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途安1.8t使用欧洲有使用吗?

> 4点原因告诉你 欧洲国家为何没有大范围使用铝合金电缆
4点原因告诉你 欧洲国家为何没有大范围使用铝合金电缆
【万贯五金机电网】早在上个世纪60到70年代时,铝合金就作为导体而广泛的应用。当时铜价的高速攀升,从而导致开始进行广泛研究的线缆替代性导体材料。用作导体的铝合金主要有AA1000系列即纯铝,AA6000和AA8000系列导体。AA1000系列导体主要用在高压架空线;AA6000Al-Mg-Si(铝镁硅合金)系列导体主要用在高压架空线和铝母排;这两类导体都是以硬态导体存在,接头的连接以焊接为主。AA8000Al-Mg-Cu-Fe(铝镁铜铁合金)系列是真正用在配电线路上的软质铝合金。
在北美AA8000Al-Mg-Cu-Fe(铝镁铜铁合金)系列仅仅被用在低压配电网络领域中应用,而在欧洲则没有被大范围使用,欧洲国家基本上是采取铜芯电缆和纯铝电缆的解决方案。欧洲国家没有采用铝合金电缆的技术路线,主要有一下4点原因。
1、从能耗角度比较铜芯电缆和铝合金电缆
英国巴斯大学的G.P.Hammond和C.I.Jones[5]对电网中使用的不同的原材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所包含的能耗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金属铝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能耗约为铜的3倍。
铝和铝合金电缆在生产和使用中所消耗的能源比铜电缆高。
2、从铜芯电缆和铝合金电缆电气性能比较
铜材质和铝材质在电气与机械性能上均有明显区别。
铝合金导线在电导率和电阻率方面与纯铝相近,因此只有采用加大截面到铜电缆的1.6倍的方法才能达到铜电缆的电气性能。这就是说铝合金电缆在导电率和电阻率这两个电缆最基本性能来看并没有比纯铝有实质性的进步,这是欧洲国家没有选择铝合金电缆的第一个原因。
3、铝合金电缆碳排量和对环境影响明显高于铜电缆
根据英国巴斯大学的G.P.Hammond和C.I.Jones[5]对电网中使用的不同的原材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的比较研究,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金属铝的二氧化碳排放是铜的2倍。
另外,荷兰的WimBOONE和德国的ArnavKACKER在其"以生命周期视角广泛比较铜芯电缆导线或铝芯电缆导线"一文中指出,铝合金电缆对环境的影响(酸化潜势)也高于铜电缆。
4、生命周期成本
铝的价格远远低于铜从而使铝合金电缆也具有了价格优势并为电缆企业带来了利润空间,然而欧洲国家经过对电缆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比较研究,得出了铝合金电缆与铜电缆相比并没有明显优势的结论。
通常电力电缆可使用35年至50年以上。然而,电缆投资决策主要基于投资成本作出,而投资成本忽略了在电缆使用寿命中内可能含有成本节约。电缆总体拥有成本(以下称"生命周期成本")不仅应考虑电缆初始成本,也应考虑电缆使用期的运营和维护成本。因此,总体生命周期成本应将电缆使用期限内的资本支出和运营成本计算在内,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如铜,铝等材料中选择更为经济的导电材料。
荷兰的WimBOONE和德国的ArnavKACKER在其"以生命周期视角广泛比较铜芯电缆导线或铝芯电缆导线"中通过生命周期成本分析(LCCA)得出以下结论:
a、铜制电缆与铝制电缆间的成本差异在其运营期已大幅减少。在所有情况下,运行期内的成本差异在3%左右,且在某些情况下,铜制电缆甚至成为了最低的生命周期成本。
b、如果仅考虑一次性投入和采购成本,铝合金电缆和铝材料无疑具有巨大优势,但从铜铝电缆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铜与铝的成本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而与铝合金电缆比较铜电缆从全生命周期成本角度更是优于铝合金电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欧洲国家不采用铝合金电缆的原因。主要通过对电气性能、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生命周期成本的研究与论证,从而得出了不适合采用铝合金电缆。
免责声明:转载文章仅作为互联网信息传播之用,版权与马可资讯无关。文章观点及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文章内容有误需做稿件删除处理,请发邮件至
这里的房子好诱人啊!
房地产网络人气榜!
宝马7系 2016款 750Li xDrive
选房看房 买房无忧!
长安CS75 2014款 1.8T
有面子!DS 6 尊享版 SUV(图)热门搜索:
要知道,昔日的,算得上是欧洲市场上紧凑车型当中,最炙手可热的香饽饽儿。就算现如今,第二代在展厅里也绝对占有一定话语权。尽管全新一代相比老款全面升级,然而对它来说,想要稳坐销量冠军的宝座,貌似并非那么容易。
按照惯例,插播广告:《欧洲大神怎么看》专栏将邀请欧洲的资深媒体人,来为中国网友解惑。您可以通过评论或者来信提交您的问题,越尖锐越好,越深刻越好,只要与有关,都有可能成为欧洲大神们将要回答的下个问题!这一期的大神还是Michael&Specht,最会做买卖的集团,还能稳坐紧凑市场头把交椅吗?
2008年,当首次问世,那会儿市面上的紧凑级车型两只手就能数的过来。正因为拥有着和同样的高品质,且空间更大,视野更好,集团毫不费力地就找到了另一颗摇钱树。之前听说喜欢的消费者都是出了名的&好脾气&,苦等半年都不叫事儿,加价入手的都是大有人在。8年,280万辆,用真切的数字,证明了自己是帝国不可或缺的一员猛将,全世界范围销往170个国家,无论是在尼泊尔、还是在毛里求斯、或者在俄罗斯的道路上你都能见到,甚至在南非都有它的身影。
然而世态万千,原本紧凑级市场上仅有的6个竞争对手,瞬息增至30个。,CX-5,和,这些来自东方的&掠食者&齐头并进地出现在了的里。欧洲豪华大军又怎会错过这份美羹:和Q2、GLA,以及也都眈眈。两年之内,的也会前来抢食儿。集团内部方面,将会带来全新一代&Ateca&,同时准备着揭晓旗下第一辆紧凑级&&&Kodiak&。这哥俩自然都是与采用相同技术平台。家的千金DS在2017年也要发布自家;的Kadjar已经在销量上得到了认可;计划明年将全新Meriva投放到市场当中&&无疑,面对的同级别对手还远不止这些。
相信不少朋友已经能猜测出,全新肯定是基于全新平台打造的。这意味着更轻的,更多的空间以及全方位的优化。乘坐者能够享受到更宽广的空间,尤其是后排乘客。
全新途观感应尾门及后备厢空间展示
根据行李及乘客的情况,座椅前后位移提升至18厘米。与现款相比,全新增加了145升的使用空间,达到了615升。当后排座椅放倒时,&1655升同级别最大空间就摆在你的眼前。除此之外,将前排座椅向前放倒的情况下,你可以拓展出一个可以放置最长2.5米行李的纵向空间,当然,尾门可以妥妥地关闭。贴心的easy&open后备厢智能感应开启装置(脚滑车尾下方),全新上也配备了。
全新途观倒车影像展示
全新途观仪表盘展示
值得一提的是,驾驶席的&Active&Info&Display&高科技液晶酷得不要不要的。6组不同的选项可供选择,驾驶者甚至可以通过它实时监测越野相关信息,转向角指示器和指南针应有尽有。同时在上也可直接映射出导航地图信息,和时速表会随之收缩到两旁。
还有就是那块上方的HUD抬头显示器。驾驶时速,当前路段限速以及导航方向指向尽收眼底。同时,任何一款智能手机都可以与娱乐系统链接,无论是苹果的IOS系统还是安卓系统或者MirrorLink软件,都不叫事儿。
一贯在同级车型当中表现厚道。相比现款车型,全新增加6厘米,达到现在的4.49米,增加3厘米。同时提供了8款不同,4款仅供欧洲市场的柴油,还有4款供全球范围售卖。我个人偏爱180的2.0&版本,搭载4motion四驱系统以及我们熟悉的7速双离合。推荐理由毫不牵强:驾驶平顺,噪音低,换挡迅速不费劲,低转速下扭矩够劲儿,7.3升/百公里的展现出良好的。当然,你若银子多,对动力有要求,&220匹版本应该能满足需求。不久,还会完善一款218的插电式版本,能够在纯电模式下行驶50公里。
首批将提供两款不同车型。长轴版同时分别提供5座及7座版本,首次亮相预计会在11月的。2017年初在中国和德国分别投入量产。
已经开始系统化地在全球拓展品牌旗下的车型。过几天的国际上,还会揭幕下一代的概念车型&Mission&Touareg&。全新则于2018年起售。
在11月的洛杉矶国际上,将推出在美国的查特努加工厂量产的中型,销往美国和中国市场,同属平台,且长度几乎达5米。在2017年和2018年之间,将生产2款低于的车型,用于填空。一款基于(4.10米),一款基于(4.30米)。两者分别会先以T-Cross和T-Roc的概念车向世人展出。敞篷版也在计划之内,几周前的,我们看到了概念版本。
最后,甚至考虑生产Coup&版本,看来要给和GLE&Coup&来个回马枪。
如果您想回顾往期内容,请点下面的链接:
责任编辑:
按键盘上的"← →"键也能翻页
用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或给您的好友,
文章标签:
微信扫一扫或关注微信号:yicheweixin
一起聊聊汽车那点事儿!
137张282张58张673张
<dd class="huifu huifu_时长:02:33<dd class="huifu huifu_时长:02:04
15.18-22.28万9.98-15.38万12.22-22.18万14.03-29.43万12.97-22.98万7.90-14.88万
收藏成功!&&
用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或给您的好友,欧洲自驾经验集合贴(各国开车注意事项、交规、主流车型自动档使用方法等)!!!
『善意警告』:各国交规注意事项、高速公路限速等(请大家来提供,谢谢!)关于超速驾驶如何避免罚单的经验德国自驾车必看:DRIVING IN GERMANY(推荐一个信息全面的英文网站)开车时的正确的坐姿(ZT),司机同志们请都来学习一下! 介绍一下主流车型自动档、手刹等的使用方法(奥迪、奔驰、宝马),欢迎朋友补充自己开过的车型! 发点实用信息,11天自驾归来,路线:德-奥-意-法-意-瑞-德 发点实用信息之二:周末自驾德-卢-比-德-荷-比-卢-德 导航仪经验谈山路驾驶经验!!!讨论一下从英国开车到欧洲吧找到一个租导航的网址!关于从德国去丹麦,瑞典,挪威的过桥费、摆渡费拼途网友回复:理的精。没人顶,我来顶一个。 :cry:拼途网友回复:没车一族~~~~顶拼途网友回复::cry:::name拼途网友回复:没车没照一族我也顶
自驾的话,中国新版驾照有中英文对照,配合护照可以作为临时驾照,无须公证。在加州应该有1个月的有效期,所以自驾的童鞋们无须办理所谓的“国际驾照”。了解所去的地方交通规则,加州交规一本小册子,当然官网也能下载PDF版,但对于旅行而言,基本上注意以下几点:1、STOPSIGN!!也就是国内说的“八角停”标志,这个必须停!!坚决停!!停满3秒!!然后看十字路口,谁先停,谁先走。这个在加州贯彻的相当严格,要是被拍到一次没停,罚款得上百刀。2、美国行人有着至高的先行权,无论你小转弯还是你绿灯,她红灯,都得让。另外,直行车先行权大于右转弯车辆大于左转弯车辆。必须严格遵守当地的先行权规则,也就是说在十字路口,绿灯亮起,你要左转,对面车辆直行,必须等直行车辆过去后,有足够安全的时间转弯时,才可以转。如果强行转弯,一旦发生车祸,转弯车全责。3、无论是普通马路还是高速公路,都有限速。另外学校附近,住宅区附近,限速是25英里时。跟着限速走当然是必须的,但是米国人民像冲锋一样,尤其是高速公路,限速65英里,基本车流速度在70英里左右,80英里也是家常便饭!在这种时候,一定要要跟上大部队的速度。要是大家都是70英里,你开了40英里,虽然你木有超速,但是!你违章了啊!因为你妨碍了车流。。。4、停车总体还是比较方便的,虽然很多攻略说旧金山市区停车比较困难,但实践经验觉得还好。而且停车费大多靠自觉,没有写FREEPARKING的地方是要收费的,但也没栏杆,也没有人,是要自己跑到专门的收费机器,记好自己车位编号,按时间买。虽说靠自觉,但还是看到有人拿个小棍子在检查,可能是检测排气管温度之类。一旦被抓到么,肯定是贴条子罚款。旧金山渔人码头附近的停车场是要收费的,建议可以坐铛铛车。另外,注意上街沿颜色,红色是绝不可以停的,绿色是短暂停车,譬如15-20分钟,当然以标识为准。蓝色是给残疾人停的,只有挂残疾人标牌或残疾人牌照的车才可以停。如果上街沿没有颜色,那就是可以freeparking的。5、停车时候要注意车子的方向,跟周围的车子保持一致。千万别头对着头,如果一旦发现停车的方向与车流方向相反,会罚款的。在旧金山坡道上停车也有讲究,车轮是有方向要求的。上坡时,前车轮后半部贴路沿,下坡时,前车轮头贴路沿。如果没有这样做,一旦被抓到也会罚款。6、开车时打电话问题,可以用耳麦,但注意只能一只耳朵!也不能将手机捏在手里打!7、高速公路要注意一般是最左侧的车道,有菱形标识,在上下班高峰时作为“共乘计划”优待车道。牌子或路面会写“CarPool”是给一辆车车载2人或2人以上的快速通道。如果你只有1个人,但在高峰时间走了这个车道,也是会罚款上百刀的。8、要是真吃了罚单怎么办!贴在车上的罚款单会写清楚处罚的原因,时间地点等要素,另外背面会告诉你怎么付款,接受现金,但不接受现场付款。可以上提供的官网用信用卡付,但是要承担手续费。另外就是将支票邮寄到罚款部门。9.美国停车位普遍比国内大,所以不用太担心车技问题,当然停车的时候也可以再找人下车看下希望大家都平平安安自驾~开开心心旅游~
虽然大家都知道自动档的车好开,就像电瓶车一样,踩油门就走,踩刹车就停,但每个厂家在具体操作上都会有所不同,加上现在很多高级车型越来越多的电子装置,如果遇到一个陌生车型,一时还找不到自己需要的操作,有时候会耽误点时间,有时候甚至会影响安全!尤其是现在很多自动档都提供了手自一体式换档装置,喜欢运动乐趣开手档的朋友可千万不要错过!!!因为这种手自一体式的换档装置出于保护变速器和发动机的缘故,会通过电脑自行计算相应的换档时机,以避免人为的无操作。也就是说即使使用手档模式,如果认为操作没能及时换档,变速箱也会自行加挡的!因此在这里介绍一下主流车型自动档、手刹等的使用方法,欢迎朋友补充自己开过的车型,最好附带上图片!也希望大家交流安全使用的经验,因为通常都习惯开手挡突然拿来自动挡开还是有一些隐患的,比如一定要左脚放在刹车左边的踏板上闲置着,这里是供左脚休息和在弯道时提供支撑作用的,而右脚来转换油门和制动2个功能,尽量避免用左脚来踩刹车右脚来踩油门!我有一次开奥迪A6自动档,突然做了一个加挡的动作,结果原本以为踩离合器的左脚一脚踩在了刹车上,后面的车差点追尾,只按喇叭:gg已有车型:1,奥迪2,宝马3,奔驰4,......||1,奥迪停车时挡把放入P挡,倒车时挡把放入R挡,起步时挡把放入D挡,玩车时挡把放入S挡:5很爽的!开车时挡把放入D挡,实现手档功能:放入D挡后向右推(很久以前开的,好像是应该推入向右的槽中吧!),入位后根据速度、转速等的需要加挡就向上轻推,需要降挡就向下轻推,就像玩电子游戏:5仪表盘中下方的数字显示当时的档位!需要说明的是,起步时与手档相对应的放手刹动作这里只需要将左边的P按钮向上轻拉!同时奥迪的独家技术,还可以在方向盘后的拨片实现换档,左边减挡右边加挡!:32和F1的一样:5||2,宝马各项功能的实现与奥迪相似,好像D挡右侧的槽更明显一些,因为当时蹭朋友的车开了一圈,没来得及拍照。网上只找到这张照片,看来也可以直接通过方向盘后面的拨片换档!||3,奔驰各项功能的实现与奥迪相似,只是放在D挡时,向左轻拨是减挡,向右轻拨是加挡,方向与奥迪、宝马垂直需要说明的是奔驰的手刹比较别扭,是需要左脚在左侧有个小踏板踩下去的,放手刹的时候有也在左侧下面有个小拉手,需要拉起来。这和大众的顶级轿车辉腾(Phaeton)||4,大众总算找到大众的了,这是从途安上的,但估计高尔夫等车也都是这样,果然和奥迪一个模式:5欢迎大家指正并补充......||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能不能在行驶过程中直接由自动档换成手动的?||经常有朋友询及驾驶技巧问题,诸如行车如何更生猛有力,更省油等。这难于一概而论,生猛与排量有关,省油则不单决定于排量,也与行车习惯有关。如既追求动感,又兼顾经济性,两者似乎有些矛盾。因此,只能在其中求得一个大致的均衡点。 我认为,将车开得既迅捷体现动力,又保持平滑加速和减速,才是操控最高境界。 自动档车换档一般由电脑根据发动机转速与车速进行控制,故操控比较简单。笔者根据经验提供三点建议:其一,平路行驶一般用“D”档,如果在市区较拥挤路段行驶,则可拨至3档位置,以获更强动力;其二,掌握左脚辅助控制刹车掣技术。比如进入停车位之前要驶上一个短坡,则用右脚踏油门,左脚踩刹车板以控制车辆缓慢前行,可避免追尾。 另外,像奥迪A6等手动自动档一体的车型,则可采用手动模式行车,即将操作杆拨向右侧,根据车速向“+”号前推升档。其好处:一是动力更强劲、提速更直接。二是省油。如控制得好,可省油5%-15%。三是可起辅助减速作用。四是降低发动机噪音。 手动档操控相对复杂些,且有一些技巧和要诀。追求动力性,要诀便是把握换档时机,让车子提速有力。理论上说,一般发动机以接近扭矩峰值输出的转速运行,提速最爽,但以发放大部分扭矩的转速运行更为省油。因此,换档时机可据此确定。 以奥迪车为例,观察奥迪自动档行车情状,以40-100公里时速匀速行车时,发动机转速一般都保持在转,急加速时则会升至3000转左右。因此可以认为,2000转是一个经济转速,以此作为手动档行车参照,是很有意义的。对比观察,1.8和1.8T手动档车在发动机2000转时,在各档位以此转速行车,跑得甚为轻快,当然挂用高档位也最为省油,故可视为最佳行走工况。希望省油者,可在2000转附近换档,而追求动力者可以适当滞后换档。 开好车,起步也很重要。一定要养成1档起步的良好习惯,这对发动机、离合器、变速箱都有好处。尤其对于奥迪之类车身较重的车型,要克服惯性,需要较大扭力,故可采用“定油”操作法:踩离合挂档后,稍预压油门,至发动机1500转左右定住,然后再按照快、停、慢三法缓放离合,则起步平顺,车身无震动,噪音也低。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要在能触类旁通。 开车是模糊的艺术,对车速和发动机转速的控制不可能也不必要十分精确,只要保持在一个大概的区间即可。实际操作中,也不可能频频目视转速表来选择换档时机,这样不安全。最好是通过实践,熟能生巧,以观察车速、测听发动机声音来判定。||世上的人就是这么矛盾:开手动变速器汽车的人常常为城区行车时频繁地踩离合换档而忙乎得体乏心烦;开自动变速器车的人又为享受不到手动换档的乐趣而寂寞难耐。如今,各种新式智能型自动—手动变速器的出现成功地解决了这对矛盾。采用这类变速器,你在同一辆车上既可以进行手动换档,体验真正玩车的乐趣;也可以采用自动变速方式,在美妙的音乐中轻松地驾驶。 智能型自动—手动变速系统冲问世已近10年了,目前主要有3种不同的型式:第一种是以自动变速器的技术为基础,另外加了电子和液压控制装置,允许手动换档;二种是由普通“H”型换档方式的手动变速器和自动离合器相结合;第三种则更进了一步,它以手动变速箱为基础,把离合器的自动控制和电子—液压顺序换档相结合。 上述不同型式的变速器,其内部结构基本是相同的,像传统的自动变速器一样,它们共同点是没有离合器踏板,只有制动和油门两个踏板。换档过程由电子—液压阀门来控制,而驾驶人可以在手动和全自动换档模式中任选。 在全自动模式时,处理器监视着许多参数,如油门踏板的移动、发动机转速、车速、加速情况、转向力、制动信号,甚至发动机的温度。每过一个极短的瞬间,它就会根据驾驶人的操作状态,从系统存储的几个“图谱”中或者说程序中,找出一个相匹配的方案,然后进一步细调汽车的一些状态,调整换档,甚至避免诸如在进入弯道时进行换档等等不该发生的情况。 在手动模式时,你可以通过在转向盘上的按键或变速杆手动操作来控制加、减档。对于前述的3种不同形式的智能型自动—手动变速系统,其工作机理也不相同。 第一种以自动变速器为基础,加装电子和液压控制装置的变速系统在手动模式时,自动变速系统仍然随时处于控制状态:如果你忘了加档,它会帮你做;如果你在车速很快时强制挂入低档,它会不执行;起步时,如果车子在任一档位,它会自动地将档位挂入1或2档;当它检测到车辆有打滑迹象时,它会自动转到“恶性劣天气模式”,并且升档以降低扭矩,防止车轮打滑。保时捷、奥迪所选装的Tiptronic系统、宝马Steptronic系统及阿尔法1562.5选用的Q系统都属于这一类。所不同的只是操作方式不同而已。如保时捷、奥迪的Tiptronic变速系统既可利用转向盘上的按键进行手动加减档,也可用档杆手动加减档;宝马Steptronic和阿尔法的Q系统只是利用换档杆加减档。这类变速器系统相当复杂,造价也不菲,但手动模式的换档响应不及第三种。 第二种由普通“H”型换档方式的手动变速器和自动离合器相结合的变速系统是使离合器自动化,而不改动普通手动变速器传统的换档机构。雷诺.丽人行的“易操作”系统“Easy”System、绅宝的Sensonic系统、菲亚特的Seicento城市自动系统以及梅赛德斯A级车都采用了这种技术。绅宝于1993年最早使用了它。每家汽车制造厂都在采用他们自己的设计和自己的硬件供应商的产品。不过,尽管各自开发,但其结构都是很相似的:在发动机罩的下面,离合器踏板被一个电动机所取代,它会根据微处理器的命令来将液压系统加压,使离合器分离和接合。传感器当时的档位,感知车辆的速度、油门位置以及驾驶人是否要换档等等。洫起动时,驾驶人只需要挂上档踩油门就行了,其换档按普通的做法进行,在换档时抬起油门,系统会自动地将离合器分离开。系统一直监按期着车辆的速度及发动机的转速,计算机可以阻止不合时宜的加档或减档,有些时候,如果有需要,还会提醒驾驶人选择较低的档位。 这种系统不能充分满足喜欢玩车的驾驶人,同时,对想用自动档的驾驶人而言,它也很不够。但对于一些小城市轿车,大概它是最好的选择了。像菲来特Seicento这样的超小型车,不可能有足够的动力用于有变矩器的变速器,或者在这个价位上也不可能安装更复杂的装置。 第三种以手动变速箱为基础,把自动离合器和电子—液压顺序换档相结合的变速系统则是最为先进的。玛涅蒂.玛瑞利的selespeed、宝马的SMG及雷诺的BVR这些所谓的“顺序换档”变速器系统即属此类。法拉得F355F1、阿尔法156“双火花”已将玛涅蒂.玛瑞利的变速系统作为选装件。它们的“顺序换档”原理和赛车上所用的一样。所不同的是变速器和离合器总成在设计上不是顺序的,它们是传统的手动变速器与电子选档机构的结合。 几乎所有的手动变速器都有2或3个选档轨,它们直接控制变速器的齿轮,通过换档杆将齿轮来回滑动以改变速比。玛涅蒂.玛瑞利系统替代了原来的换档杆装置,并首先在法拉利F355F1车上采用。它采用的是一种扭转—推—拉的操作机构,该机构由一个包括6个螺管线圈阀门的系统来控制。3个选择空档,一个选择厅数档,还有一个选择偶数档和倒档;当驾驶人轻拨位于转向盘下方的拨杆时阿尔法156“双炎花”将拨杆改为位于转向盘上的两个按扭,智能装置会做出反应并操作液压系统动作,而且还可以保护机械部分。如在路口,离合器打滑啃制动踏板的同时踩油门时,汽车就会发出警告声。继续这样做时,变速器便会选择空档。当发动机转速在4000转分时,挂入一档,车子会轻松的冲出去。当恶劣天气地面附着性不好时,在2600转分时会换入“低附着”模式,并且变速器仍可以置于运动模式上,这样换档程序不会为平顺性做出让步,此外也可以用全自动模式进行巡驶。 为了完成上面这些事情,系统必须是智能的,比如,它必须考虑齿轮同步啮合的速度。挂档时,它会用1274牛顿的力量来选档,如果它遇到太大的阻力,就得退回来重试。如果失败的话,它会选择另一个档位,并且在内存中记下一个错误,以供以后分析。 宝马M3选用的新型SMGSequentailM变速系统在概念上与F355F1和阿尔法“双火花采用的玛瑞利Selespeed系统相似,它的工作方式有所不同。它采用的是一个经过改进的Getrag6速手动变速器。液压操纵机构装在变速器内部,而且有一个普通的变速杆,可以在自动和手动模式之间切换。一个外置的电子液压阀门体将压力分配给操纵机构。和玛瑞利系统一样,要急加速时,可以在发动机4000转分时将档位向前推,同时松开制动踏板。手动换档时将变速杆向前推或者向后拉。如果需要跳过档位时,可以多次推拉变速杆这在真正的顺序方式变速器中是不能实现的,而且换档时可以不用松开油门,减档时踩着油门,和玛瑞利系统一样,发动机也会很好地和变速器配合,而只发出轻微的声音。SMG变速器有它自己的电子处理器,但是它的控制还是由管理发动机的处理顺来守成的。两个处理器软件是由不同的程序制作组分别编制的,系统不断地相互检查有无毛病。不过,宝马的这种SMG系统在手动模式时,换档响应不及玛瑞利Selespeed系统快。 智能型自动—手动变速系统向人们提供两种驾驶方式—为了驾驶乐趣使用手动档,而在交通拥挤时使用自动档,因而它受到驾驶人欢迎。尽管在现阶段“可选模式变速装置”系统还不能安装到现有的变速器上,但是到了实际生产阶段,它可能会和任何一种现有的变速器相结合,而操纵系统则可以由短把、操纵杆或按钮来完成。 也许不久,传统的、笨拙的自动变速器就将成为历史,而且三踏板式的手动变速顺系统也就成了累赘,只有那些顽固的保守主义者才会要它了。||能!不过没试过行驶中直接还成P或者R,好像行驶中这2个挡搬不过去,你试完了别忘了告诉我:5另外,奥迪属于大众,都采用类似的技术和应用,所以估计大众的自动档和奥迪的都差不多!||这个也不错PCauto||能!不过没试过行驶中直接还成P或者R,好像行驶中这2个挡搬不过去,你试完了别忘了告诉我:5另外,奥迪属于大众,都采用类似的技术和应用,所以估计大众的自动档和奥迪的都差不多![quote]没问题,等我试验好了告诉你,不过问一句,是不是修变速箱的钱你来出?:5:5:5||个人觉得,还是手档的车比较好玩,通过离合来控制非常有驾驶感,当然,纯属个人意见。||其实喜欢开车的人都喜欢开手档,所谓的驾驶乐趣就在其中了,但有时候真要是赶上了,比如很多中高挡车都采用手自一体的,而其中的手动功能和自动功能区别不大,尤其是这些电子装置,猛的上去还真不知如何下手:gg||:pint::pint::pint:||我开自动挡的车的时候感觉也可以用油门控制加减挡,某些程度上可以弥补低速时自动挡车加速不如手动挡车的弱点,感觉好像是在车马上自动升档的时候,微微松一下油门,然后再立刻发力,车子很明显会想手动挡车高速起步换挡的时候向前窜
欧盟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不知不觉就到了另外一个国家,而另外一个国家的交通规则,比如高速公路上的最高限速往往有所差异,关键是超速后的罚款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希望在各个国家的朋友能提供这方面的信息,再比如奥地利现在需要随车携带警戒背心,等等,为各位自驾穷友提供,谢谢!德国FolgendeRegels鋞zegeltenfürPkwohneAnh鋘gerundMotorr鋎er.Ab40Eurokommen25,60EuroGebührenhinzu.innerhalbgeschlossenerOrtschaftengiltauchfür30km-Zone!bis10kmh15,-EUR11-15kmh25,-EUR16-20kmh35,-EUR21-25kmh50,-EUR,1Punkt26-30kmh60,-EUR,3Punkte31-40kmh100,-EUR,3Punkte,1MonatFahrverbot41-50kmh125,-EUR,4Punkte,1MonatFahrverbot51-60kmh175,-EUR,4Punkte,2MonateFahrverbot61-70kmh300,-EUR,4Punkte,3MonateFahrverbotüber70kmh425,-EUR,4Punkte,3MonateFahrverbotau遝rhalbgeschlossenerOrtschaftenz.B.Landstra遝,Autobahn,auchinBaustellenbis10kmh10,-EUR11-15kmh20,-EUR16-20kmh30,-EUR21-25kmh40,-EUR,1Punkt26-30kmh50,-EUR,3Punkte31-40kmh75,-EUR,3Punkte41-50kmh100,-EUR,3Punkte,1MonatFahrverbot51-60kmh150,-EUR,4Punkte,1MonatFahrverbot61-70kmh275,-EUR,4Punkte,2MonateFahrverbotüber70kmh375,-EUR,4Punkte,3MonateFahrverbotAchtung,einFahrverbotwirdauchverh鋘gt,wenninnerhalbeinesJahres2Geschwindigkeitsüberschreitungenvonmehrals25kmhfestgestelltwurden!Istau遝rdembeimdrittenGeschwindigkeits-EintraginFlensburgm鰃lich.Toleranz,vomgemessenenWertabgezogen:meist3kmhbeiwenigerals100kmh,darüber3%.ImNormalfallzeigtderTachometerdesAutosmehranalsdietats鋍hlicheGeschwindigkeit.请牢记:如果超速,在市区最多超10KMH,高速只超20KMH!:5奥地利?从8月1日起,奥地利的司机在行车时必须携带警戒背心,并要求将其搁放在随手可取的位置。如果你因某地种原因,如车祸等,在高速公路上中途下车,你必须把那件漂亮的橘红色背心穿在身上停车场除外,违背者将被罚款14欧元.绿灯闪完4次,黄灯亮时,一定不要再继续前进,必须刹车停下。一定要看清标志,不要进入步行街。有行人过马路时,不要进入斑马线以内。严禁酒后驾车。……(想起来再补充)瑞士高速限速120,超20,罚款150欧实例:在a1上限速120我开139算超速13khm,罚款120chf比利时高速限速120,超20,罚款150欧荷兰高速限速好像是130吧,荷兰高速公路路况很好也很宽扩,很容易就超速的!法国?北欧?车只要启动,就要开灯!!!否则也要罚款!英伦三岛?其他更多?||再从其他论坛转几个实例吧:5(转自德国热线-萍聚社区||荷兰高速限速120。个别地方100(会有牌子指示)。非高速,普通郊区公路限速80(特例如60、50也会有牌子),市内限速50,居民区30。荷兰的公路(高速或者郊区公路)两边经常会看到Flash。有的正常工作,有的不工作(已坏),但对于不熟悉情况的人来说,还是小心点好。此外,经常有普通轿车停在路边(也有可能停在高速边),这些车里都装了摄像头的,我就遇见过好几次,还有一次看到有警车躲在高速边的灌木丛里。荷兰好多警车都没有特殊的颜色和标记,这些警车是专门检查超速情况的。如果在高速上开,发现有可疑小轿车一直跟在你后面,你加速他也加速,你减速,他也减速,那你就必须小心了,很有可能就是警车。荷兰有个节目叫“Blikopdeweg”就是专门讲路上各种不守教规的人的情况。录像都是在那些警车里拍的,所以人们都不知道是警车,如果长时间超速(或不守教规、或超速过多),他们就会在车里立个牌子,写“stop”。那时候就只好老老实实靠边停了,我还看到有一集,有个男生超速过多,还从右边超车,后来当场没收驾照。对于这种车,一般比较难辨认,大多数时候,都是比较大的车比如volvo,一般都是蓝色、黑色,车顶上多装有好几根天线(比一般车天线多)。但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普通小面包车。所以虽然有规律,但对于特例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对于荷兰的罚单具体多少钱我不知道,我能提过的信息也就这些了。大家在荷兰开车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尽量不要超速。如果觉得开得比较顺,速度提上来了,一定要做到眼观六陆,耳听八方,荷兰得警察是无处不是呢。我认识的荷兰人里,没有人没有接到过罚单的,连我的驾校老师都曾接到过一张120欧的罚单。:cry:||绝对善意!||荷兰高速限速120。:cry:[quote]谢谢“警告”:5我们上回去荷兰一个周末,租的是奥迪A63.2FSI,基本上都超速了,不过运气真好,居然没被抓住,不过下次再也不敢了。否则自驾的费用就会迅速攀升,自驾游的优势也会荡然无存:gg||荷兰据我了解小车限速是100吧没被抓纯属运气好,荷兰高速上警车不要太多哦||奥地利要带背心,我驾校老师刚教我们的。:-?||而且必须放到抬手可得的地方现在不管你是违章还是出什么问题警察叔叔过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先让你拿出背心来看看如果拿不出背心,那就错上加错了……||而且必须放到抬手可得的地方现在不管你是违章还是出什么问题警察叔叔过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先让你拿出背心来看看如果拿不出背心,那就错上加错了……[quote]:-D赶上北京的牡丹卡了。抬手可得的地方,不就是遮阳板上面么:14||应该放在副驾前面的手套箱里:5||应该放在副驾前面的手套箱里:5[quote]我放在手刹车下面我哥们更绝,直接穿在副驾驶的椅背上警察一眼就能看到。。。:gg||没错,曾经见过一些大货车的副驾上穿着衣服,现在才想起来为什么:5||过几天我找来法国的路况信息,少安毋躁||欧洲高速公路有没有紧急停车带啊我需要停车,怎么停?要设立警示标志吗?||英国高速公路我咋感觉没啥需要注意的呢。。。。。。。普通道不要超过70mile,高速道不要太慢就好,我朋友曾经在高速道开太慢被警告过想来想去英国变态规定还是比较少的,想到再来补充好了。。。。。
虽然是德国交规,但基本上全欧洲都一样,所以有很强的实用性。其实中国的交规也是从德国的发展来的,只是多数司机不太遵守而已,但在国外,不遵守交规非常危险,因为基本所有人都会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全速行驶,所以不守规矩驾驶基本等于自杀行为。对于习惯于在国内开车的同学来说,以下几点一定要牢记:1.尽量只从左侧超车,就算右侧的道路空着。2.转弯要特别遵守交通规则:左转弯要停车等待,直到对面的来车没有了或很远,才可以飞速启动转弯;右转转弯也一定要停车观察,直到直行车没有了才可以慢慢进入。转弯轮到你的时候,还得等待观察,没车才可以转弯。3.进环岛一定要等待,在环岛内的车有优先权,这样保证环岛内的车快速通行和离开。4.记住黄色实心菱形标记为主路,空心倒三角形标记为非主路,非主路一定要让主路的。这样,你在主路时,可以尽你自己的能力快速跑,不用担心交叉路口会有其他车冲出来。非主路的车进入主路一定要等待观察,没车才可以进入的。5.公路进入城镇要自动减速到50公里,特别地方时30公里。个人在城区因为超速不到10公里被拍过2次)6.车速要尽可能快(限速区除外),起步、转弯一定要动作快。交通标志驾驶员手册:||谢谢楼主,有用的信息||收藏了||下载了,谢谢!那本驾驶员手册,整整86页!||回复4#minyao搞明白这本可以考德国驾照,哈哈||还有就是STOP一定要真的让车停下来,仔细观察后,再出路口两个原因:1.说明这个地方真的危险,需要驾驶员小心。2.警察看到了你没有遵守,罚单应该100欧向上。||1.楼主说,尽量只从左侧超车,就算右侧的道路空着。用尽量这个词我觉不正确!是一定不要在右侧道超车,路上都有摄像头,一超说不定就被拍。还有右侧超车出事故要付全责。欧洲开车的规矩,你的车比前面的车快,你可以闪远灯让他让开,也不要从右侧超。我有在欧洲12年驾龄这些都是经验。||学习!||学习!||真心感谢楼主分享。下个月从中国出发自驾去德国,有用。只是那手册没有中文看不太明白,猜带蒙吧||英国的也类似吗||回复10#51uthttp:WebRentalNoticeDetail.aspx?CountryCode=DECountryName=Germany||回复12#flashman163回复10#51uthttp:WebRentalNoticeDetail.aspx?CountryCode=DECountryName=Germany也感谢你的分享,我从中国开车去欧洲,不是到欧洲租车开。||顶一下,||好帖mark之~~~~~~~~
4月21日-27日在欧洲德、奥、法三国自驾,一直都在写些东西。LG这篇文章花了很大心血,我不想它被埋没在我的酸文随笔中,而是希望能对坛子里的朋友真正有所帮助。同时也是答谢版主的厚爱,因此单独发表于此。1、题外话:我的自驾历史自驾经验有限哈,没法和坛子里面诸位航迹遍布祖国大好河山的大侠们比,更没法和周游世界的那位姐姐比,他们是用来敬仰的,只有我自己是用来和自己比的。04年十一和LD参加爱卡集体活动,百辆京车游威海;05年再次和LD周末3天游山东曲阜、泰山、趵突泉、灵岩寺;十一在桂林租车去龙脊看梯田;06年五一在昆明借朋友车一直开到西当,徒步到雨崩和梅里大本营;再就是这次德国租车自驾了。总体感觉车越开胆越小,不怕被笑话,现在LD提议这个夏天去承德我都有点儿心里发虚。04年进藏是飞来飞去的,后来也曾计划自驾新藏进、川藏出,可还能成行么?我怀疑。和国内大多数地方比,北京是相当有秩序的地方,贴着“实习”成长起来的司机是从来无所畏惧的,反正开不快,现在好多路段四个轱辘比腿儿的还慢,不踩刹车直接撞上去也不会伤筋动骨。不过一般京牌车到了外地都夹着尾巴开,所以我就一直纳闷前两年那个JC打死JC的,按理说不应该发生啊……扯远了,还是来到欧洲。在德国、奥地利开车,北京司机一天后就会适应,剔除迷路因素,心里可以很放松。由于所有人都非常遵守基本的交通秩序,不必要担心意外的发生;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没路权的时候让一下,任何时候行人和自行车最大(就像周星星同学说的,上天安排的最大)。2、关于欧洲的路:德国的路况很好,无论高速、“国道”、“省道”还是“乡间小路”,回想起来,好像没有被井盖、深坑之类的东西困扰过。硬件上,路网密集,标识非常详细清晰,GPS尽管非常有帮助,但如果只有地图对照,在大多数公路上都不会迷路。城市里则不同,尽管同样路网密集,但是为保护旧城区,路比较窄,很多都规划成单行线,在车速比较快的情况下即便有GPS也会出麻烦,同时考虑到停车等问题,进城后采用公共交通是最好的选择。路面等设施没的说,其实我们国内发达地区的公路网也相当不错了,相差不多。我们两次穿越阿尔卑斯山区,同样是山区的路,和前两年自驾龙脊、梅里等西部盘山路是天壤之别的,但是从昆明到丽江最漂亮的那段高速有的一拼。差距主要在软件上,标识、服务区、临时停车区等都有许多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服务区的设置上非常人性化,除了类似国内IPX的大型服务区,凡是风景优美的地方,都会双向开辟一小块可以停车欣赏的简单停车区,面积从几辆到10几辆车不等,边上一些硬木桌椅供休息。我们自驾的时候,会经常在这些P停下来,休息、照相,“找个P歇歇”成为途中的口头禅。国内自驾的这种时候,通常我们就在路边一靠,有责任心的选个前后视野都开阔的路段防止事故,没责任心的甚至都会停在180度拐弯的盲区。在德奥驾车7天,基本没有看到过路上靠边停车的。P里面通常很整洁,令人感慨,有些P里面有善意的提醒,国内“禁止乱扔垃圾!”在那边会变成这样的牌子,非常风趣幽默:风景点的P里面会立上牌子,划上示意图,告诉你看到的都是啥东东。我们从奥地利因斯布鲁克返回德国菲森路上,路过楚格峰时,P里面的指示牌告诉我们远处的山包都姓啥:想起去年云南自驾接近德钦时,下白茫雪山途中突然发现一连串的山峰,“疑似”梅里十三峰,却没有任何提示来心理准备,直到发现夕阳下路边好多车辆抛锚照相的时候才确认。几个专业摄影说这是第三次来德钦才看到梅里全身,运气好。我们则感叹险些错过这日照金山的夕阳美景。直到后来很久,也仅仅搞清楚里面3、4座峰的名字。这次在楚格峰下,却可以依路标并看图识山。(天色有些阴沉,楚格峰zugspitze隐现在云雾中)德国境内也有些地方开山为路,偶尔有落石,我们就遇到过一次。这是从博登湖(德、瑞、奥三国界湖)到斯特拉斯堡(德法边境上的法国城市,阿尔萨斯,最后一课)的路上,山体危险,断路施工。两边车辆都老老实实呆着,山上工人悬在空中,敲落松碎的石头。德国移动红绿灯很有意思,照片右侧那个,临时可以架设,也很管用,有时候在只允许单向通行的路上也可以遇到。山谷左侧山峰上有个小鹿的雕塑,很有意思。20几分钟后,铲车拖车清理路面后随即放行。停车等候时下来路边吸烟,和照片里这位工人阶级兄弟聊上几句,说这是经常事儿,每次15分钟到半个小时。||3、关于欧洲的驾车秩序路即便是同样的路,软件即便是同样的软件,不同的驾驶规则会带来完全不同的交通方式。这点,给我们首次出国自驾的人带来的是震撼和思想上的冲击。德国高速不限速,我最高开200kmh,边上的奔驰、宝马、保时捷转眼就能超过我消失成一个黑点儿。无论一条、两条还是三条车道,无论是否有大妖怪(大祸车),都井然有序。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德国飙车很爽,呵呵;意味着德国好车很多,当然,奔驰宝马的大本营哦;意味着会有危险,J,也许,但出事儿的概率比国内小很多;也许本人忧国忧民多虑了,请大家原谅。这意味着,同等条件下,德国人的运输效率是我们的3倍;广而言之,如果在社会的各个环节都是这样,那么生产效率就是我们的3倍……这意味着,德国怎么可能不发达?最近刚好在读《大国崛起》,8本一套,出游之前读完了德国册,感触很深。崛起不是口头上的……从交通秩序上,奥地利不如德国、法国不如奥地利、意大利不如法国;好像从国家发达程度上也如此吧!那么我们呢?反思ing……任重而道远。德奥驾车人对交通秩序的遵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谓秩序,就是人人都遵守基本的交通规则,其实这些在我们的交通法规里面都有,我们也都知道,只是在国内,好多细节的东西是无人注意的,或者没有条件实施。其实,最重要的就是三条:1、任何情况下避让行人和非机动车,并不得鸣笛闪远光催促;2、有路权者优先通行;3、禁止右侧超车。理论上的知悉和实际驾驶过程中严丝合缝的遵守是完全不同的。我们行前充分准备了自驾知识、甚至了解了欧洲的交通标识,尤其CEO在最后2个星期基本睡在了GoogleEarth上面,据天才的CEO说他研究了路线上的每一个立交桥的走法,呵呵,鬼才信。尽管已经有所了解准备,但第一天还是几次由于忽视这几个规则险些出事儿。a、关于躲避行人和非机动车;刚出法兰克福机场的时候,由于对路和车都不熟,心情比较紧张,基于前面所说“夹着尾巴开车”,往往重视其他车辆,忽视了行人。而德国,尤其是人烟稀少的非干道,没有红绿灯的地方,行人过街是无视车辆存在的,理所当然认为车辆会停下来。而我们在国内的习惯向来是评估一下距离,嘀一声提醒,理所当然认为行人会停下来。在欧洲躲避行人的条件反射还没有足够长的时间来形成,往往在1、2秒之后才会反应过来急踩刹车,并多次“享受”行人惊讶的目光指责。在单条车道中间实线的路上,有时会遇到骑自行车的游人,那么只有一个方法,跟着,直到对方让开或者有足够的法定的超车空间。这是我们在罗腾堡看到的一幕场景:(马车悠闲地在前面走,后面两队轿车跟着,非常安静,直到马车右转离开,由此可见一斑)在德奥开车7天,只见过一次争执,最后一天沿莱茵河谷前行的时候,看到一辆宝马轿车没有礼让同向的自行车,被骑车人拦下高声指责,轿车司机无话可说。在城里驾车就更要小心,只要看到行人在路上或者准备过路,停下来没错的。在这里,行人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你会看见他之后还冲过来……当然,有红绿灯的地方行人也是非常遵守交通规则的。由于欧洲自行车很少,路况比我们要简单的多,红灯就是红灯,禁止右转;绿灯的时候则高速启动,轰鸣而过,不需要考虑其他情况。城市里面的轨道交通也是要避让行人的,法国斯特拉斯堡古城内的有轨电车非常漂亮:b、关于路权路权很简单,辅路让主路,转弯让直行,环岛进让出。这是真正的“让”,必须“让”,而且要停下来“让”到位,原则是不会干涉有路权的车辆正常行进。在德奥开车7天,没有一次是因为辅路突然杀入一辆使得自己刹车减速。这种路权体验起初很不适应,每到岔路口或者路边有车辆作势欲入的时候我们都会下意识带一脚刹车,反而让后面跟着的车大吃一惊,呵呵,事实上完全没有必要,对方一定会规规矩矩在那儿等着,直到确认自己的进入不会影响任何人的时候开会启动。在欧洲,人们认为环岛就是一条直路,先进入的车辆是拥有路权的,后面的车在没有确认环岛里面的车辆驶出方向并且不会被自己影响前,一律停车等待。对于欧洲司机(尤其德国)骨子里融入的路权观念,我们悲哀的认为,如果他们到了中国还抱此观念开车,估计人和车的存活期都不会超过2周。事实上,这也是我回到北京之后2、3天之后才适应过来的。在那边养成了“危险的好习惯”,回来后,不是因为礼让主路车辆被后面的笛,就是因为没有关注突然会冒出来的车辆狂踩刹车。在北京,也会有许多路口进入主路的时候标识“停”,但大多数我们是不理会的。在德国即便没有标识,自己也会停下来仔细看,因为很有可能主路上有一辆车正在不远处以250kmh的速度开过来,要命的是对方即便看见你也不会有任何减速措施。c、关于禁止右侧超车德奥自驾7天,没有见到过一次右侧超车,无论对方开的多慢。事实上,慢车也会永远非常自觉的在最右侧车道行驶。开的再快的车,也不会长时间占用左侧车道。即便在4条车道的主干高速上也同样如此,大多数都集中在右侧2道上。如果不小心在左侧车道慢速行驶,忘记回到右侧车道,两条车道的车辆都会老老实实在后面跟着,等着你自行回去再从你的左侧超车;没有鸣笛,没有闪灯,偶尔只会从后视镜看到对方在挥手提示你。在国内,印象中最恐怖的开车感觉是在福州,去机场的路上,准确的说是坐车,出租车。04年,路是没有隔离滴,路灯是没有亮滴,车是很多滴,远光是全部开着滴,路面是看不见滴,速度是90以上滴,盲区经常是4、5秒滴,吓的眼睛是经常闭上滴,到机场的时候声音是发颤滴,腿儿是发抖滴......交通规则总结:要想达到德国这样的驾车秩序,我们很难,看来需要N多年,目前看来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国内路况相对复杂的多,车辆、自行车、行人混杂,各有各的路权,很难用单一的尺度把握;其次是秩序的建立取决于最不守秩序的人群所能达到的高度而不是最守秩序的人群,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交通秩序只是诸多本质问题的一个投射角度而已,不可能单纯得到解决。换位生活,会有很有趣的现象:德国人在北京,会死等在辅路口上,3、5个小时稀松平常;环岛就更不用说了,24小时也可能是正常的,需要家属送餐;我在德国驾驶的时候,有一次在某个环岛不确定具体哪个出口,又不敢随便停车,在CEO看图的时候便一直打左灯环岛绕圈;过了一会儿发现,环岛里面只有我一辆车,6个路口都排队等我出来呢,德国人实在啊!想起前两年读过的一篇报道,一英国老汉被抓无证驾驶,90岁,无证驾驶了近60年,没有一次遇到警察和事故。这样的笑话在欧洲有可能发生,国内则不太可能,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在欧洲部分地区驾驶是相当安全的,前提是遵守交通规则。||4、关于租车这次欧洲自驾,仅仅是自己的第三次租车经历。第一次租车当然在北京,2001年在四通桥下租了个捷达跑到石花洞,每天200,一切顺利,就是手续麻烦,户口本、押金……“一个都不能少”。当时还是集体户口,只能找同学中的北京土著代为办理。第二次租车05年在桂林,本来没打算租车,以为在桂林和阳朔玩玩算了,却心血来潮,在一个路边随便找的小店租了个10多岁高龄的桑塔纳,便宜,130一天。想北京要200,暗自高兴,结果上车后发现腿儿短,够不到离合,座椅也挪不动,仔细研究一下发现没有滑轨,驾驶座被焊死在底盘上,寒……最后硬着头皮在后腰上垫了6瓶矿泉水确保可以踩到刹车,勇敢地杀奔龙脊欣赏梯田。最难忘的场景是在龙脊返程的时候,需要在盘山路上掉头,路比车宽不了多少,车还没有转向助力。月黑风高,前后折腾了10几次才完成任务,膀子差点儿虚脱……这次欧洲租车就相当简单便捷了,网上考察了AVIS、Europcar、Herz等国际大型租车公司,最后发现autoeurope服务最方便,网站最简洁。Autoeurope是个类似Ctrip一样的代理公司,接单比价分包,最后发现原来是个总部在米国的公司,服务还是比较到位的。电话、邮件、online都没有问题。在网上填入信用卡信息即可定车,提前一周可以免费取消。我们下的另外一个订单是罗马租车,但是最后取消了,由于过期,当天取消,被扣了27USD的违约金。在欧洲租车按小时最贵、按天次之,按周租就比较便宜了。法国人在租车这事儿上脑子有点儿进水,AVIS上面,3天的价格居然比2天要便宜,2天的比一天要便宜,这让我们实在想不通。有经验的大侠可以指导一下。从网上的报价看,Audi、Benz、BMW还是要比Golf这样的经济车贵一些的,偶们几位还是穷游,CEO连打火机都控制消费,选择Golf是必然的。如果后面的朋友是2口子出行,还有更小的车,价格也更便宜。总体而言,在欧洲租车消费水平和国内基本一样。我们计划的行程在德奥7天,刚好一周。Autoeurope的服务人员非常有耐心的在email里面回答我们各种各样的问题,时间改来改去,提车还车地点也改来改去,车型改来改去。没法子,我们自助游人数、日程、签证、机票都在不断变动中。对于有志于去欧洲自助自驾游的朋友们,租车过程实在不需要更多描述,比较方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来帮助设计行程和预算:1、在欧洲一个国家境内异地还车基本上是不额外收费的,可是如果跨国费用就会高不少;2、通常高端车会随车提供GPS,普通车型就得额外付费了;异地还车通常不随车提供GPS;3、德、奥、法的车行都比较歧视意大利(比较乱、容易丢、伤),涉及到意大利的异地还车价钱更高;东欧就更不用说了,合同里面明文禁止进入东欧;4、欧洲各国租车都有增值税,通常19%,需要计划在内;我们预定的Golf旅行款7天260欧元,已经含税;另外提车的时候还有7、8欧左右的手续费,可以忽略不计;5、关于保险,通常的报价里面只包括了基本保险(Basic),免赔数额通常在700-800欧,据说稍微有点儿划痕什么的费用也是不低的;在德奥开车由于出事儿的概率小,问题不大,如果没有自信可以考虑上全险(inclusive),不计免赔,只不过每天需要多支出18、19欧左右;我们这次只要了Basic,运气不错,毫发无伤;6、登记的时候如果有第二驾驶,每天需要多个10几欧,我们4人只计划我和CEO两人开车,但是只登记了我一个,钻了个空子,惭愧啊惭愧,为国家节约外汇嘛;7、国内驾照在欧洲毫无问题,但是需要做个英文翻译件的公证共同使用,北京120就能搞定;根据有限的经验,推荐4人以下订Golf旅行款,要求柴油的,比较能装行李,也省油钱。而这款车好像保有量不多,很容易升级成AudiA3柴油旅行款之类的,呵呵。提车还车都相当方便,拿预订单、驾照、信用卡,3分钟填表提车拿钥匙,按照提示卡自己去开车;还车更迅速,1分钟验车、签字结束战斗。AVIS柜台的工作人员随身携带无线终端机,在车刚停稳的时候上来检查合同、看油表,绕车一周仔细看是否损坏,同时输入系统;一切OK,打印发票走人。同样的德国风格,同样的信用下的高效率,同样的震撼。||5、AudiA3和其他:拿到升级了的车还是很开心的,尤其发现这是一辆只开过1100公里的新车,估计我们是第二周、第二个用户。车是手动6档,2.0柴油发动机动力还是比较强劲的,没开过更好的车,至少比我在国内1.5汽油机的VV强多了。5档150公里时速下,加油还有明显提速感,通常我在6档匀速驾驶,降5档或者4档超车。由于我和CEO在国内都开日系车,离合比较短,刚开Audi的时候很不适应,多次熄火,互相嘲笑后发现这和柴油发动机也有关系。3档拖档行驶的时候会自己熄火,必须给油,这在汽油车上不太可能发生。正如同网友们看到的照片,欧洲空气非常清新,我的烂相机不借助任何滤光镜同样可以拍出来蓝蓝的天空。行驶在德奥大地上,如同在一个18万洞的高尔夫球场,大多数地方任何一个视角,其清洁绿化程度和美丽景色都不弱于我们的北京植物园,由此我们也理解了为什么敞篷跑车会这么多。在那边,开敞篷是“拉风”,在北京,开敞篷是“拉灰”,呵呵。关于德国的车,也没留下什么相片,这是在科布伦茨德国之角拍的一辆路边停靠的法拉利。在德国,尽管奔驰宝马比较多,法拉利也还是好车,靓丽的外观也会吸引普通当地路人的目光。(法兰克福机场一个设路障的工人阶级的座驾——哈雷)想起前几日一个朋友说的故事:一大款和他诉苦,买了法拉利就开始挨骂:开快了,人家骂他有钱有啥了不起、嚣张;开慢了,人家骂他买了好车还不是一样慢慢溜达、没用;带着美女开,人家骂他……;自己一个人开,人家骂他……;%¥#◎¥#※……在德奥的乡村路上,比较独特的汽车景观是大大小小的拖车;无论奔驰宝马,后面都有可能硬挂一个小型四轮拖箱,质量都非常不错,照样开的飞快。或许是乡村住的都比较分散,又不必要用单独的货车的结果吧。这在我们国内可是严重违章的哈。||6、关于加油早就听说奥地利的油要比德国便宜一些,所以我们到第二天在将近干涸的情况下才在奥地利境内找了个加油站首次加油,省点儿是点儿啊,呵呵。令人惊讶的是国境线是很难注意到的,过境给我们的提示只是中国移动的欢迎短信。柴油每升的价格折算RMB相当于北京93号汽油的2倍。事实上越远离德国的加油站越便宜,想必是德国不收取高速费,都体现在油里面了。不知道国内啥时侯燃油附加税?奥地利的高速(TollRoad)是收费的,但是没有收费站,一般P里面或者加油站里面都有3天票、7天票、月票之类的,买来贴在前面就是了。我们在奥地利大多数都穿行在Alps山中,避开高速,因此也就没有尝试。在欧洲加油比较方便,在北京加油员帮你干的活儿都自己干了就是。自己找合适的油管,戴上一次性塑料手套,记住加油机编号,自己加完了进小屋找收银台报号交钱即可。我们加油的时候互相提醒着不要加成汽油或者水啥的,:p。加油站通常比较人性化,每个加油机边上都有肥皂水桶和刷子,高速上下来的车辆在这里可以清理挡风上的林林总总,同样是自己动手。7天一共加了3次油,最后一次加油又回到了法兰克福机场,真正的无人加油,收钱的都没有,刷信用卡计费。先刷卡锁定100欧元,加油完毕后再次刷卡扣除实际费用。在欧洲租车,提车的时候油都是满箱的,还||7、关于停车欧洲车很多,停车是个问题,基本上都要付费。我们提前预定的旅馆通常都是免费停车的,而旅游景点和路边停车大多数是要在mit表上面投币买单的。Mit表上每15分钟0.2欧到0.5欧不等。也有繁华地段需要进出刷卡的,每小时3欧~5欧不等。是笔费用。在德国乡村,有时候(尤其周末)也能蹭上免费车位,或者免费1、2小时的车位;有时候把我们逼急了,私家车位也先停他个几分钟或者几个小时,呼呼。(这是楚格峰脚下一块房车宿营地,每天早7:00清场,我们有幸在这儿免费停了好久)在德国、奥地利驾驶的人通常都比较自觉,主动买单,很少有停车场人工值守,7天时间也基本上没见警察检查。不同的信用体系下社会成本差别悬殊,在德国凡是可能自动化或者凭自觉的地方看不到人工,公交车也都没有检票的;在香港、新加坡,保安、出租车基本上都是老年人发挥余热;在我们这里,18、9岁的壮劳力却在日复一日的简单劳动……欧洲靠的是一旦抓住狠罚,几百欧起罚,足够威慑了。城市里面的车位通常比较紧张,尤其在靠近景点的地方,好车位都是留给残疾人的,即便空着也没人停,感慨ing,找不到车位的时候,我也屡次涌现恶念,想把CEO的腿打断,再准备个轮椅就更妙了。德国停车通常比较文明,空间都比较大,意大利和法国则不同,车位紧张。CEO见到有人从停车位出来的时候前面拱一下,后面拱一下,然后蹭着保险杠出来,观此险些晕倒,幸好没有把车开到罗马和巴黎,否则700欧元的免赔是少不了的。在法国、意大利,没见过几根健康的保险杠。(呵呵,巴黎街头这两个Smart停的比较高啊,中间那车出来的时候会不客气的)法国警力非常充沛,到处查违章停车、抄罚单,也许我们在的时候刚好是总统大选前两天的缘故。法国警察英语还都不错,素质相当高。LD和我有困难的时候向来是找JC叔叔或者JC阿姨的。(巴黎警察在抄车牌);||8、感悟03年非典,从众买了车,视野和心灵也随着车轮延展开来。初期充满的对驾驶和变小了的世界的惊奇,随着一次次的远行慢慢沉淀下来;自驾的航迹,像若干条丝带,穿起了爱情和生活的点点滴滴。自驾远行的过程逐渐成为一个个定格的场景,充实了平凡的生活。这次欧行,收获很大,值得回味和体验很久,更需要读许多书增加知识来消化。个人体验,行万里路胜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会让人追求读万卷书。往往感叹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世界中,简单的个人努力即可有条件看到古人毕生无法穷览的世界,而如此多彩的世界又让我们没有足够的耐心和专注来体会本质与深刻。把握这个平衡,会让我们走的更远,走的更好。||写得真好,赞!不过提示一点,欧洲也不是所有国家自行车都少的,荷兰的自行车就非常多,所以说路况也很复杂::lol||::safa::good::dngf顶置先!!!不过有些细节还有待完善,比如不是所有的情况下都是拐弯让之行,如果主路是拐弯的,那么在主路上的车有先行权,还是要看路口的交通标识!在这里顺便给个链接,非常感谢lz的大作!『版主推荐』中文版德国(欧洲)自驾必读!大家还可以参看顶置贴里的国内出发来欧洲自驾部分!||写得很有意思,什么时候能和你当面聊聊.呵呵:cry:::pass::pass::good||真是太有帮助了。::name::hyfq今天才拿到车,刚刚开始,还真的不习惯在法国开车。不过估计2个月后,我就不习惯在上海开车了。:gg||::name||如果在火车总站提车是不是就没有这个税了呢?||有没有比较价格?4个人使用公共交通vs租车?||you!1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欧洲杯标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