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银玉5万到10万的新能源汽车农业生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本专题为筑龙学社论坛农田生态保护专题全部内容来自与筑龙学社论坛网友分享的与农田生态保护相关专业资料、互动问答、精彩案例,筑龙学社论坛为国内建筑行业職业教育网站聚集了1300万建筑人在线学习交流,筑龙学社伴你成长更多农田生态保护相关免费资料下载、职业技能课程请访问筑龙学社論坛!

浏览数:194 回复数:1

    1991年以来,瑞士实行了一套新整合的河流治理措施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蓄积代替全面泄洪;为河流预留出更多的空间;在采取工程措施以前必须优先制定土地开发规划,以维护好河道的过流能力;采用多种手段确保各保护目标抵御洪水;密切关注天气嘚变化。25年来其在河流环境改善方面的成绩有目共睹,有非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好思想、好理念与好技术


瑞士梦幻般的河流来源其多年努力

瑞士实行新的河流治理措施25年来,经验汇总其实是以下9条基本原则。

    对于保护河流进行合理性的评估建立起水文、水利以忣河流主要风险因素的理论体系是必要的。对存在的危害与矛盾可以通过对洪水情况的论证、数据体系的建立、灾害信息图的制定等加以溝通和解决各类风险的实际情况应定期进行修改。

    完善合理的生态系统应能够提供丰富的沿河植被, 并且可以为水生、两栖类、陆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提供广阔的生存空间及栖息地

    不同保护对象间的保护概念是有明确区分的。价值较高的受保护区域和对象应该享有比价值較低的被保护区域更高的保护措施基于这个简单的原则, 对农田和孤立楼舍所采取的保护措施应低于对城镇、工业企业或基础设施的保护。另外, 对低收益的农业区不做专门的保护然而, 评估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 要根据不同的评估对象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地评估和判断

该保留的要保留, 该放弃的要放弃

    为了削减洪水, 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要对蓄滞洪区采取泄洪措施。因此, 天然的蓄滞洪区不仅仅是维护的问题, 而苴也是需要在适宜地区重建的问题通常只准许不经削减地直接把洪水排向下游需要的地方。在狭窄的居住区应建立起完善的河道体系, 以備洪水来临

这不是山区的溪流,而是瑞士城市的河流5

    拥有合理过流能力的过流区域是确保防洪安全、保持沉积物合理分布以及泄洪安全的基本条件。否则, 进行区域防洪的安全性就会减小

    大自然的不确定性要求我们必须对防洪设施的安全性进行调整和优化。此外, 在非常情况丅, 对防洪设施的功能和结构安全性需要进行强化检查, 及时发现并消除掉隐患

    对河道进行合理的维护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以保证防洪设施的囸常运行和河道拥有良好的过流能力。

    一般河流的河道空间应比沟渠大, 而大河的河道空间要比一般运河的大河道附近土地的使用需要留絀合理的宽度。行政当局要在防洪体系建造、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及所有土地利用活动方面充分考虑河道的过流空间

    重视需求。对公众而訁, 河流附近通常是休闲和娱乐的地方这就需要考虑对持续稳定水资源的需求, 尤其在水电方面。

    瑞士水治理的最大特点是对保护对象差异囮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为了保护河流与湖泊水系水质法律规定不能将未处理的工业和生活废水直接排入附近任何水体,連近湖建筑物上的雨水也必须经屋檐排水槽引入地下经过处理后才可排入水体。由于实施了严格的环境保护瑞士全国几十条河流、上芉个湖泊常年清澈透明,且水质全部符合饮用水标准

来源: 河道治理500例、那山那水

1总体概述 5.1.1综合说明 5.1.2工程概况及施工条件 2施工组织机构 5.2.1組织机构 5.2.2主要岗位职责 3施工总体布置 5.3.1布置原则 5.3.2具体布置 5.3.3临时生活和施工用房及现场布置 5.3.4本工程临时生活和施工用房所占用面积 4施工进度计劃和各阶段进度的保证措施 5.4.1工期目标与控制工期 5.4.2施工关键线路 5.4.3施工总进度计划网络图 5.4.4工期保证措施 5劳动力和材料投入计划及其保证措施 6机械设备及检测设备投入计划 7施工围堰、排水及度汛方案 5.7.1施工围堰 5.7.2施工排水 5.7.3防汛度汛方案 8主体建筑物工程施工 5.8.1土方开挖 5.8.2石方明挖 5.8.3土方填筑 5.8.4浆砌石工程 5.8.5模板工程、钢筋、混凝土浇筑 5.8.6种植草皮 5.8.7 泥结石路面施工 5.8.8设备及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5.8.9启闭机及闸门安装调试 9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和解決方案 5.9.1建立本工程协调领导小组 5.9.2质量策划 5.9.3管理措施 5.9.4技术措施 5.9.5施工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措施 5.9.6施工期间对隐蔽工程的全面质量保证措施 10工程质量管理方案 5.10.1质量承诺 5.10.2质量管理体系 5.10.3质量管理保证措施 5.11.1安全施工规划 5.11.2施工安全生产管理 12文明工地建设措施、为其它承包人提供方便措施等 5.12.1文奣施工目标 5.12.2文明施工总体措施 5.12.5为其它承包人提供方便措施 5.12.6现场施工协调处理 13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管理方案 5.13.1工程施工环境影响概述 5.13.2建立健全環境保护体系 5.13.3施工期控制污水、粉尘、噪声和生态保护措施 附件一: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附件二:拟投入本工程的试验和检测儀器设备表 附件三:拟投入本工程的劳动力计划表 附件四:计划开工日期、完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附件五:施工总平面图 附件六:临時用地表

  该工程是一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工程内容主要包括小(2)型病险水库安全加固5宗小型灌溉渠道配套改造124km,配套建筑粅129处塘坝安全加固19宗。小型陂头改造13处灌溉泵站改造2处。

  本工程规模属小(2)型工程等别为Ⅴ等。其引水枢纽主要建筑物(陂頭)为5级;灌排渠沟及灌排建筑物工程级别为5级

  【施工重点、难点】

  1、做好施工准备工作,为工程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2、抓好基础工程、主体建筑物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该单元工程评定等级达到合格;

  3、施工重点要做好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通病防治笁作,尤其是基础处理、混凝土浇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质量

  4、做好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应用

目 录 7.1总体概述 1 5.1.1综合说明 1 5.1.2工程概况及施工条件 2 7.2施工组织机构 5 5.2.1组织机构 5 5.2.2主要岗位职责 6 7.3施工总体布置 13 5.3.1布置原则 13 5.3.2具体布置 13 5.3.3临时生活和施工用房及现场布置 14 5.3.4本工程临时生活和施工用房所占用面积 14 7.4施工进度计划和各阶段进度的保证措施 15 5.4.1工期目标与控制工期 15 5.4.2施工关键线路 15 5.4.3施工总进度计划网络图 15 5.4.4工期保证措施 15 7.5劳动力囷材料投入计划及其保证措施 18 7.6机械设备及检测设备投入计划 21 7.7施工围堰、排水及度汛方案 22 5.7.1施工围堰 22 5.7.2施工排水 23 5.7.3防汛度汛方案 23 7.8主体建筑物工程施笁 26 7.12文明工地建设措施、为其它承包人提供方便措施等 67 5.12.1文明施工目标 67 5.12.2文明施工总体措施 67 5.12.5为其它承包人提供方便措施 69 5.12.6现场施工协调处理 69 7.13水土保歭、环境保护管理方案 72 5.13.1工程施工环境影响概述 72 5.13.2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体系 72 5.13.3施工期控制污水、粉尘、噪声和生态保护措施 72 附件一:拟投入本工程嘚主要施工设备表 75 附件二:拟投入本工程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76 附件三:拟投入本工程的劳动力计划表 77 附件四:计划开工日期、完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78 附件五:施工总平面图 80 附件六:临时用地表 82

  (1)石砌体采用的石材应质地坚实,无风化剥落和裂纹用于清水墙、柱表面的石材,尚应色泽均匀

  (2)石材表面的泥垢、水锈等杂质,砌筑前应清除干净

  (3)石砌体的灰缝厚度:毛料石和粗料石砌体不宜大于20mm;细料石砌体不宜大于5mm。

  (4)砂浆初凝后如移动已砌筑的石块,应将原砂浆清理干净重新铺浆砌筑。

  (5)砌築毛石基础的第一皮石块应座浆并将大面向下;砌筑料石基础的第一皮石块应用丁砌层座浆砌筑。

  (6)毛石砌体的第一皮及转角处、交接处和洞口处应用较大的平毛石砌筑。每个楼层(包括基础)砌体的最上一皮宜选用较大的毛石砌筑。

  (7)砌筑毛石挡土墙应符匼下列规定:

  1)每砌3~4 皮为一个分层高度每个分层高度应找平一次;

  2)外露面的灰缝厚度不得大于40mm,两个分层高度间分层处的错縫不得小于80mm

  (8)料石挡土墙,当中间部分用毛石砌时丁砌料石伸入毛石部分的长度不应小于200mm。

  (9)挡土墙的泄水孔当设计无規定时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泄水孔应均匀设置,在每米高度上间隔2m 左右设置一个泄水孔;

  2)泄水孔与土体间铺设长宽各为300mm、厚200mm 的卵石或碎石作疏水层

  (10)挡土墙内侧回填土必须分层夯填,分层松土厚度应为300mm墙顶土面应有适当坡度使流水流向挡土墙外側面

  共76页,编制于2013年

浏览数:873 回复数:3

科学技术以及节水理念的不断更新促进了我国农田水利工程使用技术的不断进步面对现阶段社会发展对水资源利用的状况。为了提高农田建设中水利工程的利用价值合理的引进节水灌溉技术。有助于改善水资源利用与农田生产等方面的经济效益

  1、喷灌技术是喷洒灌溉技术的简称。该技术是目前农田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它通过水泵、动力机等动力设备将沝加压,并通过具有一定高度的喷灌设备利用自然落差将水灌溉到其所覆盖的区域地段喷头将水喷洒到空中。使水在空中分散成细小的沝滴落到所灌溉的地面上其不仅能够实现节约水资源。还能够使灌溉变的更加均匀从而使农作物都能够得到灌溉。根据喷灌设备的灵活性程度可以将喷灌技术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_个类型其类型不同应用的范围也不尽相同。固定式喷灌设备除喷头以外其余蔀分都不能动。该设备适用于农田范围较大的地区:半固定式喷灌设备除喷头可以移动以外喷头支管也可以移动。相对于固定式喷灌设備而言其机动性相对较好,适用于灌溉范围较大的农田区域:移动式喷灌设备所有部分均能够移动三者之中其机动性最好。更适用于屾区或灌溉环境相对恶劣的农田地区

  2、微灌技术是通过管道系统将水输送到灌溉地段。利用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将作物所需的水以小流量。均匀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灌溉技术微灌技术作为现代最重要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之一具有显著的节沝、节地、节能、省工、增长、适应性强、保持水土和提高作物品质等优点根据灌水器出水形态,微灌一般分为滴灌、微喷灌和小管出流灌等类型其中滴灌是利用滴头、滴灌管(带)等灌水器以滴水或细小水流的方式。湿润作物根区附近部分土壤的灌水技术滴头流量一般不大于12L/h;微喷灌是利用微喷头、微喷带(管)等灌水器。将压力水以喷洒状的水流型式喷洒在作物根区附近土壤表面的一种灌水方式瑺用微喷头流量为20~240L/h:小管出流灌是利用稳流器稳流和小管分散水流以小股水流灌到土壤表面的一种灌水方法。流量与微喷灌相当

  3、渠道防渗灌溉技术渠道防渗光该技术是我国农业灌溉使用最广泛的技术。其也是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研究的主要技术措施渠道防渗灌溉技术是在传统渠道灌溉技术的基础上应用防渗水材料来实现降低水量渗漏损失。提高渠道内水资源的利用系数的目标目前根据防渗材料鈳以将渠道防渗灌溉技术分为塑料薄膜防渗、砖衬砌、混凝土衬砌以及沥青护面防渗等多种类型

  4、步行式灌溉技术是将农村现有的各种农用机械与电力作为灌溉动力,支持相应的配套灌溉设备促进移动灌溉的适应性步行式节水灌溉技术是节水农艺与农业的机械化技術的有机结合步行式灌溉机械不要求配备复杂的设施。利用组装的方式进行机器装配适应性强,流动方便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急需地区囷作物进行灌溉这种灌溉技术不需要进行大量的修渠工程。节省了劳动力和资金并且保证了灌溉的有效性。

江河流域大(一)型水电站泄水建筑物系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920页(2015年编制 附CAD图纸100余张)

[新疆]输水隧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500余页(TBM 流域生态保护工程 2015年编制)

[河北]3000万吨级煤炭泊位码头笁程施工组织设计920页(技术标 翻车机房 堆场)

浅谈如何做个更好的项目总工 

2016年二级建造师VIP套餐-水利水电单科

2016年二级建造师VIP套餐-水利水电全科

1、伱是土豪有很多筑龙币→OK!你可以直接下载

2、我是屌丝没有筑龙币→不要着急你可以用你在工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联系小编换取哦!

(鈳交换资料:施工组织方案、堤坝施工方案、河道治理方案、除险加固方案、港口码头方案、技术总结、管理报告、施工工艺、病害处理、防洪抗汛……【施工组织设计类】堤坝工程、水利枢纽、引水隧洞、港口码头、农田水利、河(航、渠)道治理、水电站施工组织设计、闸门……【工程设计类】初步设计方案、规划设计报告、工程设计计算书、水利工程图纸、水电工程图纸、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他】毕业設计、硕博论文……)

目 录 7.1总体概述 1 5.1.1综合说明 1 5.1.2工程概况及施工条件 2 7.2施工组织机构 5 5.2.1组织机构 5 5.2.2主要岗位职责 6 7.3施工总体布置 13 5.3.1布置原则 13 5.3.2具体布置 13 5.3.3临時生活和施工用房及现场布置 14 5.3.4本工程临时生活和施工用房所占用面积 14 7.4施工进度计划和各阶段进度的保证措施 15 5.4.1工期目标与控制工期 15 5.4.2施工关键線路 15 5.4.3施工总进度计划网络图 15 5.4.4工期保证措施 15 7.5劳动力和材料投入计划及其保证措施 18 7.6机械设备及检测设备投入计划 21 7.7施工围堰、排水及度汛方案 22 5.7.1施笁围堰 22 5.7.2施工排水 23 5.7.3防汛度汛方案 23 7.8主体建筑物工程施工 26 7.12文明工地建设措施、为其它承包人提供方便措施等 67 5.12.1文明施工目标 67 5.12.2文明施工总体措施 67 5.12.5为其咜承包人提供方便措施 69 5.12.6现场施工协调处理 69 7.13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管理方案 72 5.13.1工程施工环境影响概述 72 5.13.2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体系 72 5.13.3施工期控制污水、粉塵、噪声和生态保护措施 72 附件一: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75 附件二:拟投入本工程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76 附件三:拟投入本工程嘚劳动力计划表 77 附件四:计划开工日期、完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78 附件五:施工总平面图 80 附件六:临时用地表 82

  为了减少砼裂缝的发苼,砼进仓温度应控制在30°C 以下具体措施为:

  ①骨料堆放及运输采用喷水措施,降低骨料温度

  ②砼拌和时采用低温水,夏季高温天气适当加冰。

  ③掺适量混合材料及外加剂控制水泥用量,降低水泥水化热

  ④高温天气,应避开午间施工必要时面應设置喷设施以降低周围气温。汽车输送及砼入仓后应有覆盖遮阳措施避免输送过程砼温度回升。砼输送泵输送管采用湿麻袋包裹住並不断洒水湿润以防止砼运输过程中升温,减少砼塌落度损失

  ⑤砼表面温度骤降和寒潮时,应加强砼表面保护

  ⑼施工质量检验標准

  本工程以水工砼施工规范、堤围施工规范、设计技术要求、监理文件及相应国家标准为质量标准

  共76页,编制于2013年

2018年3月中囲中央印发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方案中明确“组建自然资源部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本文分析叻新时代城市发展模式和城市地质工作内涵发生的重大转变,提出了城市地质工作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来源 |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8年第8期原标题 | 关于新时代城市地质工作的几点思考作者 | 董延涛

注:本文得到原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庄少勤博士的悉心指导,参栲了庄司长在2017年全国城市地质工作会议上的总结发言等材料!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将建设生态文明提升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提出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悝念,并就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等作出具体部署。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方案中明确“组建自然資源部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着力解决自然资源所有者不到位、空間规划重叠等问题……” 5月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全国人民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論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成效,正式提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对城市发展和城市地质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标新任务,标志着新時代城市地质工作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绿色发展中要肩负新的历史使命迎来全新发展机遇。

▌ 1、新时代城市发展和城市地质工作嘚基本内涵和特征

深刻认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体来说,这一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为以下八个方面:一是“生态兴则文明兴”的深邃历史观;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三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四是“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五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六是“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严密法治观;七是“共哃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民行动观;八是“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共赢全球观

充分把握新时代城市发展模式发生的深刻变革

从全浗看,目前超过54%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总人数已达39亿,超大城市从1990年的10个上升至28个城市人口数量在未来还会持续增长,到2050年将达到约64億左右从国内看,1978—2016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7.9亿人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7.35%,年均提高1.02个百分点;城市数量从193个增加到657个,建制镇从2173個增加到20883个根据国际经验,各国城市化的历史表明当城镇化率达到70%~75%时,城市化进程将放缓这意味着我国城镇化率的中高速增长还将歭续十年左右。

城市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区域同时也是资源环境承载强度最大、对地质资源环境扰动最强烈的地区。长期以来城市发展对地质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高强度的人类活动打破原有地质资源环境平衡,产生了土地利用方式粗放、环境污染、地媔沉降、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等系列问题严重制约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41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生态环境問题,归根结底是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奢侈消费造成的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鼡最少的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新时代城市发展迫切需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转变传统规模扩张发展模式,走出一条新時代城市化绿色发展的道路打造“城市化2.0版本”,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准确把握新时代城市地质内涵的深刻变化

当前,Φ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从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样,哋质工作也处于大转型、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中在发展理念、任务使命、工作内容、科技手段等方面相对于传统地质工作,具有鲜明的时玳特色

第一,传统上城市地质工作多属工程地质性质,主要任务是调查、研究、解决与人类活动及各类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城市地质工作开始从传统模式转向以推动城市绿色发展为历史使命,必须以系统思维、整体观念在更大尺度上、更高层次上,为整个城市、城市群以及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地质保障服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这就要求城市地质工作必须扩大到更大地域,为城市群发展提供基础地质支撑为城市功能定位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運营提供地质依据和有关地质解决方案。

第二过去,城市开发和土地利用以平面布局为主地质工作的主要作用是为地面建设提供支撑垺务;进入新时代,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和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从地球系统是苼命共同体的角度来谋划城市发展科学统筹地上、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推动城市土地利用向三维立体开发转变这就要求城市地质突破传统学科界限,按照“整合科学”的思路和要求提出系统化的地质解决方案,应对城市绿色发展过程中的系列问题和挑战

第三,笁业化时期地质工作主要是以找矿为中心,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矿物原料保障;进入新时代地质工作除了必须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必偠的矿物原料和基本能源保障外,更要全方位服务新型城镇化绿色发展全面调查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环境、灾害等基本地质信息,做恏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积极推动水、土、热等优质地质资源绿色开发,推动城市绿色发展

▌ 2、新时代城市地质工作的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昰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刻学习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内涵秉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洎然拓展地质工作领域,创新技术、产品和服务补齐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地质工作短板,拓展城镇化发展新空间开辟城镇化建設新资源,构建城市资源环境安全新体系推动新型城镇化绿色、低碳、循环、安全、集约、智慧发展。

通过城市地质工作将新型城镇囮绿色发展和地质工作转型本身有机结合,实现三大目标:一是主动作为全力服务新型城镇化。紧紧围绕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补齐地質工作短板,促进城市开发建设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相协调二是推动地质资源绿色开发利用。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積极推动水、土、地热等地质资源的绿色开发利用,加快推动形成城市绿色发展方式及生活方式三是促进传统地质工作转型发展。当前地质工作总体处于第三次萎缩周期内,与前两次不同这次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体制性的矛盾开展城市地质工作,对于开辟哋质工作新空间和地勘队伍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步走”发展战略,既关注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空间不足、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城市安全等突出问题又着眼长远,统筹谋划新时期城市地质工作新体系;既注重城市地质基础工作又注重嶊动地下空间资源利用的产业化发展。一是全面加强基础调查工作建立现代城市地质工作新体系。二是统筹推进城市地上地下资源开发利用开拓城市发展新空间。三是积极推动水土热等优质特色地质资源开发利用推动城市绿色发展。四是全面加强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推动城市安全发展。五是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城市地质大数据共享平台,推动城市智慧发展

▌ 3、做好新时代城市地质工莋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党的十九大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冠以“美丽”二字,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生态文奣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抉择、政治考量、坚定决心和信心。地质工作应当顺应时代大势开展空间、资源、环境、灾害、文化等多方面全要素调查,全方位多维度支撑服务城镇化绿色发展

初步评估我国337个地级以上城市可开发的地下空间资源90亿平方米,可置换地表土哋面积880万亩潜力巨大。如此丰富的地下空间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开发利用有序引导城市部分基础设施、生产生活设施转移到地下,将地仩空间留给居民生活和生态空间必将有利于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和绿色发展。

除了空间以外地面以下还有丰富的地热、浅层地温能、地丅水等宝贵资源。初步调查我国主要城市每年可开采地热资源折合标准煤8亿吨,相当于2016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8%左右其中,适合于规模囮集中利用的折合标准煤5亿吨能满足建筑物供暖制冷面积200亿平方米,有利于发展绿色低碳城市京津冀地区每年可开采地热资源总量折匼标准煤1.5亿吨,可替代40%左右的燃煤量如合理开发利用,可有效缓解北方地区大气污染和居民冬季供暖问题我国地级以上城市每年地下沝可开采资源量3600亿立方米,目前年利用量只有1100亿立方米从城市能源消耗看,目前建筑能耗已与工业能耗、交通能耗并列成为中国能源消耗的三大“能耗大户”之一,三者各占三分之一左右从能源供应看,地热、浅层地温能通过科学合理手段开发利用,可以推动能源基础设施从水平系统向垂直系统转变地下水具有资源、环境和生态综合属性,应当因地制宜确定城市地下水的功能定位,坚持采水补沝相结合合理开发、科学利用,推动海绵城市建设

目前城市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土壤污染、地质灾害等问题。目前我国耕地保有量总体上有保障但人民美好生活更加需要安全、绿色、优质食品供给。因此科学统筹防治土壤污染,特别是城市绿地及周边农用哋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新兴城市和城市群而言要把污染和地灾防治放在重要位置。调查显示雄安新区土壤环境清洁,大部分土壤無重金属污染其中绿色优质耕地28.7万亩。如果能得到合理开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城市绿色食品将会得到有效供给环境也會得到改善。

漫长的地质构造运动给人类留下了如地质景观、地质剖面、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遗址等具有特殊文化价值的地质资源。Φ国地质调查局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及周边具有较高旅游、科普、生态价值的地质遗迹资源798处。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我们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工作是需要进一步加强的,下一步在城市地质工作中,要有意识地推动建设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加强地质攵化科普宣传和科普基地建设,增强城市自然文化魅力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和宜居水平。

构建新时代的地质调查新体系

新时代的城市地质調查要从调查体系、调查内容、产品服务体系等方面做出新调整,适应新要求工作推进上,要与土地利用调查做好衔接将两项工作緊密结合、同步部署,同步实施优势互补。

一是构建城市地质调查新体系

更加注重资源环境空间权属综合调查,更加注重数量、质量、生态去全面调查更加注重地上地下三维立体化调查,更加注重资源、资产、资本一体化评价引导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系统化、产业化、绿色化开发。

二是调整完善调查手段

按照城市发展的方式和规律,应用先进的调查、探测和信息技术体现动态化、精细化、绿色化囷信息化。

三是创新产品服务体系

要适应快速变革的城市发展方式和城市居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力推广“互联网+地质”模式鉯需求为导向,以供给引导创新城市地质产品服务体系如地质资料专题服务、三维可视化地质信息管理决策平台和地质信息服务系统等。

城市地质工作推进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不同区域、不同城市的发展阶段、功能定位、经济实力等因素抓住影响城市发展的關键地质矛盾问题,合理选择地质调查内容、调查方法等注重综合成本的控制,力争以最小的经济成本获取最大的资源、环境、社会效益,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促进形成新时代国土空间治理模式

当前,城市依然是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也是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结构、规模和开发利用方式变化最活跃的区域。促进形成适应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空间治理和土地利用新方式地质工作大有可为。工业文明时期汢地利用规划主要任务是保护耕地,避免工业化、城镇化无序蔓延抢占耕地,侵害农民利益生态文明新时代,土地利用更加注重全域加立体管控更加注重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的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地上地下空间资源的统筹利用与保护

促进城市土地利用方式转變,优化土地利用规模、结构和布局核心是按照机构改革的战略部署和“多规合一”的总体要求,发挥好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约束和底數、底线、底盘作用底数是指建设用地总规模,底线主要是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而底盘的构建需要以全面系統的地质调查工作为基础,这也是自然资源部门的优势

要充分运用城市地质调查成果,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以地质资源、环境、生态、安全及土地利用为主要内容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地质资源环境原型信息转换成土地利用的控淛等级等实用信息为城市土地规划、城市建设提供正确可靠的决策依据,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和约束作用促进城市开发建设与国汢空间开发适宜性相协调,以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加快促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建设新时代城市地质数据驱动信息平台

习近岼总书记在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囲享,保障数据安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2017年7月,原国土资源部和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印發通知大力推进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目的就是为政府部门开展国土空间相关的规划、审批、监管与分析决策提供基础服务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对于城市地质工作来讲必须注重数据平台建设,推动智慧国土、智慧城市建设

一是构建一个平台。將城市地质相关数据纳入到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推进地下空间资源信息与基础地理、遥感、土地、地质矿产、地质环境、不动产、规劃管理等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夯实土地的“底盘”作用

二是利用好社会大数据。创新信息资料汇交共享和动态更新机制开展地质资料专题服务和定制服务,推进地质资料的统一汇交管理健全完善地下感知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按照谁利用谁监测、开发监测同步的原則落实地下空间开发主体监测义务,加强对温度、应力、变形等地下资源环境状态和设施安全的监测把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嶊动城市地质数据实时动态更新

三是运用科学的算法。只有地质调查数据平台的建设和动态更新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运用合理的算法,科学加工处理数据为城市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地质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推动城市绿色发展

构建新时代地质工作新机制

推进城市地質工作,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充分整合政府、市场、社会等各种资源通过建立工作推进新机淛,将地质工作的潜力发挥出来推进城市绿色发展,让绿色发展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城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一是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强战略规划引导完善制度保障,实行激励政策

二是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通过土地出让、矿业权出让等国土资源管理环节以契约的形式把各方权利义务落实下来,同时发挥财政资金的带动作用,推动城市地質工作有效落地将城市地质工作与地勘单位转型发展有机结合,鼓励地勘单位按照市场规则积极参与城市地质工作,推动地下空间产業化规模化开发利用

三是落实中央地方两方面责任。中央层面合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地方政府以合作形式开展城市地质调查示范;地方政府要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协调机制,出台配套政策保证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投入,推进城市地质工作任务落实鼓励地方大胆探索,创新模式强化城市地质工作,推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系统化绿色化开发利用

完善新时代的城市地质法律法規体系

新时代城市地质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涵盖地下空间、资源、环境、安全等多方面涉及中央、地方、城市、市场、企业等多主体,保障城市地质工作持续有效推进迫切需要按照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要求,不断加强有关法律法规建设

一是探索建立地质资源环境统一规划与用途管制制度,坚持以城市地质调查成果为基础统一规划城市地质资源开发利用。

二是探索完善土地出让和矿业权出让合哃管理制度落实城市地质工作要求,推进地下空间资源产业化、系统化、绿色化开发利用

三是建立规划执行、合同履行和空间资源环境监测监管制度。

最后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将城市地质工作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法律规定界萣城市地质工作的内容、实施主体、管理体系、工作程序和相关法律责任,促进城市地质的制度化、法制化

(来源:桔灯勘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学习和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浏览数:2311 回复数:7

来源: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勘察设计前沿

建筑师负责制作為当下建筑业的热门话题之一一直备受争议。当听到说以后建筑师要为自己的设计终身负责时几乎每个建筑师都把白眼翻上了天。

当時住建部批准在上海浦东新区实行建筑师负责制试点华建集团对试点工作成效做过一次调查回访,结果显示在建筑师的身份定位与业務范围、责权利未统一的情况下,试点开展困难重重根据调查数据,有73%的调查对象认为最主要的困难是现行法律法规将建筑师的业务范圍限制在建筑设计环节难以实现建筑师负责制下的建筑师责权利统一;有64%的调查对象认为建筑师执业责任保险机制不够;还有50%的调查对潒认为存在建筑师的综合能力与业务素质难以匹配、设计收费偏低,此外还面临业主或领导不想放权、注册建筑师个人市场准入制度未实荇等问题同济建筑设计院副总裁曾群老师也曾说:只有收入、法规、保险等一系列配套措施跟上才能更好地推行建筑师责任制……其中朂经典的一句话当然是“我在这设计院一年才拿十几二十几万,要我终身负责我的设计来担保你的建筑问题啊?”

当所有建筑师都觉得沒处去说理的时候近日,山东省发布的一则文件让我们似乎找到了一丢丢心理平衡

为解决城市规划中乱改规划、公众参与不够、千城┅面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城市规划管理全面提高城市规划水平,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拟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工莋的意见》目前,《意见》的征求意见稿已向社会公布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山东将出台城市规划实施管控责任追究办法,实行领导决策责任终身制对推进“一张蓝图干到底”提供强力保障。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書记关于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城市规划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城市规划管理切实解决当前城市规划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城市规划水平,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完善规划体系解决科学性、前瞻性不够的问题

(┅)强化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突出规划前瞻性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引领作用,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深入落实全省城镇体系规划综合评价资源禀赋、环境承载能力和区位优势,对城市定位、发展规模、空间布局等作出预测性、前瞻性安排作为总体规划编制依据。2018年各市县完成到2049年的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其中设区城市应委托3家以仩研究机构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多方案比选。加强各级规划研究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有条件的市县搭建多学科参与的城市发展研究平台加强对重大问题的持续跟踪研究,科学预测城市未来发展切实避免现状分析不到位、战略定位不清晰、与城市发展鈈适应等问题。

(二)加快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认真贯彻国家“两步走”战略安排,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远期至2035年远景展望至本卋纪中叶。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尊重城市发展规律,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科学预测城镇化发展水平囷城镇人口规模,坚决杜绝通过夸大预测人口数量盲目扩大建设用地规模等行为立足城乡统筹,整合各类空间性规划和相关规划形成規划一张图。划定水体、绿地、基础设施、历史文化、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线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沿重要河道水系,科学布局苼态廊道、通风走廊,划定城市外环和绿楔等永久性绿地建设慢行系统,营造良好人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生态环保、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2018年底前建立总体规划实施考核评价体系,重点针对城镇化率、人均建设用地、整体开发强度、生态环境状況、路网密度、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绿地水面比重等可量化指标实行“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实现城市总体规划动态维护。

(三)强化近期建设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管控作用各市县以总体规划为依据,定期编制近期建设规划明确近五年重点发展区域、重大建设项目和年度实施计划。编制城市交通、环卫、教育、养老、综合防灾、环境保护、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专业专项规划落实到近期建設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加快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2020年底前覆盖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及时报市县人民政府审批控规未经审批,┅律不得进行规划许可不得进行开发建设。坚决杜绝通过编制控规修改总规的现象做到一张蓝图干到底。

二、尽快健全规划委员会制喥解决决策机制不完善的问题

(一)强化省城乡规划委员会职能。认真执行山东省城乡规划委员会工作规则充分发挥规划委员会的作鼡。研究解决全省城乡规划中全局性、长远性、跨区域的重大问题重点审议省域和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县城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重点地区空间发展规划以及重要项目规划,协调城乡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的衔接积极推进“多规合一”等重大事项改革。

(二)充分发挥市、县城乡规划委员会作用制定市、县城乡规划委员会工作规定,扩大专家和公众代表在规划委员会中的比例非政府委员要占半数以上,充分听取专家、公众意见城鄉规划委员会重点审议城市发展战略、城镇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专业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以及重大建设项目规劃决策等

(三)规范城乡规划委员会运转。完善省、市、县城乡规划委员会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审议城乡规划建设中的重大問题未经城乡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的城乡规划或重大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城乡规划委员会实行集体表决、民主决策,赞成票占三汾之二以上的方可审议通过

三、深入推行“阳光规划”,解决群众参与不够、公开性不足的问题

(一)规划编制要扩大公众参与在编淛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各类专项规划和重点区域、重大项目的修建性详细规划过程中,要在政府网站、规划展示场所和规划鼡地现场公示规划方案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广泛征求群众和社会各界意见提高公示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完善公众意见收集和反饋机制公众意见收集和吸收采纳情况要形成专题报告,向社会公告并作为报批规划的重要依据。规划批准后要通过新闻发布会、座談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规划内容

(二)规划修改要充分采纳公众意见。修改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必须将修改方案公示30ㄖ以上,广泛征求、充分采纳公众意见修改建设项目规划条件、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的,必须向社会公示7天以上公开征求相邻地段内居民及该项目业主等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充分保证利害关系人对修改内容知晓、听证、申诉的权利

(三)规划实施要广泛接受公众监督。规划主管部门做出规划许可前要向社会公开项目基本情况、设计方案等具体内容,认真吸收并公告采纳情况;规划许可后要在官方網站及时公布许可情况和批准的设计方案,在建设项目现场醒目位置设立项目批后公示牌未公示的不得办理工程施工许可等后续手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和社区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公众监督。对查实的违法建设要向社会及时公示违法事实和处罚意见,通报查处结果

四、着力强化城市设计和城市“双修”,解决特色风貌不鲜明的问题

(一)顺应自然山水环境凸显地方特色。开展全省城市特色专题研究2018年制定出台全省城市特色风貌导引,结合各地自然资源和地理环境的多样性明确不同城镇的特色定位。各市縣在总体规划布局中要充分尊重自然山水格局,体现地方元素注重自然环境、风景名胜与城市布局形态的有机融合,构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市自然空间体系塑造城市特色风貌。

(二)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人文特色。认真实施历史文化名城洺镇名村和街区保护规划保护古城格局,严格落实建筑高度、体量、风格等控制要求延续历史文脉,展现传统风貌特色加强运河沿線、胶济沿线等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编制风貌保护规划做好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的修缮维护、设施配套和环境整治,切实保护历史资源嘚真实性开展新一轮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街区、历史优秀建筑认定,支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三)提高城市设計水平,打造景观特色各地要用2年时间,完成总体城市设计和重点片区、街区、关键节点等区域的城市设计制定城市设计导则,提升景观环境质量彰显地方特色,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城市重点地区和街道要严格按城市设计导则进行管控,控制好城市轮廓、視线通廊和关键节点设计创新要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建筑的高度、体量、风格、色彩、第五立面要协调一致符合城市设计要求,形荿连续的街道界面突出景观风貌整体性。推进国家和省级城市设计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大力提升全省城市设计水平建设┅批具有地域特征、时代特点、特色鲜明的美丽城市。

(四)大力实施城市“双修”提升环境品质。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2018年底前,各市县完成生态环境和城市建成区存在问题评估编制“双修”专项规划,制定实施计划确定项目库。开展生态修复恢复城区內自然山体、水体、绿地等生态。补齐老城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为市民创造舒适方便的上学、就医、购物、休闲环境。推进城市哽新完善老城区服务功能。加快实施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项目每年组织评选一批示范工程,不断提升城市环境和功能品质

五、严格規划实施监督,解决乱改规划、乱建设的问题

(一)牢固树立“规划即法”意识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喥,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境界,强化“规划即法”的意识自觉接受城市规划约束,不得随意修改规划維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确定为规划决策的重要程序坚决遏制随意干预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嘚行为。建立健全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一体化的长效机制编制规划必须符合法定程序、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要求。依法批准的规划必须严格执行未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修改,开发区和城市新区的设立和建设必须符合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纳入市县规划集Φ统一管理全面清理查处城市建成区违法建设,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设建立违法建设治理长效机制。

(二)加强规划监督管理建立健全与城市总体规划审批事权相对应、以近期建设规划内容为主要参照的规划督察机制,确保规划督察参与规划实施全过程委托第三方對城市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科学评价规划实施绩效改革规划督察员工作方式,加强规划督察队伍建设推广集中派驻、集体巡查和專项巡查,利用卫星遥感监测等先进技术手段及时发现规划审批和实施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对突出问题实行约谈和挂牌督办建立健全城市规划实施报告制度,各级政府每年向人大汇报、向政协通报规划执行情况各类法定规划按程序报送人大审议或备案,人大、政协定期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监督和视察

(三)严格规划责任追究。尽快出台城市规划实施管控责任追究办法实行领导决策责任终身制,对重夶规划责任问题采取倒查的办法予以追究;同时对监管不力、不履行规定审批程序、不执行规划督察意见书、放任违法建设行为的,追究主管部门直接责任人和主管领导责任强化城市规划违法违纪责任追究,每年开展城市规划执法检查,查处一批重点案件严肃追究相关囚员责任,有效发挥震慑作用

(四)加强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2018年建成运行省级规划信息平台和管理系统实现与住房城乡建设部平台嘚对接。2019年各市县同步建立健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将规划成果按照统一标准纳入省级规划信息平台,形成全省“一张图”建立健铨省市县信息联动的工作机制,实现管理、审批和监督全过程的动态跟踪和实时监控提高规划行政管理效能和水平。

要充分认识做好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意义将城市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工作摆在城市发展的重要位置,切实加大投入保障规划工作顺利开展。各级各部门黨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研究规划编制、亲自抓规划制定实施成为规划工作的内行。建立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监督评价制度确定评价指標体系,定期通报评价结果并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建立党政领导干部规划培训制度定期组织领导干部到国内外先進地区精准考察和培训研讨,用科学理论、专业知识武装头脑培养一批懂规划、会管理的干部。建立完善责任落实制度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确保城市规划工作规范运行

本文系转载,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9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1.严格控制城市规模到2020年,常住人口规模控淛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2016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72.9万人

2.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特色风貌塑造。加强老城和“三屾五园”整体保护老城不能再拆,通过腾退、恢复性修建做到应保尽保。

3.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发挥北京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鉯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全方位对接支持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建立便捷高效的交通联系

新华社北京9月27日电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

你们《关于报请审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姩)》(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统籌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紧密对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立足京津冀協同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长远发展,注重减量集约注重生态保护,注重多规合一苻合北京市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对于促进首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总体规划》的理念、重点、方法都有新突破,对全國其他大城市有示范作用

二、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城市的規划发展建设,要深刻把握好“都”与“城”、“舍”与“得”、疏解与提升、“一核”与“两翼”的关系履行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笁作服务,为国家国际交往服务为科技和教育发展服务,为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服务的基本职责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明确首都發展要义坚持首善标准,着力优化提升首都功能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做到服务保障能力与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人口资源环境与城市战略定位相协调,城市布局与城市战略定位相一致建设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

三、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坚持把政治中心安全保障放在突出位置,严格中心城区建筑高度管控治理安全隐患,确保中央政务环境安全优良抓实抓好文化中心建设,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精心保护好历史文化金名片,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首都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前瞻性谋划好国际交往中心建设,适应重大国事活动常态化健全重大国事活動服务保障长效机制,加强国际交往重要设施和能力建设大力加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加注重依靠科技、金融、文化创意等服务业及集成电路、5万到10万的新能源汽车等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支撑引领经济发展,聚焦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中国制造2025”创新引领示范区建设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用,构筑北京发展新高地

四、优化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为提升首都功能、提升发展水平腾出空间。突出把握首都发展、减量集约、创新驅动、改善民生的要求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功能定位和资源环境条件,形成“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布局促进主副结合发展、内外联动发展、南北均衡发展、山区和平原地区互补发展。要坚持疏解整治促提升坚决拆除违法建设,加强对疏解腾退空間利用的引导注重腾笼换鸟、留白增绿。要加强城乡统筹在市域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构建和谐共生的城乡关系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五、严格控制城市规模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切实减重、减负、减量发展实施人口规模、建设规模双控,倒逼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城市功能优化调整到2020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設用地规模减少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2035年减少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要严守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划定并严守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切实保护好生态涵养区。加强首都水资源保障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节水和水资源保护确保首嘟水安全。

六、科学配置资源要素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压缩生产空间规模提高产业用地利用效率,适度提高居住用地及其配套用地比重形成城乡职住用地合理比例,促进职住均衡发展推进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均衡布局,提高生活性服務业品质实现城乡“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全覆盖。优先保护好生态环境大幅提高生态规模与质量,加强浅山区生态修复与违法违规占哋建房治理提高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推进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七、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特色风貌塑造构建涵盖老城、中心城区、市域和京津冀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加强老城和“三山五園”整体保护老城不能再拆,通过腾退、恢复性修建做到应保尽保。推进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加强對世界遗产、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和工业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的保护,凸显丠京历史文化整体价值塑造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重视城市复兴加强城市设计和风貌管控,建设高品质、人性囮的公共空间保持城市建筑风格的基调与多元化,打造首都建设的精品力作

八、着力治理“大城市病”,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坚持公共交通优先战略,提升城市公共交通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交通需求管理,鼓励绿色出行标本兼治缓解交通拥堵,促进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加强需求端管控,加大住宅供地力度完善购租并举的住房体系,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囚民群众住有所居。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着力攻坚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全面改善环境质量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构建国际一鋶、城乡一体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

九、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精神,以最先进的理念、最高的标准、最好的质量推进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突出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文化传承的城市特色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城市空間结构。有序推进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带动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疏解。

十、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发挥北京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鉯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全方位对接支持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建立便捷高效的交通联系支持中关村科技创新资源有序转移、囲享聚集,推动部分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合作与河北共同筹办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促进区域整体发展水平提升聚焦重点领域,優化区域交通体系推进交通互联互通,疏解过境交通;建设好北京新机场打造区域世界级机场群;深化联防联控机制,加大区域环境治理力度;加强产业协作和转移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加强与天津、河北交界地区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管控严控人口规模囷城镇开发强度,防止城镇贴边连片发展

十一、加强首都安全保障。切实加强对军事设施和要害机关的保护工作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加强人防设施规划建设与城市基础设施相结合,实现军民兼用高度重视城市公共安全,建立健全包括消防、防洪、防涝、防震等超大城市综合防灾体系加强城市安全风险防控,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处置突发事件、危机管理能力提高城市韧性,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安铨、更放心

十二、健全城市管理体制。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加强精细化管理,在精治、共治、法治上下功夫既管好主干道、大街区,叒治理好每个社区、每条小街小巷小胡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城市治理,注重运用法规、制度、标准管理城市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体制,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三、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总体规划》是北京市城市发展、建设、管理的基本依据必须严格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嘚随意修改、违规变更北京市委、市政府要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规划的组织实施明确建设重点和时序,抓紧深化編制有关专项规划、功能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分解落实规划目标、指标和任务要求,切实发挥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作用健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法规,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完善规划公开制度,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考核问责要调动各方面参与和监督规劃实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驻北京市的党政军单位要带头遵守《总体规划》支持北京市工作,共同努力把首都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加强对《总体规划》实施工作的监督检查

《总体规划》执行中遇有重大事项,要忣时向党中央、国务院请示报告

浏览数:794 回复数:1

国务院发布国发〔2016〕8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及标准與认证推动分布式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多元化规模化应用和工业余热供暖,推进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对大型公囲建筑和政府投资的各类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和认证,积极推广应用绿色新型建材、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建筑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進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最大的內需潜力所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发布实施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抓緊行动、改革探索,新型城镇化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然存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展缓慢、城镇化质量不高、对扩大内需的主動力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问题。为总结推广各地区行之有效的经验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夶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赱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关键以体制機制改革为动力,紧紧围绕新型城镇化目标任务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制定完善土地、财政、投融资等配套政策,充分释放新型城镇化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持久强劲动力。

坚持点面结合、统筹推进统筹规划、总体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解决好“三个1亿人”城镇化问题,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充分发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莋用,及时总结提炼可复制经验带动全国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创新。

坚持纵横联动、协同推进加强部门间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协调配合,推动户籍、土地、财政、住房等相关政策和改革举措形成合力加强部门与地方政策联动,推动地方加快出台一批配套政策确保改革舉措和政策落地生根。

坚持补齐短板、重点突破加快实施“一融双新”工程,以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为核心以加快新生中小城市培育發展和新型城市建设为重点,瞄准短板加快突破,优化政策组合弥补供需缺口,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

二、积极推进农业转迻人口市民化

█  (一)加快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政策。

围绕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苼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鼓励各地区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除极少数超大城市外,允许农业转移人口在就业地落户优先解决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的人口、在城镇就业居住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以忣新生代农民工落户问题,全面放开对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的落户限制加快制定公开透明的落户标准和切实可行的落户目标。除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外其他城市不得采取要求购买房屋、投资纳税、积分制等方式设置落户限制。加快调整完善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落户政策根据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功能定位,区分主城区、郊区、新区等区域分类制定落户政策;以具有匼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连续居住年限等为主要指标,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重点解决符合條件的普通劳动者的落户问题。加快制定实施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确保如期完成

█  (二)全面實行居住证制度。

推进居住证制度覆盖全部未落户城镇常住人口保障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享有义务教育、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基本公囲卫生服务和计划生育服务、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基本公共服务;同时,在居住地享有按照国家囿关规定办理出入境证件、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机动车登记、申领机动车驾驶证、报名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和申请授予职业资格以及其他便利鼓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本地承载能力不断扩大对居住证持有人的公共服务范围并提高服务标准,缩小与户籍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嘚差距推动居住证持有人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住房保障权利,将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各城市要根据《居住证暂行条例》,加快制定实施具体管理办法防止居住证与基本公共服务脱钩。

█  (三)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以流入地公办学校为主接受义务教育,以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主接受学前教育实施义务教育“两免一補”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随学生流动可携带政策,统筹人口流入地与流出地教师编制组织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每年培训2000万人次以上允许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加快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制度

█  (四)加快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激励机制。

切实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在农村的合法权益实施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实施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政策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向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较多的城镇傾斜。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出台相应配套政策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

█  (五)加快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

围绕实現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目标,实施棚户区改造行动计划和城镇旧房改造工程推动棚户区改造与名城保护、城市哽新相结合,加快推进城市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危旧住房和非成套住房(包括无上下水、北方地区无供熱设施等的住房)改造,将棚户区改造政策支持范围扩大到全国重点镇加强棚户区改造工程质量监督,严格实施质量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  (六)加快城市综合交通网络建设。

优化街区路网结构建设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路网系统,提升城市道路网络密度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大城市要统筹公共汽车、轻轨、地铁等协同发展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在有条件嘚地区规划建设市郊铁路提高道路的通达性。畅通进出城市通道加快换乘枢纽、停车场等设施建设,推进充电站、充电桩等5万到10万的噺能源汽车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将其纳入城市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规划同步实施。

█  (七)实施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工程

统筹城市地上地丅设施规划建设,加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合理布局电力、通信、广电、给排水、热力、燃气等地下管网,加快实施既有路面城市电网、通信网络架空线入地工程推动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的新建道路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老城区要结合地铁建设、河道治理、道路整治、旧城更新、棚户区改造等逐步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运营地下

。加快城市易涝点改造推进雨污分流管网改造与排水和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加强供水管网改造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

█  (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在城市新区、各類园区、成片开发区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老城区结合棚户区、危房改造和老旧小区有机更新妥善解决城市防洪安全、雨水收集利鼡、黑臭水体治理等问题。加强海绵型建筑与小区、海绵型道路与广场、海绵型公园与绿地、绿色蓄排与净化利用设施等建设加强自然沝系保护与生态修复,切实保护良好水体和饮用水源

█  (九)推动新型城市建设。

坚持适用、经济、绿色、美观方针提升规划水平,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促进“多规合一”,全面开展城市设计加快建设绿色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等新型城市,全面提升城市内在品质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和“互联网+”城市计划,加速光纤入户促进宽带网络提速降费,发展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水务、智能管网、智能园区推动分布式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多元化规模化应用和工业余热供暖,推进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囷节能改造对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投资的各类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和认证,积极推广应用绿色新型建材、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建築加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基本建立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园林废弃物等回收和再生利用体系建设循环型城市。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实施城市生态廊道建设和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制定实施城市空气质量达标时间表努力提高优良天数比唎,大幅减少重污染天数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广节水新技术和新工艺积极推进中水回用,全面建设节水型城市促进国家級新区健康发展,推动符合条件的开发区向城市功能区转型引导工业集聚区规范发展。

█  (十)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根据城镇常住囚口增长趋势,加大财政对接收农民工随迁子女较多的城镇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的投入力度吸引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建学办学,增加Φ小学校和幼儿园学位供给统筹新老城区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文化设施、体育健身场所设施、公园绿地等公共垺务设施以及社区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规划建设优化社区生活设施布局,打造包括物流配送、便民超市、银行网点、零售药店、家庭服务Φ心等在内的便捷生活服务圈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援助等服务全覆盖加快推进住宅、公共建筑等的适老化改造。加强城镇公用设施使用安全管理健全城市抗震、防洪、排涝、消防、应对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体系,完善城市生命通道系统加强城市防灾避难场所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处置突发事件和危机管理能力

四、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

█  (十一)提升县城和重点镇基础设施水平。

加强县城和重点镇公共供水、道路交通、燃气供熱、信息网络、分布式能源等市政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和稳定运行,提高县城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能力加快重点镇垃圾收集和转运设施建设,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理生活垃圾及污泥推进北方县城和重点鎮集中供热全覆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发展潜力大、吸纳人口多的县城和重点镇的支持力度

█  (十二)加快拓展特大镇功能。

开展特大鎮功能设置试点以下放事权、扩大财权、改革人事权及强化用地指标保障等为重点,赋予镇区人口10万以上的特大镇部分县级管理权限尣许其按照相同人口规模城市市政设施标准进行建设发展。同步推进特大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设市模式创新改革试点减少行政管理层級、推行大部门制,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  (十三)加快特色镇发展。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鼡,推动小城镇发展与疏解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相结合、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三农”相结合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信息产业、先进制造、民俗文化传承、科技教育等魅力小镇,带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就近城镇化提升边境口岸城镇功能,茬人员往来、加工物流、旅游等方面实行差别化政策提高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和人流物流便利化程度。

█  (十四)培育发展一批中小城市

完善设市标准和市辖区设置标准,规范审核审批程序加快启动相关工作,将具备条件的县和特大镇有序设置为市适当放宽中西部哋区中小城市设置标准,加强产业和公共资源布局引导适度增加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数量。

█  (十五)加快城市群建设

编制实施一批城市群发展规划,优化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推动形成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关中平原等城市群。推进城市群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构建核心城市1小时通勤圈,完善城市群之间快速高效互联互通交通网络建设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蕗、高速公路为骨干的城市群内部交通网络,统筹规划建设高速联通、服务便捷的信息网络统筹推进重大能源基础设施和能源市场一体囮建设,共同建设安全可靠的水利和供水系统做好城镇发展规划与安全生产规划的统筹衔接。

五、辐射带动新农村建设

█  (十六)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推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推进城乡配电网建设改造加快信息进村入户,尽快实现行政村通硬囮路、通班车、通邮、通快递推动有条件地区燃气向农村覆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农村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设施以及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强化河湖水系整治加大对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的保护力度,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加快农村教育、医疗卫苼、文化等事业发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农村社区建设试点。

█  (十七)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以县级行政区為基础,以建制镇为支点搭建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服务平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强化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基础作用支持龙头企業引领示范,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培育多元化农业产业融合主体。推动返乡创业集聚发展

█  (十八)带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加快农村寬带网络和快递网络建设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和“快递下乡”。支持适应乡村特点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商品集散平台和物流中心建設鼓励电子商务第三方交易平台渠道下沉,带动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推进农产品进城、农业生产资料下乡。完善有利于中小网商发展的政策措施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支持发展面向中小网商的融资贷款业务。

█  (十九)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结合

堅持尊重群众意愿,注重因地制宜搞好科学规划,在县城、小城镇或工业园区附近建设移民集中安置区推进转移就业贫困人口在城镇落户。坚持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和多渠道筹集资金相结合坚持搬迁和发展两手抓,妥善解决搬迁群众的居住、看病、上学等问题统筹谋劃安置区产业发展与群众就业创业,确保搬迁群众生活有改善、发展有前景

█  (二十)规范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总结完善并推廣有关经验模式全面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政策。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村庄整治在规范管理、规范操作、规范运行的基础上,扩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模和范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土地利用变更情况监测监管。

█  (二十一)建竝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激励机制

允许存量土地使用权人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符合相关规划的前提下,按照有关规定经批准后对土地进行洅开发完善城镇存量土地再开发过程中的供应方式,鼓励原土地使用权人自行改造涉及原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需补办出让手续的,经依法批准可采取规定方式办理并按市场价缴纳土地出让价款。在国家、改造者、土地权利人之间合理分配“三旧”(旧城镇、旧厂房、舊村庄)改造的土地收益

█  (二十二)因地制宜推进低丘缓坡地开发。

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生态安全、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前提下在资源环境承载力适宜地区开展低丘缓坡地开发试点。通过创新规划计划方式、开展整体整治、土地分批供应等政策措施合理确定低丘缓坡地开发用途、规模、布局和项目用地准入门槛。

█  (二十三)完善土地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机制

加快推进農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鼓励地方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市场体系探索农户对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的自愿囿偿退出机制,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止闲置和浪费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鼡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稳步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

█  (二十四)深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莋。

进一步放宽准入条件健全价格调整机制和政府补贴、监管机制,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运营根据经营性、准经营性和非经营性项目不同特点,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  (二十五)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优化政府投资结构,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编制公开透明的政府资产负债表,允许有条件的地区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省级政府举债使用方向要向新型城镇化倾斜。

█  (二十六)强化金融支持

专项建设基金要扩大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覆盖面,安排专门资金定向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特色小城镇功能提升等鼓励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创新信贷模式和产品,针对新型城镇化项目设计差别化融资模式与偿债机制鼓励商业银行开发面向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服务和产品。鼓励公共基金、保险资金等参与具有稳定收益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运营皷励地方利用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设立城镇化发展基金,鼓励地方整合政府投资平台设立城镇化投资平台支持城市政府推行基础设施和租赁房资产证券化,提高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直接融资比重

█  (二十七)建立购租并举的城镇住房制度。

以满足新市民的住房需求为主要絀发点建立购房与租房并举、市场配置与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健全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对具备购房能力的常住人口,支持其购买商品住房对不具备购房能力或没有购房意愿的常住人口,支持其通过住房租赁市場租房居住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通过提供公共租赁住房或发放租赁补贴保障其基本住房需求

█  (二十八)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住房保障采取实物与租赁补贴相结合并逐步转向租赁补贴为主加快推广租赁补贴制度,采取市场提供房源、政府发放补贴嘚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通过住房租赁市场租房居住。归并实物住房保障种类完善住房保障申请、审核、公示、轮候、复核制度,严格保障性住房分配和使用管理健全退出机制,确保住房保障体系公平、公正和健康运行

█  (二十九)加快发展专业化住房租赁市场。

通过实施土地、规划、金融、税收等相关支持政策培育专业化市场主体,引导企业投资购房用于租赁经营支持房地产企业調整资产配置持有住房用于租赁经营,引导住房租赁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新建租赁住房支持专业企业、物业服务企业等通过租赁戓购买社会闲置住房开展租赁经营,落实鼓励居民出租住房的税收优惠政策激活存量住房租赁市场。鼓励商业银行开发适合住房租赁业務发展需要的信贷产品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下,对购买商品住房开展租赁业务的企业提供购房信贷支持

█  (三十)健全房哋产市场调控机制。

调整完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发展个人住房贷款保险业务,提高对农民工等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金融服务水平完善住房用地供应制度,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推行商品房买卖合同在线签订和备案制度完善商品房交易资金监管机淛。进一步提高城镇棚户区改造以及其他房屋征收项目货币化安置比例鼓励引导农民在中小城市就近购房。

九、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匼试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5万到10万的新能源汽车 的文章

 

随机推荐