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复杂有机物命名怎么命名 其中的2代表什么?为什么这里不用标2-羧酸1-某烯

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点击文档标签更多精品内容等伱发现~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權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員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庫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根据羟基所连羟基的种类分为脂肪醇、脂环醇和芳香醇。脂肪醇又根据烃基部分是否含有不饱和键而分为饱和醇和不饱和醇

数目的不同,分为一元醇、

和三元醇等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羟基的醇统称为

羟基连在双键碳上的醇称为

,烯醇结构一般不稳定易

简单醇常采用习惯命名法,即在与羟基相连的烃基洺称后加一个"醇"字.例如:甲醇、乙醇、丙醇等。

结构比较复杂的醇,采用系统命名法.

饱和醇的命名 选择含有羟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从离羟基最菦的一端开始编号,按照主链所含 的碳原子数目称为"某醇".

不饱和醇的命名 不饱和醇的命名是选择含羟基及不饱和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从离羥基最近的 一端开始编号.根据主链上碳原子的数目称为"某烯醇"或"某炔醇",羟基的位置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放在醇字前面.表示不饱和键位置的数芓放在烯字或炔字的 前面,这样得到母体的名称,再在母体名称前面加取代基的名称和位置.

多元醇的命名选择含-OH 尽可能多的碳链为主链,羟基的數目写在醇字的前面,羟基的位次.

醇类化合物受羟基的影响存在分子间的氢键,在水中还有醇分子和水分子间的氢键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与相应的烃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熔沸点比较高,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等一般而言,低级的醇类水溶性较好甲醇、乙醇和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4~11个碳原子的醇为油状液体部分溶于水,以后随着碳原子数增加烃基对分子的影响越来越大,使高级醇的物理性质更接近于相应的烃另外,低级的醇具有特殊的气味和辛辣的味道而高级的醇则无嗅、无味。

一些醇的物理性质如下图

低级醇的熔点和沸点比碳原子数相同的碳氢化合物的熔点和沸点高得多,这是由于醇分子间有氢键缔合作用的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氢键的断裂约需要21~30KJ/mo1这表明它比原子间弱得多(105~418KJ/mol)。醇在固态时缔合较为牢固;液态时,氢键断开后还会再形成;但在气相或非极性溶剂的稀溶液中,醇分子彼此相距甚远各个醇分子可以单独存在。多元醇分子中有两个以上位置可以形成氢键因此沸点更高,如乙二醇沸点197℃分子间的氢键随着浓度增高而增加,分子内氢键却不受浓度的影响

以甲醇为例说明醇的结构。在甲醇分子中碳氧键的键长为143pm,∠COH键角为108.9°顾一般认为醇羟基中氧原子为sp?不等性杂化,氧原子的最外层的6个电子分布在4个sp?杂化轨道上,其中2个含单电子的sp?轨道分别与碳原子和氢原子形成碳氧键个氢氧键,剩下的两对未共用电子分别占据另两个sp?轨道。氢氧键和氧上两对未共用电子则与甲基的三个碳氢键呈交叉式优势构象。

甲醇的键长键角 [3]
乙醇的球棍模型 [3]
甲醇的球棍模型 [3]

,醇是一个极性分子一般情况下,醇的

为5.7*10^-30Cm但当羟基与双键或三键碳相连时,氧的sp3杂化轨道则与碳的sp杂化轨道形成

一般条件下相邻两个碳原子上最大的两个基团出于对交叉构象最为稳定,是优势构象泹当这两个基团可能以氢键缔合时,由于形成氢键可以增加分子的稳定性(氢键的键能约为21~30KJ/mol)两个基团处于邻交叉构象成为优势构象。

实验证明有机醇化合物的结构与其色谱保留指数有很好的相关性,当预测或预报某一醇时,首先计算其结构的拓扑指数,然后根据拓扑指数值通过回归方程便可计算出其色谱保留指数I,进而在色谱相同条件下进行定性分析同时也可以根据色谱保留指数推断其结构式。

甲醇(木醇)制备甲醇是用合成气(CO 和H?)在加热、加压和催化剂存 在下合成。

乙醇俗称酒精,应用最广泛的一类醇

乙二醇,是最简单和重要嘚二元醇为带有甜味的黏稠状无色液体。

丙三醇俗称甘油,是无色具有甜味的黏稠性液体能与水 混合,不溶于有机溶剂有强烈的吸水性。

醇羟基的氧上有两对孤对电子氧能利用孤对电子与质子结合。所以醇具有碱性在醇羟基中,由于氧的电负性大于氢的

因此氧和氢共用的电子对偏向于氧,氢表现出一定的活性所以醇也具有酸性。醇的酸性和碱性与和氧相连的烃基的电子效应相关烃基的吸電子能力越强,醇的碱性越弱酸性越强。相反烃基的给电子能力越强,醇的碱性越强酸性越弱。烃基的空间位阻对醇的酸碱性也有影响因此分析烃基的电子效应和空间位阻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由于醇羟基中的氢具有一定的活性因此醇可以和金属钠反应,氢氧键断裂形成醇钠和放出氢气。

由于在液相中水的酸性比醇强,所以醇与金属钠的反应没有水和金属钠的反应强烈若将醇钠放入水中,醇鈉会全部水解生成醇和氢氧化钠。虽然如此在工业上制

还是用醇与氢氧化钠反应,然后设法把水除去使平衡有利于醇钠一方。常用嘚方法是利用形成

将水带走转移平衡所沸共合物是指几种沸点不同而又完全互溶的液体混合物,由于分子间的作用力它们在蒸馏过程Φ因气相和液相组成相同而不能分开,得到具最低沸点(比所有组分沸点都低)或最高沸点(比所有组分沸点都高)的馏出物这些馏出粅的组成与溶液的组成相同,直到蒸完沸点一直恒定如乙醇一苯一水组成三元共沸混合物,其沸点为64.9℃(乙醇18. 5%苯74%,水7.5%)苯一乙醇组荿二元共沸混合物,其沸点为68.3℃(乙醇32.4%苯67. 6%)。由于乙醇一水形成共沸混合物其沸点为78℃(乙醇95. 57%,水4. 43%)所以乙醇中含有少量的水不能通过蒸馏方法除去,可计算加入比形成乙醇苯一水三元共沸混合物稍过量的苯先将水除去,然后过量苯与乙醇形成二元共沸混合物除去剩下为无水乙醇。醇钠的醇溶液可通过上述去水方法得到。醇钠及其类似物在有机合成中是一类重要的试剂并常作为碱使用。

醇与含氧无机酸反应失去一分子水生成无机酸酯。

醇与硝酸的反应过程如下:醇分子作为亲核试剂进攻酸或其衍生物的带正电荷部分氮氧雙键打开,而后醇分子的氢氧键断裂硝酸部分失去一分子水重新形成氮氧双键。

该类反应主要用于无机酸一级醇酯的制备无机酸三级醇酯的制备不宜用此法,因为三级醇与无机酸反应时易发生消除反应

醇与含氧无机酸的酰氯和

反应,也能生成无机酸酯

含氧无机酸酯囿许多用途。

)都是烈性炸药硝化甘油还能用于血管舒张、治疗心绞痛和胆绞痛。科学家发现:硝化甘油能治疗心脏病的原因是它能释放出信使分子“NO”并阐明了“NO”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机理。为此他们荣获了1998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的反应可用来控制体内钙离子嘚浓度如果这个反应失调,会导致佝偻病

,由于氧的电负性大于碳所以其共用电子对偏向于氧,当

进攻正性碳时碳氧键异裂,羟基被亲核试剂取代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亲核取代反应是羟基被卤原子取代。常采用的方法如下:

氢卤酸与醇反应生成卤代烷反应中醇羟基被卤原子取代。

醇羟基不是一个好的离去基团需要酸的帮助,使羟基质子化后以水的形式离去各种醇的反应性为3°>2°>1°,三级醇易反应,只需浓盐酸在室温振荡即可反应,

在低温也能与三级醇进行反应。如用

气体在0℃通过三级醇反应在几分钟内就可完成,这是制三級卤代烷的常用方法

醇与卤化磷反应生成卤代烷。

醇羟基是一个不好的离去基团与

,Br进攻烷基的碳原子-OPBr2作为离去基团离去。- OPBr2中还有兩个溴原子可继续与醇发生反应。

碘代烷可由三碘化磷与醇制备但通常

与碘代替,将醇、红磷和碘放在一起加热先生成三碘化磷,洅与醇进行反应

上述方法中,最常用的是三溴化磷与一级醇、β位有支链的一级醇、二级醇生成相应溴代烷,在用二级醇及有些易发生重排反应的一级醇时温度须低于0℃以避免重排。红磷与碘常用于一级醇制相应碘代烷

和醇反应,可直接得到氯代烷同时生成二氧化硫囷

两种气体,在反应过程中这些气体都离开了反应体系这有利于反应向生成产物的方向进行,该反应不仅速率快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而且不生成其它副产物。一般用过量的亚硫酰氯并保持微沸是一个很好的制氧代烷的方法。

4.经醇与磺酰氯反应为中间阶段来制备卤玳烃

醇羟基必须在质子酸或路易斯酸催化下才可进行取代反应而苯磺酸酯中酸根部分是很好的离去基团,因此这类酯比醇容易进行亲核取代反应

这样将一级或二级醇通过与

反应形成磺酸酯,再转为卤代烷纯度很好。

与五氯化磷反应来制备

一级醇及二级醇与醇羟基相連的碳原子上有氢,可以被氧化成醛、酮或酸;三级醇与醇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没有氢不易被氧化,如在酸性条件下易脱水成烯,然後碳碳键氧化断裂形成小分子化合物。

1.用高锰酸钾或二氧化锰氧化

醇不为冷、稀、中性的高锰酸钾的水溶液所氧化一级醇、二级醇在仳较强烈的条件下(如加热)可被氧化。一级醇生成羧酸钾盐溶于水,并有

沉淀析出中和后可得羧酸。

二级醇可氧化为酮但由于二級醇用高锰酸钾氧化为酮时,易进一步氧化使碳碳键断裂故很少用于合成酮。

三级醇在中性、碱性条件下不易为高锰酸钾氧化在酸性條件下,则能脱水成烯再发生碳碳键断裂,生成小分子化合物

高锰酸钾与硫酸锰在碱性条件下可制得二氧化锰,新制的二氧化锰可将β碳上为不饱和键的一级醇、二级醇氧化为相应的醛和酮,不饱和键可不受影响。

铬酸可作为氧化剂的形式有:重铬酸钠与40%~50%硫酸混合液、铬酐的

一级醇常用重铬酸钠与40%~50%硫酸混合液氧化先得醛,醛进一步氧化为酸如控制合适的氧化条件,在氧化成醛后立即将其从反应體系中蒸出可避免醛进一步被氧化为酸,反应需在低于醇的沸点高于醛的沸点温度下进行将丙醇滴加到温度为~75℃的重铬酸钠,硫酸水的溶液中,一旦生成

就被蒸馏出来。这种反应产率不高因为总有一部分醛氧化为酸。醛的沸点低于100℃才能用此法因此它的用途昰非常有限的。

二级醇常用上述几种铬酸氧化剂氧化酮在此条件下比较稳定。因此是比较有用的方法

用铬酐与吡啶反应形成的铬酐一雙吡啶络合物是吸潮性红色结晶,称Sarrett(沙瑞特)试剂可使一级醇氧化为醛,二级醇氧化为酮产率很高,因为吡啶是碱性的对在酸中鈈稳定的醇是一种很好的氧化剂,反应一般在二氯甲烷中于25℃左右进行分子中如有双键、三键,氧化时不受影响

二级醇还可以被Jones(琼斯)试剂氧化成相应的酮,若反应物是不饱和的二级醇用Jones试剂氧化时生成相应的酮而双键不受影响,该试剂是把铬酐溶于稀硫酸中然後滴加到要被氧化的醇的丙酮溶液中,反应在15~20℃进行可得较高产率的酮。

一级醇能在稀硝酸中氧化为酸二级醇、三级醇需在较浓的

Φ氧化,同时碳碳键断裂成为小分子的酸。环醇氧化碳碳键断裂成为二元酸。

另一种有选择性的氧化醇的方法叫做Oppenauer(欧芬脑尔)氧化法(oxidation methods)即在碱如三级丁醇铝或异丙醇铝的存在下,二级醇和

)一起反应(有时需加入

做溶剂)醇把两个氢原子转移给丙酮,醇变成酮丙酮被还原成异丙醇。该反应的特点是只在醇和酮之间发生氢原子的转移,而不涉及分子的其它部分所以在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或其它对酸不稳定的基团时,利用此法较为适宜因此该法也是由一个不饱和二级醇制备不饱和酮的有效方法。

一级醇在Pfitzner(费兹纳)- Moffatt(莫发特)试剂的作用下可以得到产率非常高的醛。这个试剂是由二甲亚砜和二环己基碳二亚胺组成二环己基碳二亚胺英文名叫dicyclohexylcarbodiimide,简称为DCC昰二取代脲的失水产物。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失水剂(dehydrating agent)如对硝基苯甲醇在磷酸和这个试剂的作用下,得到92%产率的

在这个反应中环己基碳二亚胺接受一分子水,变为脲的衍生物而

。这个氧化剂也可用于氧化二级醇

在进行氧化反应时必须注意:许多复杂有机物命名与強氧化剂接触会发生强烈的爆炸,冈此在使用高锰酸钾、

以及类似氧化剂时一定要在溶剂中进行反应,因为溶剂可使放出的大量热消散减缓反应速率。

一级醇、二级醇可以在脱氢试剂(dehydrogenating agent)的作用下失去氢形成羰基化合物,醇的脱氢一般用于工业生产常用铜或铜铬氧囮物等作脱氢剂,在300℃下使醇蒸气通过催化剂即可生成醛或酮此外Pd等也可作脱氢试剂。

3.4醇、酚和醚的卤素置换反应

3.4.1醇的卤素置换反应

醇嘚卤素置换反应是获得卤化物的重要方法常用的卤化剂是氢卤酸和亚硫酰卤、磷酰卤及卤化磷等。实际上不论是哪种方法,不外乎是先将羟基变成更好的离去基团然后用卤素进行亲核取代。

(1)氢卤酸(卤化氢)作卤化剂

醇与氢卤酸的反应一般为亲核取代反应能形成稳定碳囸离子的底物可按SN1机理进行,其它反应通常为SN2机理

(2)亚硫酰卤(卤化亚砜)作卤化剂

亚硫酰卤与醇反应生成卤代烷和二氧化硫与卤化氢,易分離在醇的卤化中应用较广,如头孢哌酮钠中间体氧哌嗪甲酰氯的合成

就氯化亚砜氯化而言,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其反应机理不尽相哃。

DMF和HMPA可催化醇与卤化亚砜的反应DMF可与SOCl2反应生成氯代烯铵盐:

该烯铵盐可作为氯化剂实现醇的氯代。

类似地HMPA与SOCl2的反应产物也是很好的氯化剂,其机理亦与DMF相同

反应示例:HMPA催化的某伯醇的氯代。

可以和卤化氢成盐而提高卤离子浓度,也能提高此类反应速度该法尤其適用于对酸敏感的底物。

无取代或供电子基取代的芳醛与溴化亚砜共热可得二溴苄。反应物中存在的微量的溴化氢对醛羰基的加成是反應的第一步

在无水DMF中,氯化亚砜可将芳醛转化为相应的二氯苄

三卤化磷和五卤化磷也是转化醇为卤代烷的常用试剂。其反应活性较氢鹵酸大又较少发生重排反应。常用的卤化磷是三氯化磷和三溴化磷后者可由溴素与磷原位制备。

三卤化磷与醇反应可生成亚磷酸单、雙和三酯之后,卤离子对上述磷酸酯发生取代置换掉氧亚磷酰片断,生成卤代烷

与卤化亚砜类似,卤化磷与DMF反应也能生成卤代烯铵鹽后者是高活性的卤化剂,与醇反应可生成构型翻转的卤代烷

(4)有机膦卤化合物作卤化剂

三苯基膦卤化物,如Ph3PX2、Ph3PCX3X和(PhO)3POX2等在对醇进行卤化時,反应活性高条件温和。这些卤化剂可由三苯基膦或亚磷酸三苯酯与卤素或卤代烷原位合成

以下为其可能的反应机理,其中卤素取玳过程为SN2反应

上述反应可在DMF或HMPA中进行,可使光学活性的醇转化为构型翻转的卤代烷也用于对酸敏感的醇的卤化。

三苯基膦与N-卤代酰胺(NXS)嘚反应产物也以类似机理发生类似反应适用于对酸不稳定的醇或甾醇的卤化。

卤硅烷试剂可在温和条件下将醇转化为卤代烷

NXS与二甲硫醚反应产物卤代硫鎓盐,对烯丙位和苄位羟基的取代有高度的选择性反应条件温和,不影响其它伯、仲羟基

甲磺酸/碘化钠可在温和条件下碘代烯丙位或苄位的羟基,这种选择性可能与碳正离子的稳定性有关

四甲基alpha-卤代烯胺可在温和条件下将伯、仲羟基以及烯丙位、炔丙位和苄位的羟基转化为卤代烃。其大位阻的类似物则可高选择性地卤代伯、烯丙位和苄位羟基

其反应机理与DMF催化卤化亚砜卤化反应过程相同。

2-氯-3-乙基-苯并噁唑四氟硼酸盐也以类似的反应机理成为温和的卤化剂如前列腺素中间体的合成。

3.4.2酚的卤素置换反应

酚羟基活性低其卤置换反应必须使用五卤化磷或五卤化磷/氧卤化磷混合物,在较剧烈的条件下进行对于某些底物也可单独使用氧卤化磷。

三苯基膦鹵化物也是转化酚为芳卤化合物的常用试剂

羟基取代卤素形成C-O-P结构是反应的第一步,继之以卤素对C上O的取代(加成消除)

3.4.3醚的卤素置換反应

醚可与氢卤酸等物质反应生成卤化物和羟基化合物(醇或酚),如四氢呋喃与甲醇和氯化亚砜反应生成4-氯丁甲醚

醚氧原子的质子化一般是反应的第一步,然后是亲核取代反应

醚键断开后,哪个片断生成醇哪个片断生成卤化物,取决于其吸电子能力

BF3、BBr3等Lewis酸也可以类姒机理裂解醚键。

三甲基硅卤化物也是温和的卤化剂

以三甲基氯硅烷/碘化钠作碘化剂,不生成碘化氢可高收率地获得碘化物。

3.5羧酸的鹵素置换反应

常见的羧酸卤素置换反应是羧羟基的置换和脱羧卤置换

3.5.1羧羟基的卤素置换反应:酰卤的制备

羧酸可在一定条件下与亚硫酰鹵及卤化磷等卤化剂反应,生成混酸酐-酰卤

(1)卤化亚砜作卤化剂

卤化亚砜是较为常用的羧酸卤化剂,其优点在于卤化后生成卤化氢和二氧囮硫其本身沸点低、易除去,所以反应后易分离

此反应对底物中的双键、羰基或酯基等影响较小。可在过量的卤化亚砜中进行也可鉯苯或石油醚等作溶剂。

氯化亚砜是由羧酸合成酰氯最常用的氯化剂它也可与酸酐反应生成酰卤。

以上反应可被有机碱(吡啶或DMAP等)和Lewis酸(ZnCl2等)催化

在卤化磷中,卤化剂的活性顺序为五卤化磷>三卤化磷>三卤氧磷五氯化磷常用于活性较小的羧酸,尤其是具吸电子基的芳酸或芳香哆元酸的酰氯化

产物应与三氯氧磷有一定的沸点差,以利分离

三卤化磷可用于脂肪酸的酰卤化。

三氯氧磷可与羧酸盐反应生成酰氯

反应机理,以三卤化磷为例

上述酰卤化反应中,羧酸的活性顺序为脂肪酸>芳香酸(供电子基取代的芳酸>未取代的芳酸>吸电子基取代的芳酸)这说明羧羟基对硫(磷)的亲核进攻是控制步骤。

草酰氯可在烃类溶剂中以温和条件将羧酸转化为酰氯此法可避免氯化磷等其它氯化剂对底物中敏感基团的影响。

可见上例中转化羧酸为钠盐可以避免氯化氢的生成,从而减少对敏感基团的影响

氰脲酰氯(三聚氯氰)可在三乙胺存在下,以温和条件将羧酸转化为酰氯

与醇的卤化类似,三苯基膦卤化物和四甲基alpha-卤代烯胺也可用于由羧酸制酰卤的反应

3.5.2羧酸的脱羧卤素置换反应

羧酸的银盐与溴或碘反应,生成比底物少一个碳的卤代烃称为Hunsdiecker反应。

对于2-18个碳的饱和脂肪酸而言该反应一般可获得较恏结果,同时该反应也可用于芳香酸的脱羧卤化。

上述反应中若有水存在则影响收率甚至导致会失败。用汞盐代替不稳定的无水银盐在光照条件下,其收率可高于银盐法实际实施中可用羧酸、过量氧化汞与卤素直接反应,操作简单

与Hunsdiecker反应相似,羧酸与金属卤化物(LiCl)、四乙酸铅在苯或乙醚等溶剂中反应生成脱羧氯化产物,称为Kochi改良法

此反应过程中不发生重排,尤其适用于仲、叔氯代烃及beta-季碳氯代烴的合成

以下过程可能为其反应机理。

将羧酸与碘、四乙酸铅在四氯化碳中进行光照可发生脱羧碘化反应。称为Barton改良法伯或仲脂肪酸的反应一般较好,苯甲酸的反应收率一般在60%左右

3.6其它官能团的卤素置换反应

3.6.1卤化物的卤素交换反应

伯卤化物与无机卤化物之间的卤素茭换反应称为Finkelstein反应。

以上脂肪族卤化物的反应应为SN2机理

类似的反应也可发生在芳香族卤化物上。

其反应机理可能为加成-消除溶剂可以使用DMF、丙酮或二硫化碳等非质子极性溶剂。

Lewis酸可以通过帮助卤素离去而活化卤代烃所以,加入Lewis酸往往可以促进卤素交换反应

氟化可用氟化钠、氟化钾、氟化银和氟化剃等,其中氟化钾活性较高、价廉常用。

氟化锑可选择性地与同一碳原子上的多个卤素反应而不与单個卤素反应。此特性可用来合成三氟甲基化合物

18-冠-6醚可显著提高用氟化钾进行氟交换的收率。

3.6.2磺酸酯的卤素置换反应

将醇羟基转化为活性较高的磺酸酯可在温和条件下卤代。此法即可避免醇的卤化的副反应也比卤素交换有效。常用的卤化剂有卤化钠、卤化钾、卤化镁囷卤化锂等

以上饱和碳上的磺酸酯-卤素置换反应应为SN2机理。以下在不饱和碳上的磺酸酯-卤素置换反应应为加成消除-机理

3.6.3芳香重氮盐的鹵素置换反应

芳香族重氮化合物的卤素置换反应往往可以将卤素引入到直接卤化难以引入的位置。反应是以卤化亚铜为催化剂相应的氢鹵酸为卤化剂进行,称为Sandmeyer反应

以上反应被认为是自由基机理。

芳香重氮盐的碘置换反应中可不加铜催化剂只需将重氮盐与碘素直接加熱即可。制备

在工业生产上除甲醇外,多数常用的简单饱和一元醇是由烯烃做原料生产的但在石油工业尚未兴起之前,有些醇是靠发酵的方法生产的

最早是用木材干馏法生产甲醇,故甲醇也叫木醇1920年以后逐渐停止使用这个方法。几乎所有的甲醇均用合成气( synthesis gas)——┅氧化碳和氢气——催化转化生产即

做催化剂,可在250℃5~10MPa条件下进行反应,比上述条件更经济

从水中分馏甲醇,纯度可以达到99%左右要除去其中近1%的水,可加入适量的镁甲醇和镁反应,生成

它和水反应生成不溶的

和甲醇,经蒸馏得无水甲醇(99.9%以上)

目前合成法昰制备甲醇最主要的方法。

高压法是合成甲醇是发展最早、使用最广的工业合成甲醇技术高压工艺流程是指使用锌铬催化剂,在300~400℃、30~35MPa高溫高压下合成甲醇的工艺流程

原料是煤、水、空气,在制水煤气的反应中得到氢气和一氧化碳经除尘、脱硫、变换、水洗后就可用来匼成甲醇。催化剂ZnO、三氧化二铬,300~400℃、200~300大气压平衡时甲醇蒸气含量达10%,经冷却、分离、粗制甲醇进入贮糟氢气和一氧化碳可继续循環利用。粗甲醇的纯度为80~93%主要杂质为水、乙醇、二甲醚、异丁醇,经精制纯度可达99%

低压法。ICl低压法、鲁奇低压法;低压法具有成本低的经济优势采用活性好的铜系催化剂使反应温度也有所降低。

目前生产甲酵的原料已逐步大规模地转向石油和天然气化工网在天然氣产地可将甲烷和氧气按9:1的体积比混合,在200℃和100个大气压的条件下通过铜制管道反应制得甲醇。

工业上生产乙醇的方法有粮食发酵法、朩材水解法、亚硫酸盐法、乙烯间接水合法、乙烯直接水合法、乙醛加氢法、一氧化碳和氢气羰基合成法等其中真正具有工业意义的,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发酵法和乙烯水合法。发酵法是经典的乙醇生产方法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它是许多国家乙醇的主要来源先今世界全部饮用酒和75%的工业用乙醇仍是通过发酵法制得。近四十年来发酵法被乙烯水合法所取代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乙烯水合法 笁业上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以硫酸为吸收剂的间接水合法;另一种是乙烯催化直接水合法。

①间接水合法 也称硫酸酯法反应分两步进行。首先将乙烯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通入浓硫酸中,生成硫酸酯再将硫酸酯在水解塔中加热水解而得乙醇,同时有副产物乙醚生成间接水合法可用低纯度的乙醇作原料、反应条件较温和,乙烯转化率高但设备腐蚀严重,生产流程长已为直接水合法取代。

②直接沝合法 在一定条件下乙烯通过固体酸催化剂直接与水反应生成乙醇:

另一种方法在烯烃酸催化下加水时,用磷酸做催化剂在300℃和7MPa压力丅,把水蒸气通人乙烯中此法步骤简单,没有硫酸腐蚀及废酸的回收利用问题但需用高浓度的乙烯,且在高压下操作生产设备要求佷高,且一次转化成乙醇的量很少要反复循环,消耗能量较大

上述两法,成本差别不是很大由于乙烯可大量地从石油加工得到,受箌各国重视

发酵法 将富含淀粉的农产品如谷类、薯类等或野生植物果实经水洗、粉碎后,进行加压蒸煮使淀粉糊化,再加入一定量的沝冷却至60℃左右并加入淀粉酶,使淀粉依次水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然后加入酵母菌进行发酵制得乙醇。

、一氧化碳和氢在高压及加热丅用钴为催化剂进行反应得到醛,此反应称羰基合成(oxo synthesis)醛进一步在催化剂作用下还原为醇,这是在工业上生产醛和醇的极为重要的方法

上法也可用于生产高级醛,不过常生成两种异构体醛可进一步还原为醇。

最重要的二元醇是乙二醇或称1,2-乙二醇,俗名

乙二醇的笁业生产方法是由

加压水合或酸催化下水合制得

加压水合要求用加压设备及高温,但后处理方便因此用得很广泛;而酸催化水合虽然鈈需要压力设备,反应温度也较低但从产品中除去硫酸是相当麻烦的。用上述二法制取乙二醇总产率均超过90%(按环氧乙烷计),同时嘟有副产品一缩二乙二醇和二缩三乙二醇前者可作为溶剂,液压制动设备的工作液体织物的修饰和染色,后者可作为溶剂及增塑剂

,俗名甘油是在严格冷却条件下,将甘油滴入浓硝酸与浓硫酸的混合酸中反应形成的

甘油的工业生产方法是用丙烯在高温下氯化,得3-氯丙烯然后与次氯酸反应,得1,3二氯-2-丙醇及2,3-二氯-1-丙醇的混合物在碱性条件下,经环化得3-氯-1,2-环氧丙烷再水解得甘油。

卤代烃和稀氢氧化鈉水溶液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可以得到相应的醇。

卤代烃在NaOH碱性溶液中易发生消除反应为避免发生消除反应,可用

醛、酮经催化氢化戓在

和活泼金属等还原剂的作用下可生成醇。羧酸衍生物经催化氢化或用氢化铝锂、硼氢化钠、乙硼烷、活泼金属等还原剂还原也能生成醇

  • 付彩霞.医学有机化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
  • 陈寅.精英化学基础读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5
  • 3. 邢其毅等编。基础有机化学 上册 第三版丠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pp387-418.
  • 韩海洪.有机醇的结构与色谱保留指数的相关性拓扑指数法研究: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3
  • 李鹤廷.合成乙醇:化学笁业出版社,198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复杂有机物命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