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只看C,加入10ml盐酸后,反应完了还剩下一半的钠离子呀,元素守恒沈文程不应该歌词是钠离子浓度等于

高中化学三大守恒问题_百度知道
高中化学三大守恒问题
NaHco3溶液 co3要写<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5fC
物料守恒 Na2S溶液Na+前面要写1&#47;2C 原守恒
Na2co3H2co3前面2C前面系数配啊
帮解决吧希望能掌握第NaHCO3电荷守恒意思溶液负总相等所所离负离列两边相等碳酸根带两负电所要乘2第二物料守恒打比喻说明吧始Na2S所Na:S=2:1
所<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Na=S面S HS H2S理解原S1解 0.3 0.3 0.4(随便写)
所数 1/2 *2=0.3+0.3+0.4
Na2CO3我叫质守恒质H离换句说H离守恒再进步H离失守恒(几句要理解)Na2CO3Na离失H离所表达式现NaCO3[]H变HCO3所系数1CO3[]2H变H2CO3所系数2 水[]H变{H30+] 直接写H失H水水[失]H变<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5fH-都失所系数都1失=再补充吧于NaHCO3由于HCO3失H所写质守恒:c(OH)+c(CO3)=c(H2CO3)+c(H)我教同面要自慢慢理解带张Na2CO3质守恒图给吧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第电性即电荷守恒负电荷电量相等碳酸根带两电荷所施浓度二倍第二钠元素硫二倍所乘二硫形式所总与钠离浓度半相等第三说质守恒碳酸根两水解产二倍氢氧根加水解水电离即氢氧根浓度
高中化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亲,欢迎您!
您所在的位置:资源中心 >
资源展示 >
区域:不限地区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演示实验的改进1、 问题的提出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一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一节中的两个演示实验的操作方法,我们认为有以下不足:(1) 铝与盐酸的放热反应中①由于温度计的红线比较细小,实验现象可见度不大,即使坐在前排的同学也难以观察到温度的变化;②如果通过让学生触摸试管去感觉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时间关系只能让部分学生进行;③如改为边讲边实验,部分学校又没有条件。因此要想获得理想的演示实验效果仍然是一个难题。(2) 氢氧化钡晶体[Ba(OH)2&#O]与氯化铵晶体(NH4Cl)的吸热反应中①教材中的操作是通过观察玻璃片上的水是否由于结冰使玻璃片与小烧杯粘在一起来判断该反应是吸热反应,但是在我国南方地区,九月中下旬时教室内气温仍然较高,实验时玻璃片上的水不易结冰,即使加大药品用量,实验也很难成功.②该实验中的另一个问题是药品用量较大,反应后生成的氯化钡属于可溶性的重金属性盐,回收较麻烦,如不回收,又会造成环境污染。鉴于此,我们对上述两个实验进行了改进,既保证了实验效果,又减少了环境污染。2、 实验用品仪器:500mL烧杯、50mL烧杯、100mL蒸馏烧瓶、橡皮塞、玻璃导管、玻璃棒、药匙、胶头滴管。药品:工业铝屑、1:2的HCl、氢氧化钡晶体、氯化铵晶体、蒸馏水、红墨水。3、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一) 铝和盐酸的反应① 按图1连接好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 向500mL烧杯中放入一定量的工业铝屑③ 把蒸馏烧瓶放入500mL烧杯中,同时将导管口插入水中④ 用胶头滴管向烧杯中滴加1:2的盐酸5mL,此时可清楚地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二) 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① 按图2连接好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 向500mL烧杯中加入10g Ba(OH)2&#O和5g NH4Cl晶体用玻璃棒迅速搅拌.........
区域:不限地区
建构守恒思想 凝炼学科素质守恒作为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是人类征服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客观世界抽象概括的结果。在物质变化的过程中守恒关系是最基本也是本质的关系之一,化学的学习若能建构守恒思想,善于抓住物质变化时某一特定量的固定不变,可对化学问题做到微观分析,宏观把握,达到简化解题步骤,既快又准地解决化学问题之效。守恒在化学中的涉及面宽,应用范围极广,熟练地应用守恒思想无疑是解决处理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工具。 一、质量守恒1、物质质量守恒应用关键:抓住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总质量恒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例1]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0克平铺在试管底部,进行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冷却后。将残余全部固体在t℃加入10克水中充分搅拌,发现有7.8克固体未溶解。保持温度不变,再加入5克水,仍有5克固体未能溶解。(1)加热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若最后未溶解的固体为混和物,则转移了
mol电子。此温度下KCl的溶解度是
克。(3)若未溶解固体为纯净物,则生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是
L。此温度下KCl溶解度是
克。[思路解析]、题目考查学生用物质质量守恒和相关溶解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①、化学方程式:2KClO3====2KCl + 3O2↑②、未溶解的固体为混和物时,即含有KCl、MnO2,则两次加水均形成饱和溶液。15克水中共溶解的KCl是(7.8–5)g&#215;3 = 8.4g,m(O2)=20g-(8.4+5)g=6.6g,转移的电子数为:[ 6.6g&#247;32g/mol]&#215;4=1.65mol,
设溶解度为S(KCl), 则有:S(KCl)/100g = 8.4g/15g,
S(KCl)=56g。③ 若未溶物是纯净物时,即其为不溶解的MnO2,质量是5克.
2KClO3====2KCl + 3O2↑
V(O2)=15g&#215;22.4&#215;3L/245g=4.11L在此温度下,第一次加水后再加水固体仍有溶解,故第一步加水形成了饱和溶液,且溶解的KCl的质量是:(20g-4.11/22.4&#215;32g-7.8g)=6.32g,由S(KCl)/100g=6.32g/10g
S(KCl) = 63.2g2、元素质量守恒应用关键:把化学反应中同种元素质量前后不变作为解题依据的思维方法。[例2]、(2000年高考广东卷)取一根镁条置于坩埚内点燃,得到氧化镁和氮化镁的混和物的总质量为0.470克.冷却后,加入足量水,将反应产物蒸干并灼烧,得到氧化镁的质量是0.486g.(1)、写出氮化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的化学方程式:
。(2)、燃烧后所得的固体混和物中氮化镁的质量分数
。[思路解析]、(1)Mg3N2 + 6H2O=3Mg(OH)2 + NH3↑(2)、由镁元素的质量守恒,则有:0.470g&#215;w(Mg3N2)&#215; &#215;100% +0.470&#215;[1-w(Mg3N2)]&#215; &#215;100%
=0.486&#215; &#215;100%
w(Mg3N2)=0.17&#215;100% = 17%
3、原子的物质的量守恒应用关键:物质变化中的某种原子无论以多少种形式存在,其总物质的量恒定不变(即物料守恒)。 [例3]、(2004年高考上海卷-31)黄铜矿(主要成份是CuFeS2)是提取铜的主要原料.(1)、取12.5g黄铜矿样品,经测定含有3.60g硫(杂质不含硫),矿样中CuFeS2的含是
。(2)、巳知2CuFeS2 + 4O2
CuS2 + 3SO2 + FeO(炉渣),产物CuS2在1200℃高温下继续反应: 2Cu2S+3O2
2Cu2O+2SO2
2Cu2O + Cu2S
6Cu+SO2假定各步反应都完全,完成下列计算
区域:不限地区
前谈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化学科考试说明》的规定,本部分内容包含5个知识块:氢和水、卤素、氧和硫、氮和磷、碳和硅;典型元素共8种。这部分知识点多,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且多数是描述性的,内容繁杂、零碎、分散,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难以掌握和运用;加之考试说明中规定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占15%(22~23分),不少同学不重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复习,但我们应注意到,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往往是考查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知识的载体。在高考试卷中,真正属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分值远超过15%。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复习。下面我根据高考化学试题的要求和该专题知识点多的特点,谈谈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复习。一、抓住“点、线、网”,构建多维知识网络1.理清“点”这里所说的“点”是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主干知识点或重难点或高考的热点或学生学习的疑难点,复习中要针对这些点拓展铺开,对于每一个“点”都要从组成结构、性质、鉴别保存、用途存在、制备方法几方面建立起思维框架,抓住“组成结构
性质 用途存在、制备方法、鉴别保存”的思维模式:对于每一个“点”的复习,不仅要掌握其知识的内涵,还要引导学生以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为指导,与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相联系。建立起多角度、多层次去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如物质的熔沸点,应该在分析晶体类型、晶体中微粒间的作用大小基础上掌握;物质的水溶性应该用相似相溶的原理去掌握;化学性质应该在分析组成元素的化合价、溶于水电离出的离子等基础上掌握。对于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要理解:①为什么能发生这样的反应?②反应有何特点?③反应过程中有什么现象?④反应前后量(物质的量、质量、体积等)有何变化?⑤该反应有哪些应用?⑥类似的反应有哪些?等等。以点带面,发散提问,对知识的巩固和培养思维的严密性有极好的效果。通过这样的复习,就能理清“点”,理清了“点”才能将知识点勾连成平面的知识主线。2.连成“线”这里所说的“线”主要三条,一是各族元素代表物知识主线,二是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主线,三是氧化还原主线。即:⑴知识主线:⑵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主线: ⑶氧化还原主线:(如不同价态硫相互间的转化).......
区域:不限地区
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关键词:钻研教材,博览群书;钻研学生,认真备课;导入新课,激发兴趣;课堂教学,学生为本;习题教学,拓宽思路内容摘要: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练习,积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化学的乐趣,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没有食欲,勉强地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至少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即他乐意接受,并且很好地消化它。”吃饭如此,学习化学亦是如此。如果学生对化学学习提不起兴趣,学习就会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枯燥无味的灌输,那势必会造成知识接受困难、易忘、上课不专心学习分心。 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正所谓“乐学之下无负担”。那么怎样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一、钻研教材,博览群书
罗曼.罗兰有名言说:“要播撒阳光在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同样,要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师自身就必须首先对化学具有丰富的情感源泉。这个源泉从哪里来?教师只有平时博览群书,深入挖掘教材,不断研究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尤其是刚进入这个专业的教师,如果没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经常会捉襟见肘,所以现在要博览群书积累知识,不断总结与反思,做到自身具备一桶水、一井水的知识功底,才能在教学中把握知识要点,理清教材思路,融会贯通,继而选准知识兴趣的爆发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灌满“一杯水”。二、钻研学生,认真备课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除了认真钻研教材外,还需注意备学生,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从而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三、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新课的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开端,它正如电影的“序幕”一样,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悬念设置法、实验法和故事法等都是较好的导入新课的好方法。悬念设置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巧设悬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教师可以把它与故事法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活动。比如在学习原电池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个故事:有一个很富有的老人,他生活上丰衣足食,唯一的遗憾就是有两颗门牙掉落了,这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不便。那有一天他就跑牙医那去镶了一颗金牙和一颗钢牙,但自打他镶了这两颗牙齿后,头痛就一直困扰着他。那大家知道简单的镶牙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后果吗?想必这时候学生已经被你激起了强烈的好奇心,这时候教师可以转入正题,“学了今天的原电池内容后大家就能明白其中的奥妙了。”相信后面学生必能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学习中。实验法是教师按照教学目的,充分地控制实验的环境,创设一定的实验条件,科学地选择研究对象,以直观现象来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比如在学习Na2O2性质时,有一条是关于Na2O2和H2O可以发生反应放出氧气,那在学习这个性质时教师可以先做一个滴水着火的实验:(1)向蒸发皿中依次加入5g氯酸钾粉末,5g蔗糖和2—3g Na2O2。把过氧化钠放置在最上层。(2)用长滴管向过氧化钠上滴加数滴水,然后迅速离开,容器里立即起火燃烧,火花十分明亮。学生必定对这个实验充满好奇,相对的后面的教学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课堂教学,学生为本........
区域:不限地区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摘要: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善于学习,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就更贴近学生自己思维实际,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关键词:课程改革、自主学习、主导作用、问题情境、实验探究。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法,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同时学校教育应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根据学科、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我校近两年掀起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潮,现将本人的一些教学体会总结如下。一、根据学科特点,掌握认识问题的一般方法所谓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所采用的方式、手段或遵循的途径。列宁指出“人们关于对象的认知是对象本身所固有的客观规律相联系的,反映了对象的内在规律的方法,才是科学的方法。”化学方法教育应该适应从分子、原子层次认识物质及其运动规律,掌握化学技能和发展能力的需要。例如,元素化学物知识,教学中应使学生明确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如下图所示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存在制法位置
保存学生掌握了这样的学习和和研究元素化合物问题的基本方法,就不会感到化学是“第二外语”,就不会感到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杂乱无章和学习的枯燥无味。相反地,他们可以依据这样的方法去有效地自学有关内容,创造性地思考解决问题,达到“教就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二、认真发挥课本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化学教科书是经过专家精心编写,广大教师、学生使用、修订再修订的知识宝库。教师应该重视发挥课本功能,要教育学生学会读课本。提倡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读书的好习惯,这就迈出了自主学习的第一步。某些知识教师可以不用讲,让学生自学阅读课本,学生必然要独立思考发现其中要掌握的新问题。上课时心中有数,明确新课知识的疑点、难点、重点,激发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激情。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作好读书笔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科书更加体现现代教学理念,新教科书的结构、内容设计、图文并茂更富有新意,更有利于吸引学生,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看彩图、看边图,认真分析运用图表等。要认真落实教科书中的讨论、阅读、研究性学习等各部分内容。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习的内驱力,它可以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被激活的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先“设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目标,确定思维方式,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盐类水解”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程序:结合已有化学知识,让学生自己判断盐溶液如NaCl、NH4Cl、CH3COONa水溶液的酸碱性。做实验用酸碱指示剂检验上述溶液的酸碱性,有的显碱性,有的显中性,在“惊讶”之余产生了产生疑问,为什么盐的溶液不都显中性,使得学生带着渴求的心理探索其中的原因。对于问题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教师不是简单地直接给出,而是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就更贴近学生自己思维实际,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四 提供化学活动的机会,指导学生充分进行自主学习
新的化学教学大纲指出,教师应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借鉴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坚持启发式教学,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化学思维活动的机会和空间,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积极投入到自主
区域:不限地区
问题解决教学法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摘要
新的教学观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提倡主动学习、独立学习,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解决教学法则将教与学这方面的观念付之于实施提供了一种可能。
化学新课程
新课程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课程目标。为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目标,高中化学新课程进行了显著的改变:打破了旧课程化学科学体系组织化学教学内容的传统课程结构,削弱了学科的知识性,弱化双基的教学;对化学课程体系进行了重组,建立不同的化学课程模块,充分体现学习者个体在教学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习的开放性、实效性、选择性和发展性,所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化学教学中如何更好的为新课程目标达成是撰写本文的意义所在。1.问题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1.1问题解决教学法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正的(authentic)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1]。问题解决和人的心理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关系。问题解决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思维的过程;在不断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的思维得到发展,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灵活性等品质得到锻炼、增强[2]。人在解决问题时,才有意识地运用记忆,调动、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问题的解决,人们巩固、丰富了知识和经验,加深、充实了对有关概念、原理和规律的认识,促进了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根据陈爱苾主编的《多元智能理论与“问题解决”教学》一书的定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提出系列的不同类型的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实践体验、解决问题,以便深层理解并掌握和运用基本知识,实现从能力到人格整体发展,成为有效的问题解决者的一种教学模式[3]。显然问题教学法强调问题解决的过程,注重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主体参与的探究、发现。关注主体在问题解决后的情感体验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能力。1.2 化学科学是在人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并产生的,作为自然科学,新课程在淡化了化学的双基知识的同时,增加了化学与生活,与社会相联系的知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材中的部分知识的引入就是从学生耳闻目睹的社会现象或身边的发生的问题出发,然后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再来得出相应的结论。因此对于这部分的教学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法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后印象深刻;同时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方式;通过提出问题的初始状况到问题解决的目标状态,必定伴随着学生分析问题,启动思维,应用知识并掌握知识的过程,有益于学生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的增长。这样的教学才能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基础。2.问题解决法在化学教学中应用策略2.1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根据学习内容选择、设计合理的问题。.........
区域:不限地区
热点训练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平衡.........
区域:不限地区
电解质提高训练1.下列关于电解质的有关叙说正确的是A.电解质溶液的浓度越大,其导电性能一定越强B.强酸和强碱一定是强电解质,不管其水溶液浓度的大小,能完全电离C.强极性共价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强电解质。D.多元酸、多元碱的导电性一定比一元酸、一元碱的导电能力强2.短周期元素形成的难电离物质中,前者加酸和加碱都能抑制其电离、后者加酸和加碱都能促进其电离的是(
D.一水合氨
苯酚3、在某一相同的温度下,强电解质溶液a、
弱电解质溶液b、
金属导体c的导电能力相同,升高温度后它们的导电能力的关系是
D、b&a&c4.用pH试纸测定某氨基酸溶液的pH,如果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再把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跟比色卡对照,溶液pH的测得值为8,则该氨基酸溶液的实际pH(
)A.大于8
5、下列物质的溶液加热蒸干、灼烧后,所得的固体成份不相同的是
A、FeCl2、FeCl3
B、NaHCO3、Na2CO3
C、NaAlO2、AlCl3
D、Mg(HCO3)2、MgCl26. 关于如下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铜是阳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B. 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C. 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 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7、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物质的溶液①NH4Cl ②NH4HSO4 ③(NH4)2Fe(SO4)2 ④ (NH4)2SO4 ⑤(NH4)2CO3 ⑥CH3COONH4中[NH4+]由小到大的顺序是:A、④②③①⑤⑥
B、⑤①③②④⑥
C、⑥③①②④⑤
D、⑥①②⑤④③8.已知pH=3的酸溶液和pH=11的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呈酸性,则发生的反应是( )  A.强碱和弱酸溶液之间的反应  B.强碱和强酸溶液之间的反应  C.较浓酸溶液和较稀碱溶液之间的反应  D.多元强酸和一元强碱之间的反应9、室温下,等体积0.5mol/L的①KCl ②FeCl3 ③HF ④Na2CO3四种物质的水溶液中,所含阳离子数目由少到多的顺序是
A.④①②③
B.③①②④
C.①④③②
D.④②①③10.分别将等pH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等体积混合,加入足量镁,产生 的体积(同温同压下测定)的变化图示如下: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1、有两种一元弱酸的钠盐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现向这两种溶液中分别通入适量的CO2,发生反应如下:NaR+CO2+H2O==HR+NaHCO3; 2NaR′+CO2+H2O==2HR′+Na2CO3。比较HR和HR′酸性的强弱,正确的是
B、HR′较弱
C、两者相差不大
D、无法比较12.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符合按pH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
13. 常温下将稀 溶液与稀 溶液混合,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14.为了更好地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科学家提出了酸度(AG)的概念,AG= 。已知某澄清溶液常温下的AG=12,则在此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
) A.Na+、AlO2-、K+、ClO- B.MnO4-、K+、SO32-、Na+ C.Mg2+、SO42-、HCO3-、Na+
D.NH4+、NO3-、Al3+、Cl-1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pH=
区域:不限地区
无机物质推断题涉及到的知识点: 1.ⅠA(除H)和ⅡA族元素是典型的金属,要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ⅠA和ⅡA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掌握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与性质的关系。 2.掌握Al、Fe单质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铝的化合物两性、Fe、Fe2+与Fe3+ 相互转化及变价元素的氧化性、还原性。 3.卤族元素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掌握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其性质的关系。分析、比较卤族元素与氮族、氧族元素原子结构、周期表中的位置及非金属性、氧化性、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等。 4.熟悉和掌握重要的非金属元素(包括Cl、Br、N、S、C、H、O、Si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互转化关系,是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必备的知识基础,也是理解和应用化学基础理论内容的知识载体。 5.几种重要气体(包括H2、O2、CO2、Cl2、SO2、NH3 以及NO2、NO等)、阴离子(包括Cl―、Br―、I―、 S2― 、 CO32―、SO42―、SO32―)和NH4+ 的性质等。 6.碱金属、贵重金属冶炼方面的应用,碱金属的氢化物和氮化镁的有关性质及“侯氏制碱法”等也是无机信息题的出题知识点。 7.工业制硫酸原理、碳的化合物等化学知识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相联系,是近年无机物质推断题命题的热点问题。 .......
区域:不限地区
高二化学守恒思想在HNO3的综合计算中的应用我们在做化学计算时要有整体意识,全局观念,抓住题目中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弄清来龙去脉,利用守恒思想,许多问题就会有新思路。例1:单质铁溶于一定浓度的HNO3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aFe+bNO3-+cH+ = dFe2++f Fe3++gNO↑+hN2O↑+kH2O(化学计量数均为正整数)请你用已掌握的知识研究出下列规律:(1)c、g、h的关系是
(2)b、c、d、f的关系是
(3)d、f、g、h的关系是
(4)若a=12,铁和硝酸恰好完全反应,则b的取值范围是
, c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1)这里考查反应前后H、O原子的守恒关系。若只从“cH+→gNO+hN2O”去分析,似乎H+与NO、N2O之间没有什么联系,思路不易展开。但只要抓住反应中H+全部转化为“H2O”,“NO、N2O全是由NO3―转变而来”,必有NO3―
N2O+5H2O ,进而总结出c=4g+10h(2)这里考查离子电荷守恒的关系。反应中反应物微粒所带的电荷数和生成物微粒所带的电荷必定相等。b、c、d、f恰好是反应方程式中各种离子的化学计量数,因此根据bNO3-+cH+ = dFe2++f Fe3+就可得出c-b=2d+3f(3) 这里考查电子守恒的关系。d、f、g、h恰好是电子得失有关的四种产物的化学式,其中“dFe2++f Fe3+”决定失去电子总数,“gNO+hN2O”决定得到电子总数,所以有2d+3f=3g+8h.(4)可以用极限思维的方法来解决。这里要注意三个前提:一是a=12;二是铁和硝酸恰好完全反应;三是每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均为正整数(即产物中既要有Fe2+,又要有Fe3+,既要有NO又要有N2O )。有12molFe完全反应时,只有当“Fe →Fe2+”、“NO3―→N2O”时消耗的NO3― 、H+ 最少:由4Fe+2NO3―+10H+=4Fe2++N2O↑+5H2O 计算可得6mol NO3― ,30mol H+ . 有12molFe 完全反应时,只有当“Fe →Fe3+”、“NO3―→NO”时消耗的NO3― 、H+ 最多:由Fe+NO3―+4H+=Fe3++NO↑+2H2O 计算可得12mol NO3― ,48mol H+所以有6&b&12,30&c&48例2:向Cu、 Cu2O 和CuO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l0.6mol/L HNO3,恰好使混合物溶解,同时收集到224mlNO气体(标况)求:(1) 写出Cu2O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产物中Cu(NO3)2的物质的量。(3)若混合物中含0.01mol Cu,则其中Cu2O 、CuO的物质的量分别是多少?(4)若混合物中Cu的物质的量为X,求其中Cu2O 、CuO的物质的量及X的取值范围。解析:(1)3 Cu2O+14HNO3=6Cu(NO3)2+2NO↑+7H2O (2) 利用N原子守恒。n(HNO3)=0.06mol,n(NO)=0.01mol,则n[Cu(NO3)2]=(0.06-0.01)/2=0.025mol(3) 本题混合物中虽含有Cu、 Cu2O 、CuO三种物质,但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只有Cu、 Cu2O,所以利用电子得失守恒可直接求解:NO得到电子总数:n(NO)&#215;3=0.03molCu提供电子总数:0.01&#215;2=0.02mol Cu2O提供电子总数:0.03-0.02=0.01moln(Cu2O)=0.01/2=0.005moln(CuO)=0.025-0.01-0.005
2 = 0.005mo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们都不应该孤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