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产值5万元的豆荚2016天麻种植亩产利润

| | | | | |
韭菜立体高效种植模式
核心提示:每个种植组合为1.33米,种植一行韭菜,韭菜播幅为0.33米,空幅1米。3月上中旬,在一米空幅中间播种一行早毛豆,6月上旬上市,亩产鲜豆荚500公斤,亩产值600元。
一、组合配制
每个种植组合为1.33米,种植一行韭菜,韭菜播幅为0.33米,空幅1米。3月上中旬,在一米空幅中间播种一行早毛豆,6月上旬上市,亩产鲜豆荚500公斤,亩产值600元。5月中旬,在毛豆行间套栽小白瓜,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上市,亩产小白瓜1000公斤左右,亩产值2000元。8月上旬开始销售韭薹,亩产韭薹300公斤,亩产值500元以上。韭薹收获后培土3次(8月10日开始培土,8月15-18日第二次培土,8月底培土封顶),9月中下旬开始销售韭黄,10月上旬结束,亩产鲜韭黄1800公斤,亩产值5400元。10月中旬,在1米空幅内栽种三行冬菜,亩产冬菜3000公斤,亩产值900元。翌年1月下旬出售青韭菜,2月中旬结束,亩产青韭菜1000公斤,亩产值1200元。全年五茬合计亩产值超万元,除去种子、农药、化肥亩成本600元,亩获净效益达万元。
二、主要栽培技术:
1、选用优良品种。韭菜选用汉中冬韭,毛豆选用辽鲜一号或春绿60,小白瓜选用本地自繁自留优质品种,冬菜选用正宗五月蔓或黑塌菜。
2、科学运筹肥料。3月20日,每亩施腐熟人畜粪肥4200公斤加进口三元复合肥50公斤作基肥。追肥分3次施:4月22日每亩施人粪尿肥2500公斤;5月11日每亩施人粪尿肥2500公斤;10月15日每亩施人粪尿肥2500公斤,一般不施无机化肥,以利提高蔬菜品质。
3、及时防病治虫。韭菜的虫害主要是韭蛆,病害主要是灰霉病,常年用药1-2次即可;毛豆在开花初期用好一次药,主要防蛀青豆荚;小白瓜也只要用好1-2次药,主要防治荚叶虫及白粉病。以上药剂都选用高效低毒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编辑:foodqa鱼螺混养:亩产值达5万元 - 三农致富经
鱼螺混养:亩产值达5万元
时间: | 来源:网络 | 作者: | 浏览:
编者:本篇文章2012年转自网络,内容未经证实。
兴业县洛阳镇的旺龙村,是一个离县城有40多公里的小山村,农村科技特派员黄家南的到来,为该村尝试养田螺提供了技术支持,村民吴成文成了第一个吃的人,由此孕育了他的致富梦想。
山村里开始了田螺养殖
2月8日,天空轻飘着细雨,从洛阳镇到旺龙村的乡道要比平时泥泞许多,几公里的路程,驾车足足需要一个多小时,行人也都不得不穿起了高筒水靴。尽管进出很困难,村里的田螺养殖户吴成文还是骑着摩托车在村口相迎,科技特派员下乡是他最高兴的事情。
三年前,吴成文认识了农村科技特派员黄家南。洛阳的野生田螺一直都很出名,但产量却一直供不应求。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两人聊到这个话题,搞田螺养殖的念头就在那时开始孕育。在黄家南的支持下,2011年1月份,吴成文在村里建立了首个田螺螺种繁殖基地,而在同年5月,他又与同村的吴先生一起找到了一处山坳水田,将先前繁殖的螺种放养。
在吴成文的引领下,我们在一处山坳里看到了他与伙伴新开发出来的十几亩清澈的水田,里面混养着田螺和草鱼。下田随手一抓,便可抓到几个准备上市的田螺。&我们洛阳的田螺是比较出名的,我就想养田螺或许会有点作为。&吴老板告诉记者,在洛阳镇目前还没有人进行田螺养殖,当他将这个想法跟农村科技特派员黄家南讲了之后,就立刻得到了他在技术上的大力支持。
为了项目的顺利实施,黄家南立即做了实验,将野生的田螺分别放养在蒲塘、洛阳等地,发现一些地方的水并不适合田螺生长,田螺的存活率不高,而在有地下活水的地方,田螺的存活率很高,并且繁殖也快。&水不能受污染,一旦被污染,田螺的成活率和繁殖率都会受到影响。&一直跟踪着这个项目的黄家南称,采用鱼与螺混养,不仅可以保证水质不受污染,还能增加其经济价值。
新科技鱼螺混养 估算年亩产值达5万元
&按常规,年亩产值可能会超过5万元。&吴成文估算,一批螺从放螺种到收成,生长周期约为4个月左右,一年可以收三拨,每拨可以收成斤,一年下来平均可以收到8000斤左右,按照4元/斤计算,光是螺的收入就有3万多元。此外,清水养殖的草鱼可以卖到30元/斤,加上这方面的收入,一亩地的年产值可以达到5万元左右。而经过2011年的首次螺种繁殖,吴成文不仅满足了自己新开发的10亩水田螺种的供应,还将剩余的螺种卖给其他农户,第一次出售,他赚得了七八千元。
很多农户了解到吴成文养殖田螺之后,也纷纷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每月来找吴成文了解情况、订购螺种的人不在少数。&光是贵港一个老板,就想向我订购5000斤的螺种。&吴成文表示,按照目前接到的订购意向,几万斤的螺种还不够供应。不过他最希望的是,本村的村民都能积极养螺,使该村成为一个示范基地,将养殖田螺做成一个产业。
科技特派员送来致富经
农村科技特派员的不定期下乡指导,使得不少有靠科技致富想法的农户得到技术上的支持,将想法付诸实践。市科技局农村科技特派员之一的高级农艺师黄家南就扮演着这样的角色。
黄家南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农村科技特派员,他和其他特派员一样经常到各乡村察看农业生产,给遇到农业问题的农民提供最有效的现场指导,还定期给农民朋友推广新兴的,介绍销售客户等,真正让农民享受科技给他们带来的实惠。&特派员就是要在农民有点子的时候,通过技术支持,不断完善,让农民懂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走上致富之路。&黄家南说。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最新文章
&&热点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亩产十万元种植品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