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中华好家风感悟一天文化大讲堂后你有什么感想感悟和收获等

中华好家风 【范文十篇】
中华好家风
范文一: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大家族,他们依靠政治地位,拥有显赫的名声。如魏晋时期的王家、谢家。但时过境迁,这些家族很快衰败了。有一首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正是这些家族的写照。但历史上还有一些家族,他们遵守《孝经》的准则,以孝义传家,历经岁月的变迁,依然繁荣昌盛,如江南的郑氏家族,历经宋、元、明、清,依然绵延不绝。这样的家族,他们是怎样遵守孝道的传统,又是怎样培养良好家风的呢?今天,这些传统的家庭教育能提供我们什么借鉴呢?   一个人是否遵守孝道,其实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整个家族或者说是一个家庭的事情。   针对这个问题,孔夫子对曾子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孔子讲,一个人一生安身立命的东西,你做的事情,要给人家一个印象,你显出了你父母的名声,这才是你最终完成了孝道。(图1)      主讲人:朱翔非,博士,曾任北京四中校长助理,研究方向为中国思想史。   图1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画像      我们彰显父母什么?是显示父母的财富吗?要让人知道我的家里多么有钱?还是多么有权?孔夫子说,你要经常地想起你的祖先,要继承他们的品质,他们的德行。孔子还有一句带有告诫的话:“修身慎行”,要注意修身,要注意你的言行,不要因为你的言行玷污了你的祖先,玷污了你家族的荣誉。孔夫子的教导,在中国历史上,对很多家庭影响巨大,很多家庭不是靠财富,也不是靠政治地位,是靠孝义传家。有的一传十几代人,十几代人住在一起。有的一传几百年。   这样的家族了不起,这样的家族在中国历史上不少。中国人给这样的家族起了一个名,“义门”。是说这个家族有孝义的门风。有的家族影响非常大,如浙江浦江的郑氏家族,也叫义门郑家。这个家族是什么时候开始要求家族成员住到一起,要把自己的家族经营好,发扬光大的呢?是在南宋初年。家族中有一个人叫郑启,他文化程度不太高,也没有什么社会地位,可是这个人很孝顺,他对母亲很好。有一年大旱,赤地千里,他的母亲生病,为了调整身体她要喝溪水。郑启拿工具到处去刨溪水。刨了很深也没找到水。最后,精疲力尽的他绝望了,想到母亲的病好不了,他嚎啕大哭。据说哭的时候水来了。当然,这是一个传说。这个传说说明郑启是一个孝子。哭了之后就有水,可能是各种偶然的原因,不是有人哭就会有水。可是孝子郑启,他把这个家族笼到一起,一代一代传这个家风,这个家族的人,认为郑启带了个好头,他是孝顺的人,这个家就传这个家风。传到第四代时,有哥俩,哥哥叫郑德归,弟弟叫郑德章。哥哥被人诬陷告到官府,是死罪,弟弟跟哥哥争着入狱,想把哥哥替出来。他没有实现目的,哥哥死了。他决定不管付出多大代价,也要把哥哥的后代抚养好。他做到了视如己出,当做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郑氏家族一代一代就这样传下来了。传到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称帝。朱元璋很注重孝道。朱元璋父母去世很早,从小孤苦伶仃,他的父母去世时,连安葬的墓地都没有,甚至棺材都买不起。朱元璋非常羡慕别人家里有温情,他心里有一个情结,羡慕孝义之家。江南郑家他大概早有所闻。他称帝后,便把孝义之家都请到京城,并特意找江南郑家来说话。郑家家长叫郑廉。朱元璋说,天下的孝义之家你们家居首,尤其是江南一带。后来因为朱元璋这个话,郑家被称为江南第一家。(图2)   朱元璋开始给自己的孙子朱允炆物色老师了,他选了24家天下义门,孝义之家,一家选一个。选的江南第一家郑家的这个人叫郑记。朱元璋特意召见他跟他讲,你教我孙子不要教他什么法律,秦朝的时候,秦二世小的时候,跟赵高学的都是法律,学怎么治人,怎么管人,怎么样能把人控制住。朱元璋告诉郑记,你要给我孙子讲你们郑家几百年的大家族,为什么过得那么好,为什么人和人之间那样有亲情、有温暖,能够其乐融融。并特意叮嘱他,不分白天黑夜,你想什么时候讲就什么时候讲,让皇太孙就跟你学这个。朱元璋让自己的皇太孙学孝义的道理。(图3)   郑氏家族以孝义传家,受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重视,朱元璋多次接见郑氏家族的人,并对郑氏家族的人委以重任。一时间郑氏家族是朝野瞩目,飞黄腾达。但天有不测风云,郑家人虽然洁身自好,以孝行为重,但还是卷入了朝廷的是非中,以孝道闻名的郑氏家族,会面临怎样的命运呢?      图2 江南第一家      图3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郑家牵扯到的不是一般的案件,而是天字第一号大案:谋反。谋反的主要人物是胡惟庸,胡惟庸案是明朝初年的大案,牵扯三万多人,三万多人为之人头落地。朱元璋处理胡案绝不手软,杀了一个公爵、21个侯爵。包括朱元璋太子朱标的老师宋濂的儿子。差点把宋濂也杀了,多亏贤德的马皇后出来为宋濂说话,说老百姓家请一个家庭教师,都对教师那么尊敬,咱们皇家对老师这么刻薄,动不动就杀头,这能行吗?朱元璋才没杀宋濂。朱元璋处理这件事非常严厉。跟这个案件沾边的人,不问青红皂白,只要你跟胡惟庸的案挂上钩了,就是死罪。这个案件是朱元璋亲自抓的。在办案过程中,查到江南郑家介入了胡惟庸造反案,证据是胡惟庸有三千贯钱放在了郑家。三千贯钱大概相当于当时的三千两银子。就这一条,他们有经济往来。牵扯这个案件的基本上都是家破人亡。案件报上去了,郑家知道。郑家负责人郑廉有一个弟弟叫郑湜,郑湜和郑廉兄弟发扬他们郑家的传统,郑家第四代祖先曾争死,这哥俩也争着代表家族被皇帝砍头,希望家族能够保全。这个消息传到朱元璋耳朵里。朱元璋决定对郑氏家族赦免。原因是因为他一家争死吗?不是,而是另有原因。朱元璋特意把郑廉叫来,跟他讲,你们家族被赦免了,为什么呢?因为你们家是受害者,你们没参加谋反。朱元璋有自己的道理,朱元璋说,胡惟庸在你们家放了三千贯钱,你知道胡惟庸是什么目的吗?朱元璋说,这背后有原因,什么原因啊?胡惟庸要生利息。胡惟庸是垂涎你们的大家族,要把你们家族据为己有。胡惟庸地位那么高,即便郑氏家族有一点财产,也不值得胡惟庸图谋霸占。但是朱元璋觉得要霸占郑氏家族还是个阴谋,郑氏家族是值得霸占的,他心里对郑氏家族很当回事。他以为胡惟庸也是这么想的。他说,这是一个阴谋,朕看出来了。我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制止了你们家被骗,你们家不仅没有参与谋反还是受害者,当然要宣布无罪。不仅如此,朱元璋话题一转说,你们郑氏家族能人挺多,你再给朕推荐几个,朕还要重用他们。牵连谋反这种大案,郑氏家族不仅没有得祸,反而得福。家族又推荐出几个人朱元璋委以重任,包括要跟郑廉争死的郑湜,直接派到福建省当最高的民政长官布政使司。   朱元璋去世后,太孙朱允炆继位,发生了“靖难之役”,四皇子燕王朱棣篡权。朱棣也面临一个问题,怎么处理江南郑家。因为江南郑家参与了对他的抵抗。江南郑家是皇太孙的老师,据说他家有十个大柜,其中五个柜里面是兵器,随时准备用来保卫皇太孙跟燕王朱棣拼命的。朱棣打下天下之后,对那些反对他的人可以说是赶尽杀绝,用的手段非常残酷,在历史上罕见。江南郑家在名单里。据传,江南郑家还有一位跟建文帝一起逃跑了。江南郑家涉入政治如此之深,可是在处理的结果上,又让大家出乎意料。明成祖朱棣直接颁布命令:江南郑家赦免无罪。江南郑家又没事了。江南郑家之所以能够受到明代两代君主特殊照顾,就是因为他的这种地位,是皇权格外关注的,轻易不能动,因为皇帝掌握的权力,真正的皇权有多长时间?有的几十年,短的十几年,像秦朝,统一之后14年王朝就灭亡了,有的长一点上百年。就算上百年,几百年的王朝,家族成员间充满着刀光剑影,有几个能享受天伦之乐?你掌握了最高权力又怎么样呢?所以这些人对江南第一家郑氏家族是非常羡慕和向往的。   江南郑家卷入朱元璋时期的胡惟庸案,以及燕王朱棣篡位这些历史大事件中,但郑家却在接连的血雨腥风中保全了下来。除了统治者出于维护孝道的考虑,以及郑氏家族的家长以身作则之外,还在于郑氏家族制定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家规。(图4)   《郑氏规范》一共有168条,这是郑氏家族的家规汇编。这168条,不是一时间由一个人苦思冥想写出来的,它是经过多少代人总结梳理,最后形成的家规,《郑氏规范》是真正使得郑氏家族源远流长,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因。   《郑氏规范》规定了什么呢?   其中有一条规定,青年男女结婚,一定要看对方的道德人品,不能光看对方的经济实力,道德人品是最关键的。这样的大家族,如果有些人的操守有问题,这个大家族离四分五裂就不远了。这个婚姻观家族历经几百年,最后达到三千多人的规模,一直遵守。   除了婚姻观以外,这个家族规定,对待所有家族成员一视同仁。三千人不可能在一起,家族有的分支,因种种原因生活得比较差一点,过节的时候,包括婚丧嫁娶的时候,要由整个家族给他们以经济的保障,不能有谁因为穷日子过不下去。这增强了家族的亲和力,大家对家族很认同。   这个家族还规定所有的人都要守法,尤其是出去做官的人。如果发现有贪赃枉法的,家族做除名处理。郑氏家族不承认你,你死后不要进郑氏的公墓、祖坟,郑氏家族从亲情的角度把你开除了。有人统计,经过宋、元、明、清四个朝代,郑氏家族一共出了173位高官,没有一个贪官。   如果进入时间隧道我们看一看,黎明的时候,这个家族敲四声钟,家族的人都要起床,不允许有偷懒的。然后梳洗打扮,响八声钟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要聚到祠堂里,这是一天的开始,由家族的族长,也就是家长宣读家训。其中有这样的内容:爱子孙者遗之以善,不爱子孙者,遗之以恶。就是如果真的爱惜后代,就要把你身上善良的品质传下去;反过来如果不爱后代,就把不良的习气传下去。      图4 明成祖朱棣画像      图5 曾国藩      图6 曾国藩之子曾纪泽   这个家族的家风,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带动非常大。我在讲这类家族的事迹的时候,有些朋友,包括一些学生的家长,跟我探讨,他说,这个家族很好,这样的风气我也很羡慕,但是如果我这样做,会不会有副作用?比如培养的孩子不太适应比较恶劣的环境?孩子会不会吃亏? 要不要学这样的家族?在现代社会里,江南郑氏家族的以孝传家,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家风,还值得学习吗?家长们的担心不无道理,毕竟郑氏家族离现在已经有些遥远,而且郑家还受到皇帝的特殊垂青。这也许是一个家族的特例呢?时间发展到了近现代,这种传统社会里的家族文化,还能适用吗?   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也是一个大家族,这个家族没有郑氏家族历史那么久远,似乎影响也没有那么大。但是这个家族对我们近代中国人来说确实很熟悉,这个家族是湖南湘乡的曾氏家族。曾氏家族著名的人物曾国藩是晚清重臣。这个家族可不是从曾国藩这一代开始的,他的爷爷、父亲和他都是读书人,但是没有什么功名,到他这一代开始发达了。可是在他进北京做官的时候,他的爷爷告诉整个家族,宽一(曾国藩的小名)到北京做官,但是我们曾家不依靠他做官,曾家的家风不能改,还要跟以前一样朴实。所以后来曾国藩做了大官,他开始影响家族的时候,他特意说,家族里的成员,尤其是青少年,钱不可多,不要给他那么多钱。衣不可多,这会助长孩子的奢侈之风。我们看看对待孩子教育,曾国藩的独到之处。(图5)   曾国藩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曾纪泽从小玲珑剔透,聪明过人,曾国藩有点忧虑。有些人看到孩子这么聪明会高兴,他不是,他觉得,这个孩子气质中缺乏根本的内容:浑厚。一个男子,要有一种浑厚之气,他感觉这个孩子将来不能自立,缺乏一种更健壮的精神。所以他一再跟这个孩子讲,你要注意,包括说话、举止,要注意养成一种厚重的风格。这个孩子后来按照曾国藩的培养长大成才了,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晚清的时候,中国外交方面应该说非常弱,很多不平等条约都在这个时候签订,而曾纪泽在新疆签的《伊犁条约》,尽最大的可能维护了国家的合法权益。曾纪泽后来的贡献,应该说跟曾国藩早期的培养密不可分。(图6)   曾纪泽有一个弟弟叫曾纪鸿,他喜欢数学。曾国藩告诉他,喜欢数学没有关系,但是你也不要太用功,把自己所有的力量都使出来。不是让他更换兴趣的方向,而是告诉他,从乐趣入手。这非常符合教育学的原理。所以曾国藩培养孩子,是培养有厚重的精神,厚重的品质,要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做事。曾氏家族在中国近现代发展中,经历了社会转型,由清朝到民国,由民国到共和国,一直到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不像一些靠外在力量的家族,最后烟消云散,曾氏家族在各个转型时期始终人才辈出。   这个家族家族文化的影响力今天也仍然为我们所熟悉、所称道,所以《曾国藩家书》一直长销不衰,不同时代的人都能在这里获得一种家庭教育的智慧。这就是家族文化。   如何培养一个良好的家风,实际上是我们学习《孝经》,学习历史最关心的问题。孔夫子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孔夫子特别谈到,一个家庭,父母二人在教育子女上要有分工。就是父亲要像父亲,母亲要像母亲。伟大的母爱,为人所称道,可是父爱,父教该怎么做,往往不太清楚。孔夫子讲,在一个家庭里面父亲非常重要。孔夫子的意思,父亲身上,蕴含着两种教育的职责,一个当然是对孩子要爱;另一方面,父亲要给孩子讲他面对社会该怎么做。所以,在中国古代社会家庭里,父母是有分工的,我们称自己的父母,母亲叫家慈,父亲,家严,父亲会严肃一点,会给你讲社会上的常识,伦理。分工是明确的,分工是必要的。   有些人会说,时代变化了,如果家庭有变故怎么办?现在社会跟古代社会不一样,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女主内、男主外,而现代社会很多女士有社会身份,女企业家、女政治家,很普遍,母亲也同样可以给孩子讲社会教育这一部分。单亲家庭更是如此。所以在这里强调的父教不是只有父亲能说,实际上强调的是社会教育的内容,只不过一般家庭,父亲在这方面应当承担得多一些。   实际上,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单亲家庭,这方面做得也很好。比如儒家孔子、孟子。孔子、孟子都是早孤,父亲都去世得很早,两位伟大的母亲培养出了儒家的宗师。大家都很熟悉“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开始家住在一个坟地,孟子天天学人家怎么哭,怎么出殡,社会环境不好,孟母决定搬家。搬到一个市场上,市场做买卖的,干什么的都有,孩子又学会了吆喝。最后孟母把家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在这里看到了师生之间的彬彬有礼。这个故事表明,社会教育的内容非常重要。我们说这个孩子“有所养无所教”,这个话说得实际很严厉,指的就是这方面的内容,不完全是一味地爱。(图7)   有人会问,完全听父母的,父母做的就对吗?完全听他们的可以吗?这个问题不仅我们有,曾子也有,曾子把这个尖锐的问题向孔夫子提了出来,我们看孔夫子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图7 孟子画像
范文二:弘扬中华好家风(道德教育讲座稿)
2016年元月
★会前播放刘和刚、战扬夫妇合唱的歌曲《中华好家风》视频,学生听后回答:这首歌主要唱什么?
一、中华传统好家风:
家庭是我们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据地。家风也叫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成员共同的道德观念。家风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风格、作风和传统,包括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行为准则。 家风对家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家庭成员的心灵,塑造家人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我们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所以教育家们都说,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5千年的文明史,自古就有好家风的传承。 关于如何树立好家风的典范著作很多,先秦就有《诫伯禽书》(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南北朝时期有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北宋有司马光的《温公家范》,明朝有吴麟征的《家诫要言》,清朝有朱柏庐的《治家格言》,还有李毓秀写的家喻户晓的《弟子规》(泛爱众 而亲仁 余有力 则学文,,,,)。(PPT展示,师生一起读《弟子规》总序部分内容)
唐太宗李世民有: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PPT展示,一起读,指名讲意思。) 北宋文学家苏洵有:入则孝顺父母,出则和睦乡邻。长上有问必答,在座定要抬身。不可虚言戏谑,不可斜侧骄矜。莫呼长上表号,开口就要尊称。饮食先让长者,行路当随后行。(PPT展示,一起读,指名讲意思。) 北宋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有: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勤读圣贤书,尊师如尊亲;礼仪勿疏狂,逊让敦慕邻。敬长舆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字纸莫乱废,须保五毂恩;做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处世行八德,修身
奉主神;儿孙坚心守,成家种善根。(PPT展示,一起读,指名讲意思。)
范仲淹是一个爱国的典范。在去世前两年(1050年),捐出了一生的全部积蓄,在苏州成立了一个福利基金,叫范氏义庄。这个基金一直运作了800多年,民国时还存在,堪称中国历史上维持时间最长的NGO(非政府组织的英文缩写)。 一生治学的王永彬先生著书说:百善孝为先,常存仁孝心,天下百行孝居先。一个家庭或家族的家风要正,首先是要注重以德立家、以德治家。而“孝”为德之首。孝的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等。孝顺父母,尊敬亲长。孝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也有送礼或钱物给尊长,以示孝心或敬意的意思。《家风漫谈》(机动)
百善孝为先,汉代就有《黄香温席》的故事(PPT出示图片,讲简介黄香,讲故事“黄香扇枕”和“黄香温席”——现场请学生讲,听后大家谈感受))。
同学们还听说历史上哪些这方面的感人的故事?(现场3人左右发言,必须是历史上的。如:程门立雪、孔融让梨)
二、兴国当有好家风 我们都懂得要热爱祖国,要振兴中华;要成为优秀的人才,荣耀家门,为国争光!
国家,国家,国就是个大家,就是一个个小家讲着共同的语言、拥有共同的文化、守护同一片热土,奔向同一个目标;国家,国家,家就是国,国就是家,每个小家都有很好的家风,大家里的人们都能有组织有领导地在一起用心学习着、努力工作着,相互帮衬着,国家才能兴旺,人民才能幸福。
《论语》讲:人有礼敬必吉,家有礼敬能昌,国有礼敬自强,若无礼敬必乱。其中的“家有礼敬”,就有“孝敬”亲长的意思。 (PPT出示光明日报出版的图书《背着爸爸上学》封面)
每个优秀的家庭必然有着良好的家风,每个优秀的人才必然受到严格家训的约束。
有一则资料说,美国有两个家族,一个是爱德华家族,一个是珠克家族。爱德华家族的家风是德高行洁、博学勤勉、多才严谨。他的后辈儿孙,有十三位大学校长,一百多位教授,八十多位文学家,六十多位医生,还有一人当过副总统,一人当过大使,二十人当过议员。这个家族的成员,为国家的兴旺发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PPT展示) 而珠克是个酒鬼、赌徒、无赖,终生浑浑噩噩,因而家风不正。这个家族的子孙后代不光没有光耀门楣,还给社会造成了混乱、危害。三百多人当乞丐、流浪汉,四百多人因酗酒致残或死亡,六十多人犯过诈骗、盗窃罪,七个是杀人犯。(PPT展示)
听了这两个故事,同学们有什么想法? 这则资料确实令人震撼,发人深省。它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家庭或家族,其家风的好与坏、正与邪,具有长远的影响力,具有强大的渗透力,它会影响到许多代后人的成长,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安定。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家风是社会风尚的组成要素,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强国梦,需要千千万万的家庭发挥家风的正能量。 自古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治国必先齐家,齐家必先修身。 我们是国家的小主人,未来的接班人,我们的道德水平高,我们的国家才是礼仪之邦;我们今天学习好,我们的国家才能成为科技强国;我们乐于奉献、勇于创新,我们的国家才能繁荣昌盛。总之一句话,少年强,中国强。弘扬中华好家风,就是要从我做起,从我们的家庭做起。我们是家中的小主人。我们的精神风貌、我的道德品质、我的行为习惯,也是我们家的家风的写照。我有责任、也有能力,为我们的家树最好的家风!
三、弘扬中华好家风 家风的核心是道德,道德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良好家风的内容很丰富,举几例如下:
讲究道德、诚实守信。
崇尚知识,学高为师。
勤俭持家、尊重劳动。
夫妻和睦、科学育儿。
干本分活,行狭义事,做正直人。
子孝父严,慈母贤媳,兄友弟尊,邻里相亲。
(PPT展示,一起读,指名讲意思。) 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是最重要的家风之一,它能促使家庭和睦幸福,促进社会安定团结。百行孝为先、万善孝为首,孝敬长辈,是利家、利国的大善事、大好事!
对我们来说,就是尊老,就是敬爱长辈、孝敬老人。
你们家有怎样的好家风?(现场5人以上发言) 也有人称家风为家范,就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你的身边有哪些好的行为规范?(现场5人以上发言)
你有哪些好的行为品质?(现场5人以上发言)
你会为弘扬中华好家风做些什么?(现场5人以上发言)
决心树孝敬好家风的同学,寒假里可以为家里的长辈们做些什么?(道声辛苦递杯茶、学做家务活、制作礼物送家人、给家中老人发红包、送祝福给亲朋好友)
结语: 我学习,我行动,我成长!学习——读一篇好文章(跟家长一起读让一则传统好家训,写一篇读书心得);行动:寒假里,为家人做一件好事(道声辛苦递杯茶、学做家务活、制作礼物送家人、给家中老人发红包、送祝福给亲朋好友);成长:写一篇美文,展示我的好家风。
少年强则中国强!
家有好风气,社会风气好!
让我们用中华好家风来塑造自己的行为,创建文明家庭,圆一个美满的人生梦!中国梦!(PPT展示,齐读)
范文三:家谱的普及亦是传承中华好家风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家谱的普及更是中华好家风的传承。
一部家谱,连接起的是或已疏远的亲情;先人载入家谱的善举,又是后人上进的动力。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一个人,连自己爷爷的名字都不知道,怎么能称得上孝呢?”说此语时,世界许氏宗亲联谊会副会长许焕常眼含热泪。更多资料:百姓通谱网
2010年,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刘光启回到老家———井陉县武家庄修了自己的家谱。
在他的家乡一带,家谱和祠堂合二为一,列祖列宗的名讳就刻在祠堂里。
今年52岁的刘光启说,他小的时候,过年的时候还要到祠堂里磕头,过年那几天族人还要轮流值班,后来就破落了。
修家谱的经历让刘光启很温暖,许多在外地工作的族人都回来了,有的在外省、有的甚至在国外,平常族人都觉得这几个人是难以联系的,但现在他们得了消息就赶回来,与族人一起谋划、设计。
“修家谱,大家都感觉关系近了,原来只是一个村的,现在感觉是一家人,有过节儿的也和好了,一些矛盾自动化解。村里有刘家和武家两大姓,过去两姓因为村里的利益互相敌视,修谱时我们发现了一个历史,原来武家的先人是我们刘家人,武家的先祖没有儿子,后人是我们刘家的一位先人入赘改姓过去的,我们是一个祖宗!”
这个历史被发掘出来,村里刘武两姓多年的疙瘩被解开。后来武家也修了家谱(祠堂),过年的时候,刘家去武家祠堂磕头,武家来刘家祠堂磕头,村里的关系一下子就和谐了。
修家谱时还有这样一件事难以忘怀:有老人说起了刘光启的曾祖父,当年给人家当长工时,饿得夜里躺下来把腿举在墙上、压着胃抗饿也不偷主家的粮食。刘光启说,这个故事我都不知道,修家谱也是在追溯祖先之德啊!
文史学者张彦广修家谱时则遇到了这样一则动人的故事,当他寻到自己五百年前的祖籍时,族人领着他看了一块宅基,说,这是你们这一支的宅基,几百年一直给你们留着,等你们回来。
刘光启说,为什么族人中那些比较有名望的人一听到修家谱就急急赶回来?这就是内在的血脉的召唤,这就是一种孝道啊!而孝道,就是一切道德的基础。修家谱对于增加家族的凝聚力有非常大的作用,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承载着悠远的良好家风
“每一种谱牒无不以绍圣继志、褒奖先贤、抑恶扬善为基本著述内容,这种文化内涵对于整个族系成员在心理素质的陶冶、价值取向的提升等方面的正面作用,要远胜于一般性的空泛理论说教,这对于亲睦族人,建设和谐社会应该有着巨大的凝聚力和直接的激励机制”,历史学家田广林语。
行唐县传统文化协会副会长刘文武对家谱饶有兴趣,他说,过去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必备,有家谱就有家训,有家训就有好的家风。“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来自著名的《朱子治家格言》,它早已超越了朱姓的范畴,成为中华民族的共有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各个家族的家训不同,但忠孝节义的思想不约而同,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家训更是有智的先人人生经验的总结,对后辈儿孙的护念与叮咛虽历千年仍感人心魄。
在一部杨氏族谱上,列出十条家训:崇孝养、序长幼、别内外、劝耕织、端教训、谨丧祭、正婚姻、恤患难、匡习尚、扶公道。
这些家训,在今天仍是智者的忠告,如正婚姻中:“大戴礼曰:凡婚娶必择孝弟之家。世世有行仁义者胡安定。先王曰:嫁女胜吾家,则女之事人必钦必敬。娶女不若吾家,则事舅姑必执妇道。温公曰:凡婚姻当先察其婿与妇之性行及家法何如,勿苟慕富贵,,,,”
在清河张氏的族谱上,记录着这样的祖训:继承祖德、忠效国家、勤为职业、孝敬父母、雍和兄弟、友睦族邻、慎结婚姻、教训子女、崇尚节俭、禁戒非为等十条。在每一条祖训后,都有详细的内容。
一位张姓后裔说,清河挥公后人有一亿多人,这一亿人如果都能读一读祖训,也是莫大的教化。
古代的家谱除了记录世系名录之外,族人有功名如文庠生(秀才)、举人、进士等,以及所做官职也有详细记录,在中国漫长的农耕时代,国人对圣贤书、考取功名是非常看重的,所以有两句话: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耕田读书。
对于家族中贤达,如忠臣、孝子、节妇、义士等,往往除了谱系记录之外,一般还有专门的篇章记录其德行。他们的诗词文章也精选入谱,能载入家谱的信息都是向上的、向善的,这对后人是一种激励:原来我有这样的祖先,我的祖先有这样的德行。
一些家族还规定,有辱没祖宗的奸邪之徒不予入谱,这又是一种严厉的警醒与惩戒。
古代的人对家谱非常珍重,许多老人对记者讲,过去家里逃难、迁徙时,首先要带上家谱,为的是让后代不忘来路,不忘祖先。
范文四:传承好家风 建设新中华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领导: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润物细无声的小雨点。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我们可以看出:好的家训、家规,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鞭策,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人是继承传统美德的典范。洛川中学有个老师叫李某某。2010年正月,她的丈夫刘某某突然爆发脑溢血,从此瘫痪在床。当时刘老师家的情况非常困难,两个女儿一个刚参加工作,一个还在读大学,正所谓儿未大,女未嫁。而刘老师的病在治疗中花了巨款,刘老师本身是独子,家里还有一个高龄的老妈妈。千钧重担就这样压在了高老师瘦弱的肩上。但坚强的高老师毅然挑起了这副重担。在刘老师瘫痪在床不言不语的五年里,她天天为丈夫翻身、洗澡、按摩,直到刘老师离开人世。在这中间,她给大女儿结了婚,把二女儿供着读完了大学。还抽空回老家,给婆婆买这买那,赡养老人。二零一二年,刘老师的老妈妈不幸辞世,高老师又为老人体面的办了后事。在高老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父母对儿女的责任,儿女对长辈的孝顺,妻子对丈夫的忠贞不渝。高老师,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普通人,但也是一个伟大的人。她的身上,凝聚了我们民族的
范文五:歌曲《中华好家风》诞生记
“你也这样说∕我也这样说∕没有好家风∕日子咋红火∕我也这样说∕你也这样说∕国风不清明∕哪有万民乐∕家风连国风∕国风兴家风∕温良恭俭让∕是否还记得?”。一首由河北省委宣传部组织创作并拍摄,我国著名词作家郝立轩作词,河北音协主席、著名作曲家白朝晖携青年作曲家董林庆作曲,“青歌王子”、著名歌唱家刘和刚携妻子战扬联袂演唱的2015贺岁音乐电视《中华好家风》近日一经录制完成在央视《综艺盛典》和《中国音乐电视》栏目滚动播出,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广大听众和歌迷朋友采取网络跟帖、制作KTV、翻唱等形式纷纷传播,给予了高度赞誉和评价。大家普遍认为:这是一首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百听不厌、难得一见的优秀作品,定能在老百姓心灵深处扎根、唱红大街小巷。一首正能能量歌曲,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能够得到全国老百姓的追捧,其个中原因在哪里?带着一连串的问号,笔者采访了歌曲的主创人员,请他们谈了音乐电视幕后的故事。
“我早就想写一首弘扬中华家风题材的作品了”。词作者郝立轩开门见山,一发不可收。“我今年50出头了,已进入了中年。我的爷爷生前是一个私塾先生,全家长辈大都是书香门第,深受中华传统文化儒释道的影响。从小爷爷就对我说,入门看家风,家风不好,这个家庭肯定顶风臭八里地,老人不受尊敬,晚辈连媳妇都娶不上”,一席话,在我的心灵深处镌刻下难以抹去的烙印”。
郝立轩介绍说:“由于这些年对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不够,甚至将‘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这样的传统美德,都当成了文化糟粕加以批驳与抵制,致使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受到了严重扭曲,出现了世风俱下、道德沦丧的丑陋现象。在全民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家就是国,国就是家,失去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做支撑,失去了中华民族精神做脊梁,失去了中华民族家道国格做基石,再美丽的中国梦也会化成泡影”。带着这个问题,他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郝立轩意味深长地告诉笔者:“最近,我回了一趟老家,河北玉田县。听朋
友介绍,说距我老家三里地的刘现庄村,是一个有名的孝老村。去了以后,被村里乡亲们的质朴劲儿深深打动。在刘现庄,全村2000多口子人。村里制定了一个《敬老孝老百分制》,哪个家庭为老人做善事可以加分当“孝老之星”,哪个家庭跟老人闹矛盾会减分,评不上“孝老家庭”的庄户人家在村子里抬不起头来。最让人感动的是,这个村每年都要举办中华孝老节,把老人请到一起“大聚餐”,让晚辈尽孝道。60岁以上的老人,村集体实行了老人养老补贴,从100元生活补贴算起,每长一岁加10元,全村400多60岁以上老人,每天早饭都由“村民大食堂”给老人统一做,避免晚辈由于工作忙让老人吃不上热乎饭。老人们洗澡、理发这样的小事,都有村委会按时发票。老人们每天在村戏迷协会、太极拳协会开心的地生活。用全国脱贫致富带头标兵、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北省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白利国的话说,我们这里的村民享受的是“小共产主义”生活。
带着“共产主义”生活的谜底,我们走访了村党支部书记白利国。他告诉笔者:这首歌曲首先是在我们刘现庄村民中间唱响的。每天早晨7点村委会大喇叭准时放村歌,晚上7点到了村民在家吃饭时间准时放《中华好家风》,时间一久大家都会唱。听着《中华好家风》这首歌,比开大会深入人心。五年前,这个村还是一个贫困村,别说老人养老,连大队部办公地方都没有。看着村委会这个样子,村民选我当书记当主任,我很着急。于是,我将自己前些年做生意挣下来的几个亿的钱都花在了新民居建设上。现在,全村人都住进了高楼大厦,节省下来的土地我们用来发展集体工业,村民都分到了股份,我跟大家一样享受普通村民的股份。过去,我们村就以孝老敬老闻名,阳伯雍孝敬母亲“种石得玉”的故事传诵至今。但我发现,由于村民生活贫困,老人看病难、养老难的问题依然存在,有的老人吃药都买最便宜的药还不敢多吃,看在眼里,我疼在心上。于是,从5年前开始我就提议在村里搞了个“中华孝老节”。现在,村民都实行养老补贴,所有家庭米面油、暖气煤气水电都由村集体免费供应。哪个家庭孝敬老人,在每年村里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都有红包奖励。孝敬老人的后生考上大学也都有重奖。这样,大家都没有了负担,养老敬老孝老很快在全村蔚然成风。
“我就是在老家找到了创作灵感”。郝立轩深有感触地说。“其实,孝敬老人,就是孝敬自己。一代做给一代看,一辈传给一代办。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小国家。一个人连一个家都治理不好,有什么资格治理国家。只有家风正,才能国风清。
每个家庭都崇尚君子之风,我们的国家就刮贤德之风。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生活富裕了,但人们却感到人心远了。孝老变成了孝幼,孩子成了社会的宠儿。孽待老人,司空见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个社会怎能健康发展?这样下去,美丽的中国梦怎样实现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激发了创作灵感,很快写出了《中华好家风》这首歌”。
河北省音协主席白朝晖说:“一天夜里11点多钟了,我在央视《新闻联播》节目中,看到了全国正在集中宣传《家风》的主题系列报道。我觉得,这是全社会需要倡导的大事。激动之余,我也顾不上几点了,就连夜给郝立轩挂通了电话。没想到,他也为这个事情思考很久了,说可以写,但条件是必须一起合作。此后,郝立轩不止一次跟我讨论创作《家风》这个主题。后来,几个月过去了,他拿出了《国风家风》的初稿。大家感到不解渴,觉得还需要深挖。为此,郝立轩花了几个通宵,一首让大家为之眼前一亮的作品终于出炉了。这首歌词转给了我和董林庆之后,我们深受感动。感到歌词里的每句话,都说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因此,我们暗下决心:不写就不写,要写就写出一首能够深入民心,在社会上广为传诵的作品。这是我们的期待,也是我们创作的初衷想法。郝立轩经常说,好歌挂在老百姓嘴边,好歌活在老百姓心里。这首歌之所以很快赢得大众的共鸣,要说创作秘诀,我想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与时代同行,为人民讴歌,这是文艺家的良知和天职。离开这一条,什么作品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人民永远是艺术家的衣食父母”。曲作者之一董林庆深有感触地说。他向记者介绍:歌曲录制出来后,兴奋地他久久不能平静。在他的中国原创音乐基地个人网页发布后,几天时间听众点播2万多人次,而视频上竟多达27万的点播人次,这简直让自己吓了一跳。过去,自己也写了不少的歌,但这是首次与郝立轩老师合作。他过去创作的歌曲《我的祝福你听见了吗》《天下百姓》和经典长篇诗歌《喊黄河》已唱红大江南北、经久传诵。在与郝老师交流中,他反复叮嘱我,不要写成纯艺术的歌曲,要考虑老百姓的接受程度。既要突出主旋律,又要体现大众化,把握真善美,彰显正能量。我们曲作者为此创作了几个音乐小样,经过精雕细刻、反复推敲和筛选,我们才确定了这首曲风朴实、格调明快的音乐作品,只要大家听过一遍就能耳熟能详学唱下来。歌曲《中华好家风》,从歌词到谱曲,都是我们河北籍的词曲作者联手完成的,我们创作目的就是为善行河北
尽一份力量。歌曲一经完成,得到了省委宣传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经过大家努力,很快将作品拍摄成了音乐电视,省委宣传部主要领导还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并担纲音乐电视作品的艺术指导和总监。这对于我们是莫大的鼓舞和鞭策。
好人唱好歌,好歌好人唱。歌曲创作完成后,首先在刘现庄村民中间争相传唱。在刘现庄广大村民的倡议下,特别邀请以演唱歌曲《父亲》《儿行千里》家喻户晓,以孝敬父母而深受老百姓青睐的著名歌唱家刘和刚携妻子战扬友情出演。在拍摄过程中,刘和刚不顾腰椎扭伤的痛苦坚持在凛冽的寒风中拍摄,在痛苦难耐之时常常是医生帮助按摩几下就立即投入紧张的拍摄。为了不影响拍摄进度,刘和刚的妻子战扬特地请老母亲将不足百天的孩子接到拍摄现场,每天就住在村里的大队部与大家一起鏖战。创作拍摄《中华好家风》的过程,成了艺术家“接地气”的过程;老百姓心中的大腕明星,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普通村民”。自此,这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正能量歌曲,从小小的乡村里起飞,飞向中华大地,飞进亿万群众的心房。
范文六:摘要: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奇女子。在男权一统的时代,饱受颠沛流离国破家碎之苦,却依然向世人展示非凡的文学风采。其诗思想之深邃与艺术之风华堪为独步。   关键词:李清照;诗歌;管窥      长期以来,国人多注重于李清照婉约词的评说。然而,她的诗从某种意义上更能体现其风格,这位奇女子,在男权一统的时代,虽饱受颠沛流离之艰辛,却依然向世人展示了非凡的文学风采。这主要体现在其诗上:      一、愤慨于赵氏王朝的不作为与激扬巾帼爱国之气      随着北宋日趋崩溃,统治阶级荒淫昏聩,政治腐败;人民生活陷入绝境,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诗人深为国家民族的命运担忧,她在《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两首中,借“安史之乱”的史实,抒写个人的感慨和识见,有力地揭露了黑暗的现实,告诫统治者要任用“贤相”、“良将”,一致抵御外侮。她大声疾呼:“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俱在。”否则,就将重蹈唐朝的覆辙,出现“时移势去真可哀”的局面。这首立意新颖、气势豪放、笔力雄健的诗作,是诗人青年时代的作品,充分显示了她的政治敏感性和勇于干预现实的精神。   统治集团的腐败无能。外侮的不断入侵,终于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李清照被抛入“九地洪流乱注”的苦难生活中,饱受着流离失所的折磨。在乱离生活中,她目睹了统治集团投降派逃跑偷安、人民生活极度痛苦的社会现实,心中激起了满腔的愤怒。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春,金人挥师南侵,高宗自扬州渡江南遣。赵明诚罢守江宁,李清照随丈夫乘舟沿江去芜湖,途经当年项羽兵败自刎的乌江县,写下了简洁犀利、铮铮有力的五绝《乌江》(此诗亦题作《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宋室南渡后,主降主战两派斗争激烈,由于赵构无心抗战,投降派在朝中操纵大权,中原恢复无望。民族危机日趋严重。李清照以项羽于垓下宁死不屈的气节,斥责统治集团逃跑偷安、无心抗敌的罪恶行为。主张活要活得有志气,死要死得悲壮,对南宋政权苟且偷安进行了辛辣讽刺。爱国之心溢于诗行,政治倾向性极为鲜明。诗人俞正燮曾称赞这些诗句“忠愤激发,意悲语明”。   这些诗刺痛了南宋君臣的神经,招来了流言蜚语和无端的诬蔑,但诗人仍以诗歌形式针砭时弊,干预现实。她针对有些民族败类如张邦昌、刘豫之流,充当敌人的傀儡,在敌军卵翼之下先后成立伪楚、伪齐政权的可耻行径,又写下了《咏史》一诗:“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说明南宋继承北宋,正如东汉继承西汉一样。才是合法的政权,坚决反对伪楚、伪齐。并热情颂扬不与曹人来人往魏合作以至慷慨牺牲的嵇康,借以讽刺张邦昌、刘豫等傀儡,呼唤忠耿之士刚肠嫉恶,不畏强暴。这类体现诗人关怀国运,重视气节的爱国主义诗篇,对鼓舞人们当时的抗敌斗志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朱嘉评此诗云:“如此等语,岂女子所能。”      二、家国之思与沦陷之痛      宋高宗绍兴三年癸丑(1133年),李清照有感于签书枢密院事韩肖胄和工部尚书胡梧年出使金朝,写下《上枢密韩公》诗,诗作倾吐了患难时代一个普通百姓的真诚心声和愿望。她自恨无力拯救祖国的危亡,只能表示“愿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杯土”,以深沉的笔触倾诉了自己对故土的殷殷思念和对中原人民的无限关切。她避乱金华时写的《打马赋辞》,更是以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发出“佛狸定见西年死”的诅咒。热烈歌颂横戈杀敌的民族女英雄花木兰,感叹自己“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与广大人民结伴还乡。这些思念故国旧家的诗篇,都是爱国思想的反映。   再如《春残》:“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发长。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番。”这是诗人南渡以后之作,写残春思乡之苦。梁上燕语呢喃,帘间蔷薇飘香,熟悉的春光,触起沉重的乡思和无穷的幽恨。诗人以乐景反衬哀思,渲染出异乡客、衰病身的苦涩之情。语意凄清、情思婉约。深沉的思乡之情寄托于对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   李清照刻画自然山水的诗虽然不多,但从其描写自然景物的诗篇看来,同样别具风格。如《题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这是诗人晚年避难金华时所作,不免触伤怀,感慨颇多。八咏楼在今浙江金华婺江北岸,江流贯通南国,放眼可见两浙众多州郡,为登临胜地。诗人上联吊古伤今,感慨无穷;下联描绘江南自然形势。大气磅礴、语言式致、意境开阔,这是其词难以达到的意境。      三、入世之艰与超世之纠结      诗人的青年时代,赵、李两族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中都是失败者。她虽然不曾参与直接的斗争,却受到间接的影响。冷酷现实的教训,使她对当时政治的腐败,仕宦生活的风险,感到无比憎恨,幻想逃到虚幻的超现实的境界,以摆脱尘俗的干扰。她的《感怀》诗,便是这种思想的反映,特别是那首《晓梦》诗,更是把这种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晓梦随疏钟,飘然跻云霞。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嘲辞半诡辩,活火分新茶。虽非助帝功,其乐何莫涯。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起来敛衣坐,掩耳厌喧哗。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   前十四句写梦境,后四句写梦醒时的心情。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种飘渺的梦境,表达了自己不满现实,追求自我解脱的思想。全诗对仗工整,音韵流畅,想象丰富,风格飘逸。李清照的这类诗,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她无法解决客观现实与内心苦闷的矛盾的一种反映,也是对黑暗现实的一种否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四、诗作艺术的清奇脱俗      (一)善于根据不同题材选择不同的诗体,构成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   如《夏日绝句》、《咏史》等表现爱国激情的政治讽刺诗即如此。作者本来可以写成长篇巨制的,但由于这些诗是她内心愤怒感情的爆发,就需要用高度集中、凝练的语言来表达,因此采用了诗歌中容量最小的五言绝句的形式,使其悲愤之情喷薄而出。而那些抒发内心苦闷、追求自我解脱的作品,则往往以音乐性较强的五律或七绝的体裁,配以清新流畅的语言和优美动人的音韵,构成空灵飘逸的意境,形象生动地揭示出内心复杂深刻的矛盾。   (二)巧妙地引用历史人物故事。与现实生活里的人物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诗作的政治性   从叱咤风云、宁死不屈的项羽,反抗虚伪礼法而慷慨牺牲的嵇康,蔑视高官厚禄、隐居不仕的严光,到替父从军、转战沙场的巾帼英雄花木兰等一系列历史人物形象中,都寄寓着诗人的理想和抱负,表现了诗人反抗侵略、热爱祖国、抨击黑暗、向往光明的思想与追求。   (三)就每篇诗作而论,也各有其独特的风格   既有寓意深远,笔力雄健的讽谏;有凄怆顿挫、委婉陈情的述怀;也有想象丰富、意境清新的游仙;更有气势豪放、语言犀利的讽刺与抨击。诗人正是通过不同生活侧面、不同艺术意境与风格,反映了广阔而严酷的社会现实,具有很强的思想性。   总之,清照以一个古代女子的身份表现了足以超越前人,引领千年的坚毅。这异于常人,媲美须眉的坚毅更使她立体于广漠时空,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她在封建宗法社会结构中,在朝廷腐败、社会动荡中诗歌更表现出超乎男子的社会良知与民族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徐建委、刘峥,李清照词赏读[M],北京:线装书局,2007。   [2]张毅,宋代文学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12(第1版)。   [3]周淑舫,泪也纵横才也纵横[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4(第1版)。
范文七:最近,电视上举办的一个节目搞得不错,值得称赞。节目内容即“家风”教育在社会发展上的作用。这个内容在当今社会的确很重要,宣传中华精神文明,弘扬“尊老爱幼”光荣传统。我们要从家庭内部做起,从社会基层实际生活出发,开启心灵窗户,传承伟大的民族精神,对社会未来发展十分必要的。家庭是社会最小组合单位,也是最基础的社会分子。没有小家庭就没有社会大家庭。和睦、和谐的家庭关系,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的光荣历史。在传统思想教育史册上有着璀璨奇葩——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还有家风教育汇聚成中华精神文明的核心。在这百花盛开的园地里有许许多多代表人物,人们把关公、岳飞等人物塑造成“仁、义、礼、孝……”的化身,以忠孝为人生必须遵循准则,光荣的传统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家教在传统教育中起到积极的不可低估的作用。迄今社会上大多数的家庭,继续秉承祖先的教诲,弘扬光荣传统,勤俭持家过日子,以尊老爱幼为出发点建设和睦和谐的家庭关系。这样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对社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值得称赞,值得渲染,促进社会稳定,快速向前发展进步。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由于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人人向“钱”看齐,社会上滋生了一种畸形的思想观念:金钱至上。在这种极其不健康的思想影响下,对中华传统的精神文明冲击很大,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健康发展起到负而作用,而且影响极坏。一些人在社会公共活动场合上公开宣称:良心值几个钱?可以断言,“良心”无价之宝藏。“良心”是衡量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基础。钱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 ,维持人的生存必备基础。但是,良心是衡量做人是准则,是纯洁心灵中的核心,参与社会活动应遵循的公德规则。失去了良心的人,其行为规则将是杂乱无章的,也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家庭关系和睦、和谐,融洽,这与良好的“家风”,传承文明思想教育有直接关系。对孩子的家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家庭教育,灌输文明的思想,启蒙教育影响人的一生。在经济发展大浪潮下,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升,精神文化生活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向前迈进。传统的文明不能遗弃,中华文明精华不能丢掉,要坚持弘扬传承下去,东方古国文明风采不能没有。伟大的中华民族行进在世界舞台上,要有风度,有神韵,展示中华民族的文明思想精华,优良的“家风”教育在此会发挥出积极作用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范文八:传承中华美德,谈家风树新风
春节期间,央视《新春走基层 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构成了家风。顾名思义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和风尚。
为了使支部内部成员能够更加细致的了解家风,1231205团支部特此举行“传承中华美德,谈家风树新风”的团组织生活活动。
活动上,每个同学都争先恐后、积极发言,谈自己的家风,谈自己家庭的价值观,谈自己对家风的理解,气氛热烈。通过发言,同学们认识到,当代社会,飞速发展,很多新的东西衍生出来,很多旧的思想渐渐淡去。“家风”一词对现在的很多小家庭来说已经开始变得陌生,很多好的家风、家规被淡忘。现在一家人聚在一起,又有几家人会谈论家风家规?亲朋好友聚会都是谈论如何赚钱养家、过上更好的生活。现在重提“家风”,是有非常积极现实的意义的。这是一种文化的回归,是一种历史智慧的挖掘与重建。
范文九:家训百字铭
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过境。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敬长舆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字纸莫乱废,须报五毂恩;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处世行八德,修身率祖神;儿孙坚心守,成家种义根。
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过境。“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孝顺是中华民族历来的传统美德。在佛教里,更是将孝道作为衡量学佛人修行深浅的度量,在经典中一再强调,如《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佛说盂兰盆经》、《孝子经》、《大方便报恩经》等。人之孝心,亦如法之正轨,孝道一行,家道全也。一个懂得孝顺父母的人,必能惠及自身、周遭,乃至天下。古语说“打虎还得亲
兄弟,上阵还需父子兵”,兄弟间理应相互帮助,相互关心。我们持家立业,必须得注重孝道,维系好家庭成员之间的良好关系,不遗余力。无论是孝道也好,丹诚也罢。都是慈悲的体现,慈悲是没有度量,没有尽头的。这二十个字,是告诫后代们要注重孝道和慈悲,才能团结齐心,创建和美家庭。
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果我们平时能够勤学苦练,一旦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也不会惊慌失措。范仲淹在年轻时一度连夜苦读,凌晨舞一通剑,夜半和衣而眠。别人看花赏月,他只在四书五经中寻乐,数年之后,他深谙儒家经典,吟诗作对,顺手拈来,成为一代文豪。“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读书很重要,尊敬师长更重要,我们应该向敬重父母一样尊敬师长。遵守礼仪,谦逊忍让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如果一味疏忽,用狂妄的心态去为人处
事,必将事倍功半,得不到理想的结果。“逊让敦睦邻”,即是说,唯有谦逊忍让,用宽厚和善的态度,才能促进邻里和睦。这二十个字,是告诫后代们要知道谦卑宽厚,能够彬彬有礼、友好待人,才能广结善缘,赢得福报。
敬长舆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尊老爱幼历来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体恤鳏寡孤独与弱势群体同样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品德。像现在在公交车上设有老弱病残席,在乘车时设有老弱病残孕专用通道,为百姓办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就是“敬长怀幼”、“体恤孤贫”的直接体现。大至一个国家,中至一个团体,小至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种情愫,能够发扬“敬长舆怀幼,怜恤孤寡贫”的精神。“满招损,谦受益”、“公生明,廉生威”,我们为人处事,要具备谦虚与廉明的品质,千万不要骄傲自满、恃权傲物。这二十个字,是告诫后代们要知道
尊老爱幼、富有同情心,能够戒骄戒躁、谦恭廉明,才能树立威信,为人信服。 字纸莫乱废,须报五毂恩;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敬惜字纸是中国文化传统理念之一,在科举制度的影响下,出于对文化与文字的崇敬,古人认为应当对字纸,即写有文字的纸张表示尊敬和爱惜。中国佛教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在《普劝敬惜字纸及尊敬经书说》中云:“字之恩德,说不能尽。敬惜书字,福报甚大。”即便是现在,珍惜字纸也是环保和节约资源的重要方式。“五毂”即“五谷”,指稻、黍、稷、麦、豆,泛指粮食作物,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是最朴素、最自然,也是营养价值极高的传统食品。没有“五谷”,我们的色身就无法得到供养,我们的生命也就无法继续,所以我们应该报“五毂恩”。“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我们做事要顺应天理,做人要博爱一切众生,不能干出伤天害理、
荼毒生灵的勾当,否则就会有恶报。这二十个字,是告诫后代们要知道勤俭节约、怀着感恩的心,能够顺应天理、慈悲为怀,才能广种资粮,普利群荫。 处世行八德,修身率祖神;儿孙坚心守,成家种义根。何谓“八德”?即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古人处世的基本操守。宋代以“八德”为标志,形成了“以家为本”的伦理道德观。实际上,“八德”发展到现在,就成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二十字的公民道德规范。“儿孙坚心守,成家种义根”,这两句是对前面家训的总结。“创业容易守业难”,这同样适用于持家,一个家业的操持与发展,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后世如能谨遵前人教诲,以家训为戒,才能将家业继承得更好,将家庭操持得更好。这二十个字,是告诫
后代们要切记前辈训诫,精进勤勉,遍施善行,才能发扬祖业,有所作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一生坎坷,在仕途上也是几起几落,但其虚怀若谷、谦恭宽厚的品格一直为后世敬崇与效仿。这首《家训百字铭》以朴实无华、言简意赅的文字,总结出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要点,读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不愧是家训中的精华之作。
范文十:中华民族家风家规的传承与弘扬调查问卷
中国人历来注重家风家规,家风家规是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读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本问卷目的在于了解大学生对家风家规的内容、影响的认识,以及家风家规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和谐社会的重要性等情况,从而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策略支持。故在此请您抽出一点宝贵的时间如实填写问卷,非常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您的年龄_______
您的籍贯________________ 您的性别_______
您所在学院______________
1、您认为什么是家风家规?(
A、家庭中形成的一种习惯和风气
B、家庭中所倡导的一种精神
C、民风社风的组成要素
D、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2、您认为家风家规对个人素质养成的关系怎么样?(
A、关系密切
B、关系一般
C、有间接联系
D、完全无关
3、家风家规对您的生活的影响有多大?(
A、几乎没有
B、影响很小
C、影响很大
4、您能准确说出自己的家风家规吗?(
B、能说出一部分
C、比较模糊
5、您会继续继承您的家风家规吗?( )
A、会完全继承 B、继承一部分
C、不继承
D、重新修改家风家规
6、您自己自己能够遵守自己的家风家规吗?( )
A、完全可以
B、大部分可以
C、小部分可以
D、不能 7、您认为有必要强化青少年家风家规的观念吗?( )
A、非常有必要
B、有必要
D、没必要 8、您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吗?( )
A、能说出全部内容
B、能说出部分内容
C、只听说过名字
D、不了解
9、您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家风家规有关吗?( )
A、有很大关系
B、有部分关系
C、关系很小
D、没有关系 10、您认为积极的家风家规对现代大学生有何意义?( )
A、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社会氛围
B、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 C、引导大学生自觉承担社会、家庭责任
D、培养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大学生风尚
11、您认为学校应该怎样开展家风家规活动?( )
A、家风家规的征集
B、进行主题征文活动
C、网络评议
D、名人家风家规的故事介绍
E、专家讲座
F、文艺表演
再次对您的支持和合作表示感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风家训感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