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荚相思不扫 久积弥厚是落叶树吗

  发布时间:
  信息员:
  浏览次数:
[时间: 14:38:24]
作者: 福建农林大学&&&& 发布时间:
姓名:陈世品
职称:副教授
现从事专业:森林培育学、森林生态学
其它专业工作: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工作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联系地址: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邮编:350002
社会兼职:
本人研究方向、领域及研究成就简介:
&&&& 从事《树木学》、《植物学》、《药用植物学》、《园林树木学》、《园林树木栽培学》、《野生植物资源学》、《花卉品种分类学》等本硕课程的教学和树木分类、林木栽培、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植物和植被监测等方面的工作。主持“黄楮林生态学特征研究”(年,校青年科研究基金)、“武夷山国家森林公园植被调查”(2004年,横向)、“武夷山世界遗产地植物和植被监测”(年,横向)、“优良中小径竹培育及高效经营示范”(年,福建省科技厅)、“竹类资源培育与综合开发”(年,财政部)、“观赏野牡丹选育与推广”(年,福建省林业厅,2006F03)、“台湾樱花品种的引种与示范” (年,福建省林业厅)、“天宝岩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研究”(年,横向)等课题,参加“漳平市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研究”(年,福建省科技厅)、“观赏竹快繁及园艺化栽培技术研究” (年,福建省科技厅)、“油茶良种选育、定向培育技术研究及应用” (年,福建省科技厅)、“油茶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分子鉴别” (年,福建省科技厅)等科研项目。2007年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获福建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作者: 福建农林大学&&&& 发布时间:
姓名:陈顺立
职称:教授(博导)
现从事专业:森林保护、林业有害生物检疫与控制
工作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联系地址:福建福州金山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邮编:350002
社会兼职:福建省昆虫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林学会森保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本人研究方向、领域及研究成就简介:
  福建省森林保护学科学术带头人,全国高等院校森林资源类与生命科学类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委员,《福建林学院学报》编委。长期从事森林保护教学和科研等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与控制,森林害虫、经济林害虫综合防治,森林昆虫病毒应用。先后主持或参加了国家、省级重大科研项目8项,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18项,在《昆虫学报》、《林业科学》、《菌物学报》等全国性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29篇。出版《南方主要树种害虫综合管理》、《中国樟树害虫》、《福建主要树种害虫及防治》、《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等4部专著,参加编写著作4部,全国统编教材2部。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1项,其中《松材线虫病监测及松墨天牛综合控制技术研究》成果获2006年福建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三名),《福建省松突圆蚧综合控制技术研究》成果获2007年福建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第一名),《中国樟树害虫系列研究》成果获1994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名);《锥栗主要害虫综合防治研究》等15项成果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其中第一名4项,第二名4项,第三名5项,第四名2项),《毛竹丰产技术推广》1999年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名),《木毒蛾预测预报研究》等2项成果获国家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1年被评为国家林业部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同年被美国名人传记中心(ABI)列入“国际杰出人物录” ;1993年被中共福建省委授予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1997年被中共福建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福建省优秀专家光荣称号;2004年被国务院侨办、中国侨联授予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2008年被福建省人事厅、省侨联授予侨联系统先进工作者。
作者: 福建农林大学&&&& 发布时间:
姓名:冯丽贞
职称:副教授
现从事专业:森林培育
其它专业工作:植物生理、病理生理
工作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联系地址: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邮编:350002
本人研究方向、领域及研究成就简介:
&&&&& 长期从事林木生理学、植物生物化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现担任本科生《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及研究生《高级植物生理生化》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并完成福建农林大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桉树焦枯病病理生理分析研究》,主持福建省教委项目《珍稀树种沉水樟迁移保护生理生态机制研究》,参与国家自然基金、省基金、科技部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项目等多项目研究工作,其中福建省科技厅重点科研项目《锥栗疫病的研究》达国际先进水平,获2002年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省教委《防治马尾松毛虫绿僵菌的研究与应用》项目达国内领先水平,获2003年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
作者: 福建农林大学&&&& 发布时间:
姓名:林开敏
职称:研究员
现从事专业:森林培育
其它专业工作:森林生态
工作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联系地址:福州金山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邮编:350002
本人研究方向、领域及研究成就简介:
&&& 主要从事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城市林业和生物多样性等研究。多年来亲自主持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福建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等6项课题研究,先后参加国家“七.五”、“八.五”、“九.五”攻关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6项课题。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及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共4项。有2项成果已通过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生态学报》、《林业科学》、《应用生态学报》、《生物多样性》等全国公开刊物上发表了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第一作者论文35篇。参加《杉木栽培学》和《杉木人工林长期生产力保持机制研究》专著编写,其中《杉木栽培学》获华东地区科技图书出版系统二等奖。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曾获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和福建省林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曾获“福建林学院先进科技工作者”、“福建林学院优秀教育工作者”、“福建林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和“福建农林大学先进工会工作者”等称号。2002年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
作者: 福建农林大学&&&& 发布时间:
姓名:林思祖
职称:教授
现从事专业:森林培育、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
工作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职务:院长
联系地址: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邮编:350002
社会兼职:中国林学会生态学会协会理事、福建林学会生态学会常务理事。
本人研究方向、领域及研究成就简介:
&主要科研成果: 1.黄栀子优良材料快繁技术黄栀子是近年我国主要营造的经济树种之一,是一种兼具药用价值,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优良树种。本成果从组织培养及无糖培养角度探讨了黄栀子优良材料的快繁技术。在组织培养方面,筛选出黄栀子优良材料增殖培养基及生根培养基配方,增殖系数达3.5以上,生根率达85%以上;在无糖培养方面,筛选出黄栀子优良材料最佳培养基质,生根率可达100%。 2.厚荚相思及黑木相思优良材料光自养微繁殖技术厚荚相思及黑木相思是我省引进的速生用材树种。本成果进行了厚荚相思和黑木相思优良材料生根驯化阶段光自养微繁殖技术的研究,分别筛选出厚荚相思和黑木相思优良材料光自养微繁殖最佳培养基质、培养条件等技术参数,厚荚相思优良材料生根率达91%,黑木相思优良材料生根率达89%;志传统组培相比,厚荚相思的光自养生根方式比传统组培生根生产成本降低了45%,而黑木相思则降低了43%。
作者: 福建农林大学&&&& 发布时间:
姓名:郭文硕
职称:教授
现从事专业:森林保护学专业、森林病理学研究方向
工作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教务处
职务:副处长
联系地址:福州金山福建农林大学
邮编:350002
社会兼职:福建省青年科学家协会理事、福建省植物病理学会理事、福建省林学会森林保护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本人研究方向、领域及研究成就简介:
&&& 近年来主持福建省科技厅重点科研项目、福建省计委农林水产高科技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的研究,其中《锥栗疫病的研究》成果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获2002年福建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第一完成人);《毛竹叶斑枯病的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获2001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完成人);《防治马尾松毛虫绿僵菌的研究与应用》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获2003年福建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第三完成人)。
&&& 主要科研成果(含成果介绍、成果鉴定情况、合作方式、合作要求、拟推介成果等):1、锥栗疫病防治:成果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获2002年福建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毛竹叶斑枯病防治: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获2001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完成人)。3、防治马尾松毛虫绿僵菌的研究与应用:。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获2003年福建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第三完成人)。
作者: 福建农林大学&&&& 发布时间:
姓名:何东进
职称:教授、博导
现从事专业:生态学、森林经理学
工作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林大学林学院
职务:副院长
联系地址:福州金山福建农林大学林大学林学院
邮编:350002
社会兼职:《福建林学院学报》编委
本人研究方向、领域及研究成就简介:
&&&&& 主要从事景观生态学、数量生态学、森林生态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科学研究,承担了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的《多元统计分析》、《景观生态学》、《生物多样性原理》、《数理统计学》、《系统工程学》、《森林环境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参加了10多项省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其中作为主持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等10多项课题的研究,在《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林业科学》、《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70多篇(署名第一的学术论文41篇),合作出版著作2部。研究成果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三奖6项(两项排名第一),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2项(一项排名第一),获福建省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获首届梁希青年论文二等奖1次。多次被评为校教学名师、校优秀老师、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校优秀共产党员、校十佳优秀青年和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2000年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2008年获“福建省五四青年奖章”。
&&& 主要科研成果: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森林经理学、景观生态学、森林生态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在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及世界遗产地保护等领域取得较为突出的成绩。
作者: 福建农林大学&&&& 发布时间:
姓名:洪伟
职称:教授
现从事专业:森林培育,森林生态
工作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职务:森林生态研究所所长
联系地址: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邮编:350002
社会兼职:福建省林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森林培育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
本人研究方向、领域及研究成就简介:
&&& 1975年7月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专业。1975年8月-1978年8月福建省建阳地区师范学校教师,1978年8-月1987年8月福建林学院林学系助教,讲师,1987年9月-1990年2月福建林学院林学系主持工作系副主任,副教授,1990年3月任福建林学院党委委员、教务处处长、1992年6月任福建林学院院党委委员、副院长,1995年12月任福建林学院党委委员、院长,教授,2000年10月任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正厅)。系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优秀专家、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福建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福建省先进工作者、香港柏宁顿(中国)教育基金会“孺子牛金球奖之荣誉奖”获得者、林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带头人、林学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兼任中国林学会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农林科类森林培育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林学会副理事长、《福建林学院学报》主编、《林业科学》编委等。长期从事森林生态学、森林培育学、森林经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重大科技专项等科研项目1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23项,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三等奖5项,获福建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出版专著、教材8部,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
作者: 福建农林大学&&&& 发布时间:
姓名:郑德祥
职称:副教授
现从事专业:森林经理学
工作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联系地址: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邮编:350002
本人研究方向、领域及研究成就简介:
&&& 主要从事资产评估、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林业经济等在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中的应用与理论研究。目前正主持福建省青年人才项目“基于ANN原理的杉木人工林林分经验材种出材率模型研究”,企业横向资助项目“森林资源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研究”“集体林区林地地租研究”等多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在《福建林学院学报》《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等公开学术期刊上发表二十余篇学术论文。
作者: 福建农林大学&&&& 发布时间:
姓名:江希钿
职称:教授
现从事专业:林学
其它专业工作:资产评估
工作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联系地址: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邮编:350002
社会兼职:农工党农林大总支委员、支部主任
本人研究方向、领域及研究成就简介:
&&& 研究方向:森林生长收获预估、森林经营管理、资产评估、土地评价
作者: 福建农林大学&&&& 发布时间:
姓名:赖日文
职称:副教授
现从事专业:教学、科研
其它专业工作:森林经营管理及3S技术与应用
工作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职务:系副主任
联系地址: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邮编:350002
本人研究方向、领域及研究成就简介:
&&& 主要从事3S技术、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教学和科研,主要承担《区域规划》、《风景旅游规划与景区管理》、《地理信息系统》、《3S技术》、《森林经理》及《风景名胜区与森林公园规划》等本科硕士课程;近年主持了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空间数据库林分生长模型研究”,参加了国家863项目“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广义3S技术体系研究” 、福建省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闽江流域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技术应用研究”及福建省教育厅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3S技术闽江流域森林资源开发利用适宜性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及森林资产评估实践工作,所参加的课题“森林资源精准监测与信息集成研究”获2004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森林资源精准监测广义3S技术研究” 获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作者: 福建农林大学&&&& 发布时间:
姓名:刘健
职称:教授
现从事专业:3S技术在资源环境中应用、森林经理学、资产评估
工作单位:三明学院
职务:副校长
联系地址:福建农林大学
邮编:350002
社会兼职:省农学会副秘书长、省农学会庭园经济分会会长、福建省福林咨询中心副主任。
本人研究方向、领域及研究成就简介:
&&& && 主要科研成果:1、用材林林地资产动态评估的研究:该项目属林学学科森林经理专业,2008年获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基于3S技术的闽江流域森林资源开发利用适宜性研究:&项目属于林学学科森林经理领域,2008年获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作者: admin&&&& 发布时间:
姓名:马祥庆
职称:研究员
现从事专业:森林培育学
工作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职务:系主任
联系地址:福州金山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邮编:350002
社会兼职:福州市政协委员、中国土壤学会森林土壤专业委员会委员。
本人研究方向、领域及研究成就简介:
  主要从事森林培育、森林生态及森林与环境关系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省科技厅重大项目等多项课题,参加国家“九五”攻关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研究,有8项成果获国家教委及福建省科技进步奖,其中主持的《杉木世行贷款造林环境监测研究》、《南方林区林用绿肥资源的调查与筛选研究》、《福建青冈种群生态学特性及人工栽培技术研究》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完成人完成的《炼山对杉木幼林生态系统影响的机理及计量评价研究》获1996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在《生态学报》、《林业科学》、《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植物生态学报》等刊物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40余篇。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第八届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和第四届福建省青年科技奖,入选“国家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和“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为福建省“十大林业科技标兵”,获2006年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
作者: 福建农林大学&&&& 发布时间:
姓名:宋漳
职称:教授
现从事专业:森林保护学
工作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联系地址: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邮编:350002
社会兼职:福建省林学会森林保护专业委员会理事
本人研究方向、领域及研究成就简介:
&&& 主要研究方向为森林病理学和森林害虫生物防治。先后主持完成省级科研项目5项,已在《林业科学》、《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热带作物学报》、《福建林学院学报》、《福建农林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8篇。主持项目《防治马尾松毛虫绿僵菌的研究与应用》获2003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三等奖(排名第一)。参与项目《锥栗疫病的研究》获2002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十),参与项目《肉桂粉实病及其防治技术的研究》2004年通过省级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排名第三)。
作者: 福建农林大学&&&& 发布时间:
姓名:吴承祯
职称:教授
现从事专业:林学、生态学
工作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职务:副院长
联系地址: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邮编:350002
社会兼职:中国林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委、福建省青年联合会常委、福建省科协委员、福建省林学会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编委、福建林学院编委
本人研究方向、领域及研究成就简介:
&&& 长期从事森林经营学和森林生态学等领域研究工作,对数量森林经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保育学及表稀濒危植物生态学等开展了创新性研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9项,获国家统计局科研优秀成果二、三等奖2项,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4项。在《林业科学》、《应用生态学报》、《自然资源学报》、《土壤学报》、《植物生态学报》、《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山地学报》、《水土保持学报》、《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武汉植物学研究》等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国家一级学会主办或中国科学院系统主办刊物100多篇,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毛竹专用复合肥),出版《杉木数量经营学引论》、《马尾松人工林经营模式及其应用》、《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等专著5部。
作者: 福建农林大学&&&& 发布时间:
姓名:余坤勇
职称:讲师
现从事专业:3S技术应用及资源统计分析
其它专业工作: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
工作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职务:系副主任
联系地址: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邮编:350002
本人研究方向、领域及研究成就简介:
&&& 主要从事3S技术应用及资源统计调查分析,目前主持福建农林大学校青年基金项目《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闽江流域生态脆弱性分析研究》(07B06)课题研究。参加“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森林资源综合监测技术体系研究》课题《国家重点林业工程监测技术研究》的《沿海防护林工程监测技术研究》(2006BAD23B05)专题研究,国家948项目《竹林资源动态监测技术引进》课题《竹林资源动态监测技术方法研究》(2006425)研究,福建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基于“3S”技术的闽江流域森林资源开发利用适宜性研究(JA04185);福建省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基于“3S”技术闽江流域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的应用基础研究()等多项项目研究,目前已发表相关学术论文目前参与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其中第一作者6篇)。
作者: 福建农林大学&&&& 发布时间:
姓名:张飞萍
职称:副教授
现从事专业:昆虫生态学与森林害虫综合治理
工作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联系地址: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邮编:350002
本人研究方向、领域及研究成就简介:
&&& 长期从事昆虫生态学与森林害虫综合治理研究,并承担《普通昆虫学》、《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和《林虫研究法》等本科生、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发改委农业五新工程、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省教育厅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有3项科研成果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分别为第一、第三和第四),1项获一等奖(排名第八),2006年获省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和中国林学会首届梁希青年论文三等奖,在《生态学报》、《昆虫学报》、《林业科学》和《福建林学院学报》等刊物公开发表论文38篇。
作者: 福建农林大学&&&& 发布时间:
姓名:张国防
职称:教授
现从事专业:森林培育、经济林、森林防火
工作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职务:系主任
联系地址: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邮编:350002
社会兼职:中国林学会森林防火专业委员会、中国消防协会森林消防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林业司法鉴定中心专家。
本人研究方向、领域及研究成就简介:
&&& 长期从事森林培育、经济林栽培和森林防火教学与科研工作,为森林培育学科主要骨干教师之一和林学专业负责人。研究方向主要为经济林树种的开发利用、竹类资源开发利用、森林防火等领域。主持和参加20多项的林业外业调查和设计工作,为基层开设竹类栽培技术讲座100多场次,培训的人员近5000人次。为武警部队和地方林业部门开设森林火灾扑救培训,担任福建省林业司法鉴定中心专家,主持鉴定近20多项重大森林火灾事件。主持或参加多项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研究工作,近五年主持和参加省林业厅种苗攻关项目(一、二期)“珍贵树种樟树、楠木良种选育与快繁技术研究”和省科技厅林木非木质利用重大专项课题,已从全国樟树资源中选择出一批芳樟、脑樟和桉樟优良单株,具有重大开发价值,正在组培扦插快繁和产业化栽培研究,取得创新性成果,将对芳樟香料产业产生重要贡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出版《阔叶树种栽培技术》、《森林消防》等专著2部,在国家一、二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篇。厚荚相思花粉活力测定及贮藏研究--《种子》2015年11期
厚荚相思花粉活力测定及贮藏研究
【摘要】:开展花粉的活力测定及贮藏研究,对进一步开展相关树种的杂交育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的花粉活力测定及贮藏研究,却没有见报道。本试验通过对厚荚相思花粉开展不同活力测定方法的比较、花粉管萌发法的最佳条件的筛选以及花粉贮藏一定时间的活力测定等系列研究,建立了厚荚相思花粉有效的活力测定方法和最佳技术体系,以及有效的贮藏方法,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厚荚相思的杂交育种以及通过人工控制授粉创制新的育种材料等奠定重要的基础。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S792.99【正文快照】:
开展花粉的活力测定及贮藏研究,对进一步开展相关树种的杂交育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林木的杂交育种研究中,花期不遇是经常碰到的现象;根据育种目标需要,长距离运输花粉也是常有的事情。这些问题的存在,决定了进行相关树种杂交育种研究工作时,开展其花粉活力测定及贮藏等研究就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玉玲;潘文;张方秋;徐斌;朱报著;王裕霞;赵阳阳;;[J];广东林业科技;2010年02期
黄烈健;詹妮;;[J];广东林业科技;2014年06期
李军;黄烈健;陈祖旭;曾杰;易敏;;[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有兵;徐斌;张方秋;段安安;潘文;张凤良;朱报著;;[J];广东林业科技;2011年06期
曹艳云;彭玉华;郝海坤;何琴飞;黄志玲;;[J];广西林业科学;2012年03期
马建琴;郭太君;陈少鹏;赵仁林;;[J];北方园艺;2013年23期
徐斌;彭莉霞;潘文;张方秋;;[J];北方园艺;2015年13期
杨维雄;周庆宏;王有兵;严毅;李子光;高晓杰;;[J];林业调查规划;2013年04期
苏家乐;李畅;刘晓青;陈尚平;何丽斯;;[J];江苏农业学报;2013年05期
霍宏亮;张日清;马庆华;赵天田;梁丽松;王贵禧;;[J];林业科学研究;2014年03期
李畅;苏家乐;刘晓青;陈尚平;何丽斯;;[J];Agricultural Science & T2014年10期
张洪伟;段一凡;李稚;王贤荣;;[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S1期
何燕红;董淼;马爽;潘晨;艾叶;张洪义;包满珠;;[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柳;[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张京;[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梁燕娇;[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张洪伟;[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马建琴;[D];吉林农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丽瑛;王雪莲;张洮;彭俊;;[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07期
朴永浩,曲柏宏,代志国,金京南,朴日子;[J];北方园艺;2002年05期
姚春潮;龙周侠;刘旭峰;王西芳;;[J];北方园艺;2010年20期
王四清,陈俊愉;[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年04期
刘燕,张亚利;[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年S1期
张亚利;尚晓倩;刘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尹恒;唐前瑞;王慧颖;李炎林;;[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2007年03期
赵金花;李青丰;那仁图雅;斯琴;;[J];草业科学;2010年04期
乔海曙;[J];当代财经;2002年02期
樊新生,李小建;[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林武星,张水松,叶功富,徐俊森,谭芳林,郑蓉,傅忠华,杨希;[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韩金发;[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韩金发;[J];水土保持研究;2001年02期
吕成群,黄宝灵,韦原莲,叶建仁,武波;[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陶源;[J];广西林业科学;2003年01期
林珊珊,蔡汉权,赖钟雄,郭玉琼,林庆良,吕亚凤;[J];种子;2005年08期
方镇坤;[J];福建林业科技;2005年03期
朱栗琼,文祥凤,招礼军;[J];广西林业科学;2005年03期
林玉斌;;[J];防护林科技;2006年05期
刘晓星;莫雅芳;周全连;;[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晓芙;胡曰利;;[A];中国林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张卫华;张方秋;陈祖旭;张守攻;徐大平;;[A];2005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26分会场论文集(2)[C];2005年
王宇;赖钟雄;;[A];中国园艺学会十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凌昌发;;[A];面向21世纪的中国林木遗传育种——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第四届年会文集[C];1997年
赖家业;刘凯;兰健;韦鹏霄;岑秀芬;白林含;;[A];第三届南方林木育种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梁机;樊东函;李春;廖才生;;[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吕亚凤;赖钟雄;;[A];中国园艺学会十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张方秋;Suzette S杨民权;;[A];面向21世纪的中国林木遗传育种——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第四届年会文集[C];1997年
吴晓芙;胡曰利;;[A];2004中国科协学术年会第十一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伟娜;[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张卫华;[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秦欣;[D];广西大学;2008年
曾银花;[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牙祖韧;[D];广西大学;2007年
宋艳丽;[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黄燕芬;[D];广西大学;2005年
马钟丽;[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吕亚凤;[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李婷;[D];广西大学;2012年
林宇;[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王宇;[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卷荚相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