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我们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所成的像是虚像,3毫米和2毫米,用3毫米3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刚用平板薄玻璃、两个棋子A及B、刻度尺、白纸、光屏等器材进行实验.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的理由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为方便观察,实验时玻璃板应该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白纸的作用是:记录物与像的位置;刻度尺的作用:分别测量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
(2)实验中选择的两个棋子A、B,大小和形状应该相同(相同/不同),目的是验证像和物的大小是否相同;
(3)如果发现棋子A的像较暗,可以用手电筒正对棋子(棋子/棋子的像)照射,这样就可以增加像的亮度.
(4)在实验中,应该如何去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这一特点,根据已给的器材请说明你的做法:在B处放一张白纸(光屏)观察纸上(光屏)是否接收到像.
(5)现有3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则应该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解:(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玻璃板前面既能看到A的像,又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棋子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实验过程中,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使像成在水平桌面上.
实验时使用刻度尺,测量物距和像距,比较物距和像距的关系.
(2)而使用相同大小的蜡烛,是为了验证像与物体是等大的,
(3)物体成像时,物体越亮,物体射出的关线越强,成像越清晰.所以实验时,用光源把棋子A照亮,棋子的像会更清晰.
(4)为了辨别平面镜成像的虚实,可以拿白色的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如果光屏上承接到像,则说明平面镜成实像.
如果光屏上承接不到像,则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5)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
故答案为:(1)像;竖直;物与像到镜面.
(2)相同;大小.
(3)棋子.
(4)在B处放一张白纸(光屏)观察纸上(光屏)是否接收到像.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即看到像,又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棋子,当玻璃板和像重合时,玻璃板后面棋子的位置就是玻璃板前面棋子像的位置,这样进行实验,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水平桌面上,使像成在水平桌面上.
实验时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物距和像距,比较物距和像距的关系.
(2)实验时选择两个相同的棋子是为了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要使像更亮一些,要使物体更亮一些,物体射出的光线会更强.
(4)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5)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这一角度去分析此题.A小孔成像 B平面镜成像 C潜望镜成像 D照相机成像 E放大镜成像 1.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_______________2.能成正立的虚像的是_________________3.能成实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上面的序号)_百度作业帮
A小孔成像 B平面镜成像 C潜望镜成像 D照相机成像 E放大镜成像 1.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_______________2.能成正立的虚像的是_________________3.能成实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上面的序号)
1.B,C 2.B,C,E 3.A,D,E错了找我好了,嘎嘎!
1.b,c2.b.c.e3.a.d.e
1.B、C2.B、C、E3.A、D、E
对的1.B.C 2.B.C.E 3.A.D
B,CB,C,EA,D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1.B、C 2.B、C、E 3.A、D、E(注:凸透镜成像可实可虚)
1.B,C 2.B,C,E 3.A,D,E
1.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B C;2.能成正立的虚像的是 B C E;3.能成实像的是 A D E .(填上面的序号)
1.B,C2.B,C,E3.A,D,E
1.B ,C2.B ,C ,E3.A ,D ,E
1.B,C 2.B,C,E 3.A,D,E
1.b.c2.b.c.e3.a.d.e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2006o锦州)如图所示,某小组用甲、乙两个相同的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们在实验中发现,无论怎样移动点燃的甲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都可以使乙蜡烛与甲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他们进一步测量了两蜡烛到玻璃板之间的距离,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甲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乙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选填“实”或“虚”)像;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3)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4)物体逐渐远离平面镜时,它的像的大小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1)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都是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成像,故答案为:虚;
(2)无论怎样移动点燃的甲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都可以使乙蜡烛与甲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所以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故答案为:相等;
(3)由实验1、2、3三次实验数据可知,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都是相等的,故答案为:相等;
(4)因平面镜成像是成等大正立的虚像,当物不变时,则像是不会变的,故答案为:不变.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
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教师讲解错误
错误详细描述:
如图甲所示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2)他还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选用此测量工具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3)选择蜡烛B与蜡烛A大小、外形完全一样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4)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的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5)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_.
【思路分析】
(1)因为实验用的是蜡烛,所以在较黑暗的环境中更容易观察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实验中需要测量物体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进行比较,所以应该有刻度尺;(3)蜡烛A与B大小相同,B又与A的像大小相同,所以像与物大小相同,这是利用等效替代法来比较像与物的大小的;(4)从实验的目的: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角度分析,利用刻度尺,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分别测量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比较所得数据;(5)从方格纸的方格分析,有方格可以直接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
【解析过程】
解:(1)因蜡烛是点燃的,所以适合在较黑暗的环境下才可看清蜡烛的像;(2)实验中需要测量物体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进行比较,所以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3)而要求两个蜡烛完全一样,是便于利用等效替代法来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4)本实验是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他们下一步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测出A和A′、B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比较各个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否像等,(或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判断像与物得两对应点是否重合);(5)因为使用方格纸可以直接在纸上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不用再进行测量,从而使实验步骤更加简单,所以选用方格纸比选用白纸好;故答案为:(1)较黑暗;(2)刻度尺;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3)像与物大小的关系;(4)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测出A和A′、B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比较各个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否像等;(5)方格纸,可以直接在纸上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
(1)较黑暗;(2)刻度尺;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3)像与物大小的关系;(4)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测出A和A′、B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比较各个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否像等;(5)方格纸,可以直接在纸上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
对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只要掌握扎实,牢记相关的知识,答案不难得出,此题引入了“等效替代法”,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应该有所了解,并学会使用.
其他类似题目
图甲为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其中A、B是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C是平整的白纸、E是玻璃板.(1)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观察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A′.此时在玻璃板后移动蜡烛B使其与像A′完全重合但小红无论怎样移动B,始终不能与蜡烛的像A′完全重合.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2)发现问题并改进后,小红重新做实验,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_________.(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才能归纳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____.(4)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
电话:01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28号B座6层601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题谷教育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A和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
(1)实验中是采用玻璃板(填玻璃板或平面镜)来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的.
(2)放上棋子A,小心地移动棋子B,直到棋子与A的像重合为止,可以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观察A、B两只棋子在直尺上的位置可以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发现白纸上没有棋子A的像(填有或没有),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B
A.保持A、t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棋子A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解:(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蜡烛A的一侧,既能看到蜡烛A的像,同时也能看到蜡烛B,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重合时,蜡烛B的位置便是蜡烛A像的位置,所以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互相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因为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所以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发现白纸上没有棋子A的像.
(3)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采取B操作: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棋子A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故答案为:(1)玻璃板;(2)相等;垂直;相等;没有;(3)B.
(1)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
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3)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探究平面镜成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