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矿企业转型升级 个人怎么写的意见怎么写

当前位置:&>&&>&
  烟台姜格庄金矿的勘察现场(资料片)。
  前不久,页岩气勘查工作在全国打出了品牌,得到省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的祝贺与表扬;在我省黄河北禹城齐河一带取得铁矿找矿重大突破,实施的钻孔钻遇铁矿厚度119米,平均品位达到56%;为岱岳区政府争取了省级农村环境治理资金3300万元,得到地方政府的肯定和感谢;综合地质找矿和地质服务工作产业已成为了行业劲旅和知名品牌……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走转型发展之路,形成了以煤炭地质、非常规能源工程、非煤矿产勘查开发、地环防灾、探测与信息化等领域的五大产业转型发展格局。   □ 本报记者 姜言明 刘培俊  本报通讯员 巩 固 张兆民率先探索调转发展之路  “一个勘察院主持探明了省内外近300亿吨的煤炭资源储量。历程辉煌、功绩了不起。”得到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刘元生如此评价的是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  据悉,勘察院首创煤炭地质综合勘查技术路线,立足山东不断向省外、国外拓展新市场,在新疆、内蒙古、贵州、河南等省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与国网能源集团、神华集团、山能集团、焦煤集团、中电投、重庆能源等开展了多项大型煤炭资源整装勘查和监理等技术服务。  这只是勘察院辉煌成就的一个缩影。成立于1995年的勘察院,是上世纪90年代地质工作最困难时期,省煤田地质局按照“国家现代地质勘查技术中心”目标,在全国煤田地质系统组建的第一家勘察研究院。  成绩斐然,可喜的是,勘察院辉煌之路远未止步。早从2010年,勘察院就未雨绸缪,积极作为,率先走出转型发展之路,由传统的单一煤田地质工作,拓展为煤炭地质、非常规能源工程、非煤矿产勘查开发、地环防灾、探测与信息化等领域的产业格局。开创地质勘查新局面  煤炭地质产业向数字煤田工程集约化服务转型。紧盯经济发展的资源保障、安全生产的地质保障、绿色开采的环境保障三大主题任务攻关,推动煤炭综合勘查技术路线向协同勘查升级突破,由传统找煤地质勘查转向煤炭安全生产地质保障体系的“一站式”、“交钥匙”工程技术综合服务,推进了煤炭资源数字化工程建设。  向非煤矿种勘查开发产业转型。勘察院以自主金矿矿权项目作为新矿种勘查“练兵”基地,干中学、学中干,锻炼出了一支精干的多金属勘查队伍。四年内开展贵州毕节铅锌矿、内蒙古海拉尔多金属重点成矿带、甘肃铜矿到胶东金矿、黄河北铁矿等项目近20项。先后成立了烟台勘察院、威海勘察院和德州勘察院,地质找矿方面获得山东省找矿突破先进集体称号。其中,在胶东地区姜格庄、范家庄发现新的金矿产地;尤其2015年1月在我省黄河北禹城齐河一带,对航测磁异常区进行专门研究,开展大比例尺高精度磁法测量和重磁剖面联合反演,在200余平方公里圈出多块找矿靶区,验证首钻钻遇厚度119米、平均品位56%的磁铁矿,新发现接触交代型富铁矿。据专家论证,本地区有望成为我省继济南、莱芜、金岭之后的又一个富铁矿基地。  向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气非常规油气产业转型。“开采页岩气有利于缓解我国油气资源短缺,提高天然气供应能力,改变我国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形成油气勘探开发新格局。”山东省煤田地质局总工程师、规划勘察院院长王怀洪博士说出了页岩气的重要性。依托勘察院成立了全局页岩气技术研究中心,承担了全省含煤区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项目。2013年与华电煤业集团形成战略合作,成为省内第一支走出去勘查页岩气的单位。2014年中标的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中心尉参1井项目,被评为样板工程。2015年又中标地调局油气中心7个页岩气钻井项目。页岩气项目资金额度逾亿元,页岩气勘查工作在全国打出了品牌,得到省领导的祝贺与肯定。  向地球探测与地质地理信息化产业转型。组建了山东省煤炭资源数字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主研发了地质勘查基础数据处理系统、测井数据及报告编制系统、三维地质建模系统、煤质数据处理系统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为菏泽市国土资源局、兖矿集团开发了煤炭资源管理系统、矿证管理系统,承担了省经信委、省国土资源厅数字煤田示范项目、水害管理防治系统等,成立了高水平地球物理数据处理工作站,应用数字地震技术在胶东多金属勘查、地下空间探测中实现了突破。  向环境保护、地环防灾等生态服务领域转型。作为在全省地质勘查单位中少有的环境评价报告书编制资质单位,环境评价产业依托勘察院特有的地质矿产勘查技术优势,在采掘类环评中形成了特色品牌。该院以环评产业为基础,上下游拓展环保治理、环境监测、地环防灾产业链条,构建生态服务地质环境安全保障体系。为岱岳区政府争取了省级农村环境治理资金3300万元,得到了地方政府的肯定和感谢,开展了环境监测重点实验室建设,承担了龙口矿区周边海岸带、焦家金成矿带、黄河北煤田、环渤海蓝色经济区等地质环境调查评价以及胶东多个金矿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仅环评产业,从2010年40万元左右的年收入发展到现在运行项目600万元左右,五年内承担项目近400余项,成为全省一支过硬的环评技术团队。环境地质、生态地质、民生地质服务小康社会建设成为勘察院转型发展的显著特色。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作为全省煤田地质技术中心和研发基地,搭建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大地质专家库、青年创业就业流动站”科研平台,成立了“山东省煤炭资源数字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山东省煤田地质局页岩气(油)煤层气技术研究中心”等高层次技术中心。承担了潍坊正东铁矿抢险、得到省政府、潍坊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全省抗旱找水打井定井成功率达到95%,代表全省煤田地质系统起草编制山东省煤炭资源规划、煤炭工业监理规范、参加国土资源部矿产质量大检查。  大力度投入科研经费,仅页岩气一项,近三年自主投入科研经费200余万元,抢抓机遇,编制《全省页岩气勘查规划方案》,自主投资实施省内第一口页岩气参数井-曹页参1井,掌握了页岩气勘查的工作流程,取得了宝贵的工作经验,为之后的省内外页岩油气勘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配置了全频数字地震仪、环境监测无人直升机、页岩气解析化验、数字煤田数据处理工作站等先进的勘查技术装备。与省内高校合作着力建设环境监测重点实验室、现代地质勘查技术重点实验室。  将人才培养放在首要地位,提出“要想富口袋、先要富脑袋”的富民强院观念以及“德能勤绩廉专创闯合和”的“十要素”干部职工考核法。为青年大学生配备业务和政治双导师,组织开展青年大学生书写职业人生规划和我在勘察院第一年的讲评活动。以“泰山地质大课堂”为平台,先后邀请国内外各领域专家对员工进行技术交流讲座,提高员工综合技术素养,培养了工程技术研究员22人以及政府特殊津贴、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一线优秀科技青年、泰山先锋等优秀典型。  推进完成了“山东省煤炭(含油页岩)资源潜力评价”、“山东省煤炭资源现状利用核查”、“山东省数字煤田示范化工程建设”、“地质勘探主流程信息化”、“牟乳成矿带整装勘查”等重大工程,取得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创全国煤炭工业优质地质报告“十六连冠”,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40余项,专利、软件著作权5项,专著20余本套,成为全国煤炭地质行业唯一的科技管理先进与科技创新先进双强单位。文化建设引领可持续发展  通过产业转型发展逐步形成了烟威、德州、泰安、济南“四地一体”,立足省内辐射省外、国外的勘察总院发展架构。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强有力的顶层设计和文化创新。  2010年提出了观念兴院、革新强院的文化建设路线,通过理念创新推进思想建院、文化建院、制度建院,不断提高勘察院团队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经过全院征集、筛选与反复研讨,2011年形成了勘察院“责任 荣誉 精准”的核心理念和“发现自己,携手创造,我们与勘察院一起成长”的团队文化。同时,坚持不局限当期经济而着眼长远可持续、不固封在煤炭地质传统行业而相关领域延伸、不闭锁于勘察院原有人员的小圈子而广揽人才开放合作、不受常规块块条条层级约束而兵将合一联合攻坚、不陷于单维技术论俗成而多维集成化技术支持、不唯单一项目孤立作业而推行协同化工程项目管理等“6N模式”,提升整体工作效率和质量。  勘察院始终坚持以技术为立院之本,不断创新做好顶层设计。确立了“把握主线,提升优势,拓宽领域,重点突破,创新发展”的“二十字”工作方针和“建设国家级现代地质勘查技术中心”的发展愿景。形成“1331”工作思路:围绕为资源山东建设提供地质保障一条主线;实施观念兴院和革新强院战略、科技兴院和人才强院战略、品牌兴院和精品强院战略的“三大战略”,坚持综合地质勘查竞争力有新提高、大地质开拓水平有新提高、大市场服务规模有新提高的“三个提高”;实现建设拥有驰名品牌、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团队,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院”的新跨越的“一个目标”。  建立了涵盖全院综合服务职能的一站式管理服务体系,实行统一组织,分工负责,协调配合,提升了勘察院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按照ISO质量管理体系规则,所有项目及事务性工作按照项目制管理,实施项目负责人管理、项目预算、项目计划管理、项目质量管理等,打造精品工程和品牌工程,推行示范化、标准化项目管理模式。  勘察院二十年成长,尤其“十二五”的跨越发展,成为地勘行业科学发展的标杆,透过其发展成就背后,不难看出其前进力量源自于该院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为经济文化强省提供资源保障和地质服务”目标定位的热切追求和扎实履职。  面临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地质勘查和矿业开发的严峻考验,勘察院全体干部职工,心同理,行同步,坚持技术立院原则和精准项目管理模式,推行“协同勘查”新勘探技术路线,聚力探索互联网+地质勘查发展之路,锻造信息化支持下高效的“一站式”管理团队,积极投身一路一带、进军海洋等国家战略,深度参与中国地质调查局九大地质工程,倾力服务全省蓝黄两区、一圈一带发展,努力以现代地质工作融入小康社会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推向中心城市和城市中心、支持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推进智慧矿山和智慧地下空间开拓,建设平台、提供机制促进全员创新创业,向国家现代地质勘查技术中心目标砥砺奋进。
本文相关新闻浅谈转型升级是地勘单位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浅谈转型升级是地勘单位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暂无简介
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你可能喜欢&有关于""的文章列表
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促进农业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本报讯(记者宁启文)6月4-5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到陕西延安调研时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头戏,延安地区是典型的农牧交错带地区,要打好农业结构调整“组合拳”,推动苹果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再上台阶。要大力促进果沼畜循环、产储销融合、畜林农协调,突出创新、绿色、可持续,通过农民、企业、政府多方发力,积极探索农牧交错带结构调整、农业特色产业竞争力提升和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新路径。初夏的黄土高原,到处郁郁葱葱,充满生机。韩长赋来到延安洛川国家级苹果批发市场,在苹果市场交易中心,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和农业投入品追溯平台,听取市场负责人介绍市场发展规划和成就。他指出,苹果产业发展关键要好看好吃又好卖,要充分发挥批发市场的纽带作用,积极推进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信息化,打造大苹果、大基地、大品牌、大产业,争创世界一流。随后,韩长赋来到洛川苹果试验站,与开展试验工作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和当地技术人员亲切交谈,了解苹果生产技术。他强调,一个好的产业必须要有一支专家团队作为支撑,希望专家多研究提质增效、节本增效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果品品质,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农民对发展苹果生产怎么看,有什么困难?韩长赋十分关心,他翻山越岭来到延川县杜木寨苹果标准示范园,与当地果农和技术人员仔细交谈。当了解到当地农民发展苹果生产积极性很高,大部分收入都靠苹果时,他很高兴。果农表示,苹果生产发展了,规模上去了,最担忧的是市场价格不好,钱白花了,辛苦白搭了。韩长赋强调,当前苹果产业发展的关键是要解决好销售问题,没有种不出来的产品,只有销不出去的产品,政府要帮助果农销售,尽量解决果农后顾之忧。苹果产业如何与畜牧业有机结合,推进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实现果品提质增效、农民节本增收?韩长赋来到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实地调研了、规模化沼气池和沼肥苹果示范园,与村民、企业和沼气社会化服务公司负责人深入交谈。梁家河村山上的苹果基地,果枝上挂满了果实。在现场,韩长赋掰起手指与农民算起了农家账,果农兴奋地告诉他,施用沼肥不仅苹果品质好,而且不用施或少施化肥,成本也省了不少,韩长赋十分欣慰。他指出,当前农村沼气点灯做饭需求在减弱,沼肥需求在增强,沼气发展要顺时应变转型升级,把满足肥料需求摆在突出位置,以果定沼、以沼定畜、以畜促果,实现果沼畜良性循环。他强调,把苹果产业与畜牧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农业良性循环,是提高果品品质、节本增效、促进农民增收的新模式,是提升苹果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5日晚上,韩长赋召集当地政府、农业、果业和畜牧业负责同志,围绕做强做优延安苹果产业、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进行了座谈。他充分肯定了延安市整市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的成绩,并就下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探索农牧交错地区产业结构新布局和发展新模式、打造循环农业示范区等工作提出要求。
教育培训行业已是“红海”,该如何转型
[绿色时空] 飞鼠的粪便竟是中药“财”
淡水鱼价格上涨 分析师:价格将保持高位运行
千名学生共绘千米黑脸琵鹭迁徙画卷猜你感兴趣
&热门教学范文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新常态下地质勘查工作如何转型升级
下载积分:803
内容提示:新常态下地质勘查工作如何转型升级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56|
上传日期: 01:32:1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新常态下地质勘查工作如何转型升级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港口转型升级指导意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