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以高技术制造业与高新技术制造业作为制造业的主力时,中国则得意于东莞小工厂里密集


【导语】今年两会,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制造业是中国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中国制造”意味着什么?在过去三十多年,它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器;在过去一两个月,一只小小的马桶盖又掀起了对它的口诛笔伐。如今,“中国制造”早已成为中国甚至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在这荣光背后,中国制造业的隐忧也开始出现。


●“中国制造”有多强?“华丽的中国时代正在展开”,这是韩国纪录片《超级中国》开篇的第一句话。的确,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无论是在经济实力还是综合国力上都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高居世界第一、10万亿美元的GDP总额位列世界第二、2014年对全球经济增长做出将近30%的贡献……对于这一切,作为中国经济增长引擎之一的制造业功不可没。

不仅如此,“中国制造”早已经走向海外。在国外逛街,随便拿起一件小商品,多数时候上面的产地肯定写着:Made in China。在数量上,“中国制造”已经无可匹敌:年工业增加值达22.8万亿元,工业品出口量占全球的1/7,这两个数据均居世界第一;超过20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有几十种产品的出口占全世界出口总量的70%以上。

1860年,英国凭借工业革命,在世界工业生产份额中超越中国,拔得头筹。150年后,中国才拿回“全球制造业第一”的位置。甚至在电影《2012》中,肩负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方舟就由中国制造。片中的项目负责人说,只有中国才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建造这么庞大的项目。

就连美国人自己也离不开“中国制造”,如果没有“Made in China”,圣诞节都会黯然失色,美国记者萨拉在《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里告诉翘首等待夸赞的中国读者,离开了中国制造,生活就成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冒险:家用电器的故障足以引起一场家庭危机,没了中国制造的玩具,也让孩子屡屡失望。


●“中国制造”有多脆弱?当然,萨拉不会想到,他的儿子为了喜爱的中国玩具而付出眼泪和恳求,但中国却有小伙子为了一台美国制造的苹果手机,决定卖掉自己的肾。

不仅如此,最近几个月一只马桶盖和一个电饭煲更是让中国制造如临大敌。很多中国人不远千里跑到日本,就是为了捎几个马桶盖和电饭锅回来,由此,也掀起了很多人对中国制造的质疑。

中国制造经历了30多年的蜕变,早已不是鞋子袜子换飞机的时代所能相比的,但从质量上说,还是差人家一大截,有限的几个单项冠军还奠定不了中国制造强国的基石,甚至于一直为中国人引以为傲的小商品制造,如今也面临着危机。

在春节前,有消息称,微软计划关停诺基亚东莞工厂,并在近期加快速度将生产设备运往越南,与此同时,位于北京的诺基亚工厂也将关停。

把时间拉回到2014年12月,先是知名手机零部件代工厂苏州联建科技宣布倒闭,随后联建的兄弟公司,位于东莞的万事达公司和联胜公司相继倒闭。

面临制造危机的不仅仅是制造业密集的苏州、东莞,还有被称为制造业之都,以生产制造眼镜、鞋子、打火机闻名世界的温州。温州现在正在经历着制造产业空心化,鞋子、打火机等引以为傲的产业正在失去光环。往年,温州的鞋厂春节只放一周假,而今年,很多鞋厂距春节前一个月就放假了。小的鞋厂生产线全部停工,大的鞋厂只开通一条生产线维持。

曾几何时,“中国制造”曾是国人的骄傲。凭借成本低廉等优势,中国曾一度吸引了不少外商投资中国制造业,人口红利也曾一度支撑了中国经济发展。风云变幻,现在,“中国制造”正在遭遇着空前的危机,越来越多的人们对中国制造业的前景表示悲观。


●中国制造的危机在哪里?著名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撰文指出,市场是在不断的供给与需求的循环中发展,对制造业也是如此。从供给角度来讲,支撑制造业发展的是劳动、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从需求角度来讲,支撑制造业发展的是投资、消费和净出口拉动。现在制造业出现危机,很大情况就是供给与需求发生了变化。

从供给方面看,首先是劳动供给出现不足,如今中国劳动力人口已不能与前几年相比。目前中国劳动力人口正呈现出缩减趋势,15—59岁人口从2011年至2012年缩水了66万,降至9.45亿人,而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到2014年已从2011年顶点下降了560万。

劳动力人口下降,就会影响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不足,用工成本就会上升,用工成本高已成为了影响企业发展的一个很大原因。据美国国会研究服务机构统计,从2000年到2013年,中国工资平均每年增长11.4%。本世纪初,中国工人的工资只有墨西哥工人的30.2%,而2013年,中国工人的月工资已经比墨西哥工人高出50.5%,比越南工人高出168%。这也是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的原因。

从需求方面看,中国过去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了严重的投资比例过高问题。据统计,2012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6.1%,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3.8%。投资刺激了需求,也刺激了制造业的发展,但粗放式,只关注产品的量、规模,而忽视产品的质,生产中不注重技术、不注重创新的发展,反过来又会影响企业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

以联建科技为例,该公司在给苹果做产品代加工的时候,根据苹果销量增长前景扩大了其生产设备,但这些设备主要用于iPhone4s以前的款式,自去年苹果公司推出了屏幕要求更薄的iPhone5和iPhone6,联建科技的产品便无法适应,最终因其技术落后、良品率太低、成本太高被苹果剔除了供应商之列。

在这次两会上,有人大代表也提出这一问题,人大代表、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高级经理许振超说,在他常年工作的岗位,港口起重机用的钢丝绳全部是国外进口的。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卜昌森则补充说:“不只是在港口,目前国内矿井、景区游览车所用钢丝缆绳,全部是外国进口,国内缆绳实在不敢用。”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的机床占到世界的产量38%,但是我们高档的数控机床基本得靠进口。我们钢铁产量世界第一,但是港口码头上高吨位起重机的钢丝绳得进口。我们的铝产量是世界第一,但是飞机上用的铝我们得进口。我们给每人每年平均做3套半衣服,但是这么大的出口服装基本上都是贴牌。 ”


●中国制造拿什么走向2025?在中国总理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可见在中国官方看来,制造业对于中国经济来说仍是重要甚至不可替代的。其实这一点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印证,除了极个别人口少、面积小的国家依靠金融、旅游成为了高收入国家,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是工业强国。

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对于实体经济的刺激方案中,工业和制造业始终处于重要的位置。美国制定了“再工业化”、“制造业复兴”、“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德国抛出了“工业4.0”;日本开始实施“再兴战略”;韩国搞了“新增动力战略”;法国也提出“新工业法国”等。

中国制造业的转型,“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实施,亦可从这些方案和计划中汲取教训和经验。

因为,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差别就在于此,当美国以高新技术作为制造业的主力时,当日本用“匠人精神”把“夕阳产业”做得适合大众时,中国还得意于在东南沿海的小工厂里密集劳作生产的打火机、牛仔裤和运动鞋。

就像是一百多年前,中国用瓷器、茶叶和丝绸等手工业品与英国工业化的产品相抗衡,今天中国的制造业不能沉醉于生产“旧时代”的产品,并且还背负着“世界工厂”的负担。

如同一个轮回,中国制造又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摘要: 中国制造业在过去一年出尽风头,"中国崛起"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故事.但在得意的背后,中国制造业同样有着令人神伤的失意.也许中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还远未剑"告急"甚或"危机"的程度,但中国制造业却也到了不得不有危机感的时候了.注重研发、打造品牌,坚持环保、创新商业模式,乃至完善市场经济制度,都是中国制造业崛起的必要条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技术制造业与高新技术制造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