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医赵渝是专硕还是医学学硕和专硕

您好,分享的企鹅
重医大今年恢复儿科学本科专业招生 名额300人
上游新闻傅柃畅
重庆医科大学副校长邓世雄。上游新闻记者 李斌 摄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教育部24日发布,两部委将采取多种措施,恢复儿科本科招生,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教育部将支持重庆医科大学在内的8所高校举办儿科学本科专业,并将于今年7月起开始招收儿科学专业本科人才。2月26日,上游新闻记者从重庆医科大学了解到,恢复儿科学招生的相关准备工作已着手开始准备,今年预计恢复招收儿科学专业学生300名左右。儿科学曾合并到临床医学“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专业历史悠久,且一直处于全国前三水平。”26日下午,重庆医科大学副校长邓世雄正着手准备恢复儿科学招生的相关资料。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教育部24日发布今年下半年将恢复招收儿科学专业,这样的消息很是振奋人心。1998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不再单独设置五官科学、儿科学等临床二级学科,合并调整为临床医学和中医学。在儿科学专业退下的浪潮中,重庆医科大学城里为数不多的坚守者,重庆医科大学将原有的儿科学合并到临床医学专业,以儿科学方向的模式继续保留。“这一办学政策来之不易,当时重庆医科大学校长周雅德一批儿科专家向教育部汇报儿科专业的特殊性,终于获得保留临床医学(儿科学方向)的办学资格。”邓世雄回忆,经过积极争取,当时只有重庆医科大学在内的少数几所儿科教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的医学院校得以保留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方向)这样的儿科专业人才培养方式。邓世雄介绍,虽然这样的儿科专业人才模式得以保留,但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方向)的发展还是遇到了一定的尴尬。“每年招收的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方向)的本科生仅为170人左右,很多毕业生甚至需要学校开具修业证明,证明自己所学是儿科方向。”邓世雄说,虽然儿科学换了种方式得以保留,但发展道路却举步维艰。预计今年招收300名本科生邓世雄介绍,今年恢复儿科学本科招生后,重庆医科大学不必再通过临床医学招收儿科学专业学生,转而直接招收儿科专业的本科学生。“我们采取5年制本科生和‘5+3一体化’招生模式。”邓世雄说,不管哪种招生方式,都需要进行全科学习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才能上岗。恢复儿科学专业本科招生将会使学生报考时对专业更加清晰化和明确性。邓世雄说,今年预计招收的儿科学专业学生会在300人左右,以后有望逐年增加。邓世雄介绍,重庆儿科医生总体数量不足,与其说是“儿科医生慌”,不如说更突出地表现在儿科医生区域性数量分布不均衡等方面。据了解,有的区县医院儿科,十几名儿科医生往往要服务十万以上儿童,社区卫生院的儿科学专业医生更是稀缺。“恢复儿科学专业本科招生仅仅是加大了儿科医生源头培养,但如何进行源头治理才是关键。”邓世雄说,在这方面,儿科医生的培养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链接>缺口大,全国一半儿科医生来自重医大儿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减少,造成的是今年儿童就医愈发困难,到医院看病登上几个小时是常态。那么重庆的儿科医生到底缺到什么程度?据初步统计,我国0-14岁儿童总人数约2.3亿,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8%,而每千名0-14岁儿科医生的数为0.53人,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缺口。而在重庆,全市共有从事儿科临床工作的儿科医师4778人,其中专职儿科医师2082人(43%),兼职儿科医师2696人(57%),根据国家儿科医师配备标准每千名0-14岁儿童拥有1名儿科医师,重庆市约需要6000名专职医生,儿科医生缺口达到1200名。“其实我觉得重庆儿科医生的缺口应该大于1200名。”邓世雄介绍,近十五年来,全国共培养儿科医生6000余人,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就培养了3138人,也就是说将近一半的儿科医生是在接受重庆培养。流失多,儿科学毕业生生仅20%留渝一名有十多年工作经验的儿科医生介绍,小儿科患者基本不能完整的表述病情,做为儿科医生专业性强、上手难度大,造成儿科医生这个团体其他专业的医生很难上手。有数据显示,医疗机构儿科医生日均承担门诊人次数约为17人次,是医疗机构其他医生工作量的2.4倍,且儿科具有职业风险高、薪酬待遇低、医患矛盾多、工作时间长等特点,长期以来儿科医疗服务价格与薪酬待遇与其职业特点不相符,也造成儿科学人才流失较多。邓世雄介绍,每年从学校毕业的儿科学医生中,选择留在重庆的仅占20%-30%,加上一部分毕业生选择从事其他行业或更换到其他科室,真正留在重庆从事儿科学的医生就更加少。“由于招生范围是来自全国,所以不少毕业生都回到自己的家乡。”邓世雄说,除了这个原因,周边省市医院到重庆医科大学“挖人”也有一部分原因。邓世雄说,每年年初都会有周边省市不少实力强劲的综合型医院到重庆医科大学组团招人,重庆医科大学培养的儿科学方面人才成为各大医院眼中的“香饽饽”。“我们学生有扎实的临床技能和良好的专业素养,每年年初,我们的毕业生就被用人单位抢光。”(上游新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cqsxs05]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解剖基础
作者:[1]&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
文章号:W<font color=#7776&&
文字大小:
早在1784年White就提出“妊娠性股白肿”,当时认为这是孕妇分娩后卧床休息引起的。此后,许多学者[1]发现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和血栓后静脉狭窄多发生于左侧。Cockett[2]、May [3]等根据大量尸体解剖,铸型标本和静脉造影研究结果认为,这与左髂总静脉在解剖形态学上受压及受压处粘连结构形成有关,并命名为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liac compression syndrome)。也有称之为Cockett综合征或May-Thurner综合征的。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左髂总静脉受压主要来自其前方的右髂总动脉,作者通过对左髂总静脉及其前方的右髂总动脉和后方的腰骶椎的位置关系进行研究,认为右髂总动脉和腰骶椎对左髂总静脉的压迫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作者同时对左髂总静脉的形态学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为探讨髂股静脉血栓形成、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极其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上一篇:?下一篇:
相关文章所属病种
作者简介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介:  赵渝,普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导师;现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与疝外科主任,普外科副主任
该作者其他相关文章
课件下载排行
音频在线听
音频排行榜
 编辑部 010-关注微信公众号
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李锋雷,郭鲁申,赵渝-
赵渝,Ryan B.Zhao-
《中国学校卫生》
赵渝,赵冰-
《现代预防医学》
赵渝,Ryan B.Zhao-
《中国卫生统计》您好,分享的企鹅
重医教授成中国体视学第一人 工资少10倍还是愿回国
进入重庆医科大学后,唐勇组建起国内领先的体视学研究室,带领团队在老年痴呆、精神疾病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首席记者 罗嘉 摄21年前,他赴丹麦深造,成为新体视学方法创始人的得意门生。11年前,他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到祖国,进入重庆医科大学工作。他是2015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重医组胚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唐勇。在他带领下,国际最先进的体视学方法在重庆生根开花,为预防老年痴呆、精神疾病提供技术支撑。在他看来,作为研究者,其研究成果为国家所需要,便是幸福。赴丹麦美国深造 成体视学大师得意门生53岁的唐勇生于四川南充,和人们印象中,内向刻板的“医学怪人”不同,唐勇的言谈间透着一股儒雅豁达,反倒有些像文学系教授。学生时代,因在一次讲学中,结识了世界著名体视学专家、新体视学方法创始人盖德森教授,解剖学出身的唐勇,对体视学来了兴趣。所谓体视学,是指一系列用于获得准确组织结构的三位形态定量特征的方法,在国际上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1994年,唐勇以公派留学生身份,进入丹麦奥尔胡斯大学深造,如愿以偿拜在盖德森教授门下。那时,为支付生活开支,很多留学生都去打工,每月有1万多收入。唐勇却没兴趣,只醉心于研究,成天泡在实验室里,被盖德森教授笑称“就像机器人一样”。随后,他升为博士研究生。1999年,唐勇来到美国,先后进入三所实验室工作。其中一所实验室,就在纽约中央公园旁边。但工作期间,他硬是一次也没去过公园,只在离开的最后一天,去了趟帝国大厦。还有一次,他在旧金山坐了3小时观光车,在城市里逛了逛,成为他在美期间,最奢侈的一次旅行。漂泊11年后回国 要证明中国人在祖国更有作为凭借聪慧和勤奋,唐勇很快在体视学领域做出成绩,成了美国同行眼中“全美国最懂体视学的人”,并赢得国际关注。2000年,在导师指导下,唐勇和团队完成一项研究,证明雌激素对老年大脑具有保护作用。成果出炉,团队多人在美国神经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上举行发布会。想到自己的研究成果,正是国家需要的,而自己却一直在外求学漂泊,唐勇开始思考,想要回国发展,为推动中国体视学发展献出一份力。“拿个洋博士,没什么了不起。”唐勇说,但换个角度看,只有在国外做好了,才能回国。不然,回国也没用。“中国科技的发展,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大舞台。在国外,搞研究是为了生存,在国内,却是为了事业。”他想要行动证明,中国人在自己的祖国,同样大有作为,甚至更有作为。回国心意已决,不久后,唐勇收到多所国内大学伸来的橄榄枝。考虑到很多亲人都在重庆,唐勇选择了重庆。2004年6月,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他进入重庆医科大学工作,就职于组织胚胎教研室,破格晋升为教授。重新踏上祖国土地的那一刻,他说,终于找到了归属感。进高校建研究室 让体视学在国内开花结果回国工作,要面对的第一个现实,就是薪资水平的差距。此前,唐勇在美国的年薪为5.8万美金。但进入重医后,每月只有4千工资,粗算下来,前后相差了近10倍。“第一次出门买菜,妻子就哭了,说今后该怎么生活。”唐勇笑了笑说,自己便安慰妻子,这里菜价便宜,没关系。“让体视学在中国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应用”,抱着这样的初心,唐勇在重庆医科大学和第三军医大学开设起生物体视学课程,为重庆医科大学本科生开设生物体视学选修课程,并组建起国内领先的体视学研究室,先后招收了60名博士生、硕士生,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3年第43届美国神经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上,唐勇以一个中国研究者的身份,站上新闻发布会的讲台。那一刻,他无比自豪。伴随研究推进,如今的唐勇拥有多重身份:国际体视学会副主席、中国体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头衔很大很响,但他最在意的,还是老师的身份。“只要是找唐老师讨论科研问题,他宁愿把手上的工作推了,也会为我们留出时间。”博士生罗艳敏说,只要不出差,唐勇都在每天早上8点,准时出现在办公室里,敞开大门,欢迎同学们前去交流。硕士生周春妮说,平日里,除了科研话题,唐勇还会与同学们探讨人生追求。之前读研,只是想拿个文凭,找份好工作。受其感染,自己已着手考博,想在研究领域取得更多进步。“一个好老师,不在于本人有多成功,而是学生有多成功。”让唐勇倍感骄傲的是,有5名博士生获得国家青年基金项目支持。如今,在唐勇带领下,团队已在老年痴呆、精神疾病研究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他梦想着,能通过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科研人才,让体视学在国内生根开花,结出更多医学成果。(华龙网)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zaranzha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小木虫 --- 500万硕博科研人员喜爱的学术科研平台
&&查看话题
二本专硕,现在研二,想重新考个985硕士
我是个本科三本的,硕士二本的学生,高考失败后有点自暴自弃,老家是河南,分数过二本线10分,报了福建的一所三本,大学期间沉迷游戏,荒废学业,到快毕业才清醒自己需要什么,于是准备考研,但复习时间只有两三个月了,就报了本校二本的学校的专硕,导师很年轻,但是很负责,学术也挺好,自己蛮欣赏的,但是越来越感觉后悔,感觉自己想读个好学校,多学点东西,我90年的,也不小了,家里压力不大,想继续深造,但是总感觉遗憾自己的本硕学历,本科是属于冷门的机械类专业,硕士主要是做电的,本科学的东西几乎现在没有任何用处,硕士倒蛮拼的,努力学习电学知识,毕竟后悔本科四年没努力,更后悔高考没复读。目前只有一片中文核心论文,也想读博士,可是感觉自己的学历太差,读博士申请不到,又想重新考个985硕士,再硕博连读,毕竟我是铁了心做学术,有时候想想不在乎多读那一两年,可是又觉得不明智,求各位前辈给点意见,谢谢了
谢谢,有没有建议,真心感谢
如果能考上985博士,建议再考硕士吗?有点难以宿舍,就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是没救的了意思吗
感觉心里这个坎过不去
唉,内心感觉硕士学历太差了,想读个硕博连读
以前我也是这么想的,后来觉得只有以后足够努力总会赶上去的,所以我也打算读博
你已经博士毕业了吗 师兄
是博士吗?我肯定回去读博士,只是觉得自己想有个好的硕士,我是不是傻了?看到那些招聘的非985,211就懒得要的情况,自己也是更加张重读了,唉!
你觉得直接考博比再考硕士可取是吗
我也是想博士申请公派出国,或者博士后申请出国,但是我硕士只有两年,现在已经第二年,而且只有一篇核心,在忙着做毕业论文,硕士阶段写SCI基本不可能了
可是我怕我这本硕条件没法申请公派,以后申请出国博后会不会也受影响
如果能顺利考上博士,就不要重新考硕了。
赶紧了解就业情况再选择,工作之后学历就没任何区别了,如果学历不能换来更好的工作,那为啥要盲目考呢?
我去这个狠,考个好点的高中,升学率高
重新高考是不可能了,年龄在这了,如果可以,估计大部分都想回去考985了
我想以后出国,国外的是不是也像国内一样,眼里只有985
谢谢,我会考虑一下
准备12月申请考核一个,有个师兄给我说重读博士倒不如博士多读一年,不知道是不是这个理
目前还不是很想上班,想做学术,其实要说非常想,也并不是,只是相比感觉自己更喜欢学术
啊,你是硕士退学重新考的吗?现在都已经开始报名了
话是有理,也很符合我自己心里的想法,但是就怕以后出问题,本科学历那么不好,硕士有差,靠博士不太好挽回吧
是啊,现在这个年纪超级尴尬
报名硕士是吗
核心真的不算啥啊,唉,都感觉拿不出手
嗯,考虑考虑
就是怕即便博士出来,这个本硕学历让人看不起
因为现在硕士已经快毕业了,我是两年的,现在还要做毕业论文,想努力发文章,但是时间太短了
想读了博士出国,就是不知道出国会不会影响
特别想申请读博,可是我本科成绩不好,硕博又都不是好学校,家里拿不出那么多钱让我出国的,想申请奖学金几乎可能性为0 啊
唉,我感觉是自己有点想不开了
话是这么说,那还有考不上的硕士呢,主要是看去哪啊,如果再让我去一个不太好的学校读博士,我肯定不愿意啊,已经对自己的学历不满了:cry:
我导师还好,他热衷于理论学术
:cry::cry::cry::cry::cry:
只可惜上的研究生只有两年,现在已经接近尾声
老乡哥哥,我硕士只有两年,现在快接近尾声,论文只有一篇中文核心,第二篇还在实验中,又要花时间做毕业论文,想申请博士,感觉自己拿不出手:cry:
其实也不是很想进高校,即便自己博士毕业,进企业的可能性更大,但是想出国
:cry::cry::cry::cry:难道出国后也被鄙视了吗:cry:
赚钱欲望不是太大,我也不知道自己啥情况,家里只能维持温饱,但不缺什么,一直对赚钱看的比较淡,我是不是病了
出国读博又不是读本科~只要读的不是商科法律,理工科读博几乎是不花钱的。博士是有政府补贴的,不要学费还发生活费,而且奖学金覆盖率相当高。
我有同学照样是农村的,在法国读博,家里就给出了个申请费和机票钱。
是的,211学校的成绩单直接可以用,非211的好多还要公证。
博士去个好点的学校就好了,985211,然后好好干多做实验多发东西,申请出国交流应该没问题的。如果真的想再考一次硕士并且有把握考好,那也是可取的呀,硕博连读。直接考更省时间,再来一遍学的东西更多更扎实。看自己选择了。
我本科也不好,但我从来没想过重新来过,因为拉弓没有回头箭,只能从现在起比别人更加努力,你要积累的是实力,而不是拿一个名校文凭。对我们来说博士毕业找工作时是有很大的不利,可以进不好的高校,但你有实力照样可以发论文拿基金,等你获得一些荣誉后再跳槽,那会你也不是应届毕业生了,也没人看你第一学历了。总的来说靠实力说话,所以一定要读高质量的博士。
考一个差一点的985博士也行,选择一个好一点的老师就行
研究生必备与500万研究生在线互动!
扫描下载送金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学学硕与专硕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