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貭 七友是什么意思思啊

质权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质权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质权是担保的一种方式,指债权人与人或债务人提供的以协商订立书面合同的方式,移转债务人或者债务人提供的第三人的动产或的占有,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以该价款优先受偿。也叫“质押”。分&&&&类动产质权和权利质权特&&&&征质权的标的物只能是动产和权利相关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别&&&&名质押
质权分为和。动产质权指债务人或者
质权将其动产移交人占有,以该动产作为债权的,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债权人依照规定的程序就该动产优先受偿的。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出质人,债权人为,移交的动产为质押。出质人也可以将法律规定可以转让的、、等财产权利出质,这时质权称为权利质权。作为的一种,质权也具有不可分性、物上代位性和物上。质权质权独有的特征是:(1)质权的只能是动产和权利,而不能是。
(2)质权是以债权人占有质物为要件的担保物权。质权以出质人移交质押的财产占有为成立要件,也以债权人占有质押财产为存续要件,质权人将质物返还于出质人后,以其质权对抗第三人,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注意:质押与抵押的最根本的区别是是否转移占有。质押为转移占有的担保物权,而抵押为不转移占有的担保。)
质押是指为了的履行,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就其所占有的动产或权利优先受偿的权利。(一)设立书面合同
设立质权,当事人应当采取书面形式订立质权。
质权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被担保债权的种类和数额
(二)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
(三)质押财产的名称、数量、质量、状况
(四)担保的范围
(五)质押财产交付的时间。
(二)交付标的物
1.交付是质权的成立要件
不交付标的物的质权不成立,但是出质人应当承担过错责任。债务质权人或者第三人未按约定的时间移交质物的,因此给质权人造成损失的,出质人应当根据其过错承担赔偿责任。
2.交付包括现实交付、指示交付和简易交付,但不包括占有改定。出质人代质权人占有质物的,质押合同不生效;质权人将质物返还于出质人后,以其质权对抗第三人的,不予支持。
3.交付的标的物与合同约定不一致的,以交付的为准。(一)担保的债权
有约定的依约定,没有约定的按照质押担保的范围进行。质押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违约金、、质物保管费用和实现质权的费用。
(二)对标的物的效力
1.从物的效力
质权的效力及于从物,但是从物没有交付的,对从物无效。
质权人有权收取孳息,以孳息清偿收取孳息的费用、利息和主债权。
(三)对质权人的效力
1.质权人的权利
(1)占有,质权人有权在债权受清偿前占有质物。
(2)收取孳息。
质权人在质权存续期间,为担保自己的债务,经出质人同意,以其所占有的质物为第三人设定质权的,应当在原质权所担保的债权范围之内,超过的部分不具有优先受偿的效力。转质权的效力优于原质权。
质权人在质权存续期间,未经出质人同意,为担保自己的债务,在其所占有的质物上为第三人设定质权的无效。质权人对因转质而发生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4)处分质物并就其价金优先受偿。
(5)费用支付请求权。
有请求出质人支付保管标的物之费用的权利。
(6)保全质权的权利。质物有损坏或者价值明显减少的可能,足以危害质权人权利的,质权人可以要求出质人提供相应的担保。出质人不提供的,质权人可以拍卖或者变卖质物,并与出质人协议将拍卖或者变卖所得的价款用于提前清偿所担保的债权或者向与出质人约定的第三人提存。
2.质权人的
(1)保管标的物。
(2)返还质物的义务——质权消灭时。
(四)对出质人的效力——出质人的权利
1.在质权人因保管不善致使质物毁损灭失时,有权要求质权人承担民事责任。
2.质权人不能妥善保管质物可能致使其灭失或者毁损的,出质人可以要求质权人将质物提存,或者要求提前清偿债权而返还质物。将质物提存的,质物提存费用由质权人负担;出质人提前清偿债权的,应当扣除未到期部分的利息。
3.债务履行期届满,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或出质人提前清偿所担保的债权的,出质人有权要求质权人返还质物。可以出质的权利类型
1.、、、、、仓单、提单。
2.依法可以转让的、。
3.依法可以转让的,、中的。
4.依法可以转让的债权。
5.公路桥梁、公路隧道或者公路等不动产。
权利质权的成立要件和对抗要件
1.票据与公司债权交付作为成立要件,背书作为对抗要件
(1)以汇票、支票、本票出质,出质人与质权人没有背书记载“质押”字
质权样,以票据出质对抗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2)以公司债券出质的,出质人与质权人没有背书记载“质押”字样,以债券出质对抗公司和第三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2.登记作为成立要件
(1)以上市公司的股份出质的,质押合同自股份出质向证券登记机构办理出质登记之日起生效。
(2)以非上市公司的股份出质的,《担保法》规定,质押合同自股份出质记载于股东名册之日起生效;而《物权法》规定,质权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根据新法优于旧法的适用原则,此类情况应适用《物权法》的规定,即质权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
(3)以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出质的,出质人与质权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并向其管理部门办理出质登记。质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
3.关于权利质权的特别规定
(1)以票据、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出质的,质权人再转让或者质押的无效。
(2)以载明兑现或者提货日期的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出质的,其兑现或者提货日期后于债务履行期的,质权人只能在兑现或者提货日期届满时兑现款项或者提取货物。
(3)以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出质的,出质人未经质权人同意而转让或者许可他人使用已出质权利的,应当认定为无效。因此给质权人或者第三人造成损失的,由出质人承担民事责任。两个都是指债权人依照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财产,为什么质权是意定担保物权而留置权却是法定担保物权?
1.成立的条件不同。依双方当事人的合意而成立;而留置权是依法律直接规定。
2.占有的条件不同。两者虽然都是以担保物的占有及移转为要件,但质权在设定时才移转占有,担保物与债权事先没有占有的关系;而留置权的债权事先就与担保物有法律上的牵连。即债权人事先占有是留置权成立的前提条件。
3.法律关系的客体不同。质权的标的包括动产还有财产权利;而留置权的标的仅为动产。
4.权利的实现不同。质权在债权已届清偿期而未受清偿时,就可以当然行使质权;而留置权则在债权已届清偿期而未受清偿时,还必须具备法律规定的程序,才可实现留置权。
5.消灭不同。质权不因债务人另行提供担保而消灭;而留置权则在债务人另行提供担保时消灭。[1]第一条 为规范著作权出质行为,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维护著作权交易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版权局负责著作权质权登记工作。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权利(以下统称“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可以出质。
以共有的著作权出质的,除另有约定外,应当取得全体共有人的同意。
第四条 以著作权出质的,出质人和质权人应当订立书面质权合同,并由双方共同向登记机构办理著作权质权登记。
出质人和质权人可以自行办理,也可以委托代理人办理。
第五条 著作权质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自记载于《著作权质权登记簿》时发生效力。
第六条 申请著作权质权登记的,应提交下列文件:
(一)著作权质权登记申请表;
(二)出质人和质权人的身份证明;
(三)和著作权质权合同;
(四)委托代理人办理的,提交和受托人的身份证明;
(五)以共有的著作权出质的,提交共有人同意出质的书面文件;
(六)出质前授权他人使用的,提交授权合同;
(七)出质的著作权经过价值评估的、质权人要求价值评估的或相关要求价值评估的,提交有效的价值评估报告;
(八)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
提交的文件是外文的,需同时附送中文译本。
第七条 著作权质权合同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一)出质人和质权人的基本信息;
(二)被担保债权的种类和数额;
(三)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
(四)出质著作权的内容和保护期;
(五)质权担保的范围和期限;
(六)当事人约定的其他事项。
第八条 申请人提交材料齐全的,登记机构应当予以受理。提交的材料不齐全的,登记机构不予受理。
第九条 经审查符合要求的,登记机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0日内予以登记,并向出质人和质权人发放《著作权质权登记证书》。
第十条 经审查不符合要求的,登记机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0日内通知申请人补正。补正通知书应载明补正事项和合理的补正期限。无正当理由逾期不补正的,视为撤回申请。
第十一条 《著作权质权登记证书》的内容包括:
(一)出质人和质权人的基本信息;
(二)出质著作权的基本信息;
(三)著作权质权登记号;
(四)登记日期。
《著作权质权登记证书》应当标明:著作权质权自登记之日起设立。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机构不予登记:
(一)出质人不是著作权人的;
(二)合同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三)出质著作权的保护期届满的;
(四)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超过期的;
(五)出质著作权存在权属争议的;
(六)其他不符合出质条件的。
第十三条 登记机构办理著作权质权登记前,申请人可以撤回登记申请。
第十四条 著作权出质期间,未经质权人同意,出质人不得转让或者许可他人使用已经出质的权利。
出质人转让或者许可他人使用出质的权利所得的价款,应当向质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机构应当撤销质权登记:
(一)登记后发现有第十二条所列情形的;
(二)根据司法机关、仲裁机关或行政管理机关作出的影响质权效力的生效裁决或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撤销的;
(三)著作权质权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的;
(四)申请人提供虚假文件或者以其他手段骗取著作权质权登记的;
(五)其他应当撤销的。
第十六条 著作权出质期间,申请人的基本信息、著作权的基本信息、担保的债权种类及数额、或者担保的范围等事项发生变更的,申请人持变更协议、原《著作权质权登记证书》和其他相关材料向登记机构申请变更登记。
第十七条 申请变更登记的,登记机构自受理之日起10日内完成审查。经审查符合要求的,对变更事项予以登记。
变更事项涉及证书内容变更的,应交回原登记证书,由登记机构发放新的证书。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申请人应当申请注销质权登记:
(一)出质人和质权人协商一致同意注销的;
(二)主合同履行完毕的;
(三)质权实现的;
(四)质权人放弃质权的;
(五)其他导致质权消灭的。
第十九条 申请注销质权登记的,应当提交注销登记申请书、注销登记证明、申请人身份证明等材料,并交回原《著作权质权登记证书》。
登记机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0日内办理完毕,并发放注销登记通知书。
第二十条 登记机构应当设立《著作权质权登记簿》,记载著作权质权登记的相关信息,供社会公众查询。
《著作权质权登记证书》的内容应当与《著作权质权登记簿》的内容一致。记载不一致的,除有证据证明《著作权质权登记簿》确有错误外,以《著作权质权登记簿》为准。
第二十一条 《著作权质权登记簿》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出质人和质权人的基本信息;
(二)著作权质权合同的主要内容;
(三)著作权质权登记号;
(四)登记日期;
(五)登记撤销情况;
(六)登记变更情况;
(七)登记注销情况;
(八)其他需要记载的内容。
第二十二条 《著作权质权登记证书》灭失或者毁损的,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补发或换发。登记机构应自收到申请之日起5日内予以补发或换发。
第二十三条 登记机构应当通过国家版权局官方网站公布著作权质权登记的基本信息。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国家版权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日起施行。日国家版权局发布的《著作权登记办法》同时废止。[3]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阳虚质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阳虚质
阳在中医里面主要是指人体温暧、体格、运动方面的功能。阳虚即人体脏腑功能活力不足,温煦功能减退,出现的恶寒喜暖证状。因此这种人平时畏寒喜热或体温偏低,耐夏不耐冬,喜食温热食物。对外界的寒湿邪气反应也很敏感,冬天容易生冻疮。当受到病邪侵袭后多也化为寒症,病程中也不容易发热或热势低,等阴盛阳虚的证状表现,因此,补阳的食物或药物都有御寒的作用,尤其入冬后食用这类药物或食物对畏寒的者能提高其抵抗能力。属&&&&于阳气虚衰的现象主&&&&症畏寒肢冷、面色苔白等
阳气有温暖肢体.脏腑的作用,如则机体功能减退,容易出现虚寒的征象。阳虚主症为畏寒肢冷.面色苔白.大便溏薄..脉沉微无力等。
“”又称为“虚寒体质”。明显怕冷,手脚凉,对气候转凉特别敏感,或腰背部有冷水浇的感觉;喜喝热茶、热汤,疲乏无力,动则心慌、、容易出汗,或大便稀薄,受寒后易,劳累后,或夜间多尿,性欲减退,男性易、,女性减少,情绪低落、意志消沉、有孤独感。除了怕冷和手脚凉这两个显著的特征外,阳虚质女性往往还会有下面这些特征 :这类人看上去白胖胖的,但是白得没有光泽神采,嘴唇颜色也偏淡。有些人眼睛周围还会有黑眼圈。因为眼圈和口唇是反映情况的区域,黑眼圈和口唇颜色暗淡的人,通常都有一定程度的肾阳虚或者脾阳虚或者二者兼有。因为脾阳虚很容易影响到肾,从而导致肾阳虚的发生。这类人总觉得嘴里没味,而且不爱喝水。如果想要喝水的话一般会选择热饮料,一杯热可可下肚,她们会觉得马上舒服不少。这类人抗疲劳能力差,稍微活动一下就会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有时候甚至没有活动,也会不自觉地就出汗,诡异至极,中医将这种不因劳累、炎热、衣着过暖、服用发汗药等因素而出现的时时汗出,动辄汗出益甚的情况称为&&。这类人夜尿多,晚上起夜两三次,非常影响睡眠,相当令人讨厌。有的人还会有小便解不干净的感觉。这类女性的尿色清白,不像一般小便那样有点黄。阳虚质的大便大多不成形,甚至会&完谷不化&,也就是大便里出现没有被消化的食物,吃什么拉什么。有的人还会出现&五更泻&:大清早的就得起床上厕所,解出来的还是稀大便。这类人和气虚质的人一样,总觉得神疲乏力,有些提不起精神。这类人怕冷不怕热,夏天比较好过,冬天就难受了,很容易感冒,中医看来,就是易被风、寒、湿邪所侵。这类人一般比较安静内向,不大说话,不喜欢活动,睡觉喜欢蜷卧。这类人的情绪比其他体质的人更易消沉,容易有抑郁的倾向。这类人可以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头,一般都是胖胖的,有的甚至有牙齿压迫的痕迹,舌头的颜色偏淡,舌苔呈白色,唾液比较多。某些阳虚质的人,明明阳虚,偏偏要装&热&,出现长痘、口臭,甚至一类的&热火朝天&的症状。其实这是假象,是由于下焦阳虚,导致根基不牢,出现阳气虚浮的现象,虚浮的阳气飘到人体的上部,于是出现牙痛、、心烦失眠、面部发红、皮肤油腻甚至冒痘等诸多貌似上火的症状。这种特殊的阳虚类型中医称之为&上盛下虚&或者&上寒下热&。同时,身体下半部分则表现出中医所谓的&寒像&:夜尿多、大便不成形、清稀、腰膝酸软等。这类人千万不可盲目,动不动就吃清热解毒药,一定要致力于解决阳虚这个根本,不然只会适得其反。(参考:舍胖嫩与慢性营养障碍,血浆蛋白减少,舌组织水肿有关。还有人认为某些疾病时舌体淋巴回流障碍、结缔组织增生或内分泌功能低下、水代谢障碍均可造成舌胖。舌体胖大压迫齿缘因而形成齿痕。)
阳虚其实分很多种:是阳虚中最常见的类型。脾阳虚的女性通常食欲不好,容易犯恶心和打嗝,甚至干呕、反酸,大便清稀不成形。这类美人也常有腹痛腹胀之感,喜温喜暗;常四肢不温,面白不华或虚浮,口淡不渴。的女性总觉得胃部不舒服,胀胀的,闷闷的,严重的话会出现火烧一样的疼痛。
:手足不温,腰腹部冷,无光泽,或面色黑,舌淡白,舌体胖嫩,脉搏沉弱无力。的血压偏低,免疫功能减退,分泌减少,功能降低,水平下降。
根据,辨可参考以下各项:1、常年四肢不温,体温低于常人,是阳虚体质的特征;2、具有的基本特征(见首篇“气虚体质的表现”~节);3多见于老年人;4白天容易打磕睡;5有慢性失血(如月经过多、、消化道出血等)或慢性泄泻。
手脚冰凉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冬天血液的新陈代谢减缓,低气温使血管收缩,血液回流能力减弱,使得手脚,尤其是指尖、脚尖等部尾的血液循环不畅,末稍神经循环不好造成的。导致阳虚的原因或是因为先天不足,或因为久病导致体虚,或者是寒邪损伤。
阳虚与肾有密切关系。因肾为先天之本,内藏元气,对机体各脏腑有温煦生化的作用,肾若虚则一切阳气皆虚。而肾又是人体生殖功能的动力,若男子肾虚则阳痿、早泄、性欲减退,若女子肾虚则白带清稀如水或。所以补阳类药物大多数具有类性激素作用。它的功效可概括为壮肾阳、益精髓、强筋骨。对、畏寒肢冷、等肾阳虚患者。都有很好的调补作用于。
虽说有些是先天所致,但大部分人都是后天没有调养好。
第一,饮食不注意,“恣食冷饮”。冰激凌、冰汽水、冰镇啤酒,直接降低了胃的温度。寒属阴,阴盛就会。反季节吃食物也会造成阳虚。比如说冬天吃西瓜,就会耗损阳气。
第二,生活起居不当。长时间待在过冷的里,很容易留下的祸根。
第三,熬夜。都说熬夜容易伤阴,其实熬夜也会!自然界有生长收藏、升降沉浮的过程,夜晚是阳气收敛和休息的时候。人也是一样的,这个时候不好好休息,阳气不但不能修复,还要透支发挥功能,怎会不伤呢?
第四,滥用抗生素。抗生素杀菌,就像中医的清热解毒药。但如果不加辨证,大剂量使用,细菌是杀死了,阳气也克伐了。还有排毒养颜,芦荟本来是清热解毒的,用到了美容。有一些医生,来个病人,只要脸上长东西,那就是上火,清热解毒。这种滥用、滥治的情况应该引起重视。中医认为,阳虚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故而阳气不足者常表现出情绪不佳,易悲哀,故必须加强,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感,去忧悲,防惊恐,和喜怒,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多食具壮阳效用的食品,诸如羊肉、狗肉、鹿肉、鸡肉。根据“”的原则,夏日三伏,每伏可食羊肉附子汤一次,配合天地阳旺之时,以壮人体之阳。
进补热量食物
可以日常进食少量阿胶,进食方法参照说明书,可以有显著效果。天气冷,为增加热量,改善手脚冰凉要有意进补。北方冬季寒冷,可补温热食品,如牛、羊肉或狗肉;而南方气候较温和,应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才更加适合;而且要尽量少吃如梨、荸荠等。每天
泡脚是最有效的方法。在较深的盆中加入40度左右的热水,让水漫过脚踝。浸泡20分钟左右,就会感觉到全身发热,这说明血液循环畅通后身体开始发热。如果在的同时再揉搓双脚,效果会更好。
慢跑、快步走、跳绳、跳迪斯科、打等,都会让全身各个部位活动起来,促进血液循环,但不可运动过度,高强度的运动,大量的出汗,会“发泄阳气”,起到相反的作用。
纯棉袜子不仅柔软舒适,还可吸收脚汗,让双脚整天都能保持干爽舒适。
保证充足睡眠
每天至少要保证6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储藏阳气,阴精蓄积。
按摩手脚心
有时间的时候可以经常揉搓手脚心,以改善末端血管的微循环状况,并具有手脚温暖的效果。1.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20g,生姜30g,冲洗干净,用清水浸软,切片备用。羊肉500g剔去筋膜,放入开水锅中略烫,除去血水后捞出,切片备用。当归、生姜、羊肉放入砂锅中,加清水、料酒、食盐,旺火烧沸后撇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炖至羊肉熟烂即成。
本品为汉代张仲景名方,温中补血,祛寒止痛,特别适合冬日食用。
2.韭菜炒胡桃仁
胡桃仁50g开水浸泡去皮,沥干备用。韭菜200g择洗干净,切成寸段备用。麻油倒入炒锅,烧至七成热时,加入胡桃仁,炸至焦黄,再加入韭菜、食盐,翻炒至熟。
本品有补肾助阳、温暖腰膝的作用,适用于、腰膝冷痛者。
3.鹿角胶奶
将牛奶150ml放入锅中加热,煮沸前即兑入鹿角胶10g,用小火缓慢加热。并用筷子不停搅拌,促使胶体。等到鹿角胶完全停火晾温,最后加入30ml蜂蜜,搅拌均匀。上下午分两次服用。
河虾、海虾、海参、核桃仁、蜂王浆、雄蚕蛾等性味都是甘温的,有助阳作用,平时可适当的多食用。
4.鹿茸酒 取鹿茸4.5克,白酒500毫升。将用白酒浸泡20日以上即可服用。本药酒具有壮元阳、益精髓、补气血、强筋骨的功效。适用于精血不足、头晕眼花等肾阳虚者。口服,每次10毫升,每日两次。
5.雪莲酒 取雪莲花15克,白酒或黄酒200毫升。将雪莲花浸泡于酒中,7天后即可饮用。本药酒具有补肾壮阳,调经的作用。适用于阳虚者的保健,也可用于调治而引起的畏寒肢冷、关节冷痛、阳痿、。每次饮用10毫升,每日两次。
6.双参鹿茸蜜膏 取鹿茸片20克,丹参200克,红参20克,白蜜1500克。先将鹿茸用米酒浸泡后烘干,红参慢火烘干,共研成细末;然后将丹参熬汁去渣后,倒入白蜜炼稠;再和入鹿茸红参粉,浓缩成膏。本膏方具有补益精血,延年益寿之效。适用于阳气亏虚、畏寒肢冷、气短乏力、心跳缓慢、头晕目眩者。口服,每次1匙,每日两次。
温馨提示 上述药酒和膏方只适合于者,服用前务必。凡有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神烦气粗、失眠盗汗、尿黄便干等阴虚火旺者以及感冒发热者忌用。1.畏寒怕冷,四肢不温 这是阳虚最主要的症状。阳气犹如自然界的太阳,阳气不足,则身体内环境就会处于一种“寒冷”状态。
2.腹泻、完谷不化 指的是大便中夹杂未消化食物。古人对此现象的产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食物的消化就好比要把生米煮成熟饭,胃就好比是煮饭的锅子,而阳气就好比是煮饭用的火,没有“火”,米就无法煮成“饭”。所以当阳气不足时,则进入胃中的食物也就无法很好地“腐熟”(消化),而直接从肠道排出。
3.精神不振 阳气不足,细胞的生命活动衰退,所以表现为萎靡懒动。
4.舌淡而胖,或有齿痕 体内水分的消耗与代谢,取决于阳气的蒸腾作用。如果阳气衰微,对水液蒸腾消耗不足,则多余水分蓄积体内,导致舌体胖大。舌体胖大,受牙齿挤压而出现齿痕。胖大舌,是阳虚的典型舌像
5.脉象沉细 阳气不足,不能鼓动脉管,所以脉象沉细无力
6、阳虚体质还常见夜尿多,遗尿、小便清白的。老年人夜尿多是阳气正常衰老,如果小孩子尿床、中年人和青年人经常夜尿,就是阳虚。要注意不能多吃寒凉冰冻的食物,尽量少用抗生素、清热解毒的中药,以保护阳气。
7、阳虚体质主要与肾中元阳(肾阳)相对不足有关。肾主生殖,主骨,主下焦少腹水液蒸腾。所以,阳虚体质会较早出现性欲减退、性冷淡或者脚跟腰腿疼痛、容易下肢肿胀等。
8、女性阳虚会引发宫寒痛经、月经量小后移、闭经、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卵巢囊肿等症造成不孕不育、或流产、早产
9、女性阳虚还会出现性冷淡、白带偏多,清稀透明,受寒遇冷或疲劳时更甚。
10,男子阳虚常见性欲减退、阳痿、早泄、滑精、前列腺炎等症。
11、阳虚体质者常见头发稀疏不茂密、黑眼圈、口唇发暗。因为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肾藏精、精生血,血养发。
12、阳亏虚之人,通常就会出现脱发、耳鸣、易醒梦多、恐夜等症。
13、沉静,情绪消沉,而且气虚和血虚的人,容易有抑郁的倾向
14、阳虚体质易感肥胖(虚胖、不结实),易患骨质疏松、痹症。
15、水肿、浮肿、积水、风湿、类风湿。
此外,肾阳虚通常拖累脾胃阳气而导致脾肾阳虚,就是脾肾两脏阳气不足,而耳朵听力、耳侧、口唇都会反应脾脏的问题。而脾肾阳虚则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脘胀痛、身体瘦弱等问题。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三类境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三类境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佛教术语。识所变现的性境、独影境、带质境三类的总称,是针对当时印度唯识学说有关“见分”、“相分”是同种还是别种所作的一个总结。印度者主张识有“见”、“相”二分。如一张目而陡然了别案上笔砚等影像,则笔砚等影像为,了别笔砚等影像的功能为。见分为所觉,相分为所觉。见分是能别,相分是所别。见分托相分而起,相分仗见分而生,同为识变,因作用不同而分为“”、“”,即一个识体有此两种功能。但对见分和相分究竟是同种(同一潜在功能)还是别种(不同潜在功能),各有不同主张,概括起来,约有四说:一是主张见分、相分及本质尘(物之自体)三法皆同种;二是主张相分、见分、本质尘三法二种生,见分别种,相分与本质尘同种;三是主张各识之见分、相分两法同种生;四是主张两法无论何时皆属别种。玄奘认为,这不能一概而论,要随着不同性质的“境”而定,由此提出三类境说,他自撰的颂文(载窥基所撰《常中枢要》卷上)是:“性境不随心,独影唯随见,带质通情本,性种等随应。”
具足五义:一为有实用,不与“见”同种生;定有自种为因缘,“相”别有种,故有实用。用者体义,有实用,犹云有实体;二为自种生;三为仗质;四为现量(感觉)所证;五为性与系(界系)不随心,故名性境。玄奘认为性境“相”、“见”别种,如缘根身、器界,托本质尘而缘,相分与见分不同种。性境不是随心计计度而起,所以说为“性境不随心”,它三性(善、恶、无记)不定。如实五尘(色、声、香、味、触)唯无记性,不随能缘五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通善、恶、无记三性。“相”、“见”同种。如意识缘龟毛、兔角、空华、石女等,不托本质而缘,故相分与见分同种。独影境虽然也有相分,但此相为见分之遍计所执相,所以说“独影唯从见”。善、恶、无记三性也是同种。虽随心生,而必仗本质,虽带本质又与本质不符。如冥冥夜行,认绳作蛇,称带质境。仗本质生,带似本质,故通于“本”;由情而起,自变相生,又通于“情”,所以说“带质通情本”。此境异于纯仗质而不随情的性境,又不同于只随情而不仗质的独影境,一分与“质”同种,一分与“见”同种。两头(见、质)烁起,因而名为带质境。带质境判性不定,若从见说,是有覆无记性,若从质说,是无覆从记性。(虞愚)(一)又称三类、三境。乃之教义。将所缘之对境,依其性质,而类别为三种。即:(一)性境,指真实之境。此境自守其性,并不随心。即指具有真实体性与作用,由实种子所生起之境。包括第八识之相分(种子、五根、器世间)、前五识及五俱(与前五识之任一者同时生起)意识之相分等。此境有三种不随心,即:(1)性不随,谓其能缘之见分通于善、不善、无记三性,所缘之相分境,唯无记性,不随能缘之性通于三性。(2)种不随,谓见分从自见分种生,相分从自相分种生,不随能缘之种子而生。(3)系不随,系,指界地系。谓所缘境之界地不随能缘之心。如欲界系之五识八识及五俱意识缘自界之五尘时,相分与能缘虽为欲界系,而所缘之五尘非随能缘而成欲界系。
(二)独影境,独者,简别于本质;影,为影像,即相分。谓依能缘之心之妄分别而变起之境,别无本质,仅为影像。如第六意识之妄分别变出之、、等,全属幻影。此境有三种随心:(1)性随心,谓境与能缘之心同一性。(2)种随心,谓境与能缘之心由同一种子而生。(3)系随心,谓境与能缘之心同一界系。
(三)带质境,带质即兼带本质。谓能缘之心缘所缘之境,其相分有所依之本质,而不得境之自相。此境系由心、境二者之力合成,居于性境与独影境之间。如第七识缘第八识见分之相分,及第六识追想过去之形像者。此境有三种通情本。情,为能缘之见分;本,为本质。即:(1)性通情本,谓如第七识之见分缘第八之见分时,所变之相分无别种生,一半与本质同种生,一半与能缘之见分同种生,若从本质生者,为无覆无记性,若随能缘之见分生者,则为有覆无记性,其性不定。(2)界通情本,又称系通情本。谓此相分之界地通于本质与见分之界地系而不定。(3)种通情本,谓此相分之种子亦随本质与见分而不定。
三类境之名称在诸经中虽未见记载,然有关相见二分为同种生或别种生,在印度即有异说,至玄奘时,以护法之说为正义,造(大四三·六三三中)‘性境不随心,独影唯从见,带质通情本,性种等随应’一颂,授予弟子窥基,评判所缘之境,以别种生之相分为性境,同种生之相分为独影境,同别两种生之相分为带质境。[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上末、成唯识论了义灯卷一末、成唯识论述记卷三本、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四末、百法问答钞卷二]
(二)指第八阿赖耶识所缘之三种境。即:(一)种子境,第八识能遍任持世间、出世间诸法种子,故称种子境。(二)根身境,第八识觉明能了之心,发起内外尘劳之相,于一圆湛,析出根尘,聚内四大而为身分,故称根身境。(三)器世间境,从第八识转相而成现相,即有山河大地等境界,故称器世间境。(名数)境者,八识所变之相分也。此相分有三类:一、性境,性者,实体之义,自实之种子而生,有实性,自维持实性,不随能缘之心,能缘之心,不过为彼之自性,以现量而量知者,此之谓性境不随心。第八识与眼识等五识之全部相分及第六识之一部相分是也。二、独影境,如第六意识浮龟毛兔角之相,其相非自实体种子而生之实法,唯自能缘之见分颠倒计度,而发现假相者。此假相既无能生之种子,亦无所托之本质,唯独起影像,故云独影境。此境为随其种子及善恶之性等能缘之见分者,故云独影唯随见。三、带质境,如第七识缘第八识之见分,或如散心独影之意识,缘五尘之境,其自识之相分,谓为第八识之见分,谓为五尘,确有所托之本质(性质),非如彼龟毛兔角无本质者,故对于彼独影境而谓之带质境,顾彼所托之本质,虽为有实体之性境,而所起之相分,非为所托之本质,似必支配于能缘之妄情(即自己之身分),而于非我之物体现我相为依实之本质与非实之妄情而现之一种似非相分,故此相分,不得使属于任何一方。于见分之妄情与性境之本质。二者,可使为两质之性质者,故谓之带质通情本。带质境通于妄情与本质通也。颂曰性境不随心。独影唯随见。带质通情本。性种等随应。’见唯识枢要上末。三类境是慈恩宗(唯识宗)关于辨认一切境相(唯识四分中的相分)的学说。三境是性境、独影境、带质境。它的名义和性质,如《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叙述唐·玄奘法师所作的一个颂文说︰‘性境不随心,独影唯随见,带质通情本,性种等随应。’窥基又在《大乘法苑义林章》中也跟着这样阐说。窥基的弟子慧沼法师在《成唯识论了义灯》中更详加解释。
但诸论中从来没有说过三类境的名目,所以它是玄奘探诸论意的创说(据《成唯识论学记》引慧沼之说,这是奘师依《瑜伽师地论》卷七十二中‘本性相、影像相’的意义而建立的)。
(1)性境︰性境是具有真实体性的境界︰色境是真实的色,心境是真实的心。此境有三种特征︰第一,从自己各别的实种子生起。第二,有实体实用,不像空华兔角等体用都无。第三,各守自性,不随从能缘心;而能缘心对它也不改变它的性质,只真实符合它的自相而缘取。例如眼识等前五识及五俱同缘意识的见分所缘取的色、声、香、味、触五种境,第八阿赖耶识的见分所缘取的种子、有根身、器世界、三种境,都是性境。
不随心,依《唯识枢要》有三种︰第一,此境则是非善非恶(染)的无记性,不随从能缘心的善恶起善恶的变化,这叫作性不随。第二,不随从心系属于同一界地,例如第八识系属于欲界,而所缘取的种子通欲、色、无色三界,以及身在下界起二通时,眼耳二识缘取上二界,身在上地眼耳二识缘取欲界,这叫做系不随。第三,由于相见别种,所以不随心从同一的种子生,这叫做种不随。《了义灯》说有四不随,除以上三种之外,还有不随心是异熟等,例如第八识的见分是异熟性,而所缘取的五尘相分却和它不同,这叫做异熟不随。
(2)独影境︰这只是能缘心用强分别力变现而无本质的境界。此境客观上完全不存在,只是主观上的颠倒计度单独所变的影像,所以叫做独影。此境和性境相反,和能缘心从同一的种子生,没有实体实用。例如第六识缘取龟毛兔角空华等境,又如梦境,这些境都不是从实种子所生的实法,也没有所托的本质,只是由第六识构画分别的势力所成。
独影有有质、无质二种。以上所说是无质独影。还有有质独影一类,它虽然有本质,而因为那个本质是不生法,所以相分仍然不仗托它生起。例如第六识缘取无为,无为是不生不灭法,不会生起相分,但由第六识用妄分别变作相似的相分而缘取它,所以也叫它作独影。
总上所说,独影境只是能缘心用强分别力所变现,从而三性、种子及界系等都随从主观的见分,所以说‘独影唯随见’。
(3)带质境︰这是说主观能缘心所缘取的境界,虽然有所托的本质,然而和它的自相不符。‘带’有两种意义,一是挟带,二是带似。能缘心缘取此境的本质时,挟带着它或者带似它而作异相的分别,另依自力变现一种和它的自相不符的境界,所以叫作带质境。例如第七识以第八识的见分为本质变起我法的相分,所缘取的本质并不是我法。但是因为它没有转易间断一类相续无常似常,所以无明相应的第七识误认作我法而缘取。它确实有所托的本质,不是完全由能缘心的分别而生,因而和独影境不同。但是所托的本质虽然是有实体的性境,所起的相分却和它的自相不符,因而也和性境不同。简单地说就是在见分的妄情和本质的性境之间所起的一种相分。此外第六识对所缘取的本质起非量的相分,例如夜间见绳误以为蛇,也是此境。
总之,带质境确实有所托的本质,所以不是‘唯从见’。但是并非照本质原样映写,所以也不是完全‘不随心’。它一面可判从能缘心,一面也可判从本质,而说它的性有两面,种、系也有两面。就是带质境的三性不定,例如第七识缘取第八见分,所缘取的相分可随从本质判它是无覆无记性等,也可随从见分判它是有覆无记性所摄。这是性通情本。其次,带质境因为本质和相分并起而形成那种境界,又熏成相分和本质的种子,所以可说是从本质的种子生,也可说是从见分的种子生(或者缺一不可)。这是种通情本。又这个相分的界系,可随从见分说,也可随从本质说。这是界通情本。
‘性种等随应’,依《唯识枢要》说,随应的意义是不定。这又有两种,一种是三类境的随应,一种是性种等的随应。前一种是显示三类境诸心聚的生起,有只是一类,有二合,有三合。所谓一类,就是以上所说的各别三境,例如根本智缘真如只是性境,第六识缘龟毛空华等只是独影境,第七识缘第八见分只是带质境。所谓二合,是二境并存,例如第八识缘取自地散境时,心王所缘是性境,而心所所缘是独影境。又前五识所缘自地五尘是性境,也可说是带质境;第六识缘取过未五蕴时是独影境,也可说是带质境。所谓三合,是三境并存,例如第八识缘取定果色时,心所所缘只是独影境,心王所缘却是性境,但以第六识所变的定果色为本质,所以也可说是带质境。二三合中有些实在是假说,不一定具备某境全部的定义时也可获得某境的名称,实际则决没有二三类境合而为一的。
随应的后一种,显示三类境随其所应三性、种子和界系等不定。有三性同而种子、界系不同,例如欲界的第八识缘取上界的天眼天耳,所缘的天眼耳根随从第八识是无记性,然而能生的种子和界系各别,又有界系同而三性、种子不同,例如欲界的前五识缘取欲界五尘,界系同而能生的种子各别。又前五识通三性而相分是无记性。还有种子同而界系不同,例如第八识缘取定果色,心所所缘和见分同,然而心王所缘的定果色是上界系,而第八识是欲界系。(黄忏华)
◎附︰保参玉泉〈唯识三类境义的研究〉 (摘录自《现代佛教学术丛刊》{43})
(一)颂文的解说
先解说三类境颂文,第一句‘性境不随心’,‘性’是体性之义,又不改之义,心总称四分(译者注︰四分是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若略后三分是指见分,本句所说的性境,是以吾人之认识即分别见照不能改变其性质的客观的存在亦即是直觉的存在,以例来说,像真如实性不能由人之认识所左右,其存在超然确实,这便是性境之一种。第二句‘独影唯从见’,独影境与性境完全相反,此境是吾人妄想幻觉所生错觉的存在,专以人之主观见分(译者注︰四分中之见分)所造成,毫无客观的本质,因无本质,单独如影的存在,故称为独影境,像如梦幻龟毛兔角等便是。第三句‘带质通情本’。带质境的‘质’是本质实体,‘情’是前二句所说的心与见同是见分,‘本’是本质,本境虽然具有客观的妥当性的存在(本质),但因吾人之分别见分可变其存在的性格故,即对所有的东西,不能认识本来的自相,如此对象便是带质境,此境有本质的存在与第一之性境同,心情所变与第二之独影相似,即属于前二境之中间的存在。以上三类境的存在价值,性境最真正确实,独影境最不正不确实,带质境即介在二者中间平常的存在。第四句‘性种等随应’,‘性’是善、恶、无记三性之义,‘种’是种子,‘等’是三界系等所略的字,其意谓︰一切诸法的存在,要以性境等三类境的范畴来截然统摄是不可能的,盖诸法索连三性、种子、界系等种种复杂的条件,若以微细论之,无法截然判定,如此场合,应适宜随应处置,不可呆板,所以本句可以说是对三类境以外,认有不定场面的句,又名随应句或不定句,如此一来可以不冒万法摄不尽的过失,尚且更使一切唯识之义成为金城铁壁,玄奘三藏在此仅仅五言四句之中,将大宇宙一切万法网罗分类殆尽,用字巧妙之极,令人叹为观止。
(二)三类境的范围
三类境的范围,对四分的相配如何,关于这一点,《同学钞》卷一之九(大正66·85b)列举自古以来所传南北两寺的异说,用以比较,兹以图示如下︰
能 缘 所 缘 三类境 异 说
┌─见 分──相 分─────┬┬┬─三类境──南寺传
│ ┌─前向见分──┐ ├┼┼─性 境┐
四分┼─自证分┤ ├┐│││ ├─北寺传
│ └─后向证自证分┘├┘│└─独影境│
└─证自证分─自证分────┘ └──带质境┘
┌─必具三不随──────────────南寺传
性境第八识┤
└─不必具三不随─────────────北寺传
以下请听两寺所传的意见︰
(1)南寺传︰在南寺传是主张三类境仅局限于相分而已,其所引用之证据是《了义灯》卷一(末)之文(大正43·677c)︰‘然同别种,复有种别性与见同,或复性同而系种别,或复相分性随见质,判性不定,或虽有质相见同生不生本质,由此不定故,三藏法师以为一颂。’意谓,三藏制作三类境颂的目的,是为分类见分所缘境相分的种类,并非为开显自证分、证自证分所缘境,盖后二分是见分之体非在见分之外故,仅将见分所缘境相分分类便足。
对此北寺方面即反驳称︰《枢要》卷上(末)(大正43·620a)有‘总摄诸境有其三类’,又‘以此一颂定诸法体’之文,将如何会通辨释,南寺即答称︰‘诸境’及‘诸法’的含意是指见分的境界相分多类之意,并非包含后二分所缘境,又在北寺所讲,后二分境亦属性境一节,性境原来以不随心为原则,后三分因系同一种随心故违反此原则,不能将三分统称属于性境,如此北寺传显属错误。
(2)北寺传︰北寺传即主张三类境是通后二分所缘境的,盖三藏入室高足窥基,既然在《枢要》讲述前两句‘总摄诸法’‘定诸法体’故,三类境的范围应该涉及后二分,一如前图所示,自证分所缘自之见分及证自证分,及证自证分所缘自之自证分,均属性境,如南寺所传,三藏实为分别相见二分同别种,故作此颂,虽然不错,但不妨将后二分境摄入三类境。其次性境虽是以不随心为原则,但不尽如此,如《同学钞》卷一之七(大正66·85c)有这样的记载︰‘先德释此事云性境不随心带质通情本,性境带质同无唯字,故有随心性境不通情本带质也,述独影唯从见于独影境无不随见,以有唯字。’根据上开文证,所以北寺即判定后二分境才是随心性境的特例,可通于三类境。
(3)两传的相似思想︰三类境对四分的关系,过去在中国,好像有辩论过,如宋代智觉禅师永明延寿的《宗镜录》第六十八卷(大正48·798c)有一段解释《枢要》的‘一者性境诸真法体为性境色是真色心是实心’文中,引用着者不详的《枢要志》的解释,图解其文意即如下图︰
┌─真色──色心俱所缘之分──第一释──当北寺传
枢要志┤ 所缘之色────┐
│ ├第二释──当南寺传
└─实色──非虚妄分别能缘心┘
上解与日本南北两寺所传固无直接关系,不过是一种偶然的一致。
(4)两传的批评︰上开两传均有长短得失,不得一概而论,在我的见解是,南寺传对三类境的兴起及颂文的来由有忠实地符顺的长处,但因对文字上过于拘执的关系难免有不详尽三类境义理的失,这是其短处,相反地北寺传对三类境的哲理有充分发挥的长处,但对颂文的由来及文句有不符合的嫌疑,这是其短处。
前者南寺传可以说是保存的传统的,后者北寺传是进步的究理的,均有一得一失一长一短,相差不多,思想上亦无多大的变动,取舍任人自由。但北寺传的《同学钞》卷六有如下的评语︰‘问︰付三类境废立,且唯于见分境为论之将通后二分哉?答︰先德传异(中略),今此二传南寺北寺诤,各立道理互引证文,然且依北寺传可云通后二分境也。’钞主对此问题,很轻描淡写地如此批评。
[参考资料]《成唯识论述记》卷三(本);《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四(末);《成唯识论了义灯增明记》卷四。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佛七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