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爪拳怎样练习抓拿锁扣之劲(不懂的美男统统靠边站站)

> 查看版本
历史版本:2
编辑时间: 17:31:29
内容长度:8599字
图片数:9个
目录数:5个
修改原因:新增内容 美化页面
评审意见:需要进一步对内容进行有效编辑和整理
鹰爪功鹰爪功,练指之法,以内外兼修,收效方可神速。亦无弊端。 盖指头实为人身最小之一部分,其运力全在指节,尤不若拳掌之劈击,犹可借腕臂之力而贯之。
鹰爪功&-&基本信息
鹰爪功此功是专练手指的功夫。鹰爪功有多种练法,有在水中抓半边葫芦练法,有练法,都是鹰爪功,这都是练有形之物,未入无形之境。这里所讲的鹰爪功,乃以气为归,不借任何,3年功成,屈指可如鹰爪之钩。其练法如下:
每晨舒筋后练习,两手于身体两侧伸开成掌状,手心朝下,高与肩平,犹如鸟翼,低肩下气,目开一线之光,略注鼻端。意守丹田,牙轻咬紧,舌轻抵上下齿间,犹如静坐,默数一二三数字,每日增多,至可长至半小时一小时之久即为功。练时不要勉强,通以5分钟为开始,渐可劲达。初练时两肩常酸软不能举,过此自入佳境。不练时可缓缓抓拳放下,再睁开眼睛运动。
鹰爪功&-&内家心法
鹰爪功鹰爪功属武当内家拳功法之一。用于技击,威力倍增。第一阶段:刚练鹰爪力用两个小口之坛(重量以能够提得起,稍加一毫则不能为度),以五爪捏住提起,提至同肩高,双手两边分开成水平线伸直。凝神敛气于丹田,缓缓地、均匀地呼吸,同时兼练弓步、马步等步法的转换。初肘必气喘力疲不能持久,行功日久则不觉费力,且可坚持至半个小时不喘不汗。此后每隔一段时间便加入一斤铁屑或沙石,不可贪多,待可持半时之久时,再加铁屑,直至连坛带铣屑重25公斤止。轻若拈羽,历久不觉其苦,第一段方为成功。此时指力精绝,看于人身,鲜有不折者矣。此段功夫要循序渐迸,精疲力尽时,要略事休息,调息数口,待心平气静再继续练功。不能勉强支撑,以防岔气伤身,得不偿失。每天朝夕两次,每次8小时。练成第一阶段大约需二至三年光景。
第二阶段:柔练鹰爪力两脚分开约二尺宽,身形下蹲,人腿成水平状,百会穴与会阴穴连成一线,双手轻握,手心向上置于腰间,全身放松,平心静气,聚鹤凝神。一手五指分开,指掌分劲,掌心内凹,虎口圆撑,似掌似爪,似抓一大皮球,缓援地向前用内劲(手臂肌肉紧张)内旋成手心向前下方伸出,略高于心口,同时缓缓地吸气。意念爪指似粘上一物,就在一念瞬间,口中吐气发音发出短促的“嘿”字音,由抓球手势变成内扣成爪手势快速地拉回至腰间成爪心向上之势。在意念上有拉千斤之感,且有捏碎坚硬之物之势。吐气发音的同时,神情要为之一颤,十趾牢抓地面如入地生根般。吐气后,身体要有短暂的放松,同时呼出余气,手成轻握势如初。接着换手伸出拉回,先右手后左手,缓伸快拉。练功次数不限,视精力预定。此段功夫要注意手臂不可伸直,肘要略曲,肘尖外撑。吐气发音不可断喝。这一阶段是由实八虚,由阳刚之劲转化为阴柔之劲阶段。
鹰爪功&-&功法练习
鹰爪功鹰爪功乃源于嫡派真传,而较之更为完整,内外兼修,乃为鹰爪门鹰爪神功速成修练之上乘之法。所练鹰爪部位,除却指,兼及指锋(尖),其鹰爪指力练及、、提、拧四劲及内家鹰爪阴、柔、寸、脆混元指力,非仅 、二劲。与世俗之低级练法截然不同,以鹰爪点石、提坛、混元指三法行功,秘法修练,每日仅30分钟,虽只习百日,功等二载。功成,手指灵活,指劲凌厉,大异常人,聚力于,五指如铁爪钢钩,力从髓出,与世俗外壮之法迥然不同耳。拳手投足间,即可令敌关节折断而伤 残,甚或置敌于死地,诚为最佳之近身自卫武术,最系统之练指之法也。 兹将其内外功行功方法及用具详介于下:
1.鹰爪点石内功(无须用具) 行功目的:此功主练鹰爪内劲及指尖节端撑按项戳之力。 行功时间:每日几分钟即可。主在自然,不可有限制。 行功诀要:行时宜全神贯注于指掌间,不可相离,以气随神至,而运于丹田。力由气生而行于指掌,内外相合,动静相因,心手相印也。 呼吸方法:均采用自然腹式呼吸,唯要沉静均细而深长,不可过急、过缓或勉强。 行功法:身体正立,两足分开,相距约半尺宽,两足 平行,两手放松垂于身体二侧,掌心向内,指尖向下。头部虚灵顶劲,双目前视(不可闭眼),口紧闭,牙轻咬,鼻吸鼻呼,舌份上跨,凝神静气,气沉丹田。然后两手屈腕翅起,掌心向下,五指并拢,指尖向前,与二足同一方向。再吸气缓缓屈肘,两手垂直上提约三寸(约10cm),两臂稍弯曲。惟二手上提之时,臂掌只可微微放松,须有蓄力下贯之意,即有如按桌将跃起状。 然后闭气略停一秒钟,再缓缓呼气,同时两手五指尽力 伸直,上翅,以掌根运力徐缓下按,至极度后,再略停二秒钟,吐尽余气,贯气于指。然后,两掌微微放松吸气上提,复同前述。如此一吸一呼,是为一度。初行每次18 度,一周后,每周加3度,至每次36度则可也。不可再加,加则有伤矣。 此式行完,放松两手,舒展片刻。初行此功,仅习此式即可。待行功二周之后,指部日坚,再接行下式(务须剪齐指甲)人身体正立面壁,距壁约二~三尺(初习可稍近八,两足分开,约隔半尺,然后上身前倾,两臂向前平伸,手成鹰爪,大中食三指指尖垂直触壁,虎口务须园撑。初行之时,因习者指端之力甚弱,脚部可全掌着地,距墙稍近。 三周以后,随着指力的日增,可再渐次加力,距墙三尺(不必再加),再脚跟离地,使大部体重前移指掌。但切不可勉强,致指尖不能竖立于墙,指部弯折,反欲速不 达,亦极易伤指矣。 行功之时,头、颈、精神均应放松,凝神静气,身体不 动,双耳不闻呼吸之声(呼吸自然,不可勉强)。吸气时,意想气入丹田,掌、指微微用意放松;呼气时,乃用撑字 诀,运丹田之气,以气催力至指端徐缓用力向前撑按,如。 指破壁A此一吸一呼,是为一度。初行每次12度,二周。 之后,每周加 4度,至每次 36度即可矣。如有余力可胜任,亦可每周加 6~7度,至每次 49度,则不可再加矣。至此,鹰爪点石功已行功完毕,即可行余功。 余功:上述二式行功完后,先放松双手五指各关节,舒展手部筋络三分钟以上,然后随便散步数趟,同时摇摆双手,轻蹬两腿,以松全身筋骨,以顺气血,以散内火,方无后患。 本功功理:前式一翅一按,得乎动机;后式静以贯气,得乎静定。动静相因,阴阳相济,则万物生矣。而后始能刚柔互济,力从髓出,气随神至而运于内(丹田),力由气生而行于指掌,内外相合其力神矣。
鹰爪功2、鹰爪提坛功(外功) 用具:在日杂店购一坛口直径为9~12crn(视手掌大小而定,以鹰爪抓坛口后感觉自然为度)磁坛一个, 高度约20~30cm均可。然后再装人河砂或小石或铁 砂,连坛共重6~10斤左右计需视各人指力而定,以不过于勉强为度人或用黄泥或水泥自制重约 8斤及 10 斤球各一个(不能和得太稀,要硬些;形状亦可不必限于球形,馒头形等也可,但上下二面均需平整人指力强者可稍重,同样以不过于勉强力度,在其未干之时,以大中食三指成鹰爪插入球面(或其它形状物的顶端,深约 2点3到2点8厘米。(以指端第一节长为度,切不可过深过浅),置于阴凉处,于透即可。也可使用本中心所特供:便携式精制大力鹰爪功训练器,则更为简便。 行动目的:主练鹰爪提、缩(抓、扣二力)、拧三劲,即鹰爪抓拿锁扣旋拧之力。 行功时间:每日15~20分钟,不必过多。 行功诀要:运用提、缩、拧三字诀,、、三者合一,形神兼备,渐进求功。 呼吸方法:采用自然腹式呼吸,提起时吸气,气沉丹田,放下时呼气,稍停缓运时,呼吸自然,以不勉强力度。 行功法:将坛或球置于身体正前方约半尺处,两足分开平行,比肩稍宽,双手虚握拳置于腰部,拳心向上, 双腿约下蹲,成一高马步,全身放松(精神不可紧张), 凝神静气,口闭,牙轻咬,舌添上跨,鼻吸鼻呼,气沉丹田,目注前方。 然后俯身,目视坛口,右手成鹰爪伸出(左手虚握拳 置于腹部),依三角形紧扣坛口,虎口国撑,劲意贯指 (思想集中于指即可)。吸气气沉丹田,同时配合呼气将 坛垂直稍慢提至腹前(坛口与肚脐略齐),手肘微曲(大、小手臂均约成120度左右即可)。稍停,自然呼吸1 ~2次,然后配合呼气将坛缓缓垂直放回原位,再换左手依上法进行,详图及要点请见挂图 2。 如此循环,至指腕臂酸麻痛乏即停,稍息2、3分钟 再练。每次约练15分钟(不含休息、时间八二周之后,双 手已渐适应,指力日增,即可渐增提起后的稍停时间,由自然呼吸1~2次增至3~4次,并隔日逐增2~3次呼 吸(力弱者可只增一次X即默计呼吸次数,逐渐增加稍 停时呼吸次数,双手轮换进行,每次行功时间增至20 分钟,如此行功一月,此为初行之法。 要点说明: 1.行功之时切不可将手臂伸直提至与肩平,否则力不在指而主在肩臂,也难于贯劲于指。 2.不可太过勉强支持及憋气行功,以防岔气伤身。 3.肩不可上耸,行功之时,除手指、手臂用力外,其余身体各部均须尽量放松,精神不可紧张。头、颈均应放松,呼吸自然。 4.指力弱者,初行一月或百日内可改为五指提坛。但坛需再加重1~2斤,以增指力。 5.若行功之时,手汗太多易滑,可手指沾些砂土或备干手巾一条以随时擦干手防滑。防止手部关受凉而致风伤.最好每次功后行完余功即用热水烫洗双手,以通筋活血,且易生力。 如此行功一月,且与鹰爪点石功相间兼行,此时两手指力,已经异乎常人。但还不能应用自如,因其力虽 大,尚未精纯,此即功侯未到也。从现在开始,每周加砂或其它类似重物(小铁块亦 可)0.3斤左右于坛内依下法行功(注意,所加重量需视 各人指力而增减.不必拘泥,重量以每次加后不过于勉 强支持为度。切不可贪功而多加重量,此主在渐进求 功)。用球行功者,不必加重。延长下述缓运时间(以默计呼吸次数为度,渐次增加)即可,60日后换重球(约 10斤的)行功。 从现在开始,行功方法也略有变异,变动之处为: 1.右手提坛起后,再向身体正前方以与地面平行的 直线慢慢移动手臂伸直为度(此时手臂与地面约成 45~60°度角)。然后运用腕力、手指紧扣坛口,向手腕左位(即提起时的位置)再呼气垂直放下。拧转次数由少到多逐渐增加,量力而行。 再次说明:吸气提起后即以自然呼吸慢慢旋拧。切不可憋气行动。垂直放下时,呼气,如初时呼吸与动作难以协调统一,可多空手模拟练习。习惯后即可协调。详图及要点请见挂图 2。 注意: ①提坛向前缓运及收回之时,力弱者痤度可稍快,力强者速度稍慢。旋拧慢转之时,初习切不可贪功而加快旋拧速度,以免伤筋骨。百日根基因后,方可逐步慢慢加快旋拧速度,至臂如拧绳。 ②行功之时,思想要集中于指掌,目视坛口。每次行功时间仍为20分钟,以时间为准 ③从行功30日后起,即需以“提、缩、拧”三字秘诀行功,并于行功之时逐渐加大“缩”字诀抓扣坛口之力 (但此可因人而异,力弱者或太无武术基础者可稍加力或不加力,有此意念即可)。 依上述之法行功百日,指力已大异常人。配合鹰爪点石功所练内劲及指尖之力,鹰爪指力己成。此时,骤力于
鹰爪功指,五指如铁爪钢钩,着人肌肤要害.非即至死.亦当重伤矣!望习者千万不可儿戏而视之。武谚云:力不打拳,拳不打功也。 本功功理:利用坛(或球等)向下之重力及“提、缩 拧”三字秘诀意念之力,以逐步增加坛重及提起后的停留、缓运旋拧时间为度,形神合一,逐步增强手腕指臂筋 骨在意念的指导下抵御重力的适应能力,从而达到增弘 鹰爪指力的目的。 3.鹰爪混元指功(无须用具) 行功目的:此功主练将以以上二功所练出的鹰爪指力,随意运使而发出内家鹰爪阴、柔、寸、脆混元锁扣并力的能力。以使气随意行,力发于心。 行功时间:每日几分钟,但时间不可有所限制,以免分神。 行功诀要:行功之时,宜以意领气,以气运力,拳论如箭离弓(虚握拳,发出时即变家再变抓),变抓如鹰担物,臂手用力,气运丹田,马步要稳,不可耸肩,力发于心,而后始可劲发混元。 呼吸方法;采用自然腹式呼吸。拳出时吸气,气沉舟田,口拉时呼气。 阴、柔、寸、脆四劲劲力特点简述: 阴劲--此劲外不露形,劲发无形,注重运气,动作 柔韧。 柔劲---劲力柔韧绵长,力沉而不显,劲力灵活,富于变化,随时寻机转换为刚劲击发。寸劲--突然收缩肌肉,发出短促、机巧、刚脆的爆发劲力,快发明快。 脆劲--劲力刚脆清晰,快速发力。刚而不暴。 行功法:练习之先,身体正立,舌斯上跨,意存丹田,周身放松,凝神静气片刻。然后二脚分开,稍宽于肩,以高马步站立,同提坛功姿式,上身正直,虚灵顶劲,松腰坐胯,听气下行(即用意念放松腰胯,松而不紧,以使气血由此部向下沉转,加强下盘稳固),沉肩坠肘,双手虚握拳,拳心向上.置于左右腰侧,目视前方。承上式,意想右肩正前方有一放飞速打来之幸.我即以阴柔之劲配合吸气,气沉丹田,以右拳(同时松开五指,变掌,指微屈)从腰际向前摔腕屈指成鹰爪以寸劲抓刁(即屈指成爪之际突然以寸劲用力抓紧,翻腕疾擒,如抓物握着之状)。意想敌之手腕被牢牢抓住,我即屈肘,同时呼气(注:不可提前呼气),以脆劲向后快速拉回,拉至腰侧变拳,幸心向上。在右手拉回之际,同时意 想左肩正前方又有一敌飞速打来之幸,我即又出左拳 如上法翻腕疾擒,(注:练习之时,速度不宜勉强加快,以自然为度),详图及要点见挂图3。 要点说明: 1.右拳打出之时,手臂应在打击过程中内旋,(内旋即手臂向身体胸部一侧旋转,反之,则为外旋),同时右拳变掌,指微屈,至手臂打出后似直非直时,掌心向右前方.然后,手臂外旋,意在指尖,右掌向下,向里,再向上,向外摔腕绕环以寸劲屈指成鹰爪抓刁,至爪心向左,爪口向前,如抓物握着之状。此也即鹰爪擒拿翻腕疾擒,紧扣手腕脉门之功。详见挂图3。 2.打出后的手臂不可完全伸直,应微曲,似直非直, 如此方可发阴柔之劲。不可耸肩。 3.以寸劲屈指成鹰爪时,劲力应贯于小指、无名指 及中指,即所谓后三指,而以食指及姆指辅佐之。此即为擒手。抓人肌肉,擒人穴脉有分筋错骨之功。 4.练习之时,要稳,思想集中,动作自然连贯,勿用拙力(即手臂不可僵硬,应劲力阴柔,瞬息可变),呼吸自然,与动作协调一致(可多模拟练习,以掌握)。指微屈摔腕之时,即以无形无声之势将阴柔之力贯注于指掌,屈指成抓按刁(即翻腕疾擒),后拉之时纯发“寸、 脆”之力,一定要发力清脆,动作短促机巧,收发明快,如此方能练出内家鹰爪阴、柔、寸、脆之力,以达分筋错骨,擒拿锁扣之效。但初学者可只快速用劲抓擒,不必讲求发阴、柔、寸、脆之力,日久其混元内劲自生。如此双手循环进行,弓步不可摇晃,呼吸不可勉强, 惟觉腋窝至指尖部分,如有物流动,手掌麻热红胀始为 一得法。 初练之时,朝夕练习一次(也可每日随时练习一次),每次左右手各练三十遍。不可过多,须依法练习, 勿用拙力,至一周之后,动作灵活,气不促,神不散,便可每日逐增二遍,至每次左右各练八十遍即可,不可再加,时间任自然,不可有限。依法行功至百日,鹰爪混无内劲自生,气随意行,力发于心,拳手投足间,即可随发内家鹰爪阴、柔、寸、脆混元指力,劲透人身,可伤敌于不备,败敌于无形。分筋错骨之功,已足驾人,若以之自
鹰爪功卫,抓人肌肉,即不在关节处,足以令强敌折服也。 本功功理:采用以意领气,以气运力的方法,通过管手的翻腕疾擒,气运丹田,诱导内气贯于指掌(注意:不可讲求路线,意到即可)。使内气在意识的支配下,气 随意行,意、气、力三者合一,从而当意念指挥鹰爪指创发出阴、柔、寸、脆混元指力以擒拿锁扣,分筋错骨之时,鹰爪指部肌肉即随令收缩发出混元指力,气感也同时随意念到达手指,此也即所谓意到气到,气到力到也; 从而提高在意识的支配下,将鹰爪点石功及鹰爪提坛功 所练之劲随意贯于体外而发出阴、柔、寸、脆混元指力的能力,盖力充则气沛,如此方可收效神速,内外合一,方称神勇矣。 以上三功,习者当相间兼行,初习要量力而行。定时每日行功一次(不能定时者也无妨)。每天共练三十分钟,不必过多,多则伤气。同时务须左右手皆练,以收实用之效。每功行后,务行余功(几分钟即可),以松筋骨,以顺气血,以散火气,方无后患。然后再行下一功。功均行完之后,有条件者以热水浸泡双手,两手边浸边互相握揉按摩手指各部共三分钟以上则更佳。具体修练程序及时问进度安排等,请详见《修练指 导书》。
鹰爪功&-&技击练习
鹰爪功鹰爪拳,也可以象形拳。 鹰爪拳是象形拳的一种。原称鹰爪翻子行拳或鹰爪行拳、鹰爪连拳。创自河北雄县陈子正(?-1933),拳谚称为“沾衣号脉、、。”拳套有十二路行拳、五十路连拳。是由翻子拳变化而来。 鹰爪拳是吸收的形、意和击法发展而成的一种拳术,属象形拳。又有鹰爪翻子拳、鹰爪行拳和鹰爪连拳之称。此拳以模仿鹰爪抓扣和鹰翼翻旋的动作为主。其特点是:爪法丰富、抓扣掐拿、上下翻转、连环快速,仿形造拳、形神兼备。要求出手崩打,,分筋错骨,点穴闭气,翻转灵活,神形似鹰。整个套路动则刚暴凶狠,快速密集;静则机智稳健,似鹰待兔,加之“雄鹰展翅”、“雄鹰捕食”等象形动作的配合,给人以机智、果断、勇猛、优美之感。习练鹰爪拳,除需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武术基本功外应着重练好以下“四法”。 一、突出爪型、爪法的练习鹰爪拳以鹰爪手型为主,兼有拳、掌、爪。爪型是否正确直接会影响着爪法的准确使用用,同时对身体鹰形的表现也有所影响。因此,首先要练好爪型,尤其注意不要与虎爪、鸡爪、龙爪等爪型相混淆。正确的鹰爪手型应为:拇指外展弯屈,其余四指并拢,第二、第三指关节紧屈,各屈指尽力向手背方向展开,手背后张,形如鹰爪状。切忌四指分开或过于弯屈。套路中的鹰爪分为单爪、双爪、一爪一拳或一爪一掌。单爪有仰爪、俯爪、反爪、立爪、倒立爪五爪型。无论哪一种,其爪型的虎口必须是相对或同向的。一爪一拳或一爪一掌,双手爪型虎口必须相对应。这种要求是爪的技击用法所与进攻手的方向取得一致。爪型正确,技 击含意才能表达的准确,才谈得上爪法合理。在套路演练中一定要遵循这一法则。鹰爪拳的爪法主要有抓、打、掐、勾、拿、搂等。要求在搏斗中抓拿对方手腕、肌腱间隙、骨连接间隙以及对方穴位要害。拳谚称:“沾衣号脉,分筋错骨,点穴闭气”。动用时出手崩打,四手抓拿,手不到位不成爪。先伸张掌指,多为八字掌,当运至对方腕部或接触身体部位后,才突变鹰爪,或抓、或拿、或勾、或掐。练习鹰爪拳既要爪法正确,连环善变,又要快速有力,劲透筋骨。因而习练中应从这两方面着手。 1、手法练习:单人进行不同方向、不同路线、不同爪法的习练,体会回手变爪的要领,熟悉各种爪法。双人喂手,一人递招,一人使用爪法,让习练者掌握变爪的时机和抓拿的准确性。 2、爪功练习可分两种:一种是静功练习,即下肢开步或各种步型站立,两手经胸部上提后分别向两侧、前、上、下做推掌,至手臂伸直处用力变爪。要求提手时提气,推掌时沉气,变爪时聚气,并使意识引导气息运行,力贯掌爪。另一种为动功练习,方法较多,如摔击沙袋、抓扣树干等,要求运气贯力,掌指坚硬有力。 二、重视基本技术练习 鹰爪拳除爪型、爪法外,还包括步型、步法、腿法、身型、身法、跳跃等基本技术。这些技术在符合武术动作一般要求的前提下,必须突出鹰爪拳的技法特点。下肢动作与长拳有很多相似之处,步型队弓、马、仆、虚、歇外、常出现丁步、四六步;步法则缓疾相间,轻灵稳健;腿法以低腿为主。身型要吸腰收胯、含胸拔背,以显鹰形;身法拧旋翻转、灵活展缩;平衡动作以提膝平衡、扣腿平衡为主。有下肢稳而上体缓转的盘旋动作,要求有较好的控制能力;跳跃有翻身跳、扣腿跳、腾空摆莲腿等,动作须轻灵,似鹰击长空,落地要稳中带法。基本技术的练习,一要准确熟练,方法得当;二要与手法相配合,形成完整动作。单个动作熟练后要进行组合练习,使腿法与步法、跳跃与步型等相互连接。由简单到复杂,数量由少到多,逐渐过渡到完整套路练习。 三、刻苦研习劲法 拳谚曰:“学拳易,走劲难。”武术的劲法因其拳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同时劲法的好坏又是衡量一个习武者水
鹰爪功平的高低重要因素,故历来拳家都十分重视劲法的研习。鹰爪拳由于是在模仿鹰的搏击方法基础上,吸收了擒拿手法,其劲法表见为柔中含刚,腰带肩传力贯鹰爪。动作雄健有力,腰身发劲而形于手。又因具有“出手拳掌打,回手鹰爪抓,双拳密如雨,脆快一挂鞭”的特点,手法密集快捷,劲刚脆硬。在习练鹰爪劲法时,必须与呼吸配合一致,做到“开呼合吸”、“呼发吸蓄”、“呼放吸收”,在发放刚劲时,运用短呼气速聚以显刚力。劲法在动作中也不停的变化转换,随势而异。练习中需细心揣摩体会,不断研习提高,从而达到劲势相合。 四、力求形神兼备 形似鹰,是鹰爪拳模仿鹰的形态所致。拳因其形而得名,动作的一招一势要表现出鹰的搏击之形。如鹰的盘旋、捕食、展翅、待兔、爪抓等。同时又要显示出鹰神,“有形无神不成拳”正是说明了神在拳术中的重要。所以,亦要神似鹰而神似的关键,在于对动作攻防含意的理解和表达。鹰爪拳要以形似为基础,以神似为精髓、从而实现形似与神似的统一。使鹰爪拳的演练,在神形兼备中给人以技击美、神形美、意境美的享受。
鹰爪功&-&参考资料陈子正嫡传大力鹰爪功(完整版)(文趟子拳研究会藏本)
陈子正嫡传大力鹰爪功
一、鹰爪门源流
二、鹰爪功与鹰爪门拳功之关系
三、鹰爪功与擒拿点穴之关系
四、鹰爪内功与外功之关系
五、练武要旨与修养
六、指功之练法及异同
七、鹰爪神功行动步骤及劲法秘诀
八、陈子正嫡传百日速成大力鹰爪功 练法(含鹰爪混元指功)
九、鹰爪近身自卫训练及应用指导
十、鹰爪桩功秘法
十一、指功伤人治病述要
一、鹰爪门源流
鹰爪门拳术,原系象形。因鹰为猛禽类之一,其性
猛,其爪利,运用爪之抓力,即可战胜它含。其拳曰联手,乃鹰爪力之总名也。此种手法.与他家拳术迎异.事
以抓打擒拿,分筋错骨为主.敌愈近愈易制胜。敌虽具铜 皮铁骨,未有不披靡者。考鹰爪门 拳术之源流,明代末年抗倭名将戚继光在
《纪效新书·拳经捷要》中就记有“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式长拳,又有六步拳、猴拳、化拳.名势各有所
称,而实大同小异。至今之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翻、十二短.此亦善之善者也。
吕红八下虽刚,未及组张短打。山东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张伯敬之打,少林寺之棍与青田棍法
相兼,杨氏枪法与巴子拳棍,皆今之有名者。”由上述可见,当时鹰爪拳术已盛行于民问。然我国武术,向乏记
载,元、明二代已不知传于何人矣。据陈子正先生曰.其术源于沥泉憎,后沥泉僧以此术授与岳武穆,故世以岳
氏鹰手呼之。但据先生之嫡传高徒、河北鹰爪门名师刘法孟先生曰,其术源于岳飞,后清代有沥泉僧者,得承真
传,惟沥泉僧本为翻子门名僧.因见该拳鹰爪手法可取.故将鹰爪之手法,渗入翻子拳术中,兼而练之。后辗转传
于道济和尚.道济又传于法成僧,继传于保定刘士俊,士俊而发扬光大之也。以上二说,关键之处沥泉增为何代 人.然因乏记载,实已无从考据矣。
有史可考者.其拳发扬于刘士俊。士俊为直隶雄县孤庄村人。家贫。尝以佣工糊口,嗜武技.昼虽劳瘁,夜
仍练拳不辍.人咸奇之。年二十许,技击已有心得,每贩菜毕.即空场练之.习以为常.人亦不怪之。村有某寺, 每值担休息.即练身手。
适为寺僧道济咨见.奇其力猛腿快,不禁喝采。即毕、憎曰:“技虽佳、惜不足搏人耳。”俊不服,请与较,僧
不答.立而不动.俊即上步,反自扑倒。始大惊,经询,方知僧身怀岳氏鹰手绝技遂膝行请为弟子。僧曰:“孺子
可教也。”自此俊随师学艺.后又从师师伯法成僧。士俊 经多年苦练.技乃大成后辞师来京,以授艺为生。时北
京名手辈出.精技击者.多下场与较,悉败,被誉为“大 杆子刘”,遂名扬京城,威震京南也。鹰爪门功夫,得士俊真传,厥为刘成
有。成有初学技于飞腿扬景山,继受业于刘德全、刘士
俊、董宪周.深得少林派之神髓,尤精岳氏连拳、八翻散手.雄踞燕冀。成有再传其子刘启文、外甥陈子正。子正
深得刘师真传.秉意发扬鹰爪拳技,曾先后任教于上海精武体育会、香港精武会.并在先辈把岳氏连拳及翻子
门融为一体的基础上.吸收少林嫡派鹰爪手法.首创鹰 爪翻子门,以鹰爪门绝技名震武林。民国十七年 .
南京举办第一次国术大考.以选拔国术人材。先生在无
法推却的情况下,遂登台,不意先声夺人,致寒敌胆。遇所编对夫,皆不战自退.甘败下风,先生默然曰:“神州
英雄果如此乎,吾甚悔此一行”。自此世呼“鹰爪王”
二、鹰爪功与鹰爪门拳功之关系
鹰爪门拳术,虽系象形,但它只运用鹰爪叼抓之长,
而不突出形象之相似也,非今大陆之表演类象形鹰爪拳。该门除鹰爪十路行拳、五十路连拳外还有罗汉拳、大
雄拳、八步追、八面追及对练等。其术源于岳氏鹰手(一名散手)一百零八擒拿术及翻子门拳法、少林嫡派鹰爪
功法。专按人体周身薄弱环节、关节、要害、事以抓打擒拿。分筋错骨。点穴闭气、以静制胜、以柔克刚、雍容儒
雅、行无所事,极尽分筋、错骨、点穴、闭气之能事也。故先师陈子正先生常曰:“鹰爪拳法,简而快捷,以抓打擒
拿、分筋错骨、点穴闭气为主。运用时贯力足,贯劲整,临敌应用,方显其妙。”拳谚云:“手见手,无处走,”敌愈
近愈易制胜,与敌交手,敌虽具铜皮铁骨,施用爪力未有 不披靡者。其拳以刚为主,刚柔相济。劲法采长拳翻子以刚为
主之劲法,短拳翻子,岳氏连拳,刚柔相济之劲法及少林嫡派神功鹰爪功刚柔相济之撑、缩、提、拧劲法融铸神明
于一体,遂成鹰爪门拳术阴、阳、刚、柔、弹、寸、脆七种劲力。其掷人与擒拿肘靠纯用阴脆二力,抓用寸力阴力,
打用阳、刚、弹、寸、脆六种合力,翻崩用弹力,分筋错骨用阴寸脆力,沾衣们脉用阴柔合力。号、拿、降、守用阴
刚力,七劲混合,变化而神明,无隙可乘,混元一气,得内家之精华,世罕其匹。凡点穴错骨之功,莫不从此家 传出,其技神矣。
其门独传鹰爪绝技,乃为鹰爪门必习之重要功法,其七力皆由此为基而出,以拳法显现也。无此不足以显
其神威!盖拳脚为应用之动作,而功夫为拳脚之根本,世未有精拳脚而不练功夫,即可胜人者。拳与功相辅而行,
则拳以功而充其实;功以拳而致其用,相得益彰,庶可无敌。此古今武术家,莫不如是者也。故曰练拳者,尤须先
练功夫,以充实力,功夫既成,即身体强健,刀剑不伤,疾病不侵,风雨寒暑不能贼,再益以灵妙活泼之拳脚,互
相为用,无往不胜也。故欲习分筋措骨,点穴擒拿法者,必先习鹰爪功。否则临之以敌,纵其善使巧劲,熟知其
法,恐也不能应手奏效也。力弱者更无论矣。
&三、鹰爪功与擒拿点穴之关系
该爪功夫,本系少林,为少彻两派七十二艺之一。陈
门子正先生得承其师成有少林真传,而融铸神明,遂成鹰爪绝学。其功主事分筋错骨.点穴擒拿,故言鹰爪者,
必言点穴与擒拿也。惟点穴一法.需以气血循行为主。如我知某时气血,当行何宫,而其穴位,适于用拿法者,即
以指拿之,稍用气力,敌人之气血,因受压而停顿,势必全身麻木,不复转动矣。但此事言之非艰,行之亦殊不
易.非于人身之穴道,用功研之.否则难望其成就也。且人身无数穴道.可用拿法者甚少。依少林拿穴谱.只有二
十四穴可拿,而此二十四穴,车之是否其不为空穴,尚在不可知数。但擒拿一术专以施用巧劲取胜,分筋错骨,即
不必定拿穴道,已是胜人,故二相比较,擒拿之法远较点 穴轻松,合用耳。擒拿一术,既异于拳法,又异于各种功夫,实为专借
巧动以制敌之法,固非徒持拙力者所可同日而语也。盖与敌相斗,敌之实力胜于已,欲与之角力,因无取胜之
理,乃使巧劲以制之也。故善擒拿法者,恒能于敌无意之 间。运其三指以制胜。然擒与拿本为二种手法.以掌捉人而统握者谓之
擒;以大中食三指之指头,互相叩合,依拈物状,以提敌之紧要部位,运其功力以制人者谓之拿。擒拿之法实主
在于拿而次在于擒,而拿法得力处又在大中食三指,惟平常之人,实力虽大,用于拳掌有余,若用于指头,恐也
感不足。因指端之力,至有限也,力弱者更无论美。擒拿虽善使巧劲之法,然不加功夫,而欲用指端有限之力以
制敌,恐也不能应手奏效。故欲习擒拿法者,必先将大中食三指,练出一种功劲,可以透入人身,方足以应用。鹰
爪门嫡传鹰爪绝技乃为练习此种指劲之绝妙功夫也,其功外以撑、缩、提、拧四法行功,内练鹰爪混元指力。功
成,其指劲之大,已足驾人,若所学团只在于自卫者,已足制敌矣。如若再学以巧妙之法,拳功并济,相得益彰,
何坚不摧,何敌不克。临敌之时,轻描淡写,一举手间,即可使强敌折服,如吹毛拾芥,不费周章也。
四、鹰爪内功与外功之关系
陈子正先生曰;“鹰爪门拳术以气为主,以血为辅,
盖气为血之先导,故气充则血畅;血为养份输送之媒,故气盛则体健J单练外而不练内,或读能以气运血,而皮
肤不知加以锻炼,二者皆难收实用之效。”故谚云:“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诚哉是语也。
鹰爪门鹰爪内功,以练气为主,行气入膜,运行气血以充实全身,盖气为力之先导,无气则不能有力也。其主
旨在于以神役气,以气使力,劲达指尖,精、气、神三者循回往复,周行不息,则自然身健而指坚矣。盖吾人之
生,固全恃乎气血,而气之运行,完全在于内腑,而外与血液依筋络而循行相应,而体箭之间,气固不能达。鹰爪
内功,即将气运于指尖,而使身健指强之法。其功以鹰爪门名师刘法孟先生(陈子正嫡传高徒)之鹰爪点石功及 鹰爪混元指为绝妙之法是也。
鹰爪门鹰爪外功,以少林嫡派七十二艺鹰爪功为主,兼习旋拧之法,以练皮练劲为宗,乃练劲贯指之法 也。
至鹰爪内功与外功之关系,实为互为助益、互相维系者也。有外功而无内功,难以登峰造极;有内功而无外
功,亦难收实用之效。苟内外兼修,互相为用,方可称神勇也。功成,自然指力坚凝,刚柔相济,引达于外,劲透
人身,始克得鹰爪之妙,用之应手。以之自卫制敌,敌势必知难而退,不战而胜也。
五、练武要旨与修养
练习武术之要旨,固在于强身健体,坚实筋肉,抗暴
御侮。然此非空言所能致效,必须认真从事练习,依法修练,不荒不怠,而后能成。练功有三要五忌七伤,三要为
渐进、恒心、节欲是也(其已在“百日速成铁砂掌功”中讲述,不再重述)。五忌为:忌荒惰、忌骄矜、忌躁急、忌
越滚、忌酒色是也。七伤为:近色伤精、暴怒伤气、思虑伤神、善爱伤心、滥饮伤血、懒惰伤筋、躁急伤骨。知此
三要五戒七伤,始可言练功。学者如有恒心,依法循序渐 进,则无不能成者。学习武事之人,对于道德之修养,亦为最重要之事。
若不讲道德,专事武功,虽未始力足以屈人于一时,然终不能使人永久佩服,即力足以屈人之身,而不能屈人之
心也。见武术功深之人,谦恭有礼,如蔼可亲,纵使辱之于通街,击之于广市,彼亦能忍受,韬晦功深,不肯轻举
妄动以至人于伤残。彼功夫既精,若不如此,则举手投足间,皆足以伤人杀人,故不为也。习武者尚德不尚力,此
等功夫,非万不得已,不可妄用,惟略得一二手势。粗知武功皮毛者,则粗心浮气,扬手掷足,欲自显其
能力。尤为小事,甚则好勇斗狠,动辄与人挥拳,胜亦无益,败或残身。且偶然之胜,亦不可终恃,结果必有胜我
之人,此俗语所谓有丈一还有丈二者是也*等举动.实为自杀之道,离学武之本旨远矣。以项羽之勇,而终败于
乌江,非武功之不逮,德不及也。故德性之修养,宜与武功同时并进,而品性犹良之人习武事,则保身无祸。性。精
残暴之人习武事,则惹祸招非,此一定不易之理也。昔闻有投身少林学习武事者,主僧默察其人,趾高气扬.傲慢特甚,与之语,尚豪侠·乃留诸寺中,初不教以武技·惟每日命之入山采樵,日必若干束,虽风雨霜雪,亦不能间断。不满其数,则继之以夜,稍许意志,鞭挞立志·其人
历尽折磨,惟以欲得其持,含忍待之,经三年之久,娇气消磨殆尽,主僧始授以技。此非故欲折磨之,实以其骄矜
之气太重,学得武功,深恐其在外肇祸,累及少林名誉 也。
顾此乃他人消磨之.非自己修养也,少林十条戒约之
中,亦有戒杀及好勇斗狠一条,此又可见少林武术.对于德性之修养,亦甚注意也。凡武术精深之人,于自身之
修养外,对于收徒一事,亦须特加注意,务必择性情况良之人,始传以衣钵。若性情强暴者,尽可挥诸门外。宁
使所学失传,不可将就。因此辈学得武术之后,好勇斗狠,固足害人。甚且流为盗贼,杀人越货,尤足为师门之
累,是不可不注意也。既收徒之后,平日除督促其练习功夫之外,对助德性之修养,亦宜兼顾。如此熏陶.则其人将来学成必不至越礼逾分矣。
&指功之练法及异同
练习武技,间须用指,故指力之练习,乃习武不可少
之事。若专习点穴擒拿、分筋错骨者,则更必须练习指功矣。然用指却有二种,一种为以指插入,一种为以指抓
人,顾指功之练法,亦至不一。即同一功法,亦因习者本身之门派经验不同,而至有异矣。以指插人之法较以指
抓人之法为艰,其主利用指顶点戮之力以制人也。其功入手之初,当以鹰爪点石功及鹰爪混元指练至有一定成
绩之后方可习之,而不可并练。若初练即习,则只指尖有力,而指之体部不坚,难臻妙境,且流于外壮事倍而功半
矣。故世之练此功而达成功之境者,实百不得一,即因此也。本门中以北平国术馆二区国术社社长、陈子正嫡传
高徒、鹰爪门名师郭述唐先生专擅此功。与人交手曾在一招之内即将人穿成血洞数处而闻名矣。一九二八年在
南京国术馆大会中,乃与神腿杜心武之徒万籁声并列第一。至其练法,与插豆类也,更以内功,药物辅之,二者
须相辅相承,却不可脱离,否则流于外壮,难臻神明之境 矣。至以指抓人之法,其主利用指之抓劲制人,功虽略
异,收效团也相同,且因其行功易,故习者众。然今虽世传练指之法众多,但多形似而抑格,失其真义。习者可略
得其皮毛而未知其精髓,流于外壮,事倍而功半也。至指功之练法,常见者有,以指提坛者,其亦名鹰爪功,与本
门鹰爪神功外功练法形似,而专于外壮。至力不神,效不速,更逞论精、气、神三者合一。其法可见坊间各书,在
此不赘述,其功约三年功成。次为石养功,此功之练法,与提坛类,而性则略异,且所练部位与鹰爪功稍异,鹰爪
功力在指头,此在指面耳,与龙爪功、拈花功类也。凡练指面之功,均入手较难,因坛尚有边缘可以借力,而练指
面,所用之物边沿均需滑下溜手或需拈旋着力,故成也较迟缓,今之练者罕也。另有拔桩、锁指、悬身等,皆为
练指之法,然成期亦较迟缓。此外复有卧虎功,亦为练指之法,既可用于点按,亦可用于抓逃,乃为练手指之劲与
足趾之力者。然初习即以指触地行之,因指力不强,无意之间,极易受伤。均不可贸然行之!如先以掌行之,再易
掌为拳,易拳为指,则又成期较长,亦不甚适宜。故最好先将鹰爪点石功练至有相当成就之后,再进而练此,则
较易成,其功亦列为本门高级法门之一也。至其练法,将在高级班中专题详述,初习切勿急躁求功,否则非但不
能猛进,反足以减小其进步,欲速而不达。习者只需按教材依法行功,历行不息,进步自能神速,指功练成,再习
其它各部功夫,即可迎刃而解矣。
七、鹰爪神功行功步骤及劲法秘诀
凡行功练武,皆有一定之次序步骤,且亦有一定之
劲法秘诀。若不明此,犹如寻桃源而迷方向,渡汪洋而失航路也。古往今来,练鹰爪者多,而成大器者少,其原
因,除缺乏恒心毅力外,即因不知其次序步骤,未得其真够诀窍之故也。不知其次序,则易生畏难而徘徊不进;未
得其真髓诀窍,纵外面之形式无误,内实少有是处,永属 下乘矣。鹰爪门鹰爪神功行功步骤,入手之初当首以鹰爪点
石功(外功)及鹰爪提坛功(外功)行之,以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者也。盖外功属阳,专重于手指实力阳劲之
练习,即手指提、缩、拧三劲之练习,手指阳劲日增,同时习以以气运力内功之法,盖内功重于以气运力,而偏
于手指内劲之贯注及指尖撑劲之练习,即练习气运丹田,劲贯指尖之法也。内外兼修,其效乃速。
上述二功,习者当持恒渐进,至一月之后,其气渐凝,内劲及指力大增,然后更进而加练鼓气运力之功,即
劲发阴、柔、寸、脆混元锁扣指力之鹰爪混元指内功,盖力充则气沛也。以收速成实用之效。 以上三法相间兼行,习者若能持恒渐进,复至百日
即能依法如意往来,则大功成矣。其鹰爪神功较诸其它世传之一切死手练法,则相去已远,不可同日而语。功
成,不用之时,与常人无异,外不露形。用时,聚力于指,五指如铁爪钢钩,指劲惊人,可伤敌于不备,败敌于无
形。倘以之自卫或制人,则一举手一投足间,轻则可令敌关节剧痛而不战而胜,重则可使敌关节折断而伤残,甚
或于生命危难中致敌于死地!虽顽强之敌亦可折服。陈子正嫡传百日速成大力鹰爪功行功之步骤,即如此也。
(具体修练安排请见《修练指导书人“修练进度表”一节)。习者若能勤行不怠,百日内依法按日行之,持恒渐 进,则可成矣。
然行功之时,尚须明了劲法秘诀,依法诀行功,方可劲意相随,进展神速。否则,劲无所依,气无所注,神气
不相和,心手不相印,虽形似而神移,以致力不神,效不速,永难克臻上乘和成功矣。故旧时武林有“传功不传
诀”之说,盖因千金易得,一诀难求也。 所谓鹰爪劲法秘诀即指在修练鹰爪神功之时所须讲求的劲意贯指的方法和诀窍。简而言之,即在意念的
支配下,通过气息吐纳和肌肉松紧舒缩变化而修练出上乘鹰爪劲力的方法和诀窍,下面即将鹰爪神功修练秘诀 分述如下:
l、撑字诀--撑者,指尖之力向外撑抗之意也。其
诀主练鹰爪指尖撑按之力,以用于点穴擒拿。运用之法,则以鹰爪点石功行之是也。运用之时,要求手似鹰
爪,三指指尖垂直触壁,虎口圆撑,劲意贯指,如指破坚壁,心手相应,神气合一。运全身之力,由丹田而催气至
指端也。倘行功百日,气即由丹田,而渐达指端,血行舒畅,内劲及指力亦即大增矣。
2、提字诀一提者,手臂之力提起之意也。其快主
练手臂上提之力,以用于实战之时,抓提对方手臂或身体各处,引动对方重心失衡倾斜,配合鹰爪实行擒拿锁
扣。其诀至简,惟行功之时有向上提拉之意即可。但行功之时肩部不可上耸,否则难以贯劲于指。至其运用之法,
则与下述之“缩”字诀及“拧”字诀并行于鹰爪提坛功是 也。
3、缩字诀--缩者,手指如鹰爪向内用力扣紧,如
囹撰物之意也。其诀主练鹰爪手指抓扣之力,以用于擒拿锁扣,分筋错骨。其法运用之时,以大中食三指依三角
形而扣于坛口边缘之处,向上提起。然而在提之际,尤须虎口国撑,劲意贯指,以阴劲内缩、扣牢,视坛口为敌
骨,劲到骨碎,意、气、力三者合一。如此心手相印,形神兼备,方可收事半而功倍之效矣。但练习之初,指力不
坚,提坛尚甚吃力,故不宜立即按诀行之。一月之后,其气渐凝,指劲日增,方可渐次加力紧缩内扣,以练鹰爪锁
扣之力。入手之初,切勿即骤然加力内扣,否则欲速不达 也。
4、拧字诀--拧者,手腕向左向右或向上向下旋拧
之意也。其诀主练手腕旋拧之力,以配合鹰爪施以分们错骨。其诀乃为在鹰爪提坛功行功之时,配合提、缩二
劲,手腕左右或上下拧转。惟入手之初,需以阴柔之劲。陕.拧缓运求功,意如拧敌千斤之臂,劲意贯于腕讨(切忌 初练即骤然重打快运L
日久,再运臂劲,劲从脊发,专事旋拧之力,重拧快旋,劲意贯于腕指,纯发阴、寸、明
三力,力沉而猛,并同时加大旋拧幅度,大小臂一起拧转,臂如拧绳是也。至此旋拧之力已足惊人,施之于人. 鲜有不筋断骨折者也。
以上四诀,乃为鹰爪门鹰爪神功不传秘诀.望习者行功之时尤加重视,依诀勤行不怠,斯则可成矣。
八、陈子正嫡传百日速成大力鹰爪功
大力鹰爪功练法 练指之法,以内外兼修,收效方可神速。亦无弊端。
盖指头实为人身最小之一部分,其运力全在指节,尤不若拳掌之劈击,犹可借腕臂之力而贯之。百日速成大力
鹰爪功乃源于少林嫡派真传,而较之更为完整,内外兼修,乃为鹰爪门鹰爪神功速成修练之上乘之法。所练鹰
爪部位,除却指腹,兼及指锋(尖),其鹰爪指力练及撑、缩、提、拧四劲及内家鹰爪阴、柔、寸、脆混元指力,非仅
抓、提二劲。与世俗之低级练法截然不同,以鹰爪点石、提坛、混元指三法行功,秘法修练,每日仅30分钟,虽只
习百日,功等二载。功成,手指灵活,指劲凌厉,大异常人,聚力于指,五指如铁爪钢钩,力从髓出,与世俗外壮
之法迥然不同耳。拳手投足间,即可令敌关节折断而伤残,甚或置敌于死地,诚为最佳之近身自卫武术,最系统 之练指之法也。
兹将其内外功行功方法及用具详介于下:
1、鹰爪点石内功(无须用具) 行功目的:此功主练鹰爪内劲及指尖节端撑按项戳 之力。 行功时间:每日几分钟即可。主在自然,不可有限
制。行功诀要:行时宜全神贯注于指掌间,不可相离,以 气随神至,而运于丹田。力由气生而行于指掌,内外相
合,动静相因,心手相印也。呼吸方法:均采用自然腹式呼吸,唯要沉静均细而 深长,不可过急、过缓或勉强。
行功法:身体正立,两足分开,相距约半尺宽,两足平行,两手放松垂于身体二侧,掌心向内,指尖向下.头
部虚灵顶劲,双目前视(不可闭眼),口紧闭,牙轻咬,鼻吸鼻呼,舌份上跨,凝神静气,气沉丹田。
然后两手屈腕翅起,掌心向下,五指并拢,指尖向前,与二足同一方向。再吸气缓缓屈肘,两手垂直上提约
三寸(约10cm),两臂稍弯曲。惟二手上提之时,臂掌只可微微放松,须有蓄力下贯之意,即有如按桌将跃起状。
然后闭气略停一秒钟,再缓缓呼气,同时两手五指尽力伸直,上翅,以掌根运力徐缓下按,至极度后,再略停二
秒钟,吐尽余气,贯气于指。然后,两掌微微放松吸气上提,复同前述。如此一吸一呼,是为一度。初行每次18
度,一周后,每周加3度,至每次36度则可也。不可再加,加则有伤矣。详图及要点请见挂图1。
此式行完,放松两手,舒展片刻。初行此功,仅习此式即可。待行功二周之后,指部日坚,再接行下式(务须。 剪齐指甲人
身体正立面壁,距壁约二~三尺(初习可稍近八两’ 足分开,约隔半尺,然后上身前倾,两臂向前平伸,手成”
鹰爪,大中食三指指尖垂直触壁,虎口务须园撑。初行之时,因习者指端之力甚弱,脚部可全掌着地,距墙稍近。
三周以后,随着指力的日增,可再渐次加力,距墙三尺(不必再加),再脚跟离地,使大部体重前移指掌。但切
不可勉强,致指尖不能竖立于墙,指部弯折,反欲速不 达,亦极易伤指矣。行功之时,头、颈、精神均应放松,凝神静气,身体不
动,双耳不闻呼吸之声(呼吸自然,不可勉强)。吸气时,’ 意想气人丹田,掌、指微微用意放松;呼气时,乃用撑字
诀,运丹田之气,以气催力至指端徐缓用力向前撑按,如。指破壁A此一吸一呼,是为一度。初行每次12度,二周。 之后,每周加 4度,至每次
36度即可矣。如有余力可胜 任,亦可每周加 6~7度,至每次 49度,则不可再加矣。 详图及要点请见挂图1。
至此,鹰爪点石功已行功完毕,即可行余功。
余功:上述二式行功完后,先放松双手五指各关节,
舒展手部筋络三分钟以上,然后随便散步数趟,同时摇摆双手,轻蹬两腿,以松全身筋骨,以顺气血,以散内 火,方无后患。
本功功理:前式一翅一按,得乎动机;后式静以贯气,得乎静定。动静相因,阴阳相济,则万物生矣。而后始能刚柔互济,力从髓出,气随神至而运于内(丹田),力由气生而行于指掌,内外相合其力神矣。
2、鹰爪提坛功(外功) 用具:在日杂店购一坛口直径为9~12crn(视手掌
大小而定,以鹰爪抓坛口后感觉自然为度)磁坛一个,高度约20~30cm均可。然后再装人河砂或小石或铁
砂,连坛共重6~10斤左右计需视各人指力而定,以不过于勉强为度人或用黄泥或水泥自制重约 8斤及 10
斤球各一个(不能和得太稀,要硬些;形状亦可不必限于球形,馒头形等也可,但上下二面均需平整人指力强者
可稍重,同样以不过于勉强力度,在其未干之时,以大中食三指成鹰爪插入球面(或其它形状物的顶端,深约
2点3到2点8厘米。(以指端第一节长为度,切不可过深过浅), 置于阴凉处,于透即可。也可使用本中心所特供:便携式精制大力鹰爪功训
练器,则更为简便。 行动目的:主练鹰爪提、缩(抓、扣二力)、拧三劲,即鹰爪抓拿锁扣旋拧之力。 行功时间:每日15~20分钟,不必过多。
行功诀要:运用提、缩、拧三字诀,意、气、力三者合一,形神兼备,渐进求功。 呼吸方法:采用自然腹式呼吸,提起时吸气,气沉丹
田,放下时呼气,稍停缓运时,呼吸自然,以不勉强力 度。行功法:将坛或球置于身体正前方约半尺处,两足
分开平行,比肩稍宽,双手虚握拳置于腰部,拳心向上,双腿约下蹲,成一高马步,全身放松(精神不可紧张),
凝神静气,口闭,牙轻咬,舌添上跨,鼻吸鼻呼,气沉丹 田,目注前方。然后俯身,目视坛口,右手成鹰爪伸出(左手虚握拳
置于腹部),依三角形紧扣坛口,虎口国撑,劲意贯指(思想集中于指即可)。吸气气沉丹田,同时配合呼气将
坛垂直稍慢提至腹前(坛口与肚脐略齐),手肘微曲(大、小手臂均约成120度左右即可)。稍停,自然呼吸1
~2次,然后配合呼气将坛缓缓垂直放回原位,再换左手依上法进行,详图及要点请见挂图 2。
如此循环,至指腕臂酸麻痛乏即停,稍息2、3分钟再练。每次约练15分钟(不含休息、时间八二周之后,双
手已渐适应,指力日增,即可渐增提起后的稍停时间,由自然呼吸1~2次增至3~4次,并隔日逐增2~3次呼
吸(力弱者可只增一次X即默计呼吸次数,逐渐增加稍停时呼吸次数,双手轮换进行,每次行功时间增至20
分钟,如此行功一月,此为初行之法。
要点说明:
1、行功之时切不可将手臂伸直提至与肩平,否则 力不在指而主在肩臂,也难于贯劲于指。
2、不可太过勉强支持及憋气行功,以防岔气伤身。
3、肩不可上耸,行功之时,除手指、手臂用力外,其 余身体各部均须尽量放松,精神不可紧张。头、颈均应放 松,呼吸自然。
4、指力弱者,初行一月或百日内可改为五指提坛。 但坛需再加重1~2斤,以增指力。
5、若行功之时,手汗太多易滑,可手指沾些砂土或
备干手巾一条以随时擦干手防滑。防止手部关受凉而致风伤.。最好每次功后行完余功即用热水烫洗双手,以通筋活血,且易生力!
如此行功一月,且与鹰爪点石功相间兼行,此时两 手指力,已经异乎常人。但还不能应用自如,因其力虽大,尚未精纯,此即功侯未到也。
从现在开始,每周加砂或其它类似重物(小铁块亦
可)0.3斤左右于坛内依下法行功(注意,所加重量需视各人指力而增减.不必拘泥,重量以每次加后不过于勉
强支持为度。切不可贪功而多加重量,此主在渐进求功)。用球行功者,不必加重。延长下述缓运时间(以默
计呼吸次数为度,渐次增加)即可,60日后换重球(约 10斤的)行功。从现在开始,行功方法也略有变异,变动之处为:
l、右手提坛起后,再向身体正前方以与地面平行的 直线慢慢移动手臂伸直为度(此时手臂与地面约成
45~60°度角)。然后运用腕力、手指紧扣坛口,向手腕左
位(即提起时的位置)再呼气垂直放下。拧转次数由少到多逐渐增加,量力而行。再次说明:吸气提起后即以自然呼吸慢慢旋拧
。切不可憋气行动。垂直放下时,呼气,如初时呼吸与动作难以协调统一,可多空手模拟练习· 习惯后即可协调。详图及要点请见挂图
2。 注意: ①提坛向前缓运及收回之时·力弱者痤度可稍快·
力强者速度稍慢。旋拧慢转之时,初习切不可贪功而加快旋拧速度,以免伤筋骨。百日根基因后.方可逐步慢慢 加快旋拧速度,至臂如拧绳。
②行功之时,思想要集中于指掌.目视坛口.每次行功时间仍为20分钟.以时间为准 ③从行功30日后起,即需以“提、缩、拧”三字秘诀
行功,并于行功之时逐渐加大“缩”字诀抓扣坛口之力(但此可因人而异,力弱者或太无武术基础者可稍加力 或不加力,有此意念即可)。
依上述之法行功百日,指力已大异常人.配合鹰爪点石功所练内劲及指尖之力,鹰爪指力己成。此时.骤力
于指,五指如铁爪钢钩,着人肌肤要害.非即至死.亦当重伤矣!望习者千万不可儿戏而视之。武谚云:力不打 拳,拳不打功也。
本功功理:利用坛(或球等)向下之重力及“提、缩拧”三字秘诀意念之力,以逐步增加坛重及提起后的停
留、缓运旋拧时间为度,形神合一,逐步增强手腕指臂筋骨在意念的指导下抵御重力的适应能力,从而达到增弘 鹰爪指力的目的。
3、鹰爪混元指功(无须用具) 行功目的:此功主练将以以上二功所练出的鹰爪指
力,随意运使而发出内家鹰爪阴、柔、寸、脆混元锁扣并力的能力。以使气随意行,力发于心。 行功时间:每日几分钟,但时间不可有所限制,以免
分神。行功诀要:行功之时,宜以意领气,以气运力,拳论
如箭离弓(虚握拳,发出时即变家再变抓),变抓如鹰担物,臂手用力,气运丹田,马步要稳,不可耸肩,力发于 心,而后始可劲发混元。
呼吸方法;采用自然腹式呼吸。拳出时吸气,气沉舟田,口拉时呼气。阴、柔、寸、脆四劲劲力特点简述;
阴劲--此劲外不露形,劲发无形,注重运气,动作 柔韧。柔劲---劲力柔韧绵长.力沉而不显,劲力灵活,富
于变化,随时寻机转换为刚劲击发。 寸劲--突然收缩肌肉,发出短促、机巧、刚脆的爆发劲力,快发明快。
脆劲--劲力刚脆清晰,快速发力.刚而不暴。 行功法:练习之先,身体正立,舌斯上跨,意存丹田,周身放松,凝神静气片刻。
然后二脚分开,稍宽于肩,以高马步站立,同提坛功
姿式,上身正直,虚灵顶劲,松腰坐胯,听气下行(即用意念放松腰胯,松而不紧,以使气血由此部向下沉转,
加强下盘稳固),沉肩坠肘,双手虚握拳,拳心向上.置 于左右腰侧,目视前方。承上式,意想右肩正前方有一放飞速打来之幸.我
即以阴柔之劲配合吸气,气沉丹田,以右拳(同时松开五指,变掌,指微屈)从腰际向前摔腕屈指成鹰爪以寸劲抓
刁(即屈指成爪之际突然以寸劲用力抓紧,翻腕疾擒,如抓物握着之状)。意想敌之手腕被牢牢抓住,我即屈
肘,同时呼气(注:不可提前呼气),以脆劲向后快速拉回,拉至腰侧变拳,幸心向上。在右手拉回之际,同时意
想左肩正前方又有一敌飞速打来之幸,我即又出左拳如上法翻腕疾擒,(注:练习之时,速度不宜勉强加快,
以自然为度),详图及要点见挂图3。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然门鹰爪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