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唑醇悬浮剂拌种几天出苗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戊唑醇防治小麦纹枯病的研究与推广
下载积分:15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64|
上传日期: 11:58:50|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戊唑醇防治小麦纹枯病的研究与推广.PDF
官方公共微信种衣剂有效成份的应用探讨及种衣剂市场之我见_网站活动_191农资人 - 农资第一互动媒体
查看完整版本: [--
种衣剂有效成份的应用探讨及种衣剂市场之我见
种衣剂有效成份的应用探讨及种衣剂市场之我见
一、与种衣剂相识种衣剂这个名词不知道是谁的发明,由于我家里那边把拌种子的药都统称拌种剂,我也习惯的把种衣剂和拌种剂都叫做拌种剂。对拌种剂的最早记忆可以回想到家里种红薯土豆和棉花的时候家里人都会把红薯和土豆块及棉花种洒点水弄湿用草木灰拌一下起到防病出苗齐的效果,这样也可以说草木灰是一种拌种剂了,但确切来说不能归为种衣剂。而将草木灰这样用来拌种我不知道是什么时间哪位先民的智慧结晶,我这里也更是无法考证这是不是中国或者世界上最早的拌种剂了。随后的时间里我见到父亲把花生种子弄湿拌上多菌灵再播种,小麦玉米种子会拌上三唑酮和杀虫剂播种,随着时间的推移国产的进口的种衣剂陆续出现,家里面使用的种衣剂也在不断变换,使用越来越方便且受到的效益越来越大。 国内真正的种衣剂出现我记得最开始用在小麦上,里面多是三唑酮,多菌灵,福美双和有机膦杀虫剂,随着杂交棉花和玉米种的出现了克百威为主的种衣剂。九十年代末期国外公司的种衣剂开始进入中国,代表产品有科聚亚的卫福,先正达的适乐时,孟山都的全蚀净。之后国内外的产品越来越多,国内以戊唑醇三唑酮苯醚甲环唑为主要成分的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国内企业开始在玉米种衣剂市场上占据着主要市场,而在玉米种衣剂的市场外我们的种衣剂可以说是一片混乱,质量参差不齐,价格差异悬殊,各种各样的产品漫天飞。国外公司也不断引进新产品丰富产品线,在针对经济作物和在安全性上保持着很大的优势,以花生种衣剂为例卫福和适乐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占据着绝大部分市场。&&二、种衣剂有效成份种类及应用和前景目前杀菌类种衣剂的有效成份主要为一下几种:&&三唑类杀菌剂:主要销售的是三唑酮,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灭菌唑等。 三唑酮主要和多菌灵,福美双复配主要用于小麦,是国内应用较早的种衣剂,国内小厂家也有和有机磷杀虫剂复配起到防病和杀虫的效果。三唑酮复配的种衣剂是国内应用最早也是安全问题出现最多的,其中主要是三唑酮的用量要求很严格,农民在使用中又控制不好用量,一些厂家为了起到增效作用让农民拌种之后还要闷种一段时间更加重了药害发生的概率。三唑酮经济实惠防效很好,掌握好用量的情况下是很好的产品,随着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更加高效安全成份的使用三唑酮逐渐退出了大部分市场。 戊唑醇单剂为主要成份的主要用于小麦,在玉米上多与克百威复配,在病害的预防上有很好的效果。个人认为在小麦上的效果要好于在玉米上的效果,小麦的适时晚播很有好处,但是中原地区的农民麦播大部分偏早造成病害容易侵染,而戊唑醇抑制生长的作用正好弥补了早播种的失误。玉米作为夏播作物,北方就有春争日夏争时的言语,适合早播种早出苗。北方很多地区有这样一个现象,玉米播种后连续几天降雨降温,玉米出苗不齐农民都要补苗。主要原因就是连续降雨气温降低使玉米芽停止发育,时间过长就会死去,如果这个时候再加上戊唑醇的作用更会加剧出苗不齐,尽管这种情况不是大面积发生还是要加以注意。 苯醚甲环唑应用的很广,安全性相对较好,市面上估计这个成分的小麦种衣剂最多。就抑制生长这一块来说苯醚甲环唑相对戊唑醇要抑制作用要弱很多,虽然实验室内测定的两者相差无几,而在现实应用中戊唑醇没有人用于花生拌种的,苯醚甲环唑却在花生上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实际的应用中在禾本科作物上苯醚甲环唑增大剂量抑制生长的作用也不明显。 灭菌唑市场上是巴斯夫一家在做,据说在小麦上也有很好的效果,部分地区也应用在花生上但是对花生苗期生长的抑制作用比较明显。 咯菌腈是先正达专利刚刚到期的成份,国内做的还不多,这个成份安全性与防效同时都很好,所有几乎的作物都可以使用,大剂量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药害,其在土壤中几乎不移动的特性十分适合作为种衣剂来开发,作为吡咯类结构的唯一杀菌剂与目前的杀菌剂没有交互抗性,因此有很好市场前景。唯一的缺点是没有内吸性,要做成种衣剂对生产技术要求较高。 其他成份:硅噻菌胺是一个很好的成份,但是有很大的局限性,仅对小麦全蚀病有效。恶霉灵,福美双和多菌灵也是很好的有效成份,目前国内厂家做的较多,质量价格较为混乱。 甲霜灵这个成份我想拿出来说一下,前面提到的几种成份对卵菌和疫霉菌属引起的病害防效很差,而甲霜灵恰巧对卵菌和疫霉菌属引起的病害效果很好,因此以上几种成份跟甲霜灵复配可以起到很好的互补作用。 甲氧基丙烯酸类的成份在种衣剂上的应用还不多,但是其他制剂上是明星级的产品,是目前世界上销量最大的一类杀菌剂,这一类杀菌剂对所有的真菌都有效果,是防效最广的一类杀菌剂。在种衣剂上目前只听说巴斯夫在国外市场销售,不知道是否确切,外资企业也在国内在做试验。这类成份作为种衣剂来用从防效上来讲会有很好的效果,安全性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因为在喷雾使用的过程中很多作物对这一类药剂还是很敏感的。烟碱类杀虫类种衣剂是目前市场上最火热的产品,但也存在很多争议的地方。烟碱类种衣剂的主要成份国内是吡虫啉和噻虫嗪,在花生大蒜蔬菜防治地下害虫有很好的效果,在小麦上防治蚜虫也有不错的效果,但是在花生上遇到多雨的年份或者在低洼积水的地方效果就要打折好多。我最初了解到的应用是河南农科院的刘爱芝老师用吡虫啉拌种防治小麦蚜虫,河南很多厂家都依靠刘老师的技术推出了产品,在蚜虫发生较轻的年份拌种后不用再防治蚜虫。在花生上的应用,我不知道是不是刘老师发现的,只是知道拜耳公司在和刘老师合作做实验。烟碱类在种衣剂上最大的争议就是在残留问题上,当时河南农科院用刘老师拌过种衣剂收获的小麦做残留测试,结果是欧盟标准最低限量的十倍以上,听一个师弟说在韭菜上残留量更是大的惊人。也许国家相关部门注意到了残留问题对烟碱类种衣剂的登记也是把控的很严,但是对市场违规销售却是管理的相对松弛许多。因此我个人并不看好烟碱类种衣剂的前景,目前欧盟正在讨论烟碱类杀虫剂的禁用问题虽然不是关于残留问题,也给烟碱类杀虫剂的前景蒙上了阴影。而且随着毒死蜱和阿维菌素等微囊技术的成熟,可以很好替代目前的烟碱类种衣剂,我想烟碱类种衣剂退出未能登记的市场已经不远。近年来刺吸式害虫在玉米和水稻等作物上引发的病毒病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在这一方面烟碱类种衣剂拥有很好的防效,市场上也反应很好,可以关注这一块市场。 毒死蜱和阿维菌素微囊剂也在防治地下害虫上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两个成份都没有内吸作用,因此残留很少。国内目前这一块市场比较混乱,技术也在不断完善,相信随着微囊技术的不断完善这一类产品会有更好的前景,能够很好的替代烟碱类种衣剂同时解决残留超标的问题。 另外氯虫苯甲酰胺有很多农药销售商自己在推广拌种用于防治地下害虫及叶面咀嚼式口器的害虫,国外公司也在做这方面的研发,大家可以关注一下。氟虫腈在市面上见过拜耳用来和高巧搭配销售一段时间便不再销售,了解不是很多。&&&& 三,种衣剂的前景和国内市场状况近段时间国内农药企业也开始看重种衣剂的重要性,纷纷加大投入,国外企业更是提前布局做好分食种衣剂这块大蛋糕的准备,农资行业的媒体也是在纷纷炒作种衣剂未来的市场行情,相信未来的种衣剂市场将会是农资产品竞争的一个焦点。为什么大家都这么关注种衣剂的市场呢?这主要有种衣剂本身的特性和农药及用药水平的发展决定的。种衣剂在针对某些病害能起到其他农药不能达到的效果。相对其他农药用量少更加省工省时更加环保。在很多方面种衣剂用量少效果更好投入产出比是其他农药的十倍以上,且因此使用者更容易形成惯性购买。种衣剂的销售几乎不受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农民只要播种就会用药,因此销售更加稳定。种衣剂相对其他农药制剂有更高的利润率,单位产品的受益更多。&&&& 以上是对几种主要成分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可能会有很多疏漏及错误的见解,还请见谅。对于中国种衣剂市场目前来说国内企业同国外企业的最大差距主要在成膜剂上,目前种衣剂所需的大部分成份都已近没有专利保护了,对有效成份对外没有太大的依赖性,国内企业有很大的赶超机会。相关部门也应加大监管力度,对种衣剂在非登记作物上的乱推广乱应用乱销售的企业加大执法力度,减少乱推广销售造成的农残严重超标,对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加大查处力度,给种衣剂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环境。希望在良好的环境中中国的企业能够良好发展,为中国农业的增产增收做出更大贡献。
&&&&&&看了很多帖子感觉大家写的都很不错,很多都是写自己销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很少人去关注种衣剂销售使用中的一些给生产生活带来的负面问题,农药残留是中国农产品的一个很大的问题。种衣剂是通过种子施药,药剂很多都伴随作物的整个生育期,种衣剂所带来的残留量往往比常规的喷雾要高的多。不可否认吡虫啉这类种衣剂在防治地下害虫上起到很到的作用,使农民省时省工省药达到了防虫增产的目的,但是很少人去关注,吡虫啉的残留这一块。国内所售的吡虫啉种衣剂没有一家登记在花生上,政府花生项目的招标也从没有去采购吡虫啉类种衣剂,看来农业部门对吡虫啉在花生做种衣剂使用的负面作用有所预判,只是在监管层面强度不够。而农资经销尤其是零售商对种衣剂的农残超标还缺乏认识,更有一些销售商只管卖药赚钱,其他的后果从不考虑。希望这方面的问题能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目前吡虫啉类种衣剂的替代品技术基本成熟,在销售时可以从新考虑。
农民往往只认效果,残留只能靠国家监管了
目前微囊技术的日渐成熟,吡虫啉类的替代品已经表现出很好的效果,望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管理,和对农民的用药引导,食品监管部分对吡虫啉残留的标准和检测提上日程,不能让中国人民一直在吃农药食品
字体统一一下,这几天我就看到了一个侵权商标,和打各种擦边球的种衣剂产品。整个行业都还在乱的状态中。
市场之乱象大家都看得到,但是很少能听到大家的呼声,如果大家都站出来说句话,就会有千万句的声音,也就能引起但更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那些不合法见不得人的东西就不会这么明目张胆的出现还大肆宣传。
种衣剂有效成份影响因素的好文,值得认真学习。
现在很多基层经销商对种衣剂的残留量都不了解,甚至厂家也不一定有相关数据,市场还是只注重杀虫效果。
有时候想想中国人命苦啊! 政府人员可能有专供蔬菜食品,普通的老百姓可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种点不用农药的,剩下的估计只能吃带农药的,苦了那些没有地又没有专供食品的人。
希望那些做广告的人不要整天张嘴闭嘴都是介绍自己的产品,也希望网站管理人员把那些做广告人员的帖子禁掉,使这样的活动成为大家真正交流沟通学习的机会。
广告帖子其实无法完全避免,其实只要有内涵,能增长人的知识,不做祥林嫂,个人感觉也是可以接受的。
相当不错,支持一票
挺好的技术贴,学习了。种衣剂一般来说应该就是管30-45天左右的,如果真的能管到90,120甚至150天,可以想象里面的残留的有效成分那绝对不是一个低值。
很好的技术贴
晕我在卖含吡虫啉、多菌灵的花生拌种剂。真的没有登记证吗?
种衣剂乱的很(⊙o⊙)哦
学习了,很好的帖。
好帖,正儿八经的!
:晕我在卖含吡虫啉、多菌灵的花生拌种剂。真的没有登记证吗?&( 16:01)&你自己查一下就知道了,看看你买的产品上边的登记证是登记的什么
查看完整版本: [--
Powered by
Gzip enabled您的位置:
日 14:35 来源:杀菌剂
  四氟醚唑:
  作用机理与特点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由于具有很好的内吸性,因此可迅速地被植物吸收,并在内部传导;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活性。持效期6周。
  适宜作物禾谷类作物如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等,果树如香蕉、葡萄、梨、苹果等,蔬菜如瓜类,甜菜,观赏植物等。
  防治对象可以防治白粉菌属、柄锈菌属、喙孢属、核腔菌属和壳针孢属菌引起的病害如小麦白粉病、小麦散黑穗病、小麦锈病、小麦腥黑穗病、小麦颖祜病、大麦云纹病、大麦散黑穗病、大麦纹枯病、玉米丝黑穗病、高粱丝黑穗病、瓜果白粉病、香蕉叶斑病、苹果斑点落叶病、梨黑星病和葡萄
  白粉病等。
  使用方法既可茎叶处理,也可作种子处理使用。
  茎叶喷雾,用于防治禾谷类作物和甜菜病害,使用剂量为100~125g(a.i.)/hm2.,用于防治葡萄、观赏植物、仁果、核果病害,使用剂量为20~50g(a.i.)/hm2.,用于防治蔬菜病害,使甩剂量为40~60g(a.i.)/hm2;用于防治甜莱病害,使用剂量为60~l00g(a.i.)/hm2。
  种子处理通常使用剂量为10~30g(a.i.)/l00kg种子。
  戊唑醇:
  制剂DS、EC、ES、EW、ES、GE、SC、SE、WG、WP、WS。具体如2%干拌剂、2%湿拌剂、6%胶悬剂、25%水乳剂、43%悬浮剂。
  作用机理与特点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能迅速被植物有生长力的部分吸收并主要向顶部转移。不仅具有杀菌活性,还可促进作物生长,使之根系发达、叶色浓绿、植株健壮、有效分蘖增加,从而提高产量。
  适宜作物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玉米、高粱、花生、香蕉、葡萄、茶、果树等。
  防治对象可以防治白粉菌展、柄锈菌属、喙孢属、核腔菌属和壳针孢属菌引起的病害如小麦白粉病、小麦散黑穗病、麦纹枯病、小麦雪腐病、小麦全蚀病、小麦腥黑穗病、大麦云纹病、大麦散黑穗病、大麦纹枯病、玉米丝黑穗病、高粱丝黑穗病、大豆锈病、油菜菌核病、香蕉叶斑病、茶饼病、苹果斑点落叶病、梨黑星病和葡萄灰霉病等。
  使用方法戊唑醇主要用于重要经济作物的种子处理或叶面喷雾。以250~375g(a.i.)/hm2进行叶面喷雾可用于防治禾谷类作物锈病、白粉病、网斑病、根腐病及麦类赤霉病等,若以20~30g(a.i.)/t进行种子处理,可防治腥黑粉菌属和黑粉菌属菌引起的病害,如可彻底防治大麦散黑穗病、燕麦散黑穗病、小麦网腥黑穗病、光腥黑穗病及种传的轮斑病等。用125g(a.i.)a/hm2喷雾,可防治花生褐斑病和轮斑病,用l00~250g(a.i.)/hm2喷雾,可防治葡萄灰霉病、白粉病以及香蕉叶斑病和茶树茶饼病。
  混用戊唑醇可以与其他一些杀菌剂如抑霉唑、福美双等制成杀菌剂混剂使用,也可以与一些杀虫剂如克百威、甲基异柳磷、辛硫磷等混用,制成包衣剂拌种用以同时防治地上、地下害虫和土传、种传病害。任何与杀虫剂的混剂在进人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混用试验,以确认其安全性与防治效果。
  (l)2%戊唑醇(立克秀)湿拌种剂的应用
  主要甩于防治小麦傲黑穗病、小麦纹枯病、小麦全蚀病、小麦腥黑穗病、玉米丝黑穗病、高粱丝黑穗病、大麦散黑穗疠、大麦纹枯病等。
  使用剂量一般发病情况下,每l0kg小麦种子用药剂l0g,病害大发生情况下或土传病害严重的地区,每l0kg小麦种予用药15g;每l0kg玉米或高粱种子用药30g。病害大发生情况下或土传病害严重的地区,每l0kg玉米或高粱种子用药60g。
  拌种方法①人工拌种使用2%湿拌种剂拌种时,先按推荐剂量称量出种子所需戊唑醇的量,再按l0kg种子用水0.15~0.2L的比例,称出所需的水量,并将所称的药剂用所称妁水搅成糊状,最后将所需的种子倒人并充分搅拌,务必使每粒种子都均匀地沾上药剂,袢好的种子放在阴凉处晾干后即可播种。②机械化拌种防治小麦黑穗病时lkg拌种剂加15.5L水,处理l000kg种子。防治小麦纹枯病、全蚀病时1.5kg拌种剂加15.25L水,处理1000kg种子;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时4kg拌种剂加14L水,处理1000kg种子,或6kg拌种剂加13L水,处理l000kg种子。在特制的或含有搅拌装置的预混桶内,加人所需量的水,再将所需量的戊唑酵制剂慢慢倒入水中,静置3min,待戊唑醇被水浸湿后,再开动搅袢装置使之成匀浆状液,在供药包衣期问,必须保持戌唑醇制剂浆液的搅动状态。用戍唑醇包衣戒袢种处理的种子,在播种时要求将土地耙平,播种深度一般在3~5cm左右为宜。出苗可能稍迟,但不影响生长并很快即能恢复正常。
  (2)6%戊唑醇(立克秀)种子处理胶悬剂的应用
  6%戊唑醇种子处理胶悬剂只用于机铖化拌种。用于防治小麦散黑穗病、小麦绞枯病、小麦全蚀病、麦腥黑穗病、玉米丝黑穗病、高粱丝黑稳病、大麦散黑穗病、大麦纹枯病等。
  用药量与具体操作制剂33.33~50ml/l00kg小麦种子,133.33~200ml/l00kg玉米或高粱种子。在特制的或含有搅拌装置的预混桶内,加入所需量的水,再所需量的药剂慢慢倒入水中,静置3min,待药剂被水浸湿后,开动搅拌装置使之成匀浆状液,在供药包衣期问,必须保持戊唑醇制剂浆液的搅动状态。
  播种用戊唑醇包衣或拌种处理的种子,在播种时要求将土地粑平,播种深度一殷在3~5cm左右为宜,出苗可能稍迟,但不影响生长并很快即能恢复正常。
  (3)43%戌唑醇(菌力克)悬浮剂的应用
  主要用于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和梨黑星病。通常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时,每隔l0d喷药1次,春季共喷药3次,或秋季喷药2次,用43%悬浮剂倍液或每l00L水加制剂12.5~20ml喷雾。防治梨黑星病时,每隔15d喷药1次,其喷药4~7次,用制剂倍液或每l00L水加制剂20~33.3ml喷雾。
  (4)25%戊唑醇(富力库)水乳剂的应用
  主要用于防治查叶斑病。通常在香蕉叶斑病叶片发病初期升始喷药,每隔l0d喷药1次,共喷药4次,用25%水乳剂1O00~1500倍液或每l00L水加制剂67~l00ml喷雾。
  氟硅唑:
  制剂EC、EW、SC、SE、WG如40%氟硅唑乳油(福星)。
  分柝方法GLC或HPLC。
  作用机理与特点主要作用机理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破坏和阻止病菌的细胞膜重要组成成分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不能形成,使病菌死亡。具有内吸、保护和治疗活性。
  适宜作物与安全性苹果、梨、黄瓜、番茄和禾谷类等。梨肉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05&g/g,梨皮为0.5&g/g。安全间隔期为18d。为了避免病菌对氟硅唑产生抗性,一个生长季内使用次数不宜超过4次,应.与其他保护性药剂交替使用。
  防治对象可用于防治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类真菌引起的多种病害如苹果黑星菌、白粉病,禾谷类的麦类核腔菌、壳针抱属菌、葡萄钩丝壳菌、葡萄球座菌引起的病害如眼点病、锈病、白粉病、颖枯病、叶斑病等,以及甜菜上的多种病害。对梨、黄瓜黑星病,花生叶斑病,番茄叶霉病亦有效。持效期约7d。
  使用方法氟硅唑对许多经济上重要的作物多种病害具有优良防效。在多变的气候条件和防治病害有效剂量下,没有药害。对主要的禾谷类病害,包括斑点病、颖枯病、白粉病、锈病和叶斑痫,施药1~2次,对叶、穗病害施药两次,一般能莸得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斑点病的剂量为60~200g(a.i.)/hm2,而对其他病害,160g(a.i.),/hm2或较低剂量下即能得到满意的效果。根据作物及不同病害,其使用剂量通常为60~200g(a.i.)/hm2。
  (l)梨黑星病在梨黑星病发生初期开始每隔7~l0d喷雾1次40%乳油倍液,连喷3~4次,能有效防治梨黑星病,并可兼治梨赤星病。发病高峰期或雨水大的季节,喷药间隔期可适当缩短。
  (2)苹果黑星病和白粉病在低剂量下,多种喷洒方法,间隔期14d,可有效地防治叶片和果实黑星病和白粉病。该药剂不仅有保护活性,并在侵染后长达120h还具有治疗活性。对如基腐病这样的夏季腐烂病和霉污病无效。对叶片或果座的大小或形状都没明显药害。
  (3)葡萄白粉病在很低剂量下就可防治葡萄白粉病,也可兼治黑腐病。
  (4)甜菜病害用80g(a.i.)/hm2剂量下可有效地防治甜菜上的多种病害如吐斑病,施药间隔期为14d。
  (5)黄瓜黑星病、番茄叶霉病在发病初期用40%乳油70O0~8000倍液喷雾,以后间隔7~l0d再喷1次。
  (6)花生病害以70~l00g(a.i.)/hm2剂量下可有效地防治花生晚叶斑病和早叶斑病。
  (7)禾谷类病害以80~160g(ai.)/hm2剂量下可有效地防治禾谷类叶和穗病害如叶锈病、颖枯病、叶斑病和白粉病等。
  硅氟唑:
  制剂GR、WP。
  分析方法GLC或HPLC。
  作用机理与特点主要作用机理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破坏和阻止病菌的细胞膜重要组成成分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不能形成,使病菌死亡。由于具有很好的内吸性,因此可迅速地被植物吸收,并在内部传导;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活性。明显提高作物产量。
  适宜作物与安全性水稻、小麦、苹果、梨、桃、茶、蔬菜、草坪等。在推荐剂量下使用,对环境、作物安全。
  防治对象能有效地防治众多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所致病害,尤其对各类白粉病、黑星病、锈病、立枯病、纹枯病等具有优异的防效。
  使用方法种子处理,以4~l0g(a.i.)/l00kg处理小麦种子,可有效地防治散黑穗病;以50~l00g(a.i.)/l00kg种子,可防治大多数土传或气传病害如白粉病、立枯病、纹枯病和网斑病;使用剂量通常为25~75g(a.i.)/hm2。茎叶喷雾,使用剂量通常为50~l00g(a.i.)/hm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更多关于 的新闻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吡虫啉和戊唑醇种子处理剂的配方及制剂研究
下载积分:1998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7|
上传日期: 21:19:5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吡虫啉和戊唑醇种子处理剂的配方及制剂研究.PDF
官方公共微信2%戊唑醇湿拌种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效果垂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00
&&¥1.00
&&¥1.00
&&¥1.00
&&¥1.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2%戊唑醇湿拌种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效果垂
2​%​戊​唑​醇​湿​拌​种​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效​果​垂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戊唑醇可湿性粉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