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各位老师:传统杨氏陈式太极拳基本功怎样练松腕?

taijiyunshui:微信版第一太极拳学习、交流平台,感谢您的光临与关注!邯郸市长兴太极拳培训中心欢迎您!杨式太极泰斗杨澄甫先生曰:“一个松字,最为难能,如果真能松净,余者未事耳!”&杨式太极名家郑曼青先生说:“第一就是太极拳讲‘松’。这个‘松’字,我学太极拳五十年了,到了前年才悟到其中道理。为什么松有这么大的好处?当时只晓得讲松、松、松,但究竟什么叫做松;怎么能松得很干净,这句话很难讲明白。前年悟通这个道理,我才想到我老师澄甫先生所讲的。他不大会讲话。一天到晚坐在哪儿,可以不发一言,不问他他绝不讲话;但这 个‘松’字,每天总要讲个几百回,我甚至连耳朵都灌满了。他还讲了一句话,更是奇怪,就是‘不跟你讲这句话,你三辈子学不到的’,我就怀疑,难道讲一个‘松’字,我就三辈子学不到吗?现在想起来,不但三辈子,也许六辈子还学不到”。杨式太极技击名家杨少候先生说:“不是把对方打出去的,而是把对方松出去的”,杨式太极名家李雅轩先生说:“打人不入内,是松的功夫不够,尚未松净,还有拘滞之力牵制”。有兴趣者不妨一试,比较长劲和短劲的发放,便可感受到松的质量了。练过三、五年太极拳的爱好者,以腰腿的力量,用长劲不难把一个门外彪形大汉发出二、三米之远。但即便是十年以上拳龄的爱好者,有相当部分人发起短劲来,却发不出短劲的效果,找不到短劲的感觉。比如给对方使一个似乎不用多大力气的推按短劲,对方感觉是受击部位表层有些疼痛,而不是透内入里,震击内脏的难受之痛。若松松的落击对方手之小臂,则对方应痛彻臂骨,如同铁棒敲击的感觉。发不好短劲的原因何在?多是发短劲时胸、肩、肘、腕、手指等部位不够松软,有些僵硬,有些本能无意的紧张,但他眼下做不好,正所谓修炼未到火候,真拿不出具有威慑力的短劲。松净是太极拳的灵魂,是有着重要拳理和核心拳法。两臂松、胸松、腹松、腰松、胯松,全身无处不松净。太极拳的功夫、从某个角度讲,也可以说是松的功夫。中定劲、松弹劲、松沉劲、轻灵劲、虚无劲等等都须从“松”中求得。从字眼上看,“松”的大道理似乎不难理解,当你在打坐或站桩时进入松静状态也许不难。但你想在行功走架和对练竞技的运动中,保持一种良好的放松状态,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至到的。在练拳架,揉推手、拆散手时做到松乃至做好松,即使对于有些打了几十年太极拳的老练家来,说还真的不容易呢!  台湾太极名家叶金山先生说:“因为‘松’是一种极高的无形境界,没有练到‘真松’的人,根本不可能明白‘松’是什么。这句话说出来,可能没有人会相信,但却是事实。每天嘴里说松,每天练松,每天教人放松,但是却完全不知道松是什么的人,遍地都是。为什么?因为‘松’根本不是肌肉不用力这么简单而已。一定要松到别人接触你时,完全感觉不到你有一丝一毫的的重量才行;要松到感觉自己好象完全没有重量,几乎不存在才行。如果你的小手臂,从被人由下抬高而超过头顶,只要别人感觉到你的手臂有丝毫的重量,或自己觉得肘、肩关节,有丝毫卡住的感觉,就表示连基本的松都没有达到,离全身松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学习太极拳之难,首先难在改变本能的观念。太极之初,就是要你放弃日常本能的观念,平时生活、工作习惯用人之本力的,这时到了太极拳就被视为一个病。太极拳不但不让你练蛮拙的外力,还要你把以前练的外力都卸掉,因为卸外力就是弃僵力,僵力弃了,松柔、松活、松弹的劲道才能出来。减去一分本力,增加一分内功,事实确实如此。可是部分人在这时就被拒之门外了,因为很多这些人松得不到位。究其原因是:不会松,不敢松,甚至是不相信松。不会松的原因是没有明师指教,不敢松的人是嘴上说松,心里面却一直在怀疑松的功夫。松得不到位的结果,就是使太极拳功夫一直上不了较高的层次。何谓松? 松是指修为的方法, 是谓身心于规矩之中的自然放松。目的就是要消除拙力,去掉僵劲。要按照规矩用劲,以意贯注于动作过程之中。练拳的松,关节是开启的,肌肉软组织是舒展的,皮肤的毛孔随呼吸和动作的开展而开放,精神是安逸的。有些人练松不成变为懈,懈的关节是闭合的,肌肉软组织是萎缩的,皮肤腠理(腠理一词源于传统中医之辞,它指皮肤的纹理和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紧张,精神萎靡不振。懈是人之自然本能,其表现是上下摊成一堆。腰懈则身瘫,胯懈则身倾,膝懈则立不定等。如何做到松而不懈,这是练功的关键。练松并不是一点力气都不用,试想一点力气都不用了,还能走架和推手吗?所以说身体的放松,实质上是在意识的控制下,尽量少用拙力。在一个动作过程中,如果只用一分的力量就够的话,就决不用一分半的力量,这就是太极拳巧劲省力的学问。放松其实只是一种通向高功夫高境界的方法和途径,并非最终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必要手段。那最终目的是什么呢?简单的说,那就在这个松的过程中不断壮大内气和不断增长灵性。通过放松结合其他多方面的训练,而锻炼出一种刚柔相济的、轻沉兼备的、松活弹抖的螺旋式的整体劲。要想练好太极拳,就必须深刻地理解放松用意的重要性,要体悟“松为太极拳术之灵魂”这句话。何谓太极拳放松的主要环节?要解决放松的问题,首先要在松肩、松胯和锻炼胸腰运化上下功夫,而胸部开合灵活的关键又在于松肩,腰部折叠运化的关键又在于松胯。放松的一个标准,叫做松透。何谓松透,它的内涵至少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松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个关节轴的旷量松活,二是以丹田为核心带动肢节顺逆缠绕之柔韧性的活。关键在于通过打拳,特别是通过松腰和胯裆劲的锻炼,不断增强关节的松活、韧带的柔韧和肌肉的弹性。从而做到“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使周身各个环节都能随心所欲地达到圆活、灵敏、滑润,变化轻快,使各个有轴的关节,旷量不断加大,可以向四面八方自由地转动,以保证发劲时节节畅通,极快地把周身之力调整集中到施力点上去。从动作的形态上来讲,要求松圆,动作非圆即弧,在腰胯的带动下,身体各部做螺旋的缠绕运动,合而螺旋,开而螺旋,沉也螺旋,起也螺旋,处处体现了公转自转的运动规律。修炼太极拳。无不以底桩沉稳,腰身活泼,上肢轻灵为要旨。轻是保证全身内外放松的必要条件,每打一势轻轻运行,只有用力越少越好的轻的练法,动作才能越练越灵活,才能达到“一羽不能加”的高度敏感性。灵是轻的发展。不轻就不能松,不松就不灵活。太极拳的动作始终是螺旋式、抽丝式的内外协调运动,使全身各部位圆活无滞、富于弹性和韧性,所以“松活”能随时灵活地集中于某一点,从而能发展力量和速度,如拳论中所说的“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灵活变化,周身一家,发劲完整。轻是保证全身内外放松的必要条件,所以拳论中说“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每打一势轻轻运行,只有用力越少越好的轻的练法,动作才能越练越灵活,才能达到“一羽不能加”的高度敏感性。灵是轻的发展。不轻就不能松,不松就不灵活。要继承和发扬太极功夫,就要从基本的要领去做,要从“松”字入手,松则沉,沉则轻,轻则灵,灵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化则发。松击。诸如短劲、透劲、惊弹劲、崩炸劲等就是太极功夫的松击手段,以松透全身的整劲求得快准、冷狠、入里透内、惊心动魄的击打效果,拳论所谓极柔软而后极坚刚的内劲就是松击的体现。太极宗师杨澄甫在世时,有人问他:“未见您用多大劲,何以将人打出去那么远,打得那么脆呢?”杨宗师答曰:“我是松着劲打的。”若要体悟松击,最好是先解决如何理解和认识“松”与“紧”的实际问题,这样处理有利于进行“由松入柔积刚”的技击训练。很多太极拳爱好者在练拳时往往强调一个“松”字,因为“松”为太极拳术之灵魂。但也不能不谈一个“紧”字,疏忽了“紧”,就可能不符合太极拳阴阳之道。太极拳锻炼要求的放松,是自然的放松、绵柔的放松、轻灵活泼的放松、‘用意不用力’的放松;太极拳锻炼要求的缩紧,亦为自然的缩紧、绵柔的缩紧、轻灵活泼的缩紧、“用意不用力”的缩紧。这与现代汉语注释的“松”,“紧”’完全是两回事……只有松紧结合才是产生弹力(伸缩力、爆发力)的基础和条件。松紧结合质量,决定太极拳推手时的发放质量——冷弹脆快的标准度。太极拳练得越松,内劲就越整;劲越整,打击点越小;点越小,穿透力就越大。这就是把松紧练至恰到好处的结果,亦是松击的功夫。松空。全体空灵,应物自然。松的程度越高,功夫也就越深。反过来,功夫越深,对松的质量要求也就越高。应物自然是人的功夫练至虚无至极时,身上在受袭时突然表现出来的一种自然反应。林墨根老师深入浅出的说:“松干净了就是松空,不要看得太玄了。”练太极拳至少有四空:第一要心空,思想要空。练久后则熟能生巧,自可以练来不加思索,心空自然,体内生理机能,就自然发动。第二要手空——两手心空松,太极拳出手姿势,无论阴手阳手,必要像挟有一个皮球在手中一样,手指亦需在动,手必须要空。第三要脚空——两脚心要空松,足心空出,则足心的涌泉穴不受阻塞,气机自易流出。第四要胸空。武式太极名家郝少如先生说:“要空中有松,松中有空。”松空是练太极拳到了无形无象的高级阶段,此阶段没有几十年的潜心追求和明师高人指点,无法达到。有些追求深入研练的习拳发烧友看了不少拳书和请教了一些名师,仍未能使其练拳时松到好处,其中原因之一是没有明师正传。杨式太极名家董英杰先生在《太极拳释义》一书中说:“不得真传,身体略壮,学拳十年,终是糊涂。”要想在拳架和推手中把松练到好处,若没有一位有师承、明拳理、熟拳法、身怀太极功夫的明师(不是有名气的名师,既名又明的老师当然更好)的言传身教,那是难以悟得透彻和感受良好。因为对太极拳而言,其动作的细微之处及道理的深奥玄妙处,多有可以意会而难以言传的困难,只有经过明师点拨和自己的刻苦研练,才可悟其真义。如内功心法就不是说几句话或看多几眼所能搞得说清楚的。有太极名家说:“‘松’,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从某个角度讲,能松一分,功夫就上一分。要真正达到太极拳所要求的松,恐怕非经过高人的指点才能行,由于各人的悟性不同,松到了一定的坎上,就过不去了,需要老师的引导。”&拳友们大多知道初学慢练的重要性,只有慢练的功夫到了一定程度后,才可开始由慢到快,快而后慢,慢能慢到十分,快也能快到极致,如此反复锻炼才能极虚极灵,又能极重极轻,快慢轻重,随心所欲。能轻则松,能松则快,能缓则内劲增长,不用力而自然沉重。在慢练有了功夫后,就可随心所欲地练快。能够快而不乱,轻而不浮。要出功夫,必须把架子放慢,一招一式,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都不要放过。以慢练松才好采气、养气,摧僵化拙。不但能体悟拳架的细微变化和求得架子工整,也容易练出周身一家的内功来。怎么个以慢练松呢?不是谁都能练到位了,松得透了,那首先要看各家老师的教法如何,然后加上学生的悟性和苦功有多少。总而言之,练拳既要大松大柔,又要恰到好处,道法自然,不要有拔苗助长的生硬做法。不论疗病、保健,都应抱着练功夫的信念来练习太极拳,在“心静用意,身正体松”的原则下,认真正确地一个姿势一个姿势的练习符合武术含义的动作。练习太极拳要求思想放松和肌体放松,思想集中,使大脑皮层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消除大脑疲劳,活跃情绪,恢复神经系统的平衡,增进新陈代谢的机能,从而直接影响内分泌的平衡和免疫力的增强,提高了人们对疾病的抵抗力,减缓衰老进程。郑曼青先生说:“体如能松,则百病不得上身,因体能松,则气血流畅,筋脉和同,五脏始得平衡,上中下三焦,了无阻碍,则病何能侵其体也……茍能得其健康,便是袪病,能袪病,即能延年”。所以说,无论是对功夫派的爱好者还是健身派的爱好者来说,下功夫揣摩放松,细心体悟练松,确是能使自己的拳艺产生质的飞跃。当然练拳放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花许多时间和汗水,只要潜心刻苦修炼,总会取得成效的。明天精彩继续......※ 下拉屏幕可以参与文章评论&※这篇文章太好了!给您的亲人和朋友看看吧!推荐微信公号:yunshuimingyi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可关注欢迎关注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倾听您内心的声音创造内外在皆美好富足的生活传统杨氏太极拳班侯直系● 官网:& &或百度太极云水网● 太极拳招生,点击本文左下 阅读原文邯郸市长兴太极拳培训中心邓老师 电话(微信):135 孙老师 电话(微信):187 QQ : & & 太极拳交流QQ群: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谢谢】欢迎荐稿:传统杨氏太极拳班侯直系(taijiyunshui)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taijiyunshui杨氏太极拳创始以来,花开两枝,分别以杨班侯、杨健侯为代表。杨班侯这一支派沿袭杨禄禅所创套路进一步完善,集杨、武氏之精华,拳架和攻防上将杨氏之舒展大方和武氏之小巧紧凑融为一体,人们将这一支派称为杨氏太极拳老架,亦称“传统杨氏太极拳班侯直系”。热门文章最新文章taijiyunshui杨氏太极拳创始以来,花开两枝,分别以杨班侯、杨健侯为代表。杨班侯这一支派沿袭杨禄禅所创套路进一步完善,集杨、武氏之精华,拳架和攻防上将杨氏之舒展大方和武氏之小巧紧凑融为一体,人们将这一支派称为杨氏太极拳老架,亦称“传统杨氏太极拳班侯直系”。“”“”、
“”“”“”“”“”
“”“”“”“”“”
“”“”“”“”“”“”“”“”处
“”“”“”“”
“”“”“”“”“”“”“”“”“”“”“”“”“”“”“”“”“”
“”“”“”“”“”“”“”
“”“”“”
收藏&16684
TA的引荐TA的最新收藏[转]&[转]&[转]&[转]&[转]&[转]&[转]&[转]&不做“牛毛”——我练太极的几点心得——孙鹏 ——中国武术在线 武林寄语
不做“牛毛”——我练太极的几点心得——孙鹏
文/孙鹏 2013年
练太极者如牛毛,成者如牛角。我在跟随青岛薛举进老师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觉得此言一点不假,很多人学习太极拳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未知太极的内涵和定义,那么我们学习太极拳怎样才能从&牛毛&变成&牛角&呢?我在这几年的学习当中有了一些肤浅的思考和体会,下面写出来,请拳友们指正。
一、拜访明师虚心苦练
三年苦练不如明师一点,要想学好太极拳,一定要寻访明师,一位好老师重要的是要有修养、明拳理,而且身怀绝技、宅心仁厚、诲人不倦。我十分有幸找到了这样的一位明师,在刚开始学习太极拳时,薛举进老师就告诫我们学拳性要顽钝,不可取巧,只有苦练,无快捷方式可寻,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两日不练行家知道。通过这几年的学习,我感觉要学好太极拳,首先要加强腿部基本功的锻炼,每天要坚持压腿踢腿练习,切勿一曝十寒,韧带必须要抻开,只有这样动作才能做到位,一些高难度的动作才能做出来。再一个学拳一定要虚心,拳无止境,学一辈子拳,改一辈子拳。初学拳时最好找个比较喜欢的拳架,一猛子扎进去,应当达到一想练拳就兴奋的程度,这样才能培养起兴趣来。在习练拳架时要先慢后快,在速度上尽量放慢,以利于揣摩思考动作的正确与否,&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只有在缓慢运行中才能全神贯注的去思考、揣摩运行规律,内劲转换等,从头至足一招一势进行纠正,看看拳架是否到位,上下是否连贯协调,必须先重形后重意,先做到&形似&,然后&神似&。在纠正每一单式后,都要将这个式子作为&桩&来站一段时间,透彻地领会每个单式的来龙去脉,理解其攻防含义,时间久了,姿势、动作就会逐渐趋于正确定型。不易改变和遗忘,这样才能把太极拳打出韵味,体现出内涵,给人一种优美、完整、充实饱满的感觉。
二、拳架正确& 注重眼法
松是太极拳的灵魂,有些太极拳友患上了心脑血管疾患,有一重要原因就是松腰没到家;松腰不好,上实下虚;气滞于上,发劲越多,隐患越大,所以说你能达到的太极拳水平取决于你对松软的体悟程度。在习练太极拳当中,我深刻地体会到要想体松,首先要懂架子,求身法的正确,只有姿势正确的放松,才是真正意义的松,一拳一势要循规蹈矩,手、眼、身、法、步的要求必须认真对待。每一个动作都要有个拳势定形,太极拳的身法要求是全身松静,项松竖,下颌稍收,颈贴衣领,头向上顶,身躯要随沉气与头反向对拉拔长,沉肩坠肘,胸微含,肩里卷,背部肌肉有舒展而微微隆起之意,时间久了,两肩与背脊可呈现为向后圆拱的弧形,这种感觉就是古人所说的&气贴背&。松腰落胯,双膝相合,十趾有趴地之意,腕要灵活有力。松腕在太极拳中非常重要,如果腕部不松,则接劲、发劲皆受其制。脚的起落要轻灵,进步宜低,两脚都应根据&先收后开&的轨迹运行,不可直来直去。这样把姿势摆正确了,我们再来讲究松,松包括内松和外松,内松即意松,指的是精神内敛;外松即体松,就是将身体拔长,任何关节都要有一个对拉拔长的意识在里面。拔是一种前、后,左、右,上、下等对称的对拉,指的是周身松开,决不是简单的将身体往上顶或下落。怎样才能做到放松呢?我的体会是首先要心静,心静才能体松,就是要我们在练拳时一定保持精神贯注,心无杂念,其次,要特别注重眼法与肢体动作的协调配合,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传神全在于眼,不善于运用眼法,动作就没有生气,所以眼睛要正 视用力方向,凝神注目,随动作的变化而变化,视手时则以前手中指为主,动作时意欲去何处,眼神先去,停势时目光经食指前视,延展及远,颈项也要随着目光转动,松竖而不僵硬。如果眼神和招式配合得十分恰当,就会把太极拳的内涵和韵味充分表现出来,使整个动作更加协调,而富有感染力。
三、假设敌人& 腰脊发力
我们练太极拳时,如果不会用腰带动四肢运动,就等于不会练太极拳;&腰不动,手不发&。太极所有动作都是以腰带动四肢,腰椎不动,四梢纹丝不动,打拳向外的开和向内收缩的合,都是以腰脊为主,如果没有腰的主宰,发出来的劲就只会是零乱的局部之力,而非浑身的整体之劲。要想能使腰胯发力,我们主要要注意转腰、拧胯的瞬间反弹,犹如旋转强劲的弹簧,撒手便回弹,拧的越慢蓄力越足,撒的越快回弹力越大,在发劲放劲时要做到拧腰、扣裆,腰劲旋拧,裆劲扣住,可使发劲快猛迅疾,力达梢节。一定要明白腰的转动是有规律的,动作欲向左则腰先向右转,欲向右则腰先向左,转腰时要定住膝管住胯,腰转胯不动。在练习太极拳中发劲的动作时,大多数人往往只重视怎样蹬脚、抖胯、转腰等,而发劲的过程是先合后开,蓄而后发,所以根据我的体会,我们最应重视的不是该怎么发,而是该怎么合,如果没有内劲可合,或者合不住劲,又哪有劲可以发得出来呢?所以,要先学会合,发力时,腰部要向后挺,劲贯脊中,劲向前去,因为腰的自然生理状态是向前弯曲的,腰一挺,则由曲变直,曲短直长,其劲力则向上下延伸。至于怎样用腰,我们开始可从腰部旋转弧度很明显的拳式中去体会,如单鞭,搂膝拗步等,反复练习单式,可重复几十遍,慢慢就会有所悟。再一个我们在打拳行架时一定要有意识地树立假设敌,要有攻防格斗的内在意识,做到眼前无人似有人,对套路的每一个动作的技 击含义要弄明白,弄清每个动作的运作路线和力点所在,这样整个身体就会表现出一种勇敢、沉着、无畏的气概来。
四、衔接圆活& 身手对拉
太极拳要求动作圆活连贯,演练起来像行云流水一样连绵不断。怎样才能连绵不断呢?我在练习拳架中体会到,每个式子与式子之间的过度动作才是至关重要的,练太极拳有断劲是因为没有把一套拳看成是一个整体,而是当成了一个一个单独动作,这个动作完成了,再进行下一个动作,是思想意识断了,动作也就出现了停顿,这就造成断劲。所以到每个定式时,要似停非停,前一动作将停止时,下一动作已开始动了,这就是所谓阴极阳生,阳极阴生,把每一个动作的结束看成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后面的动作是被前一个动作的意气催发出来的,如:搂膝拗步的转换,前推的手不要随着重心的后移而立即缩回,而是继续前送,然后再松腕回带,这个改变就可以克服断劲现象,也就是薛老师常说的欲左先右,欲前先后,这样势势之间衔接就自然柔顺,没有一丝间断和停顿。这中间还要特别注意脊柱的主动旋转,尤其是上式结束向下式过渡过程中,要做到脊柱的主旋转,这样更会使拳架看起来有连绵不断的感觉。另外在习练拳架时,要清楚每一个动作里面都要有身手四肢的对拉劲,举个例子:你站在墙边推墙,怎么才能推的有劲,脚得向后蹬,身体成半圆,这才有劲,才能把腿力腰力背力都用上。因此手向前伸,则身向后撑。如双手向左移,则身体须向右走。手与身好像互相对拉,所以云手时的右手往前往左往上运动,右胯则应该同时暗暗往后转,再如揽雀尾掤抱球的左手往前运动,右胯就应该是同时暗暗往后转,而左手前掤时,手的向前掤出的力量是由于腰脊的向后撑所引起的,只有这样,每一个动作才能有一种沉稳的掤劲在里面,而掤劲是太极拳的灵魂,它可以使你拳架饱满浑厚,使人看起来有一种顶天立地,支撑八面的气势。
太极拳是一种智慧拳,是一门艺术,蕴涵了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饱含无穷的哲理。上面是我在练习太极拳当中体会到的几点心得,以后还需要我们在掌握拳架动作的基础上,不断去琢磨领悟,慢慢积累,共同进步,逐渐达到太极拳的较高境界。
孙鹏:曾获全国第六届杨氏太极拳比赛男子其他太极拳术第一名,其他太极剑第二名;2012第七届香港国际武术比赛其他式太极拳术第一名,其他式太极刀术第一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