湿地公园和内蒙古大学新校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 &学院依托内蒙古大学综合办学优势,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学院实际情况,设有艺术教学部、语言与传媒教学部、信息工程教学部、土木工程教学部和商学教学部5个教学部,开设了绘画、艺术设计、动画、新闻学(含播音与主持专业)、汉语言文学、英语、日语、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16个专业, 20多个专业方向,涵盖了理、工、文、经、艺等方面的学科专业,初步形成了相对集中于现代传媒、文化创意等专业的学科专业体系。&
& &目前学院的师资力量主要来自内蒙古大学的在职教师及学院聘任的专职专任教师,并积极吸纳社会各届如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内蒙古展览馆等知名人士为兼职教授。学院管理队伍由内蒙古大学派遣及社会聘用人员组成的全员聘任制专职管理队伍。&
& &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目前有全日制本科生4611名。学院实行了优秀学生辅修内蒙古大学学士学位制度(双学位制度)。2009年12月被内蒙古大学批准参与并正式实施《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
& &&学院设立了优秀学生奖学金,在校生的30%每年可获得该项奖励。优秀学生奖学金设四个等级:特等奖学金每生4000元/年,一等奖学金每生2000元/年,二等奖学金800元/年,三等奖学金500元/年。&
& &学院立足为自治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育人目标。努力坚持把学院办成按照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思路,借鉴企业化管理模式的知识型企业,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调动社会投资办教育的积极性。在新的形势下,学院抓住机遇,开拓创新,积极推动学院的快速发展,力争把学院建设成为一所依托内蒙古大学优质教学资源的、以服务自治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主要目标的、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特色的,以本科学生培养为主要任务的、有特色的、综合性教学型高等院校。
此条信息还没有任何评论,现在就编写第一条评论
学校领导的管理与服务意识*
大学专业专题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如有投资本站或合作意向,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投诉或不良信息处理:(010-)
京ICP证090565号
京公网安备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一期工程规划总占地面积约76万平方米(114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内大新校区以文理工部分学科和艺术类本科生教育为主,同时开展继续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规划的内大新校区分:教学实验区、学生生活区、文体娱乐区、后勤服务区。&&&&内大新校区规划立意新、起点高,具有超前意识,留有发展余地,通过科学的、具有前瞻性的规划设计,体现现代化、网络化、园林化、生态化的特点,使用功能合理明确,各项公用和服务设施力求齐全,以适应人们的教学、科研和文化、生活质量等方面不断提高的需要。&&&&内大新校区计划总投资约8.16亿元人民币。项目本金48585万元(其中:申请政府财政补贴15000万元,学校自筹33585万元),占投入总资金额的43.22%,申请银行长期借款33000万元。&&&&内大新校区于2006年8月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约3.7亿元,教学主楼、图书馆、体育馆、艺术学院教学楼、交通学院教学楼、学生餐厅、学生活动中心、本科生公寓楼已全部竣工,正在进行内外装修,2008年9月份投入使用。&&&&内大新校区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内大新校区的建设可缓解学校用地不足、用房紧张的局面,较大地改善和优化办学条件和环境;其次,内大新校区的建设将增强学校发展后劲,为内蒙古大学在较短时期内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实现学校长远的发展目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第三,内蒙古大学新校区的建设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科研能力和办学水平,为提升学校综合竞争能力,为做大、做高、做强内蒙古大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根据内大新校区一期工程总体规划,新校区届时总在校学生人数为15000人,教职工900人,这对玉泉区"一轴三线三区"的城建框架(一轴:大南大北街--昭君路--209国道小黑河至昭君文化博物院段;三线:南一环路沿线、南二环路沿线、小黑河沿线;三区:城中综合服务区、城南行政文化区、城西产业功能区)中城南行政文化区(二环路以南、大黑河以北区域)的发展将产生非常大的辐射效应,带动周边文化、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玉泉区的城市品位和综合竞争能力。
玉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八年六月十三日内蒙古大学加快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
来源:内蒙古教育厅官网
上传时间: 16:05
一键分享到:
内蒙古大学围绕“坚持科学发展,创新办学理念、突出办学特色、强化办学优势,全面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这一主题,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的理解,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明确了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质量的办学思路。一是扎实推进“211工程”三期建设,着力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内蒙古大学坚持发挥基础学科优势,突出地区和民族特色,加快学科建设步伐。(一)全面启动“211工程”三期建设。在前期周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在自治区和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内蒙古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按照重点学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3大类、8个二级项目、33个三级项目全面开始建设。在重点学科建设中,将“蒙古学与内蒙古少数民族发展研究”、“草地生态学与农牧业生物技术”和“内蒙古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保护”3个学科群列入重点建设学科,提升了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二)认真抓好争名进位三年行动计划的落实。根据学校年学科建设综合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对学科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考核验收,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合作交流等指标完成良好,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二是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学校按照学科建设与发展需求,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一)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学校出台了《内蒙古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办法》等制度,切实为人才全面发展、施展才华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2009年,该校与5位院士签订了双聘合作协议,聘任校外知名专家、教授8人,目前,共聘任校外知名专家、教授148人。全年共引进博士55名。新增了历史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使学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达到4个。有1个研究团队成为自治区首个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实验室获得“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新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家重大项目首席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二)积极鼓励教师在职提高学历。全年选送中青年教师36名在职攻读博士学位、31名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推荐多名教师参加各类研修和培训项目。截至2009年12月,该校教学科研人员中有博士304名、硕士553名,占教师总数的56.4%,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所占比例为20%,较2008年提高4.1个百分点(校本部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32.9%,较2008年提高6.6个百分点),为高水平大学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三是切实加强教育教学工作,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是高水平大学的根本任务。学校在建设高水平大学过程中,坚持注重质量,逐步形成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并重、以研究生教育为发展重点的办学思路。(一)认真抓好本科生教学工作。学校按照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有机结合起来,因材施教,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09年,新增“质量工程”项目国家级7项、自治区级32项,多项成果获得教学成果奖,新增2个本科专业。30个项目被批准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项目资助经费92.7万元。(二)积极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全面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制订了《内蒙古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及筛选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注重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和知识探索能力的培养。启动了“研究生科研支持计划”和“研究生访学与学术交流计划”,引导、支持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立项和承担研究任务。确保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水平,有1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论文。四是积极开展科研工作,着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提高创新能力、服务区域发展是高水平大学的重要职能。在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实践中,内蒙古大学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抓住我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学校学科门类齐全、人才众多的优势,主动服务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一)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2009年,共获准科研项目359项,获准科研经费13505.5万元,比2008年增长了2381.52万元,创历史新高;发表论文945篇(其中1篇论文在国际权威刊物《自然》发表),被SCI、EI、ISTP检索论文213篇。出版著作79部;有7项成果分别获自治区自然科学一、二、三等奖和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3项科技成果入选2009年内蒙古十大科技新闻。学校主动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在许多科技领域取得新的突破。研制成功了蒙古文自动转化系统;自主研发了耶里巴文献管理集成系统;成功克隆出国际优质品质肉牛;成功培育出国内首例体细胞克隆绒山羊;通过精原干细胞移植技术成功获得世界首批供体绵羊后代;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含欧米伽一3多不饱和脂肪酸转基因克隆牛。(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学校成立了蒙古高原动物遗传资源研究中心、中国沙草产业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新增了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立项建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自治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目前,学校部级和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研究基地达到26个。学校先后主办或承办高水平学术活动40次,为加强我校师生与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开阔学术视野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三)科研服务社会能力明显增强。全年新开横向科研项目45项,获准经费552.7万元。获得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项目”6项。以乌兰察布市为试点,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计划”,切实加强签约项目的落实。组织科技人员先后赴包钢集团等地开展产学研合作,启动合作研究项目49项。围绕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重点地组织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科研项目,如“呼和浩特市通史”、“内蒙古大中型牧场生物沼气综合利用研究”等多项研究项目,努力使学校成为自治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思想库”和“人才库”。此外,上报9项成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有2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授权。
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我要评论已有0人参与
加载更多评论
欢迎关注我们 Follow CENTV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津大学新校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