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克标准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的混合物100克,剩余物的质量为110.2克,求所得溶液中

某制碱厂以海水为主要原料生产纯碱(碳酸钠)和其他副产品.(一)将海水进行处理后获得精盐水.海水中,除氯化钠外,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等杂质.其处理的主要流程如下:(1)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2)操作Ⅰ的名称是.(3)操作1所得的沉淀是混合物,其成分有:BaSO4、Mg(OH)2、(填化学式).(4)向滤液中滴加适量稀盐酸的目的是.(二)将精盐水制成饱和溶液,先向其中通入足量的氨气,再向其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至有大量晶体(碳酸氢钠,NaHCO3)析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NH3+CO2+H2O=NH4Cl+NaHCO3↓;将晶体转移出来后,加热至不再有气体产生,所得固体即为纯碱.(1)加热晶体碳酸氢钠获得纯碱的化学方程式为.(2)称取一定质量的纯碱样品,经多次充分加热后,再称重,质量无变化;另取少量纯碱样品加入适量水,样品完全溶解,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稀HNO3,再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根据上述实验可确定纯碱样品含有杂质(写化学式).(三)为测定上述方法获得的纯碱产品中碳酸钠的纯度.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纯碱产品进行检测.取22克该样品于烧杯中,加水将其溶解,然后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并不断振荡.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滴加盐酸过程中首先发生的反应是:Na2CO3+HCl=NaHCO3+NaCl;然后发生的反应是:NaHCO3+HCl=NaCl+H2O+CO2↑,在上述过程中烧杯中溶液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关系如图甲所示:(1)某同学认为,在上述纯碱含量测定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能使测定误差减小,其理由是.(2)请你根据图甲提供的信息,在图乙的坐标系中画出检测过程中产生CO2的质量随滴加盐酸质量的变化曲线.(标明二氧化碳质量的相应数值)(3)计算该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提 示 请您或[登录]之后查看试题解析 惊喜:新手机注册免费送10天VIP和20个雨点!无广告查看试题解析、半价提问将4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与60克2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百度知道
将4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与60克2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溶液能与多少克10%的盐酸恰好反应
来自复旦实验中学
其他&2&条热心网友回答
NaOH溶质的质量是40*10%+60*20%=4+12=16g溶液质量是40+60=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100*100%=16%设需要10%的盐酸的质量为xNaOH+HCl=NaCl+H2O40
10%x40/16=36.5/10%xx=146g
4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质量=40*10%=4g60g20%的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质量=60*20%=12g两者混合
氢氧化钠的总质量=4+12=16g
溶液的总质量=40+60=100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6/100*100%=16% 1.
NaoH---HCL40
解题可知X=14.6g
即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4.6g2. 设盐酸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为Y,解方程可知
14.6/14.6+Y*100%=10%
可知Y=131.4
所以盐酸溶液的质量为:131.4+14.6=146g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13.3克配制溶液,滴入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2.2克,求:_百度知道
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13.3克配制溶液,滴入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2.2克,求:
1,生成碳酸钠的质量
2,氢氧化钠质量
3,稀盐酸质量
4,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提问者采纳
解:设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为X,反应需要稀盐酸的质量为Y,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Z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2.2gX=5.3gY=25gz=5.85g样品中含氢氧化钠的质量=13.3g-5.3g=8g设氢氧化钠反应需稀盐酸的质量为X1,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1HCl
NaOH = NaCl +H2O 36.5
58.5 X1*14.6%
Y1X1=50gY1=117g稀盐酸质量的总质量=25g+50g=75g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5.85g+11.7g)/(13.3g+75g-2.2g)*100%=20.4%答: 1、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 5.3克
2、氢氧化钠质量为8克
3、稀盐酸质量为75克
4、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4%
提问者评价
好像也蛮简单的,O(∩_∩)O谢谢!
总算明白啦,只可惜作业已经交了,,,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解:设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为X,反应需要稀盐酸的质量为Y,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Z&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 & 73& & &117& & & & & 44& &X& & & &Y*14.6%& Z& & & & & 2.2gX=5.3gY=25gz=5.85g
氢氧化钠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②.(2)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之一是向样品中加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另一种方法是将样品溶于水,再向样品中加澄清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合物中加入盐酸时,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再与碳酸钠反应;设计方案:甲组同学:称取16.40g样品,放入足量的盐酸直到反应停止,共收集到4.40g二氧化碳.(设计思路:根据样品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再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乙组同学:称取16.40g样品,加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洗涤、干燥,共得到白色沉淀10.00g.(设计思路:根据样品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碳酸钙的质量,先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再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解决问题:(1)乙组同学判断石灰水是否过量的方法是;(2)根据两组同学的实验结果,请你帮助他们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交流与反思:在交流时,老师问同学们“能否用上述实验所得的数据计算出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甲乙两组的同学都一致认为可以.但小明思考后,觉得甲、乙两种方案都不妥,理由是:;小明又重新设计新方案:设计方案:先用电子秤准确称取16.40g变质的NaOH样品放入锥形瓶中,用电子秤秤得锥形瓶及样品的总质量为51.40g,再把175.00g&7.3%稀盐酸平均分成7份依次加入样品中,每次充分反应用电子秤秤得锥形瓶及所盛物质的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加入盐酸的次数
锥形瓶及所盛物质的总质量
222.00解决问题:请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不要求写计算过程)
分析:氢氧化钠放置在空气中易吸水而潮解,且有腐蚀性,因此在称量此类药品时应使用小烧杯,又因为是强碱,能与酸性物质或气体发生反应而变质,因此应密封保存.检验杂质实际就是检验碳酸根离子,对于碳酸根离子的检验一可用盐酸,能够生成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第二种方法可以用氢氧化钙溶液,因反应生成难溶性碳酸钙,因此会有白色沉淀产生.杂质中某种物质的质量分数则可用求得.解答:解:(1)氢氧化钠放置在空气中易吸水而潮解,因为是强碱,所以能与酸性物质或气体发生反应而变质,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此应密封保存.故答案为:①防止氢氧化钠吸水而潮解;②防止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2)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因为变质产物中含有碳酸根离子,因此检验是否发生变质时就是检验碳酸根离子的存在,因此可采用滴加盐酸试剂的方法,若变质则有气泡产生.因为是在碱性溶液中,酸和碱同时要发生中和反应,因此答案为: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3)检验碳酸根离子存在的方法除上述之外,还可能滴加氢氧化钙溶液的方法,因为碳酸根离子能与钙离子反应生成难溶的碳酸钙而出现白色沉淀.所以答案为:Na2CO3+Ca(OH)2═CaCO3↓+2NaOH.(4)(1)钙离子的检验同样可以用含碳酸根离子的溶液,如碳酸钠来进行检验.因此本题答案为: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碳酸钠溶液,看是否变浑浊;(2)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Na2CO3+Ca(OH)2═CaCO3↓+2NaOH106&&&&&&&&&&&&& 100x&&&&&&&&&&&&&&& 10.00g解得x=10.60g所以:×100%=64.6%,所以答案为:64.6%.并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因为样品中有水,无法测出样品的氢氧化钠的质量,所以以上数据不能计算出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所以答案为:样品中有水,无法测出样品的氢氧化钠的质量;由(1)可知,在加入的盐酸中,一部分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另一部分与变质的碳酸钠反应,同时,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因此整个过程前后质量的变化实际就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因此:(51.40g+175.00g)-222.0g=4.4g;由第五次、第六次都是产生2.2g的质量差可知本两次都是加入的算完全反应,且对应的二氧化碳都是2.2g.所以前四次的酸都是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的.设所用盐酸的质量分数为x.以第五次的数据求算盐酸的质量分数.Na2CO3+2HCl=2NaCl+H2O+CO2↑&&&&& 73&&&&&&&&&&&&& 44&&&&& 25gx&&&&&&&&&&& 2.2g=x=14.6%.这样违背了给出的盐酸的质量分数7.3%的说明,所以在反应中,在生成二氧化碳之前,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先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这样导致不能前四次没有气体产生.Na2CO3+HCl=NaHCO3+NaCl.但是消耗酸的总量与最终生成二氧化碳还是成正比的.设碳酸钠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整个过程消耗的盐酸溶液的质量为z.Na2CO3+2HCl=2NaCl+H2O+CO2↑&&&&& 73&&&&&&&&&&&&& 44&&&&&&7.3%z&&&&&&&&&&& 4.4g=z=100g.由于前四次的盐酸中,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只有100g-50g=50g.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NaOH+HCl=NaCl+H2O40&&& 36.5y&&&& 50g×7.3%=y=4g(16.4g中另外的1.8g是水)所以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0%=24.4%.所以答案为24.4%.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性质,样品中某物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并会检验碳酸根的存在,综合性较强.
本题由精英家教网负责整理,如果本题并非您所查找的题目,可以利用下面的找答案功能进行查找,如果对本题疑问,可以在评论中提出,精英家教网的小路老师每天晚上都在线,陪您一起完成作业。你可以将你的习题集名称在评论中告诉我,我们将会在最短时间内把你的习题集解答整理并发布。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基础上,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①如图所示,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发现装置的气密性良好.②在集气瓶里装进适量a体积的水,燃烧匙里放一块白磷(白磷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是40℃),并在酒精灯上把玻璃棒下端加热,按图示装置把集气瓶中的空气密封起来,把长导管的另一端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注:集气瓶内的长导管已伸到了瓶底)③用力把预先加热过的玻璃棒按下与白磷接触,观察到白磷立即着火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注:白磷与红磷燃烧的产物相同)④待白磷燃烧熄灭后,稍加振荡,白烟消失.⑤待集气瓶完全冷却至室温,量出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是b,整个集气瓶的体积是c.⑥根据a、b、c三个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集气瓶中白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2)在白磷开始燃烧到最后熄灭的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的变化情况是.(3)若实验非常成功,当c为500mL,a=100mL,则b=mL.(4)组内成员小张对“实验前集气瓶里要装进适量a体积的水”非常不理解.咨询了组长小明之后,他终于明白“a体积的水”的作用,其一是为了加快⑤步骤中集气瓶的冷却速度;其二则主要是.(5)在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的实施和实验现象的出现,会导致实验最后产生的实际值大于理论值的是A、装置气密性不好B、实验前集气瓶里没有装a体积的水C、集气瓶没有冷却到室温D、用红磷代替白磷(红磷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在240℃左右)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为了测定某品牌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探究过程如下:[提出问题]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知识准备]食用纯碱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另外还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反应过程中不考虑水和氯化氢的挥发.[设计方案并实验]甲组同学:称取12.00样品,加水配成溶液,在溶液中加入过量澄清石灰水,过滤、洗涤、干燥,共得到白色沉淀10.00g.乙组同学:称取12.00样品,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直到反应停止,共收集到4.4g二氧化碳.[解决问题]请你任选一组同学的实验结果,帮助他们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是,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计算结果精确到0.1%)[交流反思](1)甲组的小青同学认为,要求出碳酸钠的质量,也可以使用与盐酸和石灰水所属类别不同的其他物质(填一种具体物质的化学式)的溶液与样品反应,通过测定相关物质的质量,进行有关计算即可.(2)乙组的小雨同学认为,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也可求出:取13.5g样品放入烧杯中,每次加入20g稀盐酸(不考虑水、氯化氢逸出)后用精密仪器称量,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加入盐酸的次数
烧杯及所称物质总质量/g
生成气体的质量/g
--表中数据a=g,b=g.并请你在下边的坐标纸上绘制生成气体的质量与所加稀盐酸质量关系的曲线.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共同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的有关实验.(1)甲同学将所学气体制取的知识整理如下,请你帮助他完成相关内容.①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集气瓶,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可选用的制取装置为A和E(填字母,下同),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K2MnO4+MnO2+O2↑2KMnO4K2MnO4+MnO2+O2↑,其化学反应类型分解反应.②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H2O+O2↑2H2O2 2&.&2H2O+O2↑,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其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反应结束后,欲将二氧化锰回收再利用应进行的主要操作是过滤,所需玻璃仪器为烧杯、玻璃棒、漏斗.(2)根据所学知识及所给信息回答问题:&&& 氨气(NH3)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氨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选用D装置收集氨气.(填写字母)(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①量取8mL稀硫酸,应选用B(填字母)的量筒.A.5mL&&&&&&B.10mL&&&&&&C.100mL②往试管里装固体粉末,通常使用C(填字母).A.镊子&&&&&&B.玻璃棒&&&&&C.药匙(或纸槽)③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B(填代号).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科目:初中化学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后,做了CO还原CuO的探究实验.实验发现CO与CuO加热后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粉末.请你参与该小组的研究过程并完成相关任务:[研究课题]探究红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查阅资料](1)有关物质的颜色CuO粉末:黑色,Cu2O粉末:红色.(2)CuO和Cu2O都能和稀硫酸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Cu2O+H2SO4═CuSO4+Cu+H2O[猜想与实验](1)如果硬质玻璃管内红色粉末为纯净物,小明同学猜想红色粉末的成分是Cu,而你对红色粉末的成分有不同的猜想,请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简单实验方案
CO和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取少量红色粉末放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振荡
溶液变为蓝色,仍有红色固体
&Cu2O+CO22CuO+COCu2O+CO2(2)如果硬质玻璃管内红色粉末为两种物质的混合物,要确定粉末中两种物质的质量分数,还需要通过有关数据进行计算.下列数据中可以作为计算依据的是(填序号)AC.A.反应前CuO粉末的质量&&B.通入CO的质量&&C.反应后固体混合物的总质量.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产生了兴趣,甲乙两组同学围绕这瓶氢氧化钠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提出问题①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②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查阅资料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②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合物中加入盐酸时,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再与碳酸钠反应;设计实验实验一:探究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①取少量该固体样品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说明该样品中含有碳酸钠,由此可确定该固体已发生变质.则反应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②如果氢氧化钠已经完全变质,甲组同学认为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后,溶液应呈无色,乙组同学思考后认为甲组同学的想法是错误的,原因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显碱性,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③为探究该固体中是否还有未变质的氢氧化钠,同学们又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请将下表填写完整.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除去碳酸钠
取少量该固体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滴加适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产生白色沉淀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2NaCl+CaCO3↓
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向过滤后的滤液中滴入酚酞试液
该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实验二:测定其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设计方案①甲组同学:称取20.00样品,放入过量的盐酸直到反应停止,共收集到4.40g二氧化碳.(设计思路:根据样品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再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②乙组同学:称取20.00g样品,加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洗涤、干燥,共得到白色沉淀10.00g.(设计思路:根据样品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碳酸钙的质量,先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再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解决问题根据两组同学的实验结果,请你帮助他们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任选一组写出计算过程)交流与反思(1)在交流时,老师问同学们“能否用上述实验所得的数据计算出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甲乙两组的同学都一致认为可以.但小明思考后,觉得甲、乙两种方案都不妥,理由是:样品中有水,无法测出样品的氢氧化钠的质量.(2)小明又重新设计新方案:先用电子秤准确称取20.00g变质的NaOH样品放入锥形瓶中,用电子秤秤得锥形瓶及样品的总质量为70.00g,再把175.00g7.3%稀盐酸平均分成7份依次加入样品中,每次充分反应用电子秤秤得锥形瓶及所盛物质的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加入盐酸的次数
锥形瓶及所盛物质的总质量
240.6(2)请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0.0%(不要写出计算过程)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质量为14.6克的久置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样品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停止后测得生成气体的质量为4.4克则反应中_百度知道
质量为14.6克的久置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样品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停止后测得生成气体的质量为4.4克则反应中
共用去20%的稀盐酸多少克?要完整的过程~~
提问者采纳
Na2CO3+HCl=NaCl+H2O+CO2↑106
x=10.6g氢氧化钠样品含有氢氧化钠14.6g-10.6g=4.0gNa的质量为(4.0/40+10.6/106×2)×23g=6.9g由于反应后只有NaCl含有Cl【由HCl转化】所以共需HCl的质量为6.9/23×36.5g=10.95g
共用去20%的稀盐酸为10.95/0.2=54.75g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4条回答
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不论是氢氧化钠还是碳酸钠,都与稀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产生的4.4克就是氢氧化钠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重量。因此你需要根据二氧化碳的量来推算出碳酸钠的量,14.6g减去推算出的碳酸钠的量就是氢氧化钠的量,知道有多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就知道消耗了多少的盐酸,最后代入盐酸的浓度就可以知道实际消耗了多少的稀盐酸了。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是44,则4.4克是0.1MOL。碳酸钠摩尔质量是106,0.1MOL的质量之10.6克14。6-10.6=4克,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是40,则说明有0.1MOL的氢氧化钠。0.1MOL碳酸钠中含有0.2MOL的钠,0.1MOL的氢氧化钠含有0.1MOL的钠。合计含有0.3MOL的钠,则需要消耗0.3MOL的盐酸。盐酸的摩尔质量是36.5,则0.3X36.5=10.95盐酸浓度是20%,则10.95/20%=54.75克答案是消耗20%的盐酸54.75克
4.4g气体为CO2,有4.4/44=0.1mol根据碳守恒,所以原样品中Na2CO3也有0.1mol,则有0.1*106=10.6g则氢氧化钠有14.6-10.6=4.0g,即为4.0/40=0.1mol因此原样品中有0.1mol碳酸钠和0.1mol氢氧化钠共消耗的盐酸物质的量为0.1*2+0.1=0.3mol,为0.3*36.5=109.5g则共用去盐酸为109.5/20%=547.5g
久置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样品,就是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变成了碳酸钠和水,和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气体质量是4.4克,就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二氧化碳和水,这4.4克气体就全部都是二氧化碳,那就很容易得出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1mol,换句话说,要消耗0.2mol的盐酸,即7.3克盐酸。另外,0.1mol的碳酸钠质量为10.6克,就是说还有4克是没有跟二氧化碳反应的氢氧化钠,这些氢氧化钠也会跟盐酸反应,这4克氢氧化钠也是0.1mol,就是说同样要消耗掉0.1mol的盐酸,即3.65克。最后整理结果,一共需要消耗10.95克盐酸,即共用去20%的稀盐酸54.75克.下面是涉及到的方程式Na2CO3+2HCl=2NaCl+CO2↑+H2ONaOH+HCl=NaCl+H2O请楼主也自己检查一下,看有没有错误
Na2CO3 + 2HCl -----& 2NaCl + CO2 + H2Om1(HCl)=73*4.4/44=7.3
消耗Na2CO3为:106*4.4/44=10.6gNaOH + HCl -----& NaCl + H2Om2(HCl)=36.5*(14.6-10.6)/40=3.65g需要盐酸为:(7.3 + 3.65)/20% = 54.75g
氢氧化钠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氢氧化钠溶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