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四个这条路是引用古诗写句子子.

用小学,中学,大学,社会仿写下列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四个比喻在语意上构成一个系列。列:童年是一张白纸,青年是一篇诗篇,中年是一本散文,老年是一部百科全书。
用小学,中学,大学,社会仿写下列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四个比喻在语意上构成一个系列。列:童年是一张白纸,青年是一篇诗篇,中年是一本散文,老年是一部百科全书。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小学是一捧小麦,中学是一把面粉,大学是一团面块,社会是一块面包。
小学是一张白纸,中学是一篇诗歌,大学是一本散文,社会是一部百科全书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学习帮助领域专家
当前分类官方群专业解答学科习题,随时随地的答疑辅导广东省惠州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语文_漠阳资源网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广东省惠州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
广东省惠州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 10:01:52
(2015.1)本试卷分必考和选考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2.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必须写在答题卷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蹊跷/蹊径&&& 暴戾/风声鹤唳&&& 泥淖/风姿绰约
B.果脯/胸脯&&& 弓弩/驽马十驾&&& 隽秀/隽语箴言
C.宫阙/商榷&&& 弱冠/沐猴而冠&&& 怅惘/为虎作伥
D.伫立/贮存&&& 聆听/高屋建瓴&&& 辟邪/鞭辟入里
2.下面语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个体习惯了盲从的时代,媒体人也容易陷入盲从的漩涡。“中国好声音”风生水起,但并不见得媒体都必须围绕着这档节目转。
B.从电影院出来,有人说:“她的演技可以说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她扮演慈禧太后,栩栩如生,演得真绝了。”
C.近日,科学家们挖掘出了一些有着7500万年历史的恐龙化石,并发现这些恐龙化石来自体型较小的食草恐龙棱齿恐龙,他们无不触目惊心。
D.老师经常教导大家:不去培养自己的兴趣,不去发展自己的特长,到头来身无长物,很难有所建树。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去年以来,由于日方对历史问题的错误认识和在钓鱼岛问题上接连采取的错误举措,使中日关系正常发展受到严重干扰。
B.去年9月24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将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号成功地送入火星轨道,成为亚洲第一个成功执行火星任务的国家。
C.近期,本地市场猪肉价格一路下滑,一跌再跌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供过于求。养殖户盲目大幅增加养殖数量,最终导致市场上猪肉严重过剩。
D.勘探石油是一块大蛋糕,在我国外企较多,比如斯伦贝谢、哈里伯顿、道达尔、康菲、壳牌等,它们以为中国油田提供技术服务或与中方合作开发油田为业务。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语意最连贯的一组是(&&& )(3分)
叔本华说过,穷人不会因为得不到巨大财富而焦躁不安,而富人却会因为赚钱计划落空而忧心忡忡。循着叔本华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道理说得很简单
②等式中的效用,在经济学上表示从消费物品中得到的主观享受或满足
③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欲望
④幸福和效用成正比,与欲望成反比
⑤如果拿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来解释,就是“知足常乐,欲壑难填”
A.③①④②⑤&&&&& B.③②①④⑤
C.⑤①③④②&&&&& D.①⑤③④②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帝与辅臣言及朝士有交相奏荐者,王旦曰:“人之情伪,固亦难知,或言其短而意在荐扬,或称其能而情实排抑。”帝曰:“险伪之辈,世所不能绝也。”
帝议立皇后,参知政事赵安仁谓刘德妃家世寒微,不如沈才人出于相门。帝虽不乐,然察其守正,不罪也。它日,与王钦若从容论大臣谁为长者,钦若欲排安仁,乃誉之曰:“无若赵安仁。”帝曰:“何以言之?”钦若曰:“安仁昔为故相沈义伦所知,至今不忘旧德,常欲报之。”帝默然,始有意斥安仁矣。尝谕王旦曰:“闻安仁在中书不亲事,奏对亦未尝有一言,可罢之。”旦对曰:“安仁颇知大体居常进拟皆同列议定方敢取旨臣每见临时变易于上前者皆迎合陛下意。安仁无异议,是有执守。”帝曰:“能如是邪?卿可谕之,使更宣力。”
旦欲引李宗谔参知政事,尝以告王钦若,钦若唯唯。宗谔家贫,禄廪不足以给婚嫁,旦前后资借甚多,钦若知之。故事,参知政事谢日,所赐物几三千缗。钦若因密奏:“宗谔负王旦私钱,旦欲引宗谔参知政事,得赐物以偿己债,非择贤也。”明日,旦果以宗谔名闻。帝变色,不许。
帝尝以《喜雪诗》赐近臣,而误用旁韵。王旦欲白帝,钦若曰:“天子诗,岂当格校之?”旦遂止。钦若退,遽密以闻。已而帝谕二府曰:“前所赐诗,微钦若言,几为众笑。”旦唯唯。
七月辛亥,飞蝗过京城。翌日,执政有袖死蝗以进者曰:“蝗实死矣,请示于朝。”率百官贺。王旦曰:“蝗出为灾,灾弭,幸也,又何贺焉?”众力请,旦固称不可,乃止。于是二府方奏事,飞蝗蔽天,有堕于殿廷间者。帝顾谓旦曰:“使百官方贺而蝗若此,岂不为天下笑邪!”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之情伪,固亦难知& 情:性情
B.禄廪不足以给婚嫁& 给:供给
C.天子诗,岂当格校之& 格:纠正
D.执政有袖死蝗以进者曰& 进:进献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无若赵安仁 ②使百官方贺而蝗若此
B.①安仁昔为故相沈义伦所知 ②前所赐诗
C.①微钦若言,几为众笑 ②蝗出为灾
D.①旦果以宗谔名闻 ②帝尝以《喜雪诗》赐近臣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安仁颇知大体/居常进拟皆同列/议定方敢取旨/臣每见临时变易/于上前者皆迎合陛下意
B.安仁颇知大体/居常进拟/皆同列议定/方敢取旨/臣每见临时变易于上前者/皆迎合陛下意
C.安仁颇知大体居常/进拟皆同列议定/方敢取旨/臣每见临时变易于上前者/皆迎合陛下意
D.安仁颇知大体居常/进拟皆同列/议定方敢取旨/臣每见临时变易/于上前者皆迎合陛下意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皇帝曾想罢免赵安仁,王旦陈述自己了解的实情,使皇帝改变了态度。
B.王旦向李宗谔借了很多钱,但引荐李宗谔为参知政事,却与借钱一事无关。
C.皇帝写诗用韵有误,王钦若阻止王旦禀奏更正,是为了邀功争宠。
D.蝗虫为害,竟有大臣借机向皇帝献媚,王旦力排众议,得到皇帝称许。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能如是邪?卿可谕之,使更宣力。(3分)
②故事,参知政事谢日,所赐物几三千缗。(4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称其能而情实排抑”的一个事例。(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赠惠山僧惠衷诗
行遍天涯意未阑,将心到处遣人安①。
山中老宿依然在,案上《楞严》②已不看。
欹枕落花余几片,闭门新竹自千竿。
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桔杨梅尚带酸。
注:①将心:僧人用安心法,使人神清性定。②《楞严经》,佛教经典。
(1)首联写了惠山僧人重要的生活内容,请作简要解说。(3分)
(2)从第三联可以看到苏轼的心态吗?试作简析。(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子曰:“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则)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3)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4)或取诸怀抱,_________,或因寄所托,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天才与灵感
聪明人说,我有天才,有天才何事不可为?用不着去下功夫。迟钝人说,我没有艺术的天才,就是下功夫也无益。于是艺术方面就无学问可谈了。
“天才”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它自然有一部分得诸遗传。有许多学者常欢喜替大创造家和大发明家理家谱,说莫扎特有几代祖宗会音乐,曹操一家出了几个诗人。这种证据固然有相当的价值,但是它决不能完全解释天才。天才自然也有一部分成于环境。假令莫扎特生在音阶简单、乐器拙陋的蒙昧民族中,也决不能作出许多复音的交响曲。“社会的遗产”是不可蔑视的。文艺批评家常欢喜说,伟大的人物都是他们的时代的骄子,艺术是时代和环境的产品。这话也有不尽然。
我承认遗传和环境的影响非常重大,但是我相信它们都不能完全解释天才(A)。在固定的遗传和环境之下,个人还有努力的余地。遗传和环境对于人只是一个机会,一种本钱,至于能否利用这个机会,能否拿这笔本钱去做出生意来,则所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有些人天资(A)颇高而成就则平凡,他们好比有大本钱而没有做出大生意;也有些人天资并不特异而成就则斐然可观,他们好比拿小本钱而做出大生意。这中间的差别就在努力与不努力了。
最容易显出天才的地方是灵感。我们只须就灵感研究一番,就可以见出天才的完成不可无人力了。
灵感有三个特征:
一、它是突如其来的,出于作者自己意料之外的。根据灵感(B)的作品大半来得极快。从表面看,我们寻不出预备(D)的痕迹。作者丝毫不费心血,意象涌上心头时,他只要信笔疾书。有时作品已经创造成功了,他自己才知道无意中又成了一件作品。二、它是不由自主的,有时苦心搜索而不能得的偶然在无意之中涌上心头。希望它来时它偏不来,不希望它来时它却蓦然出现。三、它也是突如其去的,练习作诗文的人大半都知道“败兴”的味道。“兴”也就是灵感。诗文和一切艺术一样都宜于乘兴会(B)来时下手。兴会一来,思致自然滔滔不绝。没有兴会时写一句极平常的话倒比写什么还难。兴会来时最忌外扰。本来文思正在源源而来,外面狗叫一声,或是墨水猛然打倒了,便会把思路打断。断了之后就想尽方法也接不上来。
灵感既然是突如其来,突然而去,不由自主,那不就无法可以用人力来解释么?从前人大半以为灵感非人力,以为它是神灵(C)的感动和启示。在灵感之中,仿佛有神灵凭附作者的躯体,暗中驱遣他的手腕,他只是坐享其成。但是从近代心理学发现潜意识活动之后,这种神秘(C)的解释就不能成立了。
什么叫做“潜意识”呢?我们的心理活动不尽是自己所能觉到的。自己的意识所不能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就属于潜意识。意识既不能察觉到,我们何以知道它存在呢?变态心理中有许多事实可以为凭。心理学家根据许多类似事实,断定人于意识之外又有潜意识,在潜意识中也可以运用意志、思想,受催眠者和精神病人便是如此。在通常健全心理中,意识压倒潜意识,只让它在暗中活动。在变态心理中,意识和潜意识交替来去。它们完全分裂开来,意识活动时潜意识便沉下去,潜意识涌现时,便把意识淹没。
灵感就是在潜意识中酝酿成的情思猛然涌现于意识,它好比伏兵,在未开火之前,只是鸦雀无声地准备,号令一发,它乘其不备地发动总攻击,一鼓而下敌。在没有侦探清楚的敌人(意识)看,它好比周亚夫将兵从天而至一样。这个道理我们可以拿一件浅近的事实来说明。我们在初练习写字时,天天觉得自己在进步,过几个月之后,进步就猛然停顿起来,觉得字越写越坏。但是再过些时候,自己又猛然觉得进步。进步之后又停顿,停顿之后又进步,如此辗转几次,字才写得好。学别的技艺也是如此。据心理学家的实验,在进步停顿时,你如果索性不练习,把它丢开去做旁的事,过些时候再起手来写,字仍然比停顿以前较进步。这是什么道理呢?就因为在意识中思索的东西应该让它在潜意识中酝酿一些时候才会成熟。功夫没有错用的,你自己以为劳而不获,但是你在潜意识中实在仍然于无形中收效果。
灵感是潜意识中的工作在意识中的收获。它虽是突如其来,却不是毫无准备(D)。法国大数学家潘嘉贵常说他的关于数学的发明大半是在街头闲逛时无意中得来的。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听过有一个人向来没有在数学上用功夫,猛然在街头闲逛时发明数学上的重要原则。
从此我们可以知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两句诗是至理名言了。
(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节)
12―13题为选择题。(13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文中加点的词语,分成下列四组,哪组两个词语之间的含义差别最大?(3分)
A.天才& 天资&&& B.灵感& 兴会&&& C.神灵& 神秘&&& D.预备& 准备
1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
A.无论是聪明人还是迟钝人,在艺术方面都不必谈学问。
B.“‘社会的遗产’是不可蔑视的”,可见遗传对天才有重大影响。
C.灵感是一种特殊的潜意识,它突如其来,又突如其去。
D.天才有遗传和环境的因素,但更需个人的努力。
E.持之以恒地读书练笔,语文水平定能提高。
14.请根据文意解释“读书破万卷”与“下笔如有神”之间的关系。(4分)
15.郭沫若在一次创作时,一直苦苦思索,却思之不得。突然有一天,一阵诗意袭来,他脱下鞋子,赤着双脚踱来踱去,一会儿又倒在路上与“地球母亲”亲昵,创作了《地球,我的母亲》这首诗。请从灵感方面进行分析。(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①我很喜欢在森林中漫步。
②近十年来,我到过好些地方的森林。小兴安岭、庐山、武夷山、三清山,以及广东封开、龙门等处的森林,我这儿并不想写游记,无意一一描绘它们的细部景色。我想说的,是在那一片深绿,或者墨绿、碧绿、苹果绿、嫩绿赫然构成层次的山野,你要是登上森林t望哨,在山风呼啸中,看群树摆动,仿佛海洋在翻腾一样;那壮观的景色使人顿然忘却世俗许多的纷扰琐碎的事情,有一种“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欢愉。
③在森林里的浓荫下行走,呼吸着比蜜水还甜的新鲜空气,端详着一株株树的英姿,令人不禁想起了国外一位学人讲的这样意思的话:“诗是我辈俗人的作品,大自然的杰作是树,一株树要比一首诗美丽得多!”你看,它们有的是疏朗的,有的是繁密的,有的亭亭如盖,有的屈曲多姿,各式各样的树显示了各式各样的美。有的树主干上光光洁洁,有的树主干上起了瘿结,附着了攀缘植物和悬挂植物,它们一路开着花,居然直达树梢。在林荫下漫步,有时森林水滴滴了下来,也许是沿着你的面颊流淌,也许是从背脊直下,沁人心脾,每当此际,我总是一点也不忙着把它拭去,而是任由它悄然坠下,享受着一种生活于大自然中难得的情趣。
④森林是宁静的,但也是喧闹的。有时一只啄木鸟在头顶上笃笃笃地啄着树干,有时一只金花鼠惊鸿一瞥地跳跃而过,有时成群长尾山雀在空旷处振翮飞翔,它都使人感到生机盎然。森林里几乎到处都有小生物,它们都在忙忙碌碌经营着生活,花式品种纷繁到难以胜计。表面上看,好似一片宁静的山林,有这么丰富的内容,真叫人捉摸不透,它不是一览无余,而是内涵深厚,它像一部你永远也读不完的大书,这也是一个令人喜爱的原因。
⑤有人告诉我,在张家界林区,当一行旅游者因食物供应不上而捱饿的时候,他们碰上一个森林老人,老人问明原委,叮嘱大伙不必忧心,他马上可以协助解决,他返身走进林里,才一会儿工夫,就捧着一竹篮花花绿绿的鸟蛋出来了。当旅游者面有难色,表示不惯吃生鸟蛋的时候,老人嘻嘻地笑着,连声说:“有办法!有办法!”再度走入森林里,不一会儿,手捧着煮熟的热腾腾的鸟蛋出来了,原来那森林里什么地方有鸟蛋,什么地方有一眼滚烫的温泉,他全知道。森林之所以吸引人,也在于这本自然的大书,它的人和物,都太丰富多彩了。
⑥我曾经这样反躬自问,为什么到森林去,能引起这种深沉的喜悦?一种复杂感情的涌现,有时不是几句话能够解释得了的。它空气清新,使人脱离尘嚣,它既有一种莽莽苍苍的粗犷之美,在它的细部方面,又有一种纤纤细细的灵巧之美。它像一部博大精深的巨书似的,展现在人眼前,使我们一时完全忘却了琐碎扰人的烦忧,事情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⑦但是细细一想,情形既是如此,又不完全是如此。我们到森林去,所以引起一种绻恋低回的感情,又是因为在理性上,我们知道森林和人类生活存在密切关系,如果没有森林,没有树木,这世界将变得多么的寂寞和悲哀!由于森林遭受严重砍伐,引起水土流失,破坏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的事情,在国内大量地方是屡见不鲜的。一看到童山濯濯的景象,你就会知道那里的村落沉浸在不幸之中了。这且不去说它,就是大片大片,一望无际的大森林,不论从世界范围来说,还是从中国范围来说,它们的总面积都存在不断缩减的趋势。中国森林面积在国土中的比例低于世界平均比例。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它也还在逐渐减少之中,我到有“中国林都”之称的伊春去,到森林覆盖面积雄居中国前列的福建去,当年都听到人们谈论造林速度比不上砍伐速度,森林面积在缩小中的话题,虽然也有造林比较迅速的省区,但是两相抵除之后,全国仍然是一个降低的趋势,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的一个隐忧。伐木丁丁的声音,并非是全可赞美的。那里面也有破坏安宁生活的刀斧之声呢!
⑧这样一想,我终于比较能够分析走进大森林时所以感到喜悦的缘由,原来,除了欣赏宁静,赞美雄浑,领略深厚之外,也还有一种庆幸的心情:“这里还有这么大一片森林!”“没有看到受破坏的景象,真让人高兴!”
⑨这样一想,又觉得在快乐中是夹杂着一点忧伤了。就正像在观赏红叶时候那样。
⑩但愿在不太久的将来,能够看到中国的森林的总面积逐渐上升的喜讯,这在中国是可以称为“特大喜讯”的。那时,我们到森林去徜徉,就会只有欢乐,而不夹杂点忧伤了。就像一片健康的绿叶,只有翡翠的颜色,而没有病斑一样。
⑾人们!但愿对树木,对森林,也都有一份理性的爱,而不是一味只知道胡乱砍伐吧!有没有这点爱,可能也是一个文明人和一个愚昧自私者的分野。
1989.3.北京
(选自《秦牧全集》,本文有删改。)
16.第⑤段写了一则传闻,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析。(4分)
17.作者为什么喜欢在森林中漫步?(5分)
18.标题“森林水滴”与本文的主题有什么联系?试作简述。(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9―21题。(15分)
最慢的是活着
――作家乔叶访谈录
陈劲松(以下简称“陈”):乔叶老师您好!很荣幸和您进行交流。就写作而言,您最初是如何走上这条路的?为何会选择文学?
乔叶(以下简称“乔”):我刚开始其实是写散文的。当时生活在一个小县城里,面对日常生活的各种委屈、困惑和挫折,觉得自己有话想说,而且必须要说出来,但这些话又不能对着家人和朋友说,于是只好付诸笔墨和稿纸了。写着写着,从爱好变成了职业。至于为何会选择文学,我想最大的原因是,文学能带给我幸福,能表达我内心深处更柔软、更慢、更弱的东西吧,从而让我的心灵得到安慰和温暖,并获得更大的自由。
陈:很多作家写到一定时候,都会有一个相同的困惑,那就是我为什么要写作?或者说写作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乔:这种困惑我当然也会有。我时常问自己,文学对我们当下的生活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其实,我觉得这是一种比较功利的看法。文学对于生活,若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则是无用的,它并不会直接给我们带来物质财富。但,文学的无用就是它的最大用处。在这个物质化的时代,它能够改变我们的生命质量,让我们的心走得更远。如果一定要探究文学对于我们当下生活的意义,那就在于它可以穿透物质表层,深入我们内心世界,探测人心的秘密。生活就像一条波澜壮阔的大河,河水总是奔涌向前的,而文学就好比是河床,无论河水流向何方,河床总是长久地卧在那里。变化的是生活,不变的,则是文学给我们带来的永恒的温暖,文学写作即是挖掘人性河床中存在的宝藏――这或许就是我的写作目的。
陈: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我们每天会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读到各种各样的新闻,反映到写作领域。有人就创作了新闻式小说,这类作品的特点是以新闻笔法讲述小说故事。您如何看待新闻写作与小说创作的关系?
乔:新闻写作毕竟有其时效性,而小说创作则是慢工出细活。犹如我们开启一瓶啤酒,新闻写作就是刹那间涌出的啤酒泡沫,只会浮在上面,而小说创作则是泡沫下面的酒,唯有经过长时间的发酵才能酿造。就好像杨贵妃和唐玄宗的故事,在今天早就失去新闻的价值,但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还可以从文学的角度去进行书写。
陈:您这个比喻很贴切也很有意思。对于畅销书和各类书籍排行榜,有些人持追捧的态度,有些人则取不屑一顾的态度。您会关注畅销书或者排行榜吗?
乔:会关注,但可能不会去阅读。我觉得我追求的写作方式和认同的文学作品,可能与畅销书会有出入,我想沉下心来,写出像阿来的《尘埃落定》一样比较深刻的作品。但畅销书之所以畅销,应该还是有其合理的因素吧。比如说《山楂树之恋》和《杜拉拉升职记》,肯定迎合了一定的社会需求和心理需求,有读者能从其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但老实说,那不是我想要写的。
陈:迄今为止,您的小说作品似乎以中短篇为主,对你来说,长篇小说的写作会存在困难吗?近期是否有长篇小说的写作计划?
乔:事实上,我最初从事小说创作时,就是长篇。文学院的老师问我说,你没有经过中短篇的训练就写长篇,可以吗?我说可以。当时写出来后也顺利出版了,但后来回头再看时,我发现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所以,这几年我就老老实实地从中短篇写作开始,好好训练自己的语言和结构能力。当然,我现在如果写长篇,肯定会比那时要好。不过我近期没有这方面的写作计划,我认为长篇小说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酝酿。我的小说《最慢的是活着》里有一句话:“……活着这件原本最快的事,也因此,变成了最慢。生命将因此而更加简约、博大、丰美、深邃和慈悲。这多么好。”对我而言,这既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写作态度。
[注]乔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散文选刊》副主编。陈劲松,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
19.在本篇访谈中,关于文学写作的终极目的,乔叶有哪些看法?(4分)
20.乔叶答问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作简析。(5分)
21.乔叶提倡怎样的写作态度?请结合本文作简述。(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22.某学校拟创办校园文学报,将设四个版面,请在版面名称之后填写体现版面宗旨的句子。要求第二版与第一版、第四版与第三版字数相同,结构大体一致。(6分)
版面名称&版面宗旨&第一版:多彩世界&立足校园,放眼世界,阅读五洲风云&第二版:青春物语&①&第三版:小说丛林&虚构天地,反映生活&第四版:诗园芳甸&②&
答:第二版:青春物语①(3分)
&& & & & & & & & & & & & & & & &
&第四版:诗园芳甸②(3分)
&& & & & & & & & &
23.阅读下面文字,用四个四字短语正面概括博客精神。(6分)
博客中没有永远的阳春白雪,也没有永远的下里巴人,这里没有权威,我们尊重每种声音,尊重每个个体,我们都有自由表达的权利。既然要容忍各种声音,就得保持一种开放宽容的心态,你可以与不同的观点进行争鸣,也应该捍卫别人发言的权利。好的博客应该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有自己的操守,鄙视低级趣味的内容。在当今喧嚣浮躁、信息泛滥的社会中,博客的主人是坚持原创思考的一群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
上述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 [转载][惠州三调]广东省惠州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
[转载][惠州三调]广东省惠州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
[转载][惠州三调]广东省惠州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
[转载][惠州三调]广东省惠州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
[转载][惠州三调]广东省惠州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
惠州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2015.1)(解析版)本试卷分必考和选考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2.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必须写在答题卷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试卷综析】
本套试题作为高三调研试题有下列特色:
1.考查全面:
除了考字音、字形、成语、病句、句子的衔接、诗歌赏析、文言文翻译外,还考查了默写及各类文体文章的阅读和鉴赏,也考查了语言表达等语言技巧性较强的试题。全卷90%以上的内容侧重考查能力,比较全面的考查了学生的读写能力,有利于全面准确的评价高一语文教学情况。
2.注重积累:
选择题中有5道题,文言阅读中的实词、虚词解释,11题的名篇名句的补写,都体现了对知识积累的要求,突出考查这方面的能力。
3.突出实践:
语文是工具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本试卷突出了这一特点。阅读中主观题占的比例较大,。语言表达题具有强烈的实践特点。
4.试题设计具有人文性,作文贴合学生实际生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有话说,有理发,有体验,有经历,其它的选文也给了学生各个方面做人的教育。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题文】A0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蹊跷/蹊径&&& 暴戾/风声鹤唳&&& 泥淖/风姿绰约
B.果脯/胸脯&&& 弓弩/驽马十驾&&& 隽秀/隽语箴言
C.宫阙/商榷&&& 弱冠/沐猴而冠&&& 怅惘/为虎作伥
D.伫立/贮存&&& 聆听/高屋建瓴&&& 辟邪/鞭辟入里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
【答案和解析】答案:B&&&&&&&&&& 解析:A项qī/xī,lì,nào/chuò;B项,fǔ/pú,nǔ/nú,jùn/juàn;C项qùe,guàn,chàng/chāng;& D项,zhù, líng,bì/pì;
【思路点拨】完成本题需要平时的积累。一是积累语文教材注释中注音的汉字;二是积累形近字,如:B项弓弩(nǔ)/驽(nú)马十驾;三是积累平时阅读中读错字,特别是多音字,如:A项,蹊(qī)跷/蹊(xī)径& B项,果脯(fǔ)/胸脯(pú)。
【题文】D02.下面语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个体习惯了盲从的时代,媒体人也容易陷入盲从的漩涡。“中国好声音”风生水起,但并不见得媒体都必须围绕着这档节目转。
B.从电影院出来,有人说:“她的演技可以说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她扮演慈禧太后,栩栩如生,演得真绝了。”
C.近日,科学家们挖掘出了一些有着7500万年历史的恐龙化石,并发现这些恐龙化石来自体型较小的食草恐龙棱齿恐龙,他们无不触目惊心。
D.老师经常教导大家:不去培养自己的兴趣,不去发展自己的特长,到头来身无长物,很难有所建树。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成语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 (表达应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A&&&&&& 解析:A.“风生水起”比喻事情做得特别好,一定的时间间就发展得特别快,迅速壮大起来或是产生意料之外的效果。B.“栩栩如生”形容逼真得像是活的一样,不合一语境。C.“触目惊心”是指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此处不合语境。D.“身无长物”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此处属望文生义。
【思路点拨】做好这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②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③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④弄清所用的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题文】E0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去年以来,由于日方对历史问题的错误认识和在钓鱼岛问题上接连采取的错误举措,使中日关系正常发展受到严重干扰。
B.去年9月24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将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号成功地送入火星轨道,成为亚洲第一个成功执行火星任务的国家。
C.近期,本地市场猪肉价格一路下滑,一跌再跌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供过于求。养殖户盲目大幅增加养殖数量,最终导致市场上猪肉严重过剩。
D.勘探石油是一块大蛋糕,在我国外企较多,比如斯伦贝谢、哈里伯顿、道达尔、康菲、壳牌等,它们以为中国油田提供技术服务或与中方合作开发油田为业务。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D&&&&& 解析:A项缺主语,去掉“由于”或“使”;B.“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成为……国家”搭配不录;C.成分赘余,应删掉“因为”。
【思路点拨】考生在解答此类题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①语感检查法。辨析病句,可以依靠预估,一般说来,按习惯的说法觉得别扭的地方,常常是有语病的地方,病句类型中的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意重复都可用此法;②主干枝叶法,按照先找句子主干,再看句子枝叶的步骤来确定病句,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都可用此法;③类比检查法,就是仿造一个结构类似的句子同原句作比较,如果仿写句子有问题则说明原句不正确;④逻辑分析法,就是从事理上分析句子,看概念的使用、判断、推理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
【题文】I0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语意最连贯的一组是(&&& )(3分)
叔本华说过,穷人不会因为得不到巨大财富而焦躁不安,而富人却会因为赚钱计划落空而忧心忡忡。循着叔本华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道理说得很简单
②等式中的效用,在经济学上表示从消费物品中得到的主观享受或满足
③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欲望
④幸福和效用成正比,与欲望成反比
⑤如果拿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来解释,就是“知足常乐,欲壑难填”
A.③①④②⑤&&&&& B.③②①④⑤
C.⑤①③④②&&&&& D.①⑤③④②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B
解析:根据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去分析。
【思路点拨】考生在解答此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话题要统一:首尾谈的是同一话题,中间也不应有所偏离,没有岔开或暗换话题之处。②注意照应、过渡:首尾要照应,过渡应有过渡性语句作为桥梁。③顺序要合理:句间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在安排上是合理的。逻辑顺序还体现在关联词语的合理使用上。④衔接要自然:没有脱节,即没有缺少的词语(含关联词、介词等)和句子;没有冗赘,即没有多余的语句。⑤文气要贯通:即语言的特点(或特色)要一致,如严肃、诙谐、朴实、藻饰、直白、含蓄……
【题文】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题文】J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帝与辅臣言及朝士有交相奏荐者,王旦曰:“人之情伪,固亦难知,或言其短而意在荐扬,或称其能而情实排抑。”帝曰:“险伪之辈,世所不能绝也。”
帝议立皇后,参知政事赵安仁谓刘德妃家世寒微,不如沈才人出于相门。帝虽不乐,然察其守正,不罪也。它日,与王钦若从容论大臣谁为长者,钦若欲排安仁,乃誉之曰:“无若赵安仁。”帝曰:“何以言之?”钦若曰:“安仁昔为故相沈义伦所知,至今不忘旧德,常欲报之。”帝默然,始有意斥安仁矣。尝谕王旦曰:“闻安仁在中书不亲事,奏对亦未尝有一言,可罢之。”旦对曰:“安仁颇知大体居常进拟皆同列议定方敢取旨臣每见临时变易于上前者皆迎合陛下意。安仁无异议,是有执守。”帝曰:“能如是邪?卿可谕之,使更宣力。”
旦欲引李宗谔参知政事,尝以告王钦若,钦若唯唯。宗谔家贫,禄廪不足以给婚嫁,旦前后资借甚多,钦若知之。故事,参知政事谢日,所赐物几三千缗。钦若因密奏:“宗谔负王旦私钱,旦欲引宗谔参知政事,得赐物以偿己债,非择贤也。”明日,旦果以宗谔名闻。帝变色,不许。
帝尝以《喜雪诗》赐近臣,而误用旁韵。王旦欲白帝,钦若曰:“天子诗,岂当格校之?”旦遂止。钦若退,遽密以闻。已而帝谕二府曰:“前所赐诗,微钦若言,几为众笑。”旦唯唯。
七月辛亥,飞蝗过京城。翌日,执政有袖死蝗以进者曰:“蝗实死矣,请示于朝。”率百官贺。王旦曰:“蝗出为灾,灾弭,幸也,又何贺焉?”众力请,旦固称不可,乃止。于是二府方奏事,飞蝗蔽天,有堕于殿廷间者。帝顾谓旦曰:“使百官方贺而蝗若此,岂不为天下笑邪!”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之情伪,固亦难知& 情:性情
B.禄廪不足以给婚嫁& 给:供给
C.天子诗,岂当格校之& 格:纠正
D.执政有袖死蝗以进者曰& 进:进献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A&&&&&& 解析:真心,真实意图
【思路点拨】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考课内”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因此考生拿到考题时要运用联想,联想已学过的课文、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和成语,注意古代汉语中通假字、偏义复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四种情况。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无若赵安仁 ②使百官方贺而蝗若此
B.①安仁昔为故相沈义伦所知 ②前所赐诗
C.①微钦若言,几为众笑 ②蝗出为灾
D.①旦果以宗谔名闻 ②帝尝以《喜雪诗》赐近臣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 D&&&&& 解析:把,拿。(A.①比得上/②好像,如同。B.①“为??所”表被动/②与“赐”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C.①表被动/②造成)
【思路点拨】推断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和意义,是考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应试能力。文言虚词的推断方法有以下几种: 1.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2.代入检验法。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
因为高考虚词的考查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课内的例句多是一些较典型的用法,应是考生熟知的,所以我们只要知道课内例句中虚词的用法,将它代入另一句中去检验,就可以推断用法是否相同。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安仁颇知大体/居常进拟皆同列/议定方敢取旨/臣每见临时变易/于上前者皆迎合陛下意
B.安仁颇知大体/居常进拟/皆同列议定/方敢取旨/臣每见临时变易于上前者/皆迎合陛下意
C.安仁颇知大体居常/进拟皆同列议定/方敢取旨/臣每见临时变易于上前者/皆迎合陛下意
D.安仁颇知大体居常/进拟皆同列/议定方敢取旨/臣每见临时变易/于上前者皆迎合陛下意
【知识点】本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运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B&&&&&& 解析:安仁颇知大体,居常进拟,皆同列议定,方敢取旨。臣每见临时变易于上前者,皆迎合陛下意。
【思路点拨】做好本题,要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 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皇帝曾想罢免赵安仁,王旦陈述自己了解的实情,使皇帝改变了态度。
B.王旦向李宗谔借了很多钱,但引荐李宗谔为参知政事,却与借钱一事无关。
C.皇帝写诗用韵有误,王钦若阻止王旦禀奏更正,是为了邀功争宠。
D.蝗虫为害,竟有大臣借机向皇帝献媚,王旦力排众议,得到皇帝称许。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B&&&&&& 解析:不是向李宗谔借钱,是拿不少钱帮助李宗谔。
【思路点拨】此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能如是邪?卿可谕之,使更宣力。(3分)
②故事,参知政事谢日,所赐物几三千缗。(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3分)他能这样做吗?你可以告诉他,让他更努力工作。②(4分)按照惯例,新任参知政事向皇帝谢恩的时候,皇帝赏赐的财物价值接近三千缗。
解析:①& 关注点:如是,像这样;谕,告诉;宣力,努力工作。
②关注点:故事,按照惯例;谢,谢恩;几,接近;句子大意。
【思路点拨】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利用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等并列结构把握句意。也就是说,在理解文言句子时,要充分利用文言文中与这些语句相对应的语句的用法和意义。⑤对于复杂的不好梳理的句子,最好进行成分分析,先抓主干,再看枝叶;或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句间关系。⑥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称其能而情实排抑”的一个事例。(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级(表达运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原文:它日,与王钦若从容论大臣谁为长者,钦若欲排安仁(1分),乃誉之曰:“无若赵安仁。”(1分)帝曰:“何以言之?”钦若曰:“安仁昔为故相沈义伦所知,至今不忘旧德,常欲报之(1分)。”自己概括示例:王钦若要排挤赵安仁(1分),故意赞扬(1分)赵安仁念旧报恩(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根据题目要求,确定答题区域在第二自然段。
【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①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阅读时要注意: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一般的传记文,要弄清作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②善于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读一篇文章时,应当特别关注中心句、关键句,这样便于快速把握文意。中心句、关键句的位置,常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处。③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分析判断选项的正误。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人物张冠李戴,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④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充分利用文章的题目、文中或文后的注释、文章出处、作者情况等信息,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作综合分析,从而多方面理解文章的内容。
【参考译文】
皇帝与辅佐大臣谈到在朝官员有人互相弹劾、荐举,王旦说:“人们的实情假意,本来就不容易了解,有人数说别人的缺点,用意却在于推荐赞扬,有人称赞别人贤能,实情却在于排斥贬损。”皇帝说:“阴险狡诈的一类人,各个朝代都无法根绝。”
皇帝让大臣商议册立皇后,参知政事赵安仁认为刘德妃家族门第低微,不如沈才人是宰相门庭出身。皇帝听了虽然不高兴,但是明察他秉持正道,没有责罚他。后来有一天,皇帝神态从容地跟王钦若谈论大臣当中谁德高望重,王钦若想排挤赵安仁,就称赞他说:“没人比得上赵安仁。”皇帝说:“凭什么这样说呢?”王钦若说:“赵安仁先前受到前任宰相沈义伦赏识,至今不忘往日的恩德,一直想着报答他。”皇帝沉默了,从此之后有意贬斥赵安仁。皇帝曾经告诉王旦说:“听说赵安仁在中书省不亲自处理事务,向我呈报公务的时候也从不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你可以解除他的职务。”王旦回答说:“赵安仁很识大体,平日呈奏的草案,都是先经同僚商议确定,这才敢向您禀奏听候发落的。我经常看到那些在您面前临时变更意见的人,他们都是在迎合陛下的旨意。赵安仁不提出异议,这是由于他坚持操守原则。”皇帝说:“他能这样做吗?你可以告诉他,让他更努力工作。”
王旦想要引荐李宗谔做参知政事,曾经把想法告知王钦若,王钦若口头说好好。李宗谔家庭贫困,俸禄不够给儿女办理婚事,王旦前后帮助他很多钱财,王钦若知道这事。按照惯例,新任参知政事向皇帝谢恩的时候,皇帝赏赐的财物价值接近三千缗。王钦若于是秘密报告皇帝:“李宗谔欠下王旦私人钱财,王旦想引荐李宗谔任参知政事,让他获得皇帝赏赐来抵偿欠下自己的债务,不是为朝廷举荐贤人。”第二天,王旦果真把李宗谔的名字呈报给皇帝作为举荐对象。皇帝脸色都变了,不答应他。
皇帝曾经把《喜雪诗》颁赐给左右大臣,诗中却误用了其他韵部的字做韵脚。王旦想告知皇帝,王钦若说:“天子写的诗,难道该由别人去指正?”王旦于是作罢。王钦若退朝后,急忙秘密把韵脚不对的事禀告皇帝。后来皇帝对中书省、枢密院的大臣们说:“前时我颁赐给诸位的诗,如果不是王钦若告诉我有瑕疵作了更正,几乎被众人讥笑。”王旦连声恭敬应诺。
(大中祥符九年)七月辛亥日,蝗虫从京城飞过。第二天,有的执政大臣在袖里装着死蝗虫进献给皇帝看,并说:“蝗虫其实都死了,请求在朝廷上展示给群臣看。”还要带领百官来庆贺。王旦说:“出现蝗虫造成灾害,灾害消停了,是侥幸的事,又庆贺什么呢?”大家苦苦请求,王旦则坚决主张说不能这样做,事情这才罢休。中书省、枢密院大臣奏事,正在这时飞蝗又蔽天而过,还有蝗虫掉落到大殿、朝堂之间。皇帝回头对王旦说:“假如百官正在庆贺蝗虫却这样凑热闹,难道不被天下人笑话吗!”
【题文】K0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赠惠山僧惠衷诗
行遍天涯意未阑,将心到处遣人安①。
山中老宿依然在,案上《楞严》②已不看。
欹枕落花余几片,闭门新竹自千竿。
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桔杨梅尚带酸。
注:①将心:僧人用安心法,使人神清性定。②《楞严经》,佛教经典。
(1)首联写了惠山僧人重要的生活内容,请作简要解说。(3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浅层次是理解句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赏析)。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僧人云游四方,走遍天涯海角而意犹未尽。②他普渡众生,到处使用安心法使人心安。(答对1点2分,两点3分。可以分点说,也可以合并说。)
解析:抓住关键词“意未阑”“遣人安” 去分析即可。
【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需要抓住关键词,结合注释去分析。
(2)从第三联可以看到苏轼的心态吗?试作简析。(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可以。第三联并非所见,显然是苏轼造访后(或听惠衷自述后)的体验、想象,(2分)是苏轼自己自然率性、随遇而安、与世无争心态的反映(投射、流露)(2分。其中“自然率性”、“随遇而安”、“与世无争”答对一项即可)。其他回答,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了解诗句大意,这两句写的是:平日里惠衷经常与山中老宿谈诗论禅,已很少看《楞严经》了。对于为什么“案上楞严已不看”,诗的五、六两句作了回答,原来,诗人已从清静闲适的生活之中体悟到禅的妙趣。倚枕看花,闭门对竹。大自然优美、静谧的环境对于僧人有一定的移情作用,可以让他们更好地参佛坐禅;另外,花开花落、竹木生长的自然现象又让僧人感悟到万物生生灭灭的佛理。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苏轼的心态是:自然率性、随遇而安、与世无争心态。
【思路点拨】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①理解词句的意思。要牢固地树立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义的观念;②把握诗歌的结构层次。一首诗多半是有几层意思组合而成的,即使是绝句、律诗这样的短诗,我们仍可以将其分成几个层次(一般是两句一个层次),分解以后再进行综合,就容易准确地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情感。分层后,还应琢磨一下层与层之间诗意是如何转换的,即如何过渡衔接的。
【诗词鉴赏】
这首诗写僧人惠衷的修行生活。一、二句是说僧人云游四方,走遍天涯海角依然是意犹未尽。他四处传教,普渡众生,以四海为家,漂泊不定,可是只要能够心安,天涯海角哪里不是家呢?这是僧人惠衷生活的一个重要的生活内容。三、四句意思是:平日里惠衷经常与山中老宿谈诗论禅,已很少看《楞严经》了。对于为什么“案上楞严已不看”,诗的五、六两句作了回答,原来,诗人已从清静闲适的生活之中体悟到禅的妙趣。倚枕看花,闭门对竹。大自然优美、静谧的环境对于僧人有一定的移情作用,可以让他们更好地参佛坐禅;另外,花开花落、竹木生长的自然现象又让僧人感悟到万物生生灭灭的佛理。末尾两句写僧人生活拮据,客人来了,只有清茶相待,别无他物,卢桔、杨梅都没有成熟,尚有酸味,不能供客。生活虽然贫困,僧人却不为所动,甘守清贫,心中平实、祥和,因为他已经从修禅生活中得到感悟,得到满足,把物质生活看得很轻、很淡。
综观东坡的一生,他前期涉及佛教的诗文,往往流露出不堪世事压迫以求解脱的心情。而到后期,则能以透脱的教理来认识世界,看待苦海中的人生,作飒然出离之想。他利用佛教对人生进行理智的思索,深刻的反省,培养出一种超然洒脱,与世无争的襟怀,求得心理上的平静安宁。这种观念与儒家的入世思想相互为用,既矛盾又统一,使他处于危难之间不惧不馁,不悲不忧,而机遇来临之时又能坚持其以仁政治国的崇高理想,奋斗不已。
【题文】L0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子曰:“志士仁人,______,______。(《论语》十则)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3)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4)或取诸怀抱,____,或因寄所托,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名家名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级(识记)。
【答案和解析】答案:(1)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4)晤言一室之内;放浪形骸之外
解析:注意“哀”“鉴”“跬”“以至”等易错字的书写,也不要漏掉“之”等字。漏字、错字均不得分。
【思路点拨】四句话都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考到学习态度、感伤情怀、崇高爱国思想、优美意境、对历史的思考、各家学派进步思想等。平时要重视提高人文素养。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题文】M0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天才与灵感
聪明人说,我有天才,有天才何事不可为?用不着去下功夫。迟钝人说,我没有艺术的天才,就是下功夫也无益。于是艺术方面就无学问可谈了。
“天才”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它自然有一部分得诸遗传。有许多学者常欢喜替大创造家和大发明家理家谱,说莫扎特有几代祖宗会音乐,曹操一家出了几个诗人。这种证据固然有相当的价值,但是它决不能完全解释天才。天才自然也有一部分成于环境。假令莫扎特生在音阶简单、乐器拙陋的蒙昧民族中,也决不能作出许多复音的交响曲。“社会的遗产”是不可蔑视的。文艺批评家常欢喜说,伟大的人物都是他们的时代的骄子,艺术是时代和环境的产品。这话也有不尽然。
我承认遗传和环境的影响非常重大,但是我相信它们都不能完全解释天才(A)。在固定的遗传和环境之下,个人还有努力的余地。遗传和环境对于人只是一个机会,一种本钱,至于能否利用这个机会,能否拿这笔本钱去做出生意来,则所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有些人天资(A)颇高而成就则平凡,他们好比有大本钱而没有做出大生意;也有些人天资并不特异而成就则斐然可观,他们好比拿小本钱而做出大生意。这中间的差别就在努力与不努力了。
最容易显出天才的地方是灵感。我们只须就灵感研究一番,就可以见出天才的完成不可无人力了。
灵感有三个特征:
一、它是突如其来的,出于作者自己意料之外的。根据灵感(B)的作品大半来得极快。从表面看,我们寻不出预备(D)的痕迹。作者丝毫不费心血,意象涌上心头时,他只要信笔疾书。有时作品已经创造成功了,他自己才知道无意中又成了一件作品。二、它是不由自主的,有时苦心搜索而不能得的偶然在无意之中涌上心头。希望它来时它偏不来,不希望它来时它却蓦然出现。三、它也是突如其去的,练习作诗文的人大半都知道“败兴”的味道。“兴”也就是灵感。诗文和一切艺术一样都宜于乘兴会(B)来时下手。兴会一来,思致自然滔滔不绝。没有兴会时写一句极平常的话倒比写什么还难。兴会来时最忌外扰。本来文思正在源源而来,外面狗叫一声,或是墨水猛然打倒了,便会把思路打断。断了之后就想尽方法也接不上来。
灵感既然是突如其来,突然而去,不由自主,那不就无法可以用人力来解释么?从前人大半以为灵感非人力,以为它是神灵(C)的感动和启示。在灵感之中,仿佛有神灵凭附作者的躯体,暗中驱遣他的手腕,他只是坐享其成。但是从近代心理学发现潜意识活动之后,这种神秘(C)的解释就不能成立了。
什么叫做“潜意识”呢?我们的心理活动不尽是自己所能觉到的。自己的意识所不能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就属于潜意识。意识既不能察觉到,我们何以知道它存在呢?变态心理中有许多事实可以为凭。心理学家根据许多类似事实,断定人于意识之外又有潜意识,在潜意识中也可以运用意志、思想,受催眠者和精神病人便是如此。在通常健全心理中,意识压倒潜意识,只让它在暗中活动。在变态心理中,意识和潜意识交替来去。它们完全分裂开来,意识活动时潜意识便沉下去,潜意识涌现时,便把意识淹没。
灵感就是在潜意识中酝酿成的情思猛然涌现于意识,它好比伏兵,在未开火之前,只是鸦雀无声地准备,号令一发,它乘其不备地发动总攻击,一鼓而下敌。在没有侦探清楚的敌人(意识)看,它好比周亚夫将兵从天而至一样。这个道理我们可以拿一件浅近的事实来说明。我们在初练习写字时,天天觉得自己在进步,过几个月之后,进步就猛然停顿起来,觉得字越写越坏。但是再过些时候,自己又猛然觉得进步。进步之后又停顿,停顿之后又进步,如此辗转几次,字才写得好。学别的技艺也是如此。据心理学家的实验,在进步停顿时,你如果索性不练习,把它丢开去做旁的事,过些时候再起手来写,字仍然比停顿以前较进步。这是什么道理呢?就因为在意识中思索的东西应该让它在潜意识中酝酿一些时候才会成熟。功夫没有错用的,你自己以为劳而不获,但是你在潜意识中实在仍然于无形中收效果。
灵感是潜意识中的工作在意识中的收获。它虽是突如其来,却不是毫无准备(D)。法国大数学家潘嘉贵常说他的关于数学的发明大半是在街头闲逛时无意中得来的。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听过有一个人向来没有在数学上用功夫,猛然在街头闲逛时发明数学上的重要原则。
从此我们可以知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两句诗是至理名言了。
(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节)
12―13题为选择题。(13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文中加点的词语,分成下列四组,哪组两个词语之间的含义差别最大?(3分)
A.天才& 天资&&& B.灵感& 兴会
C.神灵& 神秘&&& D.预备& 准备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D&&&&& 解析:预备:精神、心理上迎接、等候的状态。准备:事先用功夫,作努力。
【思路点拨】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要做好这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②要注意词语的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③弄清所用的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1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
A.无论是聪明人还是迟钝人,在艺术方面都不必谈学问。
B.“‘社会的遗产’是不可蔑视的”,可见遗传对天才有重大影响。
C.灵感是一种特殊的潜意识,它突如其来,又突如其去。
D.天才有遗传和环境的因素,但更需个人的努力。
E.持之以恒地读书练笔,语文水平定能提高。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D& E&&&&&& 解析:A.作者在开头举两类人的说法,在于引出话题,并不赞成他们的意见。B.“社会的遗产”指的是环境的影响。C.灵感并非潜意识。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的思路是①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
14.请根据文意解释“读书破万卷”与“下笔如有神”之间的关系。(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读书破万卷”是指准备的功夫,准备的功夫做足了,在潜意识中收到效果,酝酿成熟,猛然涌现于意识,获得灵感,表现为“下笔如有神”。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明示或暗示“读书破万卷”指准备的“功夫”1分;明示或暗示“下笔如有神”指获得的“灵感”1分;指出“潜意识中酝酿成的情思涌现于意识”的意思2分。)
【思路点拨】筛选和整合信息按以下步骤进行: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所需信息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确定之后需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筛选提取与答案相关的有效信息。
15.郭沫若在一次创作时,一直苦苦思索,却思之不得。突然有一天,一阵诗意袭来,他脱下鞋子,赤着双脚踱来踱去,一会儿又倒在路上与“地球母亲”亲昵,创作了《地球,我的母亲》这首诗。请从灵感方面进行分析。(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推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灵感是不由自主的,希望它来时它偏不来。郭沫若在创作时一直苦苦思索却思之不得就是这个道理。(2分)②灵感是突如其来的,出于作者自己意料之外的。郭沫若突然诗意袭来,脱下鞋子,赤着双脚,与“地球母亲”亲昵,就创作好了《地球,我的母亲》。(2分)每点2分,观点1分,分析1分,一共4分。
解析:答题时,首先是观点要鲜明。其次,从文中寻找支撑自己观点的依据,主要是概括使用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第三步是举例论证。第四步是联系题干上的材料进行分析。
【思路点拨】回答此类题的前提是对文章内容有准确的理解,尤其要注意两点:①是尽可能用原文的词语作归纳。②是防止要点遗漏,要点遗漏,答案不完整。防止方法:①是对相关文字作层次分析;②是注意按分值踩点得分,如分值为8分的题要点一般不能少于四个,4分题一般不能少于两个。
【题文】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文】N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①我很喜欢在森林中漫步。
②近十年来,我到过好些地方的森林。小兴安岭、庐山、武夷山、三清山,以及广东封开、龙门等处的森林,我这儿并不想写游记,无意一一描绘它们的细部景色。我想说的,是在那一片深绿,或者墨绿、碧绿、苹果绿、嫩绿赫然构成层次的山野,你要是登上森林t望哨,在山风呼啸中,看群树摆动,仿佛海洋在翻腾一样;那壮观的景色使人顿然忘却世俗许多的纷扰琐碎的事情,有一种“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欢愉。
③在森林里的浓荫下行走,呼吸着比蜜水还甜的新鲜空气,端详着一株株树的英姿,令人不禁想起了国外一位学人讲的这样意思的话:“诗是我辈俗人的作品,大自然的杰作是树,一株树要比一首诗美丽得多!”你看,它们有的是疏朗的,有的是繁密的,有的亭亭如盖,有的屈曲多姿,各式各样的树显示了各式各样的美。有的树主干上光光洁洁,有的树主干上起了瘿结,附着了攀缘植物和悬挂植物,它们一路开着花,居然直达树梢。在林荫下漫步,有时森林水滴滴了下来,也许是沿着你的面颊流淌,也许是从背脊直下,沁人心脾,每当此际,我总是一点也不忙着把它拭去,而是任由它悄然坠下,享受着一种生活于大自然中难得的情趣。
④森林是宁静的,但也是喧闹的。有时一只啄木鸟在头顶上笃笃笃地啄着树干,有时一只金花鼠惊鸿一瞥地跳跃而过,有时成群长尾山雀在空旷处振翮飞翔,它都使人感到生机盎然。森林里几乎到处都有小生物,它们都在忙忙碌碌经营着生活,花式品种纷繁到难以胜计。表面上看,好似一片宁静的山林,有这么丰富的内容,真叫人捉摸不透,它不是一览无余,而是内涵深厚,它像一部你永远也读不完的大书,这也是一个令人喜爱的原因。
⑤有人告诉我,在张家界林区,当一行旅游者因食物供应不上而捱饿的时候,他们碰上一个森林老人,老人问明原委,叮嘱大伙不必忧心,他马上可以协助解决,他返身走进林里,才一会儿工夫,就捧着一竹篮花花绿绿的鸟蛋出来了。当旅游者面有难色,表示不惯吃生鸟蛋的时候,老人嘻嘻地笑着,连声说:“有办法!有办法!”再度走入森林里,不一会儿,手捧着煮熟的热腾腾的鸟蛋出来了,原来那森林里什么地方有鸟蛋,什么地方有一眼滚烫的温泉,他全知道。森林之所以吸引人,也在于这本自然的大书,它的人和物,都太丰富多彩了。
⑥我曾经这样反躬自问,为什么到森林去,能引起这种深沉的喜悦?一种复杂感情的涌现,有时不是几句话能够解释得了的。它空气清新,使人脱离尘嚣,它既有一种莽莽苍苍的粗犷之美,在它的细部方面,又有一种纤纤细细的灵巧之美。它像一部博大精深的巨书似的,展现在人眼前,使我们一时完全忘却了琐碎扰人的烦忧,事情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⑦但是细细一想,情形既是如此,又不完全是如此。我们到森林去,所以引起一种绻恋低回的感情,又是因为在理性上,我们知道森林和人类生活存在密切关系,如果没有森林,没有树木,这世界将变得多么的寂寞和悲哀!由于森林遭受严重砍伐,引起水土流失,破坏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的事情,在国内大量地方是屡见不鲜的。一看到童山濯濯的景象,你就会知道那里的村落沉浸在不幸之中了。这且不去说它,就是大片大片,一望无际的大森林,不论从世界范围来说,还是从中国范围来说,它们的总面积都存在不断缩减的趋势。中国森林面积在国土中的比例低于世界平均比例。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它也还在逐渐减少之中,我到有“中国林都”之称的伊春去,到森林覆盖面积雄居中国前列的福建去,当年都听到人们谈论造林速度比不上砍伐速度,森林面积在缩小中的话题,虽然也有造林比较迅速的省区,但是两相抵除之后,全国仍然是一个降低的趋势,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的一个隐忧。伐木丁丁的声音,并非是全可赞美的。那里面也有破坏安宁生活的刀斧之声呢!
⑧这样一想,我终于比较能够分析走进大森林时所以感到喜悦的缘由,原来,除了欣赏宁静,赞美雄浑,领略深厚之外,也还有一种庆幸的心情:“这里还有这么大一片森林!”“没有看到受破坏的景象,真让人高兴!”
⑨这样一想,又觉得在快乐中是夹杂着一点忧伤了。就正像在观赏红叶时候那样。
⑩但愿在不太久的将来,能够看到中国的森林的总面积逐渐上升的喜讯,这在中国是可以称为“特大喜讯”的。那时,我们到森林去徜徉,就会只有欢乐,而不夹杂点忧伤了。就像一片健康的绿叶,只有翡翠的颜色,而没有病斑一样。
⑾人们!但愿对树木,对森林,也都有一份理性的爱,而不是一味只知道胡乱砍伐吧!有没有这点爱,可能也是一个文明人和一个愚昧自私者的分野。
1989.3.北京
(选自《秦牧全集》,本文有删改。)
16.第⑤段写了一则传闻,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析。(4分)
【知识点】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探究)。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表现森林的人和物之丰富多彩,反映了作者对森林的喜爱之情。②与作者对森林的亲身观察体验相映衬,使文章内容更摇曳多姿。(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回答本问题,先通读全文,根据意境找出与之呼应的句子,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去分析它们的作用。
【思路点拨】回答此类题的前提是①细读全文,抓住关键再品味。②从字眼、意思、意境等方面来考虑他们的相同之处,题目有时会很明确地指定了阅读范围,所以也要注意题干要求。17.作者为什么喜欢在森林中漫步?(5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综合分析)。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森林中壮观的景色使人顿然忘却世俗许多的纷扰琐碎的事情,让人心情愉悦。②森林空气新鲜,森林水滴沁人心脾。③森林内涵深厚,它像一部你永远也读不完的大书。④森林中的人和物,都太丰富多彩了,让人感到快乐和满足。⑤在森林中,欣赏宁静,赞美雄浑,还有一种漫步在森林中的庆幸。⑥认识到森林和人类生活存在密切关系。一点1分,答对4点即可得5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答题区域在4―7自然段,筛选概括出即可。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①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要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中出现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等问题。②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
18.标题“森林水滴”与本文的主题有什么联系?试作简述。(6分)
【知识点】考查考生筛选文章信息,赏析作品的内涵的能力,能力层次是D级(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森林水滴”是作者在林荫下漫步的真实体验,它反映了作者喜爱森林,享受其中情趣的感情。②引人产生“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联想,使读者认同作者对于森林和人类生活密切关系的思考,认同其回报森林、爱护森林的主张。③作者希望本文像森林中自然产生的水滴,沁入读者心脾,感染读者。(或:作者自谦本文是自己感恩森林厚爱而回报的水滴,希望它也能沁入读者心脾,感染读者。)(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考生认为标题和主题没有什么联系,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先理解每一段话的大意,然后对内容进行归纳,然后再注意表述的角度。
【全品思路点拨】回答此类题的前提是对文章内容有准确的理解,尤其要注意两点:①是尽可能用原文的词语作归纳。②是防止要点遗漏,要点遗漏,答案不完整。防止方法:①是对相关文字作层次分析;②是注意按分值踩点得分,如分值为8分的题要点一般不能少于四个,4分题一般不能少于两个。
【题文】(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题文】02阅读下文,完成19―21题。(15分)
最慢的是活着
――作家乔叶访谈录
陈劲松(以下简称“陈”):乔叶老师您好!很荣幸和您进行交流。就写作而言,您最初是如何走上这条路的?为何会选择文学?
乔叶(以下简称“乔”):我刚开始其实是写散文的。当时生活在一个小县城里,面对日常生活的各种委屈、困惑和挫折,觉得自己有话想说,而且必须要说出来,但这些话又不能对着家人和朋友说,于是只好付诸笔墨和稿纸了。写着写着,从爱好变成了职业。至于为何会选择文学,我想最大的原因是,文学能带给我幸福,能表达我内心深处更柔软、更慢、更弱的东西吧,从而让我的心灵得到安慰和温暖,并获得更大的自由。
陈:很多作家写到一定时候,都会有一个相同的困惑,那就是我为什么要写作?或者说写作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乔:这种困惑我当然也会有。我时常问自己,文学对我们当下的生活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其实,我觉得这是一种比较功利的看法。文学对于生活,若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则是无用的,它并不会直接给我们带来物质财富。但,文学的无用就是它的最大用处。在这个物质化的时代,它能够改变我们的生命质量,让我们的心走得更远。如果一定要探究文学对于我们当下生活的意义,那就在于它可以穿透物质表层,深入我们内心世界,探测人心的秘密。生活就像一条波澜壮阔的大河,河水总是奔涌向前的,而文学就好比是河床,无论河水流向何方,河床总是长久地卧在那里。变化的是生活,不变的,则是文学给我们带来的永恒的温暖,文学写作即是挖掘人性河床中存在的宝藏――这或许就是我的写作目的。
陈: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我们每天会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读到各种各样的新闻,反映到写作领域。有人就创作了新闻式小说,这类作品的特点是以新闻笔法讲述小说故事。您如何看待新闻写作与小说创作的关系?
乔:新闻写作毕竟有其时效性,而小说创作则是慢工出细活。犹如我们开启一瓶啤酒,新闻写作就是刹那间涌出的啤酒泡沫,只会浮在上面,而小说创作则是泡沫下面的酒,唯有经过长时间的发酵才能酿造。就好像杨贵妃和唐玄宗的故事,在今天早就失去新闻的价值,但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还可以从文学的角度去进行书写。
陈:您这个比喻很贴切也很有意思。对于畅销书和各类书籍排行榜,有些人持追捧的态度,有些人则取不屑一顾的态度。您会关注畅销书或者排行榜吗?
乔:会关注,但可能不会去阅读。我觉得我追求的写作方式和认同的文学作品,可能与畅销书会有出入,我想沉下心来,写出像阿来的《尘埃落定》一样比较深刻的作品。但畅销书之所以畅销,应该还是有其合理的因素吧。比如说《山楂树之恋》和《杜拉拉升职记》,肯定迎合了一定的社会需求和心理需求,有读者能从其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但老实说,那不是我想要写的。
陈:迄今为止,您的小说作品似乎以中短篇为主,对你来说,长篇小说的写作会存在困难吗?近期是否有长篇小说的写作计划?
乔:事实上,我最初从事小说创作时,就是长篇。文学院的老师问我说,你没有经过中短篇的训练就写长篇,可以吗?我说可以。当时写出来后也顺利出版了,但后来回头再看时,我发现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所以,这几年我就老老实实地从中短篇写作开始,好好训练自己的语言和结构能力。当然,我现在如果写长篇,肯定会比那时要好。不过我近期没有这方面的写作计划,我认为长篇小说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酝酿。我的小说《最慢的是活着》里有一句话:“……活着这件原本最快的事,也因此,变成了最慢。生命将因此而更加简约、博大、丰美、深邃和慈悲。这多么好。”对我而言,这既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写作态度。
[注]乔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散文选刊》副主编。陈劲松,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
19.在本篇访谈中,关于文学写作的终极目的,乔叶有哪些看法?(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综合分析)。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不能功利地看待文学;②文学的无用就是它的最大用处,在这个物质化的时代,它能够改变我们的生命质量,让我们的心走得更远;③它可以穿透物质表层,深入我们内心世界,探测人心的秘密;④文学可以给我们带来的永恒的温暖。(4分,每点一分,答对三点即可满分。)
解析:这道题的答题区域在第二个问题内,筛选概括出即可。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
20.乔叶答问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作简析。(5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准确,针对性强。(1分)针对“为何会选择文学?”的问题,谈的是文学给自己的温暖;针对“写作的终极目的是什么?”的问题,谈的是文学给读者、社会带来的温暖。(1分)②含蓄蕴藉。(1分)说“内心深处更柔软、更慢、更弱的东西”,就包含而又不限于“善意关注、观察口味、敏锐善感”的意思。(1分)③形象生动。(1分)关于大河、河床的比喻形象地阐述了对于生活与文学的关系的看法(关于泡沫和啤酒的说法形象地道出了对于新闻写作与小说创作的区别的见解)。(1分)④鲜明直白。(1分)直说喜欢《尘埃落定》迎合特定社会需求和心理需求的作品。(1分)
解析:通读全文,联系题干,确定答题区域,分点概括。 (语言特点、对语言特点的分析分别给分。意思对即可,本题最多得5分)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要遵循,一个原则 、两个观念 、& 三个步骤。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简答题答案源于文本,不可凭空去想。②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
21.乔叶提倡怎样的写作态度?请结合本文作简述。(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探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探究)。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有坚定信念。相信能够影响生活、影响社会、能给自己、给社会带来温暖。②要沉下心来,观察、口味、思考,去挖掘深藏在生活中的人性(深入内心世界,探测反映人心的秘密)。③要有耐心,积累酝酿,以慢工出细活,写作态度与生活态度统一,追求、表现生命的简约、博大、丰美、深邃和慈悲。④表达自己,而不是迎合社会需求和心理需求。(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类题目虽然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答案必须以文本为依据,即不论从何角度探究,归根结底是基于对文本的准确理解,从文本中提炼观点,切不可空发议论。首先,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找出文中写“乔叶提倡写作态度”的内容逐层概括,第二:整合形成答案,注意条理清晰。
【思路点拨】首先,先阅读文本内容,确立自己的观点。第二,依据文本材料,找到相关的答题区间。第三,分条阐述理由,分条作答。
【题文】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题文】G222.某学校拟创办校园文学报,将设四个版面,请在版面名称之后填写体现版面宗旨的句子。要求第二版与第一版、第四版与第三版字数相同,结构大体一致。(6分)
版面名称&版面宗旨&第一版:多彩世界&立足校园,放眼世界,阅读五洲风云&第二版:青春物语&①&第三版:小说丛林&虚构天地,反映生活&第四版:诗园芳甸&②&
答:第二版:青春物语①(3分)
&& & & & & & & & & & & & & & & &
&第四版:诗园芳甸②(3分)
&& & & & & & & & &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仿用句式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第二版:敞开心扉,剖析内心,书写人生轨迹。第四版:抒发情感,描摹梦想。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看清字数要求。版面宗旨与版面名称要相关连。结构相似。
【思路点拨】审例句,明确隐性要求。不同的例句隐性要求不同,我们一般可从“形神”两方面去考虑。从“形”方面一要考虑句子的类型,看它是单句还是复句,是陈述句还是疑问句,是整句还是散句等;二要考虑句子的基本结构,是单句要注意句子内部短语的结构,是复句要注意分句间关系(特别是关联词),三要考虑修辞手法的运用。从“神”方面,一要理解原句的意义,把握句子内容上的要求,注意内容上的一致性三要考虑句子感情基调,用词的褒贬色彩。
【题文】F223.阅读下面文字,用四个四字短语正面概括博客精神。(6分)
博客中没有永远的阳春白雪,也没有永远的下里巴人,这里没有权威,我们尊重每种声音,尊重每个个体,我们都有自由表达的权利。既然要容忍各种声音,就得保持一种开放宽容的心态,你可以与不同的观点进行争鸣,也应该捍卫别人发言的权利。好的博客应该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有自己的操守,鄙视低级趣味的内容。在当今喧嚣浮躁、信息泛滥的社会中,博客的主人是坚持原创思考的一群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尊重自由(自由表达)②开放宽容③坚持操守(理想)④坚持原创(原创思考)。答对一项给1分,答对三项给4分,全对给6分。顺序不论,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从第1段中,可以找到关键词语“自由表达”及“开放宽容”;从第2段中可以提炼出“坚持操守”及“坚持原创”或“原创思考”的信息点。
【思路点拨】提取时,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筛选陈述的对象(主要概念或主要事件)或议论的中心观点。三是要注意与归纳概括信息题的不同。提取的关键性词语的答案一般就在所给语段中,不需要我们自己去概括,或者用我们的理解来替代本来就存在的关键信息;而概括信息大多数情况则是对所给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整合,在语言表述上,可以是所给语段中现成的关键性词语,也可以是高度概括了的能够替代原语言信息的词语。
【题文】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题文】Q3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
上述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写作材料作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立意分析】1.定向:①遵循规律,正确定位,找准目标;②目标小、力度适当;③找准工作的重点、切入点、着力点;④立足地情、时情、民情。
2.定量:钉钉子要合理用力,既要注重力道,又要掌握节奏。
3.定心:①持之以恒,有信心,不拍失败,敢于尝试;②认定目标就要盯住,钉死不放松;③干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耐心,有毅力;④脚踏实地稳扎稳打。
我自坚定向纷华
轮船因为找到了指引方向的灯塔,才不会在充满暴雨和迷雾的大海中迷失方向;小溪因为找到了大海的方向,才不会因山石峭壁的阻障而停止前进;树苗因为找到了天空的方向,才能一往无前,长成参天大树。而我们,唯有找到了坚定不移的人生方向,才能获得成功。
名作家王安忆说过:“我劝你们不要急于竞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才是最重要的。”方向是成功的保证,如果一个人连去哪里都不知道,他又该怎样迈出脚步呢?
找到坚定不移的方向,不被诱惑所干扰,不因纷繁万物而迷失。鲁迅先生曾经有过长达十多年的租房生涯,令他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租住在亭子间里的日子。亭子间很简陋,隔音效果也不好,充斥在这里的,不是“小楼一夜听风雨,明朝深巷卖杏花”的诗情画意,而常常是生火做饭时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小孩子追逐玩闹的嬉笑声,小贩们高声叫卖的吆喝声……巧的是,沈从文等多位文学大家都有像鲁迅这样的租房经历。他们为何不会被外界的喧嚣所影响?正是由于他们都有一颗坚定不移的心,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不管在哪里,都像处在安静的书房一样坦然自若。那些或鲜亮或深沉的文字就这样从大师笔下缓缓流出,炫烂了那个时代的文学天空。
找到清晰不移的方向,才能助你走出迷茫。在非洲的一个小小的沙漠里,有一个小小的村庄。尽管很小,村庄里的人们却从来没有走出过这片沙漠。一天,一个探险家无意中闯入这片沙漠,才揭开了谜底:原来,村庄里的人们不会用北极星和太阳辨认方向。只凭感觉走,只会绕一个有一个圈,怪不得走不出去。探险家教会了他们用北极星和太阳认方向的办法,从此,村庄里的人们才终于与外界取得了联系。在沙漠里认路需要方向,在人生的迷雾中认路也同样需要方向,这个方向便是我们的人生目标。唯有清晰不移的人生目标,才能让我们拨开迷雾,一步步走向成功。
认准一个方向,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猎豹是怎样追逐猎物的呢?豹子的速度很快,可羚羊的速度同样很快。没有目标地一味蛮追,只能累得猎豹精疲力竭。当他追逐猎物时,先选定羊群中比较虚弱的一只,此后它只盯这一只,当它力气耗尽是,猎物就到手了。认准一个方向才能成功,这是大自然教给我们的真理,生活中亦如是。
理想是指引成功的明灯,而锲而不舍,不畏艰难而退缩,背负压力,攻坚克难是成功的保证。钉子钉进木头,需要钉头坚定不移的方向;而我们获得成功,就需要坚定不移的人生方向,更需要负重努力。当风雨来时,我们需要做的,只是不因风雨击打而迷路,一往无前,然后,静待彩虹。
我自坚定向纷华,拨开纷华现成功。
高考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高考: 下一篇高考: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引用古诗写句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