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ab两个木块质量为mm=2kg的小木块放在ab两个木块质量为mM=4kg的长木板上,木板与木块间μ=0.5,木板与地面间μ=0.1

如图所示,质量显m1=2kg的木板A放在水平面上,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1.木板在F=7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经过时间t=4s时在木板的右端轻放一个质量为m2=1kg的木块B,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4.且木块可以看成质点.求:(1)放上木块后木板的加速度(2)若要使木块不从木板上滑下来,木板的最小长度.
分析:(1)放上木块后,木板受重力、压力、支持力、滑块对其向后的滑动摩擦力和地面对其向后的滑动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即可;(2)放木块前,在拉力作用下,木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根据运动学公式求解出末速度;通过第一问得到放木块后木板的加速度为零,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两者速度相同时,相对滑动距离最大,根据运动学公式求解出最大相对滑动距离即可.解答:解:(1)开始时木板的加速度为:a=F-μ1m1gm1=2.5m/s24秒末木板的速度为:v=at=10m/s放上木块后木板的加速度为:a1=F-μ1(m1+m2)g-μ2m2gm1=0(2)木块的加速度为:a2=μ2g=4m/s2可见4秒后木板做匀速运动,木块做匀加速运动,当木块不从木板上滑下时两者具有相同的速度.设木块加速到木板的速度时所用的时间为t′,则t′=va2=2.5s这段时间内木块相对于木板滑动的距离为L=vt′-12at′2=12.5m;答:(1)放上木块后木板的加速度为0;(2)若要使木块不从木板上滑下来,木板的最小长度为12.5m.点评:本题关键是明确滑块和滑板的各段运动过程的运动性质,对于每段过程都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各自的加速度,根据运动学公式求解相关运动参量,还要注意各个过程的连接点的情况.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物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C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测原子核的大小B.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核外电子的运动加速度增大C.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在微观物理学中不可以用“轨迹”来描述粒子的运动D.若氢原子从&n=6&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不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氢原子从&n=6&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2)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象(PET)的基本原理是:将放射性同位素815O注入人体,815O在人体内衰变放出的正电子与人体内的负电子相遇而湮灭,转化为一对γ光子,被探测器探测到,并经计算机处理后产生清晰的图象.根据PET的原理,815O在人体内衰变的方程式是8O→N+eO→N+e;在PET中,815O的主要用途是作为示踪原子.(3)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分别以速度v1、v2同向运动,并发生对心碰撞,碰后m2被右侧墙壁原速率弹回,又与m1碰撞,再一次碰撞后两球都静止.求第一次碰后m1球速度的大小.
科目:高中物理
如图所示,质量显m1=2kg的木板A放在水平面上,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1.木板在F=7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经过时间t=4s时在木板的右端轻放一个质量为m2=1kg的木块B,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4.且木块可以看成质点.若要使木块不从木板上滑下来,求木板的最小长度.
科目:高中物理
题型:阅读理解
选做题(请从A、B和C三小题中选定两小题作答,如都作答,则按A、B两小题评分.)
A.(选修模块3-3)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熵是物体内分子运动无序程度的量度
B.由氢气的摩尔体积和每个氢分子的体积可估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
C.满足能量守恒定律的客观过程都不是可以自发进行的
D.液体表面层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的分子有更大的分子势能
(2)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状态B变化到状态C的p-V图象如图所示.在由状态A变化到状态B的过程中,理想气体的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在由状态A变化到状态C的过程中,理想气体吸收的热量&&&&&& 它对外界做的功(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1023mol-1,在标准状态(压强p0=1atm、温度t0=0℃)下任何气体的摩尔体积都为22.4l,设第(2)问中理想气体在状态A下的温度为0℃,求该气体的分子数.(计算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
B.(选修模块3-4)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
B.全息照片往往用激光来拍摄,主要是利用了激光的相干性
C.根据宇宙大爆炸学说,遥远星球发出的红光被地球接收到时可能是红外线
D.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平行光a垂直射向一半径为R的玻璃半球的平面,其截面如图所示,发现只有P、Q之间所对圆心角为60°的球面上有光射出,则玻璃球对a光的折射率为&&&&&&&& ,若仅将a平行光换成b平行光,测得有光射出的范围增大,设a、b两种色光在玻璃球中的速度分别为va和vb,则va &&&&&&&vb(选填“&”、“&”或“=”).
(3)在均匀介质中选取平衡位置在同一直线上的9个质点,相邻两质点间的距离均为0.1m,如图(a)所示.一列横波沿该直线向右传播,t=0时到达质点1,质点1开始向下运动,振幅为0.2m,经过时间0.3s第一次出现如图(b)所示的波形.试写出质点1的振动方程.
C.(选修模块3-5)
(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测原子核的大小
B.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核外电子的运动加速度增大
C.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在微观物理学中不可以用“轨迹”来描述粒子的运动
D.若氢原子从 n = 6 能级向 n = 1 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不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氢原子从 n = 6 能级向 n = 2 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2)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象(PET)的基本原理是:将放射性同位素注入人体,在人体内衰变放出的正电子与人体内的负电子相遇而湮灭,转化为一对γ光子,被探测器探测到,并经计算机处理后产生清晰的图象.根据PET的原理,在人体内衰变的方程式是&&&&&&&&&&&&&& &;在PET中,的主要用途是作为&&&&&&&&&&&&&& .
(3)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分别以速度v1、v2同向运动,并发生对心碰撞,碰后m2被右侧墙壁原速弹回,又与m1碰撞,再一次碰撞后两球都静止.求第一次碰后m1球速度的大小.
科目:高中物理
题型:解答题
如图所示,质量显m1=2kg的木板A放在水平面上,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1.木板在F=7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经过时间t=4s时在木板的右端轻放一个质量为m2=1kg的木块B,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4.且木块可以看成质点.求:(1)放上木块后木板的加速度(2)若要使木块不从木板上滑下来,木板的最小长度.(1)木板获得初速度后,与小滑块发生相对滑动,木板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小滑块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m==μ2g=4m/s2&&&&&aM==5m/s2&&&&&&设木板与墙碰撞时,木板的速度为vM,小滑块的速度为vm,根据运动学公式有:&&&&&&&&&&&&&&&&&&解得&&&&&&vM= 3 m/s&&&&&&&&&&&&&&& &&&&&&&&&&0.6s&&&&&&&&&&&&&&&&vm= amt=2.4 m/s&&&&&&&& &&&(2)设木板反弹后,小滑块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所需时间为t2,共同速度为v,以水平向左为正方向,对木板有&&&&v=vM-aMt2&&&&&&&&&&对滑块有&&&&v=-vm+amt2&&&&&&&&&&代入公式有&&3-5 t2=-2.4+4t2解得&&&&&&&&t2=0.6s&&&&&&&&&&&&&解析:&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物理
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木块A放在B的水平表面上,A的左端连有轻质弹簧,弹簧左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用力F向右拉动=木板B,使B以速度v做匀速运动,A相对地面静止时,弹簧的弹力为F1.已知木块与木板之间、木板和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A终在B上,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相对地面静止后,B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1B.A相对地面静止后,地面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1C.若B以2v的速度产速运动,A相对地面静止后,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1D.若用2F的力作用在木板B上,A相对地面静止后,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2F1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内蒙古元宝山区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物理试题
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木块A放在B的水平表面上,A的左端连有轻质弹簧 ,弹簧左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用力F向右拉动木板B,使B以速度v做匀速运动,A相对地面静止时,弹簧的弹力为F1.已知木块与木板之间、木板和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A始终在B上,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对地面静止后,B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1
A相对地面静止后,地面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1
若B以2v的速度产速运动,A相对地面静止后,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1
若用2 F的力作用在木板B上,A相对地面静止后,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2F1
科目:高中物理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木块A放在B的水平表面上,A的左端连有轻质弹簧,弹簧左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用力F向右拉动=木板B,使B以速度v做匀速运动,A相对地面静止时,弹簧的弹力为F1.已知木块与木板之间、木板和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A终在B上,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A相对地面静止后,B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1B.A相对地面静止后,地面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1C.若B以2v的速度产速运动,A相对地面静止后,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1D.若用2F的力作用在木板B上,A相对地面静止后,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2F1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木块A放在B的水平表面上,A的左端连有轻质弹簧,弹簧左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用力F向右拉动=木板B,使B以速度v做匀速运动,A相对地面静止时,弹簧的弹力为F1.已知木块与木板之间、木板和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A终在B上,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相对地面静止后,B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1B.A相对地面静止后,地面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1C.若B以2v的速度产速运动,A相对地面静止后,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1D.若用2F的力作用在木板B上,A相对地面静止后,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2F1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1年江西省九江市修水一中高考物理模拟试卷(一)(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木块A放在B的水平表面上,A的左端连有轻质弹簧,弹簧左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用力F向右拉动=木板B,使B以速度v做匀速运动,A相对地面静止时,弹簧的弹力为F1.已知木块与木板之间、木板和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A终在B上,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相对地面静止后,B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1B.A相对地面静止后,地面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1C.若B以2v的速度产速运动,A相对地面静止后,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1D.若用2F的力作用在木板B上,A相对地面静止后,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2F1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物理
如图所示,小木块的质量为m,可看成质点,木板质量为M=2m,长度为l,一根质量不计的轻绳通过定滑轮分别与M和m连接,小木块与木板间以及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开始时木块静止在木板左端.现用水平向右的恒力将木块拉至木板右端,则(  )A、拉力至少为4μmgB、拉力至少为5μmgC、拉力至少做功5μmglD、拉力至少做功2.5μmgl
科目:高中物理
题型:阅读理解
(Ⅰ)在探究摩擦力的实验中,用传感器(其余电路部分未画)水平拉一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小木块,如图所示,小木块的运动状态与计算机的读数如下表所示(每次实验时,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相同),则通过分析下表可知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小木块的运动状态
计算机读数(N)
A.木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为3.8N
B.木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可能为3.4N
C.在这六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有三次是相同的
D.在这六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各不相同
(Ⅱ)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提供的器材为:
(A)干电池两节,每节电动势约为1.5V,内阻未知
(B)直流电压表、,内阻很大
(C)直流电流表,内阻可忽略不计&&
(D)定值电阻,阻值未知,但不小于5&
(E)滑动变阻器&& (F)导线和开关
(1)甲同学利用该电路完成实验时,由于某根导线发生断路故障,因此只记录了一个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下表所示:
由电路在方框内画出电路图;利用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系中作出图;由图像可知,该同学测得两节干电池总的电动势值为&&&&&&&& V,总内阻为&&&&&&&& ;由计算得到的数据可以判断能够正确示数的电压表应为表&&&&&&&&&& (选填“”或“”)
(2)乙同学在找出断路的导线并调换好的导线后,连接该电路继续实验时,由于电流表发生短路故障,因此只能记下两个电压表的示数,该同学利用表中的数据,以表的示数为横坐标、表的示数为纵坐标作图像,也得到一条不过原点的直线,已知直线的斜率为,截距为,则两节干电池总的电动势大小为&&&&&&&&& 。
科目:高中物理
题型:阅读理解
(Ⅰ)在探究摩擦力的实验中,用传感器(其余电路部分未画)水平拉一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小木块,如图所示,小木块的运动状态与计算机的读数如下表所示(每次实验时,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相同),则通过分析下表可知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小木块的运动状态
计算机读数(N)
小木块的运动状态
计算机读数(N)
A.木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为3.8NB.木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可能为3.4NC.在这六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有三次是相同的D.在这六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各不相同(Ⅱ)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提供的器材为: (A)干电池两节,每节电动势约为1.5V,内阻未知(B)直流电压表、,内阻很大(C)直流电流表,内阻可忽略不计&&&&&&&&&&&&&&&&&&&& (D)定值电阻,阻值未知,但不小于5&(E)滑动变阻器&& (F)导线和开关(1)甲同学利用该电路完成实验时,由于某根导线发生断路故障,因此只记录了一个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下表所示:
由电路在方框内画出电路图;利用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系中作出图;由图像可知,该同学测得两节干电池总的电动势值为&&&&&&&& V,总内阻为&&&&&&&&;由计算得到的数据可以判断能够正确示数的电压表应为表&&&&&&&&&&(选填“”或“”) (2)乙同学在找出断路的导线并调换好的导线后,连接该电路继续实验时,由于电流表发生短路故障,因此只能记下两个电压表的示数,该同学利用表中的数据,以表的示数为横坐标、表的示数为纵坐标作图像,也得到一条不过原点的直线,已知直线的斜率为,截距为,则两节干电池总的电动势大小为&&&&&&&&& 。 &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必拿分基础训练(32)(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质量为、长为L=5 m的木板放在水平面上,木板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将质量m=10 kg的小木块(可视为质点),以的速度从木板的左端水平抛射到木板上(如图所示),小木块与木板面的动摩擦因数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木板一定静止不动,小木块不能滑出木板
B.木板一定静止不动,小木块能滑出木板
C.木板一定向右滑动,小木块不能滑出木板
D.木板一定向右滑动,小木块能滑出木板当前位置:
>>>如图所示,一长木板质量为M=4kg,木板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1=0.2..
如图所示,一长木板质量为M=4 kg,木板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1=0.2,质量为m=2kg的小滑块放在木板的右端,小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4。开始时木板与滑块都处于静止状态,木板的右端与右侧竖直墙壁的距离L=2.7 m,现给木板以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6 m/s使木板向右运动,设木板与墙壁碰撞时间极短,且碰后以原速率弹回,取g=10 m/s2,求:&&(1)木板与墙壁碰撞时,木板和滑块的瞬时速度各是多大?(2)木板与墙壁碰撞后,经过多长时间小滑块停在木板上?
题型:计算题难度:中档来源:模拟题
解:(1)木板获得初速度后,与小滑块发生相对滑动,木板向右做匀减速运动,滑块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分别为设木板与墙碰撞时,木板的速度为vM,小滑块的速度为vm,根据运动学公式有解得vM=3 m/s时间故vm=amt1=2.4 m/s(2)设木板反弹后,小滑块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所需时间为t2,共同速度为v,以水平向左为正方向对木板有v=vM-aMt2对滑块有v=-vm+amt2代入数据解得t2=0.6 s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图所示,一长木板质量为M=4kg,木板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1=0.2..”主要考查你对&&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1、知道物体受到的全部作用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再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运动情况。2、分析这两点问题的关键是抓住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加速度。3、由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的一般方法和步骤:①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图;②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包括大小和方向);③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④结合给定的物体运动的初始条件,选择运动学公式,求出所需的运动参量,并分析讨论结果是否正确合理。动力学中临界、极值问题的解决方法:(1)在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有关问题时,常常会讨论相互作用的物体是否会发生相对滑动,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会发生分离等,这类问题就是临界问题。临界问题是指物体的运动性质发生突变,要发生而尚未发生改变时的状态。此时运动物体的特殊条件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本部分中常出现的临界条件为:①绳子或杆的弹力为零;②相对静止的物体间静摩擦力达到最大,通常在计算中取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③接触面间弹力为零,但接触物体的速度、加速度仍相等。临界状态往往是极值出现的时刻,题目中常出现隐含临界状态的词语,如“最大”“最小”“最短”“恰好”等. (2)解决临界问题的关键是要分析出临界状态,例如两物体刚好要发生相对滑动时,接触面上必出现最大静摩擦力,两个物体要发生分离时,相互之间的作用力——弹力必定为零。 (3)解决临界问题的一般方法 ①极限法:题设中若出现“最大”“最小…‘刚好”等这类词语时,一般就隐含着临界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时,常常是把物理问题(或物理过程)引向极端,进而使临界条件或临界点暴露出来,达到快速解决有关问题的目的。 ②假设法:有些物理问题在变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临界问题,也可能不出现临界问题,解答这类问题,一般要用假设法。 ③数学推理法:根据分析的物理过程列出相应的数学表达式,然后由数学表达式讨论出临界条件。变加速运动过程的分析方法:力可以改变速度的大小,也可以改变速度的方向。在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中,常常会出现物体在变力作用下,对物体的运动情况作出定性判断。处理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力或加速度与速度之间的方向关系,即同向加速,反向减速,而至于加速度变大或变小,只是影响速度改变的快慢,如在分析自由下落的小球,下落一段时间与弹簧接触后的运动情况时,从它开始接触弹簧到弹簧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加速度和速度的变化情况讨论如下(过程图示如图). ①小球接触弹簧上端后受两个力作用: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弹力,在接触后的前一阶段,重力大于弹力,合力向下,因为弹力F=kx不断增大,所以合力不断变小,故加速度也不断减小,由于加速度与速度同向,因此速度不断变大。 ②当弹力逐渐增大到与重力大小相等时,合外力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最大。(注意:此位置是两个阶段的转折点) ③后一阶段,即小球到达上述平衡位置之后,由于惯性仍继续向下运动,但弹力大于重力,合力向上,且逐渐变大,因而加速度逐渐变大,方向向上,小球做减速运动,因此速度逐渐减小到零,到达最低点时,弹簧的压缩量最大。匀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也可定义为: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t=V0+at。
公式说明:
速度公式是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一般表示形式。它所表明瞬时速度与时刻t的对应关系。
通常取初速度v0方向为正方向,加速度a可正可负(正、负表示方向),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a恒定。①当a与v0同方向时,a>0表明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如下左图。②当a与v0反方向时,a<0表明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少,如下右图。
&&&&&&&&& 3.&&&&& 速度图象是对速度公式的直观体现.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
vt2-v02=2as。
适用条件:
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推导:
由可得,将t代入有,即
①是由公式推导而出,一般情况下,对同一过程不能联立三式求解。②关系式中一共有四个物理量,若求其中的一个物理量,需要知道其他的三个物理量。由可推得(v取正值还是负值根据情况判断),③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为矢量式,应用它解题时,若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a与同向时为正值,物体做匀加速运动,a与反向时为负值,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位移,说明物体通过的位移的方向与物体的初速度的方向相同,位移,说明位移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知识点拨:
对位移和速度关系的两点提醒:
注意同一性,即应是同一研究对象在同一运动过程中的初速度、末速度、加速度及发生的位移。
注意矢量性,即以方向为正方向,其余三量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则为正,相反则为负。
当初速度为零时:
发现相似题
与“如图所示,一长木板质量为M=4kg,木板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1=0.2..”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406141285821006641284129367510893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甲木块的质量为m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