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医专单独招生护航文学社

西北民族大学校友网
您现在的位置:
痴心为民报春晖——记1984届校友、平凉市委书记马学军
发布人:管理员&&&&发布时间:Thu Nov 26 10:52:42 CST 2015&&&&阅读次数:34
&痴心为民报春晖——记1984届校友、平凉市委书记马学军刘铁军&& 冯岩& &&& 美丽的大夏河、雄浑的太子山,养育了他刚毅耿直、果敢无私的个性,典雅古老的西北民族大学培养了他敏锐干练、务实进取的品行,这些为他的成长奠定了良好基础,使他在人生的道路上迈着坚实的步伐。他,就是西北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系80级学生,现任中共平凉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的马学军同志。&&& 1979年9月,在父老乡亲的嘱托声中,东乡族学生马学军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来到西北民族学院预科学习,这也是他平生以来第一次出远门,看着改革开放写在人们脸上的喜悦和民院整洁优雅的学习环境,他暗下决心,在校园练好过硬素质,走出社会建设家乡。五年间转瞬而逝,由于学业成绩优秀,毕业后被分配到临夏州人大常委会干文秘工作,先后任秘书科副科长.科长,秘书处副处长,处长。从1992年起,担任广河县县长,临夏州委常委、临夏市委书记,平凉市委副书记、市长, 市委书记等职。二十余年工作生涯中,无论身在何处,无论干什么事情,他都一丝不苟,兢兢业业,把满腔的热忱和心血献给了那片古老的黄土地,用青春、智慧和赤子之心在基层这方舞台旋出了一曲曲惠民、富民、强民、爱民的动人之舞,以扎扎实实的行动深情地回报着母校和人民的培育之恩。&&&&&&&&&&&&&&& 狠抓项目惠民& &&& 梦想催生坚定,坚定促生力量. 临夏、平凉都是甘肃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来到这里工作后,他敏锐地发现落后除了客观上的先天不足外,落后的根子在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上、关键在设施条件的欠帐上,更直接地说是落后在项目建设上。&&& 为此,他首先从解决干部群众思想观念问题入手,每年集中开展两次以上解放思想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各级干部赴沿海发达地区和周边工作先进的县市(州)学习考察,开阔视野,增强信心,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观念更新中加快发展。在具体工作中,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和执政为民的理念,团结带领干部群众,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推行全员项目责任制,自己腾出时间带头跑项目,狠下决心改善以路、水、电、通讯等为主的基础设施条件,夯实发展基础,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本着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协调发展的思路,抢抓国家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机遇,把中心城市建设作为优化环境,改善条件的突破口来抓,每年争取并组织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在临夏任市委书记的5年间,仅用于城市建设的资金就达到3.3亿元,是建国45年以来的总和,市区面积由7.3平方公里扩大到14平方公里。任平凉市市长、市委书记后,与一班人认真研究启动实施了中心城市“六纵九横”、“两路一园八配套”、“一带两区三园四路五建”工程,掀起了新一轮城市建设高潮,平凉城区建成区面积由16.8平方公里增加到36平方公里,全市累计完成城镇建设投资 40亿元,城镇化率每年递增2个百分点,达到26.6 %,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同时,千方百计争取到了平定高速、罗长一级、华庄路和通村油路等一批交通道路项目,以及农网改造.生态环境.农业综合开发.社会事业等方面的 重大项目。3年间,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0多亿元,平均每年拉动GDP增长8.25个百分点,2006年,全市以十大过十亿元工程为重点,实施50万元以上各类项目619项,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暨项目建设工作会议推广了平凉的经验。&&& 城镇发展了,农村条件改善了,他又带领一班人紧跟中央、省委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全市确定了发展基础好、群众热情高的102个村,开展了以“五新一好”为目标,“五带两区一园”建设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百村试点”,在56个村开展了“三清五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建试点,以点带面,典型示范,探索出了产业支撑型、项目带动型、城镇拉动型、商贸服务型、生态移民型的五种发展路子。2006年7月,中央党校和省委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在平凉召开了欠发达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泾川)研讨会,总结研讨推广平凉的做法.&&&&&&&&&&&&&&&&& 发展产业富民& &&&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在西北民院上学期间老师的话尤如一剂强心针,时时激励着他不断去创造,在创新中为人民谋福利。广河县长、临夏市委书记八年的工作实践,使他更加坚信:发展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没有特色优势产业作支撑简直是不可能的。&&& 1992年,沐浴着邓小平南巡谈话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春风,年仅29岁的马学军走马上任广河县县长。面对这里人口多、产业弱、情况复杂的实际,他立足县情、民情,放眼长远、扬长避短,充分利用群众重商经商的优势,在抓好农业生产的同时,狠抓商贸流通业,通过兴建各类专业和综合交易市场,制定优惠政策扶持,引导大户帮带小户,每年重奖诚信文明、守法经营、贡献突出的经营户等办法,促进了全县商贸流通业的空前活跃,广河也成为全省以皮毛加工、茶叶贩运、建材和日化用品为主的最大集散地和“旱码头”。一些赚到钱的群众还走出家门,走南闯北挣大钱,全县商业网点在3年内由不足100家扩大到300多家,农民现金收入开始出现了翻番,财政增幅居全州之首,时任甘肃省委主要领导在广河调研视察后给了高度评价。&&& 2000年2月,马学军从临夏调平凉工作,先后任市(地)委副书记、市长、市委书记。来到这里后,他和市委、市政府一班人在深入调研.吃透市情.找准定位.集中民智.科学论证,& 提出了“三增一稳”、“五个加快”以及培育“四大产业”(煤电、果菜、草畜、旅游)、建设“四大基地”(煤电化运、绿色畜牧、优质果品、人文生态旅游)和“三个坚持两促进、五大攻坚六突破”等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思路,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快开发支柱产业、整合资源办大事的意见和决定, 理清了发展思路。&&& 在副书记的岗位上,他不负重托,毅然绝然地挑起了发展旅游、果菜、草畜三大产业的重担,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一心扑在工作上,跑项目、争资金、争政策,先后拿到了国债一期、二期项目资金 6847万元,用于改善以崆峒山为龙头的旅游产业基础设施条件,积极组织各类媒体、充分利用各种节会开展大张旗鼓的宣传推介活动,2002年底,崆峒山被评为国家首批4A级风景名胜区,王母宫、云崖寺等旅游景区建设也开始逐步上路,全市旅游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花大力气扩大果菜、草畜产业规模,下苦功夫推广先进技术,走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的路子,全市以苹果为主的果品产业每年以10万亩以上的速度递增,果品套袋、贴字、无公害化生产迅速普及,多次受到国家有关部委和省上检查工作的领导同志的高度赞扬。&&& 2004年7月,马学军同志因出色的工作成就和干部群众的拥戴被选为平凉市政府市长,之后又任市委书记。上任后他和市委、市政府一班人紧跟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坚持既定思路不动摇,坚持成功做法不丢手,不断优化完善发展思路,扑下身子狠抓落实,全市四大产业不断壮大,品牌效应开始显现,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收到了显著成效。&&& 在旅游产业方面,他一手抓硬件设施改善,一手抓软件环境的优化,精心打造推出了10条精品旅游线路,发起成立了由“陕甘宁蒙青”五省(区)16个城市参加的“西北风情旅游”联合会,协调开通了“崆峒旅游专列”,把“平凉旅游”融入陕甘宁大旅游经济圈。2006年以来,崆峒山又跻身全国首批5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平凉也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市旅游人数和综合收入跻身全省前列,综合收入由“九五”来的1.45亿元提高到2006年的4.1亿元,增长了近三倍。&&& 在发展果菜、草畜产业方面,坚持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思路,组建成立了“平凉金果”和“平凉红牛”两大集团,扶持建办起了恒兴果汁、旭康食品、凯沣公司、西开牧业、麦林果品公司等40多户大型龙头企业,培育果菜无公害化生产示范基地20余处,积极组团参加各种节会,展销平凉特色产品,至今平凉的干部群众还能清楚的记得2005年在深圳(国际)果蔬博览会上,马学军市长向外商推销“平凉金果”的感人场景,在他的多方努力下,2006年“平凉金果”取得了原产地地理标志保护认证.绿色标志认证和全国第一个市级苹果类证明商标,签定出口订单1万多吨,实现出口创汇86万美元,平凉也荣获“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市”,“平凉红牛”证明商标也在申报中。到2006底,全市果园面积达到125.25万亩,挂果45万亩,果品产量由“九五”末的25.9万吨提高到50.68万吨,优果率达到45%以上,商品率达到93%,果品直接收入8.4亿元,有3种果品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华金果”称号,“平凉金果”也成为2008年奥运会专供果品;全市红牛饲养量达到88.76 万头,居全省农区之首, 商品率达40%。全市以果畜为主的农业标准化生产走在了全省前列。如今“平凉金果”、“平凉红牛”已走出国门,实现出口创汇,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据统计,仅此两项收入已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以上。&&& 煤电是平凉四大产业之首,是平凉财政的支柱,为了切实做大做强这一产业,3年来,他与班子成员多次赴省进京汇报、争取合作,中水集团、华能公司在平凉投巨资,建成了中水华亭发电有限公司、崇信发电有限公司,华能平凉发电公司,徐州矿业集团也投资崇信煤田开发,全市年产煤1830.7万吨,发电量82.54亿度,煤电产业实现增加值26.4亿元,以煤电化运为主导,建材、制药、制革、农产品加工为补充的新型工业化格局初步形成,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由36%提高到55%。&&& 在四大产业的强力拉动下,2004年全市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达到10.05亿元。2006年全市GDP达到125.6亿元,比“九五”末增长了1.89倍;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5.88亿元,比“九五”末增长了3倍;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3.2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76亿元,比“九五”末增长了2倍和2.5倍,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7850元和1940元,比&九五&末增长了64.9%和34.4%。近几年也是平凉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大办教育强民& &&&& 民族学院五年的学习生活使他对教育事业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多年的工作实践使他更加坚定的认识到教育对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至关重要。无论是担任县长、市长,还是市委书记,在牢牢抓经济建设不放松的同时,他一刻也不忘抓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特别是不忘把教育事业放在首位,动真情、办实事、求实效。&&& 1995年,马学军由广河县县长调任临夏州委常委、临夏市委书记,面对民族地区教育落后的实际,他大胆的提出并大力实施“科教强市”战略,在任临夏市委书记的5年间,先后多方筹措资金4200多万元,兴办了21所民办幼儿园和2所民办职业学校,新建教学楼21栋、校舍3.75万平方米,率先在全省21个民族县(市)中实现了“普九”目标,成为“全国扫盲工作先进城市”。调任平凉市(地)委副书记后,有缘分管教育工作,面对各地快速发展的形势和当地教育设施条件落后的实际,他不等不靠,积极向主要领导汇报思想,千方百计向上争取资金,鼓励发动全民大办教育事业,形成了党重教、政兴教、民支教、师爱教的良好氛围,2002年底全市顺利实现了“两基”达标和远程教育全覆盖。2000年,市委把建设平凉医专的任务交给他,由他亲自担任筹建办主任,从从征地、拆迁、筹资、建设、评估、验收逐环节严扣细抓,如期实现了平凉医学专科学校正式挂牌招生,结束了平凉无大学的历史。担任市上主要领导后,他每年都要抽挤时间,亲自出席全市教育工作大会,利用教师节等重大节日,亲自上门看望慰问教育工作者,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千方百计解决实际困难,把党和政府的关心送到教育工作者的心里,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教书育人的热情。他多次带领分管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负责同志,赴省教育厅专题汇报工作,争取上级支持,共争取各类投资6亿多元,开展了危房改造、义教工程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新建.改扩建校舍103.4万平方米,全市教学条件大为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升,2007年全市高考本科上线率达到47.4 %(含独立本科院校)。来平凉检查工作的领导和当地干部群众都说:平凉教育设施建设打了个漂亮的二次翻身仗。&&& 对兴办教育他有独到的见解:“对教育进行投资是建设更强大、更公平的经济的最佳途径,发展教育事业是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科技进步、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支柱。”&&&&&&&&&&&&&&&&& 关注民生爱民& &&& “群众是衣食父母”,老师的教导已成为马学军的人生座佑铭。无论是作决策,还是抓落实,他都始终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作为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坚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力求当前与长远结合,较好地实现了上情、市(县)情与民情的有机统一,做到思想上与群众贴心,工作上让群众入心。&&& 多年来,他带头发扬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优良传统,大力倡导唯实、务实、求实的工作作风,精诚团结,合力干事,共谋发展,每年坚持腾出一定时间深入田间地头、厂矿企业和职工群众家中,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力求更多掌握基层动态和呼声,为决策干事提供准确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推行干部下访制、重大信访案件领导包案制、领导接访制等,真心实意为民排忧解难。&&& “吃水难”、“行路难”、“看病难”、“看电视难”等问题 ,在欠发达地区表现得十分相似而又突出,这也是他花费精力最多的事之一.为此,他每年都向全市(县)人民承诺办成几件实事、大事,并全程跟踪督办、调度协调.促进落实,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果必实,取信于民。近3年间全市共新建、改建乡村道路60条963公里,通县.通乡公路560公里,全市基本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机动车;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筹资2.01亿元,建成人饮工程171项,750个村通上了自来水, 64.7万人告别了的饮水困难,到2006年底全市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41%,2007年平凉遭受有气象记载以来的最重旱情,全市也没有发生“水荒”问题。在7个县(区)推行了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两年间实现了整市全覆盖,群众参合率达到 94 %,2003年以来累计报销药费9500多万元;筹措资金近3000万元,配套落实了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建成乡镇广播电视站104个,“村村通”工程592处,实施了市电视台节目通达乡镇工程,形成了星网联片,有线、无线相结合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络。&&& 他十分关心下岗失业人员、农村特困户和受灾群众等社会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提交市委研究决定先后两次提高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累计发放救灾救济款4000 多万元,近3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5万人,有1.5万名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使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排。在58个乡126个村实施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落实生态移民搬迁30个村,受惠群众达到1.6万人,有12万人稳步解决温饱,2100人基本解决温饱。&&& 临夏、平凉都是民族宗教问题历来比较敏感的地区.& 多年来,他一方面积极主导、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千方百计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依法依规加强对民族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探求并建立了跨区域大型宗教活动管理长效机制,确保了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 群众心中有杆秤,谁心里装着群众,事事想着群众,群众就把谁举得很高。无论是在临夏,还是在平凉,一提起马学军,当地干部群众都会翘着大拇指交口称赞:学军同志是位一心为民谋利益的好领导。在省管干部年度考核中,他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等次,2006年11月他还评为全国“发展果菜产业十大杰出人物”,授予“发展果菜产业特别贡献奖”。平凉也先后被评为“浙商(省外)投资最佳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省卫生城市”等。 如今的他仍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用满腔的热血和拳拳爱民的赤子之心在平凉这块热土地上精心勾画着推进新跨越,建设新平凉的宏伟蓝图,尽情描绘着“小康、和谐、魅力”新平凉的精彩画卷。&&& 走笔至此,我们为平凉这几年的发展动容,为平凉人民有这样一位好带头人而自豪,更为民院培养出这样优秀的人才而骄傲。面对群山,我们肃然起敬:平凉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凉医专录取分数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