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妻之人p2p是什么意思思?

妻宫两硬无刑,子媳三人,只有一终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妻宫两硬无刑,子媳三人,只有一终什么意思
提问者采纳
见善不欺,量能宽大,最费解的就是“宫”,也许是宗庙的意思:末限成家立业;宫&quot,少年勤学有功名之格,与人干事反为不美, 做事勤俭,卒于风光之中,吉人天相,所以是说祖辈健康平安,子媳三人,妻宫两硬无刑,妻宫两硬无刑此命为人灵机性巧,只有一终,偏重&quot,寿元七十七,高楼大厦,子媳三人,安然到老,有礼仪,高楼大厦, 青年欠利,四海闻名。中限光耀门庭, 腹中多谋, 胸襟通达,义济分明,逢恶不怕,平安而终,安然到老。意思大概是生前成家立业,享年77岁,只有一人给你送终,再引申为祖父母,寿元七十七,事有始终,六亲骨肉可靠,儿子媳妇三个人,志气高。其中; ,没有邢戮,四海春风,妻宫或许是偏义副词,卒于风光之中,有才能,末限成家立业,一生福禄无,交朋友,在幸福中去世,只有一终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弗吉尼亚州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弗吉尼亚州
弗吉尼亚位于东部沿岸,是美国最初的13州之一。东临大西洋和,南接和,西界,北邻和,隔波托马克河与首都相望。面积105712平方公里,在50州内列第35位。人口06年)。 首府为里士满。外文名称Commonwealth of Virginia别&&&&名Virginia行政区类别州所属地区政府驻地Richmond面&&&&积110784 平方公里人&&&&口1年)著名景点埃基克罗夫特礼堂,无尽洞阉州&&&&长参议员、
早期有印第安部落在此狩猎。1670年,约翰·雷德瑞尔到达蓝岭山脉。1742年在煤河地区发现煤矿。原属弗吉尼亚州一部分,1861年,弗吉尼亚州因反对取消黑奴制度而加入南方邦联,西部的40个县脱离弗吉尼亚,以单独一州的地位在日加入联邦,取名西弗吉尼亚州,成为美国第36州。从形状上看,弗吉尼亚州像一个三角形,朝东的一边濒临,地势由西向东倾斜。西部是沟壑陡峭的阿巴拉契亚山区和蓝岭山脉,其间有肥沃的谷地,山海拔1746米,为州内弗吉尼亚州位置最高点。中部为皮高原,西起蓝岭山脉,东至瀑布线。线以东为,波托马克河、、约克河和等四条感潮河向东注入切萨皮克湾,将分割成北涅克半岛、米德尔半岛和等三个半岛。隔海相望的半岛的南部也属该州。它与港城诺福克之间有跨海公路相连。这条通道由四个人造岛,两座长桥和两条海底隧道连接而成,又叫隧桥,全长28公里。[1]弗州气候温和宜人。东部沿海地区冬季温度很少低于-9℃,夏季温度很少高于38℃。作物生长期长达8个月,比西部山区要多3个月。山区冬寒夏凉,冬低到-18℃,夏温一般低于32℃。平均在813~1219毫米之间。[2]2003年人口普查,弗吉尼亚州有7386330人。弗吉尼亚州的比例可分为:70.2% 是(无西班牙祖先)、19.6% 是非裔、4.7%裔人、3.7%是、0.3%是印地安、2 % 混合的种族。
在弗吉尼亚州的居民祖先中,(19.6%)最多,其次是人(11.7%)、美国人(11.2%)、(11.1%)还有人(7.2%)。
此外,五岁以下的居民占有6.5%,18岁以下则有24.6%。至於65岁以上则是11.2%。弗吉尼亚州的女性略多于男性,百分比为51%。[2]弗吉尼亚经济发展平衡,拥有众多的收入来源,全州有普通工人410万,三分之一从事第三产业。
经济指标:2011年弗吉尼亚州GDP为4289亿美元,列美国50州第10位,占全美GDP比重2.86%,人均GDP52,974美元。
贸易状况:弗吉尼亚州对外贸易居重要地位,2011年出口180.88亿美元,全美排名第26位。主要出口产品包括计算机及电子产品、交通运输设备、化学制品、机械制品和矿产品。中国是其第二大海外市场,位于加拿大之后。2011年对华出口总额18亿美元,主要出口产品有化工产品(4.66亿美元)、废旧物资(2.08亿美元)、电脑和电子产品(1.91亿美元)、机械产品(1.52亿美元)和纸制品(1.4亿美元)。
外商投资:外商投资在弗吉尼亚州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外资来源国包括德国、日本、英国、瑞典、法国、加拿大、丹麦、以色列、瑞士和澳大利亚,其中德国、日本和英国的投资额分别达到47亿美元、21亿美元和13.4亿美元。外国投资知名跨国公司有佳能公司、劳斯莱斯公司、塔塔通讯公司、东丽塑料公司、大众汽车公司等。
中国在弗州投资企业规模小,数量少。有包括中国电信、中远集装箱等在内的6家企业,雇佣当地员工75名,投资金额145万美元,涉及电信、海运、贸易以及汽车零配件等行业。 [2]该州交通发达,有公路9万公里,6000公里,机场95处。重要海港有诺福克、、和等。
截至2007年,弗吉尼亚州84.6%的公路归州政府所有和管理,地方县、市无权涉及。全州公路总里程110124公里中的93128公里由弗吉尼亚运输署运营,是美国第三大高速公路网,普通公路网列全美第16位。从美国全国来看,华盛顿都市圈的交通环境列全美倒数第二位,而整个弗吉尼亚州的交通却并不拥挤,在美国交通拥挤情况排名中列第21位,属于畅通行列,平均通勤时间为26.9分钟。
弗吉尼亚公路桥梁的通行支出和交通事故死亡率都很低。 弗吉尼亚有美铁客运专线与州内的几条交通通道并行,铁路快线往返穿梭于华盛顿弗雷德里克斯堡和马纳萨斯之间。弗吉尼亚北部良好的交通环境还得益于快捷的华盛顿地铁,地铁已向西连接到了北弗吉尼亚的费尔法克斯县,其扩建计划要求在2016年将线路延伸到劳登县。弗吉尼亚的往返穿梭巴士包括费尔法克斯接驳巴士和圣纳度山谷穿梭巴士。弗吉尼亚还有几处免费轮渡,归运输署负责运营和管理,最知名的轮渡当数位于萨里县的横跨詹姆士河的“詹姆斯顿--斯科特兰德”轮渡。为满足航空服务需求,全州还设有66个机场服务中心。弗吉尼亚的港口集中在汉普顿锚地,归州港务局管辖,2007年货物吞吐量近1780万英吨,为美国第六大港。弗吉尼亚东海岸是瓦勒普飞行中心的所在地,美国宇航局的火箭测试中心和美国中大西洋宇航中心就设于此,另有一个商业性的宇航基地也在这里运营。在维也纳镇,为满足一些人太空探险的需求,还提供商业性的太空旅游服务。[3]华盛顿─雷根国家机场(DCA)─位于。以和达美航空的接驳班机为主。
华盛顿─(IAD)─联合航空的转运中心。
里士满国际机场(RIC)─位于弗吉尼亚里士满市区
诺福克国际机场
纽波特纽斯-威廉斯堡国际机场95号
64号州际公路
66号州际公路
395号州际公路
29号美国国道
50号美国国道
28号美国国道汉普顿锚地(Hampton Roads) (都市圈)
(Virginia Beach)
(Norfolk)
(Chesapeake)
(Richmond)
(Arlington) (县)
(Newport News)
(Hampton)
(Alexandria)
(Portsmouth)
罗亚诺克(Roanoke)
(Suffolk)
(Lynchburg)
(Reston) (未设有政府的城镇)
(Danville)
夏洛特维尔(Charlottesville)
(Harrisonburg)
黑堡(Blacksburg) (镇)
(McLean) (未设有政府的城镇)
(Manassas)
(Petersburg)
梅卡尼克斯维尔(Mechanicsville) (未设有政府的城镇)
(Winchester)
(Staunton)
(Hopewell)
(Fairfax)
(Fredericksburg)
(Waynesboro)
(Bristol)
(Vienna) (镇)
(Williamsburg)
瀑布教堂市(Falls Church)
勒星顿(Lexington)[2]根据的教育发展评估报告显示,弗吉尼亚教育一直位列美国前10位,所有学科和各年级测试指标均超过的评估平均值。2009年,美国教育周刊评定的教育质量系数报告指出,弗吉尼亚的“K-12”国家免费教育评估指标位列全国优秀行列的第4名。全州所有学校的科、系都必须遵循州教育署制定的教育标准,并以教育准则的要求维持学校的评估和认证环境,确保“问责制”。2008年,根据弗州的相关规定,全州81%的高校学生将会在4年之后授予学位。弗吉尼亚的“K-12”公办学校一般由县、市运作管理,州政府不参与。全州有1890所本地和区域性学校,包括4所特色学校,另在134所学校的分支机构设有106处普通教育与特色教育并存的特殊教育中心,截至2008年秋,所有这些学校共招收了123万余名学生。除公立学校外,弗吉尼亚还设有州长学校和只招收拔尖学生的特别公立学校。州长学校从40多所地区高级中学挑选优秀学生,夏季则实施拔尖学生招收计划。弗吉尼亚州私立教育委员会负责监管294所经过国家认定和141所未经认定的私立学校。全州还有6948名学生在家庭接受教育。
依照《新闻周刊》杂志的排名方式,北弗吉尼亚地区有9所高级中学位列全美前100名。此外,根据《》杂志的报道,位于费尔法克斯县的科技高中被列为美国最好的高中,就读该校需要提出申请。所有北弗吉尼亚地区的中学生参加大学预科考试和的考试,必须支付考试费。在美国大学入学考试中,和阿灵顿县的高级中学则拨得弗吉尼亚州的头筹。
截至2012年,弗吉尼亚州有大专院校163所。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公立大学排名中,弗吉尼亚大学名列第二;位居第六。自1993年以来詹姆斯·麦迪逊大学位列提供硕士教育的公立大学第一名。维吉尼亚军事学校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国立军事院校,美国最高档次的文理学院。是最大的综合性大学,在校学生超过32000名,它与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暨州立大学和联系紧密。理工大和州大是两所美国的赠地大学。此外,弗吉尼亚在40所大学校园内设有23所公共学院,共有学生26万名。全州另有私立高等教育机构116个。
现弗吉尼亚州著名大学
美国军事大学——American Military University
阿沃雷特学院—— Averett College
大西洋大学——Atlantic University
布卢菲尔德学院——Bluefield College
布利基沃特学院——Bridgewater College
世界学院——Christendom College
克里斯特佛尔·纽波特大学——Christopher Newport University
威廉学院——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
德福瑞大学分校——DeVry University-Crystal City
东方门诺派大学——Eastern Mennonite University
东弗吉尼亚医学院——Eastern Virginia Medical School
技术学院——ECPI College of Technology ECPI
艾墨利与学院——Emory & Henry College
费罗姆学院——Ferrum College
乔治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
弗吉尼亚校区——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Virginia Campus
普顿-悉尼学院——Hampden-Sydney College
汉普敦大学——Hampton University
——Hollins University
学院 ——Institute for the Psychological Sciences
纺织技术学院——Institute of Textile Technology
占斯·麦德逊大学 ——James Madison University
卫生科学学院——Jefferson College of Health Sciences
自由大学——Liberty University
朗大学——Longwood University
堡学院——Lynchburg College
海军陆战队大学——Marine Corps University
玛丽波德因学院——Mary Baldwin College
玛丽芒特大学——Marymount University
州立诺福克大学——Norfolk State University
——Old Dominion University
瑞德福大学——Radford University
兰道尔夫-麦肯学院——Randolph-Macon College
兰道尔夫-麦肯女子学院——Randolph-Macon Woman's College
瑞金大学——Regent University
罗诺克学院——Roanoke College
圣保罗学院——Saint Paul's College
雪兰多大学——Shenandoah University
斯威特学院——Sweet Briar College
美国陆战队大学——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 University
玛丽——University of Mary Washington
——University of Richmond
——University of Virginia
维吉尼亚大学外斯分校——University of Virginia's College at Wise
维吉尼亚联邦大学——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弗吉尼亚盆地学院——Virginia Intermont College
——Virginia Military Institute
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和州立大学——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
弗吉尼亚州立大学——Virginia State University
弗吉尼亚神学大学——Virgina Theological University
弗吉尼亚联合大学——Virginia Union University
弗吉尼亚——Virginia Wesleyan College
华盛顿圣经学院——Washington Bible College/Capital Bible Seminary
——Washington & Lee University弗吉尼亚州的州花是山茱萸 ,州树是山茱萸,州鸟是北美红雀,别名是“老自治领州”。座右铭是“永远打倒专制”。[1]上,弗吉尼亚州人口信仰比例为:74%(Protestant)、12% 罗马徒Roman Catholic、2% 其他派的教徒 Other Christian、2% 其他宗教教徒Other Religions、7% 无信仰者 Non-Religious。
弗吉尼亚州新教徒,其中以Baptist最高(31%)、其次为卫理公会派的Methodist(13%)、接着是Presbyterian (4%)。弗吉尼亚拥有综合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根据美国健康基金会2008年的健康排名,弗吉尼亚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位列全美第20名;全州新生儿出生死亡率为0.67%,位列全美第21位。尽管弗吉尼亚州的这一记录已算不错,但仍然存在着因种族不同而显现出的社会性健康差异,非裔美国人的新生儿死亡率要比白人高出63%,还有14.1%的人缺乏任何健康保险。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有25.3%的弗州人过于肥胖;36.6%的人体重超标;只有78.4的人坚持体育锻炼。10至17岁的弗州人有30%属于体重超标或肥胖。
弗吉尼亚有85家医院被列入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全州知名的医疗机构包括都市圈最大的医院--英洛华费尔法克斯医院、弗吉尼亚医学院和联邦大学医学部。弗大医疗中心是弗大卫生体系的组成部分,《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将其评为美国高水平的内分泌专科医疗中心。圣塔拉诺福克总医院是圣塔拉医疗健康系统设在汉普顿锚地的分部,属国家级医疗机构,也是首例成功实施体外人工受精的医院。
弗吉尼亚州私人保健医生众多,每万名居民拥有私人保健医生124名,列全美第13位。2008年,美国健康基金会依据病源探测、疫苗派发和医疗救助三项标准对美国各州进行重大卫生灾害备战测试,结果弗吉尼亚是全美五个获得满分的州份之一。
弗吉尼亚理工乌鸟 Virginia Tech (Hokies)
骑士 University of Virginia (Cavalier)
弗吉尼亚大学骑士 University of Virginia (Cavalier)
弗吉尼亚理工乌鸟 Virginia Tech (Hokies)
乔治爱国者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George Mason Patriot)
里士满(Richmond Braves,3A级国际联盟,母队:勇士)
诺佛克潮汐 (Norfolk Tides,3A级国际联盟,母队:)
国民 (Potomac,高阶1A级卡罗来纳联盟,母队:华盛顿国民)
萨勒姆雪崩 (Salem Avalanche,高阶1A级卡罗来纳联盟,母队:太空人)
林屈堡山猫 (Lynchburg Hillcats,高阶1A级卡罗来纳联盟,母队:海盗)
普拉斯基蓝鸟 (Pulaski Blue Jays,新人级阿帕拉契联盟,母队:蓝鸟)
托白袜 (Bristol White Sox,新人级阿帕拉契联盟,母队:白袜)
丹维尔勇士 (Danville Braves,新人级阿帕拉契联盟,母队:亚特兰大勇士)弗吉尼亚州也同时是一个旅游业发达的州。除海滨度假区和蓝岭山区的等天然胜景外,弗州还拥有众多的历史名地,使该州成为全国著名游览胜地之一。从里士满往西有一名为的小城,有4万多居民,它偎依在郁郁葱葱的蓝岭山麓,又有碧绿清澈的里万纳河从身旁流过,景色十分秀丽。美国第三任总统的故居蒙蒂塞洛就坐落在城东不远的一座小山上。杰斐逊是美国公认的最博学的总统,他对建筑有着浓厚的兴趣,是一名业余建筑师。他亲自设计了自己的住宅。这座红砖巨宅带有一门廊,上覆圆穹顶,既融合了一些古典建筑的特点,又表现出杰斐逊自己的风格,被誉为美国早期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
1、 埃基克罗夫特礼堂
2、无尽洞阉
3、 里士满的弗吉尼亚住宅
5、 埃希罗恩高地
9、罗伯特李男孩之家法院建筑国家历史公园
10、大瀑布州公园
11、 首领官邸
12、 乔治·华盛顿出生地国家
13、芝加哥儿童博物馆
15、诺福克克莱斯勒艺术博物馆
16、古镇,历史三角(Colonial Williamsburg,Historical Triangle)
17、Cumberland谷国家历史公园
18、法院建筑国家历史公园[4]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都是妻子以外的女人2奶和小3有和区别?_百度知道
都是妻子以外的女人2奶和小3有和区别?
从与男人的关系上来说,两者并无本质区别,都是不受法律保护的男女关系,都是妻子以外的女人
渴望一份真爱,她们大多没有经济来源,这就是她们的生活,虽然有些二奶在得到了男人的钱以后也想得到男人的人,她最这个男人只能是曾经拥有,有追求。 其实说到底,小三和二奶都不是可取的做法,觉得这个男人优秀,自己去当正房,爱情与她们无关,不完全依赖男人生活,都是妻子以外的女人,威胁到妻子地位的情况比较少,只要她们高兴,她甘愿但小三。或许有人是为了真情,这些女人有自己的职业。她们年轻,她们喜欢成熟男人。所以,这种思想就会慢慢淡化,都是为了满足自己从妻子身上已经找不到的那点下半身的欲望,这种时候。一开始也许能控制住自己,她们爱钱,小三一般有自己独立的经济来源,因为二奶的目的很明确,甘愿与其她女人共享一个男人,性感,付出感情,完全依附着男人生活。 二奶一般威胁到男人家庭。 从出发点来说,她们不一定有多漂亮,为了满足下自己作为大男人的一点虚荣心,小三会觉得她和这个男人在一起生活才能真正称其为家庭,付出劳动。当丈夫遭遇小三,渴望被男人呵护,她就很容易想取代男人的妻子,有活力,能够符合这些条件的男人多数已婚,而甘愿被男人包养,漂亮,都是不受法律保护的男女关系,因为小三是奔感情而来,她和男人妻子唯一的区别就是却那一张纸. 做小三的女人有这么几个特点,她们可以拿着男人给的钱,有的还是很风光的职业。 从与男人的关系上来说,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了找寻一点刺激。对于男人来说,奔真爱而来,一般不会威胁到家庭的和谐安定,年龄也是各个年龄段的女人都有,甘愿为这个男人付出身体,她觉得男人真正喜欢的是他,她们并不需要这个付给她们钱的男人,追求享受,是被男人包养着永远无法在隆重的公开场合光明正大的出入的一种花瓶式的女人,付出灵魂,她们追求金钱。 二奶则完全不同,而无法天长地久,小三与二奶的区别也不是很大,两者并无本质区别,她们也感觉自己很幸福,却多数以悲剧收场,她没有任何经济来源,毕竟这两种状态都不受法律保护,因为她真正喜欢这个男人! 对男人家庭的威胁来说,她们甘愿当第三者,是第三者插足的意思,再去找一个帅哥小三,小三比二奶要大的多,她们要的就是钱,知道这个男人终究不属于自己;二奶的出发点则多是为了钱,小三最初的出发点多数是为了感情。遇到这种女人,顾名思义;二奶则是特指男人包养的那个女人,即使能拥有那么一段时光,妻子可要真正小心了,只要妻子肯出钱,渴望有一个温暖可靠的避风港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她们善良,钱,至于名字我想不起来了,是在读者上看到的一篇文章,甚至更多。历史上很多小三在丈夫死后都会帮助大奶奶挑起家庭的重担,不会像二奶那样要求名分,小三都属于比较悲情的一类一般来说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李贽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李贽
李贽(),回族,福建人。、、文学家,中古自由学派鼻祖,的一代宗师。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居士等。三十一年举人,不应会试。历共城知县、,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杂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被诬,下狱,死。他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李贽著有《焚书》、《》、《》等。
纠错 关闭纠错
别&&&&名林载贽,字宏甫,号卓吾国&&&&籍明朝民&&&&族回族出生地福建出生日期1527年(年)11月23日逝世日期1602年(年)5月7日毕业院校泰州学派心学分支信&&&&仰心学主要成就反对八股文、倡导心学代表作品《焚书》、《藏书》、《续焚书》、《续藏书》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
嘉靖三十五年(1556)
授河南共城教谕。三十九年,擢,数月后,父白斋公病故于泉州,回乡守制。时值倭寇攻城,他带领弟侄辈日夜登城击柝巡守,与全城父老兵民同仇敌忾。
嘉靖四十二年任北京博士。“三年服阕,尽室入京……居京邸十阅月不得缺,囊垂尽,乃假馆授徒。馆复十余月乃得缺。称国子先生如旧官。”
隆庆四年(1570)
调任南京刑部,至万历五年(1577)止,共七年。在南都任职的七年中,相识、耿定理、焦竑等。后来耿定向的假道学面貌露出时,李贽与之互相辩难。至于李贽对耿定向的弟弟定理以及定向的学生焦竑则一直为莫逆之交。在南都时,李贽又见过的弟子以及的。李贽对王、罗二人都很崇敬。这一时期的重要关键是李贽师事的学者。是的儿子,幼闻庭训,王艮在淮南讲学,王襞长时期在左右,对“乐学”之说,发挥尤多。
万历五年(1577)
出任云南姚安知府,在公余之暇,仍从事于讲学。他居官的准绳是“一切持简易,任自然,务以德化”,而且“自治清苦,为政举大体”。他还在府衙的楹柱上写了两副对联。其一是:从故乡而来,两地疮痍同满目;当兵事之后,万家疾苦总关心。”其二是:“听政有余闲,不妨甓运陶斋,花栽潘县;做官无别物,只此一庭明水,两袖清风。”袁中道的李温陵传记他此时,“法令清简,不言而治。每至伽蓝,判了公事,坐堂皇上,或置名僧其间。簿书有隙,即与参论虚玄,人皆怪之”。当时云南边境少数民族很多,上官严刻,他说:“边方杂夷、尽执,日过一日,与军与夷共享太平足矣”(焚书卷四豫约感慨平生)。在姚安居官三年以后,他厌恶簿书的生活,袁中道说他“久之,厌圭组,遂入鸡足山,阅龙藏,不出。御史刘维奇其节,疏令致仕以归”。
李贽的二十多年的宦游生活,使他深感受人管束之苦。焚书卷四豫约感慨平生说:“余唯以不受管束之故,《焚书》受此磨难,一生坎坷,将大地为墨,难尽写也。为县,即与、提学触。为博士,即与祭酒、司业触。……司礼曹务,即与、殷尚书、王侍郎、万侍郎尽触也。……最苦者为,不得尚书谢、大理卿董并汪意。……又最苦而遇尚书赵。赵于道学有名。孰知道学益有名,而我之触益又甚也。最后为郡守,即与巡抚王触,与守道骆触。……此余平生之大略也。”这是多年居官生活的总结,反映了处处与上司抵触的情况。这种抵触,实质上是李贽的反封建思想与封建主义的抵触。他解官以后,并不回乡,携妻女往黄安依耿定理。自称:“我老矣,得一二胜友,终日晤言,以遣余日,即为至快,何必故乡也?”在李贽云南辞官的前一年,万历七年(1579年),被楚抚缉捕杀害于武昌。李贽对这件事极为愤怒,曾著文二篇为何辩冤,并表示对何的景仰。后来他给焦竑的信中,提起何心隐说:“何心老英雄莫比。观其羁绊缧绁之人,所上当道书,千言万语,滚滚立就,略无一毫乞怜之态,如诉如戏,若等闲日子。今读其文,想见其为人。其文章高妙,略无一字袭前人,亦未见从前有此文字,但见其一泻千里,委曲详尽。观者不知感动,吾不知之矣。奉去二稿,亦略见追慕之切。”(续焚书卷一与焦漪园太史书)信中所称论何心隐者二篇,今焚书卷三中有何心隐论一篇;另一篇,未见。焚书卷六有赠何心隐高第弟子胡时中五绝一首:“三日三渡江,胡生何忙忙?师弟恩情重,不忍见武昌。”这诗当做于云南解官后初到黄安时,可见他对何心隐及其弟子的同情。李贽一生未有机会与何相识,他在与焦漪园太史书中曾引以为憾:“弟向在南都,未尝见兄道有此人也,岂兄不是之耶,抑未详之耶?若此人尚不是,天下古今更无可是之人类,则其所是者又可知也。”(焚书卷一)。
李贽弃官后于九年(1581)春,应(今红安)之邀,携妻子女儿到耿家乡黄安天台书院讲学论道,住耿定理家中充当兼教师,但和耿定理做大官的的哥哥意见冲突。在李贽看来是乡愿、是假道学的代表人物。万历十二年耿定理死去以后,自然与耿定向不能相容,不可能再在黄安耿家住下去了。耿定理死时,李贽有五言长诗三首哭耿子庸(定理字)。其间万历十一年卒,李亦著王龙溪先生告文,对王畿表示敬仰,如称王畿为“圣代儒宗,人天法眼”,又说“先生今既没矣,余小子将何仰乎?万历十二年(1584)十月,李贽从黄安移居,因无馆住宿而返。第二年三月才定居于麻城龙潭湖上的芝佛院。龙潭距城三十里,一般人不易走到。他从此安静地读书著作,与一二相知者讲学。移居麻城的时候,李贽将妻女送回福建,自己孑身居龙潭湖芝佛院,读书著述近二十年,完成《初潭集》、《焚书》等著作。收入《童心说》、《》、《论》及与家反复论辩而撰写《答耿中丞》、《答耿司寇》等书答、杂述、读史短文和诗共6卷。揭露道学家们的伪善面目,反对以孔子的是非观为是非标准,批判的锋芒直指大理学家、、、。李贽倡导绝假还真、真情实感的“童心说”。李贽在还多次讲学,抨击时政,针砭时弊,听任各界男女前往听讲,并受到热烈的欢迎。
万历十六年(1588)
夏天又剃头以示和鄙俗断绝,虽身入空门,却不受戒、不参加僧众的唪经祈祷。这对传统思想造成了强烈的冲击,被当地的保守势力视为“异端”、“邪说”,群起围攻,要把他驱逐出境。,头可断而身不可辱”,毫不畏缩。他喜爱清洁成癖,衣服一尘不染,经常扫地,以至“数人缚帚不给”。“与僧无念、周友山、丘坦之、杨定见聚,闭门下键,日以读书为事。衿裾浣洗,极其鲜洁。拭面拂身,有同水淫。不喜俗客,客不获辞而至,但一交手,即令其远坐,嫌其臭秽。其忻赏者,镇日言笑。意所不契,寂无一言。滑稽排调,冲口而发,既能解颐,亦可刺骨。所读书皆抄写为善本,东国之秘语,西方之灵文,离骚、马、班之篇,陶、谢、柳、杜之诗,下至稗官小说之奇,宋、元名人之曲,雪藤丹笔,逐字双校,肌擘理分,时出新意。其为文不阡不陌,摅其胸中之独见,精光凛凛,不可迫视。诗不多作,大有神境。”
万历二十一年(1593)
李贽认识了在当时文学上反对复古主义的公安三袁兄弟、、袁中道。次年,(字中郎)又来麻城访李贽,二人并同至武昌。《公安县志》传载:“时闻龙湖李老,冥会教外之旨,走西陵质之。李老大相契合,赐以诗。……留三月余,殷殷不舍,送之武昌而别。”之兄,对李贽也表示倾仰,自认为能够了解李贽的一人。他在答李信中说:,共举一帛为贺。盖翁年岁愈久,造诣转玄,此可贺者一。多在世一日,多为世作一日津梁,此可贺〔者〕二。”(白苏斋类集卷一六李宏甫)
万历二十五年(1597)
李贽应巡抚之请往山西大同,著《参同》,修订《藏书》。是麻城人,也是与李贽甚相契合的友人之一。李贽著观音问中所称澹然师便是梅的女儿。袁中道梅大中丞传记载他:“尝曰,人生自适耳,依凭轨迹,外张名教,酷非所屑”,又称“女澹然以孀为尼,公不之禁。澹然戒律甚严,于道有入,父子书牍往来,颇有问难。”同年秋,到北京,住在西山极乐寺,撰成《净土诀》,这时新安汪本钶来从。汪自万历二十二年即来龙湖问学,至李贽死为止,先后相从九年。李最后在狱中给汪有“嗟子泣涕洟,相依九载不胜奇”的诗句。万历四十六年(1618),李贽死后的十六年,汪本钶编辑了李贽晚年的书信诗文而成续焚书,汪本钶在书的序言中对李贽的思想作了以下的评论:“钶从先生游九年,所朝夕左右未尝须臾离也。称事先生之久者无如钶,宜知先生之真者亦无如钶。顾钶何足以知先生哉?则先生之自知也,先生自与天下万世人共知之也。先生一生无书不读,。”
万历二十六年(1598)
李贽七十二岁,春天仍在,次年春天与同在北京的焦竑共往南京,并将自己的零星著作汇成《老人行》,并再度研究《》,撰写《易因》,最后编订其巨著《藏书》。《藏书》共68卷,系纪传体史论,论述战国至元亡时约800人,对历史人物作出了不与传统见解苟合的评价,旨在反对程朱理学和假道学的腐朽言论。如他赞扬是“”,是“政由己出,明察善断”的“圣后”。李贽曾在与焦弱侯书里,约略透露了著作藏书时的情况:“山中寂寞无侣,时时取史册批阅,得与其人会觌,亦自快乐。非谓有志于博学宏词科也。尝谓载籍所称,不但赫然可纪述于后者是大圣人,纵遗臭万年,绝无足录,其精神巧思,亦能令人心羡。况真正圣贤,不免被人细摘。或以浮名传颂,而其实索然。自古至今,多少冤屈,谁与辨雪?故读史时真如与百千万人作对敌,一经对垒,自然献俘授首,殊有绝致,未易告语。”(续焚书卷一与焦弱侯书)李贽对藏书的评价,自许甚高。他说:“藏书收整已讫。……一任付梓矣。纵不梓,千万世亦自有梓之者。盖我此书,乃万世治平之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非漫然也。”(续焚书卷一与耿子健书)
万历二十八年(1600)
李贽在山东济宁编成《阳明先生道学抄》、《阳明先生年谱》。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至二十八年(1600年),到山西、通州、、南京游历。在、南京曾两次与见面,讨论教义。二十八年回到麻城。同年冬天,湖广佥事以“维护风化”为名,指使歹徒烧毁芝佛院,又毁坏他预为藏骨的墓塔。李贽被迫避寓麻城东北黄檗山中。二十九年,罢官御史马经纶闻讯将李贽接到通州,住莲花寺。
万历三十年(1602)
李贽七十六岁。春二月,遗言以身上的旧衣服安葬,不可更换新衣。同年礼部秉承首辅沈一贯的旨意上奏神宗,攻讦李贽。最终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在通州逮捕李贽,并焚毁他的著作。李贽入狱后,“明日,置讯。侍者掖而入,卧于阶上。金吾曰:‘若何以妄著书?’公曰:‘罪人著书甚多,具在,于圣教有益无损!’笑其倔强,狱意无所置词,大略止回籍耳。”听说朝廷要押解他回福建原籍,他感慨地说:“我年七十有六,死以归为?”又说:“衰病老朽,死得甚奇,真得死所矣。如何不死?”狱中写下绝命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三月十五,呼侍者剃发,夺其剃刀割喉,气不绝者两日,三月十六日(公历5月7日)子时气绝,享年76岁。写给皇帝的报告,称李贽“不食而死”。死后,马经纶收葬于北京北门外马寺庄迎福寺侧(现北京通州西海子公园内),今墓地尚在,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
万历三十八年(1610)
李贽的学生汪可受、梅掌科、苏侍御捐资为李树碑。
李贽生有4子3女,除大女儿外,其他都不幸夭殇。李贽深受“”支流“”影响,且以“”自居。针对当时官学和知识阶层独奉为权威的情况,贬斥程朱理学为伪道学,提出不能“以之是非为是非”。诗文多抨击、复古之主张,认为《》、《》就是“古今至文”。兄弟受其影响较深。晚年颇好史学,据历代纂《藏书》,又广泛收集明代资料撰写《续藏书》,对传统史学观点有所突破。
李贽承认个人私欲,“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天尽世道以交”,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换关系、商业交易合乎天理。幼年不信道和仙释老年信真佛:在阳明先生年谱后语里,李贽说:“余自幼倔强难化,不信道,不信仙释。故见道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则尤恶。……
不幸年甫四十,为友人李逢阳、徐用检所诱,告我龙溪先生语,示我阳明王先生书,乃知得道真人不死,实与真佛真仙同,虽倔强,不得不信之矣。”[1]
在《自赞》一文中,他毫不掩饰自己的个性:“其性褊急,其色矜高,其词鄙俗,其心狂痴,其行率易,其交寡而面见亲热。其与人也,好求其过,前不悦其所长;其恶人也,既绝其人,又终身欲害其人。志在温饱,而自谓、;质本齐人,而自谓饱道饫德。分明一介不与,而以有莘借口;分明豪毛不拔,而谓贼仁。动与物迕,口与心违。其人如此,乡人皆恶之矣。昔问曰:“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若居士,其可乎哉!”
关于落发为僧,在《与曾继泉》一文中,李贽写道:“其所以落发者,则因家中闲杂人等时时望我归去,又时时不远千里来迫我,以俗事强我,故我剃发以示不归,俗事亦决然不肯与理也。又此间无见识人多以目我,故我遂为异端以成彼竖子之名。兼此数者,陡然去发,非其心也。”
坦然入狱:“名山大壑登临遍,独此垣中未入门。病间始知身在系,几回白日几黄昏。”
遗言:“倘一旦死,急择城外高阜,向南开作一坑,长一丈,阔五尺,深至六尺即止。既如是深,如是阔,如是长矣,然复就中复掘二尺五寸深土,长不过六尺有半,阔不过二尺五寸,以安予魄……未入坑时,且阁我魄于板上,用余在身衣服即止,不可换新衣等,使我体魄不安……即安了体魄,上加二三十根椽子横阁其上……使可望而知其为卓吾子之魄也。周围栽以树木,墓前立一石碑,题曰:“李卓吾先生之墓。”李贽以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对封建的男尊女卑、假道学、社会腐败、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
在文学方面,李贽提出“”,主张创作要“绝假还真”,抒发己见。,头可断面身不可辱”,毫不畏缩。李贽在诗文写作风格方面,也主张“真心”,反对当时风行的“摹古”文风,他的这一倾向,对晚明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李贽最痛恨维护封建礼教的假道学和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卫道士、伪君子。他指斥那些所谓的道学家们:名心太重,回护太多。“实多恶也,而专谈志仁无恶;实偏私所好也,而专谈泛爱博爱;实执定己见也,而专谈不可自是。”“及乎开口谈学,便说尔为自己,我为他人;尔为自私,我欲利他”,实际上都是“读书而求,居官而求尊显”,全是为自己打算,“无一为人谋者”(《焚书·答耿司寇》)。如此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反倒不如“市井小夫”与“力田作者”实实在在,干啥说啥(同上)。他还进一步指斥道学家们是一群道貌岸然的假道学,“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续焚书·三教归儒说》)。道学家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是借道学这块敲门砖,“以欺世获利”,为自己谋取高官利禄,他们“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焚书·又与焦弱候》)。李贽对及卫道士们的揭露真可谓一针见血,句句中的。
李贽对统治阶级所极力推崇的孔孟之学也大加鞭挞。在《焚书·》及《续焚书》的《圣教小引》、《题孔子像于芝佛院》等文中,他以戏谑嘲讽的笔调贬低孔子,这在尊孔子为至圣先师的古代,真是一种大胆的举动。他认为孔子并非圣人,“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焚书·答周柳塘》)。孔子没什么了不起的,“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焚书·答耿司寇》)。人人都是圣人,又何必一定要去学孔子呢?这就把孔子从至高无上的圣人地位上拉下来了。如果一定要将孔子奉为偶像,言行举动都学孔子,那就是“丑妇之贱态”(《焚书·论》)了。李贽否认儒家的正统地位,否定孔孟学说是“道冠古今”的“万世至论”,认为不能将其当做教条而随便套用。《六经》、《论语》、《孟子》“乃道学之实,人之”(《焚书·》)。李贽对孔子及孔孟之道的批判确已达到了“非圣无法”的地步,难怪统治阶级对他要恨之入骨了。
对封建礼教压迫下的妇女,李贽给以深深的同情,他大声疾呼,为妇女鸣不平。在《焚书·答以女人学道为短见书》中,李贽批判了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的说法。他说:“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设使女人其身而男子其见,乐闻正论而知俗语之不足听,乐学出世而知浮世之不足恋,则恐当世男子视之,皆当羞愧流汗,不敢出声矣。”这是对传统封建礼教的尖锐挑战。
对封建统治者残酷压榨鱼肉人民的暴行,李贽加以无情揭露。他借汉宣城郡守封邵化虎食民的神话传说,指斥当权的官吏是“冠裳而吃人”的虎狼,“昔日虎伏草,今日虎坐衙。大则吞人畜,小不遗鱼虾。”(《焚书·封使君》)在《焚书》中,他还借评点《》,发泄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如何拯黎民于水火,探求一条益国利民的道路呢?李贽将目光投向了封建统治阶级上层,希望“有一个半个怜才者”出现,使“大力大贤”的有才之士“得以效用,彼必杀身图报,不肯忘恩”(《焚书·寒灯小话》)。
李贽哲学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从唯物主义到主观唯心主义转化的过程。李贽主张宇宙的万物是由天地(最终是阴阳二气)所生,否定理能生气、一能生二的客观唯心主义论断。李贽还认为,人们的道德、精神等现象存在于人们的物质生活中,“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焚书·答邓石阳》),就是他提出的著名理论,这是带有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李贽信奉的,所以,他的整个哲学体系的中心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他认为“”、“”是最根本的概念,是万物的本源。自然界是“我妙明真心的一点物相”(《焚书·解经文》),没有“”,没有物,世上一切物质和精神皆是只存在于“真心”之中。什么是“真心”呢?就是童心、初心,最初一念之本心,即不受外界影响的“”的心。它们是主宰一切,产生诸相的本源,可称作“清净本源”,万事万物、山河大地就在一念之中,只是真心的显现物,是真心的因素和成分,如同水泡和大海中的海水的关系。这种观点,与的“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禅宗的“万法尽在自心”是一脉相承的。李贽用主观唯心主义作为反对以客观唯心主义为基础的的理论武器,势必削弱自身的战斗力。
李贽的认识论是建立在之上的,主“生知”说。《焚书·答周西岩》一文指出,“天下无一人不生知,无一物不生知,亦无一刻不生知。”“人皆可以为圣”(《焚书·答耿司寇》)。李贽以“生知”说反对神化孔子,从认识能力、认识来源的角度来否定认识正确与否要以孔子为标准的传统思想,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但以“人人生知”反对“圣人生知”说,其认识论方面的局限和缺陷是不可忽视的。
李贽的哲学思想中有不少的思想。《续焚书·与陶石篑》中说:&善与恶对,犹阴与阳对,刚与柔对,男与女对,盖有两则有对。”他承认事物皆有两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事物内部的矛盾对立和相互转化。受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影响,《焚书》中表现的政治思想为“世无定时,我无定术”(《》),“不蹈故袭,不践往迹”(《与耿司寇告别》)等发展变化的思想。1.不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李贽对《》、《》、《》表示了极大的轻蔑,认为这些著作是当时懵懂弟子,迂阔门徒随笔记录,大半非圣人之言,即使是圣人之言,也只是一时所发之药石,不能成为“万事之言论”。
2.反对历史保守主义主张“与世推移”的历史发展观。“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行,昼夜更迭,不相一也。昨日是而今日非也,而可遽以定本行商法哉?”提出“于世推移,其道必尔”的主张。认为春秋替三代,战国代春秋都是一种正常的历史发展现象。
3.民本思想。虽然孟子早就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主张,当在历代统治者中,实际均未成为一种政治实践。而李贽大胆提出“天之立君,本以为民”的主张,表现出对专制皇权的不满,成为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民本思想的先导。李贽在反对政治腐败和的过程中,形成了他的政治思想,主要有:
① 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李贽终生为争取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而斗争。他蔑视传统权威,敢于批判权威。他自幼“便倔强难化,不信学,不信道,不信仙释”。他认为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的政治见解和思想,不应盲目地随人俯仰。“士贵为己,务自适。如不自适而适人之道,虽同为淫僻。不知为己,惟务为人,虽尧舜同为尘垢豼糠”(《焚书·续焚书·答周二鲁》)。他认为要获得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就必须打破孔孟之道及其变种宋明理学的垄断地位,冲破封建经典所设置的各种思想禁区。李贽把斗争的矛头首先指向,认为孔丘只是一个普通人,他的话并不都是千古不易之理,不能以他的是非为是非,每一个人都应该自为是非。为了打破提出的是非标准,李贽编写了《藏书》和《续藏书》,用自己的是非标准,重新评价了历史人物。
② 提倡人类平等。李贽认为,按照万物一体的原理,社会上根本不存在高下贵贱的区别。老百姓并不卑下,自有其值得尊贵的地方;侯王贵族并不高贵,也有其卑贱的地方。他说:“致一之理,庶人非下侯王非高,在庶人可言贵,在侯王可言贱”(《李氏丛书·解下篇》)。
③ 反对封建礼教。李贽还对被封建统治者奉为金科玉律的儒家经典进行抨击,认为儒家经典的六经,如《论语》、《孟子》并不都是圣人之言,是经过后人吹捧拔高形成的,不能当做万年不变的真理。他反对歧视妇女,当有人说:“妇女见短,不堪学道”的时候,他驳斥说,人们的见识是由人们所处的环境决定的,并不是先天带来的。他指出:“夫妇人不出阃域,而男子则桑弧蓬矢以射四方,见有长短,不待言也。……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焚书· 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他主张婚姻自由,热情歌颂和恋爱的故事。
④ 反对理学空谈,提倡功利主义。李贽揭露道学家的丑恶面目,指出他们都是伪君子,“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贾,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 (《焚书·续焚书· 夏焦弱侯》),仁义道德不过是掩盖他们卑鄙龌龊的假面具,“本为富贵,而外矫词以为不愿,实欲托此以为荣身之梯,又兼采道德仁义之事以自盖”(同前)。他不同意道学家宣传的“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说法,认为人类的任何举动都有其谋利和计功的目的。“正其义”、“明其道”的宣传,也是以功利为目的的。从功利的观点出发,李贽主张富国强兵。他批评理学家“高谈性命,清论玄微,把天下百姓痛痒置之不闻,反以说及理财为浊”的行为。他指出:“不言理财者,决不能平治天下”(《四书评·大学》)。针对儒家把文武分途,儒者不懂武事的现象,他强调武事重要,认为“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李氏丛书·孙子参同》)。他提倡,认为“务农讲武,不可偏废”(《李卓吾批点皇明通记》),说“盖有所生,则必有以养此生者,食也。有此身,则必有以卫此身者,兵也”(《焚书·续焚书·兵食论》)。针对正统理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他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认为“理”,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对正统思想提出了挑战。
⑤ “至道无为”的政治理想。针对明王朝的腐败政治,李贽提出了“至道无为、至治无声、至教无言” 的政治理想。他认为人类社会之所以常常发生动乱,是统治者对社会生活干涉的结果。他理想的“至人之治” 则是“因乎人者也”,顺乎自然,顺乎世俗民情,即“因其政不易其俗,顺其性不拂其能”,对人类的社会生活不干涉或少干涉。《祭李卓吾文》:“心胸廓八肱,识见洞千古。孑然置一身于太虚中,不染一尘,不碍一物,清净无欲,先生有焉。盖吾乡士大夫未有如先生者,即海内如先生者亦少矣”。池方显《谒李卓吾墓》:“半生交宇内,缘乃在。闽楚竟难得,佛儒俱不留。世人同喜怒,大道任恩仇。我亦寻知己,依依今未休。”
汪本钶《续藏书》序:“先生一生无书不读,。”“。”
袁中道《李温陵传》:“……骨坚金石,气薄云天;言有触而必吐,意无往而不伸。排拓胜己,跌宕王公,孔文举调魏武若稚子,嵇叔夜视锺会如奴隶。鸟巢可复,不改其凤咮,鸾翮可铩,不驯其龙性,斯所由焚芝锄蕙,衔刀若卢者也。嗟乎!才太高,气太豪……”
冯元仲《吊李卓吾先生墓诗》:“手辟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
吴虞《李卓吾别传》:“、能焚毁卓吾之书于一时,诬陷卓吾之身于一日……卓吾书盛行,咳唾间非卓吾不欢,几案间非卓吾不适,朝廷虽焚毁之,而士大夫则相与重锓,且流传于日本。”《束高景逸书》:“大抵是人之非,非人之是,又以成败为是非而已。学术到此,真是涂炭,惟有仰屋窃叹而已!如何如何!”
《读第五才子书法》:“近世不知何人,不晓此意,却节出李逵事来,另作一册,题曰“寿张文集”,可谓咬人屎撅,不是好狗。”而李卓吾评点的容与堂百回本《水浒传》卷首有“和尚读《水浒传》……特为手订《寿张县令黑旋风集》”一句,[2]“和尚”显然是指李贽,因此金圣叹所说“咬人屎撅的坏狗”完全就是对李贽的攻击。
《四库全书目录提要》:“贽非圣无法,敢为异论。虽以妖言逮治,惧而自到,而焦竑等盛相推重,颇荣众听,遂使乡塾陋儒,翕然尊信,至今为人心风俗之害。故其人可诛,其书可毁,而仍存其目,以明正其名教之罪人,诬民之邪说。”
《四库全书总目·别史类存目》:“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惟此书抨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者。其书可毁,其名亦不足以污简牍,特以贽大言欺世,至今乡曲陋儒,震其虚名,如置之不论恐贻害人心,故特存其目,以深曝其罪。” 另外,姚瓒在《近事丛残》中说:(李贽)“好为惊世骇俗之论、务反之说。……懦释从之者几千万人。其学以解脱直截为宗,少年高旷豪举之士,多乐慕之。后学如狂,不但儒教溃防,即释宗绳检,亦多所清弃。”
沈铁《李卓吾传》说:“载贽再往(),而焦竑以翰林家居,寻访旧盟,南都士更靡然向之。登坛说法,倾动大江南北。北以御史谪籍,延载贽抵舍,焚香执弟子礼、而燕冀人士望风礼拜尤盛。”在《》里写道:“人物中我偏好‘性格巨星’式,像、像李贽、像、像、像狄阿杰尼斯(Diogenes)、像、像斯威夫特(Swift)、像萧伯纳、像巴顿将军(Gen.George Patton),我喜欢他们的锋利和那股表现锋利的激情。”
在《》的最后一章专论李贽说:“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 ,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值得一提的是,在1974年的运动中,李贽又被当作尊法反儒的英雄,加以推崇,他的著作被划归“”。
李贽的著述先后数次被禁毁,民间盗印、假托者不绝,门人汪本钶说:“(卓吾)一死而书益传,名益重……渐至今日,坊间一切戏剧淫谑刻本批点,动曰卓吾先生。”李贽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李氏藏书》、《》六十八卷。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刻于金陵。
《李氏续藏书》、《》二十七卷。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刻。《》三十六卷。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霞猗阁刻。《李氏焚书》《》六卷。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刻于。《李氏续焚书》《》五卷。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新安海阳虹玉斋刻。《初谭集》、《》十二卷、三十卷。明刻。《卓吾老子三教妙述》(又称《言善篇》)四集。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宛陵刘逊之刻。《李卓吾遗书》十二种二十三卷。明·继志斋刻(包括《道古录》二卷、《心经提纲》一卷、《观音问》一卷、《老子解》一卷、《解》二卷、《孔子参同》三卷、《批选》二卷、《因果录》三卷、《净土诀》一卷、《暗然录最》四卷、《三教品》一卷、《永庆答问》一卷)。《李氏文集》、《李氏文集》十八卷。明刻。《李氏丛书》《易因》二卷。明刻。《李氏六书》六卷。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痂嗜行刻(包括《历朝藏书》一卷、《皇明藏书》一卷、《焚书书答》一卷、《焚书杂述》一卷、《丛书汇》一卷、《说书》一卷)。《阳明先生道学钞》八卷。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武林继锦堂刻。《龙溪王先生文录钞》九卷。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刻。《枕中十书》六卷。明·刻本(包括《精骑录》、《筼窗笔记》、《贤奕贤》、《文字禅》、《异史》、《博识》、《尊重口》、《养生醍醐》、《理谈》、《吟坛千秋诀》)。《批评忠义水浒传》100卷、100回。明容与堂刊、刊(另《批判忠义水浒传全传》121回,明·杨定见刻)。《批点西厢真本》二卷、《批评红拂记》二册、《批评》二卷、《批评洗纱记》二卷,明刻。《评选三异人集》二十四卷。明·俞允谐刻(包括《方正学文集》十一卷、《传状》一卷、《于节暗奏疏》四卷、《文集》一卷、《诗集》一卷、《文集》一卷、《自著年谱》一卷、《传状》一卷)。《读升庵集》二十卷、《补》二十卷、《》、《坡仙集》十六卷、 《九正易因》二卷、《李氏说书》八卷、《姑妄编》七卷、《》二十卷、《禅谈》一卷、《龙湖闲话》一卷、《文字禅》四卷、《左德机缘》三卷、《李氏因果录》三卷、《业报案》二卷,明刻。
他曾评点过的《水浒传》、《》、《》等,仍是至今流行的版本。
著名文章:《》、《》等。【独坐】
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
暖风熏细草,凉月照晴沙。
客久翻疑梦,朋来不忆家。
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晚霞.
【系中八绝·老病初苏】
名山大壑登临遍,独此垣中未入门。
病间始知身在系,几回白日几黄昏。
【即事其四】
若为追欢悦世人,空劳皮骨损精神。
年来寂寞从人谩,只有疏狂一老身李贽(zhi ,四声),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龙湖叟等,是明代杰出进步思想家、、,中华民族杰出的历史人物。[3]
李贽生辰和出生地, 据《卓吾论略》:“居士生大明嘉靖丁亥之岁,时维阳月,得全数焉。”即李贽生于1527年10月。《清源林李宗谱》、《历年表》却记载李贽生于嘉靖五年丙戌(1526年)十月二十六日,但据乾隆《泉州府志》及李贽生前至交马经纶等人记载,李贽年七十六。《光绪乙亥学前李氏分刊·族谱源流》亦载“十月廿六日卓吾祖伯诞辰祠中行礼祝文式”。由此可推论李贽当出生于明嘉靖六年丁亥(1527年)十月二十六日。今新编的《泉州市志》、《南安县志》均从其说。《卓吾论略》又云“居士生于泉,泉为温陵禅师福地也。居士谓吾温陵②人,当号温陵居士”。明万历三十年壬寅(1602年)三月十六日,李贽在狱中自刭。享年76岁。葬于河北通州北门外马氏庄迎福寺侧,1953年10月迁至通州城北通惠河北岸大悲(今西海子公园)。
李贽是泉州人。当代曾经有观点认为李贽是南安人,是错误的(这一错误的观点典型的有《李贽祖籍南安考略》见参考资料,文中的举证是正确的,但对李贽高祖父以上的泉州籍贯,和李贽父亲迁回泉州的事实采取了回避的态度)。这一结果已经1974年以后陆续出土和发现的大量墓志铭、碑记、宗族谱志证实。因而1986年始重编的《泉州市志》和1984年始重编的《南安县志》均明确记载李贽祖籍泉州,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事物的发现总是有反复的过程。由于李贽生活的年代距今400多年,时过境迁,史料大量湮没,加上李贽著述为明清朝廷所禁,或焚或毁。李贽又长期生活在外,本地留下史迹极其有限。故长期以来,李贽家世湮没难考,史学界曾有一度将李贽曾祖父、祖父生活地南安作为其祖籍,但经过深入比较论证,李贽的祖籍地实为泉州市区,这是因为李贽一世祖李辅弘弼——二十一世祖林驽(“改外妈姓”)都居住在泉州市区,到了二十二世祖高祖父林信生(李允诚)才迁居南安。到了李贽父亲李钟秀(号白斋)一代,又迁回泉州市区,李贽亦在泉州市区出生。故李贽的祖籍和出生地实为泉州。
李贽的民族归属问题是很多人现在一直争辩的主要问题之一。李贽的确切直系应为:一世林闾,号睦斋。二世林驽,字景顺。三世李允诚。四世林乾学。五世李端阳。六世李宗洁,号竹轩,妣董氏。七世李钟秀,号白斋,八世李载贽。 林弩那个时代从妻子风俗成了回族(这和现在很多人有修改民族经历的人差不多,从一个民族变成另一个民族),这是符合那个时代民族政策的;也就是林弩夫妻都是回族了。所以李贽的回族成分从二世就决定了,这跟李贽本人是什么信仰无关。
碑刻出土和谱志发现
1974年,泉州文管会在市内李贽后人林福如等家中发现珍藏数百年的《清源林李宗谱草创》卷之三《历年表》、《清源林李宗谱》残页及李贽故居的地契一纸。《历年表》记自元辛酉(1321年),下迄清嘉庆十六年辛未(1811年),至1935年再补二条。书中按年记载林李宗族的生娶、科第、卒葬等事,但详老二房而略长房,可见泉州此一支脉系老二房所传。据《历年表》等发现,泉州历史研究会会长陈泗东先生于1974年写了一篇有关李贽家世的文章,发表在《文物》杂志上。推测出李贽的世系为:“一世林闾,二世林驽,三世林通衢,四世林易庵,五世林琛,六世林义方,七世林白斋,八世李贽。”这是泉州第一篇探讨李贽家世的文章,认为“李贽直系的上代是海外贸易大商人”。但随着碑刻等出土文物及家族谱志的不断出现,这一说法有误。陈泗东先生在1987年《纪念李贽诞辰四百六十周年》一文中作了自我纠正。实际林闾并非李氏一世祖,而是泉州李氏家族的二十世祖。
1974年9月,在泉州工作的南安榕桥人林昌如先生,发现泉州亦有叫“”的地名,与其家乡同名;又发现百源川池南畔民宅有“榕桥世第”匾额,与其家乡原住李姓竟有同源之巧合!于是开始着手调查探访。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其祖厝的门槛下发现《处士龙山李公墓志铭》,铭中言及其先祖“历宋、元由迁闽之泉郡,已由泉郡支分南邑小郡。宗故赫赫,即二千石樾公,……载质(贽之误)公、奇材公……”等语。系万历已亥(1599)李氏后裔李民寄所撰。11~12月间,福建师大中文系陈树田主任、林海权教授同晋江地区李贽文物资料调查组陈泗东、林昌如等人先后两次到南安县城关公社榕桥三十都一带,进行广泛的深入调查,南安县文化馆、城关公社革委会和当地大队也派员参加,笔者斯时亦参与其中。经调查三堡、杏莲、下都、上都、五村,先后发现了一批李贽宗亲族裔的墓志铭石刻。计有:①李贽的叔父《明故处士章田李公暨配丁氏、媵 张氏合葬志铭》一方,刊立于万历二十二年甲午(1594年),文为李贽族兄林奇材所撰;②李贽的三世叔祖母、李广齐之妻《故李母黄氏墓志铭》一方,刊立于明二年丁末(1427年),文为山西布政使司右参议清源庄谦所撰;③李贽远房族叔《明故乡饮宾善寿李莲塘公墓志铭》一方,刊立于万历二十四年丙申(1596年),文亦为林奇材所撰;④李贽的远房堂弟《处士龙山李公墓志铭》一方,刊立于万历二十七年已亥(1599年),文为李贽族侄寄所撰;⑤李贽远房堂伯叔《明处士梅轩李公暨配淑婉孺人郑氏合葬墓志铭》一方,刊立于万历二十九年辛丑(1601年),文亦为李民寄所撰;⑥李贽族人《皇明先考邑庠生明宝李公圹志》一方,刊立于万历四十四年丙辰(1616年),文为其子兑所撰;⑦李贽的远房族弟《明陆凉州知州封奉政大夫觉石府君墓志铭》一方,刊立于明崇祯三年庚午(1630),文为所撰;⑧《明陆凉州知州封奉政大夫觉石府君行状》一方,刊立于崇祯三年,文为其子李佺台所撰。
以上石刻墓志铭与行状,现存泉州文管会,对于研究李贽的身世及家族迁徙有极大的史料价值。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明故处士章田李公暨配丁氏、媵张氏合葬志铭》。据考证,该墓志铭是李贽叔父李廷桂(字钟气,号章田)的,是李贽的族兄林奇材所写。这林奇材生于明武王正德十六年(1521),比李贽大六岁,是李贽族兄,嘉靖三十九年进士,曾任祠祭司主事、司丞、广西平乐府知府。这一发现一度揭开了李贽与榕桥李氏的血缘关系(该碑石现存泉州市海外交通博物馆),令人以为李贽祖籍是南安。但通过这一线索,进一步挖掘发现,李贽的二十二世祖,即高祖父林信生(李允诚)乃是泉州市区人,也就是南安榕侨李氏血缘,又来自泉州市区。根据《清源林李宗谱·历年表·大事记》载:“是年(永乐壬寅1422)老二房三世祖叔广齐公移南安,改李姓始此。……又长房三世祖叔允诚从广齐公移居南安胭脂巷,并改李姓。”可见,虽然李贽的曾祖父、祖父虽然居住南安,但实际上一世祖到高祖父,都是泉州市区人士,李贽的祖籍问题就此尘埃落定。
随着李贽家世文物的不断出土,榕桥李氏宗族民间收藏的宗族谱志也不断发现。计有①《光绪己亥年学前李氏分刊·族谱源流》(1899年抄整)载有“李氏族谱序”、“族谱跋”、李贽族弟李志辉所写“武荣李氏族谱”、李贽祖伯李广齐所写“垂戒论”、李贽族兄林奇材所写“睦斋公圹志”,以及李贽族祖伯直斋、复斋等人的圹志、行状,“详世系谱”,祠堂联文祭仪,“清源林李同宗历代文物科第总录”,“李氏世系图”,“诉娘仔桥樟树禀单”等。然后从一世睦斋公(闾、字君和)派分林至二十二世,略长房而详二房。②《南安榕桥李氏族谱》(1986重修),内容与上册略同。而详于角落房柱分支谱。文中载有清光绪年间李氏族人十月廿六日“卓吾祖伯诞辰祠中行礼祝文式”及其祭文。另外,还有散落在各角落房柱的分支谱志10余种。这些李氏宗谱中均载有“李氏字行”(自一世睦斋公君和起):君景广秉溥,维夫道克士,可子孙,公卿侯世德,丕承远垂芳,厚导声显曜,贤富应扬辉。
以上资料的陆续发现,使李贽家世逐渐明朗。李贽的远祖,据《族谱源流》中的《李氏族谱序》(乙卯李氏二十一世孙李广齐请翰林院编修萨琦书)曰:“泉之荣山李氏,其先有讳弘弼公为寿州参军,乔居于泉迄今已二十一世”。李广齐在其祖“第一世”(泉州)后载道:“公讳辅,字弘弼,唐武阳懿公大亮之八世孙,光州刺史若翁之仲子。乾符甲午年(元年,874年)任寿州参军。光启元年己已(885)秦宗权僭乱于,辅官与王氏来栖于闽之汀、漳。越明年,提众以归。因循,乃息旅于泉。是时,朝纲不振,群盗蜂起,而王氏又王闽,辅官乃解组弃介,遁而不显。尝囊琴拽策,游于诸山岩之间,逍遥吟咏,以乐其志。王氏累请,谢病不起,遂家于泉焉。”文中李广齐认为泉州李氏一世祖李辅官(字弘弼),从(今安徽)与兄弟入闽,定居于泉州。据查《泉州府志·人物·》:王潮系河南光州固始人,881年寿州人攻陷光州,往投,队伍入福建,连陷汀州、等地。后其弟为闽王。李广齐在《李氏世系图》注明泉州李氏派系一至十八世是:弘弼—武复—尹慎—勋元——仕通—徽德—智叔—孟颛—克仁—志隆—伯殷—仲彧—孔雍—公佶 —季谅—璟安—智平。“智平公生四子,长君怀,传新菅派;次君达,传派;三君派传同安派;四君和,即我睦斋公也,而从此为一世祖焉”。
泉州李氏十九世孙讳闾字君和,号睦斋,始分泉州林李两大派支。关于为什么林李分宗及睦斋公的生卒年月、墓葬、子孙衍分情况,李贽族兄林奇材于万历十一年(1583)在《族谱源流》中的“睦斋公圹志”载曰:“睦斋公讳闾,姓林,字君和。生于元朝至和元年戊辰(1328)二月十一日吉时,卒于大明洪武十七年甲子(1388)十二月初一日吉时。……葬在县三十九都清源山麓,土名北山老君祠边右畔……生二子:长讳驽,次讳端。驽生五子:长讳信,次讳仙保,三讳信生,四讳玉生,五讳福生。端生二子:长讳信与,次讳添与;因信与弗嗣,添与永乐二十年(1422)始籍南安县三十都,姓李,改名广齐。时信生从焉。迨(明宣宗,)、(明英宗年号,)年间,玉生偕福生而入南安县,亦改从李;独信与仙保居住泉城,支属世仍,而二姓并祖公云。因元季兵饷费多,粮银推迫,一人焉能特持?又兼幼孤常在于外妈之家,是以变名而入外妈之。今元朝解组而大明中兴,谁敢不念其祖而探其本哉。且元季海内鼎沸,巨族迁窜,靡定宇所,在兵燹谱牒鲜存。故公之先代苗裔未易稽核。”李贽族兄林奇材所记这段文字,清楚说明其先祖由李改姓林,后部分迁居又恢复李姓的史实。即其远祖由入闽后定居泉州,传至于18世(智平),娶妻“八泰孺人林氏”,传四子:君怀、君达、君派、君和。其中长子君怀传新营李氏,次子君达传李氏,三子君派传同安李氏,四子君和(睦斋)传泉州,为泉州林李宗一。林君和生驽(景文)、端(景顺),驽生五子:信公(居斋)、仙保(通衢)、信生(允诚)、玉生、福生,端生二子:信与(广懋)、添与(广齐)。为什么自19世君和兄弟中:君和改为,其余姓李、出现二姓并祖?林奇材认为是由于“元季兵饷费多,粮银推迫,一人焉能特持,又兼幼孤常在外妈之家,是以变名而入外妈之林姓”。在其崇祯三年(1630年)所撰《陆凉州知州奉政大夫觉石李公墓志铭》也说:“公讳应先……系出河南固始,唐剌史弘弼公始入泉。其后从外姓为林。”
永乐二十年(1422年),添与(广齐)“始籍南安县三十都,姓李,改名广齐。”由于广齐的兄信与无嗣,其伯林驽之子信生(允诚)亦随同前往。在宣德()或天顺()年间,林驽之子玉生、福生亦定居南安榕桥三十都。林驽之子信生(李允诚),便是李贽的在榕桥的直系祖先(三世祖)。
到了22世祖林信生(李允诚)才迁居南安(虽然19世祖有分传到其他县市的,但不是李贽的上祖,与李贽无关)。林添与(22世祖)迁居南安县三十都,恢复李姓(“元朝解组而大明中兴,谁敢不念其祖而探其本哉”。因中华恢复,故恢复本姓。),又改名广齐。此时,林驽的儿子李信生已改姓(李允诚,22世祖)也随迁居南安县三十都。在宣德()或天顺()年间,林驽之四子林玉生、五子林福生亦定居南安榕桥三十都。
二十二世祖李信生的长子为,次子为李乾学(即林乾学)。
二十三世祖林乾学,居南安。二十四世祖,李端阳(李贽曾祖父,复改姓李),仍居南安。
以上参见李贽族兄林奇材写的《明故处土章田李公暨配丁氏、媵张氏合葬志铭》所载:“景文公(林驽)生五子,长曰居安公……次允诚公,则公高祖。允诚公生次子乾学公(长子曰乾,无嗣不载),为公曾祖。乾学公生端阳,为公祖,亦以正德末年(),从李著姓焉。端阳公生宗洁公,号竹轩,娶董氏,为公父母。凡四子,公其仲也。”
《历年表》又载:“初,公(指允诚)住教场头。其子乾学复姓林,孙端阳复改李,至今传为南安脂脂巷李派。”
二十五世祖,李宗洁(李贽祖父),居南安。
李宗洁生四子:李钟秀(白斋)、李廷桂(章田)、李钟英、李钟美(钟英、钟美失传)。
以上参见《陇西李氏族谱》所载,李贽祖父李宗洁生四子:钟秀(白斋)、廷桂(章田)、钟英、钟美(钟英、钟美失传)。
李贽的族兄林奇材在李章田的墓志铭中,记载:李贽出仕前,(李贽的父亲)钟秀乃一“郡诸生”。
二十六世,李钟秀(号白斋),即李贽父亲,迁回泉州市区。
因家境困难,李贽祖父李宗洁“析(折)箸分居”,李贽的父亲李钟秀是“郡诸生”,擅长读书,故又迁回泉州市区,设馆教授学生。李钟秀于泉州娶徐氏,生下李贽。
二十七世,李贽,于泉州市区出生,并一直在泉州市区经历了青年时代,成年后任职、讲学、著述于各地。李贽故居位于泉州南门万寿路,是明代杰出思想家李贽青少年时代居住的地方,后人将其居室改为宗祠。加以修葺,室内悬挂李贽画像,以供瞻仰。
李贽故居李贽故居李贽故居在北京市。李贽去世后,遵其遗嘱,将其安葬于通州城北的马厂村。1610年,曾立《卓吾老子墓碑》;1612年,马经纶之子马健顺协助詹轸光立有《李卓吾先生墓碑》。均先后被毁。年,得以迁至内,方得安宁。
墓前立其好友焦闳书“先生墓”碑,碑阴有詹轸光于四十年(1612年)书《李卓吾碑记》和《吊李卓吾先生墓二首》。其西有区人民政府所立《重移李卓吾墓记》碑。两碑前有周扬题“”碑。
在青松翠柏,一湖碧水的环绕中,先生得以安息。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oi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