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寝室工程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应住什么寝室

黑龙江工程学院宿舍_百度知道
黑龙江工程学院宿舍
是11年3表文科会计专业!?几人的?求解!!!,请问这个系住哪个寝室
忘了说我是男生了
提问者采纳
不过大学四年寝室会有不时的变动,感觉比较好,不过放心男女分隔的很科学)具体主那个寝室还要看开学的时候,大一时住的却是八人寝,有的是高层公寓,因为我当时交的六人寝的寝费。十公寓是八人寝(目前这个公寓是男女混寝。六人寝有的是普通的。高层虽然不错但是屋内信号差。我住的是普通六层楼的黑工程女生住的公寓分六人寝和八人寝。一切都不好说
我是男生 会计男生宿舍什么样啊
你被分到六人寝的希望是极大的。怎么说,男生住的六公寓简直是条件简陋到极致了。而且听说6公寓要扒了。所以可能性极小。哥们你得多点背才能分到最破的寝室啊,其实除了6公寓,我觉得黑工程的住宿条件真的不错。11公寓是高层,下面就是游泳馆,羽毛球馆,和浴池。会计系的女生真的很多,我是09级的,我班22个女生,8个男生。so······我说过,寝室四年会变动的。你可以去学校问问楼下的大妈。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有可能6人 也可能8人 本科生在东区
二公寓 三公寓 五公寓 六公寓 七公寓 九公寓 应该都是六人寝的
十公寓男女混寝 是8人寝室的 11公寓现在好像只住女生 是4人寝室
你分到六人寝室的概率比较大 我是刚从黑工程毕业的 算是是学姐 希望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有问题可以追问。
学姐 会计系女生多吗?男女比例大概多少啊
会计属于管理系 管理的女生灰常多。。。至于比例这个我还真不是太清楚 不过我踢会计班的同学上过课 放眼望去 男生寥寥无几。。。
我也是11年3表文科会计专业,不知道会住在哪个宿舍啊,去那学校看了感觉一般,本人是男生,求解!!!了解清楚之后麻烦告诉我一下,谢谢
应该是住11公寓 高层
6人寝的 设施不错
我是男生 会计男生宿舍什么样啊?
黑龙江工程学院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黑龙江工程学院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报
发布时间: 15:35:15 阅读次数:929
第一章&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1
一、毕业生的规模与结构...................................................................................................1
&&(一)毕业生总体规模...................................................................................................1
&&(二)毕业生院系分布...................................................................................................1
&&(三)毕业生专业分布...................................................................................................2
二、毕业生就业率...............................................................................................................3&
&&&&&&(一)就业率总体情况...................................................................................................3
&&&&&&(二)各院系就业率.......................................................................................................3
&&&&&&(三)各专业就业率.......................................................................................................4
三、毕业流向......................................................................................................................6
四、就业分布.......................................................................................................................7
&&(一)就业单位性质分布...............................................................................................7
&&(二)就业行业结构.......................................................................................................8
&&(三)用人单位规模结构..............................................................................................10
&&(四)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12
第二章&就业主要特点................................................................................................................12
一、促进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措施......................................................................................12
&&&&&&(一)领导重视、健全组织机构、突出就业工作的重要地位..................................12
&&&&&&(二)开拓市场、创建就业基地、努力为毕业生拓展就业空间..............................13
&&&&&&(三)精心指导、加强就业教育、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就业指导体系..................13
&&&&&&(四)完善机制、加强跟踪反馈、实现招生--培养--就业良性循环.........................14
二、对学校就业指导服务的满意度..................................................................................15
第三章&就业质量相关分析........................................................................................................16
一、毕业生收入情况..........................................................................................................16
&&&&&&(一)毕业生总体收入情况..........................................................................................16
&&&&&&(二)月收入分布情况..................................................................................................16
&&&&&&(三)各院系月收入变化趋势......................................................................................17
&&&&&&(四)各专业月收入变化趋势......................................................................................18
二、专业相关度..................................................................................................................19
&&&&&&(一)总体专业相关度..................................................................................................19
&&&&&&(二)各院系的专业相关度..........................................................................................20
&&&&&&(三)各专业的专业相关度..........................................................................................21
三、职业期待吻合度.........................................................................................................23
&&&&&&(一)职业期待吻合度.................................................................................................23
&&&&&&(二)职业不符合期待的原因.....................................................................................23
&&&&&&(三)各专业职业期待吻合度.....................................................................................24
四、就业现状满意度情况.................................................................................................25
&&&&&&(一)总体就业现状满意度.........................................................................................25
&&&&&&(二)对就业现状不满意的原因.................................................................................25
&&&&&&(三)各院系就业现状满意度.....................................................................................26
&&&&&&(四)各专业就业现状满意度.....................................................................................27
五、离职情况.....................................................................................................................28
&&&&&&(一)毕业半年内离职率.............................................................................................28
&&&&&&(二)离职类型和原因.................................................................................................28
&&&&&&(三)各院系离职率.....................................................................................................29
&&&&&&(四)各专业离职率.....................................................................................................30
第四章&就业发展趋势分析.......................................................................................................31
一、就业总体趋势的判断.................................................................................................31
&&&&&&(一)就业工作顶层设计科学合理.............................................................................31
&&&&&&(二)毕业生就业市场趋于稳定.................................................................................31
&&&&&&(三)毕业生就业品牌基本形成.................................................................................31
&&&&&&(四)就业工作机制日趋完善.....................................................................................31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32
&&&&&&(一)主动适应、积极调整拓展服务面和就业市场.................................................32
&&&&&&(二)突出特色、大力实施就业品牌发展战略.........................................................32
&&&&&&(三)加强领导,建立全员参与协调配合的就业工作体系.....................................32
第五章&对教育教学的反馈......................................................................................................33
一、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度评价.....................................................................................33
&&&&&&(一)校友满意度评价.................................................................................................33
&&&&&&(二)各院系对学校的满意度评价.............................................................................33
&&&&&&(三)各专业对学校的满意度评价.............................................................................34
二、对教学的满意度与反馈.............................................................................................36
&&(一)教学满意度评价.................................................................................................36
&&(二)知识的总体满意度评价.....................................................................................37
&&(三)核心课程重要度、满意度评价.........................................................................38
黑龙江工程学院
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第一章&&&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的规模与结构
(一)毕业生总体规模
&&&&&黑龙江工程学院2014届毕业生共计3581人,其中本科毕业生316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88.5%;专科毕业生413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1.5%。
图1-1&&&&2014届各学历毕业生人数分布
(二)毕业生院系分布
&&&&&&我校2014届毕业生分布在14个院系,各院系毕业生人数如下图所示。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测绘工程学院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艺术与设计系
人文与社会科学系
国际交流合作中心
职业技术学院(专科)
图1-2&&&&各院系2014届毕业生人数统计
(三)毕业生专业分布
&&&&&&我校2014届毕业生共涵盖45个专业,各专业毕业生人数如下图所示。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科学与技术
汽车服务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测控技术与仪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信息与计算科学
丰田班(专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科)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科)
工程测量技术(专科)
工程机械运用于维护(专科)
会计与审计(专科)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科)
汽车技术与应用(专科)
图1-3&&&&各专业2014届毕业生人数统计
二、&毕业生就业率
就业率是反映大学生就业情况和社会对学校毕业生需求程度的重要指标和参考依据,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报告工作的通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计算公式为:毕业生就业率=(已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
根据《关于调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库结构及代码标准的通知》【教学司函{2014}1号】,毕业生总人数=(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科研助理+应征义务兵+国家基层项目+地方基层项目+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升学+出国出境)+(待就业+不就业拟升学+其他暂不就业)。已就业毕业生人数=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科研助理+应征义务兵+国家基层项目+地方基层项目+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升学+出国出境。
(一)就业率总体情况
截止到日,我校2014届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为96.6%&,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96.5%&,专科生就业率为97.7%。
图1-4&&&&2014届毕业生总体就业情况
(二)各院系就业率
&&&&我校2014届各院系就业率如下图所示,其中,9个院系高于2013届同期就业率,2个院系与2013届持平,2个院系低于2013届同期就业率。
图1-5&&&&2014届、2013届各院系就业率对比
(三)各专业就业率
&&&&我校2014届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如下图所示,其中,20个专业高于2013届同期就业率,7个专业与2013届持平,13个专业低于2013届同期就业率,5个专业为新增专业。
图1-6&&&&2014届、2013届各专业就业率对比
三、毕业流向
&&&&根据毕业生就业去向统计数据,毕业生毕业流向主要包括协议就业、国内升学、出国出境、自由职业、预征入伍和未就业(包括待就业、不就业拟升学和其他暂不就业)等等。截止到日,全校3581名毕业生中协议就业94.61%、国内升学3.69%、出国出境0.26%、自由职业1.21%、预征入伍0.23%。其中,协议就业94.61%,与全国非“211”本科院校平均数据(81%)相比,高13个百分点;未就业5.4%,与全国非“211”本科院校平均数据(12.48%)相比,低7个百分点。
图1-7&&&&2014届毕业生毕业流向分布
四、就业分布
(一)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1.总体单位性质分布
&&&&我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的单位性质涵盖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其他企业、科研设计单位、事业单位等类别,其中,80%左右的毕业生就业于各类企业,主体流向工程实践单位,与我校“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定位相一致。
科研设计单位
图1-8&&&&2014届毕业生总体单位性质分布
2.各专业单位性质分布
&&&&我校2014届毕业生各专业单位性质分布如下图。
图1-9&&&&2014届各专业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类型分布
注1:本校2014届各专业非政府或非营利组织(NGO等)用人单位的比例均不足1%,没有包括在图中。
注2:本校2014届交通运输等专业因回答该问题的样本数较少,没有包括在图中。
(二)就业行业结构
1.总体行业分布
根据我校毕业生就业行业人数统计,排名前六位的行业为建筑业34%、交通工具制造业8.5%、机械五金制造业6.2%、金融业(银行/保险/证券)5.8%、电子电气仪器设备及电脑制造业5.7%、各类专业设计与咨询服务业5.1%。建筑业、交通、机械制造业为我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流向,这与我校的专业结构设置及人才培养定位相一致。
行业类名称
就业毕业生的
人数百分比
本校就业于
该行业类的毕业生
半年后的月收入
同类院校就业于
该行业类的毕业生
半年后的月收入
交通工具制造业
机械五金制造业
金融(银行/保险/证券)业
电子电气仪器设备及电脑制造业
各类专业设计与咨询服务业
图1-10&&&&2014届毕业生就业行业总体分布
&&&&2.各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行业
我校2014届毕业生各专业就业行业分布如下图所示,就业行业与各专业的培养目标相一致。
本校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塑料用品制造业
塑料用品制造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
铁制品制造业
高速公路、街道及桥梁建筑业
汽车制造业
车辆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汽车制造业
土地规划业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高速公路、街道及桥梁建筑业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SPAN&
汽车制造业
电子信息工程
导航、测量、医疗电子和控制仪器制造业
建筑基础、结构、楼房外观承建业
会计、审计与税务服务业
会计学(中外合作办学)
储蓄信用中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汽车制造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系统设计服务业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住宅建筑施工业
建筑基础、结构、楼房外观承建业
汽车服务工程
汽车保养与维修业
软件开发业
高速公路、街道及桥梁建筑业
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高速公路、街道及桥梁建筑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计算机系统设计服务业
遥感科学与技术
数据处理、托管和相关服务业
建筑装修业
汽车制造业
图1-11&&&&2014届毕业生主要专业就业行业分布
注:本校2014届交通运输等专业因回答该问题的样本数较少,没有包括在图中。
(三)用人单位规模结构
1.总体单位规模机构
我校2014届毕业生主要集中在规模1000人以上的大型用人单位工作,比例为51%,与2013届(50%)基本持平;其次是在规模301-1000人的单位工作,占比20%;在300人以下和50人以下规模的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比例分别为17%、12%。
图1-12&&&&2014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规模分布
2.各专业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规模
我校2014届各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规模如下图。
图1-13&&&&2014届各专业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规模分布
注:本校2014届交通运输等专业因回答该问题的样本数较少,没有包括在图中。
(四)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
我校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覆盖范围较广。其中52.6%的毕业生在黑龙江省内就业,这与我校“立足龙江,面向行业,辐射全国,培养满足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特点相符合。其它地域分布较多的省份是辽宁5.4%、河北5.2%、山东5.2%、天津4.0%、江苏2.6%、广东1.7%、北京1.6%、浙江1.3%等等。
图1-14&&&&2014届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
第二章&&&&就业主要特点
&&&&我校贯彻“以生为本,为生尽责”的就业工作理念,按照“科学谋划、强基固本、优化体系、增量提质”的总体工作方针,构建多元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培育完善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90%上,在省内院校中名列前茅。
一、促进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措施
(一)领导重视、健全组织机构、突出就业工作的重要地位
学校不断完善党委领导、部门统筹、院系负责、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长效机制,为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1.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把就业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党委书记作为学校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学校就业工作的规划和部署。学校党委坚持就业工作例会制度,每月定期听取就业工作汇报,讨论对策,制定措施,并给与就业工作政策、人员、经费上的全力支持。每年定期召开就业工作会议,对就业工作进行总结表彰,部署下阶段就业工作。学校党委实施就业工作定点联系制度,一对一地帮扶和推进院系就业工作。学校主要领导坚持深入用人单位及各院系调研就业工作,分析就业工作走向,开拓就业市场,有针对性地解决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构建校院两级管理、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格局。学校始终把就业工作当作学校发展的战略任务,2012年出台新的《就业工作管理办法》、2014年出台《关于加强就业工作“四个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全员抓就业,校院两级管理的就业工作职责,形成了党委领导、部门统筹、院系负责、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机制。成立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党政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体系。院系主要领导全面负责各院系的就业工作,分管领导协力配合,广大教师全员参与。招生就业处负责就业工作的综合指导,各院系负责本院系毕业生就业的具体工作,通过建立校、院两级管理的就业工作体制,形成了全校上下一心、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开拓市场、创建就业基地、努力为毕业生拓展就业空间
学校积极探索毕业生就业市场规律,以就业基地建设为核心,以举办各种形式的招聘会为媒介,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联系为纽带,巩固和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
1.加强就业基地建设。建立广泛、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基地是保证毕业生就业市场长盛不衰的关键。学校就业基地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对于就业情况比较好的专业,由各院系与长期合作的企业签订就业基地协议;对于就业行业特点不明显、就业情况不好的专业,由招生就业处负责依托人才市场建立就业基地。学校与就业基地建立了长期资源共享和长期合作机制,目前已与用人单位及各地人才市场签订就业基地协议149家。在就业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不断扩大地域、行业的覆盖范围,扩展就业基地的功能,进一步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2.改进和完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一方面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举办专场招聘会;另一方面为了突出招聘会的实效性,提高签约率和签约质量,改变过去传统大型招聘会的模式,按专业、地域类别举办系列供需见面会。近年来,学校分别举办土木、测绘类专场,汽车、机电类专场、文管类及专科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哈南工业新城专场招聘会、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专场招聘会等等,企业和毕业生分类参加,有效信息多,针对性强。平均每年举办专场招聘会20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6000余个;大型招聘会5-6场,提供就业岗位8000余个,为毕业生提供了充足的岗位需求和就业选择。初步形成了冬季招聘会以服务理工类毕业生为主,春季招聘会以服务文管类毕业生为主的两季模式。
3.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根据校院两级管理的就业工作格局,每年组织人员对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进行至少两次的调研和走访。每年9月初,由招生就业处重点牵头开发新单位、各院系重点回访巩固原有合作单位,每年约走访20余省份50余城市的200余家用人单位;次年3月,根据毕业生当时的签约情况,组织各院系分线路开辟省内外就业市场,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通过与用人单位及校友的面对面接触,听取用人单位对我校就业工作和人才培养的反馈意见,带回人才需求信息,深化就业合作内容。
(三)精心指导、加强就业教育、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就业指导体系
&&&&通过多年实践,学校初步建立了以“六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具体内容为:一堂课、一个网站、一次全面排查、一份手册、一系列活动和一支队伍。
&1.“一堂课”即就业指导课。学校的就业指导课通过必修课的形式,面向全体学生讲授,总计52学时,4学分。采取“职业生涯认知、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指导、就业技能培养”的四段式教学形式,贯穿于学生教育的全过程。即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认知教育;二年级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三年级的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四年级的学生进行就业形势、择业观念和求职技能方面的培养,确保职业生涯教育四年不断线。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整合校内专业力量,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教学优势和招生就业处的实践优势,逐步形成由人文与社会科学系承担职业生涯教育,经济管理学院负责创业教育,各院系就业工作人员进行就业技能培训与指导,招生就业处负责统筹协调的就业指导工作模式。积极探索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就业指导课程,对教学内容不断进行改进,采取集体备课、试讲、观摩教学、集体听课、检查教案等教学活动,确保就业指导课的专业性和实效性。&
2.“一个网站”即就业信息网。学校的就业信息网作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和沟通联系的平台,在发布就业信息,进行就业指导,促进毕业生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学校就业信息网进行了全新改版,新的就业网内容丰富,功能齐全,实现了信息共享、政策发布、网上招聘、远程面试、在线咨询指导五位一体。由专人负责就业信息发布及在线咨询指导,每年发布招聘信息5000余条,访问量超过7000次。同时,利用微博、QQ群、飞信、短信群发平台等现代技术,将就业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每位毕业生,建立了高速、畅通的就业信息平台。
3.“一次全面排查”即毕业生调查问卷。为了全面掌握每位毕业生的择业需求,我校设计了毕业生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毕业生的就业期望方向,择业需求、择业心理、存在的困难等方面。通过调查,对每位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需求有了全面掌握,在工作中进行分类管理,有针对性地将就业信息传递给有需求的学生。
4.“一份手册”即就业指导手册。学校每年为毕业生制作《就业指导手册》,包括自我盘点、目标确认、简历制作、面试准备、就业政策问答等五个部分,全方位、直观地解答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疑惑。
5.“一系列活动”即就业指导系列活动。为丰富就业指导服务内容,学校每年举办“就业指导系列活动”。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面试大赛”、“简历制作大赛”、&“就业指导讲座”、“求职经历征文大赛”、“各院系就业指导特色活动周”等等。通过就业指导系列活动,增强毕业生求职的自主意识,提高毕业生的求职能力,活跃校园就业、创业气氛,进一步提升了就业指导服务水平。
6.“一支队伍”即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学校高度重视就业工作队伍建设,拿出专项资金进行师资力量培训,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业务水平。三年来,学校共派出招生就业处及各院系8名就业工作人员参加省内外就业培训,2014年8月,邀请专家到学校开展授课技巧的集中内训,各院系书记、副书记及辅导员共45人参加了此次培训,通过学习掌握了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水平。目前,学校拥有高、中级全国职业指导师6名,人才测评师1名,初、中级职业指导师2名,GCDF全球职业规划师3名,就业指导队伍向专家化迈进。
(四)完善机制、加强跟踪反馈、实现招生-培养-就业良性循环
学校不断完善就业工作规章制度建设,建立就业工作评估机制,就业工作反馈机制,实现招生-培养-就业的良性循环。
1.健全就业制度保障机制。根据就业工作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学校修订并新出台了一系列就业工作规章制度,包括《就业工作例会制度》、《就业指导课程管理办法》、《就业指导系列活动制度》、《用人单位走访制度》、《毕业生就业派遣工作制度》、《就业指导协会章程》等等,对就业工作进行全方位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形成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保证就业工作平稳健康发展。
2.构建就业工作评估机制。学校实行目标管理、奖惩分明的就业工作评估机制,出台《就业工作评估办法》、《就业工作评估细则》,从组织领导、工作措施、就业工作成效、工作规范管理等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31个观测点来对各院系的就业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完善《就业工作奖励办法》,每年对就业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院系进行表彰奖励,分设“完成就业工作目标奖”、“就业工作质量奖”和“就业工作进步奖”,有力地促进了就业工作的健康发展。
3.完善就业工作反馈机制。学校注重就业工作的研究和反馈,与专业公司合作,连续3年制作《黑龙江工程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从就业数量、质量、过程等方面,以全校整体和院系、专业三个角度,对就业率、行业分布、区域流向等维度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通过历年对就业市场的走访调研,及时地把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我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的意见和建议反馈到学校教学部门,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根据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招生计划,对就业率较低的专业有计划地减少招生规模,对于优势专业则适当增加招生计划,实现招生、培养和就业的相互促进、良性循环。
二、对学校就业指导服务的满意度
根据我校2014届毕业生对学校开展的招聘活动,职业发展规划,辅导简历制作、求职策略、面试技巧,发布招聘需求,直接介绍工作等指导服务情况的满意度调查统计,毕业生接受“学校组织的招聘会”求职服务的比例最大(61%),其有效性为73%;接受“直接介绍工作”求职服务的比例为5%,其有效性连续两届(2014届为82%、2013届为85%)均较高。4届求职服务的覆盖面有所扩大,表示“没有接受任何求职辅导服务”的毕业生比例由2013届的20%下降至18%;接受职业发展规划、简历写作、求职策略、面试技巧辅导的比例分别为35%、26%、22%、15%,与2013届毕业生相比均有所提高。
图2-1&&&&2014届毕业生接受求职服务的人数%(多选)
图2-2&&&&2014届毕业生接受求职服务并认为其有效的人数%
第三章&&&就业质量相关分析
一、毕业生收入情况
(一)毕业生总体收入情况
&& 本校2014届毕业生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为3400元,与本校2013届、全国非本科院校2014届(3317元、3447元)均基本持平。
图3-1&&&&2014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
(二)月收入分布情况
我校2014届毕业生中,有23.5%的人半年后月收入集中在元区间段,与我校2013届(24.1%)基本持平。我校2014届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区间分布与本校2013届基本一致。
2014届毕业生月收入区间分布
注:图中数据均保留一位小数,由于四舍五入,相加可能不等于100%。
(三)各院系月收入变化趋势
本校2014届毕业生半年后平均月收入最高的院系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4173元),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最低的院系是外语系(2758元)。
&图3-3&&&&2014届各院系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
注:本校2014届数学系、人文与社会科学系因回答该问题的样本数较少,没有包括在图中。
(四)各专业月收入变化趋势
本校2014届毕业生半年后平均月收入较高的专业是建筑学(4531元)、软件工程(4417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306元)、城市规划(4236元);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较低的专业是艺术设计(2668元)、英语(2758元)、交通工程(2786元)。
2014届各专业毕业生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与本校2013届对比
注1:本校2013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市场营销专业因回答该问题的样本数较少,没有包括在图中。
注2:本校2014届交通运输等专业因回答该问题的样本数较少,没有包括在图中。
二、专业相关度
(一)总体专业相关度
我校2014届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77%,与本校届数据相比基本持平,高于全国非“211”本科院校(68%)9个百分点。
&&&&&&&&&&&&&&&&& &图3-5&&&&2014届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的人数%
毕业生选择与专业无关工作的最重要原因是“专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36%),其次是“迫于现实先就业再择业”(20%)。
图3-6&&&&2014届毕业生选择与专业无关工作的原因
(二)各院系的专业相关度情况
我校2014届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高的院系是测绘工程学院(90%)、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88%);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低的院系是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58%)、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63%)、机电工程学院(65%)。
2014届各院系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的人数%
注:本校2014届人文与社会科学系等院系因回答该问题的样本数较少,没有包括在图中。
(三)各专业的专业相关度情况
本校2014届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高的专业是建筑学(100%),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低的专业是材料科学与工程(5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54%)。
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均较上届下降较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选择与专业无关工作的主要原因是“专业工作的环境不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毕业生选择与专业无关工作的主要原因是“专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迫于现实先就业再择业”和“专业工作的环境不好。
2014届各专业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的人数%、与本校2013届对比
注1:本校2013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因回答该问题的样本数较少,没有包括在图中。
注2:本校2014届交通运输等专业因回答该问题的样本数较少,没有包括在图中。
三、职业期待吻合度情况
我校2014届毕业生工作与职业期待吻合度为62%,比我校2013届(60%)高两个百 分点,与全国非“211”本科院校2014届平均数据(46%)相比,高16个百分点。
&&&&&&&& 图3-9&&&&2014届毕业生目前工作与职业期待吻合的人数%
(二)职业不符合期待的原因
认为目前工作与职业期待不吻合的2014届毕业生中,30%的人认为不符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29%的人认为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28%的人认为不符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2014届毕业生目前工作不符合职业期待的原因分布
(三)各专业职业期待吻合度
我校2014届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度较高的专业是工程管理(73%)、会计学(61%)、材料科学与工程(60%),且均较上届上升较多;职业期待吻合度较低的专业是测绘工程(35%)、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36%)。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职业期待吻合度较低,该专业毕业生认为工作与职业期待不吻合的主要原因是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生活方式和职业发展规划。今后,学校应加强职业前瞻教育,修正毕业生不合理的职业期待;同时引导其理性对待未来职场,在初入职场时调整心态,更好地适应职场生活。
2014届各专业的职业期待吻合度
注1:本校2013届材料化学专业因回答该问题的样本数较少,没有包括在图中。
注2:本校2014届交通运输等专业因回答该问题的样本数较少,没有包括在图中。
四、就业现状满意度情况
(一)总体就业现状满意度
我校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为71%,比2013届(66%)高5个百分点,比全国非211本科院校2014届平均数据(57%)高14个百分点。
图3-12&&&&2届~2014届现状满意度的变化趋势
(二)对就业现状不满意的原因
我校2014届毕业生对就业现状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收入低(65%),其次是“发展空间不够”(51%)。
图3-13&&&&4毕业生对就业现状不满意的原因
(三)&各院系就业现状满意度
&&&&我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较高的是经济管理学院(68%),就业现状满意度较低的是测绘工程学院(50%)、机电工程学院(50%)。
图3-14&&&&2014届各院系就业现状满意度
(四)&各专业就业现状满意度
我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较高的专业是工程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均为76%),就业现状满意度较低的专业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35%)、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37%)。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就业现状满意度较上届下降较多,离职率较上届上升较多,工作稳定性有所下降,毕业生对就业现状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收入低”、“发展空间不够”、“工作环境条件不好”。今后,学校应引导毕业生合理定位,摆正心态,合理地选择工作并更好地融入职场。
图3-15&&&&2014届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
注1:本校2013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因回答该问题的样本数较少,没有包括在图中。
注2:本校2014届交通运输等专业因回答该问题的样本数较少,没有包括在图中。
五、离职情况
(一)毕业半年内离职率
&&&&我校2014届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为18%,,比我校2013届(16%)高2个百分点,比全国非“211”本科院校2014届平均数据(26%)低8个百分点。
图3-16&&&&届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的变化趋势
(二)离职类型和原因
我校2014届毕业半年内发生过离职的毕业生中,有97%的人有过主动离职,比我校2013届(99%)低2个百分点;主动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50%)和“薪资福利偏低”(46%)。
2014届毕业生离职类型的分布
图3-18&&&&2014届毕业生主动离职的原因(多选)
(三)各院系离职率
&&&&我校2014届毕业半年内离职率较低的院系是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10%)、测绘工程学院(11%),且连续两届均较低;离职率相对较高的院系是机电工程学院(28%)。
图3-19&&&&2014届各院系毕业半年内离职人数%
(四)各专业离职率
我校2014届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较低的专业是工程管理(5%)、土木工程(6%)、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6%),离职率较高的专业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38%)、测控技术与仪器(30%)、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9%)。其中,工程管理、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连续两届均较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连续两届均较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较上届下降较多。
我校2014届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半年内离职率较上届上升较多,该专业发生过离职的毕业生均为主动离职,且目前近七成有全职工作,离职率偏高可能和毕业生初次就业质量不高有关。今后,学校应引导毕业生理性对待未来职场,摆脱初入职场的盲目心态,更合理地选择工作。
图3-20&&&&2014届各专业毕业半年内的离职人数%
注1:本校2013届材料化学专业因回答该问题的样本数较少,没有包括在图中。
注2:本校2014届交通运输等专业因回答该问题的样本数较少,没有包括在图中。
第四章&&&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就业总体趋势的判断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求索,学校已形成了明确的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培育了专兼职相结合、校内外相结合的就业工作队伍;并积累了连续几年高就业率的实践经验。学校上下对今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前景充满信心,也有科学的分析和理性的认识。
(一)就业工作顶层设计科学合理
&&&&学校就业工作方针准确把握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把握大学生就业市场变化规律,保证学校发展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特别是要坚持增强内涵和外延关联度,增强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契合度,增强专业调整灵活度的原则,进一步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增加工程管理和服务类人才培养的比重,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有效利用有限资源,进一步形成人才培养特色,使毕业生就业工作形成了后发优势。
(二)毕业生就业市场趋于稳定
&&&&近年来,学校社会声誉和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评价普遍较好,就业数量和质量平稳提高,就业市场相对稳定。尽管传统的就业市场受到削弱,但是仍然存在很多有利因素。机械、汽车、电气类专业人才需求依然看好,管理、计算机类人才需求有所增加,特别是学校近年来重点开拓的中小企业就业市场,吸纳我校毕业生的前景越来越好。
(三)毕业生就业品牌基本形成
&&&&学校办应用型本科,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大力实施工程文化教育,培养适应现代工程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工程技术人才;注重对学生的品格塑造和品位提升,培养既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更具有高尚的人文情怀的卓越工程师――这些既是学校办学和育人工作的优势、亮点,更是学校就业工作的品牌、竞争力所在。
(四)就业工作机制日趋完善
&&&&学校就业工作遵循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能够把实现年度工作目标与实现中长期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处理好发展的计划性与就业市场的灵活性的关系,科学合理地设计、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就业因素研究、就业评估、就业考核、就业信息反馈等长效机制,并抢前抓早,对中西部等政策优惠、机会密集区以及高端就业市场分析研究,力争有效拓展和延伸。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而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在下一阶段工作中,学校将继续坚持把毕业生是否适应社会的需要,能不能实现充分就业,作为办好让人民满意大学的一条重要标准,作为建设和谐校园,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党和人民赋予学校各级党政组织的政治使命,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和每位教职员工保证学校兴旺发达的应尽职责,把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
(一)主动适应、积极调整拓展服务面和就业市场
&&&&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紧紧抓住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机遇期,统筹协调人才培养定位和就业市场定位,提高人才培养和就业岗位的契合程度,提升就业质量。继续巩固和强化交通、测绘等传统行业优势特色,深化服务龙江和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行业的互惠合作,建立共生发展关系,筑牢人才储备库地位,全面提升合作层次和水平。抢抓新的发展机遇,向中西部等政策优惠、机会密集区域拓展就业市场,集中力量,加大资源投入力度,构建新的就业增长点,扩大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增强就业工作的抗风险能力。克服困难,增加高端就业市场份额,积极开拓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就业市场。统一协调生源地与就业市场,实现生源和就业质量双提高。深入挖掘各种优势行业、校友等有效资源开拓就业市场。&
(二)突出特色、大力实施就业品牌发展战略
&&&&树立特色应用型工程教育品牌。依托行业、企业需求,凝练和提升学科专业品牌优势。坚持产学合作教育,强化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更加注重人才培养的应用性、服务性,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由培养生产建设岗位人才向兼顾培养工程管理和服务性人才转变,以适应生产性服务业正在加快发展,服务业就业比重持续提高的发展需求。
(三)加强领导,建立全员参与协调配合的就业工作体系
&&&&按照新修订的就业工作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党委决策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可执行性,继续加大就业工作投入,保证就业工作政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和连贯性。认真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进一步完善“领导主抓、部门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责任体系。加强四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建设,努力促进学校事业的长足发展,职能部门工作卓有成效,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能力显著增强,用人单位的经济社会效益不断提升,从而与就业市场达到深度融合。坚持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发展方向,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强、比较稳定的就业工作队伍。
第五章&&&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一、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度评价
校友满意度:在调查中,被调查的毕业生对学校的总体满意度评价分为“无法评估”、“很不满意”、“不满意”、“满意”、“很满意”。其中“满意”、“很满意”属于满意的范围,“很不满意”、“不满意”属于不满意的范围。校友满意度是回答满意范围的人数百分比,计算公式的分子是回答满意范围的人数,分母是回答不满意范围和满意范围的总人数。
教学满意度:在调查中,被调查的毕业生对学校的教学满意度评价均分为“无法评估”、“很不满意”、“不满意”、“满意”、“很满意”。其中“满意”、“很满意”属于满意的范围,“很不满意”、“不满意”属于不满意的范围。满意度是回答满意范围的人数百分比,计算公式的分子是回答满意范围的人数,分母是回答不满意范围和满意范围的总人数。
(一)&校友满意度评价
本校2014届毕业生对学校的总体满意度为88%,与本校2013届(88%)持平,比全国非“211”本科院校2014届(86%)高2个百分点。
&图5-1&&&&2014届毕业生对学校满意的人数%
(二)各院系对学校的满意度评价
本校2014届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较高的院系是测绘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均为90%),对学校满意度较低的院系是艺术与设计系(8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85%)。
2014届各院系毕业生对学校满意的人数%
注:本校2014届人文与社会科学系等院系因回答该问题的样本数较少,没有包括在图中。
(三)各专业对学校的满意度评价
我校2014届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较高的专业是材料化学、自动化(均为94%),对学校满意度较低的专业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78%)。学校满意度反映了毕业生的在校感受,今后,我校应对毕业生进行深度调研,通过电话访问、座谈等方式,寻根溯源,深挖毕业生不满意的原因,重点改善,从而提高学校满意度。
本校2014届各专业毕业生对学校满意的人数%
注1:本校2013届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因回答该问题的样本数较少,没有包括在图中。
注2:本校2014届交通运输等专业因回答该问题的样本数较少,没有包括在图中。
二、对教学的满意度与反馈
(一)教学满意度评价
1.教学满意度
我校2014届毕业生对学校的教学满意度为81%,比我校2013届(85%)低4个百分点,与全国非“211”本科院校2014届平均数据(81%)持平。
图5-4&&&&2014届毕业生对学校教学满意的人数%
2.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
毕业生认为学校的教学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66%),其后依次是“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52%)、“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43%)等。认为实习和实践环节需要改进的毕业生中,有92%的人认为需要加强专业实习。
图5-5&&&&2014届毕业生认为学校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多选)
毕业生认为实习和实践环节是本校教学最需要改进的地方,需要加强的环节依次为专业实习92%、实验33%、课程设计33%、毕业设计23%、金工实习14%。
2014届毕业生认为需要加强的实习和实践环节人数%(多选)
(二)知识的总体满足度评价
&&&&我校2014届毕业生认为总体知识的满足度为80%,比2013届(78%)高2个百分点,与全国非“211”本科院校平均数据(80%)相比持平。
图5-7&&&&2014届毕业生总体知识满足度
(三)核心课程重要度、满足度评价
课程的重要度:由就业、正在读研和留学的毕业生判定核心课程在自己的工作或学习中是否重要。就业的毕业生包括:“受雇全职工作”、“受雇半职工作”、“自主创业”。被调查的毕业生认为课程对工作或学习的重要度评价分为“无法评估”、“不重要”、“有些重要”、“重要”、“非常重要”、“极其重要”,其中“有些重要”、“重要”、“非常重要”、“极其重要”属于重要的范围。
课程的满足度:回答了课程“有些重要”到“极其重要”的毕业生会被要求回答课程训练是否满足工作或学习要求,满足度指标是回答某课程能满足工作的百分比。计算公式的分子是回答“满足”的人数,分母是回答“满足”和“不满足”的总人数。
1.核心课程重要度评价
我校2014届就业、正在读研和留学的毕业生中,有81%的人认为本校的核心课程对现在的工作或学习重要,与我校2013届(80%)基本持平。
图5-8&&&&2014届毕业生评价核心课程重要度
2.核心课程满足度评价
我校2014届回答核心课程重要的毕业生认为这些核心课程的培养水平对现在的工作或学习的满足度为62%,比我校2013届(64%)低2个百分点。
图5-9&&&&2014届毕业生评价核心课程满足度
3.主要专业的核心课程重要度及满足度评价
我校选取五个重点专业进行了调查分析,分别是:测绘工程、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其, 核心课程重要度及满意度评价如下图。
2014届主要专业的核心课程重要度和满足度评价
4.主要专业工作相关的核心课程重要度及满足度评价
针对上述五个专业中专业相关度较高的专业,由其工作与专业相关的毕业生回答所认为的核心课程的重要度及满足度。
图5-11&&&&2014届主要专业中工作与专业相关人群对核心课程重要度及满足度评价
5.主要专业对课程不满足的毕业生认为最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校2014届主要专业对课程不满足的毕业生认为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有所不同。如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生认为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毕业生认为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最需要改进的地方
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
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
车辆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
会计学(中外合作办学)
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
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
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
2014届主要专业对课程不满足的毕业生认为最需要改进的地方
毕业生自荐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问:一本测绘、土木专业与二本测绘、土木专业有啥区别?答:请打土木系咨询电话,,张老师。
问:毕业五年了,毕业时的报到证丢了可以补吗?如何补办答:
问:'||'答:
问:我是13年美术考生 考试成绩为什么查不出来!答:哪里的考生,把考生号及姓名发过来,或打0咨询
问:咱们学校大型招聘会什么时候开始?答:近期将会举行大型招聘会,具体时间通知各院系导员,或查看公示板。
问:我是文科生,我想问一下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三批有土木工程这个系么,有的话要多少分?答:今年没有三批次。
一对一就业咨询预约系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黑龙江工业学院寝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