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翻译为何不只移一座山

初三《孟子二章》、《曹刿论战》、《愚公移山》、《出师表》、《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醉翁亭记》、《马说》、《三峡》、《记承天寺夜游》、《岳阳楼记》文言文复习初三《孟子二章》、《曹刿论战》、《愚公移山》、《出师表》、《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醉翁亭记》、《马说》、《三峡》、《记承天寺夜游》、《岳阳楼记》文言文复习&&初三《孟子二章》、《曹刿论战》、《愚公移山》、《出师表》、《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醉翁亭记》、《马说》、《三峡》、《记承天寺夜游》、《岳阳楼记》文言文复习发布时间: 08:39 浏览:-《孟子二章》、《曹刿论战》、《愚公移山》、《出师表》、《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醉翁亭记》、《马说》、《三峡》、《记承天寺夜游》、《岳阳楼记》[复习过程]阅读《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 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苔痕tāi& &&B. 案牍dú&&&&&&&&&&&& C. 德馨xīn& 2. 解释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______________&&& (2)无案牍之劳形&&& 形:_____________&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孔子云:“何陋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 4. 这段文字从主人的生活环境清幽,__________,自娱自乐及不受世俗、官场干扰等四个方面,表现“陋室不陋”。&答案:& 1. A& 2. (1)这(2)形体、身体& 3.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4. 交友之雅&《记承天寺夜游》&&& (1)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5)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5. 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念无与乐者(思念)&&& B. 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 怀民亦未寝(睡觉)&&& D. 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6. 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______句,其主要内容可用四个字概括为:_________& 8. 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5. A& 6. 只是少了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7. (4);松柏竹影& 8. 被贬后失落悲哀/与友一起赏月的欣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 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________&&& (2)曾益其所不能&&&&&&&&&&&&&&&&&& 曾:_______& 10. 将下面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是”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孟子认为只有逆境可以造就人才,你对此有什么看法?&答案:& 9. (1)被选拔,被选用(2)通“增”& 10. 忧患激励人奋起,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委靡死亡。& 11. 将要承担重任的& 12. 略&[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桃花源记》)[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13. 下列词语中“名”字与“有仙则名”中的“名”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名之者谁&&&&&&&&&&&&&&& B. 名列前茅&&& C. 青史留名&&&&&&&&&&&&&&& D. 至理名言& 14. 将下面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云:“何陋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甲、乙两段哪些内容是环境描写,请你用横线在文中标出,并用简练的语句说说两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甲:&&& 乙:&答案:& 13. D& 14. (1)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15. 甲:环境描写略;宁静安乐/表现了作者对自由、祥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乙:环境描写略;清幽,表现了作者乐道于自己高尚的节操。&《醉翁亭记》(节选)&&&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6.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翼然&&& (2)醉翁之意& 17.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醉翁亭”命名的缘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概括选段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6. (1)像张开的鸟的翅膀一样&&& (2)情趣& 17.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18. 太守自称醉翁,并以醉翁命亭名。& 19. 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的原因。&&&&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0. 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是(&&&& )&&& A. &&&&&&& &&&&B. &&& C. &&&&&&&&&&&&&&& &&&&D. && 21. 将下面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前人之述备矣&&& _________________&&& (2)把酒临风&&& _________________& 22. 结合文段,写出“多会于此”中的“此”指代的具体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 23. 请你写出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情”相一致的内容。&答案:& 20. C& 21. (1)前人的记述已很详尽了。&&& (2)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 22. 岳阳楼& 23.& 略&《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4.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______&&& (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徧:______&&&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可以:_______& 25. 将下面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战则请从&&& ____________________& 26. 用文中的句子填空。&&& (1)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2)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3)曹刿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上文略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牺牲玉帛________(2)肉食者鄙_______& 28. 将下面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包括哪几项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根据第2、3段内容,简要写出曹刿这个人物在作战中的两个特点。&&& (1)&&& (2)&答案:& 24. (1)参与(2)遍及(3)可以凭借& 25. (1)这只是小的信用,未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2)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着去。& 26.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有爱国心或责任心,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见解。& 27. (1)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2)目光短浅& 28.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处理。& 29. 时间,战争起因,交战双方。& 30.(1)有谋略&&& (2)观察细致,考虑全面&《出师表》(节选)&&&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31. 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______&&& (2)深入不毛&&&&&&&&&&& 不毛:_______& 32. 将下面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第(2)段中“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 34. 文中画线句“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中“是”指代的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答案:& 31. (1)低微而鄙俗&&& (2)不长庄稼& 32. 只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不谋求在诸侯中扬名做官。& 33.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34.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马说》&&&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 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4.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 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 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 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 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 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 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 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2. 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 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4. 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 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6. 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17. 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8. 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9. 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2. “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颐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3. 文中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了菊和牡丹呢?答:用菊和牡丹来衬托突出莲的高洁品质。菊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衬托。& 4. 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5. 第二段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和上一段关系怎样?答:议论、抒情。第一段描写“莲”的形象,第二段点明“莲”的含义,揭示中心。& 6. 举例说明第二段所运用的修辞方法。答:(1)反问:同予者何人?(2)排比:菊……花之君子者也。(3)比喻: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4)对比: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7. 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度?答:莲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菊比拟隐逸的生活态度;牡丹比拟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 8. 作者把“莲”与“牡丹”对举,其用意何在?答:批判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9.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10.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作者对追求势力、追求富贵的庸俗世风的鄙弃。& 11. 文章结尾处,修辞和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运用排比修辞,反问句式;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追求富贵的思想感情。& 12.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答:以“爱”这一主观感情为线索。& 13. 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慕富贵,那么他所追慕的是什么?答:追求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 14. 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答: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质。& 15. 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目的何在? (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答: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予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节操。& 16. 文中作者对“牡丹”与“菊花”的态度是否相同?谈谈你的理解。答:不同,文中“菊”是正衬,尽管作者不愿意隐逸,但也不反对。文中的“牡丹”是反衬,因为它是追求名利,贪图富贵的象征,所以作者对它的态度是非常鲜明的反对。& 17. 文中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说明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答: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社会现象。& 18.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说明莲花有什么特点?答:庄重而高雅。& 19. “出淤泥而不染”写出了莲花什么样的品格?答: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1. 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惩山北之塞( C )&&&&& A. 处罚&&&&&&&& B. 警戒&&&&&&&& C. 苦于(2)出入之迂也( A )&&&&& A. 绕远&&&&&&&& B. 迂腐&&&&&&&& C. 困难(3)指通豫南( C )&&&&&&& A. 指向&&&&&&&& B. 手指&&&&&&&& C. 一直(4)杂然相许( B )&&&&&&& A. 允许&&&&&&&& B. 赞成&&&&&&&& C. 答应(5)且焉置土石( A )&&&&& A. 哪里&&&&&&&& B. 乃,才&&&&& C. 语助词2. 翻译句子。(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于是带领能挑担子的三个子孙。(2)投诸渤海之尾。投放到渤海的岸边。(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凭借你的力量,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损坏。3、太行、王屋二山本来在哪里?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4、愚公为什么要移山?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5、对愚公要移山众人的态度是“杂然相许”;解决他的妻子提出的问题的方法是: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6、愚公移山非常艰难。表现劳力少的语句是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表现工具简陋的语句是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二)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1.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含义。(1)汝心之固,固不或彻(&&& )(2)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4)何苦而不平(&&& )2. 指出下列句子里的通假字,并说明其含义。(1)甚矣,汝之不惠(2)河曲智叟亡以应3. 说明下列句中“之”的用法。(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2)曾不能毁山之一毛(3)虽我之死,有子存焉4. 与“何苦而不平”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且焉置土石?&&&&&&&& B. 何陋之有?&&&&&&&&&&&& C. 何以为计?5. 翻译。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毛,其如土石何?&答案:1. (1)通达& (2)即使& (3)短乏、不足、尽& (4)愁2. (1)通“慧”& (2)同“无”。3. (1)代词,指愚公。& (2)助词,的& (3)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4. B。5. 凭着(你)剩下来的一点时光和力气,并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木,还能把泥土石块怎么样呢?&二. 默写 1.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2.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3.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4.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5.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6.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7.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8.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9.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10.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1.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12.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3.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14.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15.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16.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17.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8.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9.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0.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21.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2.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23.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4.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5.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26.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27.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28.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9.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30.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31.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倚户, 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2.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34.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35.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36.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7.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8.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9.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40.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1.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4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43.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44.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第I卷(共18分)一. 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将这个选项选出并将字母填写在括号中。(共18分)& 1. 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是(&&&& )&&& A. 称职chèn&&&& &&&&&& 胆怯què&&&&&&&&&&&& 狭隘ài&&&&&&&&&& 不偏不倚yǐ&&& B. 荡漾yàng&&&&&&&&&&&& 骨气gǔ&&&&&&&& 酝酿rǎng&&&& &&&&&& 归根结底dǐ&&& C. 淀粉diàn&&&&&&&&&&&&& 滑稽jī&&&&&&&&& 贮藏zhù&&&&&&&&&&&&& 随声附和hè&&& D. 提防tí&&& &&&&&& &&&&&& 机械xiè&&&&&&& 炫耀xuàn&&& &&&&&& 油光可鉴jiàn&& 2. 没有错别字的是(&&& )&&& A. 锤练&&&&&&&& 协调&&&&&&&&&&&&& 雄姿&&&&&&&&&&&&& 大声疾呼&&& B. 悠闲&&&&&&&& 震怒&&&&&&&&&&&&& 严厉&&&&&&&&&&&&& 骇人听闻&&& C. 著名&&&&&&&& 祥细&&&&&&&&&&&&& 肢体&&&&&&&&&&&&& 别具匠心&&& D. 栽种&&&&&&&& 犹豫&&&&&&&&&&&&& 作缉&&&&&&&&&&&&& 不屈不挠&& 3. 给词语中加点字选择义项,都正确的是(&&& )&&& (1)间隙&&& “间”的义项:&1&空隙&2&隔阂&3&隔开&4&拔去或除去&&& (2)曲折&&& “曲”的义项:&1&不公正&2&弯曲&3&使弯曲&4&歌谱&&& A. 间&1&曲&2&&&& B. 间&3&曲&1&&&& C. 间&2&曲&3&&&& D. 间&4&曲&4&&& 4. 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是(&&& )&&& A.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这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B. 我问起枣核的用途,他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等会儿你就明白啦。”(这里是指使用欺骗的手段。)&&& C. 《毁灭》?我记得一本什么杂志上介绍过,说是一本好书。看一下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这里是很鲜明的意思。)&&& D. 连环画一类的小书又渐渐不能使我满足了,我终于又发现了一块绿洲--小镇上刚兴办的文化站有几百册图书!(这里比喻令人向往的地方。)&& 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是(&&& )&&& A. 松鼠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B. 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言,表达千奇百怪的意义。&&& C. 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D. “约瑟夫用不着吃这牡蛎,别把男孩子惯坏了。”这话说得多么“冠冕堂皇”。&& 6.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的词语恰当的是(&&& )&&& 我从此便整天地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_____________没有什么失职,_________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_____________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 A. 即使&&&&&&&& 也&&&&&&&&&& 就&&& B. 虽然&&&&&&&& 还&&&&&&&&&& 也&&& C. 虽然&&&&&&&& 但是&&&&&& 就&&& D. 虽然&&&&&&&& 但&&&&&&&&&& 也&& 7.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 推广普通话的公益广告纷纷多次张贴在学校的宣传橱窗里。&&& 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C. 现在的大商店,那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气派,真让人眼花缭乱。&&& D. 青少年学生要有求知的渴望,逐渐养成读书的习惯和兴趣。&& 8. 下列句序排列恰当的是(&&& )&&& 把办教育跟种庄稼相比,有相同也有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逐步发展成长,成为合格的建设者。&&& (1)相同的是工作对象都是有生命的,都是自己成长,都有自己成长的规律&&& (2)办教育还得为受教育者提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锻炼能力的种种条件&&& (3)种庄稼只要满足庄稼生长的需要就成&&& (4)不同的是办教育比种庄稼复杂得多&&& A. (1)(2)(3)(4)&&& B. (2)(3)(4)(1)&&& C. (1)(4)(3)(2)&&& D. (3)(4)(2)(1)&& 9. 下列作品、出处、作家及时代(国别)搭配有误的是(&&& )&&& A. 《曹刿论战》--左丘明--春秋&&& B. 《孔乙己》--鲁迅--现代&&& C. 《蚊子和狮子》--伊索--古埃及&&& D. 《变色龙》--契诃夫--俄国&第II卷(共42分)二. 默写(共4分)& 10. _______________,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11. 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 12. 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 13. 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三. 阅读文言文(共8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4. 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_______&&& (2)曾益其所不能&&&&&&&&&&&&&&&&&& 曾:________&& 15. 将下面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是”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孟子认为只有逆境可以造就人才,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 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洁白的木槿花陈永林&&& 一到夏天,院子里的木槿就开花。母亲一见洁白的木槿花,眼里便蓄满泪水,嘴唇哆嗦着说:“我那时好糊涂,好糊涂。”母亲的声音抖个不停,泪水也从眼眶里溢出来,爬满了她坑坑洼洼的脸。这里面有一个与我相关的故事。&&& 我五岁那年,右腿忽然青肿了一块,痛得我成天哭。母亲就驮着我去了廖医生家。廖医生是个老中医,退了休,在家里开了个小诊所。廖医生的医术好,心也善,啥病他都能治。&&& 廖医生看了我的腿,责怪母亲:“你真憨,再晚来两天,你儿子的腿就废了。”&&& 母亲就自责:“我原以为娃儿的腿不要紧。”廖医生发了火:“还不要紧?你儿子得了骨髓炎,骨头一发霉,就得截肢。”母亲再不敢出声了,眼圈却红了。其实不能怪母亲,父亲去世后,母亲终日为一日三餐发愁,哪再有闲钱为我治腿?&&& 母亲担心地问:“廖医生,我娃儿的腿能治好吗?”母亲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脸色晴朗了许多,可片刻后,母亲又一脸的阴云。母亲口袋里只有两块多钱。&&& 廖医生在我腿上敷了草药,拿纱布缠了。又拿出两副中药,对母亲说:“这中药,每天煎三次,两天后再来换药。”母亲颤声问:“廖医生,多少钱?”廖医生说:“五元钱。”母亲的脸红了,局促不安地说:“廖医生,我,我身上的钱不够。”廖医生说:“你有多少就拿多少吧。”母亲掏出一个塑料袋,把里面的钱全倒在桌子上,说:“这只有两块六角伍分钱,下回再补上。”廖医生爽快地说:“行。没钱,你记着就是,啥时有钱啥时给,不急。”&&& 母亲在村里四处借钱,但没借到一分钱。那时村里人的肚子都填不饱,没啥闲钱。再说母亲已欠了不少债,谁还敢借钱给她?&&& 母亲没借到钱,但我的腿不能不治。母亲只得拎了八个鸡蛋去廖医生家。那时鸡蛋很便宜,八分钱一个,可母亲实在没办法。廖医生见了母亲拎的鸡蛋,很生气地说:“你这是做啥?拎回去。”母亲的鼻子一酸,眼泪就掉下来了:“廖医生,我实在没办法……”&&& 廖医生的眼睛也湿了,安慰母亲:“好,你这鸡蛋,我收下就是。钱的事,不用急,我不缺钱用。”&&& 去了廖医生家里几次,母亲已欠了廖医生二十八元钱了。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再去廖医生家里,母亲把家里惟一的一只母鸡带到廖医生家里了。可廖医生说啥也不肯收:“你这只鸡我哪能收?你家的盐钱都是从这鸡的屁股里抠出来的。”母亲哀求:“廖医生,你就收下吧,你收下了,我心里好受些。”母亲说着声音又变了调,泪水也淌下来了。廖医生执拗不过,说:“那好,我收下就是。但这鸡我不能白要,就算我买你的,十元钱,怎么样?”那时一只母鸡最多只卖四五元钱。母亲说:“这鸡不算钱,是我送你补身子的。”可廖医生拿出十元钱,说:“这钱你拿着,我知道你用钱的地方多的是。欠我的钱,一点也不急,十年二十年后还都行,”母亲说啥也不接廖医生的钱。&&& 母亲回到家,拆纸包给我煎药时,纸包里竟放着十元钱。母亲当晚去了廖医生家里,把十元钱从门缝里塞进去了。两天后,按廖医生吩咐,又该去他家。可母亲不想去,母亲问我:“你的腿好些了吗?”我说:“好多了,已能走路了。”我说着下了地,一走,腿钻心地痛,额上也沁出汗了。但我忍着。母亲说:“菩萨会保佑我们这样的苦命人。”&&& 可这天,廖医生竟找上门了。廖医生见了我的腿,把母亲狠狠训了一顿:“你是拿你儿子的腿开玩笑。如果你儿子的腿废了,有你后悔的!”母亲不出声,只默默地流泪。母亲烧了火,要给廖医生下面条。廖医生说他已吃了饭。&&& 后来廖医生见了我家门前的木槿花,惊喜地喊:“啊,你这里有这么多木槿花!”廖医生对母亲说:“这些木槿花都是钱,一两木槿花值两元钱。木槿花是味好中药,能治病。”&&& 母亲不相信:“木槿花真能卖钱?”廖医生望着一脸惊喜的母亲说:“还骗你不成?你摘了这些花卖给我。”母亲高兴地答应了。拿了篮子,把木槿花全摘下来了。廖医生拿秤一称,竟有一斤。廖医生说:“好了,你再不欠我的钱了。”下回,母亲驮着我去廖医生家时,就带一点木槿花去。&&& 母亲不但不给廖医生钱,廖医生反而给母亲点钱。&&& 不久,我的腿好了。&&& 第二年,廖医生竟去世了。母亲很是伤心,买了冥纸冥香去了廖医生家,母亲哭得很伤心。廖医生的儿子告诉了母亲一个天大的秘密:木槿花根本不能做中药!&&& 母亲又“哇”地一声嚎哭起来:“我的大恩人呀……”&&& 后来母亲也去世了。母亲合眼前拉着我的手说:“儿呀,我死后,在我的坟墓周围栽一圈木槿。”&&& 如今,每到夏天,母亲的坟墓周围就开满洁白的木槿花。成群的蝴蝶在木槿花上翩跹起舞,美如梦境。&& 18. 母亲说:“我那时好糊涂,好糊涂”。母亲认为自己哪一点糊涂?&& 19. 文中多次写了母亲的哭,每次所表达出的情感是不一样的。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体会下面几次哭所表达的情感。&&& (1)母亲再不敢出声了,眼圈却红了。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说着声音又变了调,泪水也淌下来了。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又“哇”地一声嚎哭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发现我家门前的木槿花后,廖医生“惊喜地喊”了起来。结合前后文,请你说说他惊喜的原因是什么。&&& (1)&&& (2)&& 21. 木槿花是贯穿始终的线索,它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是_____________。&(二)湿地--地球之肾&&& (1)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所有季节性或常年积水地段,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滩涂、珊瑚礁、红树林、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岸地带等,均属湿地范畴。&&& (2)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湿地如同森林、耕地、海洋一样具有多种功能。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等方面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许多学者将湿地亲切地称为“地球之肾”,强调湿地的重要性,很形象,很生动。&&& (3)为什么称之为“地球之肾”呢?&&& (4)科学实验已经证明,湿地中有相当一些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浮水和沉水类型的植物,它们具有很强的清除毒物的能力,是毒物的克星。它就像人体的肾脏一样,能够过滤净化有毒物质。据测定,在湿地植物组织内富集的重金属浓度比周围水中的浓度高出10万倍以上。正因为如此,人们常常利用这一生态功能,有效地清除污水中“毒素”,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有人做了如下实验:将废水排入河流之前,先让它流经一片柏树沼泽地,经过测定发现,大约有98%的氮和97%的磷被净化排除了。印度卡尔库塔市没有一座污水处理场,该城市的所有生活污水都排入东郊的人工湿地,其处理费用相当低,成为世界性的典范。&&& (5)通过上面的实例可以看出,湿地能够有效地将水中的污染物质去除,相当于一个天然的过滤器,因此,人们形象地将其称为“地球之肾”是很自然的。&&& (6)然而,全球的湿地保护不容乐观。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为解决农业用地的扩张和发展经济,对湿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天然湿地日益减少,功能和效益下降。捕捞、狩猎、砍伐、采挖等过量获取湿地生物资源,造成了湿地生物多样性逐渐丧失。湿地水资源过度开采利用,导致湿地水质碱化,湖泊萎缩。长期承泄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导致湿地水污染,严重危及湿地生物的生存环境。森林资源的过度砍伐,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江河湖泊泥沙瘀积等等,也使湿地资源遭受了严重破坏,其生态功能也严重受损。&&& (7)保护湿地就是保护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愈来愈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 22. 文章介绍湿地具有多种功能,其中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请你概括出作者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的原因。&& 24. 第(4)段划线句中列举的数字,要说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5. 第(6)段从多方面写出了湿地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请你列举出其中的三个方面。&&& (1)&&& (2)&&& (3)&(三)呼唤独立思考何满子&&& (1)上世纪初期,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有一类未来学家--其实算不上未来学家,只是些不高明的科学幻想家--预言,未来世界的人类由于头脑发达,脑袋将愈来愈大;同时,万事靠科学技术新发明的机械代劳,体力活动减少,躯干四肢将日渐萎缩、退化,以致有畸形的危险。因此,预言家提出矫正和防止肢体衰变之道,须加强体育锻炼云云。这类奇谈20世纪20年代的报上常见。&&& (2)这种预言当然是幼稚甚至荒谬的,但人的头脑愈来愈发达,智慧愈来愈丰富却是必然之理。发达和丰富当然一面是前人用脑的积累所致,但更须一代一代地从经常使用脑,勤动脑得来。再说,心之官则思,不思考,长着个脑袋岂非浪费!要给人类增添智慧,就得更多的人有创见;要有创见,就得各人动用各人的思维方法,这就叫独立思考;没有独立思考,就没有独立人格。其理至明,属于常识以下。&&& (3)然而在中国,多少年来却不提倡、不鼓励独立思考;提倡做驯服工具,号召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只要听话就好。一个人从小到大,只训练他听话,听话,听话。孩提时要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话,听话就是乖乖,给糖吃;不听,就是调皮,不孝顺,给耳光吃。进幼儿园要听阿姨的话,听了才是好孩子,给花衣裳穿;不听话,犟头犟脑,就是坏孩子,星期天不带去公园玩以示惩罚。进了学校则要听老师的话,五分加绵羊就是几好学生,给奖状,家里多给零用钱;对老师的教训不是亦步亦趋,要别出心裁,纵不犯规,也算不上好学生,至少要扣印象分数是逃不掉的。进入社会,要听长官的话,当驯服工具;如有自己的主见,说三道四,上头印象就不好,升级调工资靠后,接班人当然挨不到。总而言之,悠悠万事,听话为上。&&& (4)不听话,要独立思考呢,那就没有好果子吃。胡风不听话,要上什么三十万言书,请君入瓮;马寅初不听话,要主张节育,请君入瓮;孙冶方不听话,要主张发展生产力,请君入瓮;彭德怀不听话,要上什么万言书,请君入瓮。于是天下思想一律,舆论一律,两重人格一律,担承灾难一律……&&& (5)教训的惨重不仅在于有形损失,更在于对人的灵魂的扭曲和精神发育上的不健全。有过不少关于留学生智力情况的报道,几乎一致指出,中国青年的智商是高的,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高于外国青年,对教师的指导也领会得比外国青年快而准确;但是,在独立思考,独立作业上就逊于人家。这就是一贯的听话,听话,听话的训练方法造成的结果。&&& (6)对于家长、幼儿园阿姨、学校老师、单位领导乃至主持国政的人来说,听话于他们当然很方便,很讨欢喜;不听话就很麻烦,很碍事,很讨厌。于是不鼓励,限制乃至剥夺人的独立思考。强加于人者亦不甘于接受人之所强加,婆婆媳妇一脉相承,人的好坏标准由此而定,人的精神残疾反而成为美德,真正地提倡大智若愚,不,大智即愚。&&& (7)社会上曾经呼唤“找寻男子汉”,看来最要紧的还是呼唤、找寻独立思考。或不论男子汉女儿家的第一标准应是能独立思考,否则,身体健康,头脑简单,岂不有趣?(略作修改)&& 26. 作者针对什么现象“呼唤独立思考”?&& 27. 作者呼唤的“独立思考”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8. 请你分别说出第(3)段运用对比,第(4)段举实例论述了抑制或扼杀独立思考所造成的最大的危害是什么。&& 29. 作者为什么说“能独立思考”是“男子汉女儿家的第一标准”?&第III卷(共60分)五. 作文(60分)&&& 题目:善待__________(亲人、生命、自己……)要求:&&& (1)请根据括号中的提示补全题目,写一篇文章。& &&(2)文体不限;字数在600字以上。&&& (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试题答案】一. 选择题& 1. C& 2. B& 3. A& 4. B& 5. B& 6. D& 7. D& 8. C& 9. C二. 默写& 10. 无丝竹之乱耳& 11. 浅草才能没马蹄& 12. 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 13. 弓如霹雳弦惊三. 文言文阅读& 14. (1)被选用、被选拔(2)增加,通“增”& 15. 忧患激励人奋起,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必将导致死亡。& 16. (要点)将要承担重任的人。& 17. (观点)(1)逆境可造就人才&&& (2)顺境也可造就人才&&& (3)顺境逆境都可出人才&&& (理由)(1)树立远大的理想(2)不满于现状而艰苦奋斗四. 现代文阅读& 18. (要点)听信了廖医生“木槿花是味好中药”的话,认为用木槿花真的可以抵药钱。& 19. (1)为了儿子的病着急。(2)出于对廖医生的感激,为廖医生不收母鸡着急。&&& (3)知道真相后,饱含对廖医生的感激和对自己“糊涂”的懊悔。& 20. (1)意外地发现了帮助我家同时又让母亲接受的办法。&&& (2)作出这种表情,让母亲信以为真。& 21. 帮助母亲和“我”家度过最艰难岁月的“药材”& 廖医生善良、仁慈的象征& 22. 提供多种资源& 调节、控制环境& 带来效益& 23. (要点)湿地中有相当一些水生植物具有很强的清除毒物的能力,它们能够过滤净化有毒物质。& 24. (要点)柏树沼泽地对氮、磷等有害物质净化能力很强。& 25. (示例)(1)天然湿地日益减少,功能和效益下降。&&& (2)湿地生物多样性逐渐丧失。&&& (3)湿地水质碱化,湖泊萎缩。&&& (4)湿地水受到污染,严重危及湿地生物的生存环境。&&& (5)水土流失和江河湖泊泥沙瘀积使湿地的生态功能严重受损。& 26. 只要听话就好。& 27. 个人动用个人的思维方式,进行有创见的思考。& 28. 第(3)段危害是:让人的灵魂扭曲,造成精神发育上的不健全。&&& 第(4)段危害是:国家民主遭到破坏,有志之士受到迫害。& 29. 只有独立思考的人才能具有独立的人格,才是一个真正健康的完整的人。上一篇:下一篇:你可能还感兴趣的相关文章11/2911/1810/2609/2809/2609/1808/1807/3107/1707/1206/1906/1406/1312/2012/2009/1212/2006/3009/0209/2605/1112/2509/1803/1312/0607/0302/2605/1110/1603/2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愚公移山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