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魏州帮,我该怎么做作文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2015四川省巴中市高三零诊语文试题
四川省巴中市2015届高三零诊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赦免(sh&)&
&亲家(q&ng)&&&
江堤(dī)&&&
&聊以慰藉(j&)
B.棱角(l&ng)& 羝羊(dī)&&&
&&闷热(m&n)&&&
刽子手(gu&)
C.天堑(qi&n)& 蛮横(h&ng)&&
&剔除(t&)&&&
&恸哭(t&ng)
D.龟裂(jūn)& &讥诮(qi&o)&&&
监生(ji&n)&
&戛然而止(ji&)
2.下列列语,没有错别字的一
& &A.寒喧& 度假村&
& &B.国萃& 舶来品&
&&&C.针砭& 水龙头&
&&&D.诙谐& 明信片&
3.下列各句加点成语运用正确一项是
& &A.党的十八大以来,有苏荣、徐才厚、周永康等三名副国级以上官员落马,这体现了中共中央铁腕反腐的决心和意志。
& &B.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趋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 &C.针对在台湾高调行善引发的争议,陈光标坦然表示:之所以高调,只是希望能抛砖引玉,激发更多的企业家投身慈善事业。
& &D.“山寨春晚”在遭遇资金缺口、合作媒体退出等问题后无声谢幕,创办人则称将引进商业化模式继续筹备,网民认为这不是“梦想”,而是倚马可待的事情。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相互交织,如果处理不好,产生叠加效应,就会阻碍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
B.从统治、管理到治理,海外媒体和专家不仅据此感知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未来社会经济改革的温度和方向,更注意到中国决策层执政思路表述的些微变化。
& &C.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食盐过多、感冒等诱发的。
& &D.北京市政府称,北京于
5月12日启用了专职武装巡逻力量,以应对可能发生在首都的暴力事件。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问答第5-7题
酒有酒令,众所周知。但若说到茶令,可能就鲜为人知了。茶令是我国古代先贤创造出的一种饮茶助兴的游戏,是我国茶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品茶行令,最早流行于盛产茶叶的江南一带。翻阅《中国风俗辞典》,其中记载有:“茶令流行于江南地区。饮茶时以一人令官,饮者皆听其号令,令官出难题,要求人解答或执行,做不到者以茶为赏罚。”
据考证,“茶令”一词虽始见于宋代,但这种以茶为内容的行令形式,其实在唐代就已经出现。它以续诗“接龙”形式,令三五诗友促膝围坐,围绕茶的主题续成茶诗,续不上诗句者就当场受罚。如唐代有一首别具风格的茶诗《五言月夜啜茶联句》,就是当时参与“接龙”的颜真卿、陆士修、张荐、李萼、崔万、谢皎然6人,在品茗行令中共同创作的。诗曰:
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士修);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荐);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萼);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万);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真卿);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皎然);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士修)。
诗中引用的诸如“泛花”“代饮”“醒酒”“月桂”“流华”“疏瀹”“不似春醪”“素瓷”“芳气”等词皆与饮茶有关,而品茗行令时宾主间的融洽气氛,也提高了饮茶的品位。
南宋龙图阁学士王十朋,精文通诗,也喜好行茶令。他曾在诗中写道:“搜我肺肠着茶令。”他经常向茶友推介茶令及其行令的形式,且在诗文中写有:“余归,与诸子讲茶令,每会茶,指一物为题,各举故事,不通者罚。”
同是南宋时期的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不仅爱茶,也嗜好行茶令。她与丈夫、金石学家赵明诚在汴京结婚时,住在清雅幽静的“归来堂”,他们在“酒阑更喜团茶苦”的生活中,更是喜欢饮茶行令。李清照独创了一种妙趣横生的茶令。夫妻二人泡茶行令一般是问答式,以考经史典故知识为主,如某一典故出自哪一卷、册、页等。
茶助文思,通过饮茶行令,予人兴奋、清醒、机智,增识广闻,对创作萌发灵感大有裨益。赵明诚写出了一部长达30卷的《金石录》,成为我国考古史上的著名人物。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记叙了她与赵明诚共同生活,行茶令的趣事佳话:“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杯中,反不得饮而起……”可见,茶令为他们的书斋生活增添了无穷乐趣。
茶令与酒令大不一样,赢家方可饮茶,而输者不许品茗。对此,清代著名学者俞正燮的《易安居士事辑》中亦有详尽记载。鲁迅在杂文《喝茶》中亦写有:“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品好茶不单是泡饮质量好的茶叶,而且注入了文化味,丰富了“品好茶”的内涵。
近代,作为一代学界泰斗的钱钟书,终年伏案潜心于著述,笔耕劳作之余,则与著名文学家杨绛戏仿南宋李清照和赵明诚行茶令之雅举。不论谁输谁赢,每斗罢一局,彼此相视,捧腹大笑。钱钟书在《槐聚诗存》中写道:“翻书赌茗相随老,安稳竖牢祝此身。”如此赌茗,给他们晚年读书著说乃至生活,都增添了乐趣。
品茶行令亦为时下文朋诗友所钟情,每逢闲暇假日,文友相聚一起品茶行令,涉及内容丰富多彩。泡饮好茶,制猜佳谜,彼此在行茶令中增长知识,增添乐趣。在我国这个饮茶大国,逢年过节、亲朋相聚用茶待客时,若能将茶令推陈出新,便能其乐融融,其情悠悠,增加茶事活动的喜悦气氛。
5.下列关于“茶令”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茶令是我国古代先贤创造的一种通过赌茶来助兴的游戏,是我国悠久茶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B.据《中国风俗辞典》记载,品茶行令最早流行于盛产茶叶的江南一带。
C.茶令这种以茶为内容的行令形式,其实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但唐代并没有“茶令”一词。
D.茶令以续诗“接龙”形式,令三五诗友促膝围坐,围绕茶的主题续成茶诗,续不上诗句者就当场受罚。
6.下列关于历代文人品茶行令的相关情况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的一首茶诗《五言月夜啜茶联句》,“泛花”“代饮”“醒酒”“月桂”“流华”“疏瀹”“不似春暖”“素瓷”“芳气”等词与茶有关,也提高了饮茶的品味。
&& B.李清照夫妻二人泡茶行令总是考查经史典故知识,以问答式为主。
C.清代著名学者俞正燮的《易安居士事辑》中对茶令的内容、形式、惩罚方式亦有详尽记载。
&&&D.钱钟书与杨绛戏仿李清照和赵明诚品茶行令的雅举,给他们晚年读书著说带来了乐趣。
7.下列关于品茶行令的作用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茶助文思,通过饮茶行令,使人兴奋、清醒、机智,增识广闻,对帮助创作者萌发创作灵感有很大作用。
&&&B.在饮茶行令时饮茶的品味提高,也让宾主间气氛更加融洽。
C.南宋时期的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不仅爱茶,也嗜好行茶令,并独创了一种妙趣横生的茶令。
D.逢年过节、亲朋相聚用茶待客时品茶行令,便能宾主其乐融融,增加茶事活动的喜悦气氛。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9题
冯晖,魏州人也。为效节军卒,以功迁队长。董璋反东川,晖从晋高祖讨璋,军至剑门,剑门兵守,不得入,晖从佗道出其左,击蜀守兵殆尽。会晋高祖班师,拜晖澶州刺史。
天福中,范延光反魏州,遣晖袭滑州,不克,遂入于魏,为延光守。已而出降,拜义成军节度使,徙镇灵武。灵武自唐明宗已后,市马籴粟,招来部族,给赐军士,岁用度支钱六千万,自关以西,转输供给,民不堪役,而流亡甚众。青冈、土桥之间,氐、羌剽掠道路,商旅行必以兵。晖始至,则推以恩信,部族怀惠,止息侵夺。然后广屯田以省转饷,治仓库、亭馆千馀区,民不加赋,管内大治。晋高祖下诏书褒美。
党项拓拔彦超最为大族,诸族向背常以彦超为去就。晖之至也,彦超来谒,遂留之,为起第于城中,赐予丰厚,务足其意。彦超既留,而诸部族争以羊马为市易,期年有马五千匹。晋见晖马多而得夷心,反以为患,徙镇静难,又徙保义。岁中,召为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领河阳节度使,晖于是始觉晋有患己意。是时,出帝昏乱,冯玉、李彦韬等用事,晖曲意事之,因得复镇灵武。时王令温镇灵武,失夷落心,大为边患。晖即请曰:“今朝廷多事,必不能以兵援臣,愿得自募兵以为卫。”乃募得兵千馀人,行至梅戍,蕃夷稍稍来谒,晖顾首领一人,指其佩剑曰:“此板桥王氏剑邪?吾闻王氏剑天下利器也。”俯而取诸腰间,若将玩之,因击杀首领者,其从骑十馀人皆杀之。裨将药元福曰:“今去灵武尚五六百里,奈何?”晖笑曰:“此夷落之豪,部族之所恃也,吾能杀之,其馀岂敢动哉!”已而诸族皆以兵扼道路,晖以言譬谕之,独所杀首领一族求战,即与之战而败走,诸族遂不敢动。晖至灵武,抚绥边部,凡十馀年,恩信大著。
官至中书令,封陈留王。广顺三年卒,追封卫王。子继业。
(节选自《新五代史·冯晖传》)
【注】①出帝:后晋皇帝石重贵的帝号。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晖澶州刺史&&&
拜:授予官职
B.商旅行必以兵&&&
C.期年有马五千匹&&&
期年:满一年后
D.此夷落之豪,部族之所恃也&&&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功迁队长&&&
&&&&&&&&&&谨拜表以闻
& &B.为起第于城中&&
&&&&&&&&&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 &C.民不堪役,而流亡甚众&&&
举世非之而不沮
& &D.因击杀前领者&&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共123分)
四、(31分)
10.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 &(1)然后广屯田以省转饷,治仓库、亭馆千馀区,民不加赋,管内大治。(4分)
(2)是时,出帝昏乱,冯玉、李彦韬等用事,晖曲意事之,因得复镇灵武。(4分)
11.传主冯晖聪明机智,极富谋略,试举例证明。(5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8处)(4分)
&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选自《孙子兵法》)
13.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
(北宋)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注】①取次:随意。
(1)上阕中,作者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写杜鹃?(4分)
(2)结合全词来看,作者在听杜鹃啼叫的过程中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6小题,每空1分)(6分)
(1)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
,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3)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过零丁洋》)
(4)渔舟唱晚,&&&&&&&&
。(王勃《滕王阁序》)
(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的《定风波》)
(6)&&&&&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
(7)&&&&&&&&
,任重而道远。(《论语十则》)
(8)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笫15-18题。
①一株斜柳生在护村河旁,树干像船一样弯躺在水面上,它什么时候长在这里?又经历了怎样的际遇长成这般模样?实在是无从考究了。袁村人不管这些,只是姑娘媳妇们喜欢蹲在其干上洗衣洗菜。护村河的水是活水,常年流向下游的马家潭,马家潭是淮河的一个小支流。袁村只有八九户人家,村后是一大片茂密的竹园。袁村杂树丛生,郁郁葱葱,从外观上看袁村乌黑一片,像上苍遗留在田野上一团水墨,透着古韵沧桑。
  ②斜柳的躯干有一抱粗,乌乌的树皮展示着它年岁的久远。春天来了,斜柳的枝条远远地泛着一抹浅黄,似有薄薄的寒烟笼罩着,春天的太阳格外的红,照在袁村就有了一种空灵明丽的色调。紫气东来,斜柳的枝条在春意的督促下由浅黄变为嫩绿,都水灵灵地下垂着,似乎触及到刚刚寒冰融化的春水。经过一个枯寂而漫长的寒冬,斜柳像刚睡醒的样子,焕发出恒久的活力,是最先长出绿叶的树木。鸟儿们对这一抹久违的新绿也由衷的青睐,三三两两,穿梭其中,唧唧咋咋,呼朋引伴,为柳增色。《闲情偶记》说:“此树为纳弹之所,诸鸟亦集,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总之种树非止娱目,兼为悦耳。”可见柳树这种诗意的特质果真名不虚传。
  ③柳树是没有实际功用的,其弯弯曲曲的造型难成大用,质地亦欠佳,只怕连木匠也难以垂青它。柳树像一个浪漫主义的文人,潦倒而并不消极,依然斜斜地长在那河畔。
  ④袁村人的观念渐渐发生了变化,村里的许多杂树都被砍伐一空,取而代之的是一棵棵笔挺高拔的白杨树,这种俗称“穿天杨”的树种非常健长,六七年就能成材,自然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由于斜柳长在河畔并没有占置袁村植树的土地,因此免除杀身之祸而幸运地保留了下来。或许是根系扎在水里的缘故,这株斜柳长得也出奇的大气、茂盛,几乎延伸到河的对岸。虽说它有近百的岁数,却一点也不显得苍老衰败,相反给人一种不断进取的昭示和生生不息的昂扬。许多的村子里都被裁上了“穿天杨”,大树老树早就被伐尽了,只有这袁村的斜柳倚老卖老地在护村河畔张扬着它庞大的姿态,几乎成为袁村的一大特色。然而袁村人还是把它看作一种低贱的树。姑娘媳妇依旧蹲在它的躯干上洗衣洗菜,它也并没有因柳的减少而得到尊贵的待遇。斜柳依旧那样知足地活着,而且活得还是那么富有诗意。夏天水涨大了,它斜斜的躯干便浸泡在水里了,顿失了洗衣洗菜方便,被农妇村姑们诅咒谩骂几句也是有的。夏天也常有成群的白鹅在斜柳下伸翅嬉水,白鹅们都伸长脖子去吃柳叶,可怎么也够不着,白鹅便哦哦哦地叫唤着,流露出对斜柳的不满。斜柳“身上”的知了是很多的,也叫得天昏地暗,算是对白鹅的回应。
  ⑤斜柳热闹了一夏。
  ⑥后来,袁村依托独特的自然优势,办起了农家乐,旅游业迅速在这里“火”起来。游客见到这么一株奇特的老柳,都觉得罕见和不可思议,它到底是怎样长成的呢?人们带着种种疑问纷纷拍照,把水上那“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自然景观定格在相册里,以便永久珍藏。斜柳的命运从此发生了变化,袁村人再也不敢轻视它,都觉得斜柳是袁村的一景并能带来财富的树了。斜柳也被人刻意地保护起来,躯干不再有一双双脚踏过,害虫也得到了根治。歪歪扭扭的斜柳变成了人人景仰的富贵树,让人想起文人的大器晚成。
  ⑦斜柳地位的提升并没有让它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它依然不卑不亢不屈不挠不俗不媚地活着,活在晨曦里,活在夕阳下,活在斜风细雨中。他见证了时光的轮回和岁月的变迁,在它生命的年轮里,储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生动细节?只有它自己清楚了。
⑧冬天下起了雪,斜柳身上落满了雪,一树的白。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在开头结尾都说斜柳的阅历不被外人所知晓,前后形成照应,在反复中强调,蕴含着对斜柳精神气质的深沉喟叹。
B.文章引用了《闲情偶记》的内容来赞美柳数既娱目又悦耳的特点,与后文评价斜柳为“浪漫主义的文人”形成了呼应。
C.“斜柳活得富有诗意”一句用拟人手法生动表现斜柳在农人洗衣洗菜、白鹅嬉水和知了鸣叫的环境中泰然自得的情景。
D.斜柳在袁村人办农家乐前后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种变化充分体现出斜柳的生命价值终于被袁村人认识和接受。
E.本文通过对斜柳命运的展现,反映出人们在不同时期的追求,同时作者在行文中还探究了人们对斜柳不同态度的原因。
16.文中第③段作者为何说斜柳“潦倒而并不消极”,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17.请简要分析文章结尾的妙处。(6分)
18.斜柳带给我们很多启示,请结合课文,就花草树木和中国文人的精神气质谈谈你的思考。(6分)
六、(10分)
19.针对学生普遍不读经典书籍的情况,某校高三(1)班准备开展主题为“阅读经典”的语文活动,你作为活动的主持人,如何组织同学们步步深入地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请你设计三个思考问题。(4分)
&& &要求:①紧扣活动主题,问题步步深入;②语言表达简明。
20.据统计,2002年至2013年期间,在中国内地公映的科幻片总量达到103部。但这103部科幻片的产地以美国为主,达到61部,中国仅有5部,票房上美国也遥遥领先,累计达到111.76亿元,占比超过8成。有人认为,美国科幻片席卷中国市场的现象给中国本土科幻片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不利于中国本土科幻片的健康发展,你对此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100字左右。(6分)
七、作文(60分)
21.2014年6月7日早晨,深圳梅林中学的一位班主任带着全班的高考准考证驱车赶往考点,不料却被堵在了路上。幸好遇到执勤交警,该老师立即弃车坐上交警的摩托车飞奔而去,终于在考前把准考证送到了考点。据悉,许多学校都出台了这样一项规定:高考准考证,甚至身份证都由班主任统一管理,直到考前才在考点统一发放给每一个学生。
以上材料给你怎样的思考和启示,请根据材料结合自己的认识,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巴中市2014年高三0诊试题
语文参考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
解析:A.聊以慰藉(ji&);B.闷(mēn)热;C.剔除(tī)
解析:A.寒暄&
D.出其不意
解析:A.“等”的用法。(1)表示列举未完。运用情况是:被省略的部分或因不重要或不必要而不一一列出,或因知道得不确切而无法说出;(2)表示列举后煞尾。这种用法的“等”,后面经常带有前列各项总计的确切数字。例如:我国有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等四大河流。
B.取向是指选取的方向,是一种决定了的状态,是已经不变的了;趋向是指前往、前行或归向、趋附或向往、崇尚或途径、方向或趋势或倾向,是一种正在慢慢变化的状态,是动态的。此处应该用“取向”。
C.“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此处指行为、做法,不指“意见”。
D.倚马可待:靠着即将出征的战马起草文件,可以立等完稿。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快。
解析:A.搭配不当,“阻碍”与“稳定”搭配不当。B.语序不当,应为“海外媒体和专家不仅注意到中国决策层执政思路和变化表述的些微变化,更据此感知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未来社会经济改革的温度和方向。”C.句式杂糅“主要原因是……诱发的”句式杂糅,可改为“主要原因是……”或者“心力衰竭由劳累、用脑过度、食盐过多、感冒等诱发的
二、(9分,每小题3分)
曲解原意:原文“《中国风俗辞典》,其中记载有:茶令流行于江南地区。”
解析:A.张冠李戴 是融治气氛提高了饮茶的品味;B.太过绝对化。原文“一般是问答式,以考经史典故知识为主;C.范围扩大。原文“对此”中的“此”应是指前文讲的关于茶令的惩罚方式。
解析:B.因果关系颠倒。原文“品茗行令时宾主间的融治气氛,也提高了饮茶的品位;C.答非所问。这是文人品茶行令的表现,不是作用;D.忽略前提。原文“若能将茶令推陈出新,便能其乐融融,其情悠悠,增加茶事活动的喜悦气氛。”
三、(6分,每小题3分)
8.B 兵:军队
9.B 介词,替。A介词,因为/连词,用来&
C连词,表因果关系/连词,表转折D介词,趁机/介词,通过
四、(31分)
10.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然后(冯晖让士兵)大规模的屯田并且减少粮饷转运费用,建造了一千多处仓库、亭馆,不增加百姓赋税,管辖区内治理得很好。(译出大意1分;关键词:省,减少;治,建造,每个1分;“仓库、亭馆千馀区”定语后置句1分。)
(2)在这时,出帝昏庸无道,冯玉、李彦韬等掌权,晖违背己意侍奉他们,因此得到再次镇守灵武的机会。(译出大意1分;关键词:用事,掌权;事,侍奉;镇,镇守。每个1分。)
11.(1)强攻剑门不行,采用迂回战术从旁侧进攻。(2)笼络大族首领拓跋彦超来使各族归顺。(3)察觉晋帝对自己有所防患,违背心意事权贵以重镇灵武。(4)以赏剑为名趁机杀死部落首领及随从,以威慑其余人。(每点1分,若四点都答对得满分)
12.答案: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每两处1分)
译文:所以智慧明达的将帅考虑问题,必然把利于害一起权衡。在有利的条件下考虑到不利的一面,战事就可以顺利的进行;在不利条件下考虑到有利的因素,祸患便可及早排除。这就是要以祸患威逼敌国屈服,以各种看似正经的大事来役使敌国,用各种小利来引诱敌国使其归附。
13.(1)采用拟人、对比的手法,(2分)“殷勤”一词将杜鹃拟人化,表现了杜鹃与人亲切,与随意飞行对人冷漠的流莺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为下文因闻鹃啼而抒怀做准备。(1分)
(2)作者在明朗春日中初闻鹃啼感到“殷勤”,内心愉悦(1分),但又因杜鹃不停啼叫催归,作者内心变得烦躁不安(1分),最后抱怨杜鹃不解人意,抒发自己羁旅在外,有家难归的无奈与叹息(2分)。&&&&
14.(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东篱把酒黄昏后& (3)干戈寥落四周星&&&&&&
(4)响穷彭蠡之滨& (5)一蓑烟雨任平生& (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7)士不可以不弘毅 &&
(8)似曾相识燕归来
文言文译文:
冯晖,魏州人。曾当效节军卒,因军功升为队长。董璋在东川造反,晖跟随晋高祖讨伐董璋,大军到剑门,有守把兵,不能够进入,冯晖从小路到剑门左边(东面),把蜀地守城的士兵几乎消灭完。当晋高祖带领军队胜利回国,升迁冯晖做澶州刺史。
天福中年,范延光在魏州造反,派冯晖袭击滑州,未攻下,于是到魏州为延光守城。不久出来投降,授义成军节度使,移镇灵武。灵武自从唐明宗以后,卖马买粟,招来各少数民族,赏赐军士,每年开销支出六千万钱。自潼关以西,转运供给的徭役多得令民众无法忍受,因此流亡的人数非常多。青岗、土桥之间,氐、羌等部落在商道上抢劫,经商旅行都要用军队保护。冯晖刚上任,就用恩德信义推行政事,各部族感念他的恩惠,停止了侵犯和掠夺,然后冯晖让士兵大规模的屯田并且减少粮饷转运费用,建设了一千多处仓库、亭馆,不增加百姓赋税,管辖区内治理得很好。晋高祖下诏书进行褒奖和赞美。
党项的拓拔彦超是当地的最大部族,各族向背常常以彦超(动向)来行动。冯晖到灵武后,彦超来拜见,(冯晖)立即把他留下,为他在城中建筑房舍,给予丰厚的赏赐,务必使他满意。彦超留下后,各部族争着送羊马到市上交易,(冯晖)一年中得马五千匹。晋帝看到晖买了那么多马又得少数民族的欢心,反而把冯晖视为忧患,让他镇守靖难,又迁移到保义。年中,召回朝当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兼领河阳节度使,晖这时才察觉晋有防备自己的意思。在这时,出帝昏庸无道,冯玉、李彦韬等掌权,冯晖违背己意侍奉他们,因此得到再次镇守灵武的机会。当时王令温镇灵武,失了各部落的民心,成为严重的边患。冯晖便请求说:“现在朝廷多变故,一定不可能派兵援助我,希望能够自己募兵来自卫。”就募兵千余人,走到梅戍,吐各个部族纷纷前来拜见,晖看看其中一个首领,指着他的佩剑说:“这是板桥王氏的剑吧?我听说王氏剑是天下闻名的好兵器!”低头曲身从对方腰间取出剑,好像准备把玩这把宝剑而趁机杀了首领,其十几个随从也被杀光。裨将药元福说:“这里去灵武尚有五六百里,怎办?”晖笑着说:“这部族的首领,是部族的依靠,我都能杀掉他,其他的人怎么敢有非分的动作呢?”不久各族都派兵把守道路,晖用好言语劝导他们(归顺),只有被杀了首领的那一族要求决战,冯晖立即与他们交战并打败赶走了他们,各族就都不敢再动。晖到灵武,安抚边境各部族,在灵武总共十几年,恩信卓著。
官至中书令,赐封陈留王。广顺三年逝世,追封为卫王,他的儿子名继业。
五、(22分)
15.(4分)D、E
D.文中“袁村人还是把它看作一种低贱的树”和“袁村人再也不敢轻视它”两句,体现斜柳在袁村地位的根本性变化。但是“斜柳的生命价值”不只体现在财富上,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这并未被袁村人认识和接受。E.本文没有反映出人们在不同时期的追求,行文中对人们对斜柳不同态度的原因也无探究。
16.(6分)柳树的“潦倒而并不消极”体现在:①没有实际功用的,其弯弯曲曲的造型难成大用,质地亦欠佳。②斜柳长得大气、茂盛,虽有近百的岁数,却一点也不显得苍老衰败,相反给人一种不断进取的昭示和生生不息的昂扬。③被看做是低贱的树时,斜柳依旧那样知足地活着,而且活得还是那么富有诗意。作者认为柳树无论何种情况,依然会不卑不亢不屈不挠不俗不媚地活着。(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得6分)
17.(6分)①结构上以景结情,收束全篇,余韵缭绕,意味无穷。②将柳树活在当下不卑不亢不屈不挠不媚不俗的精神风骨生动形象的刻画了出来。③充分抒发了作者对柳树的热爱之情。(每项2分)&&&&&&&
18.(6分)(对文本中“斜柳”或“柳树”的解读3分,个人拓展思考3分)
示例一:文章中运用象征手法由柳树到文人,由外形到精神,用柳树来象征那些身贱不足耻,位卑不足忧,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精神家园的人。以花草树木比喻中国文人的精神气质是中国文化的传统和特色,早在先秦即有体现,譬如屈原《九歌》中的“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论语》中的“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后来,这一特点又被历代文人传承,如晋代陶渊明歌咏菊花,宋代陆游寄意梅花,清代郑板桥抒写修竹等,在这些诗文中,文人将自身的精神追求与花草树木的特点结合,使文人自身形象因花草树木的特点显得更为可感,同时也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传统和特色。而且文人与花草树木两者互为补充,更充分、更形象地体现出中国文化的雅致和独特。
示例二:花草树木本身有各自的特色,但是因为与文人的精神气质结合而焕发出独特的文化魅力,使其超越本身的物质特征,而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比如,我们会在观荷时联想到高洁的品性,赏兰时为贤德击节,品菊时赞叹隐逸之质。而且花草树木因为与人的精神气质相连而使自身形象更丰富,因此也承载了多方面的寄寓意义。如荷花不仅成为中国古代官宦文人言志表洁的行头,也成为民间情人互致爱慕的信物。再如桃花也被赋予了或崇尚隐逸、或讴歌友谊、或流露禅意的多姿多彩的感情内涵。凡此种种,让人们在读到这些花草树木时,感到意趣横生。
六、(10分)
19.示例:①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
&&&②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我们存在着哪些问题?
③我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紧扣活动主题1分,问题步步深入2分,语言表达简明1分。)
20.①赞成(1分)。中国科幻片还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都相对落后,既缺乏强大的科技支撑(1分),也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营销策略(1分),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观众的支持与理解,而美国科幻片的引入让观众丧失了对国产科幻电影的信心和兴趣(1分),所以美国科幻片席卷中国市场不利于中国本土科幻片的健康发展(1分)。
②不赞成(1分)。美国科幻片不管是技术上还是营销手段上相对中国科幻片而言都高出一筹(1分),这给中国科幻片带来了挑战但是也带来了学习的机会(1分),同时美国科幻片的引入让中国影迷对中国科幻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会促使中国科幻片的变革和进步(1分),所以美国科幻片席卷中国市场有利于中国本土科幻片的健康发展(1分)。
七、作文(60分)
21.参考角度:①可以从社会、学校、家长对学生的过分包办与代替方面考虑;②可以从学生过分依赖家庭学校方面考虑;③可以从呼唤挫折教育方面考虑;④可以从信任是和谐的基石方面考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魏州信息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