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多久会覆盖全国?那工程造价的将要经济危机下如何生存存啊!

直播:让地产从3D到5D 国际BIM技术研讨会暨DBU成立大会_访谈直播_新浪房产_新浪网
直播:让地产从3D到5D 国际BIM技术研讨会暨DBU成立大会
  活动名称:让地产从3D到5D 国际BIM技术研讨会暨DBU成立大会
  活动地点:重庆维景国际酒店
  主持人:立业地产服务机构副总经理 沈光明
  议程:
  一、重庆世贸中心理事长李世蓉女士致辞
  二、重庆市协会会长莫元春致辞
  三、“BIM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主题演讲――香港理工大学首席建筑李恒先生
  四、BIM项目策划与案例分析――香港理工大学建筑虚拟实验室BIM策划总监黄霆先生
  五、“回归原点的未来”主题演讲――重庆大学教授褚冬竹先生
  六、“BIM技术在设计实践中的运用”主题演讲――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陈荣峰先生
  七、“BIM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主题演讲――重庆世贸中心理事长李世蓉女士
  八、互动环节
  九、DBU数字地产研究中心成立仪式
&&& 网络直播:新浪乐居
国际BIM技术研讨会暨DBU成立大会现场
  沈光明: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今天下午光临BIM技术研讨会的现场,我是今天的大会主持人沈光明。刚进会场的时候我听到很多人在议论,说今天这个BIM技术会主持人很特殊,说是潘石屹到现场来当主持,我很负责任的告诉他们潘石屹今天没有来,但是有一个和潘石屹一样智慧的人站在这里,谢谢各位。
  在座的绝大多数朋友其实都是非常熟悉的,你们是地产界的中流砥柱,今天也有少量的新面孔,其实都是关注发展未来的精英人群,今天的大会有了我们这么多朋友的关心和支持,我相信我们的大会一定是一次热烈而又完美的思想盛宴。
  接下来我隆重介绍一下今天到会的主要嘉宾,他们是:重庆业协会会长莫元春先生,重庆世界贸易中心理事会长、重庆市对外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大学教授李世蓉女士,香港理工大学首席教授、建筑创新研究中心负责人李恒先生,李老师是专程从香港过来的,香港理工大学博士、BIM技术策划总监黄霆先生,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褚冬竹先生,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荣峰先生。今天还有幸邀请到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的相关领导,今天也特别邀请到重庆立业房地产顾问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喻际如女士,立业公司的总经理赵亚女士。
大会主持人立业地产服务机构副总经理 沈光明
  BIM技术是一项国际领先的管理技术,一直以来都受到行业各方的广泛关注,今年10月份的时候立业团队有幸到香港理工大学参加了一项关于BIM的技术研讨,在这次研讨会上,有来自香港房屋署的相关领导,有香港理工大学的专家教授,也有国际一线应用BIM技术实施的相关企业。从来没有一项技术如此得到政府、企业、学院广泛一致的认同,所以我们也非常的有深刻的认识,未来经营发展开发BIM技术应该是一项非常好的,代表了趋势的一项管理技术。本次大会的主办方都是我们BIM技术的热心关注者,重庆房协是地产行业热心的支持者,世贸中心是我们国际经济交流和推动的想法和引擎,香港理工大学也是国际知名的顶尖学府,重庆立业房地产顾问公司是一家行业内破有知名度的营销代理机构,有成立13年的历史,是中国地产百强企业的优先战略营销合作伙伴,和我们的建委、房管、统计也有10年以上的行业研究合作,也有连续8年和香港理工大学人员的互动、交流和学习,他们相信这项技术一定也能够为房地产业的发展带来一个全新的力量。
  现在就有请李世蓉女士上台致欢迎辞,大家欢迎。
重庆世贸中心理事长李世蓉女士致辞
  李世蓉: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媒体的朋友,特别是远道而来香港理工大学的专家,大家下午好!首先我谨代表重庆世贸中心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各位嘉宾的支持表示诚挚的感谢。
   BIM作为国际先进行业的一门技术,在重庆还没有开始得到广泛的关注,作为助推重庆内陆开放高地这样一个世贸中心,我们不仅是民间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我们也有义务将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引进重庆,为重庆市场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让重庆更快更好的站在世界的舞台上。大家看到重庆目前经济高速发展,房地产市场也是在一个高速发展中,我举一个例子,今年1-6月份我观察过一个数据,就是在房地产的规模销售面积上做了比较,重庆1-6月份房地产的销售面积基本上是和北京、上海、天津的总和相当,就是他们的总和和重庆一家基本上是相同的,接近在2000万平米,这三个城市加起来是2000多一点的规模。所以可以看到重庆房地产市场的高速发展。
  在世贸中心的引进下,立业地产积极与香港理工大学建筑中心合作,成立数字地产研究中心,希望对BIM技术在重庆的应用,特别是在策划环节做进一步的探索,带动重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当然在这里也要特别感谢香港理工大学的教授,我们的嘉宾,感谢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内地地产界的交流,为大家提供这么一次接触到国际领先前沿技术的机会,希望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天不仅与企业互动、与房地产开发商进行互动,待会儿在教授的介绍中大家可以感受到BIM技术不仅对开发商,还对政府以及各个参与方、项目物业管理都会带来机会。所以我相信今天是一个非常好的沟通机会,我们也希望通过今天的会议加强交流,能够对这项新的技术有所了解,能够很好的应用到房地产业当中。今天各方的精英欢聚一堂,不仅是作为房地产业界的盛会,刚才主持人也介绍了待会儿我还有一个发言,也是对新的技术自己的一些看法以及给建筑领域,特别是在整个建筑行业,包括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所涉及到各个参与部门带来的机会,以及我们为什么要在这个新的领域中参与。所以我也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在这里也要感谢莫会长,这次会议的主办方,包括香港理工大学、重庆大学,我觉得现在的社会特别需要这种合作,需要大家联手来共同把房地产事业做得更好,谢谢大家!
  沈光明:谢谢李世蓉女士。其实我们的李主任一直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领导,在很多地产行业、城市,包括建筑,还有现在的贸易经常有她的身影,现在我们的领导不仅在管理上有自己的特长,其实也是行业技术的推动者、参与者,再次感谢李世蓉女士。
  前段时间世贸中心也有一个动作,就是把台北的世贸商城迁到西永,其实也是非常浓墨重彩的一笔,现在我们的政府部门、民间组织做了非常多的实事,正是这样一点一滴的推动,让我们的城市越来越美好,我想重庆的未来就是由我们这样一群人而奠定的。
  谈到行业,我们有一个协会和一个人是必须要去提的,那就是房地产行业协会以及莫元春会长,今天我们也把莫元春会长请到了会议的现场,现在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莫会长致欢迎辞,大家欢迎。
重庆市协会会长莫元春致辞
  莫元春: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这次活动,我想首先对世贸中心和立业机构为推动重庆本土业发展所做出的努力表示由衷的感谢,同时对香港理工大学建筑创新研究中心为我们重庆建筑与房地产业带来BIM这项先进技术表示诚挚的谢意。
  重庆作为我国第四个直辖市,长江经济中心城市,在发展历程中一直得到来自多方的关照和关注,年轻的重庆活力四射,她将来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的帮助,立足业我们全市人民都有着共同的愿望,那就是把重庆建设得更好,让她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发挥更大的作用,呈现更高的城市价值。至于我们所生根的房地产业,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就是推动行业平稳发展,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
  今天,我非常高兴,因为在这个共同的使命之下,来自世贸中心,有立业公司,有来自香港的先进技术力量,在与协会携手并进,积极推动重庆建筑与业发展,并且已经有现实成果。BIM技术受到香港政府的高度重视,香港已经决定于2015年起在所有新建项目中都应用BIM技术,这项技术能将复杂的规划设计与BIM的概念转化为可行的立项,在多个部门会商的时候能够起到更有效的沟通助力。还可以预测楼宇落成后的效果,掌握最优秀的设计,并通过分析日光和通风质量来制定打落的位置及座落,以便使每个房间都有最佳的采光和通风效果。在开始动工时BIM技术还能够准确预测工程所需建筑材料用量,达到节省建筑成本和降低环境污染对市民影响的效果。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再次强调要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创新推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要加强节能减排,加强环境保护。因此,作为业协会,我们将努力推动BIM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重庆建筑与房地产行业发展加速,也争取使重庆成为全国先进技术引领和应用的典范城市。
  谢谢大家!
  沈光明:谢谢莫会长。刚才我们莫会长这种精彩的致辞里谈到了关键词,一个是使命,一个是责任,另外一个就是谈到香港的成功经验。正是因为我们的领导有这样的责任心、使命感、视野,未来行业的发展才真正充满了希望,谢谢莫会长。
  接下来就即将进入一个揭秘BIM技术的环节,在今年10月份的时候,董事长以及我还有我们的团队到香港理工大学现场听了一场李恒教授、黄博士以及香港理工大学教授的精彩演讲,说实在话稍有点遗憾,因为李教授英文的演讲水平非常高,但是我的中文接受水平非常高,频道稍微有点不对。今天李教授说就来一个中文版的演讲,现在就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来自香港理工大学的首席教授李恒先生登台演讲,大家欢迎。
“BIM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主题演讲
  李恒:谢谢主持人。我敢肯定给你说,你比潘石屹不仅长得漂亮,而且口才好多了。我是从小地方来的,我是香港的,来之前我的同事问我,香港十几年前是全世界竞争力第一的城市,现在竞争力第一的城市大家知道是重庆,他说为什么呢?我给他们说很简单,因为重庆不仅有薄书记,还有比如李世蓉主任、莫会长,还有各位地产业的精英,香港是没有的,所以这是大家的竞争力。我今天非常高兴能有机会与大家交流。
  汇报的主题其实就是什么是BIM,我想开一个头,然后黄霆补充,褚教授进入详细解答以后,李主任定位。什么是BIM很简单,刚才主持人说我的英文好,可惜他英文不太好,我中文也不太好。BIM是一种三维的描述语言,它不只是一个三维,而是把建筑业的有关信息集成在一块的计算机模拟系统,这个BIM可以指一系列的软件,同时最主要BIM暗示着一种操作行为的变革。为什么这么说呢?BIM可以实现让你先试后建,这个试就包括功能的分析,刚才莫会长、李教授都提到了,有了BIM之后可以让你把这个产品太阳能的反映,可以进行一个先试后建的尝试。
  大家可以看到这张图,上面是咱们现有的建筑的操作过程,是一种线性的过程,开始是前期的规划,然后是设计到详细设计、施工、物管。有了BIM之后可以把设计过程从线性的串联过程转化成一种并联的过程,或者一种并行的过程,好处就是能够让所有项目的参加单位,让大家同时间进入一个快速的决策,达到减少作物、节约时间。节约的时间干什么作用呢?就是刚刚说的可以让大家先试一试,试试这个产品建成以后的功能到底能不能达到要求、价值是不是能够最大化,所以我老是强调BIM是可以让大家先试后建的技术。
  图上所反映的就是它的设计改变对整个项目的影响,大家知道在前期影响成本的能力是最大的,也就是这一条线。后行的变化代价就会越来越大,目前二维的设计过程因为是二维,所以发现错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在项目的后断,所以代价非常大,BIM就是把发现错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向前移了,这也是重复我刚才说的先试后建非常重要。
  这个BIM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的团队是以黄博士为首,其实可以做以下这些工作,当然这个BIM并不局限这些功能,这些功能就包括比如开发商关心的容积率调整改变对投资会有什么影响,还有产品对周围的环境是否很协调,对于周围的山景、场景是不是很协调,还有刚才说的太阳辐射、日照轨迹、能耗分析等等,还有小区内部的分析等等。我只是举了几个例子,告诉大家BIM到底做些什么事情。
  图上这个动画其实也是重复刚才的观点,一定要让大家同时参与先试后建,大家看到这个场景是业主、设计部门,包括将来可能的使用者,在一个虚拟的环境之下,进入这么一个协同设计、协同规划的场景,让大家同时间达到共识最快做决定。
  还有BIM其实可以在规划过程中让大家尽快的尝试不同的容积率情况、低层高层的搭配,使整个项目不仅满足功能的需求,同时使投资回报率最高、最大。
  先试后建拥有的好处,如果不用这个技术会有什么坏处呢?这就是一个反例了。大家可以看到这是北京西直门西环广场没有用BIM的一个反例子,这个建筑在建造之前在立面没有一个遮阳的措施,施工完以后大家发现整个广场出不去,在任何一个办公室白天都是有很强烈的日照,会感到很热,就是因为这样的设计在之前是没有办法预测它的功能是否可以满足要求,如果有BIM的话就可以进行相关的分析避免错误,因为这个改造的费用是非常高的,这个项目的改造费用几乎达到了总造价的15%。正面的例子就是用了一个BIM技术,不仅对技术性的布局、小区的环境、造林采光、室内的热效应可以进行分析,还可以对体积的设计,包括朝向、方位、门窗的比例、自然通风的情况,还有结构、能耗的分析等等,用这个可以解决刚才所说的弊端。
  下面又是另外一个例子,你用了BIM技术以后可以对项目进行很多评估,这一个热导效应的评估,上面的图可以看到红点是有热导效应,也就可以采取一些改进措施,加一些渗水的砖,热了以后就会凸水出来,降低热效应,加强喷水池就要热导效应降下来。
  下面的例子是香港理工大学做的一个项目,是ICC,用了BIM以后对项目进行再设计,对用电量有一个很大的下降,每年可以节约几百万的费用。下面的例子是一个小区的例子,有很多小区有喜阴区、喜阳区,这种方式可以用先试后建的方式解决。
  在BIM怎么和业界合作的呢?我们有一个团队,刚才说的以黄博士为首。我们的团队和施工单位其实是并行的,比如你在规划预算我们有一个BIM小组,就是在你出了规划设计的同时做一个BIM的模型,对它进行一个仿真评估,如果找出毛病以后就把我们的意见反馈给设计方,然后设计方提供修改意见重新评估,直到满意为止。这是我们的一种合作模式。
  刚刚讲了设计阶段BIM怎么使用,施工阶段我们怎么使用呢?我们主要对施工的工期进行成本优化、安全管理。在香港成本控制我个人认为做得比较好,有了BIM之后最大的好处是在施工阶段可以进行实时的造价控制,因为从理论上来说的,有了三维模型在计算施工造价就变得非常简单,有了这个东西以后,开发商如果要进行实时的造价预算用了BIM就可以做到,如果要严控造价就可以用BIM。还有在施工单位有一些难点不好把握,我们也建议他们先试一试,然后再建,如果你要发生错误也是发生在虚拟的环境里,避免在现场出错。所以这也是一个先试后建的理念,这个技术非常成熟,也是理工大学团队独自开发的,我们用了一个游戏的引擎来设计一套先试后建的施工工序安排。
  同时香港理工大学正在研发一套安全措施,我们是通过虚拟和遥感技术相结合,就是让功能和机械都配合一些遥感技术,目的是实时技术测距,避免机械和人的相互碰撞,这样就可以进行工程的安全施建。
  最后BIM技术可以建成一个物业管理模型,这个模型可以有供应商的电话、地址、设备的型号等信息,这样就方便物管大修计划安排等等。
  我就开了一个头,什么是BIM,BIM怎么能在建筑中使用,我觉得黄博士和各位专家可以继续,谢谢大家!
  沈光明:谢谢我们的李恒教授。刚才听了李教授的介绍,这一次比上一次在香港听得要真切一点,我做一个归纳,我比较喜欢归纳。BIM技术不是IBM技术,字母都是一样的,但是同样都是先进技术的代表,那么BIM技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先试后建,打个比方,就像结婚以前先谈恋爱,把恋爱谈好了未来结婚的成本就低。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恋爱里有三个好处:第一,时间。时间就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预演。第二,成本,先把恋爱工作做好。第三,安全。安全是第一位的。做一个不恰当的结论我想或许稍有意思,再次感谢李恒教授的精彩演讲。
  下面我们就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黄霆博士上台做具体的实际操作汇报。谢谢。
BIM项目策划与案例分析
  黄霆:今天很高兴能够回到重庆,其实我自己就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自己去北京念的大学,然后去香港理工大学读的博士,一直在外面也有十多年了。今天很高兴能够把这十多年来的一些研究成果带回自己的家乡,能够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BIM的技术。
  谈到BIM技术,刚才沈总也介绍到了,我觉得他的比喻很好。技术不是一个很高深的东西,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其他其实在美国也就是从2000年才开始慢慢对这个技术有点认识,现在到了2011年,差不多10年的时间在美国已经有接近70%左右的人在这个行业开始使用这个软件,可能预计再到2015都会接近100%的人会去用这个技术。所以首先大家应该很清楚的知道这个技术本身是非常普及的。我们国内可能起步会比他们稍稍晚一点,而建筑的市场是在中国,我相信我们很快能够看到国内会有更多更好的例子。
  今天我会介绍一下BIM技术在香港的一些应用,我们归纳了一下在项目中,在不同的阶段,从规划、设计、施工运营我们一共列出了有20几项BIM可以做应用。我会接着刚才李教授的介绍,我用香港的一些实际例子做具体的演示。
  首先是规划阶段。刚才提到了用BIM技术可以帮助楼宇进行选型,比如在这样一个项目里,一共是有18栋楼的群体,那么是放在一个半山上,通过这样的技术作为很简单的三维建模就可以帮大家实现到规划以后整个建筑对于天际线有什么样的影响,对于整个大家的视线有什么影响都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然后现在大家对于绿色环保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那么我们在香港也是,通常用这个技术我们会对于建筑的采光进行模拟,这样的话就可以去发现这种喜阴、喜阳的地方做更好的布局。这些模型可以放在一些模拟的房间里,帮大家分析它的通风以及减少后期建筑的能耗。可以分析到房间里冬天、夏天温度的高低,这样可以节省未来能耗的消耗。
  之前谈到的是在规划阶段,到了设计阶段,这张图左边的是模型,其他的是一张照片,这不是一个渲染图,这是把模型和照片做了一个合成,通过这样让公众事先对这个楼有一个了解,通过BIM的模拟,大家对于它的站立面配色不用做渲染就可以很快进行配色的分析。
  除了建筑设计以外,结构工程师可以直接把模型导入结构分析软件里,这样把建筑和结构做了一个综合,这样就不需要再进行二次建模,可以直接分析出结构。除了建筑结构以外,其他各个专业,比如说管线、给排水、供电、空调等都可以通过这个技术结合到一个三维模型里,这样就可以事先帮大家发现设计中的问题。当设计好了以后,可以看到这个三维模型能够直接生成二维图纸,传统上我们是现有二维图纸,然后去画一个表现的三维模型,现在有了三维模型之后,二维图纸就可以很容易直接生成,还可以进行一些碰撞的检查,在施工之前就可以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
  图上所展示的是香港房屋署的项目,这是一个适时的动画渲染这是一个游戏的隐形,不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做渲染,通过这种适时的渲染设计师即刻就可以看到模型,对大家进行方案的选型,对于整个楼宇的设计都能带来很多的好处。
  除了在设计方面,BIM还可以和其他的技术进行结合。我们经常会提到的一个GIS地理信息系统,这通常是用到规划的阶段,通过BIM和GIS的集成可以帮助开发商可视化、选址、选型,还有以前有沙盘,现在有了三维模型以后可以用打印机打印出一个三维的沙盘。现在有了BIM的模型以后,模型可以放到一些规范的检查系统里,可以进行一个规范的检查,看设计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香港正在努力做这个规范检测。
  以上谈的是规划和设计阶段的一些应用,简单做一个总结。对于开发商在规划设计的时候有两个选择,比如要用BIM技术,可以要求设计院应用这项技术。另外一个方法,国内现在也有了一些BIM的顾问团队,可以让BIM的顾问团队进行一个配合,做设计的时候做BIM可能对于设计费用会有一个相应的提高,会有一个要求的增加,但是它的好处大家可以看到对整个建筑性能有一个很大的提高,另外模型设计完了接下来要介绍的就不再施工环节里,可以利用设计好的模型去帮助承包商进行施工的规划、方案的模拟。
  首先是在地基开挖部分,我们有了三维的实物模型之后,可以帮助施工单位能够很清楚的知道是一个什么样的场地,然后进行场地规划时可以去布置施工设备的安装、工程车辆怎么进入,以及如何去规划安全的一些通道。
  现在香港房屋署到2015年之后所有的项目都会用三维设计,在投标时也会要求承建商进行模拟,给出一个更好的方案。除了对方案进行模拟之外,通过用BIM技术,还可以推进预制构建的设计,通过BIM的技术,一个是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设计预制构建,另外用三维模型可以直接指导生产,最后在安装的时候在现场可以指导预制构建的安装。
  图上是香港一个70多层的办公室,用BIM的技术我们叫4D,就是把三维模型加上一个时间,可以去帮助承包商规划、优化整个楼面施工时的资源和设备。以前施工很多时候都会出错,可能在第一层楼施工时会发现问题,然后再第二层时进行解决。通过模拟可以先试,施工时可以跟着模拟来进行。进行到细部了,比如在比较复杂的机房安装都可以通过BIM的建模去保证这种大的机械安装是不会出问题的。
  除了4D以外另外一个就是5D,5D可以直接通过模型生成成本,通过5D可以帮助开发商从项目前期一直到竣工任何一个设计的修改、任何一个项目的变更,通过5D都可以直接让你知道变更和设计对于整个建筑的成本会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通过5D的技术应用,可以很好的帮助开发商全程控制成本,不会到你设计改完了以后,最后设计单位告诉你,这个项目可能会超支几亿,那就很麻烦了。
  在施工阶段BIM的技术也可以和其他技术进行结合,比如和各种无线传感技术,比如RFID的技术,把每一个构件都贴一个标识,这样在施工时就可以构建一个管理,在运行时大家直接通过这个构件就可以读取到模型,帮助大家在运营阶段做进一步的运营管理。BIM模型可以结合竣工模型、竣工图这些设备的说明以及保养证书,这些东西都可以和模型做一个整合,在这之后的管理运营阶段可以很好的帮助物管公司做物业管理。现在大家都用iPad和iPhone,现在BIM的模型也可以直接发布到上面,以后物管就可以直接拿着一个iPhone或者iPad进行现场的物业管理。
  刚才提到了运营阶段,BIM的技术已经运用到楼房拆除的阶段,通过BIM的建模,除了可以在设计和施工帮助到开发商,如果要进行旧楼拆除时也可以帮助开发商更加环保的拆除。
  最后我简单的作一个总结,BIM的技术其实大家可以画三个齿轮,BIM的技术可以提供一个可视化的平台,可以方便大家沟通,可以帮助开发商提供给使用者很多互动的功能。BIM我相信对于地产开发商可以带来无限的商机,谢谢大家。
  沈光明:谢谢黄博士。我八卦一下,好象黄博士说你是重庆这边出去的?我记得好象某一年有一个什么理科状元是不是黄博士你?
  黄霆:我是97年南开中学的。
  沈光明:再次感谢黄博士。刚才黄博士用实证的方式讲述了BIM各个方面的特点,我觉得有几个点值得关注:第一,BIM技术并不是说刚刚起步,实际上它的起步时间比较早,根据黄博士的演讲里可以看出,谈到2000年开始就有BIM的概念。第二,运用范围会越来越广泛。我刚才注意听到黄博士讲到的在2015年时,香港房屋署在所有的开发将使用BIM技术。另外BIM技术在我们实际使用过程中有非常多的好处,环境的评测、多专业的协调、多技术的集成,也看到成本的概念,让你的成本可控。实际上我们这个行业,特别是开发商这一块应该都是非常关注的,所以在此也非常感谢黄博士。
  今天应该是一个非常热烈的研讨,接下来我们会请到的演讲嘉宾是褚冬竹先生,褚冬竹先生也是立业公司建筑方面的专家,现在我们公司很多项目前期营销策划都有冬竹老师的辛苦劳作,很多项目他都会为你提出宝贵的意见。冬竹老师现在在重庆工作,实际上有很多留学的经验,应该叫学贯中西,有很多市场化的概念,今天就请冬竹先生上场,大家欢迎。
“回归原点的未来”主题演讲
  褚冬竹:尊敬的各位领导,来自重庆业的朋友们,刚才听了两位来自香港专家的介绍,我觉得好象这个事已经不用讲了,所以我班门弄斧一下,把自己演讲的时间压短一点,我就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我今天的题目看起来很多技术,叫“回归原点的未来”。BIM的思想并不是面对未来的,好象大家都搞不清楚悬的东西,其实它是基于房子建造全过程的一个真实状况而引发的技术。我先用中国的一张古画,无论我们在面对西方的文化也好,还是东方的文化也好,我们想创造的就是把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融合存在的理念,这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但是怎么样达到这个终极目标人类想了很多办法,我自己提了四个字,即创、造、用、续。所以整个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因此我就从新技术哲学思维的角度和大家作一个分享。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阶段,创建筑。也就是任何一个空间,或者讲任何一个人工环境,首先不是在无序的而没有思想的情况下建设成功的,所以第一个阶段就是怎么样创造一个空间。在传统建筑学的方式里大概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一张图,这是古罗马时发明的一种几何绘图方法,在当时也是一项技术,没有人知道把我们自然界的空间在二维图纸上表现出来,于是在当时的工匠这是一种非常高深的技术,这是在古罗马的建筑里一个台阶的画法。紧接着我们出现了三维模型,这是在文艺复兴时期米开罗正在向教皇汇报的情况,在这个时候三维的概念已经植入了建筑师的头脑,只有这样的方式才能清楚的表达,这样的三维模型是一个三维几何尺寸的模型,并不是一个信息的模型,所以BIM技术的I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词。于是在建筑师不断创造怎么样把一个三维的形象转变成二维,然后能跟人沟通,发明了很多种办法,比如这就是几张技术非常高潮的钢笔画,每一张画花的时间大概在三天左右。而今天如果我们用到新技术有可能这是一瞬间完成的事情,在今天我们可以把它当艺术品来欣赏,但已经满足不来我们日新月异的,一个重庆能够干其他三个直辖市的工作量,光靠这样的方式可能不性。
  在计算机引入设计以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计算机发展方向,就是虚拟现实。所以在今天利用计算机的技术,各种各样的软件几乎已经到了以假乱真的模拟效果,比如这张图几乎和真实的阳光效果、每一片树叶一样,而这样的发展方向是不是今天的建设发展方向我个人是质疑的,因为现在提供的是一种场景的真实,还没有真正提供时间的真实。所以对于BIM这样一个技术的过程来讲,不仅在我们创造阶段取得非常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第二个阶段,也就是造阶段的过程取得非常重要的作用。过去我们造建筑是这样的,所有人都一拥而上,冲到建设场地上,用不同的方式,各自的分工建造。但这样的建筑头脑里每一个工人不知道我要造什么东西,但是我可能很娴熟的能够打造一个台阶、很娴熟的打造一个柱子,但不知道房子是什么状态,甚至不知道房子修好以后氛围、空间是怎样。于是在这样一种传统的而又古老的技术里,今天和计算机紧紧结合起来,利用BIM的第二个关键词集成,也就是从北美传过来这样一个IDP的方法,比如集成建筑设计、集成思路,就是在这样的方式下,得到了一个信息交融、信息共享,同时虚拟修建的思路。但是我们现在的建筑程序对于过去的程序是把时间从前到后分成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自己管自己的事情,设计院管设计院的事情,施工方管施工方的事情,但是到了今天所有建筑后期的问题,包括如何施工以及如何维护、如何使用都会涉及到空间的整体性。这是在瑞典的一个办公楼,图上的三张图片分别展示的在三个历史阶段办公楼的趋势,第一张图是美国一九一几年的办公,在今天的环境下我们需要有更高品质的建筑空间来为之服务。所以这个时候引进一个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方式就变成了当务之急。
  第四个问题我想谈一下在可持续建筑,在BIM技术里有一个概念叫全生命周期。也就是建筑的状态不仅仅是在竣工那一瞬间的状态,而是在今后几十年这样的建筑将会以什么样的状态投入使用,同时将这个建筑开始衰老甚至在转换功能时又会出现怎样的状态。可能我们很多人都有一种感觉,走到欧洲破旧的,历史非常悠久的老街,那种兴奋感可能比走到一栋子勉强还要高。比如这是德国明年将要竣工非常重要的建筑,就是在汉堡的港口上的音乐厅,这个音乐厅全面应用了这样一个技术,把一个新建筑直接累建在旧的港口上,如果按照原来我们一般的形式,这样复杂的建筑很难做到面面俱到,通过BIM的技术,让旧建筑的生命得到了第二次发展。这是在加拿大多伦多的一个旧建筑改造,现在是加拿大国家芭蕾舞学校,这也是在北美拿了非常多奖项的项目,这两个项目都是运用到这个技术。
  所以到了未来以后,这样的一个技术,不光是能够为我们从设计到施工、到运营能够体现一个成本和效益的问题,更重要当我们在面对未来可持续发展大背景下,怎么样能够在设计或者在事件执行之前能够得到一个很好的思考,同时把很多问题在前端就解决好,这个是BIM系统可能带给我们最大的心得。所以未来的建筑不仅仅考虑的是功能的问题,这儿有四个环节,未来的建筑会充分考虑环境、经济、建筑、社会的问题,所以这四个问题最后都会高度集成在这样一个信息模型中。
  所以BIM就是这样一个系统,通过对于各个建筑师、工程师,包括来自于修建方、政府机构共同集合在一个上。当然有的书上,包括有一些专家也提到BIM其实不是一个具体的软件,好象把这个事反而说得很悬,当然它不是一个具体的软件,但是在今天BIM还是有关键性的软件,通过这些软件能够把刚才李教授和还黄博士提到的在建筑从头到尾发生的种种事件,能够整合在这样一个信息模型上,紧紧扭在一起成为我们今天谈BIM最重要的前提。这个是我在2006年美国建筑师杂志上扫描下来的一张广告,那张广告本来就没有那个人的头,利用这样一个软件,或者利用BIM这种方式,你已经从起跑线上站在了一定的高度,而不是在后期再追加,这两个人最大的区别是天生条件不同,所以这张广告非常鲜明的提出来,我们用这样一种软件和用传统工具,你会站在怎样一个不同的平台上。我记得这是2004年在加拿大做一个软件的界面,说实话我也比较愚钝,在一个文件里有平面、有透视,当时我感觉这个软件的确是一场革命,但是在也没有想到,仅仅用了六七年时间,中国现在已经全面铺开,对整个BIM系统的推广应用,这是05年完成的项目,当时利用BIM系统里完成所有建筑的模型,不管是从建筑的整体形象以及到构建、细节,比如开窗的角度和通风的关系都在这个模型里集成,是一种非常高效率的,同时所有的专家都能在这样一个模型里探讨问题。
  后来当计算机技术越发成熟以后,我们可以看到利用这个技术就把很多本来建筑师可能原来关注不到的地方,比如这样一个模型我们可以看到,在楼板的下面,有很多管道,还有很多支撑的体系都在这个模型里全部实现了,几乎所有建筑构件都是一比一的在计算机里全部修建了一遍。所以BIM在中国的推进速度是非常快的,因为我们知道世界范围来讲,中国几乎是所有其他国家加起来建设量的总和,所以近几年随着奥运会、上海世博这样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时,有很多国家级的重大项目也开始采用这样的方式,待会儿西南院的陈总还会介绍重庆的重大项目,都利用到了这个软件。当然利用这个软件一开始对于人力以及时间周期的投入有一定增加,一开始是这样的,但是到了后面会变得越来越轻松,问题也会越来越少。
  我最后再举一个例子,现在很重要的在上海中心,可能在中国大陆目前规模最大的利用BIM技术完成的项目,由于这个建筑是在上海经贸大厦和金融中心旁边,这三栋建筑将来会构成新的浦东天际线。这栋建筑用的是曲线旋转的方式,所以内部空间将会非常复杂,而且这个建筑大概是在632米的高度,因此里面的结构和设备复杂程度远远超过普通的建筑,当我们把所有信息利用BIM技术整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在不同的阶段,比如说在设计初期阶段、施工图阶段,通过不同的拆分,让不同的团队共同参与到这个建筑中。这里有一张很小的图,红色的地方就是在设计过程当中出现了结果和建筑空间相冲突的地方,比如在楼梯间这个地方有一个梁,如果按照传统的设计模式可能这个细节我们发现不了,就是这个梁的高度让人过不去了。利用这样的模型把所有专业整合在一起,你就可以轻松方便的查找到哪些细节需要改进,为下一阶段提供很好的基础。这就是将要实施的效果图。
  所以到了未来,我们可能会更加多的思考一件事的经济性,因为只有经济性合理了才有推动的空间,因此到了未来BIM与云计算的关系、与绿色建筑的关系,今天我先暂时把这个问题抛出来,不做细的介绍,到了下一阶段这都是BIM在中国这样一个大的项目量上的实施点。再回过头来看,任何时候不管是BIM也好,还是回到一千年前当时做模型也好,或者发明几何画图的方法也好,我们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最关键的是人的头脑,我怎么样把技术的问题,把多专业的问题以及时间的问题整合在一起,把我们头脑里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可能才是BIM真正带给我们最有价值的启发。谢谢。
  沈光明:好的,谢谢冬竹。刚才褚冬竹先生谈到了建筑设计几个自己的认识,一个是创,创的概念应该就是怎么有好的构思。还有一个是造,造可能是一些工法技术的进步。另外就是用,用就是设计师的语言,人究竟在里面需要获取什么样的功能。另外就是续,怎么样让我们的建筑留下时间流淌的痕迹。可能最终回归到东方的哲学叫事发自然,我觉得讲得非常好。建筑师也是我非常向往的行业,一个优秀的建筑师会具备优秀的素质。另外我们还会讲到一个概念,今天为了更深入的了解BIM进行,我们也邀请到了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的副总建筑师陈荣峰先生,请陈荣峰先生上台。
“BIM技术在设计实践中的运用”主题演讲
  陈荣峰: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下午好!很高兴参加这个会议跟大家做一个关于BIM技术的交流,我是来自于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我们在设计一线对这项技术做了运用,我主要从两个功能项目的例子出发,然后把这项技术我们一些应用的体会和思考给大家做一个交流。
  前面因为三位嘉宾都已经讲得非常好了,关于BIM的一些基本概况我就略过,主要从例子开始。第一个项目是我们在成都的一个金融后台服务中心,成都现在有一个大的金融后台开发区,这是我们其中的一个项目,主要是为金融企业做办公和后台服务使用的,总的规模在20几万平米,大家可以看出它是一个庭院式的园区化的办公建筑。这是我们院在BIM使用上比较早期的一个项目,主要的模式是设计师和外包的BIM团队共同工作的成果。这就是当时我们搭建的一个模型,这是模型的一些细节。这个模型除了本身的三维形态和信息以外,还包括建筑的材料、玻璃类型、节能措施,包括防水保温所有措施在里面我们都有注释,然后就可以直接生成我们需要的图纸。这个图纸和传统的二维图纸差不多是一样的,相当于我们是从三维回到二维,但是我们最终的目标是三维的模型能够到现场、到工地,从三维的模型上得到信息。这是一个详细图,这其实和通过绘画出来的详细图是比较类似的。这个项目比较值得一提的是做了很多前期的模型分析,我们在有一个模型之后就可以对整个项目的采光、日照、节能,包括它的一些声学,通过相关的软件做模型然后进行分析,然后对项目的可行性,以及它的设计是否达到最优做判断,包括业主、设计师。这是室内照度的分析,我们对开窗做了分析,达到业主对室内空间照度的强烈要求。这是关于太阳辐射的,有三个图,包括直射、散射,从直射和散射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得动建筑直射的辐射量高于散射,我们就得出一个结论,我们不需要太多的遮阳,可以从其他方式做节能考虑,这样就更理性的面对我们的造型和功能的需求问题,而且业主也能够得出给有依靠的依据。
  用这个模型我们还做了一个会议室声环境的分析,大家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厅堂,虽然模型上是空白的但实际上都赋予了材质,包括吸收材料,这个材料通过模型的计算,绿点表示的是直达声,黄点表示有混响的声音。从模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声音质量,在以前也可以做这个事,但当时必须有设计完成的图纸,然后设计师介入做这个事。一个是时间比较晚,还有与整个设计衔接不够密切,配合是脱节的。用了这个模型以后可以在组建的同时完成这项工作,让设计师对决策做一个更可靠的判断。
  这是一些碰撞的分析,包括管线在空间有了依据以后,我们得出很多可能平时不太注意的地方,包括风管和水管,这些碰撞在我们现在的项目里往往在工地上解决,但这会带来一个时间的延长和成本的增加,所以我们希望更前面的决策和分析。
  第二个项目和重庆关系比较大,我们正在做重庆江北机场T3航站楼的扩建,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项目。图上可以看出T1、T2是现在的航站楼以及跑道,T3A以及楼前的换乘中心总的建筑面积有80万平米,几乎所有的交通类型都在这里集中,是一个庞大而且持续时间非常长,我们在这里成立了一个一百人的团队,大概需要1-2年的时间在这里工作,我们希望用这个技术平台为项目做得更深入提供更好的服务打下一个基础。
  这是我们用BIM模型做的一个前期室内分析。第一个就是为什么会在这么复杂、这么高风险的项目里也引入一个新技术,新技术对我们里讲也是风险,但我们做了权衡。因为这个项目跟一般的房屋建筑不太一样,一般的房屋建筑可能一两个建筑师就负责一层平面或者一栋楼,但是我们航站楼一层平面需要的建筑师是3-5个人,光是建筑专业人士的配合就会存在问题,我们有这么多人,每个人的想法也会不一样,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平台统一大家的做法、措施,包括他们的设计策略,这就是BIM技术的软件。
  建成以后这个航站楼会有1万人在里面工作,有上百个部门,部门之间的房屋分配,包括他们以后的变化,因为航站楼和商场比较类似,会产生无穷的变化,这些变化我们在前期要做充分的分析,我们利用BIM的模型,建完模型之后可以适时得到在这个航站楼里所有的分配情况,这个情况可以反馈到业主和部门,及时进行判断,对我们以后的决策做一个强有力的支撑。当然我们所有的设备信息也会在软件形成一个直观的表,这对于我们来讲比书图更重要,用它作为一个数据。
  航站楼里我们还运用了另外跟BIM技术相关联的软件来辅助信息模型,这是一个设计屋顶,这是一个自由曲面的屋顶,这个屋顶涵盖了很多方面的要求,一个是形态,形态是书记最关心的问题,但是技术上讲有天窗、排水,像所有这些在我们的设计上要集成一个完整的形态,这时候如果都是用人工的模式做,会是一个反复失措的过程,也是很漫长的。我们就利用了一个软件,可以通过数字来表述整个屋顶,也就是我调参数屋顶的形态就发生了变化。这与我们的核心软件也就是模型相结合,这样就把设计,包括各方面对设计的要求以及最终的成果能够实时的结合起来。这就是屋顶设计过程中的控制过程。这张图比较有意思,是控制屋顶坡度的问题,这么大稳定不能太陡也不能太平,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坡度水才能顺畅的排放,所以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对坡度23%、24%都有一个几何计算,这个几何计算在我们调整过程中会得到一个实时的反馈。
  两个项目第二个项目我们正在初步设计的构想中,当然我们肯定会用下去,而且希望通过我们的使用向业主推荐这个东西,我们希望不只是在设计阶段,在以后的施工阶段,包括机场的运用都会从整个信息技术里得到好处。我们做了BIM工作也会有一些体会,当然不是很理论化的,是我们作为一线工作人员的直观体会。
  首先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设计行业是一个很古老的行业,客观的讲我们现在用的建楼技术已经有上千年了,包括工人的工作以及砖、瓦。BIM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革命性的信息平台,左边的图是我们的工作状况,参与各方的沟通是复杂混乱的,包括项目经理、承包商、设计师、业主我们会反复沟通。右侧的图就可以看到,如果我们在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上讨论这个事,让大家得到的信息或者提出的要求都会实时反映给各方,这就是BIM首先带给我们的好处沟通台,可以把信息最大化,提供沟通效益。从本质上讲,我们认为设计实际是参与各方沟通与协调的成果,所以我们认为沟通的质量提高,也是整个效率提高的成果。
  二是提升决策效率和质量。可能在座的开发商跟设计单位打交道,大家可能都会有这种体会,设计单位往往会觉得开发商多变,开发商会觉得设计单位考虑不周,我觉得两方都应该理解对方的角色,但实际上本质问题还是在于前期,在设计过程中信息不够以及准备不充分,包括决策依据不到位,所以在我们看来如果用了BIM这个平台,在前期做了足够的分析比较以后,大家站在一个客观的平台上做决策时会提升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可以提高行业的效率。还有BIM的模型可以对造价和规模做及时的反馈,这也是项目决策,包括项目开发比较关键性的决策依据。
  三是设计流程、思维方式的转变。在传统设计里一般个体的因素,尤其主要设计师的因素占的比重非常大,如果用模型软件以后,个体设计是向集体设计转化,这个集体设计不仅是设计师,还包括业主、建筑商、使用部门,大家都应该对这个项目在前期有所参与、有所建议,这样是一个公众设计的概念。只有这个设计做好了,在后期的建筑运营商才会达到最优。还有设计的标准化、模块化,大家对这一块不是特别看重,但最终我们现在是需要把建造向制造转化的过程,如果有标准的模块是整体行业效率提高的必由之路。在这一块上我们有一个数据,一个是美国的,一个是中国的。美国地理标准有一个资料,建筑行业的无效劳动,也就是因为各方面原因的浪费,包括决策、沟通的浪费达到57%,这是美国的水平。制造业的数字是26%,也就是建筑行业浪费大国制造业一倍还要多。如果按照08年的数字,美国建筑业的规模计算,如果我们达到制造业的数字,整个节约可以实现4000亿美元。所以他们定了一个目标,2020年建筑业每年节约2000亿美元。当然我们国家现在规定投资规模非常庞大,其中有60%都是靠基础建设完成,而我们在建筑无效浪费也是非常庞大,所以如果我们有一个好的技术方式和平台来提高行业的效率,那我们得到整个节约,包括投资以及资源的节约是非常可观的,这是美国的数据。
  这是万科在住宅工业产业化这一块做得比较超前,他也有一个数据。他们通过产业化之后能够得到能耗的节约,包括施工能耗20%,施工用水60%,钢材损耗60%,木材损耗80%,建筑垃圾减少80%,垃圾减少80%。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有一个信息平台归纳,通过标准化和产业化,制造业主要是去做这个事。
  这张图和李教授的比较类似,下面有四个人,第一个是设计师,在整个消费里比例是比较小的,但是他对整个成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设计师的设计费不高,但是他影响造价的比例非常强。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就需要通过更精细的工作,更有效的平台,来完善前期的决策和设计,所以才能控制整体的造价和资源消耗。在BIM技术里大家有一个公认的说法,受益最大的是业主,贡献最大的是设计,当然这个有点自夸的嫌疑,但是设计在前期的控制影响确实非常大。动力最大的是施工,现在也有很多施工单位想找我们合作,把他们拿到的图纸变成三维模型,目的就是让他们提前发现隐患,提前安排工序以及资金调度。前期投入比较小,变化很大,后期哪怕产生一点点小的变化就要产生很大的投入。
  最后我有两点体会,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讲,我们希望全行业推动,而不只是设计或者某一个部分,从设计到制造全过程,希望全行业推动提高整个行业的水平。从微观来讲,我们从设计单位的角度会扩大我们的平台,把我们的设计做得更深入、更合理、更客观,给业主提供更好的决策依据,这样才能为客户创造价值,所以设计才会有价值。
  谢谢大家!
  沈光明:谢谢陈先生。刚才陈先生从一线实战的角度对BIM技术的应用做了深入的分享,那么在实战的过程中,我也很深刻的理解到他的观念,那就是的建筑、设计已经成为一个相对古老的行业,必须面临一次新的技术革命,那么BIM技术或许使这种变革成为可能。以上几位专家谈到了对BIM的技术应用,下面请既兼任我们城市的管理者又是技术专家的李世蓉教授上台,听听她的独到见解,掌声有请。
“BIM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主题演讲
  李世蓉:谢谢大家给我时间又来到了台上。我觉得今天BIM技术是非常新的一个概念,对于重庆这样一个创新的城市,我们都知道的大规模,重庆这些年世界知名大家都关注重庆,其实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的很多创新东西,包括在房地产业,包括在政府的公建设、农民新村建设等各种方面。所以我非常希望通过今天这样一个会议,咱们不是开完会就完了,通过这次会议我们能够交一个朋友,特别是在房地产协会莫会长的领导下,房地产业能够就新的技术通过国际合作走到全国前列,甚至也有可能走到世界前列,因为我觉得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我自己感受比较深,95年、98年时我在英国建筑房地产管理学院,那个时候就在做一些建筑信息模型,在那个时候我们一帮研究人员就在做,那个时候更多的做一些建筑模拟,也提到了在建之前我们能够看到。当时也做了很多模型,比如之前就做好设计,甚至材料的选择、颜色,让业主或者相关单位能够事先了解。发展到今天,我觉得其实大家思考为什么现在BIM的技术是大家所关注的,其实在十多年前这些理念、应用已经有了。到了今天我们要思考更加重要的就是在全球经济背景下,包括在国内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的业主、房地产开发商更加追求项目的效益,刚才专家也都讲了很多了,我就不展开。其实BIM的技术更大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提高效率,房地产开发商最实惠的到底是什么?我们有更好的效益,能赚更多的钱,这是最实惠的东西。
  另外一方面,这么多年在建筑领域,无论是在设计、规划、施工建造以及物业管理上,各种各样的技术,包括在计算机的应用,各种软件在规划设计阶段用得很多了,我们说现在设计单位的人员画图,比起当年我们在大学学习时的画图完全是一个革新,很简单在键盘上一敲什么图纸都出来了。还有我们在施工阶段有各种软件、工期进度的优化等等,我们可以列出若干软件和应用,使我们在各个阶段提高效益。但为什么今天我们提到BIM?其实我觉得简单的理解就是之前这样一些大量的无论软件也好、辅助工具也好,它们都是相互独立的,没有被串联起来,没有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上共享,在这个过程中就产生了大量的浪费,时间的浪费、金钱的浪费,甚至产生一些错误。所以对业主来说,特别是开发商通过今天这个会更重要的思考给我们带来更好的高效。串起来的就是整个生命周期。从我个人来说,我现在站在这里应该是代表重庆大学的团队,因为我也是重庆大学建筑管理房地产学院的教授,这些年也是联想着目前BIM的发展,所以我们有一个团队重庆大学国际建筑研究中心也把BIM作为一个主攻方向,甚至开展了一些实践。
  在座的同志知道,我担任了年年度的英国皇家建筑学会的全球主席,我刚才提到了这个题目,为什么BIM在建设管理当中的应用。我刚才非常赞成西南院谈到的最大的受益者是业主,因为一个项目中无论是设计单位也好,施工单位也好,最后都是围绕着业主在转,所以真正的受益者真是业主。我们提到了效益,效益就是从管理中产生的。大家仔细来思考BIM的全生命周期,我在担任全球主席时我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思考,而且我在担任主席时提出了在英国皇家建筑学会的时候我就提出了要重新思考建设管理,当我们提建筑时那就是一个施工管理,其实我们是一个生命周期的概念。所以我在做主席时提到了多层次体系、多专业服务、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另外要涉及到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概念,因为我们绝不仅仅是施工管理。我们谈到在设计规划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是一个方案的比较、是一个优化,而这些最终带来的是怎么样使效率更好、时间更合理,我们的花费,大家看在设计阶段越往前靠我们的成本越低,我们的成本控制就是一个质量进步,现在之所以BIM能够活起来就是一个管理的理念。
  我用一个全生命周期的过程来看,大家可以看到各个参与方,刚才说到最大的受益者是业主,最大的贡献是设计,但是这个全过程有各方面,一个项目可能涉及到的参与方有几十个,比如立业也是一个项目中的参与方,你也是做不同的项目,只是在这个生命周期中你承担了不同的角色。包括政府也是可以在BIM的平台上发挥它的效率和作用。在做施工运营这样一个简单的生命周期中,我们列出了一些简单的通过BIM技术可以优化,在各个阶段可以做工作的重点方面,而且产生比较大影响和效益的。
  重大的研究中心这几年也是和国际合作,与一些施工单位开展了一些工作,这里的红线就是目前他们在开发和开展的一些工作,在不同的阶段。大家看到在这里边我们团队的优势更多体现在项目管理方面,可以和设计规划单位进行合作,在后续发挥更好的作用。比如我们团队在做的过程中,目前开展的工作大的这样几个方面归纳起来有这几点,比如在设计管理上的运用,在工程成本管理中运用,还包括施工进度。像后面讲到的他们开展的一些合作项目,有些业主就提出来要缩短工期,怎么样进行工期缩短,在这样一个三维的体系上,能够非常直观的让你看到一些效果。
  这里一一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其实前面很多都说了,主要是就中心开展的合作给大家介绍一下。比如第一方面就是在设计管理方面,刚才也已经谈到了很多,这也是在目前国内开展比较多的,就是在设计阶段,国内很多大型设计单位都可以做这一点。这里包括方案的优化和形成三维的可视化。在这个过程当中,从团队的中心也可以和一些设计单位还没有这方面平台的单位开展合作,来共同形成合作化。另外更重要的方面,在设计管理方面实现了几个目标,第一个就是可视化。第二个是分析,前面也讲到了,我就过得快一点,主要就是一个优化过程,怎么样节约空间,能节约一平米对开发来说就是效益。
  另外刚才还谈到了叠加以后很容易发现一些错误、一些碰撞,而不至于在施工阶段查找到而进行返工甚至造成错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提出怎么样迅速的找到这些碰撞和错误,找到一些关键的错误和致命的错误这是关键的,在这当中哪些是微小的,哪些是忽略不计的,哪些又是必须找出来的都要进行优化。
  另外我们研究的团队要形成若干个方法和途径,用于今后指导相关工作的开关,也就是一个指南似的,这个东西今后如果在更大范围使用的话,我们有一些指导性的文件,大家按照这个流程和程序进行。所以这个工作我们只开展了一些合作,刚才谈到的项目也是在和西南设计院、同济大学开展合作,这个项目已经实现了设计阶段的可视化,在这个过程中怎么完善和形成一些规则,以便今后多项目的使用,需要总结出一些东西出来。
  成本管理也是提高效益的一方面。我们中心用了一些实体项目,除了用理论以外,还用直接的项目进行探索摸索,从而形成一些规范的方法。这也是和中建国际下面的一个设计单位,新加坡国立大学,他们已经把设计做完了,目前在国内很多设计单位有业主、有开发商,你就给我做一个可视化的。但做完以后我们怎么利用这个平台,要在生命周期进行运用的话就是非常重要的转换。现在这个阶段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可以利用已形成的三维可视化转变成一个工程量清单,而且符合国内标准,这样可以提高效率的精准性,使我们的预算更加符合实际和更加精准。同时利用成本的平台,在过程中对成本进行控制。因此在这项工作中精确的提取建模、工程量清单。还有就是提高团队的沟通,避免大家各自为政了以后没有一个共享的平台。当然成果也是形成一系列指南性的东西。
  另外就是在施工成本方面,这一块也非常重要,其实在施工阶段我们说了管理的目标是三个:质量、成本、工期。应该这样来理解,今天的题目也是说“从3D到5D”,真正在项目施工中也是考虑三个指标质量、成本、质量。如果我们在初期设计规划时就形成了一个物质,也可以代表说形成了一个带有质量的东西。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附加一些成本、工期的东西就把3D代入了。还有可持续发展也是今后非常重要的指标,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可以很容易的把一些标准规划放进去,可以认证你是否达到了标准,或者国内绿色生态建筑的标准。
  除了利用方法进行优化以外,现在团队在做的这个项目,比如目前和地产集团合作的,实际这是地产大厦,已经运用BIM的模式把设计图做出来了,但业主要求缩短工期,这实际是一个工期优化问题,通过BIM的技术进行方案比较,除了从理论上进行工期的优化,另外就是模拟实际,看怎么样在这个节点上,因为这个楼宇非常复杂。这些技术刚才前面几位专家也提到了,我们是用实际的项目与地产集团共同合作。所以在施工管理方面我把目标列出来了,在合作中也是列得非常清晰的。
  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东西,在建造之前我们要试一试,在一个模拟的环境中感受一下,把过程进行改造。这里还有一个理念把已有的建筑回到从前这也是BIM很重要的一个理念,我自己也是历史建筑保护委员会的副主任,在这方面我们也在探讨一些非常有意思的方法。对一些古建筑的保护,可能这其中有一些残缺不全的东西,但我们要保护恢复它,而以前的图纸有可能找不到了,也可以通过BIM技术回到原来、回到以前,回到这样一个想象的建筑。这样一来分析它的受力、结构以及一些特点的话,对于我们保护好建筑是非常有用的。所以这一块也在合作,大家共同学习。
  讲了这么多我觉得对各方都带来了机会,对于商来说,无论是从设计方面,成本控制方面都给你们带来了效益。设计单位也可以利用这个工具进行设计优化,以及预算。对于承包商来说优化施工方案,选择优化的工期和成本。另外就是政府也可以通过BIM这个平台对项目进行审批和验收检查,在推广BIM技术过程中,政府可以在标准方面开展合作,使BIM技术在重庆业界的合作能够走在全国的前列。其实对于用户来说也是可以利用的,我就不展开了,谢谢大家!
  沈光明:谢谢李教授。李教授从几个方面对BIM技术做了剖析,从设计管理、成本管理、施工管理以及既有工程的改造做了分析。在李世蓉教授讲之前专门还谈了几个点,我也仔细做了聆听,谈到为什么BIM技术在现在这个阶段让人们关注呢?李教授有几个观点:第一,现代城市化带来的规模化。其实规模化有优势也有缺陷,因为大的东西风险也大,如果有良好的工具去驾驭它,那么可能我们在各个方面能够游刃有余。第二,竞争的激烈。市场越来越激烈,那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使我们从优秀到卓越做到精细,BIM技术不失为一种好的手段。另外也谈到过往的很多建筑软件百花齐放,能不能一种专业的手段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这些都为BIM技术带来全新的思考提供了非常好的观点。
  谈到BIM技术现在我要特别邀请一位非常关注BIM技术重庆这方面的专家企业人,她就是她就是重庆立业顾问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喻际如女士。
重庆立业顾问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喻际如女士
  喻际如:各位来宾,非常感谢世贸中心和协会的会长给我们这样一个平台,感谢理工大学的李教授、黄博士,也感谢几位演讲嘉宾。我想先讲个数字出来,刚刚我查出来的,这两个数据是重庆主城区6月份到11月份的均价,下降了18%,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1%,应该说市场是非常严峻的。我想从房地产市场的角度和BIM技术的应用和大家做一个探讨和共享。
  2002年和2006年我在香港理工大学,所以李教授是我的导师,在年那个期间,我刚刚到香港理工的时候,有一位同学告诉我香港理工大学有一个虚拟模型实验室,让我去参观,当时我在香港理工大学选的就是商业物业选址体系。三年前我回到学校,李教授和黄博士还告诉我BIM技术已经用到了香港房屋署的主推项目,香港一个很有名的上市集团都已经大力的推行BIM技术。而且参加了几次研讨会以后我深有感触,当时我就提出一个观点,我们可不可能把BIM技术应用在整个房地产项目的前期策划上。刚刚听专家给我们讲的越在前期BIM技术的应用越大,也决定了每个项目的最大价值在最前期。所以我们的策划应该是在整个设计的更前期,因此经过去年的一些研讨,对未来的策划我们有一些设想。
  立业在重庆有13年了,立业在三年前我们自己研发了一个基于定位理论的营销策划体系,这个体系有很多实战案例。我们想把这个体系如何和BIM技术结合起来可以达到项目策划前期最大化的价值。这张图是每一个建筑师和所有工程管理都能看得懂的,在选址土地和设计之前,应该说在前期设计策划阶段是整个项目机制曲线最大的位置,然后对项目的修正成本也是最低的阶段。看一下特劳特,特劳特是管理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叫定位理论。立业将消费者理论体系做了全面的研发,最终用到策划上。最后定位就是如何占领消费者的心智。最著名的定位理论,做得最成功的消费品,而且做成教材案例的一个是王老吉,一个是劲霸男装,现在这两个行业应该都成为了行业的领头羊企业。
  我们看看在企业怎么把我们的定位理论应用出来的。我们看一个短片,这是我们最近开盘的一个项目,在房地产严控下开盘的一个项目。
  这是我们从今年1月份开始接受开发商的委托,在一块560亩的土地进行前期策划,我们用了定位理论的支持。很多人都知道说这个项目是不是花了很多钱,把林志玲请来然后就做成功了?我说不是的。其实这个项目最主要的是抓住了定位,然后在定位理论的指导下,我们把所有的陪衬做到位了。旭日台北成的核心是西永核心商圈,广告语是“西永核心商圈原为台北生活”,最终我们到今年8月份定位是西永核心商圈,定位西永核心商圈是将这个项目做大最大化。到现在为止大家知道华夏核心是做招商和商业很成功的公司,他们做了消费者的调查之后,90%的消费者都告诉他台北城就是西永的核心商圈,所以我们非常自信的跟到这个项目的定位成功了。当消费者心智被西永核心商圈占领时这个项目就成功了。
  我们的定位理论如何和BIM技术结合在一起呢?这是立业在做前期项目策划时我们研发了两年基于定位理论的营销SOP,这个SOP怎么和BIM技术结合,在和黄博士、李教授探讨了之后,一起得出了一个结论我们未来的策划会是什么样子,如何实现立业定位营销体系,BIM技术怎么应用。未来在策划前期里BIM技术就可以让所有的业主方、设计方、策划方,甚至物业管理方一起,现在物业管理前期都开始介入了。在一个共同的平台和语言上一起进行交流。就是说可以做快速的决策,不是等现在的报告做完之后交给开发商,开发商看了之后再交给设计公司,就完完全全可以缩短整个策划和决策的时间。
  再就是BIM技术直接前期参与,当时我和黄霆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就说,如果在同样的规划条件下,我们通过快速建模的手段,在同样的地块上我们可以说有3栋高层、5栋多层、2栋独栋,我们也可以说是有4栋高层、1栋独栋,不同的摆布、不同的配置、不同规划情况下,为什么从3D到5D,我们的经济测算、投资回报是多少。在前期4个方案里,每个经济测算都会出来,当经济测算出来时,业主就可以很快速的决定我们用A、B、C、D哪一个方案,最后提供给开发商就是做好的BIM的模型,然后告诉他这个模型与其他模型相比是最优化的。
  所以我们在基于BIM技术要把前期定位理论的SOP和BIM的结合,可以让业主方和设计方、策划方一起完全缩短前期工作时间,把BIM技术最后形成真正的完整可行性设计方案模板提供给业主。我想未来立业的设计就会往这个方向努力。
  沈光明:感谢喻董事长,我们董事长的确是做营销的,忙着把自己最近代理的项目给大家宣传一下。的确在这个阶段重庆有一个热点项目,那就是旭日台北城,包括前段时间有一个热点消息,就是林志玲过来也是非常有轰动效应的。
  今天以上几位专家做了汇报对我个人来讲也是感受破深,总体来讲我认为结合BIM技术应该有几点这样的感受。
  第一,在目前全球化经济背景下,在数位经济急需发展的大背景下,创新是未来企业与个人发展的主旋律。我们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创新无处不在。这是我的第一点感受。
  第二,科技正在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导力量。谁可以掌握科技的手段,谁就可以赢得未来。
  第三,在整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融合也是一种趋势,国界正在消失,技术标准正在成为很多普遍的价值观。另外技术千变万化,但实际上可能很多东西会回归到中国最古老的智慧,那就是人与自然,以人为本,施法自然可能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地方。
  接下来进入互动环节,请李恒教授、褚冬竹教授、陈荣峰先生、喻际如女士上台,我们做一个简单的互动交流,现场的嘉宾可以举手提问。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想今天的问题不要太多,首先作为主持人,近水楼台先得月,我先提一个问题。我是向李教授,听说香港房屋署在2015年BIM技术将全覆盖。我想问一下BIM技术香港的应用程度究竟怎么样?有没有忽悠的成分?
  李恒:香港的政府,特别是房屋署大概可能有60%、70%的覆盖率,对我们来说是好事,用BIM就像在座各位嘉宾,包括李教授、褚教授、陈总说的都是一个道理,BIM要是有生命力的话一定要带来它的价值。房屋署通过过去几年的努力,基本上有二三十个案例的证明了,BIM确实能够给生命周期带来10%-30%的成本节约,计算有很多主观因素,肯定是有用的。
  沈光明:谢谢李教授。李教授的回答说的确有实施,而且效果显著,效果可以量化。二三十个项目,成本有10-20个百分点的降低。现在提问的机会就交给现场的嘉宾,看哪些朋友有相应的问题问在场的专家。
  提问:你好喻总,我是国盛地产的,我姓邓。因为我知道立业公司的企业定位是“高价值的地产营销专家”,我想问一下立业引进BIM技术和立业的定位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换句话说立业提供的是一种服务还是提供的一种技术产品?谢谢。
  喻际如:谢谢,这个问题是我没有设想到的。立业本来最基于的是为商服务做前期策划。我们想利用新的BIM技术,可以开发商节约成本,刚刚李教授讲了节约10%-30%的成本,我希望把我们的策划和BIM结合起来,BIM是一种技术,策划是一种理论体系。我们可以利用BIM技术进入前期策划,实现开发公司的高价值,这是有紧密联系的。
  沈光明:我帮喻总解释一下,BIM技术是全中心,相对营销是全中心的一部分。
  提问:我是重庆中华交通枢纽集团公司的,我们现在主要在做城市综合枢纽的大型综合体,刚刚我也看了资料上重大褚教授的一篇文章,就是交通和建筑有效的结合,今天我也是第一次接触到BIM技术,这个技术和现在我们手上的项目应该可以很好的结合,我想问一下李恒先生,现在在香港结合交通的城市综合体项目有没有利用这个技术?
  李恒:答案肯定是有。我们这个团队现在做一个铜锣湾的海底隧道,其实是交通枢纽的一部分。这里面有关于应用BIM,模拟施工过程,当然了还可以用BIM模拟交通枢纽的运营情况,所以道理是一样的,就是把BIM往后延伸,运用以后对交通有没有改善,我觉得道理是一样的。
  提问:现在我们是在交通策划阶段,最关键的就是交通与人的结合,用BIM技术可以直观的体现出来,在中间我们就可以进行修改之类的,谢谢。
  沈光明:最后两三个问题。
  提问:我是重庆电视台天天楼市的,这里想请问李教授一个问题,刚才几位专家从BIM的理论到实际应用让我们了解了BIM技术的内涵,请李教授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BIM技术到底是什么形态?
  李恒:如果用一句话描述的话,我觉得BIM是建筑行业最形象、最直接、也最生动的一种描述语言。它确实是一种语言,描述了建筑业和业项目里所有有关资料信息的一种语言或者说平台,你让我再说第二句话BIM就是一种数字沙盘。
  提问:我们公司承担着中国西部最大建设规模60万平方米的重庆博览中心,这个正在建设当中,你刚才提到的案例正在用BIM技术建设T3航站楼的建设,我想请问运用BIM技术建设T3航站楼的时间和成本你能用一个数据描述吗?
  陈荣峰:我们建设计划是用4年时间,引用传统模式。引用BIM技术肯定是能减少整体周期,但是我们需要在前端解决更多的问题、做出更多的决策以及更多合理的安排。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业主要求时间非常短,但是真正到工地上拖的时间就会比较长,这种情况之后,整体的周期实际会延长,所以我们很有信心,我们用相对更长一点,或者业主不同意,我们可能通过其他手段增加人手,但是肯定在后期能够节约回来这个时间,而且节约资源。
  沈光明:今天朋友们非常踊跃。
  提问:在座的各位专家,还有来自香港的朋友,我提一个问题,我是这么理解BIM技术的,不知道对不对,第一,它是属于面向对象来做设计的技术解决整体方案。就像类似于从以前的线性编程语言变成对象式的编程语言。第二,它是一个急时可见的系统。第三,体现在全程管理,从定位开始一直到项目的设计、规划、施工,整个过程是有一个全面管理的过程。我这里的问题就是,相较于传统的方式来讲,优势我想很明显,与现有方法比最大的缺陷在哪里?我想知道问题和缺陷在哪里。
  沈光明:谢谢。下面请褚教授回答这个问题。
  褚冬竹: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因为给了今天会上本来想说,但是不知道说出来好不好。刚才陈总也提到了一部分弊端,但这个弊端是局部性的,比如说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可能把很多问题思考清楚,我记得在04年时我第一次接触BIM,当时我们事务所的建筑师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如果你是一个好的建筑师,那BIM可以让你如虎添翼”,我翻译成中文是“如果你是一个不好的建筑师,可能它什么都不会做”,因为它必须要知道首先你的头脑是是否把这些问题思考清楚。所以在前端刚才也说到了对于很多信息的综合,可能会带来一些时间成本,就是把问题集中在前面,很显然的对于设计来讲可能在初期比较艰难,但是后期会越来越顺畅。当然我想我说的还是比较局部,由李教授和陈总也可以给大家提一提。
  李恒:好处今天就不说了。我讲一下用BIM有什么难点,我个人认为是需要重新设计和超越的过程,我们讲得更大一点就是要把很多大学课程进行调整甚至修改。大家知道现在学建筑画图都是二维的,但这是错误的,这是在很早以前咱们的技术手段或者利用工具没办法实现三维。所以第一点我们要把把观念拨乱反正,应该从设计开始,从教学生开始就要注重三维的概念,就像褚教授说的回到原点的未来,这话说得很准确。用BIM是基于三维的,是要回到原点,这就需要我们从教育开始,从现在超越开始,从设计开始,把二维这个概念慢慢放弃了,三维成为你在工作中的一种语言,那时候每个人讲的都是三维的,你就不会说是不是叫BIM,就像陈总说的,你天天要“病”就活不下去了。有了这个基础之后,后面这些事情都是优点了,你把设计的过程从大学课程开始修改了,从业人员交流的语言全都是BIM的话,那就没有什么障碍了。所以难就难在放弃现有的工具换上新的工具,就是要放弃现在你熟悉的环境思维工具,用一个新的工具来从事旧的活动。
  陈荣峰:这个问题我觉得感受很深,刚才没说到,在整个BIM的应用中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痛并快乐”,其实还是有很多痛苦的问题。主要的问题BIM肯定不能代替人的思考,所有BIM的使用实际是人和计算机的重新分工,大脑完成一些创造性、决策性的判断,我们把很多程序化、标准化的工作完全交给了电脑,它实时的给我们信息,以此来促进我们对判断的修正以及决策。实际除了跟我们现有的设计工作方法,包括机械、流程都有很多的冲突,举个例子,现在我们盖楼往往决策一个电梯的选用会在施工的时候,甚至土建完成之后才会做这个决策,在BIM中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前期要得到很多的信息,我要做很多决定,相当于我们决策要前移,把风险控制前移,这时候如果得不到那些信息BIM也就不能影响它的效益。这个时候不仅影响了前期的时间,也影响了整个建筑行业的规律,所以遇到这些矛盾时BIM也是无可奈何的。
  提问:根据几位专家的解释我最后提一点,因为大家都可能知道我们行业的末端,就是工程建筑领域人力资源的学历,还有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大部分没有太多学历的农民工或者民工组成的,而在项目里真正要落实,从施工图到建设的角度,我希望BIM可以在最末端更简化、更简单的让最底层的那些施工人员,包括施工管理员,甚至一个工头,他们都能够很清晰的、很清楚的理解这个系统,并且能够在实际中运用,我觉得这是BIM成功最下端需要落实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也是我今天听了以后对在座各位的冀望,就说到这里,谢谢。
  沈光明:谢谢这位朋友。
  提问:我想问的问题是,刚才李恒教授说香港大概有二三十个项目证明了BIM技术带来的成本降低大概在10%-30%,对于开发商来说这个成本降低是整个开发过程的成本还是建设这一块的成本?
  李恒:是整个开发过程的成本,就把节约的工期和时间都折算成成本了。
  提问:谢谢,那很有诱惑力。
  沈光明:非常感谢四位嘉宾的参与,以及在场伙伴的提问,今天即将进入最后一个环节,那就是关于DBU成立大会的仪式。很多朋友在问什么叫“DBU”,DBU其实就是数字地产研究中心。是什么意思呢?它是由立业机构与香港理工大学大学建筑创新研究中心共同建立的数字地产研究平台,目前这个平台涵盖了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知识数据库,具有DBU独立的营销体系,希望在调控下为房地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今天我们也邀请有关嘉宾上台正式启动DBU数字研究中心,让我们一起见证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下面有请各位领导上台。激动人心的时刻即将到来,请各位领导把手放在水晶球上,让我们开始倒计时“3、2、1、0”开启。
  随着启动仪式的完成,这次大会也接近尾声,再次感谢各位嘉宾的莅临,也特别感谢今天媒体界的各位朋友。最后一句话,我们都是这个行业的参与者,我们既然在这个行业上,既然已经上路,不惧艰难万险。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  
电话:400-606-6969
推荐博文[] &
${推荐资料下载}
新浪房产发表的文章& 18:04& 16:41& 16:10& 16:07& 16:02& 15:56& 14:58& 13:36
楼市点击排行
其他城市热盘
排名楼盘位置价格1渝北区8900
2江北区10000
3江北区待定
4九龙坡区6300
5江北区13500
排名楼盘位置价格
6大渡口区8000
7武隆区待定
8渝北区7634
9南岸区8500
10渝北区12000
打折楼盘惠10万惠2万全款93折全款97折全款93折97折99折
每日新闻排行
每日博文排行
热门微博:::::
业主论坛[] [] [] [] [] [] [] [] [] []
房产导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世界如何生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