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电学知识点,求解!

一道初中物理电学题求解
一道初中物理电学题求解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
只闭合S,滑片P在中点,电压表V1示数为U1,V2示数为U2,电流表A的示数为I1,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为P1。
S、S1都闭合,P在A端时,电压表V1示数为U1',V2示数为U2',电流表A示数为I2,电阻R2消耗的电功率P2=1.6W。
S、S1都闭合,P在B端时,电流表A示数为I3,R3消耗的电功率为P3。
已知U1=3/2 U1',U2=1/2 U2'
求:(1)I1与I2的比值
(2)P1的大小
(3)P3的大小
(1)I1与I2的比值&:&&& I1=U2/R3,I2=U2'/R3=2U2/R3.I1:I2=1:2.
(2)P1的大小:串联电压与电阻成正比,故:(0.5R2+R1)/R3=U1/U2,R2/R3=U1'/U2'=(2/3U1)/2U2=U1/3U2。得:R2/R3=(0.5R2+R1)/3R3,即:R1=2.5R2。P2=I2^2R2,P1=I1^2R1。
P1/P2=I1^2R1/I2^2R2=(I1/I2)^2*R1/R2=1/4*2.5=5/8,P1=5/8*P2=5/8*1.6W=1W
(3)P3的大小 P3=I3^2R3,电源电压不变总电流与总电阻成反比,故:I3/I2=(R2+R3)/R3,(R2+R3)/(R1+0.5R2+R3)=I1:I2=1:2.,(R2+R3)/(3R2+R3)=1:2.得:R2=R3,I3/I2=(R2+R3)/R3=2,
P3/P2=I3^2R3/I2^2R2=(I3/I2)^2*(R3/R2)=4,P3=4P2=4*1.6W=6.4W
其他回答 (4)
我 试试看 能不能 把 这个题目 解出来
&
请不要关闭问题
&
谢谢
&
解出来 我会用另外的 QQ回答
算了,只知道第一问 挺简单的,后面的 太麻烦了
设电源电压为U只闭合S,V1测的是R1和R2的总电压,V2测的是R3的电压I1=U/(R1+0.5R2+R3) ------①
U1=I1(R1+0.5R2)=U(R1+0.5R2)/(R1+0.5R2+R3)------②
U2=U-U1=I1R3=UR3/(R1+0.5R2+R3)-------③
P1=I1?R1=R1[U/(R1+0.5R2+R3)]? -----④-------------------S、S1都闭合,P在A端时& ,V1测的是R2的电压,R1没有接入电路I2=U/(R2+R3) -----⑤U1'=I2R2=UR2/(R2+R3)------⑥U2'=U-U1'=I2R3=UR3/(R2+R3) --------⑦
P2=1.6WI2?R2=1.6U1'I2=1.6R2[U/(R2+R3)]?=1.6 --------⑧
------------------S、S1都闭合,P在B端时 ,R1R2都没有接入电路
I3=U/R3--------⑨
P3=I3?R3=U?/R3 -------⑩-------------
因为 U2=1/2 U2',根据 ③ 和 ⑦,得U2=I1R3U2'=I2R3
I1:I2=U2 :U2'=1 :2
1/
U2=1/2 U2'
I1 X R3=1/2 X I2&X R3
I1 :I2=1:2
2/ U1=3/2 U1'
I1X(1/2R2+R1)=3/2XI2XR2
R2+2R1=6R2
RI=2.5R2
P1=I1XI1XR1=1.6
P2=I2XI2XR2=2I1X2I1X0.4R2=1.6XP1=1.96W
3/
I1X(R3+1/2R2+R1)=I2X(R3+R2)
R3+1/2R2+R1=2R3+2R2
R2=R3
U为总电压
情况2时r3的功率为p,因为R2=R3
p=p2=1.6w
所以总功率UXU/R2+R3=2X U X U /R2=2X U X U/R3=2P2=3.2W
&
&
解题过程我尽量详细点,有的过程可省略,但为你能理解,故意详尽。。。解:根据串联电阻的电压分配规律可知U?/U?=1/2=(R?+R?)/(R?+ 1/2 R?+R?)电阻值相差两倍所以I?/I?=1/2因为(R1﹢ 1/2 R?+R?)/(R?+R?)=2所以(R1﹢ 1/2 R?+R?)=2(R?+R?)&&&&&R?=3/2R?+R?因为U?+U?=U?'+U?'再根据已知U?= 1/2 U?'则U?+U?=U?'+2U?U?-U?'=U?再根据已知U?=3/2U?'=1.5U?'则1.5U?'-U?'=U? 1/2 U?'=U?根据已知U?= 1/2 U?’得U?'=U?'所以R?=R?R?=1.5R?+R?=2.5R?可得出:三个电阻的比例R?:R?:R?=1:1:2.5由I=U/R可知,电压一定时,电阻越小,电流越大。P?/R?=2×P?/R?P?/R?=2P?/2.5R?2P?=P?×2.5=1.6×2.5=4所以P?=4/2=2W到此时,电路可看成下图:
因R?=R?P?=U?'×I?=1.6W所以P?=2U?'×2I?=4×1.6W=6.4W
&
电路图
&
上面是总的电路图
&
下面解题&& 断S1闭合S时& 电路中有R1R3和R2的一半&&&。&&& 关闭S1闭合S&& 在A断&& 电路中有R2和R1&&。& 断S1闭合S时,电路中只有R3&&&&&& 设电源电压为U&&& 得出&& U1 =(R2/2& +R1)/(R1+0.5R2+R3)&*U& &&&;& U1'=R2/(R3+R2) *U&&;&&& U2=R3/(R1+0.5R2+R3)&*U&&& &U2'=R3/(R3+R2) *U&&&&&&&&& 利用两个比例关系得&&& 三个未知R& 两个比例关系,可以得到R的比例的&& R1 :R2 :R3& =2.5& :& 1&& :1&&&&
&
&
第一问&&&& 串联电路,看R3&&& 电阻相同,电压比已知&&&& I1 :& I2 = U2& : U2’&&& =&& 1:2
第二问&&&&&&& 求P1&&& 各种比例关系已知&&& 电压电压为U&&&&& 利用上面我列的R比例关系可得&& R1两端电压=R1/(R1+0.5R2+R3)&& *U&&& =2.5U/4&&&&&&&& P1& =[2.5U/4&]平方/R1&&&& 同理可得&& P2& =[0.5U]平方/R2&&&&& P1:P2=5:8&&& P2=1.6&&& P1=1&&&&
第三问&&&&&&&&P3& =U平方/R3&&&&& P2& =[0.5U]平方/R2&&&&&&&&比例关系已知&& P3 :P2& =4:1&&& P2=1.6&&& P3=6.4
&
&
&
天哪 不容易&& 有什么问题可以继续问&
等待您来回答
物理学领域专家初三物理电学复习安排(可编辑),初三物理电学,初三物理电学知识点,初三物理电学试..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初三物理电学复习安排(可编辑)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初三物理电路问题求解_百度知道
初三物理电路问题求解
一个只有一个定值电阻的电路中有一个电流表和一个电压表,两个表互换位置后会出现怎样的故障?A电流表烧坏B电压表烧坏C电压表有读数电流表读数为零D电流表有读数电压表读数为零求解啊
提问者采纳
选C,电压标可以直接接在电源两级哈,并且所测得的电压为电源电压,电流表要有电流通过才能有示数,另外电压表相当于一个电阻值很大的电阻,视为断路,电压表相当于一根电阻值很小的导线,视为短路
电流表会烧坏吗
不会,既然电压表相当于断路,那么电路就不通,电流当然就没有了,所以电流表没有示数也不会被烧坏哈!!
前面最后的一个电压表是指的电流表相当于一根电阻很小的导线哈,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求解的相关知识
其他5条回答
选C。正常使用方法为电压表与负载并联,电流表与负载串联。若用反了,则电压表串联进电路,因电压表相当于一个非常大的电阻,所以电路中没有电流,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源两端的电压,电流表读数为0
答案为A。因为原来的电压表是并联在电路中的,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互换位置后电压表是串联在电路中的,电流表并联在电路中,由于电流表电阻很小,所以电流表会烧坏。
电流表,内阻很小,电压表,内阻无穷大;当电流表和电阻并联时,因为电流表构成了短路,烧坏电流表。选A
电路中只有一个电阻,原来的电压表等于是接在电源2端的,而电流表的电阻趋向于0,所以相对于给电源短路,烧电流表。
c,串联电路,上有一个定值电阻,但被电流短路,但又因电路中有电压表测电源电压,所以,等于定值电阻局部短路。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初三物理电学计算题~~帮帮我啦~_百度知道
提问者采纳
R灯=12.5欧R灯:R1=U灯额:U1U1=4VU总=9VP灯实=0.5WU灯实=2.5VR2=32.5欧把公式P=UI P=I^2R P=U^2/R 记牢 并能够知其中两个量求另两个量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5条回答
因为S1闭合、S2断开所以可算出L阻值为25/2Ω,电流为0.4A,总电压为9V因为S2闭合、S1断开所以电流为1/5A,L上的电压为2.5V所以R2电压为6.5V因而得R2阻值=6.5/(1/5)=32.5Ω
题目中少了点东西,应该有个备注:电灯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忽略不计。有的话就是下面的步骤
物理综合计算题的解题思路之我见 物理综合计算题的解答要求学生使用准确性高,逻辑性强的数学语言写出演算过程,因此能够充分的反映出学生的解题思路,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考试中学生不能根据猜测得分,所以对物理学科来说综合计算题是一种较好的题型。2003年高考物理更是将综合计算题增加到7题,分值达到90分,占60 %,因此,提高解答计算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生高考物理成绩的一条正确途径。下面笔者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学生解答物理综合计算题的能力,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一、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审题是解题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审题的过程就是认真读题,分析题意,收集题目信息的过程。通过审题,发现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弄清题目中的物理过程,建立一幅关于所求问题的比较清晰的物理图景,初步构成解题的思维框架。在审题时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在审题过程中,对题目中的信息,要用简单的形式(包括文字、符号、图表、数据等)有序地记录下来,并对所记录的信息进行分析、推理,从信息中找出对解题有用的已知条件。在题目所给的条件中,除了直接的、明显的以外,还有间接的、隐含的条件,这些隐含条件往往隐含在关键的词语之中,题目的附图之中,所设的物理模型之中,发生的物理现象之中和题目的所求之中。因此,必须注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句以及题目附图,多角度地收集题目中的信息,绝不轻易放过每个细节,并借助联想和理论分析,挖掘并转化隐含条件。2.重视对物理过程的分析所谓物理过程是指物理现象或事实发生的前因后果和中间状态等完整经历的总称。在审题时,要弄清题目所描绘的是什么物理现象,是怎样的物理过程以及物理过程之间的关系,各个物理过程得以进行的条件,明确运动的性质,把握过程中的不变量、变量、关联量的相互关系,并找出与物理过程相适应的物理规律(定律或公式)及题目中的某种等量关系。二、确定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点、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研究对象的选择往往可以决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难易。在选择研究对象时,通常要注意两个基本原则:一是要选择己知量充分且涉及所求量的物体为研究对象;二是要选择能够满足某种物理规律的物体(或物体系)为研究对象。在某些题目中,若直接以所研究的物体为对象来解题有困难,可转移目标去研究与它相互作用的物体,然后再根据相互作用的规律,回过头来解决题目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如在有关连接体的问题中,如果只要解出连接体中各物体都相同的量(如共同速度、共同加速度等〕,或只要利用这些相同量就可得出答案,则应选连接体整体为研究对象;如果所要求的是连接体中各物体之间相互作用量,或是描述连接体中某一物体的量,一般需要对连接体各部分进行隔离,分别对整体或其中某一个物体进行研究,列出方程组求解。还可先选出已知量充分的物体为研究对象,求出过渡参量,再选另一物体为研究对象求出所求量。研究对象确定以后,就必须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是根据研究对象和周围物体的关系及其运动情况,按场力(包括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弹力、摩擦力的顺序依次分析出物体所受的全部外力;对研究对象进行运动分析时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注意运动的连续性,即当物体从一种运动变为另一种运动时,找出两种运动的物理量——速度、位移、加速度的关系;二是要注意运动的可能性,即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它的运动可能出现各种情况,对可能出现的运动情况要全面地进行分析、准确地作出判断。三、明确解题途径,正确运用规律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明确物体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找出与之相适应的物理规律(定律或公式)及题目中给出(或暗示出)的某种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或方程组求解,是解决综合计算题的基本解题方法。物理计算题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力学和电学两部分是重点。力学计算题变化多端,电学计算题综合复杂。但解题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即力法和能法。力法就是运用有关力的瞬间效应以及力对时间的积累作用的物理规律来解题。也就是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等研究讨论解答问题。能法就是运用有关能的各种物理规律来解题的方法。如功能原理、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质能关系方程……等研究讨论解答问题。牛顿运动定律研究的是物体受力时,加速度和力的瞬时作用关系,因此研究恒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就可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动量定理研究的是力的时间积累的效果,在已知条件和题目所求中,同时涉及到力F和时间t或速度V和时间t的题目,应首先考虑用动量定理来解。动能定理研究的是力的空间积累的效果,若在已知条件和题目所求中同时涉及到力F和位移S或速度V和位移S,则应首先从能量观点着手,选用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来解题。至于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只要守恒条件具备,根据初末状态的状态参量,利用守恒定律解题会更加方便。对于有些题目还得同时运用上述几种方法,实现一题多解。四、回顾解题过程,分析解题结果在解题过程中,有的题目解得很顺利,有的题目则多次受阻,有的题目则是靠“灵感”突来而解出的。在解题后要回顾一下解题时的思维过程,找出多次受阻的原因所在,是否还有其他解法,在解题中动用了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了哪些数学方法,这些解题方法在哪些类型题目中还可以运用。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解题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对物理规律的掌握,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避免陷入题海战术之中。在物理学中有些结论可做为定理使用,是因为它具有较广泛的用途,可以缩短分析问题的思维过程。同样,许多物理题目也有此功能,有些题目经过推理、分析后,可将过程浓缩,使其成为以后可直接使用的思维模式、物理模型。物理学中的很多重要结论和巧妙的解题方法都是通过对一些典型题目的结果分析、归纳出来的。如物体在三个力作用下平衡,三个力的作用线不可能交于两点;关于三个共点力平衡以及力的合成和分解的题目,都可用解三角形的方法来解;物体能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匀速下滑,其动摩擦因素一定等于tanα;在解速度不同但又相互制约的两物体的速度关系时,可将其中一个物体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作为合速度,接解题需要进行分解;两物体相碰,由于碰撞后的动能不可能大于碰撞前的动能,故碰撞后的相对速度不可能大于碰撞前的相对速度;绳系着物体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经过最高点和最低点时绳的张力之差总是等于 6mg;判断一个质点的运动是否在某一点附近振动,可画出它的v-t图象,看其在一个周期内t轴上方包围的面积是否等于t轴下方包围的面积;同一星球上的不同卫星,运行速度的平方与轨道半径成反比,运行周期的平方与轨道半径的三次方成正比;当电路的内外电阻值相等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任意开关的线圈绕垂直于磁场的转轴转动时,线圈所受的磁力矩M=NBIScosθ;导体棒绕其一端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磁场与棒垂直,则杆上的感应电动势E=BωL2/2;若线圈的匝数为N,当其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匀速转动时,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Em=NBSω等。熟悉以上这些结论和解题方法,在解物理综合计算题时,一方面易于形成解题技巧,另一方面也能培养敏锐的洞察能力。
RL=5×5÷2=12.5欧
(U1的平方):(U2的平方)=P1:P2
∴ U2=2.5V
U总=2÷5×10+5=9V
U2=9-2.5=7.5V
I2=0.5÷2.5=0.2A
R2=7.5÷0.2=32.5欧
初三物理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三物理电学知识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