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三院地址网院的远程教育会发电子学习资料吗

您所在的位置:
我院赴人大继续教育学院、北医网络教育学院学习交流
发布: 00:00:00 &来源: 东财在线 &
日,我院宋晶院长、张树军书记、范大军副院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等一行9人前往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进行学习交流。
25日上午,宋晶院长一行首先访问了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部,网上人大院长顾宗连、副院长岳俊芳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等热情接待了我院一行,并与我院进行了座谈交流。座谈会上,顾宗连院长、岳俊芳副院长分别介绍了人大网络教育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网络教育行业的发展现状,并重点介绍了人大网络教育 &为学习者建立终身学习家园&的教育理念。随后,宋晶院长一行就教学管理、平台建设及非学历培训等工作与对方进行了深度交流和互动。
25日下午,宋晶院长一行来到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进行学习交流,受到北大医学网络教育学院院长高澍苹、副院长孔繁菁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等的热情接待。交流会上,高澍苹院长等介绍了北大医学网络教育学院的发展概况,随后双方分别就质量管理、人力资源配置、渠道建设、教学服务、软件研发及宣传策划等工作进行了对口交流和深入讨论。
我院此次与网上人大及北医网院就教学管理、资源建设、学生服务及非学历培训等工作的交流、探讨,汲取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并加强了我院与业内同行的联系、沟通。此次学习交流对我院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服务内容、创新管理模式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相关新闻
&改革创新促发展 丰富内涵塑品牌
& & & & & & & & &&为实现&东财梦&添砖加瓦
伴随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到来,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也走入了...
东财网络教育优势
网络教育知识普及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学网: []
用户还关注
可能有帮助网上学习支持服务的方法和策略(上篇)--《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网上学习支持服务的方法和策略(上篇)
【摘要】:网上学习支持服务的有效性是影响网上学生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本文描述和分析网上学习支持服务的三方面内容,包括课程选择支持服务、学习时间管理支持服务以及学习动机激励支持服务。文章描述远程学习者在课程选择、时间管理以及学习坚持方面的种种困难;介绍帮助成人学生选择合适的远程课程的网上测量量表,特别是香港和内地开发的两个智能化成人课程选择测量量表;阐述教师制定网上课程学习时间安排的方法,以帮助学习者在开学前进行每周的学习时间管理和安排;强调学生的学习动机在网上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基于多媒体、基于直观、基于经验、基于目标、基于评价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434【正文快照】:
随着网上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网上教育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是网上学习者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与全日制学生的学习不同,在职成人进行远程兼读学习是极其艰苦的,他们需要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利用休息时间和假期进行学习。因此,远程成人学习者如果缺乏对课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丽超;;[J];成人教育;2011年03期
李慧丽;杨光灿;;[J];中国远程教育;2009年03期
胡志金;;[J];中国远程教育;2009年08期
王永辉;;[J];中国远程教育;2012年05期
王龙;;[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贾国祥;杨玉敏;;[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张守荣;;[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毛剑;;[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闫寒冰;潘思强;;[J];开放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陈亚清;;[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海霞;[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边联;[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王悦;[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雪梅;;[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邵世敔;;[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李中亮;;[J];成人教育;2007年01期
罗刚;;[J];成人教育;2008年02期
陈丽萍;;[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4期
金艳丽;;[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03期
丁兴富;[J];中国远程教育;2001年02期
刘景福,钟志贤;[J];中国远程教育;2001年06期
苏小兵,陈澄;[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01期
陈肖生;[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郑甘培;[N];解放军报;2008年
张尧学;[N];人民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智勇;[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王岚;[D];天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白云;[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刘玉;[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崔冠宇;[D];河南大学;2007年
姚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永辉;;[J];中国远程教育;2012年05期
田娜;王林;;[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12期
刘淳;;[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孙凌;;[J];甘肃高师学报;2011年02期
郭明;王凤禄;;[J];中国远程教育;2012年08期
王月华;;[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宋西玲;孔宪福;;[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高勇;魏玲玲;;[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魏志慧;希建华;;[J];开放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贺润坤;;[J];价值工程;2012年1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毅;[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王双双;[D];河南大学;2012年
陈丽励;[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慈明亮,王兰州;[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刘红梅;;[J];成人教育;2006年11期
刘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年08期
姜春阳;;[J];才智;2010年04期
孙佩佩;张新明;;[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5期
王迎;王淑娟;;[J];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02期
夏素华;张必秀;张晓静;;[J];卫生职业教育;2011年05期
陈义勤;孙新;冯霞;;[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张守荣;;[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易维;[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姜劲松;卞洪流;徐哲;;[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方晓东;;[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周勇;王存宽;;[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黄吉武;;[A];中国毒理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邵小强;;[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章晓盛;;[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丁旋;苏新;;[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梅龙宝;彭斌;张生花;;[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陈高峰;;[A];2010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秦国柱;李娟;;[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崔允漷;[N];中国教育报;2008年
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教育局幼教办
袁频;[N];中国教师报;2003年
聂秋华;[N];光明日报;2007年
邹国金;[N];中国税务报;2007年
陈劲虹;[N];民营经济报;2006年
倪洪滨;[N];科技日报;2001年
胡厚杰?记者
张敬波;[N];安徽日报;2007年
海南省国兴中学 符程;[N];中国教育报;2007年
本报记者 沈祖芸;[N];中国教育报;2004年
艳丽;[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永红;[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马丽玲;[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静;[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崔粉芝;[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焦彬桥;[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吕文娟;[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薛利艳;[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罗丹;[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冯熙麟;[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谭静;[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邢晓阳;[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邹永松;[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您当前的位置:
打造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优质品牌打造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优质品牌来源:字号:小中大(快捷键:←)
(快捷键:→)□ 北京报道/本刊记者 刘增辉  5月4日,第三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开幕。这是中国养老行业最大规模的博览会,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28个省区市的养老机构、联盟组织、老年产品研发机构等单位参会。  令与会者感到诧异和惊喜的是,作为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开展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远程教育培训的合作伙伴,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以下称:北医网院)也出现在会场之中。  北医网院搭建了绿色的展台,向参观者传递出奋发向上的激情。先进的互动大屏幕,让参观者通过手动触击了解如何进行远程学习,各式宣传册向来访者展示学院在医学远程教育领域所做出的卓越成绩。更多的业内人士对学院开发完成的针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远程培训课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合作的愿望。  养老服务行业属于民政系统,作为教育系统的北医网院,为何要参与到养老服务行业中?又是如何实现这种跨行业的合作的?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北医网院院长高澍苹。以品牌优势承担社会责任  北医网院和中国社会福利协会的合作始于2013年。这一年8月,高澍苹院长应邀以专家身份参加一次评审会。会上,福利协会副会长冯晓丽的发言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冯晓丽说:“中国要做好养老服务事业,仅凭现有的养老服务人员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认识到远程教育的重要性。”  这使两人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北医网院与福利协会从此开始了合作。北医网院加入到福利协会养老服务应用型科研项目研发团队中,参与了养老服务机构院长实务培训教材的研发和初级、中级养老护理员远程培训课程的研发。  这是一个崭新的、有着巨大需求的领域。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截止2012年底,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2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据估算,未来我国最少需要1000万名养老护理人员,但目前开设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仅有32所、中职院校仅有25所,总计年招生数仅约2500人。同时,在在职养老服务人员中,2/3左右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的仅有5万人,养老服务人才的供给捉襟见肘。  而接下来的调研让高澍苹院长真切地感受到了形势的严峻和紧迫。她带队赴山西、宁波、青岛及北京周边的基层养老机构进行实地调研,一路看到、听到的情况让她寝食难安。她说:“这些七八十岁的老人真的很不容易。我印象最深的是在青岛一所养老院。有的老人看起来好像很精神,其实是老年痴呆。有的老人全身蜷缩在床上,那种无助的样子让人很揪心。看到这些,我心里非常难过。他们所有的生活、所有的吃住睡行都需要服务人员的照顾。”  但养老院一线护理人员的状况令人忧虑:第一是缺人,第二,专业人才更是奇缺。护理人员普遍在四五十岁以上,绝大部分是进城务工人员以及下岗女职工,基本上是愿意干就可以上岗。开始的时候,她们根据做母亲的经验做些生活上的照料工作。之后经过简单培训,可做管喂饮食、皮肤护理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但很多人干上不久就辞职了。  实地调研使高澍苹院长感到责任的重大。北医网院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打造出医学网络教育的优质品牌,其教育规模、教育质量、技术实力和服务水平均居国内同行前列。养老行业属于民政系统,需要有医疗卫生系统强大的专业力量参与。在一线养老护理人员奇缺且素质有待提升的情况下,高澍苹院长认为,应该发挥学院多年积累的远程教育经验,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为中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培养提供智力支持。这不但能提高养老从业人员的素质,让他们充分体现其劳动价值,还将丰富北医网院的教学内容,从而打造出中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培养的优质品牌。  “凭借我们的实力,依靠我们的资源、技术和人才,做这项工作可以说游刃有余。”高澍苹院长说。课程开发契合行业实际  为完成福利协会委托的初级、中级养老护理员远程培训课程、养老护理员基础知识培训课程及养老机构院长远程培训课程,学院专门成立了由教研室、媒体部、课程研发部等骨干人员组成的老年项目组,并邀请北京多家养老机构的专家及北京大学临床护理专家全程参与指导。项目组成员在大量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加班加点、精雕细刻,在较短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  这些培训课程是依照《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制作的。以中级课程为例,分为生活照料(饮食照料、排泄照料、睡眠照料、清洁照料)、基础护理(用药照料、冷热应用、临终关怀)、康复护理(康乐活动照料、功能锻炼)共3章、9节24单元。  这些课程充分考虑了一线从业人员基础差、工作忙、学习能力弱等特点,是区别于学历教育课程的优质课件。  第一,在形式上采用了视频课件的形式。课件有必要的基本知识,没有高深的理论,而是注重实操和直观性,让初学者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第二,特别考虑了学习的便捷性。医学专业的学生上课都是连续一两个小时,这对养老护理人员来说是无法想象的。所以,课件采用了模化块设计,每个学习单元的时间都控制在10至15分钟之内。课件还特别设计制作了实操技能测试,针对一项操作,用操作图片或视频,由学员判断正确的操作方法。如果学员没有通过考试,就无法进入下一阶段考试。课件还支持电脑、手机、iPad等终端,这给学习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所有这些,都凝聚着项目组成员的心血。课件制作之初,先要有脚本,再根据脚本选择合适的拍摄地点,进行多角度的拍摄。由于后期要配上解说和画外音,很多镜头不能连续拍摄下来,一个镜头往往要拍摄几十次,从不同角度拍摄,镜头的对接要严格核对,确保和脚本相符。  今年4月21日,来自民政部行业协会、院校及养老机构的专家学者给出这样的评价:这是创新性研发;新媒体、新技术的使用便于学习的开展和推广;课程的圆满完成对推动我国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规范化培训、提升行业整体队伍的素质将起到良好的引领作用。  更让项目组感到欣慰的是,在养老服务业博览会上,养老机构的负责人纷纷前来咨询。他们说,养老行业工学矛盾比医院的医生护士还要突出,这种边工作边学习的方式对护理人员是非常适合的。  “这是我们第一次直接面对广大的学习者。通过博览会,我们才知道大家对这类课程是多么感兴趣,才深刻认识我们所做的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高澍苹院长说。以市场理念开创网络教育未来  从医疗卫生行业到养老行业,这种跨行业合作的成功,用高澍苹院长的话说,是学院坚持多元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结果,是在这个战略指导下不断“折腾”的结果。正是这种“折腾”,才有了学院持续不断的创新,才成就了行业佼佼者的地位。  接下来要“折腾”的是将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融合。高澍苹院长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现有的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远远落后于社会的职业发展。两者要打通,一定要改变现有的教学课程体系,让专业体系和实践、岗位紧密结合起来。这个问题不解决,仅仅谈理念是没有用的。”  另一项要做的工作是为校内服务。《幸福从心开始》是学院首次面向校内大学生开设的网络公选课,受到了在校生的普遍欢迎。目前,为期9周的网络教学已顺利结束,接下来还将开设4门课程。MOOC也在其中。今年3月,美国中华医学会在学院组织了由其支持的MOOC项目汇报会,国内五所医学名校齐聚一堂,展示了各自开发的MOOC课程。北医网院制作的《流行病学》课程受到学会负责人的充分肯定。  “网院一定要做好两个服务,一是为社会服务,二是为校内服务,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高澍苹院长强调,在服务过程中,要把网络教育多年来坚持的市场理念带入其中。第一要考虑服务人群的需求,第二要按照需求提供适合的产品,这样才能体现出自身价值,才能有网络教育的未来。  她认为,当前的MOOC等潮流,反映出混合模式学习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促进了传统院校对网院作用的认识。但不管形势如何变化,北医网院还将和从前一样,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研究自己的主业——网络教育,在服务中壮大自己。也许有一天,网院消失了,融入到校内教学体系中去,但网络教育会更加朝气蓬勃。上一篇:& 下一篇:给我推荐周期:半月刊期数:14年14期页数:119电子价:¥10.00纸版价:¥18.00同类其他品牌该品牌本月点击排行中国远程教育期电子价:¥10.00中国远程教育期电子价:¥10.00中国远程教育期电子价:¥10.00中国远程教育2013年5月第9期电子价:¥10.00中国远程教育2013年8月第15期电子价:¥10.00中国远程教育2014年9月第17期电子价:¥10.00最近浏览过的你还没有浏览记录阅读客户端特色服务业务合作帮助中心中邮阅读网由中国邮政主办。中邮阅读网凭借中国邮政报刊发行网络、发行资源和品牌优势,在传统报刊发行基础上,运用互联网数字传播技术,为广大读者提供内容丰富的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及有声书城等在线阅读产品。这是中国邮政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推动出版数字发行,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文化需求的新举措。中国石油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在线杂志
以学习者为中心:远程学习材料设计开发的核心理念
--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课程开发实践
  教材是传递知识信息的重要载体。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由于远程教育教与学时空分离的特点,形成了师与生在时空上的准分离状态,远程教育教材成为联系教与学、师与生的纽带,在传承知识的同时,还负载着传递学习支持服务,引导和帮助学习者学习,顺利完成学业,并培养学习者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的功能。为此,远程教育教材及其教学资源建设质量尤显重要。远程学习材料的研发,也一直是远程教育的重要课题。无论是从事远程教育已20 多年,积累了丰富的远程教育教材建设经验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还是加入远程教育已8年的高校网络教育学院,都在努力践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探索远程教育资源的设计开发,加快建设高质量的符合远程学习者特点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推进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日,本刊与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共同举办了“中国远程教育学术圆桌”第12次研讨会,主题为“远程教育学习材料的设计与开发”。研讨会以北大医学网络学院的学习材料《医学概述--走近医学》开发实践为例,重点讨论了远程教育学习材料的教学设计、内容整合、学习交互,具有中国特色、切合远程教育特点的教材(学习材料)的开发模式,建设真正适合远程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等问题。
  与会专家有卫生部科教司副司长孟群教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远程与继续教育处处长刘英,华南师范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所所长丁新教授,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研究及业务发展副总监张伟远博士,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校长助理李林曙教授,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副主任宫恩聪教授,北京大学继续教育部副部长、网络教育学院院长侯建军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郝成义教授,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郭常平副教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王跃副编审。嘉宾有中国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于永杰教授、英国开放大学驻京办事处正丰嘉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黄建春女士、英国开放大学驻京办事处段成贵先生。在研讨会上,北大医学网络学院教学总监周宇菲、《医学概述--走近医学》主编和主讲教师刘虹、教学与资源部主任李秀惠、医学概述课程开发项目经理张翼分别介绍了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成果。
  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书记敖英芳教授、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社长尹伟中到会致辞。
  本次学术圆桌会议由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院长高澍苹、《中国远程教育》副主编张爱文、华南师范大学教授丁新共同主持。
  “让每一位远程学习者能够更加有效和快乐的学习,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和不懈的努力目标。”这是《医学概述--走进医学》扉页上的一句话,也是北大医学网络学院开发远程学习材料的目的。
  《医学概述--走近医学》是北大医学网络学院在总结几年来课程开发的经验基础上,学习英国开放大学教材的开发模式,历经十个多月,精心制作的第一套远程学习材料。不论是教材本身还是开发过程,它集中体现了北大医学网络学院大胆创新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的落实。在教学资源设计上,根据学习者需求选择教学内容,突破学科界限,通过教学设计,运用多种方式实现了课程教学内容的再度整合;在开发机制上,借鉴、创新,采用了项目管理模式,团队运作,编者和教学设计人员、媒体技术人员协作;在质量控制上,全程质量跟踪、测评,实行全成本核算。在探索网络教育学院的课程开发模式和管理模式上取得了成功和经验。从这个角度看,其探索对建设高质量的远程教育教学资源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
  周宇菲:遵从远程教育规律,设计与开发远程教育专用教材
  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成立于2000年10月,招生的专业有护理、应用药学、卫生管理和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办学层次有专科、专升本和中专升本科,在教学管理上实施学分制管理模式。目前在校生超过12000人,在职成人占94.2%。学院课程开发从2000年底起步,走过了三个时期:
  起步时期(2000年底~2002年底):教案电子化。这一时期我们对远程教育的认识很模糊,认为把教案制作成网页放到网上就可以进行教学工作。课程开发工作是给老师录课,制作网页形式的教案、自测练习题、教学大纲等,教学内容基本都是照搬校内的教学,无配套教材,无光盘。
  发展时期(2003年初~2005年底):网络课程多媒体化。开始思考应该怎样进行远程教学,初步认识到远程学生与在校学生特点的不同,开始注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都做了很大改动,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每门课程都配有光盘,同时配备了教材和简单的学习进度指导。网络课程的表现形式有音视频讲课、有动画解释疑难点、有虚拟实验等,诞生了学院第一门有声网络课程《医学免疫学》。但大多数教材同校内学生用的教材,没有专门为网络学院学生设计和编写的教材。
  提高时期(2005年底至今):纸质教材+交互多媒体。近年来学院多次聘请国内外著名远程教育专家到学院讲学。2005年底,聘请英国开放大学专家来我院进行指导和咨询,就“课程开发”与“学习支持”两大主题与OU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不断地学习使我们提高了认识,教学工作开始注重课程体系的设置,探索如何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如何促进教与学的再度整合。学院成立了课程开发项目组,选择医学概述课程作为突破,围绕纸质教材作为主媒体的学习材料开发,开发内容涉及纸制教材、资源光盘、学习指导手册、学习活动、学习评价、学习追踪,即从资源呈现延伸到教学过程的开发。这一时期课程开发的特点是遵从远程教育规律,在大课程概念下进行系统课程设计与开发,主媒体为纸介教材、配学习指导手册和光盘,注重教学设计、注重人文关怀。
  《医学概述--走进医学》体现了我们“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是遵循远程学习规律来编写的第一本远程教育专用教材。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我们首次实施项目管理,进行了质量跟踪、质量评测,试图探索一套开发的管理模式;在资源配置、人力配制上进行了全成本核算;在开发过程中采用协同办公应用平台,规范工作流程;最具特色的是有学习者全程参与开发。
  今后我们面临的挑战主要是:第一,开发适合成人学生的高质量的学习内容,面临各门学科的取舍和交叉以及如何与在职成人学生的知识结构架构起来的问题,需要很好的研究;第二,外请教师参与学习材料的设计开发,存在教师的教育理念认同、对学生特点的认同及管理和沟通合作的问题;第三,学生个体的差异带来的学生对学习材料的丰富及课程实施的多样化的认同和适应问题;第四,高质量学习材料的开发成本和效益的问题。
  刘虹:适合学习者需求是远程学习材料教学设计核心的基本原则
  在职成人和远程学习的方式,使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面临以下4个任务:
  首先,为学习者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当在职成人带着自身已有的知识背景和工作经历再次回归校园时,他们不但需要提高基础理论水平,还希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同时由于学习时间有限,他们希望学习内容精炼、难度适宜。
  第二,考虑远程学习这种方式。当教师与学生分布在不同的空间,距离不仅造成教与学的分离,还可能引起人与人、心与心的分离。知识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同时受到挑战,如何在知识和情感两个层面上去进行整合,是我们要去设计的。
  第三,学习过程的跟踪。网络学院的学生在更多的情况下是自己对着学习材料一个人学,如何把老师的关注、评价传递给他们,并将他们在学习中的心得体会收集上来,进行迅速的反馈和互动非常重要。
  第四,对于在职成人来说,他们自身的学识、经历、技能是很好的学习资源。如果不利用这部分资源,将是对学习的一大损失。
  就第一个任务而言,《医学概述--走近医学》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注意了实用性、综合性和简约性。课程内容涉及到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人文学科在内的诸多学科,将这些知识以符合认知规律的形式进行组合,突出了系统性和整体观。如我们将人体分为12个系统,每个系统又都围绕人体结构-功能-和疾病之间存在的联系这一个主题编写,使学生在学习到知识细节的同时,建立了对人体的系统观、整体观。
  在教与学再度整合方面,《医学概述--走近医学》运用纸质教材、学习手册、语音课堂、交互动画、网上活动、自测环境6个手段进行教学整合。考虑到卫生行业从业人员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纸质教材是他们使用频率最高的媒介,所以特别注意了纸质教材的开发,设计了“内容导航”、“温故知新”、“想想看”和“重点回顾”等环节去展现知识主线、促进新老知识的结合、引发学习者的兴趣、强化重点难点,使教材在承载知识的同时,尽量去给学习者一些学习指导;重视了教材的人文性,赋予枯燥的学术内容以情趣;版面设计突出友好性和实用性,令人赏心悦目,方便阅读。此外,我们还利用谈话式的讲解将内容进行串讲,使气氛更加活跃和亲切。讲解可以通过MP3格式下载,让学习者能够随时、随地的学习,无形中增加了学习时间。
  针对过程跟踪及师生反馈,我们设立了课程的“网上论坛”,按照学习进度设计了吸引学生的题目。经过5周的运行,论坛基本完成了预期的任务:一是实现了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等多方面的人际交流;二是追踪了学习效果,发现了学习中的问题;三是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四是突出了学习者的主体性,给学生展现的机会,让他们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学生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经验、知识和技能是有效的学习资源。
  通过《医学概述--走近医学》的教学设计实践,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结合学习者的需要和教学要求,突破学科界限组织课程内容。我们在借鉴和依托全日制在校生教学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需要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去做一些新的课程。新的课程内容可能是行业发展中的新进展、新技术;也可能是将已有的课程进行跨学科的精简整合;也有可能是将基础学科的课程赋予与实践相联系的内容,而所有这些工作都可能是跨越学科的。
  二是重视学习材料的交互性。知识的传递过程比知识本身的分量更重要。教师有学问,不等于教师可以把学问交给学生。在考虑如何“教”的同时,应该多考虑学生是如何“学”的。
  三是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对教学设计的影响。学生本身是宝贵的学习资源,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不能忘记给他们展现机会,这对保持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充分利用学习资源,都是非常重要的。
  张翼:良好的组织架构和有效的管理方法是课程开发的基础
  医学概述课程开发组是在借鉴OU课程开发的组织模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不是简单的模仿,我们有自己的特点,对课程开发的组织过程建立了一套自己的方法。首先,参与课程开发的人员都应该熟悉远程教育的规律和理念,并且要对远程教育的工作方式取得共识。其次,采用了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项目管理。
  医学概述课程开发组的人员由学术人员、远程教育技术人员以及不同类型的媒体技术人员共同组成,每位成员都承担着不同的任务,根据不同的任务阶段而进入。除此以外还有专家进行审阅,为课程内容的质量提供保证。
  良好的组织架构和有效的管理方法是重要的基础,使大家能够在一个共同的方向上充分施展个人能力。以课程组形式进行课程开发,其复杂程度很高。开发过程涉及学科内容组织、教学设计、媒体制作、学习支持服务等多方面的任务。为了使课程开发既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又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需要从全局权衡并发展地去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考虑开发中的范围、质量、时间和成本,我们在开发过程引入了项目管理方式。
  医学概述课程开发过程分为启动、计划、实施、控制和收尾五个部分。在项目启动后,首先是制定课程的开发计划以有效地配置资源,提高实施效率。对工作目标和标准进行设定,便于实施过程中的控制。
  课程开发计划书制定了项目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层次的内容:目的;目标;需求分析;工作量估算;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可行性分析;项目进度;开发成本预算和收益分析。其中,在“需求分析”中,通过对学习者分析、任务分析,以及可用资源的分析,确定了开发的内容不局限于仅提供传统的电子资源,还进行纸质教材的开发,并且将开发的内容延伸到“教与学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工作量估算”是将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对项目整体的工作量进行估算;“项目进度”制定是计划中最重要的内容。我们梳理了整体项目的工作流程,根据需要完成的任务及工作量,制定了工作进度,使开发过程中近50项工作变得直观明晰;在“开发成本预算”中,我们只做了开发设计成本、印刷出版成本和课程运行成本计算;在“收益分析”中确定了获得的收益主要是形象收益及课程开发经验的积累。
  在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很多技术方法,最重要的是根据自身需求,定制开发了本部门的“协同办公平台”,平台具备很强的信息集中和获取能力,使多名开发成员能够协同一致地完成某个开发目标。这对于需要多人协同完成课程开发任务的课程组工作模式极为重要。“协同办公平台”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复杂的课程开发过程变得流畅。我们还利用这个平台进行了初期的素材库建设,制定了收集分类方式及标准,为今后的资源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此次的课程开发,我们体会到了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所必需具有的团队精神、跨学科性和工业化生产的劳动分工原则。随着对远程教育的认识逐步提高,课程开发工作也在不断的进行着变化。我们是在摸索在国内环境下更适合于网络教育学院的一种课程开发方式,希望其中能有一些共性的问题供大家评析。
  李秀惠:质量控制--保证课程开发质量的有效措施
  保证远程教育质量,需要远程教育系统中各方面承担自己的责任。远程教育的质量建立在远程教育课程开发的设计、审核、发送、评价全过程中;要保证远程教育质量,要求上述全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得到质量保证。在我们网院,教学质量的宏观保证体系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招生部、学习支持中心、教学与资源部各部门协同工作。其中,教学与资源部具体负责教学策划、课程资源开发和教学运行管理的工作。
  医学概述课程资源开发的质量控制包括三部分:项目组织与管理、课程内容与设计和专家指导与评审、内部审核、模拟学习者测评。课程开发项目管理由项目经理负责,承担组织协调、工作流程、进度管理等全程管理;课程内容的编写和教学设计由专业的主讲教师负责;评审工作则由内部人员和外部专家承担,同时引入模拟学习者参与整个学习材料的测评,并及时反馈给主讲教师。
  课程开发质量保证流程是:①进行可行性分析和筹备,包括课程策划、调研、组建课程开发小组;②立项评审,评审课程开发计划、工作流程、进度、成本等;③教学大纲和样稿评审;④单元内容审核,由外请学科专家和模拟学习者共同承担;⑤全部学习材料的审定。
  开发的学习材料要适合学生使用,首先进行学习者分析。我院的学生均为成人在职学生,有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但是学习时间比较紧张,不少学生缺乏系统的医学知识。通过对学生关于课程资源的学习需求调查表明,学生希望能学到实用的知识,同时调查表明学生使用率最高的学习资源是纸质教材,希望在学习材料中能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
  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学习需求,学院将新开发的课程定位于应用药学、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医学入门必修课,同时可以供其他对医学有兴趣的人员选学。课程资源进行系统开发,包括纸质教材、课程光盘、学习手册,设计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指导、监控、测评和反馈等实施方案,同时在课程设计中要充分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促进教与学的整合。
  2005年11月,教学与资源部着手进行课程策划、调研、资源评估。首先,新课程开发完全得到学院的支持,能保障资金投入和设备要求,也对教学和课程资源开发提出更高的要求;其次,教学部门有一支具有6年经验的课件开发团队和一名专职的学科教师,同时能得到学院特聘学科专家组成员以及北医临床医院的专业人员支持;第三,在课程内容上,原有医学入门课程已开设三年,积累了一定的远程教学经验,同时可借鉴北医校内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及多种版本的国、内外相关的医学教材。
  在完成可行性分析后,教学与资源部组建了医学概述课程资源开发项目组。日召开医学概述课程开发项目立项评审会,由学院特聘专家和各相关部门人员参加,项目经理和主讲教师分别做了开发立项与课程设计的报告。经过评审,同意立项,课程开发正式启动。
  整个开发过程中,课程教学大纲、样稿、各单元内容及初步完成的全部学习材料,分别由20多位学科专家进行了评审。日,专门邀请了远程教育专家、学科专家、校内教学管理人员,召开课程开发中期汇报评审会。与会专家对课程开发和设计的框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提出了指导和建议,为顺利通过终期评审奠定了基础。在2006年9月,全部学习材料开发完成并批准在北京地区试运行。
  目前课程处于试运行阶段,教学人员正在密切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收集反馈信息,做好进一步的课程改进工作。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对北大医学网络学院的探索给予了高度评价。结合案例,专家们就适合远程学习者的学习材料应该具备什么要素以及在开发过程中如何体现、资源建设与支持服务的关系、远程教育质量观下的教学设计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阐述了自己的理解与认识,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见解,并给出了相关建议。如学习材料的建设开发,最重要的是体现交互,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交互是设计开发的核心;远程教育教材要适应在职成人学习者的需求,必须重视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避免跨学科的内容交叉重复或脱节;设计资源,还要设计服务;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对“学”和“教”的支持服务;学习材料的载体选用则一定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习者的特点优化组合等。
  显然,学习材料的建设开发不仅仅是某一门或几门课程的教材的问题,“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将带来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及管理模式等等的一系列变化。或许,这正是我国远程教育深化发展,进一步提升质量的契机和突破口。
  孟群:社会需求是远程医学教材开发的根本动力
  远程医学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之一。医学科学是更新速度很快的行业,需要医学知识的传播手段也要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卫生改革发展要实行准入制,包括机构准入、技术准入和人员准入,对人员资格的要求上越来越高,全民对卫生服务需求的要求不断提高。我国乡村医生有82.6万人,已经取得职业助理医师资格的才只有4%,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3.6%,这些人既需要在学历上提高,更需要在知识技能上进行提高。近六百万的卫生队伍需要接受各种各样的培训,不断提高卫生队伍素质的任务非常迫切。因此,从远程医学教育的手段发展,从医学的发展,远程医学教育在卫生系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适应远程医学教育的课件开发、教材开发,是远程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难点。远程教材怎样适合在职人员的要求、需求?通过学习这个教材是否确实对学生将来所从事的专业和工作有益?北京大学医学网络学院认真研究并尝试解决这些问题。远程医学教育教材《医学概论--走近医学》在学习内容上打破了学科的界限,体现了科学性、系统性、严谨性、整合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在交互性和趣味性方面也做得都非常好。北京大学医学网络学院在远程医学教材的开发、编写理念、原则、流程、质量监控等方面进行了非常有益的探索实践,体现了创新和发展,对我国远程医学教育教材发展有启示作用。
  卫生部对远程医学教育发展非常重视,制定了关于远程医学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积极支持,稳步发展。非常希望能充分利用大学的优秀资源,包括医院的优秀资源,利用高校在医学教育资源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远程医学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在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特别是在非学历教育层面能多做一些工作。
  丁新:重在研究远程教育内在规律和探索、创新
  远程教育教材建设始终是远程教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北医网院的案例启发我们,至少有必要在两方面提高远程教育从业人员的认识:
  一是对远程教育传输媒体的认识。我国把远程教育的发展分成三代:函授、广播电视、网络教育,在国际上划分成五代(网络教育又分为电信学习、灵活学习、智能灵活学习)。我认为,即使到了第五代,纸介媒体仍然是主导教材。因为印刷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联系其他媒体的纽带。印刷教材设计得好,本身也能实现教学交互。北医网院教材的成功也是在这点,抓住了印刷教材这一主要载体和联系纽带。这是我们必须提高认识的第一点。
  二是要提高将工作重心放在远程教育内在规律的探索上,练好内功的认识。普通高校开展试点带来的好处不光是办学规模的扩大,远程教育因普通高校的介入而充满了新的活力。规范管理取得显著成效后,要不失时机地把注意力转移到远程教育内在规律的探索和创新上。北医网院这次项目的突破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远程教育规律的深入探索,教学模式、教学资源等方面一系列的创新,这是中国网络教育的出路。
  OU的教材是国际教育界公认编得非常好的教材。OU的案例是中央电大最先引入的,电大对印刷教材的研究、开发是相当不错的。北医网院教材的开发不是简单借鉴OU教材开发,有很多创新:第一,多种媒体教材的开发一定要有研究开发团队。北医网院案例对团队负责人创新了一个名字:项目经理。项目经理起的作用可能要比电大当年创新的“主持教师”更有开创能力。第二,北医网院案例创新了远程教育和教材编写出版质量监控的一套管理办法。第三,抓了成本的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随着网络教育绩效的提高,要认真考虑成本,但是又不要为成本所困惑,开始恐怕要舍得投入,先出成果,后总结经验,提高绩效。
  在充分肯定《医学概论--走近医学》开发成绩的前提下,有几点建议想法:
  第一,北医网院对学习者需求、学习者现状作了很好的分析。这种分析,决定了教学内容和媒体的选择与配合。对教学内容,我们面对的是成人学生,成人学生到底怎么样学习?通常对成人学习内容的处理办法是删减和简化,这种删减和简化对学生是不公平的,学生学习的质和量都打了折扣。另外,要重视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如这本教材在医学网络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后续课程与其之间在内容上的关系。北医网院要把目光投向整个医学网络课程体系的建设,这是更大的挑战。第二,开发团队模式是否有推广意义?因为团队中最困难的是主讲教师和主编对远程教育教材特点的认同和工作的配合。第三,学习手册的问题。电大的印刷教材有两个模式,一种是分离型,一种是合一型,即把主教材与学习指导合二为一。两种模式各有千秋。第四,教学交互。纸介教材可以设计交互,但不能反映最新的动态。动态的教学要在网上反映,面对推广全国、全部课程铺开交互的时候怎么做好网上交互?第五,学习者参与教材编制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探索。第六,纸质媒体和其他媒体之间的配合,还需要加强印刷教材纽带的作用。不但要设计资源,还要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一些获奖的教材使用效果很差,问题在与教材配套的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服务没有跟上。所以,购买资源还要购买服务,服务好,才能把资源用好。
  刘英:优质资源中包括支持服务
  质量是远程教育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国际上远程教育发展过程中共同关注的问题。加强优质资源的建设与教学支持服务是提高现代远程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北大医学网络学院《医学概述--走近医学》课程开发的创新性实践,是对优质网络教育资源设计和开发的一个有益探索,给了我们启示和思考:
  一、如何设计优质的网络教育教学资源?首先,设计优质的网络教育资源要考虑到是适合于学习者学习的优质教学资源。这就是说在优质网络教育资源设计上不是理论知识越深越好、越系统越好,应该是在教学内容上能满足不同在职人员学习者的需求,使学习者容易学,学得懂;其次,设计优质的网络教育资源必须要包括教学支持服务的设计。在设计技术手段的应用上不是越先进越好,要根据教学模式的要求,媒体组合要一体化和合理化设计(如书、学习手册、光盘、网上课件等),满足不同学习者自主化的需求,使学习者方便学习,有兴趣学。所以,在设计教学资源的时候,不仅关注教学资源的本身,更要关注教学支持服务。实际上远程教育提供的资源跟服务是分不开的。
  二、如何组织开发优质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开发优质网络教育教学资源需要组织管理,还须组成一个包括专业教师、技术人员、远程教育专家等在内联合开发团队,建立联合开发的组织与管理机制。北医的探索给出了一个新的机制:团队合作、项目管理。
  三、网络教育课程设计如何适合在职人员的需求?照搬校内的课程体系设计网络教育课程是不适合于在职人员学习需求的。在职人员在基础知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组合、学时的安排等方面都与普通全日制教学要求有很大区别。因此,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的组合上要适应于不同层次、类型人的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还要考虑到相关网络教学资源的配套。
  四、优质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的开放问题。优质网络教育教学资源一定是高成本的,因此,必然引出另外一个问题:优质资源如何共建、如何共享的问题。教育部正在推进构建数字化支持服务体系,探索一种共享的模式,促进资源共享。
  网络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决定了它将是继续教育发展的主要形式,是建立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试点高校应把力量放在提高教育质量上,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教学工作上,加强教学投入,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教育管理。要关注在职人员的职业教育。要探索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适合于在职人员终身学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保证体系。
  李林曙:教学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是远程教育的两大支柱
  我一直认为,教材开发与使用中有四个难点:一是人的问题,特别是学术层面的教学人员;二是如何组织开发团体;三是如何评价教材或资源的优劣;四是成本控制。从北医网院提供的开发案例看,他们在解析和解决这四个难点方面都做了难能可贵的探索,这正是《医学概论--走近医学》在各位专家中产生如此反响乃至冲击力的根本原因所在。
  我理解,经过国家管理规范和政策引导,远程教育的培养对象与发展定位清楚之后,远程教育所要面对的就是两个关键词:“成人”、“距离”。远程教育实际上就是如何针对“成人”这个特殊群体,有效解决“距离”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这么一件简单但又十分不容易的事。
  从理论和实践来讲,教学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是远程教育的两大支柱。这两个支柱又各有两个重点,即教学的设计和资源的开发、过程的服务和管理的支持。
  在教学设计上,首先要按照“课程”的概念,以课程为单元进行整体设计,如果仅仅是按照物化的教材来设计,则教材之外作为课程学习的其他环节很容易与之联系不上,最终不仅教材使用的效果不会很好,自身的设计目标和整个课程的教学目标都有可能难以实现。教材及课程内容的选择设计无疑是教学设计的核心。这里的关键是,按照怎样的远程教育质量观以及相应的质量标准去选择和设计课程及教材的内容体系。我以为,面对在职从业人员为主体和岗位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远程教育,教学内容必须在一个新的有别于传统校园精英教育的质量观和质量标准下“落地”。为此,原来传统、经典和系统化的内容体系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电大近年来就十分强调“三个贴近”的内容设计原则,即“贴近目标??课程的教学目标;贴近基础??学生的学科基础水平;贴近应用??实际的用处”。
  成功的教学设计还应包括一体化、交互性、可选择性和有效性等。一体化主要是对课程或教材内容体系以及多种媒体的一体化设计,使内容的教学属性通过不同的教学媒体有效而充分地显现出来。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涌现,教学设计中最容易忽视的可能就是人本交互了。我们通过多种技术、工艺及逻辑的方式实现跨文本的交互,从而实现内容结构以及媒体之间的有机关联和超级链接,实际上也就是实现了显性交互与隐性交互的互补和综合。《医学概论--走近医学》中“温故知新”的设计,就是很好的人本交互实例。如果在阅读进程中随时出现必要的“温故知新”,可能会更有针对性,也应该更有效。设计上的可选择性,不管是对各种教学媒体的选择,还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努力满足事实存在的多元化学习特点带来的可选择性的迫切要求,是远程教育教学设计的必然选择。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使用的有效性,实际上也是教材设计贡献于教学效果和成本效益的重要方面。
  资源开发主要是开发机制和开发成本两大块。开发机制涉及到开发人员的调配(如教师的工作量的确认以及成果认定等)、达成设计目标的开发过程控制、质量保证的效果评价方式与办法等。资源开发的成本绝不仅仅只是物化教材的直接成本,更不是教材的印张所能核算的,它应该包括设计中所有相关的环节与过程,特别是课程教学中涉及的有关支持服务过程所对应的成本支出。
  远程教育中的“教”很重要,它除了传统意义上的集中面授(或通过远程交互技术和手段进行)外,还有“导、辅、助、促”的多种含义和职责。因此,我们可能需要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不仅包含对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还包含对教师的教学支持服务的设计。例如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是否应该像重视学生的学习支持并为之提供学习手册一样,编纂教师手册,用于说明课程教学及资源(教材)的设计思想,提供详细的教学及教材使用指导,还包括课程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方案在内。对于教师准确把握教学设计意图、用好教学资源开展教学及教学辅导、落实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方案是很有必要的。
  管理支持,是一个服务理念问题。我认为远程教育中的管理支持特别重要。对于工学矛盾突出的在职成人,学习动力的阶段激励和持续保持是远程教育管理支持的重要课题。成人学习者的社会经历与在岗经验实际上是可以向开放教育的组织和机构开放的宝贵资源。中央电大已经在一些课程的教学中采取鼓励学生参与的方式,推进课程资源建设和课程内容及教学模式改革,例如鼓励管理类和法学类学生通过网络提供鲜活的实际应用案例,不断地充实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并为课程下一轮教材及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改造和完善积累素材,这种方式我们称之为“案例贡献”。这里需要同步解决的问题仍然是管理的支持问题,比如说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激励这种贡献,给不给学分,给多少学分或是其他什么奖励等,都直接与管理的支持有关。
  张伟远:交互是远程教材开发的核心
  远程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交互,交互也称为互动。概括来说,交互可以包括六种形式: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学习者与其他人员之间的交互;学习者与学习界面之间的交互;学习者与音频/ 视频之间的交互。
  在远程教材的开发中,长期以来,学习者和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是教材开发者关注的核心。这是由于在远程教育中,学生和教师是准分离的,因此,开发优质的自主式教材非常重要。自主式教材的特点是根据学习者的背景和特征,有系统地策划、准备、分配及运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学习者在学习、反思、反馈等过程中,进行自我评定、激励自己循序渐进地学习,这就是实现学习者与课程内容之间进行交互。远程教材设计是远程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相对面授教学的优势之一。这种教材的特点是凝聚了最优秀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课的精华,又是以最通俗和友好的方式进行解释,使学习者在阅读学习教材时,自始至终好像感到有一位教师在循循善诱地讲解,达到“没有教师胜有教师”的境地。在国际上,英国开放大学的远程教材可以说是自主式教材的典范。
  北大医学网络学院医学概述课程的开发,是吸收了英国开放大学开发远程教材的原理和方法,注重到了学习者与课程内容之间的互动。然而,这门课程更具有创新意义的是,课程的开发不仅仅是停留在印刷教材中学习者与课程内容之间的互动,而是注重到了远程教材开发中如何应用信息交流技术,整合性地融合多种媒体的结合,促进学习者在学习中进行多种的互动。目前,在国际的远程教育界,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究在远程学习材料开发中,如何整合性地进行远程教材的开发,也就是说,促进远程学习的多种交互,这对远程教育人员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甚至是很困难的,因为这需要领导的全力支持,各部门人员的通力合作。从医学概述课程的开发可以看到,北大医学网络学院能够在十个月之内开发出体现多种交互的课程,那是很不容易的,这是我们远程教育界的创新之处。我认为,《医学概述--走近医学》教材是远程教材开发的一个典范。
  侯建军: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评价和交互是远程教材的关注点
  作为教材都应该具备以下几点:第一,要保证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独立性。就是说教材要有一定的适应面,没有一定的完整不行。还要相对地独立,因为拿到教材的人不可能是人人都拿到一套系列教材,而可能是拿到其中的一本教材,所以,教材也不能怕重复,关键是教材的重点是不是突出,对难点的解析、对疑点的解惑是不是到位。所以,平行的教材同样出了很多,但是每一本教材都要特点,要有独立性。
  第二,从内容上要有理论性和实践性。教材要有基本理论,要讲基础知识,没有知识肯定不行。现在争论比较多的是,究竟知识与能力之间是什么关系?有知识不代表有能力,没有知识肯定没有能力。知识是反映一个人的掌握文化素养的水平、程度,能力是他运用知识的水平。对在职从业人员来说是知识基本够用、有一定的基本理论、关键强调能力培养。因此,教材内容一方面要面向职业、岗位、行业的需求,但还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理工农医类的教材能够开放到什么样的程度?尤其理科的教材要有一定的严谨、科学性,必须是符合科学规范的、严谨的。如果能够把趣味性融进来,能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前提是不失它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第三,一定要有面向对象的表现形式。就是要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需求,学习态度和水平、能力;了解教材的系统架构、导学的功能。学生在学习时是广义的交互,在学的过程当中学生自然和教材的内容和思想之间有交流、有交互,这种交流、交互应该体现出来。
  第四,要体现管理与评价。包括学生的自我管理,管理人员、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师、工作人员对学生的评价,体现在纸质的教材上,体现在每个单元的学习进度、要求。有完成的时间段、效果的检查等。如果没有这些,学生没有压力,学习的动力不足。
  远程教育的教材和传统教育的教材不同之处,在于远程教育的教材更加关注学习者,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交互。师生分离是远程教育的特点,但是这绝不是优点,这是它的特点。师生分离是一种缺憾,正因为有了现代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利用媒体、内容交互弥补这种缺憾,而这种弥补扩大了受众面的广度。
  教材设计开发的关键在于教师。从人的认知方面考虑,传授知识时,如果教师不了解学习者,不了解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结构,对于学习者来说,可能接收到的就只是一种信号而不是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应用是不可能的。接受知识的过程是激活已有知识的过程,使新的知识与已有知识结合,加工、提炼、重新组织变成自己的知识就不会忘了。所以说,教材是非常基础的,也是非常关键的。有一本好的教材应该说是网络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我认为,北医网院出版的这本教材,已经远远超过了它本身的价值。它在教材开发的理念、思想及今后如何开发网络教育教材方面,给我们做出了典范。
  郝成义:把传统教育媒体做深、做细
  从网络教育的资源开发角度,对于广大学生来讲,特别是成人在职人员,传统的教学媒体还是很重要的。信息技术进步很快,但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有一个渐变的过程。比如说纸质教材,在相当长一个时期是不可能被取代的,这种情况下,研究纸介教材意义非常大。
  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涉及形式和内容问题。从形式上来讲,模拟、交互和技术化可能将来是一个长远的趋势和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同时也是一个难点。1999年我开始做课程设计,当时提出了课程开发的“十大原则”,真正在做的时候,“十大原则”有些是很难体现的。比如说交互性,课程里一点交互性没有吗?有。但是要把交互性体现得好,而且比较充分、符合学生的需要是件很难的事情。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从内容来讲,资源建设趋向大学科化、模块化,教材跨学科、课程,就有内容取舍问题。现在的情况是,一个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本身就没学多少门课,但是有些知识却学了好几遍。远程教育有必要也有条件把这些理念付诸实践,教材开发设计时应考虑避免基础学科之间的内容重复。再有,借鉴现有的资源建设的好经验,我认为,这条路是对的,要坚持。在借鉴的过程中本土化,再进一步提高完善。
  宫恩聪: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校园教育中同样重要
  作为一个病理学专家,十几年来我一直关心医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同时也积极参与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工作。我认为,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与校园教育是密切关联的。例如北京大学医学网络学院的创建和发展都是依托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即原来的北京医科大学。教育理念、教师资源和医学专业基础扎根于医学部的学科中,网络学院的每一步发展都得到了学科专家的支持。
  教育的理念是相通的。所有的在远程教育上能够运用的理念,校园教育同样用得上。教育的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作为大学教授在大学里不单是讲授大课,更重要的是围绕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方方面面将教学工作做好。当今是信息化时代,在校生的教育同样需要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因此,校园教育和网络教育同样都要有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学习环境的基本思想,学生的成长需要什么,老师就应当根据学生的需求,构建和完善教学体系,不断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
  针对教学对象,抓好教材建设是办学中的关键环节。教材,特别是占据中心位置的文字教材,是教学思想、内容、以及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集中体现。网络学院的新教材《医学概述??走近医学》具有创新强的特点,内容上打破了学科界限,形式上抛开了现有的教科书的模式,将文字、图像、录音、动画、光盘多种媒体整合成教学包,基本满足了远程教育学生的需求。另外一个特点是亲近学生、关心学生,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设计“想想看”等栏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在学生的成长中具有原动力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所有教师应当具有的教学艺术。如何让学生对我们传授的知识感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仍然是医学教育中的难题。《医学概述??走近医学》的主编及其同伴们在这方面动了脑筋,花费了心血,也取得了成效。
  王跃:教材设计要切实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
  目前远程学习材料的建设中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如何在教材设计中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
  教材设计中媒体的选择与使用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远程教材通常由多种媒体组成,各个媒体之间怎么配合使用是学生非常关心的问题。应该在文字教材中体现与其他媒体教材的呼应关系,可在学习指导中给予统一的说明,也可在教材中以文字或图标的形式给出使用建议。以《医学概论--走近医学》为例,为方便学生利用工余零散时间学习,将文字教材作为主要媒体。但在制作时却把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和检验学习结果的自测题放到CD-ROM光盘里,这就是没有按学生实际需要来设计教材。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问题是,不要一谈及互动性,就联想到光盘,其实,文字教材里也能实现许多互动。教材中的多项选择练习题就完全可以在文字教材里,通过题目与答案来实现互动。
  远程成人学习教材的设计开发要注意信息的利用。一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信息。这是远程教材一个不容忽视的资源。OU的一项调查表明,网络学习者之间的互助远多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事实上,在职成人学生有时对某一问题有着比教师更深刻的见解和更丰富的体验。因此,教材一定要给学生提供展示和分享他们工作体验和经验的机会,可以通过设计学习活动或网络论坛达到这一目的。二是加强对社会网络资源的合理运用。利用社会网络资源的信息来充实扩展远程学习材料,不但能给以学生更生动、更全面的感觉,还能避免教材信息过时无法及时更新的弊端。
  本刊记者 邓幸涛 张爱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医三院有几个院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