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某0.3mol的物质分成相等质量的两份,其中一份的物质的量ppt还是0.3mol吗?

(2011?泰州一模)将100mL稀硝酸和稀硫酸的混合酸溶液平均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9.6g(假设此时硝酸只被还原为NO,下同);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OA段产生的气体是NO,BC段产生的气体是H2B.A点对应消耗NO3-物质的量为0.1molC.B点对应的消耗铁粉的质量为8.4gD.原混合酸溶液中H2SO4浓度为2.0mol?L-1
分析:三个过程O→A为:Fe+4H++NO3-=Fe3++NO↑+2H2O,A→B为:2Fe3++Fe=3Fe2+,B→C为:Fe+2H+=Fe2++H2↑,金属与硝酸和硫酸的混酸反应时要利用离子方程式计算,若反应后硫酸有剩余,金属再与硫酸反应.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Fe与混酸反应发生三个过程O→A为:Fe+4H++NO3-=Fe3++NO↑+2H2O,A→B为:2Fe3++Fe=3Fe2+,B→C为:Fe+2H+=Fe2++H2↑,故A正确;B.由方程式Fe+4H++NO3-=Fe3++NO↑+2H2O,再根据消耗的铁为5.6克即铁的物质的量为0.1mol,可以求出消耗的NO3-为0.1mol,故B正确;C.由方程式2Fe3++Fe=3Fe2+利用Fe3+可求出生成的Fe2+为0.15mol,再根据Fe原子守恒n(Fe)=n(Fe2+)=0.15mol,所以消耗的铁粉为0.15mol×56g/mol=8.4g,故C正确;D.综合分析整个反应过程,最后溶液为FeSO4溶液,利用FeSO4中Fe原子与S原子相等,反应消耗Fe的总质量为11.2克,n(Fe)总=0.2mol,故n(H2SO4)=0.2mol,而混酸分成两份进行反应,所以溶液的体积为0.05L,故C(H2SO4)=4 mol?L-1,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金属与硝酸的混酸反应,要注意反应的几个阶段,根据每个阶段的离子方程式进行计算.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化学
(2011?泰州一模)缓冲溶液可以抗御少量酸碱对溶液pH的影响.人体血液里最主要的缓冲体系是碳酸氢盐缓冲体系(H2CO3/HCO3-),维持血液的pH保持稳定.己知在人体正常体温时,反应H2CO3?HCO3-+H+的Ka=10-6.1mol?L-1,正常血液中c(HCO3-):c(H2CO3)≈20:1,lg2=0.3,lg5=0.7.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当过量的碱进入血液中时,发生的反应只有:HCO3-+OH-=CO32-+H2OB.由题给数据可算得正常人血液的pH约为7.4C.血液中存在:c(HCO3-)+c(OH-)+2c(CO32-)=c(H+)+c(H2CO3)D.正常人血液内不会存在以HCO3-/CO32-为主的缓冲体系
科目:高中化学
(2011?泰州一模)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OH)2+4KOH+2Fe(OH)33Zn+2K2FeO4+8H2O,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FeO42-+8H2O-6e-=2Fe(OH)3+10OH-B.充电时阴极附近溶液的pH变大C.放电时,负极材料为ZnD.放电时,每转移0.2&mol电子,正极的质量减少6.5&g
科目:高中化学
(2011?泰州一模)近年来高锰酸钾在饮用水和工业污水处理领域的消费增长较快.实验室可用软锰矿(主要成分MnO2)为原料制备高锰酸钾.其部分流程如下:(1)实验中采用铁坩埚而不用瓷坩埚的原因是在高温下,瓷坩埚可以和KOH发生反应SiO2+2KOH═K2SiO3+H2O,腐蚀瓷坩埚;(2)KOH、KClO3、MnO2共熔制得绿色K2MnO4的化学方程式&KCl+3K2MnO4+3H2O,KClO3+3MnO2+6KOH KCl+3K2MnO4+3H2O,;(3)通入CO2,可使MnO42-发生歧化反应,生成MnO4-及MnO2,则K2MnO4完成反应时,转化为KMnO4的百分率约66.7%(精确至0.1%)(4)若通入CO2太多,则在加热浓缩时,会有KHCO3晶体和KMnO4晶体一起析出.(5)在加热、浓缩、烘干的过程中温度不宜过高,其原因是温度过高会导致KMnO4分解;加热时用玻璃棒不停搅拌溶液的目的是受热均匀,有利于蒸发溶剂.
科目:高中化学
(2011?泰州一模)在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A和3molB,保持温度为30℃,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下列反应:A(g)+2B(g)3C(g),达到平衡后生成1.2mol&C,此时,平衡混合气中C的体积分数为ω;若将温度升高到70℃后,其他条件均不变,当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为2.1mol.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填“增大”、“减少”或“不变”),该反应的焓变△H>0(填“>”、“<”或“=”).(2)30℃时,平衡混合气中C的体积分数ω=24%,A物质的转化率与B物质的转化率之比为3:4.(3)30℃时,若在同一容器中加入3molA、4molB和3molC,则平衡混合气中C的体积分数仍为ω,此时平衡时体系中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6mol?L-1.取某白色固体,分成相同质量的两份,用一份固体与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放出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这些气体正好中和30ml 0.1mol/L的硫酸,用另一份固体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无色无臭的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取某白色固体,分成相同质量的两份,用一份固体与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放出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这些气体正好中和30ml 0.1mol/L的硫酸,用另一份固体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无色无臭的
取某白色固体,分成相同质量的两份,用一份固体与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放出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这些气体正好中和30ml 0.1mol/L的硫酸,用另一份固体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无色无臭的气体,这些气体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产生0.4g沉淀计算这些白色固体中所含阴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该白色固体是?
解析:放出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其为 NH3氨气设NH3物质的量为 x mol2NH3 H2SO42 1x 0.1*0.03mol解得:x = 0.006mol则可知原溶液中NH4+物质的量也为 0.006mol放出无色无臭的气体,这些气体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产生0.4g沉淀说明该气体可能为CO2二氧化碳设CO2物质的量为 y molCO2 CaCO3↓1 100y 0.4g 解得:y = 0.004 mol所以原溶液中含碳的酸根离子物质的量为 0.004mol因为正负电荷必然相等,所以如果全为碳酸铵,则CO2:NH4+物质的量比应该 = 1:2而实际上比值 = 2:3则必含有碳酸氢根,且碳酸铵与碳酸氢铵物质的量之比为1:1混合每一份混合物都含有 0.002mol碳酸铵,0.002mol碳酸氢铵白色粉末总共含有0.004mol碳酸铵,0.004mol碳酸氢铵.
3:2碳酸氢铵:碳酸铵=1:1
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是是NH32NH3----------------H2SO4----------2 NH4+2
0.006mol澄清石灰水产生0.4g沉淀说明是C...
应该是碳酸铵和碳酸氢铵的混合物里面有铵离子6mmol,碳酸根离子4mmol所以里面的碳酸铵和碳酸氢铵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NH4)3H(CO3)2
气体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是碱性气体,那么固体还有铵根离子,正好中和30ml 0.1mol/L的硫酸,那么铵根离子是0.006mol,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无色无臭的气体,说明酸性比盐酸弱,是碳酸,这些气体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产生0.4g沉淀,所以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是0.004mol,白色固体中所含阴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3:2,该白色固体是碳酸铵和碳酸氢铵1:1混合物...
放出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说明是铵盐 后边又说 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无色无臭的气体,这些气体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产生0.4g沉淀 说明有碳酸根有碳酸根的铵盐 就是碳酸氢铵啦 至于计算结果 参照上面的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其阳离子呈碱性,其阴离子呈酸性,有两种物质符合上述条件:NH4HCO3或(NH4)2CO3
该白色固体为碳酸氨(NH4)2CO3其他的就可以算出来了试题分析:第一份混合液中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19.6g(0.3mol)Cu,由3Cu+8H++2NO3==3Cu2++2NO↑+4H2O可求出NO3-物质的量为0.2mol,选项A正确。由题设图像知,向第二份混合液中逐渐加入铁粉发生的反应依次是:OA段Fe+4H++NO3-==Fe3++NO↑+2H2O,AB段Fe+2Fe3+==3Fe2+,BC段Fe+2H+==Fe2++H2↑,达到A点时0.2mol铁刚好将0.2mol
NO3-耗完,生成0.2mol的Fe3+,B点时,生成0.3mol的Fe2+。达到C点时反应结束,最终溶液中溶质为FeSO4(0.4mol),根据SO42-守恒,c(H2SO4)=0.4mol÷0.1
L=4mol·L-1,故A、B、C选项均正确,错误的选项是D。
考点:本题考查金属铁、铜与稀硝酸的反应以及化学计算。
点评:学生在做此类题目时,应当先分析反应的过程,即先发生的是哪一步反应,后发生的是哪一步。计算离子时注意用离子方程式计算。还需要用到一些解题技巧来简化计算过程,比如合理使用守恒原理。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化学
化学实验室通常用粗锌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因此在制氢废液中含有大量的硫酸锌.同时,由于粗锌中还含有铁等杂质,使得溶液中混有一定量的硫酸亚铁,为了充分利用制氢废液,常用其制备皓矾(ZnSO4?7H2O).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制氢气的废液为原料来制取皓矾.制备皓矾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已知:开始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到沉淀完全的pH范围分别为:Fe(OH)3:2.7-3.7Fe(OH)2:7.6-9.6&&Zn(OH)2:5.7-8.0试回答下列问题:?(1)加入的试剂①,供选择使用的有:氨水、NaClO溶液、20%的H2O2、浓硫酸、浓硝酸等,最好选用20%的H2O2,其理由是将制氢废液中的Fe2+氧化成Fe3+,同时避免引入新的杂质;(2)加入的试剂②,供选择使用的有:a、Zn粉,b、ZnO,c、Zn(OH)2,d、ZnCO3,e、ZnSO4等,可选用bcd;(3)从晶体1→晶体2,该过程的名称是重结晶;(4)在得到皓矾时,向晶体中加入少量酒精洗涤而不用水的原因是为了冲洗掉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防止晶体溶解,影响产率.
科目:高中化学
(2013?临沂三模)工业上利用某合金废料(含铁、铜、碳)为原料制备CuSO4和(NH4)2SO4?FeSO4?6H2O(莫尔盐)的工艺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用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定容时若俯视刻度线,则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2)步骤②和步骤③中会产生同一种气体,生成该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3)用Cu和混酸(稀硫酸、稀硝酸)制备CuSO4溶液时,为得到纯净的CuSO4溶液,混酸中硫酸和硝酸的浓度之比最好为3:2.(4)浓度均为0.1mol?L-1的莫尔盐溶液和(NH4)2SO4溶液中,c(NH4+)前者大于后者,原因是莫尔盐溶液中Fe2+的水解显酸性,抑制了NH4+的水解.(5)莫尔盐比绿矾(FeSO4?7H2O)更稳定,常用于定量分析.利用莫尔盐溶液可将酸性KMnO4还原为Mn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Fe2++MnO4-+8H+=Mn2++5Fe3++4H2O.(6)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NH4)2SO4溶液.①装置A圆底烧瓶中的固体试剂为生石灰或氢氧化钠、碱石灰等(填试剂名称).②将装置B中两种液体分离开,所需的最主要的玻璃仪器为分液漏斗(填仪器名称).③装置C的作用为吸收尾气,防止氨气污染空气.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已知硝酸铜溶液颜色为蓝色.某学校化学课外小组同学们在做铜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的实验中,发现铜和浓硝酸反应后溶液为绿色且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而铜和稀硝酸反应后溶液为蓝色,产生无色气体.为弄清反应后溶液颜色出现差异的原因,他们进行了实验探究.【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等质量的铜片,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浓HN03(14mol/L)和稀HN03(4mol/L),立即用蘸有NaOH的棉花封住试管口.充分反应后铜均无剩余.(1)Cu与浓H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用蘸有NaOH的棉花封住试管口的原因已知NO2与NaOH溶液反应中,其中NO2的还原产物是亚硝酸盐(NO2-)写出反应的化学反应式,【提出假设】假设一、因为铜离子浓度大造成的.假设二、溶液呈绿色是因为铜与浓硝酸反应时产生的二氧化氮溶于过量浓硝酸,加上和蓝色的硝酸铜溶液混在一起,使溶液呈绿色.【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3)上述实验(“能”或“不能”)证明假设一不成立,原因(4)甲同学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二,请帮他完成下表中内容(提示:NO3-在不同条件下的还原产物较复杂,有时难以观察到气体产生)
&&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①取铜与浓硫酸反应所得的绿色溶液于试管中,多次震荡,静置②取铜与稀硝酸反应所得的蓝色溶液通NO2气体③
&溶液颜色由绿色转变为深蓝色,证明假设二成立蓝色溶液变成绿色,证明假设二成立【分析推理】(5)铜和稀硝酸反应后溶液为蓝色的原理.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解答题
工业上利用某合金废料(含铁、铜、碳)为原料制备CuSO4和(NH4)2SO4?FeSO4?6H2O(莫尔盐)的工艺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用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定容时若俯视刻度线,则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2)步骤②和步骤③中会产生同一种气体,生成该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3)用Cu和混酸(稀硫酸、稀硝酸)制备CuSO4溶液时,为得到纯净的CuSO4溶液,混酸中硫酸和硝酸的浓度之比最好为______.(4)浓度均为0.1mol?L-1的莫尔盐溶液和(NH4)2SO4溶液中,c(NH4+)前者大于后者,原因是______.(5)莫尔盐比绿矾(FeSO4?7H2O)更稳定,常用于定量分析.利用莫尔盐溶液可将酸性KMnO4还原为Mn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6)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NH4)2SO4溶液.①装置A圆底烧瓶中的固体试剂为______(填试剂名称).②将装置B中两种液体分离开,所需的最主要的玻璃仪器为______(填仪器名称).③装置C的作用为______.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临沂三模
题型:问答题
工业上利用某合金废料(含铁、铜、碳)为原料制备CuSO4和(NH4)2SO4?FeSO4?6H2O(莫尔盐)的工艺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用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定容时若俯视刻度线,则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2)步骤②和步骤③中会产生同一种气体,生成该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3)用Cu和混酸(稀硫酸、稀硝酸)制备CuSO4溶液时,为得到纯净的CuSO4溶液,混酸中硫酸和硝酸的浓度之比最好为______.(4)浓度均为0.1mol?L-1的莫尔盐溶液和(NH4)2SO4溶液中,c(NH4+)前者大于后者,原因是______.(5)莫尔盐比绿矾(FeSO4?7H2O)更稳定,常用于定量分析.利用莫尔盐溶液可将酸性KMnO4还原为Mn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6)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NH4)2SO4溶液.①装置A圆底烧瓶中的固体试剂为______(填试剂名称).②将装置B中两种液体分离开,所需的最主要的玻璃仪器为______(填仪器名称).③装置C的作用为______.无土栽培试验时需要配制两份成分完全相同的营养液各1L,配方如下表(每升溶液所含溶质的量)氯化钾硫酸钾硫酸锌0.3mol0.2mol0.1mol.所配制的溶液中,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7mol/L.实验员在配完第一份溶液时发现,ZnSO4已经用完了,锌盐中只剩下了硝酸锌〔Zn(NO3)2〕、氯化锌(ZnCl2).实验员如何配得第二份营养液,请将所需溶质的物质的量填入下列横线中,若不需要某溶质,则在对应横线上填上“0”.KCl0.1mol、K2SO40.3mol、Zn(NO3)20、ZnCl20.1mol.【考点】.【分析】根据营养液中含有的离子可知,应用氯化锌代替硫酸锌,营养液中相应离子物质的量与原营养液相等,据此计算调整配方后氯化钾、硫酸钾、氯化锌的物质的量.【解答】解:原配方营养液中:n(K+)=n(KCl)+2n(K2SO4)=0.3mol+2×0.2mol=0.7mol,溶液体积为1L,c(K+)=0.7mol/L;n(SO42-)=n(K2SO4)+n(ZnSO4)=0.2mol+0.1mol=0.3mol,n(Zn2+)=n(ZnSO4)=0.1mol,n(Cl-)=n(KCl)=0.3mol,调整配方后,选用氯化锌代替硫酸锌,营养液中相应离子物质的量相等,则:根据锌离子相等n(ZnCl2)=n(Zn2+)=0.1mol,根据氯离子相等n(KCl)=n(Cl-)-2n(ZnCl2)=0.3mol-2×0.1mol=0.1mol,根据硫酸根离子相等n(K2SO4)=n(SO42-)=0.3mol,溶液中n(K+)=n(KCl)+2n(K2SO4)=0.1mol+2×0.7mol=0.7mol,故调整配方如下:选用氯化锌代替硫酸锌,并且各成份的用量分别为:氯化钾:0.1mol;硫酸钾:0.3 mol;氯化锌:0.1 mol,用氯化锌代替硫酸锌,并且各成份的用量分别为:氯化钾:0.1mol;硫酸钾:0.3 mol;氯化锌:0.1 mol;故答案为:0.7mol/L;0.1mol;0.3mol;0;0.1mol.【点评】本题以营养液配制为载体,考查溶液中离子物质的量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注意电解质溶液中电荷守恒.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赵老师 难度:0.60真题:1组卷:3
解析质量好中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质的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